关于《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共10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共10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本文共10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重点和难点:
人体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设计思路: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思考,以学生已经体验过的生活常识、经历等为切入口,让学生自己去发言、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在此基础上,老师积极配合、引导学生从感性材料中,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高度,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
首先让学生探究人为什么能够在有大量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从而得出人体具有保护自身的三道天然防线。接着,通过看书和资料分析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最后归纳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使学生对两者有一个深入的认识。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一、第二道防线诗人生来就有的,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antibody)。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antigen)。 第三道防线称为特异性免疫。(出生后产生的)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质疑 激发兴趣 看书思考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巩固新知 创设情景:人为什么会生病?
2、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又不易生病 组织学生看书进行资料分析 点拨指导 组织学生归纳知识 组织学生做复习题
篇2: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及三道防线。(重难点)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重难点)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学习过程】:
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出现过敏现象,器官移植时为什么要“匹配”器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一、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75-80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人们的生活环境中虽然有大量的病原体,但有的人却没有生病,原因是人体有_______功能。
2、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什么:
① ;
② ;
③ 。
3、了解抗体、抗原的概念然后指出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刺激淋巴细胞产生 ,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 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4、免疫是人体的一种 ,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成分,从而 和 进入体内的 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 细胞和 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 的发生规矩,将各种安全有效的` ,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已达到 、和 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6、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 ,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 、和破伤风这三种传染病。
二、合作探究
(一)小组讨论,找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7、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它们具有________和_ _____________作用,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作用。
8、第二道防线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分别有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__ __作用。
9、第三道防线主要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其作用分别是_____ _____和_________ __。
10、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因为对 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叫做 (又称为 )。而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通常只对 或 有免疫作用,因此叫 (又称为 )。
11、大家来谈一谈免疫都有哪些功能?
(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这些问题,结合本节知识想想是为什么?
12、人们成常说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勤洗澡等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是为什么?
13、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不会再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
14、为什么有些人在出过鱼虾后会出现过敏,过敏反应的'出现是表示你的免疫能力下降了吗?
三、系统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了解了免疫的有关知识。
①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③免疫的功能;
④计划免疫的意义。
四、反馈检测
15、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
A、溶菌酶和肝脏 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细胞和淋巴器官 D、皮肤、黏膜
16、下列免疫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触过麻疹病人的人不会再患麻疹 B、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得肺结核
C、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D、眼泪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菌
17、能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是( )
A、脾 B、肺 C、肾 D、心脏
18、人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的作用是( )
A、杀菌作用 B、吞噬作用 C、清扫作用 D、保护作用
19、下列哪一项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A、皮肤角质层防止细菌入侵 B、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排除体外
C、消化道中部分病菌被杀死 D、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20、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入侵人体后产生的
21、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是( )
A、抗原→淋巴细胞→抗体 B、抗原→胸腺→抗体
C、抗原→脾脏→抗体 D、抗原→淋巴结→抗体
22、皮肤的保护作用,泪液的杀菌作用都属于人体的( )
A、非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第二道防线 D、第三道防线
2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黏膜分泌物具有杀菌作用 B、唾液中溶菌酶溶解病菌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D、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会再患天花
24、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和 。
25、体液中的 和 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6、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人人 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的 ,而是对多种 都有防御作用。
27、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 和 组成的。
28、病原体入侵到人体内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 。
29、完成连线
A 疫苗 ① 预防的疾病
B 卡介苗 ② 脊髓灰质炎
C 百白破 ③ 肺结核
D 糖丸 ④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篇3:初中生物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能力方面
尝试综合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技能分析有关免疫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2.关注艾滋病,增强自洁自爱的健康生活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说出人体免疫系统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三、教学难点
理解抗原和抗体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准备人体三道防线、免疫系统和艾滋病相关图片,制作PPT。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提问】你觉得孤单吗?从生物学角度看,你永远都不孤单,我们的体内和体表有大量的细菌等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其中不乏病原微生物。为什么有的人能保持健康状态,而有的人却成了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抵御病原菌的入侵?【板书】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思考。 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思考。 (二)三道防线 【图片展示】皮肤结构示意图、皮肤角质层电镜图。
【图片展示】指尖接种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对比实验图
【提问】你能作出怎样的推测?
皮肤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对微生物有阻隔作用;皮肤的分泌物对某些细菌有杀灭作用。
【图片展示】人体呼吸道黏膜结构示意图、黏膜纤毛电镜图等
【提问】纤毛有什么作用?
