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用礼仪歌谣优化幼儿教学论文(精选13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运用礼仪歌谣优化幼儿教学论文(精选13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运用礼仪歌谣优化幼儿教学论文,本文共13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运用礼仪歌谣优化幼儿教学论文
运用礼仪歌谣优化幼儿教学论文
摘要:礼仪歌谣是我们幼儿园“礼味”十足的教育资源。本文主要从独特的环境渗透、多彩的课堂实施、有效的整合成效三个方面出发,阐述在班内运用礼仪歌谣的过程中,怎样优化幼儿教学,培养幼儿从小学做知礼,懂礼,行礼的礼仪人。
关键词:生活教育;礼仪歌谣;优化;幼儿教学‘
1独特的环境渗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充分体现“幼儿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的创造”。[1]我们根据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礼仪环境的渗透:
1.1硬环境
(1)校园环境。环境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激发智力潜能。在幼儿园,每一块墙面都会和幼儿来说话,润物细无声。在孩子与环境交融中,含蓄地将礼仪内涵影响给幼儿,幼儿在对环境的观察感知或理解中,能不断清晰内容,领悟并修正言行。我园以礼仪教育为特色,走进园门大厅便能醒目看到张贴着的一首首童趣盎然的礼仪歌谣,每次只要有人路过,孩子们都会用小手指着一连串的礼仪歌谣朗诵起来。如《说话》:学做礼仪人,说话看对方,不急也不慢,温和又礼貌。在一次次反复的说、看、听、想中耳濡目染地影响着自己和他人。(2)班级环境。相对于幼儿园大环境,班级内的特色板块也独具匠心,是有孩子们共同参与布置的版面内容。孩子们在欣赏自己的“杰作”时会介绍说:“这是我画的!”而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蕴含诸多礼仪教育契机,如大方表达自己的意思、倾听同伴的介绍,不同对象间的交流与对话也使礼仪教育从直观的版面系统开始向纵深发展,“溪溪画的是活动中场景,说坐神气,精神佳,认真听,多动脑,小手举,把言发……我今天学本领时没有举手回答问题”。这些表述中幼儿的认知和行为起了冲突,两者的不一致引起幼儿思维的有意注意。
1.2软环境
创设符合幼儿发展和教育要求的精神环境,老师起到了表率的作用,通过师生温馨环境的陶冶形成特色教育的合力。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接受老师影响。孩子吊儿郎当学本领,老师眼神和动作的示意,孩子立马能意会到礼仪歌谣《活动中》的要求去规范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当然,同伴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和竞争意识,“他会认真听,多动脑,我也可以呀……”在反复观察、模仿、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经验,自然而然在教学活动中也就会去修正自己的行为。
2多彩的课堂实施
幼儿园礼乐教学不仅在环境中进行渗透,更在多彩的课堂中进行实施,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2.1礼乐体验课堂巧融合
优良的课堂教学是礼乐文化传播的基点,分别有科学,艺术,语言,社会和健康五大领域的教学,如,将健康教育的'内容编成相应的礼仪歌谣,如《漱口》:轻轻拿起小杯子,接上半杯温开水,咕噜咕噜漱几口,放好杯子擦擦嘴。孩子们在说说,讲讲,做做,玩玩中习得了知识。
2.2专用室活动显魅力
微格室、创意阁、纸艺屋、木易筑、生活馆、科发室等多个功能广泛的专用室,教师追随孩子的兴趣点,生成出孩子需要的课程。例,黄泥是香山特有的材料,就地取材,在泥巴窝里摔泥,和泥等都是孩子们最爱玩的,从尊重孩子的需要出发,生成了大班户外活动《玩泥乐》,利用礼仪歌谣作为载体,如,《团结合作》:一个人,孤零零,两个人,笑盈盈。你帮我,我帮你,团结合作力量大,真正让孩子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了合作后成功的快乐。
2.3特色体验活动来实践
我园全力开展五大特色主题活动:德之真、爱之悦、和之谐、乐之善和礼之美,例,“礼之美”主题中欢乐自助餐活动,老师将孩子在自助餐中要掌握的教学内容,按顺序、按步骤、按规律编成礼仪歌谣《自助餐》:六一到,齐欢笑。自助餐,营养好。吃多少,取多少。不挑食,不浪费。有秩序,不争抢。讲文明,有礼仪。根据礼仪歌谣展开教学,孩子都能在自助餐活动中成为举手投足,优雅美好的小绅士和小淑女。
3有效的整合成效
3.1诱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通过礼仪歌谣,孩子们能自觉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在家复习巩固礼仪歌谣,加强幼儿运用礼仪歌谣的兴趣,切实将礼仪歌谣的内容转化成孩子们自身的意识,并去指导孩子们的言行规范等,达到循序渐进的最佳效果。当孩子在园表现出彩时及时反馈给家长,父母的表扬和老师同伴的认可,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让孩子反复期待,实现活动中的知行合一。
3.2规范教学
幼儿年龄小,对教学常规内容内涵不能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用礼仪歌谣的口吻提出教学要求,孩子不仅能理解,还能迅速将注意力回到老师的教学内容上。如,中班社会活动《一盆水》中《操作谣》:安静走,轻轻玩,不推挤,要礼让。可见,“儿童在教育中发展,也就是在教育中生活,在教育中实现人生。他们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不是被塑造好了才置入生活之中。他们的发展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人生实践”。[2]
3.3提高教学成效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礼仪歌谣,让教学活动游戏化,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学中玩”,不知不觉中,最大限度优化了教学效果,幼儿在教学活动成功后的幸福感指数明显上升,在这个幸福过程的享受中,刚才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行就得到最大的强化,再现行为成为可能。综上所述,可见在生活中发展教育,将礼仪歌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引入到幼儿教学中,恰到好处。从尊重幼儿发展和需要出发,主动寻求礼仪歌谣在幼儿教学中的特殊价值,发现礼仪歌谣在教学中的特点,力争以陶研理论为指导,为幼儿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江苏教育出版社,.
