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引探教学法论文(精选7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引探教学法论文(精选7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引探教学法论文,本文共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引探教学法论文

篇1:引探教学法论文

简介:

这种方法经过连续十多年大面积的试验和运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引探教学法是我国新教法百花园里盛开着的又一朵鲜花,是深圳经济特区教育改革的一项研究成果。

作用

“引探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也不同于国外流行的发现法,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探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回答教师提出的思考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新内容,其核心是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其主体思想是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特点

“引”与“探”有机结合

以思考题为思维主线,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引”与“探”有机结合,教学生扎实地学好新内容。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适合学生回答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先学先讲,然后是教师的后讲后帮。“先学”是课前先学,课初再学,课中又学;“先讲”是学生就对预习所掌握的情况先讲述和表达;“后讲”是教师的补讲,包括补讲学生进述和表达中的不足和对学生答问的点拨、纠正、扶正、疏理、归纳;“后帮”是面向全体学生,帮助慢进学生学习。由于教师的教学重点是研究学生的学习思维,给予质疑解惑,研究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探求,所以,教与学形成了“引”与“探”和谐、融洽的教学局面。

突破传统教学,改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四个环节: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引探教学法课堂教学结构是十个环节:课前初学→回想准备→课初再学→回答思考题→教师补讲解→问疑提新解→总结归纳→集中解题→回归评价→布置作业(巩固作业、预习作业)。

问题循环

教学过程展示三个问题循环。

用引探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整个过程体现三个问题循环:从布置预习作业,提出初学思考题开始到引探准备是第一个问题循环;从引探过程到引探总结是第二个问题循环;课内实践是第三个问题循环。第一个循环是初学,侧重于自学新知识的全部轮廊;第二个循环是再学,侧重于掌握新知识的细节联系,这是个主循环;第三个循环是集中解题,侧重于新知识的实践体验。每一个循环都是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都是“问题→学习→解答→小结”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循环教学都要从问题和目标开始,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解答,最后进行归纳小结。

八个改进

课堂教学的实施作了八个改进。

(1)把课前不学改为课前先学;

(2)对新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改即时提出为课前提出;

(3)把重点研究教师如何讲授得好,改为重点研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探求得好,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思维;

(4)把教师的系统讲解改为教师的补充讲解。教师的作用主要着重于点拨(理通思维思路)、扶正(纠正思维偏差)、纠错(改正思维错误)、肯定(肯定答问和解题的正确性)、归纳(总结新学知识的特点和方法)、讲清知识间的.联系,把知识由具体、抽象到理论、规律;

(5)把课上没有质疑改为插有质疑、解惑;

(6)把突出单一练习改为突出题组练习;

(7)把课尾不予评价改为课尾及时评价;

(8)把预习定为作业。

意义

“引探教学法”就是“引”和“探”的结合。这一概念就已经体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传授知识,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掌握着教学的主动权,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是不断的前进的,教育也必须不断的前进,为生活的现代化服务。教育与人类文明同步,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迈向更高层次。在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教育教学方法也势必受到影响。“引探教学法”就是顺应社会发展产生的。现代社会更注重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教育中也更强调其人文性。在“引探教学法”中把原来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提到了与老师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真正的关怀。因为引探教学法就体现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探求两个方面。

理论依据

引探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启发教学思想。它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理,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原则。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符合小学教学教学的心理原则,具有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

引探教学法的哲学依据教学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事物的内因而不是在事物的外因。毛泽东同志说:“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是变化的条件,是外因,学是变化的根据、是内因,教要通过学起作用。引探教学法的基本精神是“先学后讲”,“学生先练习、教师后评价”。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指导下学的,这充分体现了外因和内因的辩证关系,教与学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引探教学法的心理学依据是迁移规律。“迁移”是已学知识在学新知识时的运用。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运用迁移规律去探求学习新知识。引探教学法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这是知识迁移的初用;接着,在引探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讲(回答思考题),这是知识迁移的再用;然后是教师的补讲,弥补学生讲的不足,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知识迁移的提高;接下来是学生质疑,这是知识迁移的深化;最后是题组练习,这是知识的检验。