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杀灭、清扫功能。
【板书】【提问】病菌如果突破了第一道防线,怎么办?感染或损伤的皮肤出现红肿后,为什么有时会自然痊愈?
【图片展示】吞噬细胞的作用过程、人体不同的体液。
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具有吞噬和溶解作用。
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组成了人体对微生物的屏障,对多种微生物均起作用,所以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板书】第二道:吞噬细胞、体液中杀菌物质──吞噬、溶解
【提问】如果病原菌由于数量较多,或毒性较大,突破前两道防线,怎么办?
【图片展示】人体免疫系统、淋巴细胞作用过程等。
【提问】某人水痘痊愈后,认为体内有了抗体,不怕传染病了,可又不幸感染上麻疹病毒。他的问题出在哪儿?
强调抗体是在抗原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具有针对抗原的专一性。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结合,因此第三道防线又被称为特异性免疫。
【板书】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小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的两种类别的特点比较。
倾听,观察,比较,分析。
观察,倾听,回答。
思考,倾听。
回答,倾听。
思考、归纳。
围绕导入时的设问,逐层展开,条理性强。丰富的图片以及示意图的应用,便于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归纳三道防线的功能。以生活经历为出发点,提出问题,将导入时创设的情境进行延伸,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深入理解科学概念。 (三)免疫的定义和功能 【提问】免疫仅仅是抵御外部病原体对人体的侵害吗?坚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那我们自身内部出现损伤时,免疫系统有作用吗?
目前对免疫进行了更准确的描述和定义,认为它是一种生理功能,具有三方面的作用。
【漫画】免疫的三大功能
【板书】
二、免疫功能
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倾听,思考。
以教材漫画辅助学生全面理解免疫的“识别敌我,排除异己”功能。 (四)艾滋病 【提问】人的免疫系统很重要,是否意味着其越强越好?免疫系统出了问题会怎么样?
过敏、排异、自身免疫病,极端情况是先天性免疫缺乏症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症。
【图片展示】泡泡男孩、艾滋病病毒。
【表格展示】分辨艾滋病传播途径。
【板书】
三、艾滋病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倾听,思考,回答。 在学习了传染病和免疫知识后,突显艾滋病危害的严重性和科学认识其传播途径的重要性。 (五)计划免疫 【提问】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能够终身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害?
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抗体,同时部分细胞会转变为记忆细胞,随意应对抗原的再次入侵,保持体内抗体水平。进一步解释接种疫苗能够预防传染病的原理。
【提问】为什么接种流感疫苗时,医生会询问“这两天有没有感冒发热症状”,确认没有后才给打预防针?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图片展示】疫苗接种证、最后一例天花病。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板书】
四、计划免疫
不发病情况下,产生抗体,保持免疫记忆 分析、思考、倾听。
思考,倾听,体会疫苗的重要性。 以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引发学生思考,理解接种疫苗防治传染病的原理,明白疫苗的本质,感悟计划免疫对人类健康的重大意义。 (六)总结 【提问】面对广泛存在的病原体,人体建立了完备的防卫体系,你知道它由哪几道防线组成,其功能分别是什么吗?它们可以归纳为哪两种免疫类别?各自有何特点?疫苗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免疫系统总是对人体有益吗?艾滋病毒专门攻击人体的什么细胞?其传播方式有哪些? 回忆,思考,回答。 总结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免疫的科学定义和功能、疫苗的本质和疫苗预防疾病的原理、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反思
本节“免疫和计划免疫”内容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材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先从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些难点,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以形象的图片,配合教师生动的比喻、举例,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最后,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在学习集体中展露自己的才华,同时教师也在角色扮演中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的个性特长进一步了解。
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教师提出的有些问题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足,便急于总结定论,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4:八年级下《人体免疫防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人体免疫防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⑵对于常规的切伤和划伤,应该进行清洗、消毒和包扎。
2、能力目标
⑴建立模型
⑵控制变量,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体验科学精神。
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实验的严密性和长期性。
2、教学难点
控制变量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分组(5~6人一组),在课余时间设计“苹果皮对病菌的侵入是否有保护作用”的实验方案。
2、实验材料:表皮完好的苹果、塑料带(保鲜袋)若干个,1个腐烂的苹果,75%的酒精,镊子,小刀或者牙签,标签,纸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
初步感受皮肤的保护作用
讲述白求恩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割伤了皮肤会导致感染,甚至于死亡?通过对白求恩大夫的故事的了解,初步感受完好皮肤的重要性。知识回顾
感性认识完好的皮肤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皮肤的构造的知识,从已知的知识中找到理论基础,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出示布满细菌的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今天我的手接触了哪些物品?”,使学生体验病原体的无所不在和皮肤保障的重要性回忆皮肤的构造,学生思考:从结构上看,皮肤具不具备保护功能?