[2]金生鲅.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幼儿园诗歌教学的论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幼儿园诗歌教学的论文
摘要:以前在教诗歌的时候,一般要求幼儿听、读、背,判断教学成果是否有效也是根据幼儿能否背下来而评判的,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学习主体地位,忽视了什么是需要学会的。没有发挥出来诗歌里真正的价值意义。由于教学条件与教育观念受到了束缚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幼教在不断进行改革,而且把现代信息技术运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起到了优化诗歌教学的作用。我们巧妙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且将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诗歌又具有多样的教育价值,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
关键词:幼儿园;诗歌;现代信息技术
一、前言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好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幼儿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开拓幼儿视野,促进幼儿发展。所以,笔者对于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应用的重要性
第一点,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让学生主动参与语言教学。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动画、视频、音乐等许多新的教学手段,这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第二点,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带动幼儿学习语言的热情,一部分幼儿不擅长用语言表达自己,而且幼儿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十分少,还有一个原因是幼儿不愿张口,就选择肢体来传达信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这就大大吸引了幼儿的兴趣。
三、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诗歌教学
(一)网络环境能提高语言教学的创造性
目前的幼儿园诗歌教育采取传统教学形式,只是重视老师的教,没有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从而幼儿学习受到限制。信息技术在一步步发展,网络为幼儿诗歌教学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且网络教育非常自由,把幼儿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可以及时的传递信息,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的空间扩大了,学习的时间延长了,并且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这样就给予了幼儿学习自主性。
(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仿编诗歌
每当我们要学习诗歌时,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制作相应的PPT,通过交互式一体机播放,这样幼儿能够按照PPT内容进行跟读,渐渐地学会诗歌。此后,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出老师在课前准备的学习内容资料,带领幼儿试着仿照诗歌进行编纂。这种学习方式对幼儿来说是有趣的,可以加强孩子们的学习自主性,甚至自己动手进行创作。
(三)营造情境,激发情感
一般幼儿的诗歌都是浅显重复的,这样读起来非常顺口,节奏韵律感很强。幼儿非常容易受到这种教学方式的感染,融入课堂教学中来,渴望学习新的知识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现教学丰富的内容,并且以动态的形式呈现,提供大量的信息,给孩子们带来外部刺激。根据幼儿此时的本质特点,在学习诗歌时,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来感化幼儿的情感,这样幼儿就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可以对诗歌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让幼儿喜欢上学习诗歌。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手段
1.只有在语言教学中采用各种各样新颖的教学方法,才可以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单一的学习方式会让人感到厌倦。假如课堂教学只有一种教学方式,幼儿就会感到视觉疲劳,没有兴趣继续学习下去。革新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2.更新诗歌教学手段的一个原因是为了让幼儿可以仿照学过的诗歌进行创编,所以,诗歌教学的内容就应该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幼儿,这样诗歌的内容可以让幼儿产生共鸣,让创编活动顺利进行。按照现在来看,教材内容更新速度缓慢,这就需要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3.注重教学之间的互动,当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经常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多媒体上,忽视了正在学习的幼儿。有的老师还让幼儿按规划好的思路去思考去讨论,这种做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束缚了幼儿的思维,磨灭了幼儿的想象力。素质教育需要的是民主、合作的学习精神,需要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需要把幼儿放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诗歌教学中应用时不应该一味地让幼儿去看去听,被动地获得知识,而应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幼儿边动手边学习,回到幼儿教学的主体位置。要积极充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建立活跃的氛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改变陈旧的“授课”方式,带领幼儿融入诗歌的情境中,帮助幼儿自我发现,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教师需要在一旁进行引导指点帮助。这是一个焕然一新的教学方式,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带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诗歌教学局限
幼儿诗歌教学作为语言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幼儿正处于一个水平刚刚发展的初级阶段,学习诗歌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了学好诗歌,很多幼儿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但这并不是诗歌教学最初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诗歌教学的局限,它可以把诗歌需要传达的信息以画面和情景的方式表现出来。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对诗歌的内容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诗歌,并且一步步优化幼儿诗歌教学效果。
四、结论
在幼儿诗歌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合理地运用电子白板这一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幼儿的全部感官都活跃起来,参与到诗歌的学习中来,营造了一个生动形象,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情境,这有助于幼儿对诗歌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感受诗人想表达的情感,丰富自身文化内涵,拥有较高的情操。大力推广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幼儿园领域的实行,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教师了解幼儿提供了一个非常新颖的方式,也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开朗活泼乐观的性格。教育应该是现代化的,并且不断进步发展的,这样我们才能培养更优秀的孩子,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郝丽丽.信息技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运用例谈[J].学周刊,2014(31):213.
[2]邵梦婷.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展望,2015,25(34):185.
[3]李顺海.探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及发展前景[J].数字通信世界,2017(09):230.
[4]谭娟.幼儿园语言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7):125-126.
[5]娄玉芹.多种教学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中运用的几点尝试[J].学周刊,2015(10):216.
作者:周晓宁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平头川镇初级中学
篇3:幼儿礼仪教育教学论文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有:基本礼仪、家庭礼仪、幼儿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我们在日常教育中设计礼仪教育活动时,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传统节日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在外用餐、购物、交通乘车、参观,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2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
2.1创设礼仪环境,为幼儿创造礼仪学习的良好空间
“幼儿园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实施礼仪教育同样要遵循这个规律,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也是幼儿礼仪学习的必要条件。创设一种整洁有序、艺术优雅的礼仪氛围,可以让幼儿深刻感受传统文化与礼仪。要把创设礼仪教育环境,积极营造和谐优美的园本礼仪文化作为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的首要途径来抓,有计划、有系统地为幼儿创造一个整体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幼儿园各个班级要根据礼仪课程的主题进行墙面的创设,可以将幼儿、家长收集的礼仪图片;幼儿在园、在家的礼仪行为照片;幼儿自己创作的礼仪作品布置在礼仪主题墙面上。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课程的需要,在活动区创设娃娃家、茶艺区、戏剧表演区、语言区等区域,并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
2.2规范教师、家长行为,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礼仪学习榜样
观察和模仿是幼儿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儿童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学会新的行为规范。因此,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触的环境对幼儿礼仪意识的培养和礼仪行为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经常与孩子们接触的教师在幼儿礼仪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为此,幼儿园要充分认识教师的这一作用,并利用这种作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通过自身良好的礼仪行为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礼仪意识,因此,教师要以优良的品质和规范优雅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在生活中注意自身的礼仪行为,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为了让家长更好地掌握礼仪知识,幼儿园可以定期给家长进行培训,组织家长学习成人的礼仪知识。
2.3提供实践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礼仪学习的效果
幼儿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因此,幼儿园要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良好的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情感。如幼儿园可以将晨间接待活动作为展示幼儿礼仪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每天早上,让礼仪之星肩披绶带,端庄挺拔地站在幼儿园门两侧,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幼儿和家长,一声声“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和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不仅给充当礼仪之星的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也给入园的每一位幼儿与家长带来了舒心,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氛围。