引探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论思想。现代教学论思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抓好 “三基”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发挥学生个性作用,在课堂上教学完新知识后安排一定的时间激发学生质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疑难。这些具体的做法,都有效地促使学生学好知识,发展智力,体现了现代教学论对教学的要求。

引探教学法的学生论依据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青少年好奇心强,很喜欢问也喜欢答。运用引探教学法上课,在布置学生初学时,学生会出现第一个疑问:下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从哪几方面去学习理解新内容?到上课时再学,学生会出现第二个疑问:新的内容我懂了多少?老师的问答思考题我能回答几个?当教学程序进入到让学生质疑时,这些问题在引探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都有机会让学生提出来。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疑问得到解决,独创思维得到发展。

“迁移”是已学知识在学新知识时的运用。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运用迁移规律去探求学习新知识。引探教学法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这是知识迁移的初用;接着,在引探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讲(回答思考题),这是知识迁移的再用;然后是教师的补讲,弥补学生讲的不足,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知识迁移的提高;接下来是学生质疑,这是知识迁移的深化;最后是题组练习,这是知识的检验。

引探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论思想。现代教学论思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抓好 “三基”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发挥学生个性作用,在课堂上教学完新知识后安排一定的时间激发学生质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疑难。这些具体的做法,都有效地促使学生学好知识,发展智力,体现了现代教学论对教学的要求。

引探教学法的学生论依据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青少年好奇心强,很喜欢问也喜欢答。运用引探教学法上课,在布置学生初学时,学生会出现第一个疑问:下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从哪几方面去学习理解新内容?到上课时再学,学生会出现第二个疑问:新的内容我懂了多少?老师的问答思考题我能回答几个?当教学程序进入到让学生质疑时,这些问题在引探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都有机会让学生提出来。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疑问得到解决,独创思维得到发展。

推广

引探教学法是深圳陈永林先生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创造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开始于1983年春天,成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最初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后来在语文、数学、英语、自然、品德等学科教学中。随着引探教学法的不断成熟、完善,引探教学法也由深圳走向全国许多省市、乃至国外一些地区,目前,全国有100多个引探教学法实验基地,参与实验的学校有几千所。在众多的基地和学校中,许许多多的领导和教师参与实践研究,使引探教学法的特点、优点更加突出,运用引探教学法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学效果明显,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实用。引探教学法它随着改革开放的向前发展而不断发展:1989年获得深圳市建市十周年科研成果奖,1994年获得广东省教育科研成果奖,1995年被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批准设立引探教学法研究部,同年底在深圳市召开了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创立者

陈永林,广东罗定市人,现任广东深圳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小学数学教研会会长、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沿海版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史丰收速算法国际研究与培训中心教授、国家教委科研项目小教大专系数学教材编委。 陈永林从教34年,一直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学教研工作。

篇2:学习引探教学法之我见

我有幸在湖南一师参加了引探教学法的研讨会.本届研讨会的研究主题是21世纪引探教学法与新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是总结二十年来引探教学法的研究经验,进一步推动引探教学法研究的发展,学心和实践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开展引探教学法与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信息技术三结合研究,促进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的上课、说课、论文较好地体现了大会的研究主题和研究中心。上课和说课教师,都用电脑课件配合上课,既注意体现引探教学法的思想要求,又注意体现教好学科的新知识点。

引探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启发教学思想。它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理,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原则,具有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引探教学法的`基本精神是“先学后讲”,“学生先练习、教师后评价。”

引探教学法的学生论依据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用引探教学法上课,在布置学生初学时,学生会出现第一个疑问:下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从哪几方面去学习理解新内容?到了上课时再学,学生会出现第二疑问:新的内容我懂了多少?老师的问答思考题我能回答几个?当教学程序进入到让学生质疑时,这些问题在引探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都有机会让学生提出来。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疑问得到解决,独创思维得到发展。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好引探与创新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引探理念

1.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是新世纪教学的主要形式。

2. 启发主动,促进发展,立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互动,大胆质疑, 回归评价是引探学习的主要形式。