观察布满细菌的手的图片,认识到病原体的无所不在和皮肤完好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是否能用科学实验来模拟探究皮肤在保护人体中的作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认识到鉴于此生物实验的特殊性,用直观的方法(划破皮肤)不现实,需要建立模型,找合适的、结构相似的实验材料(苹果等)
以教材提示为例,引导学生思考3个讨论题,以及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将各组材料密封保存,且保存在温暖、黑暗的地方?
2、如何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你还可以设计哪些其他的实验组?
3、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本组的实验目标,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步骤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指导实验步骤小组分工合作,实施实验步骤跟踪实验进程,记录每天实验结果关注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的情况跟踪实验进程,记录每天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结果指导每组学生代表书写实验报告,得出实验结论,并在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质疑其他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论的科学性汇报交流本小组的实验步骤和结论
结题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皮肤能象苹果皮一样保护人体
六、反思
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和其原因,自由叙述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
1、分析讨论
(1)腐烂物、果皮、酒精分别代表什么?分析:病原体、皮肤、杀菌物质
(2)1号苹果有什么用?(对照,从情感上体验科学实验精神)
出示幻灯片: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结构示意图
教师出示思考题:
1.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屏障作用?
2.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为什么有时又会自然痊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39页,了解人体的前两道防线。
与学生共同复习白细胞,引出吞噬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可将侵入人体的.病菌吞噬、消灭,使炎症消失。师生共同总结人体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出示板书)
师、生共同总结前两道防线的共同点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菌、病毒起作用的,引出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出示思考题:
1.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什么组成?
2.人体免疫器官主要有哪些?免疫细胞主要指什么?
3.为什么患过天花的病人一般不再患天花?
学生阅读课本第40页:第三道防线。
教师提问思考题1
学生回答:主要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教师提问:人体免疫器官主要有哪些?
学生回答:胸腺、淋巴结、脾脏。
出示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幻灯片,指示胸腺位置,并讲解胸腺是分化、输送淋巴细胞的器官,是中央淋巴器官,胸腺发育不全或先天性无胸腺症,由于免疫缺陷,常于新生儿期发生严重感染而夭亡。
教师提问:免疫细胞主要指什么?
学生回答:淋巴细胞。
教师讲解:淋巴器官对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具有重要作用,而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的基本单元。
以天花为例讲解免疫的原理,先完成板书第一步(边分析、边板书,板书分步完成)。
板书:
教师提问:什么叫抗原?什么叫抗体?
学生感性体会抗原、抗体的概念。
教师讲解:抗原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对人体有重要性的抗原为各种病原体、蛋白质毒素等。抗体是一种特殊蛋白质,与相应抗原在机体内结合后,可以被吞噬、排泄而将抗原清除或使抗原失去致病作用。
出示特异性免疫的动画和学生共同巩固抗原、抗体引出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教师出示问题:什么是特异性免疫?
学生回答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教师讲解:在天花流行时,得过天花的人几乎不再得天花,此人获得了对天花的特异性免疫,但对其它传染病如麻疹无免疫力。
教师边分析边完成上面板书第三步。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人体通过这三道防线与疾病作斗争,使疾病得到痊愈,并且获得免疫力。
(第三课时)
复习旧课:
1.免疫分为哪两类?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师、生共同总结两者的区别(出示幻灯)。
师生总结: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抗原,而是对多种抗原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免疫的意义
提问:什么是免疫,免疫有什么功能?
学生阅读课本中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教师边出示幻灯片边讲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一种重要的防卫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排斥和破坏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如病原体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多少年来,免疫的概念通常是同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紧密相连的,因此,长期以来,免疫学在传染病的防治上起了巨大的作用,控制以至消灭了某些传染病。例如1980年5月第33次世界卫生大会庄严宣告:全世界已消灭天花。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飞跃发展,免疫的概念远远超出了抗感染的范畴,例如移植免疫、肿瘤免疫,而免疫学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出示思考题:
1.人类在许许多多病菌、病毒存在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健康地生活?
2.人体内的细胞在不断衰老、死亡、又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为什么人体内不觉得新细胞过剩或死细胞堆积呢?