3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是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机会开展礼仪教育是保障幼儿礼仪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幼儿礼仪教育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开展幼儿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要意义,使家长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次,应对教师队伍进行礼仪培训,以有效提高教职工学礼、懂礼、守礼的积极性,使其进一步将外在的学习内容内化。以爱心教育为主导,以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为目标,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在具体开展日常礼仪教育活动时,教师应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内容,通过挖掘民俗和民族文化,围绕中国传统节日设计主题活动,走进家庭、社区,让幼儿亲身体验节日礼仪,如在“九九重阳节”,组织孩子们看望孤寡老人、关爱长辈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关爱他人的快乐,懂得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和生活,同时充分感受中国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和文化熏陶。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争创礼仪宝贝”“幼儿交往礼仪”“幼儿生活礼仪”“我与文明手拉手”“小手牵大手”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观念,继而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六一”大型茶艺表演也是引导孩子们学习传统礼仪文化,体验传统礼仪之美感的好机会,值得幼儿园和教师精心策划与认真组织。总之,幼儿礼仪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幼儿礼仪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仅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还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进而为孩子们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4:运用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论文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论文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不断地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使自己所用的教材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现在,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教材去进行教学已不是新鲜事。但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体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实在太少,这中间有体育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体育课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需要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来进行学习,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需要在身体运动之中去认识、理解、掌握、运用,其课堂大都是在较为宽广的运动场,这给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音、录像、挂图等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效果。使体育课教学具有直观性、新颖性、实效性,有助于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
一、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一阶段都能连贯的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可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要因素是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电化教学,通过声、形、动作等因素的交替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空制,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先上一些体育理论课,让学生了解体育,了解体育知识,例如,体育的历史、发展,再具体一些,操场是什么样的`,篮球场是什么样的,许许多多都可以利用制作课件(可利用软件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的方法教给学生。比如,在跆拳道项目的教学中,我会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比赛和教学之类的光碟,让学生大脑中有大概的印象,对于画面中优美的动作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体育录相带、VCD碟等把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学生多角度轻松愉快的接受信息,避免呆板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还有在最近新广播体操的教学中,如果一直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产生疲惫心理,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广播体操光碟,使学生的视觉有了不同的感观,自己的动作和视频中的动作对比,达到更好的效果,比起教师一个一个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好多了,而且学生的信心也不会受到挫伤。学生就更有激情,不再是单一,枯燥的“填鸭式”教学。
二、体育课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正确地应用媒体。如:音乐进入体育课堂。由于体育课运动量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与单调感,而音乐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产生兴奋,缓解生理负荷,消除疲劳,从而轻松主动的掌握体育技能。体育课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适量地播放预选的乐曲。音乐进入体育课堂,不是随意点几首乐曲,无视教学实际地乱放一通。首先所选择的音乐韵律要与练习动作的节奏相一致,练习的内容应是易于按均等节拍时间划分的,才适宜作为配乐练习。其次选择的乐曲要合适,旋律要优美、轻松、清晰、健康、活泼。此外还要注意配乐的时机。比如,在课的起始阶段,播放一首进行曲,使学生在雄壮的乐声中列队,精神饱满,队列整齐,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改善了课的始动环节,顺利地进入正课教学。课的准备阶段,可以播放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2/4拍子的乐曲,伴随着口令提示,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各种各样的准备活动操,自然感到新鲜、有趣、轻松。课的结束阶段,可以播放舒缓、优美的乐曲,伴随轻松、活泼的动作,可以调节情绪,恢复体力,使体育课有张有弛,轻松活泼,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锻炼和熏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运用电化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电教手段将现代的声、音、动作引进体育课,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响和情感丰富的讲解,自始至终为学生的服务。进行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我在讲解,仰卧推起成桥一课时,用电视录像演示:“仰卧在垫上”、“手脚放的位置”、“推起成桥”、“头的位置”,它们是引导学生加深对整个动作的全过程,全面领会动作要领。其次,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促使学生自己重复练习,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抛弃了传统的集体喊口令的练习,当然必要时要集体综合练习。另外我用图纸画出背越式跳高的四个环节,让学生对图中所示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并指出运动员在空中的过杆动作与易犯的错误。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再采用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本节课在教法上与以前明显不同,始终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从观察到教师结合图片阐述,到学生的实践体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从美学角度讲,体育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它有着强烈的美感和价值。像韵律体操、各种运动技能技巧、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课的学习都需要教师自身示范动作,作为媒介来塑造美的形象。然而体育教学内容之多,而且技能之大,又是大多数体育教师难以样样精良做到的。如果使用电教手段,就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技巧,可较好的帮助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欣赏及评价。如在体操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学习,不能真正地领悟其中美的价值。如果通过有计划地、有组织地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观看体操录像,同时加上体育教师的技术指导,学生们就逐渐领悟了其中美的内N,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他们的动作也显得舒展、大方并初具欣赏韵味了。
多媒体已经进入体育课堂教学,并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为了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应用时要注意: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正确地应用媒体;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讲究电教媒体的使用效果,遵循体育教学自身的规律。多媒体教学是辅,而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创新才是主要的,只有这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才能结出累累的教学硕果。
篇5: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科学教学的论文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科学教学的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多媒体走进课堂,常规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主动性得到了发挥。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运用电教手段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广大教师在新时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电教手段激发探索强化拓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每个人成材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而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点是生动、直观、动感强,它以其特有的功能把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创设丰富的情境,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容易为一些新异、刺激所激动兴奋起来”。根据这一心理特征,结合电教手段的直观、形象、可感性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我在课上先安排一些与相应的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录像片和幻灯片,为学生展现鲜明、直观、新奇的科学现象,从而诱发学生好奇、探究的心理,迅速召唤起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恰当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迅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浓厚的兴趣中展开思维,主动学习。
