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的阅读答案及赏析(共4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的阅读答案及赏析(共4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本文共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水龙吟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本诗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
①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②梁父:即梁甫吟,乐府歌曲。《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好为梁甫吟。
1.“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2.本词用典丰富,试举一例进行分析。(2分)
3.“泪”是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例如《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蜀相》中的“长使英雄泪满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试举其中一例谈谈“泪”这一意象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感与本词“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天空高远,云垂欲雨;江面空阔,波滚浪翻的景象;暗示了诗人的郁闷之情和茫然之感。
2.“南柯梦”是写现实的**打破了词人的好梦,回首往事,自不免有南柯梦短的伤感,叹惋时光的流逝,有烈士暮年之悲。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说诸葛亮奇谋报国,仍不免赍志以没,隐喻自己虽有长才也难有机会施展。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写东吴败亡的历史教训,吴主孙皓凭借长江天险,且有“铁锁横江”,但还是未能挡住西晋王睿冲浪而来的战舰,落了个可悲下场。这里可以隐约看出词人对南宋小朝廷的担忧。
3.本词中写出了作者面对家国不幸后的悲痛以及对时局无力回天的无奈。
《蜀相》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看似抒发吊古之情,实际上也是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和苦痛。
《雨霖铃》中,柳永写了作者与恋人不忍别又不能不别的情形,表现了依依不舍的深情。
附加
注释
伊嵩:伊阕与嵩山。伊阕,今龙门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香山与龙门山两岸对峙,宛如门阕,故名伊阕。
巢由:巢父与许由,皆尧时隐士也。
铁锁横江:三国后期,司马炎篡魏灭蜀,惟东吴未平。吴主孙皓守将吾彦以铁索横江,欲以天险阻敌,然终为王濬所破。
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汉乐府的曲名,传乃诸葛亮所作。喻功业未成而怀匡时之志也。
吴山:江苏南部古为吴地,吴山即泛指是处诸山。
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神女:指湘妃、洛神一类水中仙子。
九江: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派东流,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南柯梦:李公佐《南柯记》载淳于棼梦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醒后方知为一梦之事。后常以之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状。
妖氛:指金兵南侵气焰。
白羽:白羽箭。尘昏白羽指战局不利。
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译文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诸山留顾。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阕与嵩山旧隐,巢父与许由故友,南柯一梦,遽如许!回首金兵南侵的气焰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创作背景
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兵燹。不久,汴京沦陷。朱敦儒携家南逃,先到淮海地区,后渡江至金陵。又从金陵沿江而上,到达江西。再由江西南下广东,避乱南雄(今广东南雄县)。这首词具体写作年月虽不可考,但从词的内容看,似是他离开淮海,沿江东下金陵时所作。
赏析:
朱敦儒的词,从题材和内容看,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他早期的清狂生活和闲适心情的,另一类是写他忧国伤时,抚今思昔的。这首《水龙吟》就是属于他后一类作品的代表之一。