3.为什么老年人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肿瘤发病率较高?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人体免疫功能表解。
人体免疫功能
出示板书: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免疫监视。
教师讲解: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有利;当这些功能异常时,可使人体出现局部性或全身性的免疫病理损伤、甚至死亡。例如免疫监视功能缺乏或过低常被认为是老年人肿瘤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计划免疫
教师提问:同学们进行过预防接种吗?都注射过哪些预防针?
学生回答:乙肝疫苗、流脑疫苗。
教师引出计划免疫的概念(边讲边出示板书)。
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例如: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 传染病。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为控制和消除乙肝,国家卫生部决定从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乙肝疫苗接种。接种对象:学龄前儿童和其他易感人群;接种剂量:10微克(μg)三针免疫接种。接种程序: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间隔1个月后接种第二针,再间隔6个月接种三针。对其他儿童或成年人,接种第一针算起始时间。
为了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从刚出生即开始进行预防接种,例如:四苗防“六病”。
教师出示四苗防“六病”表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91年止,我国已实现以县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率达到85%。
计划免疫的目的和意义: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也是贯彻以“预防为主”的主要措施,对于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复习免疫的概念和功能,计划免疫的概念及目的和意义。学习免疫知识,了解自我保健道理,对提高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都具有重要作用。
篇5: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3-八年级生物教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3-八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一、导入
生过某种传染病而幸免死亡的人对该传染病有抵抗力,“免疫”就是免除疫病。
二、新授
人体的三道防线
㈠资料分析
1、阅读P75资料分析,思考P76讨论
2、解析讨论:
①说明皮肤具有“自理”能力。
②有伤口,身体状况较差时等等,在人体的血液、脾脏、淋巴结、肝脏等有吞噬细胞。
③产生免疫。
㈡了解人体三道防线
阅读P77—78内容,划出人体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
阻挡病原休侵入
皮肤和黏膜,分泌物杀菌
纤毛可清扫异物
2、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杀菌物质溶菌酶溶解病菌
吞噬细胞吞食消化病原体分布在血液、组织器官。
讨论:你有没有这两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3、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作用过程:病原体(抗原)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
对付清除产生抗体
第三道防线与前两者有何区别?
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三、小结
人体三道防线
四、作业
完成课课练习
板书: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二两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篇6:《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反思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反思
一、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界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生物教学就应该是集科学性、思维性、创造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通过生活实例、实物演示、画面再现、语言描绘等不同的途径来创设有关情境,结合形式上的新颖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等情境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引用蕴含哲理的诗词歌赋、名人名言,或讲述引人人胜的故事,或进行出神人化的表演,或进行奥妙无穷的实验演示,都能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由其是课堂上引入精彩的故事情节,把整个教学内容融人故事当中,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情绪,更好地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达到好的学习效果。为此在学习《免疫与计划免疫》一节时,以教材为知识骨架,补血加肉,在构建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接受生物科学知识,事半功倍。本节课以“三毛的四次流浪”为线索,自然地引出并讲述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的概念、功能。具体过程如下:1.教师出示三毛流浪图片:三毛触犯了上司,被困在一个充满病菌的地方,但他没有生病。这是为什么?引出第一道防线。2.出示三毛图片:三毛在斗牛活动中受伤了,但他乐观地说:“这点伤过不了三天就好了!”果真,受伤后,伤口出现了
红肿现象,过了几天就好了,为什么?引出第二道防线。3.出示三毛图片:过了一年,当地开始流行一种叫麻疹的疾病,很多人因生病而死去,三毛也感染上了此病,住进了医院治疗,病好后,三毛要回家了。可他听说家乡还流行麻疹,他开始担心自己刚刚痊愈的身体。他问医生:“我能回家吗?”如果你是医生,你该怎样回答他?引出第三道防线。
4.出示三毛图片:又一年,三毛在家乡的一次救火中皮肤烧伤,自身皮肤移植,伤口愈合,若移植别人的皮肤结果会怎么样?引出免疫的概念,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并记住概念中的含义。让学生明白移植他人的皮肤是不易成活的。最后出示三毛四次流浪后反思的图片:这几年,我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你呢?为学生创造思考总结本节内容的空间。这样让三毛引导学生遨游“免疫”知识的海洋,使原本抽象的教材变得贴近生活、浅显易懂。
二、加强小组合作,实现学生脑力资源共享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讨论式”教学,就是在一种师生平等的氛围中共同讨论未知,通过对话交流,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意图,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从而促进师生间的合作。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其原来所扮演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可以活跃学习气氛,师生互动也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在学习“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时,我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组成及作用是什么?