如教学《七色光》一课时,笔者首先播放一段这样内容的课件:雨过天晴之后,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虹,同学们在欣赏彩虹的同时脑海里会立即产生这样的问题: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原因?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进入接受新知识的积极状态,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最佳的情境。这时,再通过喷雾实验和三棱镜实验分析推想彩虹形成的真正原因,从而揭开彩虹的秘密,较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穿越时空,探索奥秘
有些事物的发展变化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亲眼目睹,只能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去了解,由于受能力、智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内容,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日食和月食》一课,太阳、月球、地球三个天体的位置变化学生不能亲眼目睹,单凭静止地推测,学生很难理解。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课件来辅助教学:设定一定运动轨迹使地球、月球动起来,再现三个天体之间相互位置的移动,并加入优美的音乐和精练的解说。教学时,笔者单击鼠标,这样在屏幕上就清晰地展示出日食的成因: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的影子投在地球上,出在月影里的人被遮住了视线,这样就形成了日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被这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和形象的声音牢牢地吸引住了,他们个个兴趣盎然,思维也极其活跃,课件的使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透明教学,强化效果
小学科学课涉及面广,知识点多,而小学生想象概括能力差。在科学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理解认识的对象看不见,摸不着,教师难以讲清、学生弄不懂的问题。 如教学《消化器官》一课时在教学中如果仅是让学生参照插图讨论,教师讲解,学生对消化器官的消化、吸收作用的理解仍是“模糊的”、“片面的”,理解上会出现偏差,尤其是小肠的消化、吸收作用,肉眼是无法看见的,学生往往对从来没有直接感知的事物会索然无味、缺乏直接动力,失去学习兴趣。考虑到这一难点,教学中笔者适时出示了这样的课件:《香蕉旅行记》。从口腔出发,途中它碰到了许多忙碌可爱的小人。有的在用高压水枪喷水,它们是口腔、胃、小肠、大肠在分泌消化液,有的提着水桶四处运输,它们是小肠吸收营养输送到身体个部分。这样,整个画面动起来,,再配以略显夸张的语言,极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变小为大,帮助认知
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实物投影,把教师的示范过程变“小”为“大”在屏幕上,有助于学生正确地实验和探究科学的奥秘。如教学《种子的构造》、《花的构造》时,笔者巧妙地运用了实物投影进行种子、花的解剖演示,使学生在正确的实验指导下,自己进行解剖观察,不仅了解种子和花的构造,而且为学习《种子的萌发》以及《果实的形成》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不仅学生印象深刻,也提高了实验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五、活跃思维,启发创新
任何发明和发现,首先建立在发散思维上,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新。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儿童拓出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声音的产生》一课随着课件演示,银幕展现出一幅幅彩色画面:绿水青山,田园禾苗如茵,走兽出没,各种各样的岩石下,昆虫生息。五彩缤纷的花草丛中,蝴蝶飞舞配以咯咯蛙叫,喳喳鸟语,唧唧虫鸣,哗哗流水等科学音响。然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自选材料进行实验,方法越多越好。如此,儿童的思维得以激活,兴致勃勃地忙活起来。有的用小鼓、黄豆实验,有的用音叉、水槽实验,有的用小瓶、塑料泡膜实验学生兴趣盎然,殊途同归,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六、拓展延伸,丰富内容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化课内知识。我借助电教媒体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课内导向课外。
例如教学《鱼》一课时,要求学生认识鱼的共同特征。课前笔者收集了许多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鱼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学生观察到了名目繁多的书本上没有的鱼,他们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辨认、综合,感受充分,概括出鱼的共同特征。这样,借助电教手段,增加了课堂容量,拓宽了学生视野,也激起了他们观察研究的兴趣。教学结尾时,笔者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来自《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告诉他们这些书上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识,鼓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篇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优化作文教学论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优化作文教学论文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知识窄,能力弱,效率低”等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优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提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的理念,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思想,以《课程标准》和新《大纲》为依据,对从人出发的“以人为本”的作文训练序列教案、CAI课件的开发和作文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发展学生人本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创造力。
一、以人为本,开发并形成一套作文训练序列教案和CAI课件
首先,以人为本,开发一套作文训练序列教案。
我们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知识性原则、循序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等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做到四个结合:作文内容与文体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与他人研究成果结合,作文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结合,专家指导与教师设计结合,同时把握21世纪作文教学的四个新动向:
(1)立足“人本”。
所谓“人本”,就是从人出发,以人为本。这一教育新理念是我们开发作文训练序列教案的指导思想。我们强调对学生的终极关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学习作文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2)坚持开放。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我们应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引导学生用真实的生命去拥抱作文,让心灵与作文亲密无间,表达自己生命的真情实感。我们应开放作文教学,激励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充分凸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走向开放,是我们编写以人为本作文训练序列教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走向“综合”。
所谓走向“综合”,就是不再把作文训练看成是单纯的写作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把作文训练与观察、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的训练,与写作兴趣、审美情感的激发、培养,与阅读教学乃至各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与学生整个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走向综合,是我校开展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作文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4)激发兴趣。
《课程标准》要求“重在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信心”。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实施激发兴趣指导策略,积极诱导学生满怀激情,产生向往的快乐心态,自觉地投身到写作的活动中。只有激发兴趣,作文教学才能充满生机,才能成为学生的“最爱”。
其次,以人为本,制作与作文训练序列教案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在形成作文训练序列教案以后,我们聘请电脑制作专业人员,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根据教案设计的目标、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坚持有关原则,制作生动、形象的CAI课件。对于CAI课件开发来说,我们坚持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理念,做到以下五个“强调”: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课件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将会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结果。为了让课件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我们从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
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出他们的首创精神;
②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③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课件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2)强调“情境”对学生作文的重要作用。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课件设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因而将使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认识发生困难。
(3)强调“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价值。
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课件设计要为学生创造协作学习机会,让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学习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指导下的课件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这是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为了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索,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但是必须明确:这里利用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老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因此对传统课件设计中有关“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这一部分内容,将有全新的处理方式。例如在传统课件设计中,对媒体的呈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精心地设计。现在由于把媒体的选择、使用与控制的权力交给了学生,这种设计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反之,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则成为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显然,这些问题在传统课件设计中是不会碰到或是很少碰到的,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下,则成为课件设计中急待解决的普遍性问题。