4. 引探学习是带问学习、互动学习、反思学习、自觉学习、竞争学习、创新学习、优质学习和成功学习。

5. 引探教学是问题式教学、研究式学习、发散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汇报式教学、评价式教学。

6. 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帮学。

7. 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点拨者。

8. 为思维慢进生“开小灶”、合作“扶贫”。

9. 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全体学生进步、发展。

二、引探思想

引探思想就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思想,是引探教学法的重要思想。用好引探思想,就能把课上活上好。引探思想包括的内容丰富,方面较多,下面就是其中的八个方面:

1. 先预见后上课思想。

2. 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主线思想。

3. 整体构建教学思想。

4. 用问题循环过程组织教学思想。其中的一个教学板块的问题循环过程是:

问题――学习――解答――质疑――小结

5.“两先两后”思想。新知识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

学生主要是带着问题去“三学”课文,(课前初学,课初再学,课中又学)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教师主要是做好对学生的提问(提出容量大的,体现教学过程的问题思考题)、肯定、纠错、扶正、点拨工作。

6.培养质疑习惯的思想。

给出时间,充分质疑,课课安排,时时关注,不会问时要启,少人问时要鼓,多人问时要疏。

7.实践练习要步步高思想。

练习题的安排要多形式,异要求,步步高。

8.做好回归评价思想。

每课的课尾(下课前5分钟)要做好全课教学的回归评价。要点是:

①这节课我学过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②大家学得怎样?

③学有没有疑问?

④教师教得怎样?

三、形成引探与创新的做法

1. 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2. 引导学生先学先讲

3. 引导学生多角度质疑

4.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结论

5. 实践练习多考虑“活”题目、步步高

6. 多给学生“七个机会”

7. 给时间学生谈学习收获

8. 发展创新思维

9. 加强创新实践

10.促使创新成功

11.教学要有新措施

2004.10.12

篇3:将“引探教学法”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将“引探教学法”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探教学法早在1998年就由陈永林教授在《中国教育报》上提出了。其总体思路是:在教师引导下,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智力,激发兴趣,促进发展的目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

一、     创设“疑”的情境,构建引探准备。

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引探准备阶段是这样导入新课:首先,我给学生出了一个情景谜,让学生随便举出一个数字,我迅速的说出这个数是否能分别被2、5整除,这样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我接着问:“你们想知道老师如何判断出来的呢?”学生非常的想知道为什么老师能那么迅速的说出来呢?这里面是否有诀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     引探过程

1、         引探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而初探又是引探的启始环节,是进行有效引探的前提。探索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过程,是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体现灵活性、适度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问题中所隐藏的新知识、新问题。生动的提问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也是启发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被2、5整除的特征》一节时,可先让学生思考一个趣味性问题,想想2的乘法口诀中,所得的积的末尾都是些什么数,让他们去探究是不是只要数的末尾是0、2、4、6、8,就可以被2整除。这时学生便会有一种很想知道的欲望,并会对问题进行反复思考,使问题自然成了悬念,而且内心也充满了疑问,思维高度集中,此时教师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思维,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交流是引探教学法的基本教学环节,也是引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例如:在明白能被2整除的特征后,让学生通过交流,推导出能被5整除的特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在知识获取的同时,还可提高自己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

3、         概括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形成数学思想观念,掌握数学概念的直接前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概括既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需要。而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概括不精炼、不深入、不完整等,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事先设置好的概括性问题进行知识概括。例如,通过了解能被2整除的特征以及能被5整除的特征后,顺势引导让学生概括出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能被2整除的特征是末尾必然是0、2、4、6、8,能被5整除的特征是末尾必然是0或者5,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必然能概括出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末尾必然是0的数。

三、     引探总结

通过引探准备和引探过程,学生已经非常清晰的知道老师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或者被5整除的秘诀,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推敲和摸索,已经将这个秘诀的牢牢的记在脑海中,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分别总结出能被2或者被5整除的特征,从实际转化为理论知识。