词一开始就以雄健之笔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水面境界:放船千里,凌波破浪,烟波浩淼。“略为吴山留顾”,从侧面点明他此次离开汴洛一带南来,不是为了“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孟浩然《自洛之越》)。对明媚的吴中山水,他只是略为留顾而已。潜台词是说,他此次离乡背井,实在是因强敌入侵,迫不得已。“云屯”三句写长江水势。水府,本为星宿名,主水之官,此处借指水。“九”,泛指多数。“九江”,指长江汇合众流,浩浩荡荡,千里东流。境界何等旷远。然而这旷远的境界并未使作者襟怀开阔,反而“北客”一句转出个人身世之感。国步艰难,一身漂泊,“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朱敦儒《水调歌头》)“壮志未酬”,“此生老矣!”(朱敦儒《雨中花》)表现了一位爱国词人的忧愤,不是一般文人的叹老嗟卑,而是与国家兴废、民族存亡息息相关的。这正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崇高处。
下文由一“念”字领起,将生活镜头拉回到作者早年在洛阳隐居的时代。伊、嵩,指洛阳附近的伊阙、嵩山,这里代指洛阳一带。巢、由,指唐尧时的著名隐士许由、巢父,这里代指作者在洛阳隐居时的朋友。词人早年敦品励行,不求仕进。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之前,朝廷曾征召他到京城,拟授以学官,他坚辞不就,自我表白说:“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非所愿也。”(《宋史·文苑传》)他满足于诗酒清狂,徜徉山水的隐逸生活:“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漫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敕,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这就很形象地描绘了他疏狂懒漫,傲视王侯,不求爵禄,不受羁绊的性格。现在当他身遭丧乱,落拓南逃的`时候,回忆起过去那种令人神往的隐逸生活,犹如南柯一梦。真是“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朱敦儒《临江仙》)梦醒得如此快,觉来无处追寻。他对过去隐逸生活的向往,其意义不在隐逸生活本身,而在于他的隐逸生活带有时代特色。封建时代,文人要隐居,必须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朱敦儒隐居伊、嵩时,北宋社会呈现出来的尽管是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但毕竟还能保住中原,人民生活基本安定,比朱敦儒写作这首词的时候所过的流离转徙生活要好得多。所以朱敦儒对过去隐居伊、嵩生活的怀念,其实质是希望赶走金兵,恢复中原,回到以前的那个时代去,是爱国家、爱民族的表现。
正是这种国家民族之爱,所以下片一开始作者就站在爱国家、爱民族的高度,当此凌波南下之时,北望中原,痛感妖氛未扫,不禁发出了对英雄的渴求和呼唤。渴望有英雄出来扫净妖氛,恢复中原。上下两片,意脉相连。当时并非没有英雄。宗泽、李纲都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但都为投降派所阻。或忧愤成疾而死,或连遭排挤贬斥,无一得志。他想到眼前放船千里的地方,也正是三国时,蜀吴联军抗曹的故地。当年诸葛亮何等英雄,奇谋报国,指挥若定。因后主懦弱,佞臣误国,终于“尘昏白羽”,大业未成。隐喻自己也和其他英雄一样,虽有“壮心”,无奈“奇谋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种心情,他在《苏幕遮》词中也曾表示过:“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进而由眼前的地域特点和国家形势联想到西晋灭吴的历史事实。当年吴主孙皓倚仗长江天险,以铁锁横江设防,仍然阻挡不住西晋大将王浚的楼船,锦帆冲浪,铁锁销熔,终于“一片降幡出石头”,“孙郎良苦”。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鉴古观今,作者在词中流露出对象东吴一样偏安江左的南宋小朝廷前途的担忧。下文“但”字一转,结束上文的论史,转入到以抒情作结。词人救亡有志,报国无门,他忧愤得敲打着船桨,作为击节,象诸葛亮那样唱着“梁父吟”,心潮激荡,“泪流如雨”,无可奈何。一位爱国词人的一腔忠义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而词情至此,也达到高潮。
词以放船凌波开始,通过江上风光的描写拓开境界,抚今怀古,将叙事、抒情、议论有机地组合起来,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对国家民族的深情挚爱融为一体,风格豪放悲壮。
篇2: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原文及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朱敦儒
原文: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译文: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诸山留顾。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阕与嵩山旧隐,巢父与许由故友,南柯一梦,遽如许!回首金兵南侵的`气焰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释:
伊嵩:伊阕与嵩山。伊阕,今龙门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香山与龙门山两岸对峙,宛如门阕,故名伊阕。巢由:巢父与许由,皆尧时隐士也。铁锁横江:三国后期,司马炎篡魏灭蜀,惟东吴未平。吴主孙皓守将吾彦以铁索横江,欲以天险阻敌,然终为王濬所破。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汉乐府的曲名,传乃诸葛亮所作。喻功业未成而怀匡时之志也。吴山:江苏南部古为吴地,吴山即泛指是处诸山。水府:水神所居府邸。神女:指湘妃、洛神一类水中仙子。九江: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派东流,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南柯梦:李公佐《南柯记》载淳于棼梦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醒后方知为一梦之事。后常以之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状。妖氛:指金兵南侵气焰。白羽:白羽箭。尘昏白羽指战局不利。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赏析:
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兵燹。不久,汴京沦陷。朱敦儒携家南逃,先到淮海地区,后渡江至金陵。又从金陵沿江而上,到达江西。再由江西南下广东,避乱南雄(今广东南雄县)。这首词具体写作年月虽不可考,但从词的内容看,似是他离开淮海,沿江东下金陵时所作。
篇3: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宋代: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译文: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放舟于江面上,千里波涛,云水茫茫,经过吴山只是稍微的浏览了一下景色。云层密密聚集在水府附近,江涛汹涌追随着巫山神女奔走。众水汇成大江滔滔东注人海。匆匆奔波向南的北方游子,满怀壮志却偏感报国到无门,随着年华流逝忽然觉得要走到垂暮之年。想起伊阙和嵩山的隐居生活,跟巢父、许由一样的林下故友,那时的生活竟如同南柯一梦,很快消失转眼之间已成过去。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回望中原金兵还未彻底扫除,试问人间抗敌的英雄在何处?空怀有报效国家的奇谋良策,可怜无人赏识不被重用,白羽箭早已堆积满了灰尘。想当年东吴末帝孙皓用铁索横截江面,晋军烧断铁索,战船长驱东下,攻破金陵,吴主孙皓被迫投降心情无比悲苦。如今我只能独自愁敲桂木短桨,悲愤地低诵那古曲梁父吟,热泪像雨一样横流,止不住心中万分的悲伤。
注释:
放船千里凌(líng)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tún)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piān)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sōng)旧隐,巢(cháo)由故友,南柯梦、遽(jù)如许。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凌渡去:乘风破浪而去。凌,渡,逾越。略为:稍微,形容时间短暂。吴山:泛指江南之山。留顾:停留瞻望。水府:星官名。谓天将下雨。神女:指传说中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九江:诸水汇流而成的大江。九,极言其多。长江由众多支流汇聚而成,故曰九江。北客:北方南来之人,作者自称,因其家在洛阳,故曰北客。翩然:指舟行迅疾如飞。伊嵩:伊水与嵩山,均在河南境内。巢由:巢父、许由,都是古代的隐士。遽:就。如许:如此。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zhào),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妖氛:凶气,指金兵。白羽:白羽扇,古代儒将常挥白羽扇,指挥作战。桂棹:船桨的美称,此代指船。梁父:即《梁父吟》,一作《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今存古辞,传为诸葛亮所作。
赏析:
这首词是建炎年间,作者避难江南,舟行长江时所写。上片从船上所见,引出对承平时期即“靖康之难”以前隐居生活的回忆,暗寓时移世变、身世飘零之感。下片直陈时事,痛心“妖氛未扫”,敌寇猖獗,英雄无觅,报国无路,只能“愁敲桂掉,悲吟梁父”,泪洒江天。全篇即景抒情,间以叙事和义论,声情悲苦,忧时伤乱,表达了词人对国事的关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词的上片写去国离乡之感。词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千里波涛,云水茫茫,词人放舟于江面上。但美丽的江南山水只赢得词人“略为留顾”,这暗示了曾迷恋山水的词人此时已无心陶醉于这烟云环绕的吴越山水。放船长江,顺流东下时,除了略顾江苏南部诸山之外,就只看到滚滚江水和片片白云了。三、四两句“云屯水府,涛随神女”和“涛屯水府,云随神女”一样,是互文合指,形容长江之上云聚涛涌的景象。
诗人面对长江的壮丽景色,不禁产生感慨,故紧接前六句说:“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壮心偏感,年华将暮”。诗人从洛阳逃难到南方,所以自称“北客”。自己有报国壮志,但是报国无路,年龄却又一天一天老了。这怎能不使人感慨呢。其实,这还不仅是感慨,它还包含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正因为对现实不满,自然会怀念过去的岁月,怀念过去的人和事,面对青山绿水,词人想到往昔繁华的.洛阳,回忆起曾游乐于山水间的“伊、嵩旧隐,巢、由故友”。他们是有时代特征的历史人物,代表着他们自身,同时又无疑是词人过去记忆的象征。“旧隐”“故友”,定是让词人感慨万分。靖康之变前那疏狂自放于山水间的生活已成为永远的过去,且一去不复返。词人不禁长叹“南柯梦、遽如许”。时光流逝给人带来的苍老与无奈已是人生中很痛苦的事情了,何况生逢乱世,国将亡的悲痛,这岂止是韶华已逝、壮志不再的悲哀。