二、以人为本,构建并运用新型作文训练模式
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进行探索,逐步构建了作文训练新模式:
1.尊重学生主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声音与画面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本课题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很重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在作文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紧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我校作文教学新模式的始发点,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宽容、自由的学生作文的心理氛围。同时采取不用的形式和渠道激发学生的内隐的作文兴趣。如运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小学中年级采取的玩乐激趣、幻想激趣、游戏激趣,小学高年级的情感激趣、情境激趣、成就激趣等做法,都起到了改善、优化学生作文过程的效果。
2.借助生动课件,拓展空间,激发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小学生的想象更显得多彩而活跃,因为他们有着稚气的心灵和对未知事物的天真想象。作文训练必须从丰富其表象积累着手,引导他们细致地观察和深刻地体会社会生活,开阔视野,增加阅历。现代多媒体课件,可将真空的音响、活动的图案、变化的形态,直接逼真地展示给学生,引起他们对相关事物的联想,对未知事物的想象。教师激发学生理解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复活和完善载体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为立体,化片断为连续,化无声为有声。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借助多媒体课件,拓展空间,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写想象作文。
(1)描景物,展示自然界的美景。如五年级命题作文:“美丽的春天”指导课上,老师先提出假设:假如让你来当画家,要求你画春天的美景,你会在纸上画些什么呢?接着让学生欣赏课件上鲜花的绽放、小溪丁丁冬冬的流动、燕子飞上飞下忙着搭窝、柳树的枝条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等生动形象的画面,再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在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白纸上尽情描绘,然后又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画的画,小画家还在一旁讲解。于是,情动而辞发,学生下笔时,语言富有情趣,还适当地运用了联想、比喻、拟人等手法,轻松自如地写下了自己美好的春天的赞歌。
(2)写童话,表达内心美好的愿望。针对小学生爱动物的特点,我们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看到许多动物活动的情景,然后让他们仿照以前读过的童话作品,用动物代替人类加以想象,通过记叙故事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对诚实、勤劳、勇敢和乐于助人等方面的品质加以赞美;对说谎、懒惰、贪吃和自私等不良行为加以批评。
(3)编科幻,畅游未来科技世界。如今,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他们通过国际互联网、电影、电视、广播书刊等多种媒体,学到了许多连成年人都闻所未闻的科学知识。他们爱问为什么、爱异想天开,科幻作文恰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教学时,我们根据课件展示的内容,以“未来住宅”、“奇遇外星人”、“机器人到我家”、“奶奶家住在外星上”等为题,让学生编写科幻故事,凭着小作者对科学知识及其发展规律的了解,加上奇思妙想,肯定会创造一个个异彩纷呈的未来世界。
3.开放作文教学,创造机会,激发探索。
这是在激发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开放作文教学,在教学空间、课外读物、作文形式等方面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以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1)开放教学空间。学生的素材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有了生活体验,才能写好作文。于是平时我们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他们原来学校组织的自我服务性劳动,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外出采风。
(2)开放课外读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话把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揭示得很深刻。丰富的、大量的课外读物可以提供数量更多,内容更广,体裁更丰富的习作范例。学校购置大量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给每个学生办了借书卡,学生随时可到校图书馆借书阅读,同时给每学生发一本“采蜜本”,让他们把课外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把读书的感受体会写下来。这样,有不少学生迷上了读书,我们发现,学生作文的题材更广了,文句更美了。
(3)开放作文形式。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劳动。小学生们必须有充分的写作自主权,才能发挥写作潜能。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学生作文的理念,给学生充分的习作的自由,要与别人交流什么思想,要抒发什么情感,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如“小记者采访记”等。我们常常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写“听声音编故事”、“看电视写观后感”等音像作文、自由拟题作文,学生很快就领悟了老师的要求,从而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写出的作文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孩子的童趣,读后令人口动。
4.坚持主动参与,强化训练,激发尝试。
我们坚持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实现多元互动,强化训练,激发尝试。
(1)先说坚持主动参与:首先,开拓主动参与渠道。大体有三条渠道:一是让学生进行观察,如观察大自然的一个场面,观察一个物品、一个人等;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如做游戏、种花草等;三是让学生与别人交际,如创作班队活动节目、布置班队“小园地”、帮小记者去采访等。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语言交际和实践应用中,学会了交际,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作文。其次,提高主动参与密度,主要通过形式的创新和活动的拓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主动参与的机会。第三,优化主动参与效率,教师教给学生观察、探索、习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尝试中,强化训练,提高有感而发、自主习作的能力。
(2)再说实现多元互动。首先,营造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优化师生互动关系;其次,强化学生训练,挖掘互动内涵。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由说到写,由片断到成文,由易到难,言语训练便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样,当学生的思维空间打开以后,有一种表达欲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说文”训练。“说文”训练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但也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得诸自己,鸣出内心”是小学生作文的根本要求。这样,小学生的习作出现异常繁荣局面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以人为本,制定并运用《小学生作文评价标准》
评价能起导向作用。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以人为本的作文训练的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重视对学生作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在班级同学中所处的地位和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我们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强调立足于他们的发展,要求作文中必须要透露鲜活的童真、童心;强调儿童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以发展他们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制定两种《小学生作文评价标准》:第一种主要指向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二是语言,三是态度情感、过程方法;第二种是按学生作文各要素来确定标准。两种《标准》的具体指标因篇幅关系略。
对于这两种《标准》的运用,我们提出如下的要求:
1.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可灵活选择其中的一种《标准》来进行,做到多样化、灵活化。
2.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要不断地激励学生,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
篇7: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目标教学的论文
[内容提要]认知目标是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中的三项目标之一。它与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课堂活动中相辅相成,为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互作用。认知目标的达成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又是至关重要的。电教媒体,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深刻感受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电教媒体,将很好地促进认知目标的达成。接下来,我就平日的教学积累谈谈自己浅显的做法:一、遵循心理学原则,创设目标达成的条件;二、调控教学的顺序,把握目标达成的时机;三、针对学生的实践,调整目标达成的角度;四、运用迁移的规律,提高目标达成的质量。
[关键词]认知目标电教媒体
认知目标是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中的三项目标之一。它与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课堂活动中相辅相成,为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互作用。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方法,认知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级在语文教学中,了解是指对有关语文知识和事物的识记,能再认或再现;理解是指对有关语文知识和事物进行初步解释、说明、分析、归纳;掌握是指能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初步应用所学的知识。由此看来,认知目标的三级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因而,认知目标的达成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电教媒体,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突破时空限制等特点,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接下来,本人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促进认知目标的达成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遵循心理学原则,创设目标达成的条件。
据有关心理学研究,儿童脱离丰富的客观刺激会削弱其思考力,他们的心理活动不仅在理智内容上苍白无力,而且注意力易分散,有害于他们的全面发展。相反,那种适当刺激儿童感官并引起其探索行为的环境,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目标选定以后,首先要创造目标达成的条件。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正符合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有效地配合使用,协同学习,使其心理上始终保持接受新信息的警觉,处于适度的应激状态。例如三年级第六册《荷花》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认知目标之一就是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莲蓬等词语的意思。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孤零零地提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教学,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伊始,我播放配乐朗读并展示课件:荷花各种形态的图片。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以获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在这基础上,进行反馈交流。例:学生说自己看到了挨挨挤挤的荷叶,我便出示挨挨挤挤一词,就这样,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出示相应的生字新词。由于莲蓬、花骨朵这些词语的意思比较概念化,学生的生活中接触得又不多,解释起来较为费力且效果不佳,因此,在理解这些生字新词的意思时,我还是出示幻灯(一幅荷花图),说说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荷花图),说说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很高。这样,就使抽象的文字与具体形象的画面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借新建立的表象理解掌握抽象的文字。这样识记不但效果好,而且保持长久。