四、     引探实践

学生通过课上一连串的引探,从疑问到实际,从实际到理论,最后必然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师可设计几个代表性的题目,把学生的理论进一步升华。

智力依赖于兴趣,兴趣则可以反作用于智力。许多研究表明,在杰出人物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兴趣、情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只有在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才能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篇4:谈“引探教学法”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谈“引探教学法”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谈“引探教学法”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学校   贺青

美国马尔腾有句名言:“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回答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常说:“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灰心丧气。”可见自信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许多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学习困难生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思想之一即“树立学习困难生的自信心”。对超常儿童发展调查与跟踪研究也表明“自信好胜,有坚持性是主要特征之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专家班华先生对人的创造性潜能关系最为密切的心理品质调查表明:第二位即为自信心,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论与实际也证实,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是能否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日本、美国、英国、西德、苏联等国中小学数学课程大纲都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即通过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要使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能力要有信心,获得数学是人类社会中极为普遍的活动”,经过数学学习“学生要相信自己有做数学的能力,而不是害怕或厌恶数学”,“有充分的信心去有效地使用已具有的数学技能”。虽然我国现行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没有明确要求,但许多研究者在新世纪的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目标中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几年我在实践陈永林教授的“引探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发现:“引探教学法”在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方面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引探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认知、

数学实践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对数学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调节。通过进行引探法的教学,学生自信心表现为:首先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和水平学好数学,认为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圆满完成学习的任务,能提高数学成绩和能力;其次学生可以自觉选择略难于自己水平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三,学生能自觉克服暂时的困难和失败而产生的困扰情绪,努力坚持对问题作深层次的探究;第四,学生能主动向他人提供帮助,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等。如本期学生已进入高年级的学习阶段,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我在每单元选择一篇教案的'教学内容作为自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四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1、我对×××知识已掌握了什么?2、我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3、通过自学课本我又知道了哪些知识?4、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这一自学题为主线,充分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建构,尤其学生通过第四环节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如学困生通过提问,找到了自己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并通过师生的帮助,突破了对难点的掌握后,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得到了老师表扬鼓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于中上等学生,通过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叛性,同样更增添了学生自己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得到多次强化后便会趋于稳定状态,这种心理将直接影响他的进一步学习。

二、通过引探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的途径

1.实施希望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

[1] [2]

篇5:让学生“说”物理之教学法浅探物理论文

让学生“说”物理之教学法浅探物理论文

1、问题的提出

改善、解决教学低效性问题是当前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造成教学低效的关键原因在于教学没有围绕、落实在学生的学这一核心之上,没有有效地转变学生以被动地“听”、“做”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处在知识记忆、方法模仿过程中,缺乏主动通过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意义建构,发生认知变化的过程。作为一线教师,靠一己之力无法改变当前教育、教学大环境这个“框架”,但如何追求“框架”中的“自由”——通过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完善,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是笔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研究每个班中智力水平一般的学优生发现他们常具备的特点:①课堂上总是不停地说,与教师相呼应;②课后常问老师问题;③课后常与同学讨论问题。分析这三个特征 “说”、“问”、“论”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动口在“说”,“说” 是他们取得更好学业成效的“法宝”。可否、如何从调动学生“说”入手,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呢?抱着这一问题笔者查阅文献资料获知:早在 年的教育刊物中就有关于“说题”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此后很多物理老师在这一领域做了研究,在他们的中对“说题”教学的效果和如何进行“说题”进行了经验介绍。

在总结经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让学生‘说’物理的教学法研究”的课题,经实践研究取得了些许经验,撰成此文,以供同仁参考、指正。

2、概念界定

学生“说”物理的教学法:在本研究中是指在教师参与、帮助、指导下,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过程中,努力通过回答、阐述、提问、分析、讨论等话“说”的方式表达对学习内容的观点、认识、理解与体会,或对所需要解决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演绎、归纳等的一种教与学的方式。

3、缘何要让学生“说”物理

3.1“说”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转变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途径

3.1.1 通过“说”,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内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转变,促进意义学习的发生