2.得过天花的病人一般不再患天花病,为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样学生都有话可说,互帮互学,相互促进,在互相讨论中,学生阅读更加仔细、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加准确。
通过对话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师生感情上的互动,同步走人课堂教学,在相互接纳的课堂教学情景中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精神境界和品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才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课堂一片生机和活力。
篇7: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析本文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
(2)结合文章内容,训练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的精神,丰富个人对生活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
(2)品析文章的心理描写。
一、导入 :
(1)朗读《我生活的故事》中的认识水的片断。
(2)从正常人的角度体会残疾人的感受而谈。
二、默读课文
默读要求:
(1)海伦·凯勒虽是残疾人却感受细腻,我们虽为健康者,却不如其感受之细,哪些内容是她体会到了,而你却未体会到的呢?
(2)海伦·凯勒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么?
三、浅析课文:
(1)深入体会作者的叙写,跟随其进入五彩绚丽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捕捉文章的思想内涵)
(2)海伦·凯勒的精神力量的.源泉: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
四、作业 :
(1)找出一句话,其内容触动了你,说说何以触动了人你?
(2)课外阅读:读《语文读本》的其他片断或借阅《我的生活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自学展开联想、想象,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阅读思路规范训练,引导学生说话要有序。(表达训练)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要求大家找出课文中对你触动最大的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现在,就请大家来谈一谈。
二、交流:
(1)教师示范:
第85页第一段第1、2句话触动了我。
我整日与家中的小东西们相伴在一起,却从未仔细看看它们,海伦却从感谢它们把一所房屋改变成家的角度来仔细观察它们。我也应该看看它们,感谢它们带给我的温暖,安全和情感。我们要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
(2)学生交流(教师依学生情况而随时调整)
(3)小结:
结合学生交流内容,总结板书,请学生再体会本文作者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的种种精神。
三、联想、想象训练:
(1)要求:
,这是海伦·凯勒最渴望的,如果我给你一个机会来诉说,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呢?请你来谈谈你的假如
(2)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扩展思维,畅谈自己的愿望。
(3)小结:
结合学生内容小结。引导学生无论何种愿望都要向海伦一样,保持一颗不失信心与努力的沸腾的心。
四、作业 :
在作业 本上,依要求写出你与同学交流的内容。
篇8: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能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并归纳出作者论述的主要内容;
2、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论据并说出它们的表达效果。
课前学习: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梁启超其人其文;
2、通读课文,查阅字典词典,疏通字词;
3、查阅相关资料,把文中涉及的古文名言警句摘录下来,并尝试用现代汉语写出它们的大意。
课堂学习:
一、故事导入
请同学们听一个故事,听完,请你用一个词概括听故事的最大感受,并简单解释。
故事:一位老和尚让小和尚下山打油。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要小和尚别打翻了油罐洒了油。小和尚一路上小心谨慎,一直盯着油罐,可到山上时,油罐里的油还是所剩无几。第二次,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去打油的路上,顺道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但不要误了回来的时间。小和尚提着油罐,一路倾听鸟语领略花香,回到山上的寺庙时,居然一滴油也没有洒落。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过渡: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我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总在提倡的.“专心”竟没有带来好结果?是故事骗了我们还是我们理解错了故事?读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二、通读课文,概括每一段落论述的主要内容,并据此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读课文,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提纲。以4人小组为单位,完善一份用作全班交流的提纲。
三、精读文章内容,赏析论据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1、过渡:条理清晰的结构层次有助于我们认识、把握作者的观点。但是要是自己的观点具有说服力,还需要充足的材料加以支撑。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观点呢?
给出示例:文章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两件事,证明人的地位有高下,但“凡职业”“其性质都是可敬的”。
2、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各类论据,独立思考并写出其表达作用。
3、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论据归纳准确性和论据表达作用是否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价。也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提点论据的类别,一齐帮助学生更多更准确的阅读、思考和表达。
四、课后学习:
根据对本文作者观点的理解,写出对“打油”故事的思考、认识。
篇9:《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点评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点评
【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目标】
1.会认真5个生字,正确认读“惊弓之鸟、魏国、射箭”等7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看图猜成语故事的游戏好吗?
课件分别出示:闻鸡起舞、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的图片
生根据图片猜出故事。(好眼力!你真了不起!)