二、调控教学的顺序,把握目标达成的时机。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必须要体现可控有序的特性。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主要是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顺序,把握住目标达成的时机。小学生接受知识是与直接感知的对象的特征和运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他们思维的发展过程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能引起学生产生对相应的'事物的经验表象,为理解新知识求得感性支柱。电教媒体的介入,最能发挥这一优势,教师应当按理解中掌握、运用中强化的原则设计听、说、读、写递进发展的训练过程。例如教学《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时,有一道练习,利用又又写词语。在总结巩固阶段,再次利用投影图象理解又大又圆两个意思并列的词构成的词组,从图象中,学生看到西瓜不仅大,而且圆,在脑海中建立了西瓜又大又圆的概念。在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了相应的认识后,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成功地去解决与原习得情境略有不同的特定问题。教师投放几幅色彩鲜明,主题明确的图象:1、两只在空中飘荡的气球;2、一棵结满苹果的树;3、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同时以又大又圆作为原有知识点,提问解决新问题。以第一幅图象提问:看图,用又大又圆说一句话。学生答:两只又大又圆的气球在空中飘荡。再以第二、三幅图象,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变通已获知识。提问:用又又说说苹果树上结满怎样的苹果。学生答:苹果树上结满又大又红(又红又圆)的苹果。又提问:小姑娘长得怎么样?学生答:小姑娘长得又白又胖(又活泼又可爱、又聪明又可爱、又美丽又活泼)。这样按照设计合理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学顺序,把好达标的尺度,圆满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三、针对学生的实践,调整目标达成的角度
在多媒体优化组合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反馈机会较多,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达到期望目标的距离,可随时在课堂中反映出来。教师要在把好目标达成尺度的基础上及时作目标调整。心理学研究得出一个原理:我们在引导感官活动鉴定各种错误或正确动作的结果时,可以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引用一些补充性的刺激来寻求和巩固更完美的工作方式,并完全消除错误。所以在目标调整过程中应利用补充性的刺激消除错误,纠正谬误,使新知识的习得尽可能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例如《爸爸回来了》一文,意在教育学生学会体贴父母。然而,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往往容易片面地看问题,他们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会产生这样的看法:毛毛、亮亮的爸爸对自己的孩子真好。毛毛的爸爸下班回来后,带他上街买雪糕。亮亮的爸爸下班后,背着他一步步上楼回家。从而毛毛、亮亮真正得到了父爱,而忽略了关键的一面:爸爸劳累了一天该好好休息。此时,教师以调整目标达成的角度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至此,可以再次用课件演示爸爸的汗水不断往下滴的情景,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爸爸这个人物满头大汗的样子,由此得出爸爸工作一天已经十分疲劳,孩子应该体贴爸爸的结论,从而体会到冬冬是个懂事的孩子。在朗读课文时,学生就能把毛毛、亮亮对爸爸撒娇、冬冬关心体贴爸爸的语气都表达得淋漓尽致,捕捉到了文中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运用迁移的规律,提高目标达成的质量。
学生善于模仿,诱发他们将习得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各种清净,便可使知识技能广泛迁移。知识技能的运用,能促进学生举一反三,处理信息时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能有效地提高认知能力。由此可见,知识技能的迁移与提高目标达成的质量息息相关。电教课堂教学结构很适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例如《松鼠的尾巴》一文的教学,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抽动投影片,出示松鼠活动图象,引导学生了解松鼠尾巴的特点及作用。学生对松鼠这一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东西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以此作为知识迁移点,扩展到变化了的新情境中去。教师用课件演示其它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例:在傍晚的田野边,蝇子飞来飞去,牛不断地甩着尾巴驱赶蝇子的场景;啄木鸟在树上啄虫的情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再让他们叙述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识别新事物,就能较好地理解或处理新问题。他们从松鼠用又轻又软的大尾巴当作降落伞从树上跳下,想到小燕子用尾巴当作方向盘掌握方向、啄木鸟用又长又硬的尾巴当作支柱支撑身体在树干上啄虫。他们从松鼠用又软又能保暖的大尾巴当作被子用,想到老牛用又粗又长的尾巴赶蝇子、猴子用又细又长的尾巴当钩子倒挂在树上等等。从上述可见,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揭示新事物的实质,把新信息传递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去。这样,认知目标达成的质量也就越高。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电化教学课堂结构,加之有的放矢地将上述四方面做法融于电化教学之中,使学生明确认知目标,掌握认知方法,就能较好地促进认知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周一贯:《语文教学优课论》,宁波出版社,10月第一版。
2、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彩一小学:《遵循儿童心理规律,构建小学愉快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中国当代小学教育实验》
篇8:运用新理念,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论文
运用新理念,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论文
【摘 要】
改革教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统一认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实施,虽然要受教育界和社会的制约,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乃是课堂教学。在现在的教学中必须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
新理念 教学过程 课堂结构 教学方法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充分认识传统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如学生少数在成才、片面发展、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等。应放眼世界和未来,真正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消除对素质教育的误解。明确自己有责任也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就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观念研究课堂教学,它追求的是更高境界的教学质量,培养的人才是更全面、更高层次、更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应以改革的姿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对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的具体做法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一、探讨教学目标,确定更高追求
作为教师,其职责不仅是“解惑”、“授业”。优化数学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优化教学目标。首先,数学教师的工作目标不光是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还要让其学会求知,要培养具有较强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也就是不但给学生“授业”还应使其日后有较强的创业能力。其次,各项目标的制定要明朗可行。数学知识教学目标及能力培养不但要依据大纲,还应根据本校各班的学生实际,层次分明,深度适宜,实现“不求人人长学,但求个个成才”的现代教育观。德育目标如理想、道德、立志、爱国的教育方法,指导文化、艺术教育目标应易于操作,使之有机地渗透在每一课时的教学中,顺畅自然。
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准确形象的作图,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美学、艺术教育效果。教学中注意教学性质的类似美,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等美育素材,使学生不但受到美学教育,而且能增加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易于记忆。
二、设计教学程序,构建课堂结构
设计教学程序,构建课堂结构,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原则: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教学过程中做到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
2.完整性原则:在教学中既要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二者完美的'结合,又要有机地将数学知识的教学、科学方法的教育、能力的发展、世界观的培养等结合起来。
3.有序性原则:有序是指在教学过程的结构上、层次上显得清晰明确。如教学圆的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出示圆后提出问题:怎样计算这个圆的面积?通过让学生看书回答:能否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利用已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计算这个圆的面积?然后是师生共同剪拼并讨论:剪拼出的图形的各边之长与圆有什么关系?由此而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的课堂结构重心在学生动手剪拼及讨论活动上,其程序是:课前预习――课堂带疑自习――猜想并实验――圆面积计算式推导并讲述――课后巩固。
4.波动性原则:即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使教学过程中产生起落变化,使学生对数学教学过程永远充满新异感,使教学程序和课堂结构不致机械化。
三、积极深化改革,实践多种方法
历代教育家研究出许多教学方法,但从来没有评出最佳教学法,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广泛学习,大胆创新和实践,吸取各种教学方法之精华,创建适合本班学生、适合时代的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
1.愉快情景创设法:成功的教学不能靠强制,也不能让学生将其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负担,而是要使学生、教师轻松愉快,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景下,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
2.说题法:为了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做题的质量,在课堂上请学生当众说出他的解题思路。
3.编题法:即学完一种方法后让学生自己编题并说出解题思路。
4.发现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学、讨论,发现规律,获得知识。
5.课堂提问法:提问要注意有启发性,要突出重点,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参与成功的愉悦。
此外还有一题多解法、问题讨论法、观察实验法等。