课堂教学低效的关键原因在于长期形成的模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地“听”、“做”为主的教学方式,课堂内出现的少量师生互动也只是发生在教师与极少部分学生之间(——往往是那些学优生),大多数学生作为“旁观者”缺乏交流、述说等参与性体验的机会,没有经历对学习内容的加工、处理、内化的过程,缺乏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说”,是一个将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语言实践的过程。通过说出对现象的认识,说出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说出对问题分析、解决的思路,说出学习中所遇到的不解与困惑,说出问题解决后的反思和体会…只有将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才能进行“个性化语言”阐述,这个过程驱使学生不得不研究学习内容,对学习“事件”作出意义分析。当物理学习成为一种“说”的过程,当学生向老师、同学“说”出自己学习中的种种“事件”时,便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意义学习随即发生。

3.1.2 通过“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当前的物理教学中,在调动学生“眼观、耳听、脑思、手做”方面做得非常成熟,但对思维起着重要作用的 “口说”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重视、挖掘和运用。如果能在学习中不断地“说”,从而调动除眼、耳、手之外的“口”这一感官参与进学习,打开通向大脑的更多通道,便可以促进大脑整体功能的更加优化。而且通过“说”的过程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揭示自己思维加工的过程和遇到的障碍,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自我分析与控制的能力,提升思维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3.2 让学生“说”是促进教师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3.2.1教师可以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捕捉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促使教学重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一直以来,物理教学很重视教材的知识、逻辑结构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活动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常以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凭经验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把教师的思维过程、方法强加于学生,让他们去接受、模仿、训练,造成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学效果低下。

“说”的过程,是内部思维外部言语化的过程,能把内隐的思维过程中的问题显现出来,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学习的疑难之处,是真正需要在教学中解决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听学生“说”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认知状况、思维症结,从而判断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途径的正确与否、优缺点所在,及时诊断、纠正、调整教学,使得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需求之上,实现教学重心下移,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3.2.2 通过“说”改善了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说”,使课堂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可以激活课堂,营造更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更轻松的心理环境,容易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在交流互动、参与体验中提高了学习成效,易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产生兴趣。课堂由教师与学生的“一对多”的双向交流转换成教师参与的“多向交流”方式,搭建起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平台,促进了师生情感交融,易产生“因喜欢老师而喜欢物理”的效应。当学生“说”成为一种习惯时,便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和谐课堂文化,促进了班级整体学习氛围、学习成效的提升。

当学会“说”以后,引导学生在课后这一更加自由、广阔的时空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不但延伸了课堂,而且更加融洽了师生、生生间的情感。特别是在课后关系较密切的同学组成的学习同伴间的交流会更加通畅,讨论中很容易相互指出思维症结、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相互 “对症下药”,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提高。

这种建立在和谐师生、生生关系基础上的“说”的方式,由于改善了教学心理环境,学生在学习时更易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发生认知变化,实现意义建构基础上的真正习得,达成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4、怎样让学生“说”物理

为了转变学生以“听”、“做”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说”——能说、会说、说而有获,笔者在课内外通过以下方式创设让学生“说”物理的机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4.1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课上“说”物理