2.师:同学们,你们真厉害,都猜出来了,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许多成语都能给我们以 启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请同学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惊弓之鸟】
3.师:(师指课题)读!(生齐读课题)
4.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5.(生: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呢?)
6.师:谁能帮他说说课题的意思呢?(指名说。)
7.师: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只鸟为什么还怕弓呢?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8.师:同学们都很会思考,那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的,开始吧!
二、走进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
2.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节生字词】
①师:同学们读书都非常认真,好的,我们先来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吧?
出示第一版词:魏国 拉弦 悲惨 愈合
②师:谁来当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这些生词。就按照平时你们习惯的方式来带读。
wèi xián
魏 国 拉 弦
bēi cǎn yù
悲 惨 愈 合
③非常准确,好的,全班同学齐读一边。
④请问同学们,这里有没有那个字音,你想提醒大家的?
(生:惨 、弦 )
⑤去音节齐读,指名生读,再全班齐读。
3.指导书写“弓”、“弦”.
①(出示生字卡片)“弦”同学们看看这个字,它读xian,你来,你来!大家注意它读xian,而不能读成xuan.谁来给他组组词?琴弦、拉弦。
【出示弓箭图】师: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你能找到哪个地方是弦吗?对了,这个是什么?――箭。那这个弯弯的地方又是?-----弓!谁来做一个射箭拉弓的动作?这个字是一个象形文字,直接根据它的形状慢慢演变而来的,你们看!我们国家的汉字多有趣啊!这个弓字是我们要写的字,虽然他是独体字,但要注意它是分三笔完成。你们看老师写。
(老师一边写一边念口诀:一笔横折正上方,二笔短横连成框,竖折折钩连短横,三笔写成一个“弓”.)
大家再看“弦”,弓单独写的时候要写得扁一些,做了偏旁就写窄一些。
②。同学们,观察好这两个字的写法吗?好,请拿出笔,坐好写字的姿势,在P39空白处各写一个“弓”和“弦”,可以写了。
三、走进更羸,感知“能手”
1.师:学会了生字词,我们就能更好地读懂课文,我们刚才说了,这是一个成语故事,那既然是故事,我们先要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能不能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试着来讲一讲惊弓之鸟的这个故事?谁来试试?
2.师:那更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课文有句话告诉了我们。我们来读一读。【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板书“更羸”.)
师:“更”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它读第一声,跟我读gēng.
3.师:知道什么是“能手”吗?(2个生答)是呀,能手就是在某一方面才能出众的人。板书:能手
4.师: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能手,画画特别好的,我们称他为――(生接:画画能手);唱歌特别好听的,可以称他为――(生接:唱歌能手)。那更羸是什么能手?(生接:射箭能手)。
5.师:他在当时的魏国还是很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有名的射箭能手,你怎么理解“有名”?
生1:他很出名。生2:他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生
6.短短的一句话,就写出来了更羸是什么时候的人?哪个国家的?什么身份?好,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把对更羸的赞美读到句子中去。(生齐读)。
7.好,谈到射箭能手,你脑海里会想到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呢?
指名说:百发百中、一箭双雕、百步穿杨
师引导:是啊,更累的确有这样的本事,但这部篇课文讲的却是他――――――
生: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
8.师:惊奇吧,好,今天我们就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的魏国,去跟随着魏王和更羸一块去看一看吧。请同学们快速默读2-9自然段。
四、学习对话,感悟人物性格
1.师:这篇课文的推进主要是围绕着魏王和更羸的对话展开的,请同桌两个人一个读魏王的话,一个读更羸的话,【出示第一次对话的内容。】
2.师:更羸跟着魏王去郊外打猎,这时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那么更羸是怎么说的?魏王又是怎么说的呢?我叙述部分两个人一起读,好,开始吧!
3.师:同学们刚才都读的绘声绘色,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的第一次对话。
4.请一个朗读特别好的学生读魏王的话,学生评价他读的好在哪?
5.师:大家想不想做魏王?一起来试试。读!从哪个词中你感受到了魏王的怀疑和疑惑呢?
6.指名生回答:信不过自己的耳朵。
7.师: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完全不相信 惊奇 疑惑)
谁再来当当魏王?(生读)
8.师:你已经走进了魏王的内心,和魏王一样惊奇,怀疑。那么更羸究竟说了什么使得魏王这么的不相信呢?你来读!
五。聚焦第五自然段
1.师:那么事情是不是真的正如更羸所说的那样呢?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大雁掉下来的过程呢?