四、调动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
决定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心理因素、情感因素、信心激励因素等许多非智力因素。因此数学教师有必要调动各种因素,采用多种合理的积极措施。如:
1.酿造轻松和谐氛围,消除无谓恐惧心理。学生的恐惧心理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智力的发挥。
2.融洽师生感情,拉近师生距离。教师常与学生进行生活和学习方面的谈心,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位学生。
3.注意罗森塔尔效应,给学生以信心。学生稍有成绩,教师便给予表扬或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
4.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际操作。动手操作对培养学生的能力、科学的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和记忆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注重信息反馈。
6.减少作业量,优化做题质量等。
五、利用现代设备,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不但要多样化,还要尽量现代化。采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及多媒体电教等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地延伸我们课堂的时空,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效益。教学教师更应有效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优化教学过程落到实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篇9:运用语文教学智慧优化课堂教学探析论文
摘要:处于母语学习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的圆融性极强,导致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常存在困难,所以,必须将语文学科视作一门智慧的学科,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智慧以改善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优化课堂教学。本文以《蟋蟀的住宅》为例,从五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学智慧的运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敏锐捕捉语言意蕴;构建和谐课堂气氛;适时开展课堂训练;妥善处理教学生成。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智慧;优化课堂
1语文课堂教学的困境
相较于其它学科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圆融性极强,灵活多样,致使语文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两个方面的内容摇摆不定。一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导致教学目标的选择极其困难。其它学科教材所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是高度一致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学习了这一教学内容就能习得某一能力。而语文学科则不然,学生基本能够运用现有母语知识对教材给出的教学内容进行自学,过多的讲授只会让课堂教学繁杂,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而教师在文本处理上又不容易找到核心教学内容以构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并不明显。二是语文教学的方法面临质疑,由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处在母语环境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语文课和学生自学自练的语文学习的区别并不是很大。且有大量数据表明,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得益于自己的课外阅读,而并非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面对以上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势必需要运用语文教学智慧进行思索,以改善语文教学现状,优化课堂教学。现以《蟋蟀的住宅》为例,谈谈该如何运用语文教学智慧优化课堂教学。
篇10:运用语文教学智慧优化课堂教学探析论文
2.1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长久以来受到质疑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到位。要么随意引申,将一节语文课演变成了思政课;要么不顾文本进行肆意解读,如:武松打虎是违反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出现这些情况很大可能是教师自身对学科性质、教材、学情把握不到位,因此,语文教师需要运用文本解读的教学智慧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以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蟋蟀的住宅》是一篇介绍蟋蟀修建自己洞穴的文章,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在于蟋蟀修建洞穴的过程,否则很容易上成自然科学课。而是应将重点放在文中反复言说的对象上———“不肯随遇而安”,这是蟋蟀的不同之处,这也是作者为什么会对它表达喜爱之情的原因。且文章标题为“蟋蟀的住宅”而非“蟋蟀的洞穴”,特殊的写法必有特殊的用意。
2.2敏锐捕捉语言意蕴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语言的构建与运用为核心的学科,语文教师应充分运用语言表达的教学智慧敏锐地捕捉文本语言中的意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向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文中描写蟋蟀“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这一句时应重点把握“一点一点”,让学生细细品味蟋蟀运用自己柔弱的工具(钳子、前足、后足)是如何修整出这样一个舒服的住宅,这“一点一点”之中充满了几多辛劳与不易,应将这种辛劳与不易朗读出来,切实体会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
2.3构建和谐课堂气氛
语文学科是一门有温度的学科,这是由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决定的。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文本中的情、意是点燃语文课堂气氛的一根火柴,教师可以运用这根火柴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周围一片漆黑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围绕着这一根燃烧的'火柴畅所欲言式的探讨火柴的温度,激发知识间的碰撞,照亮整个黑夜。文章中的第7、8自然段是对蟋蟀挖掘住宅的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通过蟋蟀的挖掘动作刻画了蟋蟀即使没有坚硬的工具,即使再疲劳,也要建造伟大工程的画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其中的细节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演出来,切身感受其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2.4适时开展课堂训练
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还包括工具性,旨在培养学生语文运用的能力,这是开展课堂训练的目的。教师应将课堂训练的目的了然于心,以文本为依托发掘其中的“肯綮”之处,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训练以达到最佳预期效果。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常规训练项目,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本的常用手段。《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也不例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蟋蟀与别的昆虫在选择巢穴时的不同之处;描写蟋蟀住宅的句子;蟋蟀挖掘住宅的细节动作),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运用“自由朗读”“同桌共读”等朗读方式获得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强化对文本的理解。
2.5妥善处理教学生成
即使教师在备课时进行了充分预设,在课堂上仍有可能由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激烈的思想碰撞,产生教师无法预设到的生成性情况。遇到生成性的内容出现,切忌回避,这时教师更需要机智地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进行问题解决,适当突破既定的教学程序,给予自由探索的空间,达到既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又“超额”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效果。例如,学生在教师形象解释“挖掘”一词后仍然把握不准其用法,教师可采取将“挖掘”一词与其近义词、反义词作对比分析并结合语境造句,这样既完成了对“挖掘”一词的落实工作,又让学生积累了类似的词语、学会了这个词语的正确用法,有效落实了语言的习得训练。
参考文献:
[1]陈仁龙.语文教学智慧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
作者:龚成 梁慧仪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
篇11: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论文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论文
近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业务不熟、流于形式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运用电教媒体业务不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时,体现出诸多业务不熟现象。一是影像失真,如运用投用仪时,投影仪放置高度不正确,或银幕挂放角度不对,造成光源与银幕平面不垂直。二是影像虚,在投影教学中,有的不能把画面调清晰,有的不能将投影片放在台面中间,亮度达不到,至使学生看不清。三是不及时关机,有的将投影内容长时间投在银幕上,或用录音机播放完录音后,闪烁灯依然闪烁,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四是开机后移动机器,致使出现人为故障,影响使用。
2、课前准备不充分。一堂课的成败,备课是关键,其中准备好所用的电教媒体是备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备课不充分的现象。如用录音机播放录音时,或播不出声音或播放出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还有的进了教室使用电教设备时,才知道灯泡已坏,不能进行正常工作等等。
3、将实物影视化。有的教师在讲授长方体体积时,不使用直观教学直接用长方体教具教学,而将长方体的体积制成复合投影片,一层一层地投影到银幕上来推导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等等。将立体的'物体平面化,弄巧成拙,不利于学生理解。
4、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例如,在演示化学实验时,关于颜色的变化、沉淀的产生、气体的产生等,实验现象较明显,直接演示即可,可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在教学中运用了电教手段,将上述有关的实验现象通过课件的形式做出来,既分散了学生精力,又浪费了时间,不浪费了物力,还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还有的竟用计算机来制作模拟实验的课件,如在进行大气压强的实验教学时,用马德堡半球演示,实验简单,操作方便,易被接受。但有的人花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程序来模拟,在屏幕上画上德堡半球,再画上几匹马拉不开,虽然设计生动活泼,但华而不实,令人难以信服。
5、用录像代替实验。虽然它形象直观生动,能够较好地帮助老师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有很大帮助。然而,学生由于没有见到实物只觉得是在看电视,真实感不强,亲切感不足,不少学生对其内容半信半疑。由于没有亲自动手,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的意义也就失去。
6、电教满堂灌。一堂课,使用媒体的种类和各种媒体的次数过多,致使学生眼花缭乱。电教满堂灌,老师的主导作用失去,学生被动地处在视听中,易学生产生平淡感、疲劳感,失去了电教媒体的作用。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老师电教理论的学习。电教技能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能正确选择、恰当组合、熟练掌握各种电教媒体,从而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就必须努力学习电教理论,用电教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积极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加强交流,开阔视野。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