4.1.1课前几分钟,为学生搭建一个固定的“说”物理的平台

为了让学生有机会“说”、养成让“说”成为物理学习一部分的习惯,笔者将每次物理课的前5分钟设计为固定的学生“说”话时段,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展开话题:①新授课上针对本节课涉及的重要知识、方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②巩固、训练课上,让学生复述相关知识、方法。例如,在高一学习《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第二课时中“请您说说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推论公式,及它们是如何推出的?”通过学生“说”公式——落实基础知识:识记基本公式,为该节课奠定知识基础;通过“说”公式的推导方法——落实基本方法:记住公式的推导方法,为该节课进行解题方法迁移奠定基础;通过这样的“说“,不仅落实了“双基”,还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参与、课后归纳总结、课前复习准备的良好习惯,体会到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③针对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④针对学生作业中的范本、典型错误进行评析,充分发挥同伴教育效应。笔者经常用手机将做得精美的作业、典型错误类型拍下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评述。对这类作业,学生特别感兴趣、有话可说。评说优秀的作业过程不但鼓励了优秀的同学而且为其他同学树立了范本,议论典型错误、不当之处,积累了间接经验,避免以后自己再犯同类错误。⑤章节复习课上让学生串讲整节、整章的知识、方法,枚举典型问题,同学、老师进行补充、完善。⑥结合生产、生活中的重大物理事件,让学生在充分准备情况下进行述“说”。例如,针对9月29日晚我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笔者给高三物理班学生设计作业“利用国庆假期收集有关‘天宫一号’发射、运行的与物理有关的资料、信息,每个小组制作一份,并提出若干物理问题——要求至少每人提一个问题,节后进行展示、问题交流。”节后的课堂交流中大家讨论的异常活跃,特别对同学们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下课了很多人都意犹未尽,在随后的体育课和午修时段很多人不停地讨论着。这种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开放性的话题最容易引发学生“说”。

4.1.2课中进行“说”题

解题作为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还可以强化解题规范。笔者在经过给学生反复示范后让他们按照六步骤来“说”:①说已知条件,包括显性条件、隐含条件;②说研究对象、物理过程;③说由已知条件、已有知识和经验联想到的分析思路;④说物理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⑤说表达式、方程;⑥解完题后说命题意图、评解法优略、谈解题体会。

最后一步是学生感到最困难,最没话“说”的一步,但恰恰这一步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效益的关键一步。这一步是解题过后进行反思、提高的步骤,通过揣摩命题意图,评说不同解法的优略,谈出体会到的命题、解法的精妙之处的过程,不断回顾、整理、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思考了问题,提升了思维深度,利于以后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且久而久之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完善了思维方式,势必提高学习效率。

4.1.3课尾进行课堂小结

每节课结束前用几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同学和老师进行补充、完善。通过这个小环节帮助学生理一下思路、明确一下一节课的重点,理出自己课堂没有解决的问题——即课后立即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有效性。此外,经常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总结、反思、整理的良好学习、思维习惯。

4.2教师引导下的课后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说”物理

4.2.1 在作业面批、个别辅导中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

班级中总有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物理基础薄弱因怕说错而不敢说的学生,利用课后作业面批、个别辅导的机会,让他们说出思维的过程、说出不解之处、说出对问题的理解,从中捕捉他们的问题症结,通过沟通加以指导、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提升学习效果。经常与老师的对话,还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表达能力,慢慢也能增强自信,变得会说、能说

4.2.2在进行同伴交流互助中“说”出自己对问题的分析、理解

实践中发现在教师的要求、指导下让班级中同层次(仅指物理学习程度)、关系较好的2-3位同学结成学习小组,在固定的时间段一起研究、讨论的模式比较有效。笔者利用部分午修、放学后的时段,将这些学习小组组织起来这样开展活动:①程度较差的学习小组:相互研究、讲解作业、练习、考试中的仍然不懂问题,小组间解决不了的由老师帮助解决。当小组所有同学认为都明白了,老师抽问题让小组成员来讲。②程度较好、学有余力且对物理感兴趣的学习小组:给他们提供一本参考资料,让他们在一起研究、讨论些提高性的问题,老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和检查。通过这种方式主要帮助班级两端的同学建立了一个“说”的平台与机制,由于小组同伴间关系比较密切、学习程度相近、有一定的任务驱动,同伴间的交流比较通畅、有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班级授课的弊端,“消灭”了部分后进生、培养了学优生树立了榜样,整体提高了教学效果。

5、让学生“说”物理需注意的问题

5.1创设“说”的环境,不断鼓励、帮助学生学着“说”

由于学生长期养成了以“听”、“做”为主的被动学习习惯,加上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很多学生很长时间内难以开口“说”。为此,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走进学生中去和他们对话,为学生创设一个尊重、平等、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在放松、愉悦的情绪中逐渐开口“说”,在“说”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同时要教学生“说”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会“说”,而且允许他们“说”错。对说得好的要及时肯定、表扬,对说得不太好的也要及时给于鼓励、及时予以点拨,通过激发自我效能感达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2 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地提出“说”的要求