生:第五自然段
【课件出示: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同学们,看看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生:一句话)中间连用了几个逗号?(生:6个)要读好它可不容易,每个逗号之间都要记得停顿一下。谁能读好!指名读。(1人)
3.师:这段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讲了两层意思,谁能说说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4.(生:第一层讲了更羸怎样拉弦。第二层讲大雁怎样从半空里掉了下来)师:你真会读书,先把更羸怎么拉弦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课件点红: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
5.(“并”字变红)从这个“并”字,你体会到了什?(生:生:)
师:并在这里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他什么啊?(生:没有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
6.师:对了,我们再读这一句。读!
师:这个“嘣的一声”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声音啊?这“嘣”的一声应该给人什么感觉?
(生:很响、很突然、很短)
师:那么读的时候这个字就要读得短而有力,好,开始!
师:多有力量啊!
7.师:听到这个声音,(生读句子)大雁作何反应呢?接着读!
【课件点红: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师:同学们,这句话中写大雁掉下来,连续用了两个“直”字。(“直”字醒目。)这两个“直”字该怎么理解呢?第一个“直”是什么意思?(一个劲儿的)
第二个直又是什么意思?(笔直的)可见它掉下来的速度――非常的快。
8.我们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就能更好地读句子,你们看,大雁拼命往上飞,可是他一动就痛,一动又痛,因为它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它疼痛的没有一点力气,就笔直地掉了下来。同学们,那我们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读!(加手势)
六、品读第二次对话
1.师:看到这一幕,魏王是怎样的反应呢?读!【课件点红:“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2.师:(点红“大吃一惊”)大吃一惊是什么意思呢?
(生: 就是说十分不相信,感到很惊讶,吓了一跳)
3.师:是啊。如果你是魏王,你会怎么读魏王的话?
4.师:你来!你真像一个被震惊了的魏王!你看,你的'脸色都变了,这已经可不小啊!
5.师:大家一起来当当魏王吧!老师来当绿野,给你读旁白好吧!开始吧!
七、学习第九自然段
1.【出示第九自然段】师:到底是怎么回事?更羸是如何给魏王解惑的呢?课文有个自然段为我们揭秘了,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仔细看看,()这一段话一共有几句?
生:4句。
2.师:哪句话是写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哪几句话是写他分析推理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画小节线)
3.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句话?【出示它飞得慢,叫声很悲惨。】读!
师:什么叫悲惨?同学们,你们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心”字底,竖心傍,都和心情有关。)
师:同学们,悲惨就是指: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现在知道了它的意思,再来读读这句话,其实文章第二自然段也有一句话写了大雁的叫声,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写的?读!【出示:一只大雁从远方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师:这里只用了一个鸣字来说明它叫,有没有说它叫得悲惨啊?(生:没有)
师:同行的魏王和其他人都听不出大雁叫得悲惨,可更羸却听得出来,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啊?(生发言)
师总结: 因为他善于观察,注意聆听,他发现了这只大雁叫得和以往听到的叫声有不同。所以他说大雁叫得悲惨。
6.师:那第二句话呢?第二句话写了什么?
(1)齐读(2)写了什么呢?(生:飞得慢,叫声悲惨的原因)
(3)引读:飞得慢,是因为――(生: ) 理解:愈合
叫声悲惨,是因为――(生: ) 理解:孤单失群
7.师:这个“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这个事“失”字怎么理解?
【选择“失”字的意思――离开】
师:很孤单,离开了集体就叫――孤单失群。你们知道大雁有什么生活习性吗?
(群居动物)
8.师:同学们,这句话藏了两个因果关系的分句,你能不能用上下面的句式来练习一下这个句子。【课件填空句式:因为 ,所以它飞得慢。 因为 ,所以它叫得悲惨。】
9.师:因果关系的句子有原因、有结果,一般来说原因在前、结果在后,而文中的句子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这就是倒装因果关系的句子,这里这样应用一是为了承接上文,二是为了突出原因,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10.师:好,更羸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推理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鸟,于是他进一步推理出!读!【出示:三、四句话】
(板书:善于分析)
11.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这四句话,第一句是写他看到的、听到的。第二句话写根据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析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孤单失去的鸟。第三第四句写正因为是它是一只这样的鸟,才推断它害怕弦响。拿这些句子我们能不能调换顺序呢?先说后面再说前面行不行呢?
(不行,他是一个意思紧接着一个意思,承接的关系,不能调换)
12.师:好的,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段。开始!