2、做好课前准备。首先要备好课,写好优化课堂教学的教案,教学过程思路清晰;二是熟悉所用媒体的性能、作用,掌握使用方法,保证操作规范熟练,运用自如;三是制作好课件,使课件不空、不乱、不糙,不用则静,用则迅速,声音清晰,画面清楚;四是掌握好成品软件的使用尺度,不要过多,也不要不足,力求做到恰到好处。
3、科学地运用电教媒体。一是符合教学规律,就是课的结构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得当,要充分认识到电化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以替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更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二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要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如在利用听觉和触觉加强教学效果时,应丰富视觉刺激的内容,增加视觉的强度和提高视觉的有效性。在练习电表读数时,可用投影电表,将其投影到银幕上,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因每一操作所引起的电表读数的变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正确掌握应用媒体的时机,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准备因素,恰当地掌握电教媒体的演示时机是搞好课堂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演示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
4、运用电教媒体要直观。就是让学生对具体事物和现象用感官直接感受,直接观察。能够运用实物教学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这比机械地将实物制成一些投影片投影到银幕上效果要好得多。二是正确对待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特别是学生实验,直观形象,既能培养学生实验的各种能力,又对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大有帮助。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直接得出新理论、新概念的结论。因此,实验教学是任何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
综上所述,电教媒体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否在教学过程发挥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仍然受到教学规律及其它教学因素的制约。只有科学地合理地将电教手段与教学规律及其它教学因素揉合在一起,才能使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12:浅谈运用情感教育优化英语教学教育论文
浅谈运用情感教育优化英语教学教育论文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随着学生的认识过程自始至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涵的情感因素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一、小学英语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素材,这是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资源。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法时,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机地重组,把教材中既有趣味性又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内容挖掘出来,并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在教学东西方节日的时候,我向学生介绍他们感兴趣的愚人节、圣诞节、中秋节、感恩节等,把代表这些节日的'英文单词告诉大家,然后介绍如何在母亲节的贺卡上体现对母亲的爱,并通过母亲节的介绍使学生懂得既要爱生你养你的母亲,更要爱祖**亲。一节课下来,在教学任务同样完成的情况下,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拉得更近了,也理解了老师的“用心良苦”。
二、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随的,只有学生参与体验、实践,才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情境,激励学生的情感。
英语交际离不开情境,情境激起交际意图。图画是生活情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机融合体。一幅好画,能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得到色彩、形象、意境等美的感染。看着画面上的神情,学生情不自禁地表现出各种表情;然后又让学生随意地边画边说,图情交融,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教学激发了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形象记忆。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把学生带入各种情感境界,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是拨动情感之弦的好办法。教师要尽可能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声色并茂,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内心情绪的体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奖激情,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习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小学生情绪波动大,因此,教师对学生说出的尽管只是简单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如:“Good!Wonderful!Welldone!但这种适宜的表扬都会使他们心情激奋。其次,开展课堂竞赛也可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我们经常运用组与组、男女生、师生等各种形式的比赛,最后向赢的一组颁发“小红旗”、“卡通贴纸”等小奖品。知识的获得来自于竞赛活动的过程,学生一旦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发学习英语的愿望。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师生情感贯穿和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只有把情知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才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篇13: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论文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论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声画并茂,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生动可感的电教媒体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它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如教学《闹花灯》时,我首先展现元宵节花灯的热闹场景:龙灯翻飞,莲花灯迎风展开,火箭灯空中飞旋,鸽子灯似天上飞,鱼儿似水中游,人们观灯赏灯笑逐颜开。并配以鞭炮声、锣鼓声欢笑声及《正月里来闹元宵》的音乐。富有动感的画面,逼真的声响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热闹非凡的元宵夜街头。当教师提问:“元宵夜的街头怎样”时,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回答:“元宵夜的.街头真是热闹极了。”“元宵夜的街头是灯的海洋、人的海洋、欢乐的海洋……”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的学习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唤起了有意注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展示过程,活跃思维
语言文字训练的深层是思维训练,阅读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介入,跨越了时空距离,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学过程,强化学生感知,促进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在执教《冀中的地道战》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剪辑的录象——村庄下面的地道结构(形象思维),直观的空间形象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再对照课文,边读边议,边想边画(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尔后投影于屏幕上,学生判断正误,教师随即点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最后请学生指着屏幕说说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可见,借助媒体展示教学过程,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铺路搭桥,突破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的方法很多,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铺路搭桥,减缓学生攀缘思维高峰的坡度,是理解教材重点、难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月光曲》一课,让学生理解贝多芬用乐曲表达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是教学的重点。于是,在讲课中播放了钢琴曲《月光曲》片段,并配上多幅幻灯,显现了课文描述的内容。特别是讲解穷兄妹听《月光曲》一段时,利用声画同步刺激,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听器官,使学生由对优美乐曲的无意注意转变到对画面上盲姑娘陶醉在乐曲中忘我神情的有意注意上来。这样营造了《月光曲》的特定意境,为学生体验语言信息所表达的情感内涵铺平了道路,消除了“时空距离”。
再如在教学《五彩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五彩池池水颜色成因这一难点,我在对折光镜稍作演示后,借助电脑展现阳光在池水中折射的动画(像中释义:丘陵、险峻、矗立、成簇),并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和谐可亲的解说,这样色光交融,视听结合,帮助学生在语言符号信息和图象信息之间搭建起相互转化的桥梁,使这一原本深奥的物理学中光的折射原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丽。
四、再现情境,培养语感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情感是朗读的关键。实践证明,巧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能丰富学生感知,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理距离,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象,感人悲壮的历史场面,低沉、徐缓、真挚的配乐朗读,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总理那高大的形象,人民那不可抑制的悲痛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此时学生的心态已进入角色,进入语言所描述的语言情感氛围中。再运用投影,将文中的关键词、句、段显示出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咀嚼,深入领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此时学生入情入境,朗读情真意切,令听者动容。
五、重演实况,提高说写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如何使学生突破“内容关”、“语言关”、“写法关”,一直是语文教师极为关心又棘手的问题。可喜的是电教媒体为作文教学开辟了新天地,彻底改变了“言之无物”、“无从下笔”的现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如我在指导四年级学生的一次场面描写时,运用录象重演几天前活动课上”扳手腕“比赛的实况,学生兴致勃勃,看得津津有味。是电教媒体,突破时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等形象生动的再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解决了他们的“无米之炊”。然后,利用录象片进退便利的特点,指导学生有顺序观察,叙述当时热闹的比赛场面,又不失时机地指导观察特写镜头——同学们的动作、神态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由说到写水到渠成。最后借助幻灯,投影学生即席写的小片断进行讲评,纠正文中语病,让学生在参与评议修改中逐步学会一些基本写作技能。由此可见,运用电教媒体辅助作文教学,无疑是传统作文教学的重大突破,教学全过程以训练为主线,眼(观)、脑(构思)、口(说)、手(写)并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角度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