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中要让学生先有话说、当形成了说的习惯以后要求他们多说、再要求能说到“点子”上;让性格外向、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先说、多说,逐渐领着敢说、能说的同学“说”,再扩大到内向、不爱说话的同学;让内向、话少的同学先在课外和同学、老师“说”开始,逐渐过渡到上课“说”;课上让中、下层次的学生“说”简单的内容,让中等的学生“说”稍难的内容,有说漏、误的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必要时可展开讨论,既提高优生,又带动后进生,做到共同提高。通过这种分层、渐进的“说” 物理的方式,让全体学生能逐渐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养成“说“的习惯。

5.3 学生“说”物理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如果说在“说”物理的过程中学生是自由放飞的风筝,那么老师是牵引风筝的线,必须通过主题设计、适时评价、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比如,教师必须让学生围绕重、难点展开话题,注意难度、落实双基;学生说的过程中必要时在黑板上板演配合,促进其它同学的理解;课外学习同伴间的“说”也要加以引导、鼓励,并让学生尝到“甜头”——说有所获后方能坚持;对于一些基础弱、能力差、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鼓励着说。

篇6:远程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浅探工商管理论文

远程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浅探工商管理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改革亦是持续深化,其间更是强调现代化远程开放教育,这也是现时期我国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各行各业的人才综合素质密不可分,其更是制约了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已逐渐成熟,不过此项教学方式及其效果却还是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因此,分析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并提出实用性教学方式,对我国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强调基于案例而展开各种教学活动,且各种案例教学方式的提出使得教育陷入了两难的情境,其更是缺乏特定的处理方式,但此类方式强调教师为教学设计者及激励者,从而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讨论,其与传统式教学方式有一定差异,教学活动应基于具备深厚学问的教师而开展,且教师务必是各种知识的传授。再是工商管理人才已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国际化大环境下的工商管理人才应极具扎实的专业知识,且其实践能力更强,综合素质也应更高。至此,各大高校亦纷纷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科,更是培养了更多工商管理人才,但就现时期我国工商管理人才整体水平而言,诸多毕业生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这时各大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应进行相应的改进,这也说明案例教学法对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二、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未能深刻认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我国许多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过程中,教师大都是简单的讲解其相关理论,之后再举出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再是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其理论的意义。此类教学方式尽管可以说是案例教学,但其却未能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性,其仍是教师讲和学生听,之后则是引导学生理解其间理论性知识,这样根本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分析的能力,其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亦是随之降低,也可以说此类教学方式就是简单的举例。

2.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案例教学的开展对教师有着极高要求,此类教学方式强调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与分析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各项研究及实践操作。许多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学实施时间短,但是许多授课教师大都未接受过关于案例教学的培训,这时其实践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很多时候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使得学生不能真正的掌握案例教学各个环节,从而导致案例教学实际效果比预期的有效性偏低。

3.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就我国现时期的案例教学具体情况来讲,其教学有效性偏低,许多学生对此并不认真,更未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案例教学,并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各种案例教学活动。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学生仅是为了文凭而读,整体积极性偏低。且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学生对案例教学方式普遍不适应,很多时候都不能紧扣案例进行相关分析,更不能以实践者身份去分析处理其间各种问题。

三、基层电大远程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对策

1.加强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教师应尽快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以新型教学理念展开案例教学,以确保此项教学方式质量及其水平合理提升。案例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于其间获得更多实际经验,其主要是强调整个学习过程,这也说明此项教学活动的完成应是学生自主分析和讨论,最终总结而成自己的演讲。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案例教学,在此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分许,以至其可以自己处理各种问题。

2.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应着眼于教师案例教学专业水平及能力的提升,强调其案例教学方式及其技巧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教育教学应更加注重学习策略、学习能力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应不断加强教师工商管理实际经验的提升。只有教师具备了更为专业的实际经验,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亦可为学生提供科学适宜的建议以辅助其学习。基层电大中的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工商企业管理实践工作,用自己的休假时间进行各大企业调研,以此快速提高自身对企业管理问题的`认识度,从而为学生们提供更高水平的案例分析。