下文由一“念”字领起,将生活镜头拉回到作者早年在洛阳隐居的时代。伊、嵩,指洛阳附近的伊阙、嵩山,这里代指洛阳一带。巢、由,指唐尧时的著名隐士许由、巢父,这里代指作者在洛阳隐居时的朋友。词人早年敦品励行,不求仕进。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之前,朝廷曾征召他到京城,拟授以学官,他坚辞不就,自我表白说:“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非所愿也。”(《宋史·文苑传》)他满足于诗酒清狂,徜徉山水的隐逸生活:“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漫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敕,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这就很形象地描绘了他疏狂懒漫,傲视王侯,不求爵禄,不受羁绊的性格。现在当他身遭丧乱,落拓南逃的时候,回忆起过去那种令人神往的隐逸生活,犹如南柯一梦。真是“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朱敦儒《临江仙》)梦醒得如此快,觉来无处追寻。他对过去隐逸生活的向往,其意义不在隐逸生活本身,而在于他的隐逸生活带有时代特色。封建时代,文人要隐居,必须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朱敦儒隐居伊、嵩时,北宋社会呈现出来的尽管是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但毕竟还能保住中原,人民生活基本安定,比朱敦儒写作这首词的时候所过的流离转徙生活要好得多。所以朱敦儒对过去隐居伊、嵩生活的怀念,其实质是希望赶走金兵,恢复中原,回到以前的那个时代去,是爱国家、爱民族的表现。
全词直抒胸臆,词情激越,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合为一体。整首词是南渡时期词人个人情感的表现,展现了一个不同于“神仙风致”的志士形象。同时,词作折射出的是一代文人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尤其是心怀理想志向而命途多舛的南安志士的前途,可谓南渡时期一代士人的缩影。
篇4:朱敦儒《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阅读答案与赏析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1)请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3分)
(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4分)
3、词的上片和下片在感情抒发上各具特点,试分别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比喻手法,【1分】词人以旅雁、孤云自比,【1分】形象的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孤独心境。【1分】
(2)抒发了由金兵入侵、中原沦陷【2分】而被迫辞乡去国、漂泊江南的离愁别绪。【2分】【意思对即可】
(3)①上片侧重记事抒情。词人独驾扁舟,避乱江南,如同失群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兴起浓重的羁旅孤寂之感。回首北望烽烟弥漫的中原大地而泪洒“满巾”,直接抒发了无限的国破家亡之痛。
②下片偏重写景抒情。暮色笼山,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景色冷清黯淡,表露了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的情绪。日落时分,作者的寂寞感、凄凉感更加强烈;江面平缓恰恰反衬了词人难以平静的思乡心绪。
赏析
这是一首寓家国之痛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山水词。
靖康乱起,惊破清歌,以“山水郎”自居的词人朱敦儒,名士风流的生活也告结束。他跋山涉水,辗转流徙,避乱南国。一路上但见烽烟弥漫,百姓流离失所。残酷的现实,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许多词篇,描绘出祖国山水风景之美,寄托着无限的国破家亡之痛。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说:“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船沿江北上,在旅途中,他用泪水写下了这首语言明白如画,却寓意极深的小词。
上片抒情。“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词人以旅雁孤云自比,虽在战乱中来到江南作客,但仍无时忘怀那“万里烟尘”的中原,不禁泪洒“满巾”。
下片写景,描写江南山水。眼前波平如镜,孤山犹如美人的发髻,倒映水中,又象美人临镜梳妆。苏轼曾有《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水中央……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孤)前年嫁彭郎(浪)。”面对画家和诗人称赏的如画的佳景,词人触景生情:“愁损辞乡去国人。”作者寄情于山水美景的怀国之心,跃然纸上!
朱敦儒在靖康之难以后,辗转道途,不仅在“月涌大江流”的长江之上,领略了秀丽的江南美景;而且在鹧鸪声声的榕荫下,欣赏过浓郁的岭南风光……眼前的佳景,往往使他联想到铁蹄下的中原河山,苦难中的父老百姓,不禁滴下忧时之泪,发出了与爱国志士相同的感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