八、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们知道为什么更羸那么出名了吧?
指名说(指名两个同学)
师:是啊,更羸的本事不在于他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而是他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他比别人更胜一筹的是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同学们,这个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还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现在人们口中的惊弓之鸟,仅仅是用来形容那只受伤的大雁吗?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好,下课!
篇10:《月亮与云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P82—P83
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亮、彩、暗、张、李等10个认读生字;积累月亮、云彩、相信等词语,会写“文、和”等7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五、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聪明伶俐的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都有谁?(课件出示两个男孩图片并分别署名“张大勇”、“李小文”)
(1)引导学生认读“张”、“李”、“文”
师:谁能读出这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呀?(指名学生读)真棒,读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拼读一下(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注意了“张”是翘舌并且还是我们的后鼻韵,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张”
师:老师想考考大家了,“张”和“李”分别由哪两个字组成的呀?看看谁是那个聪明又勇敢的的孩子来跟大家说一说?(抽问学生,并板书)
(2)指导书写“文”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文”字,待会儿老师请人来说说“文”在田字格里面是怎样写的?(课件中出示带田字格的“文”,引导学生观察“文”字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书写)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文”在我们田字格中的位置,它的一点在那条线上?一横占的哪两格呀,一撇从哪条线开始起笔呢?
师:刚刚已经看了“文”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它都是怎么写的有多少画?
师:你们隔空书写笔顺,老师在黑板上写,“你的小手在哪里?”
生:“我的小手在这里”
师:边写边大声的说出笔画,“一点、二横、三撇、四捺”。共几画?(生答)对了,写在我们书上田字格的旁边,共四画,现在我们再来隔空书写一遍。
师:把书翻到P84页,在我们书上的田字格中先描红写“文”然后再继续再后面的田字格中写两格,在写的时候一定要主要“文”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慢慢的写写正确写漂亮了。(生在写的过程中师边说书写要点边巡查)
2、师:同学们,你还记得吗?在《春雨的色彩》一课中我们知道一群小鸟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而今天我们这两位新朋友也在争论一个问题:“月亮和云彩谁跑得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月亮和云彩》 (师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们的课题
3、生:齐读课题
4、师:指导轻声的读法(轻声应该读的又轻又短),并学习“亮”、“彩”。
(1)“亮”与“高”区别识记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这个字读“niàng”,那这个字“高”你认识吗?(提问生) 师:对了,它就是“高”字,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他们有什么区别呀?或是你是怎么分辨这两个字的(提问生)
(2)“彩”与“采”、“菜”采用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设计意图: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学完了课后一半的生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
1、师:请把书翻到P82,大声的朗读课文,并用老师教的方法或是自己喜欢的方法勾画出生字词
2、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3、师:你们已经读了课文了,现在呀仔细的听,听听看老师是怎么读的你不会读的生字词
4、指名生读生字词(师对生的回答给以评价)
师:刚刚我们的同学在老师还没有教的情况下已经读了一遍我们的生字词,现在你们再回到我们的课文中去,再读读我们的生字词,并且把把课文读通顺了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师范读等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
5、认读生字词:
师:出示课后认读的生字(多媒体课件)
(1)师整体指导教读生字词(“暗”、“相”采用合在一起 成新字的方法学习; “实”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学习;“确” 采用编顺口溜的方法:石头砸在牛角上。)
(2)小老师教读生字词(师评价学生所读)
(3)指名读生字词,小老师纠错(师评价生所读,并对读正确同学给以全班性的表扬“棒棒,你真棒”)
(4)识字游戏
①识字开火车:
师:拿出词语卡片
生:轰隆隆隆??火车开到你那儿了
②找朋友
师:拿出会认会写生字卡片指名学生上台,随意快速抽出一个字(我的朋友在那里)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拿着与生字相对应的音节卡片,快速的找对自己的朋友
③生字(会写)词语开花游戏
师:拿出生字(会写)卡片
生:快速组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这些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在上课的时候呀,老师说大家带来的两个新朋友在争论“月亮和云彩谁跑得快?”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看看到底月亮和云彩谁跑得快?(指名回答)
2、集体归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生初步了解文中所讲,为第二课做准备】
(四)巩固小结
1、集体认读本课生字词
2、回家想一想:李小文说的话对吗?回家用他想的办法看看月亮和云彩,也可以用自己想的办法看,明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都看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liang hé cai
15、月 亮 和 云 彩
弓+长——张木+子——李
日+音——暗木+目——相
亮——高彩——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