3.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探索各种适宜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案例学习,这也是案例教学方式有效性提升的关键。教师可采用相关方式来鼓励学生展开学习,比如教师可将学生学习与工作有效结合,或者是将学生工作时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学生通常会觉得此类案例对自己日常工作有很大帮助,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案例学习中。再是将学生学习案例的态度及其研究成果等与学生最终考核成绩结合,这样也能给学生学习施加压力。还有就是教师应善于运用网络教学,以此更好的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及其各种矛盾,这样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学中更强调现代化远程开放教育质量及其水平,这也是现时期我国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简述了案例教学法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并全面分析了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适用于基层电大远程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策略,为我国基层电大远程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性依据。

参考文献:

[1]马晓静.加强新疆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对策[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4).

[2]李可.基层电大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以通辽电大为例[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3]任为民,施志毅.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3).

[4]王娟.远程开放教育中基层电大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视角[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4).

本文为中央电大课题“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题体系建构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号是Q0081A-224Y

篇7:论文:探讨讨论式教学法

论文:探讨讨论式教学法

探讨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既是知识碰撞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尊重、民主的意识都在加强,而且由于要比传统教学更投入于学习,进而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将起到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更具有挑战性也将有利于学生的成就动机、求知欲、好胜心及为克服困难而需要的意志力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养成。

1讨论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1.1多向交往性。

从信息论角度看,课堂教学是一种信息间的交流即“教师——知识媒体——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的过程”。讨论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反馈结构,它的表现形态是一种思考水平的教学。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进行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讨论式教学法要求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讨论来解决问题,实现多向的交流,在此过程中需要师生要较好的发挥好主体或主导的作用,由此形成了一种多向交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向交往性是讨论式教学法最基本的特征。

1.2知识主动建构性。

奥苏伯尔认为建构知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接受、二是发现。两者各有优劣,都不可偏废。

学生学习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二是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三是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在传统的教学中,过分强调了接受知识。而讨论式教学法的知识建构是一种发现式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它要求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知识更多的是靠自主地获得,或通过运用知识而获得新知识。

1.3竞争与合作的并存性。

竞争与合作是两种基本课堂互动方式,课堂教学往往就是通过课堂互动来实现的,分为竞争式互动、合作式互动、竞争——合作式互动三种基本模式。讨论式教学法属于第三种模式,它要求教学多向交往、信息多向交流,因此互动性较强。(教学管理论文 )但并不片面强调竞争或合作,而是体现竞争与合作并存性的特点。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对某一问题发表不同见解或质疑对方的观点,体现竞争性,同时为了更好解决这一问题,往往又需要讨论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方略,力求达成一致结论或选择最佳方案,体现了合作性。

2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意义

2.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听讲、动手操作、积极发言等主动参与的外在行为,不断内化教学内容。思维的参与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关键。在主体参与教学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使学生大脑积极运思的气氛,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中,智能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在群体思考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2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好的教学气氛的前提是互动、民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现了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少不了师生关系的民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这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

2.3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

只有当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融为一体时,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够实现。主动参与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他们在与教师一起讨论问题、一起设计教学方法等活动中会感受到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对他们无私的爱,从而增强对教师的理解与尊重。主体参与还可以使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变得更加广泛,使彼此之间的认识更加深刻,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会得到升华。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强烈的参与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才能使外部的教学活动逐步内化,成为自身内部的努力活动,从而获得扎实的知识,发展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实施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3.1讨论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讨论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讨论需要的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起解时进行讨论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讨论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宣布 “下面开始讨论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解决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讨论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讨论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3.2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学习习惯。

小组讨论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讨论精神。

3.3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讨论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4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的习惯。

知识是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问题的现象。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讨论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适应了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适应了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实践证明它可以成为教学中一种主导性的教学法,可以成为一种与讲授式教学法相辅相成的教学法。我们只有更好的研究它,使它更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它必将对教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至于讨论式教学法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上运用以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