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中考试题之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精选9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中考试题之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精选9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试题之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本文共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试题之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篇1:中考试题之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中考试题之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

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

答案

10.C;(2分)

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1分)

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共2分。解题和分析文章内容各1分)

篇2:《曹刿论战节选》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节选)》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15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④,不禽二毛⑤。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⑥,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 ⑦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 ⑧,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⑨可也。”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17教育网]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③陈: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④重(chóng从)再次。⑤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⑥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⑦勍(qíng)敌:强敌。勍:强而有力。⑧胡耈(gǒu苟):很老的人。⑨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加点词语。(2分)

(1)既克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阻隘也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三处停顿。(3分)

君 未 知 战 勍 敌 之 人 隘 而 不 列 天 赞 我 也

12.翻译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场战争,结局迥异。这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4. 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

(二)(10. (2分,每空1分)(1) 已经 (2)凭借 11. 君 未 知 战/ 勍 敌 之 人 /隘 而 不 列 /天 赞 我 也

12.(4分)(1)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鼓 省略成分)(2)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 虽、于)

13.长勺之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导;泓水之战失败的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

14.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未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篇3:《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 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1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2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2分)

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2.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3.(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鲁庄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5.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可)

篇4: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试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共2分)

(1)肉食者鄙 鄙:______

(2)公将鼓之 鼓: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共2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______

14.请你阅读第③段,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第②空用原文回答)(共5分)

篇5:曹刿论战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附答案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②所以:是为了。③鸱枭(chī 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C.凌忽长者,轻慢同列(轻视)

D.人疾之如仇敌(疾病)

9.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入见 见人读数十卷书

B.恶之如鸱枭 死亦我所恶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人疾之如仇敌

D.虽不能察,必以情 如此以学自损

10.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第一段记述曹刿询问和批驳鲁庄公的看法,最后得出抓准战机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B.【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千万不要傲气。

C.【乙】文“如此以学自损”中“此”指代的内容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D.【甲】文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曹刿深谋与远见,【乙】文通过所谓读书人的行为表现,写出其鄙陋与短见。

参考答案:

7.2分 C

8.2分 D

9.2分 B

10.2分 A

【课外文言文翻译】:说到学习这件事,本是为了求取知识的。常见世人才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以至于)别人怨恨他就像仇敌一样,厌恶他就像对恶鸟一样。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篇6: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⑶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⑷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13.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①答:

②答:

③答:

14.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①政治方面:答:

②军事方面:答:

【答案】10.间:参与。狱:案件。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徧:通“遍”,遍及,普遍。 11.D 1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13.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篇7:《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十年春,齐师伐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郦道元《三峡》)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2、理解文段内容,然后填空。

(1)本文涉及到_______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__________。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均用原句答)

3、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l)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1)齐鲁长勺之战;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去访察,但也要根据实情来对待。

(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很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去追击他们。(均意合即可)

篇8: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出下面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又何间焉(参与)

B.必以信(相信)

C.虽不能察(明察)

D.小大之狱(案件)

2.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未能远谋/弗敢加也

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

C.虽不能察/老妪力虽衰

D.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己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4.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近即可)

篇9:文言文阅读练习之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小惠未徧 ( ) ②牺牲玉帛 ( )

③公将鼓之 ( ) ④遂逐齐师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小题3】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小题4】本文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刻画曹刿,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作用。(2分)

答案【小题1】①通“遍”,遍及 ②猪牛羊等祭品 ③击鼓 ④于是或就

【小题1】略(肉食者,间,补出省略,一处1分)

【小题1】从战前、战时三方面回答(三点,1点1分)

【小题1】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对比曹刿的爱国热情;鲁庄公的见识浅陋对比曹刿的深谋远虑。(答出一个方面即得2分)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原文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小题1】了解对比映衬得手法,并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