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幼儿艺术教育教学论文(通用12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幼儿艺术教育教学论文(通用12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论文,本文共12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幼儿艺术教育教学论文

篇1:幼儿艺术教育的论文

一、本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开发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专家研究已经充分的表明,幼儿的发展与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文化密切相关,幼儿在自己的文化环境中学习、成长,最终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基于本土文化的幼儿艺术教育地方课程,其所包含的文化价值、思想观念、审美与艺术传统等,深深植根于幼儿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这些与幼儿的日常生活不分离、不脱离。这样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亲和性的文化环境,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本土文化引入幼儿艺术教育生活,除了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具有亲和性的文化环境外,其另一价值是满足不同地区幼儿多样的文化需要,促进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识以及对其热爱。本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内容。这与当地的一切都是相契合的,是家乡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同时它们还是本土人民创造的优秀的精神成果,包含着本地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它们往往融合了本地的艺术与审美传统和生产生活需要,具有浓浓的感情色彩。幼儿作为当地的一员,有权利也有义务去认识了解属于自己的文化。当然,本土文化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也受到本地儿童的喜爱。把本地艺术和幼儿的文化需要结合起来,纳入到幼儿艺术教育地方课程建设中,一方面,可以满足了不同地区幼儿的多种精神需要,有利于幼儿园开发自己的特色课程,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文化,加强文化归属感。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幼儿认识和了解家乡艺术和文化传统,激发幼儿对家乡艺术、家乡文化的热爱。同时也有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发扬。每一个幼儿都是热爱大自然、爱美的,本土文化的艺术开发应以幼儿的这一天性为基础,并且要保护幼儿的这一天性,不能摧残之。在此基础上,幼儿园的课程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本土文化开发的艺术教育地方课程,其内容的选择属于幼儿的成长文化圈,形式贴近幼儿的生活世界,由此幼儿熟悉这些课程,这就使得该类课程更有利于激发、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进而促进幼儿更高的审美追求。

二、本土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开发的策略

审美想象与审美创造联系密切,审美想象所创造的新形象即审美意象,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想象性表象。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力,是艺术教育的应有之义。将本土文化引入幼儿的艺术教育中,可以让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感知美、想象美、创造美的愉悦,并且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文化,促使幼儿在各种经验的互相碰撞、渗透交融中创造出新的形象,发展幼儿的审美想象与创造能力。

第一,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环境对人有暗示作用。优美的环境不仅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还可以激发人们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人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因此幼儿园要设置富有美感的环境来激起幼儿的审美情绪。按照幼儿心理发展层次,幼儿园可以将具有本土文化的艺术,以各种形式暗含于幼儿的艺术生活和活动环境之中,让幼儿的艺术生活变得生动丰富。也可以通过参观古迹或本土艺术作品展览,如民间剪纸、风筝、民族绣品、民间布玩具展览等容易吸引幼儿兴趣的活动,让幼儿对本土艺术有直观的感受,让幼儿感知本土艺术的存在形式,让本土艺术的客观历史、造型和色彩直观地展现给幼儿,使得幼儿产生对本土艺术初步的意识,增强他们对本土艺术的感觉和情感。孩子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再加上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感知,就能有效地增强幼儿对本土艺术的敏感性和审美感知能力。

第二,从幼儿的兴趣切入开展本土艺术教育。教师在本土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兴趣倾向,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其艺术作品,而不是随意泛谈这样就有助于幼儿把已有的感知经验系统化,有助于幼儿更加深刻的了解本土文化,有助于幼儿把从日常经验感知向真正的审美感知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其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了解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对美的敏锐的捕捉能力表现在幼儿能对本土艺术作品强烈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再认真细致地观察本土艺术作品;能观察作品使用的材料特征,如某种物象的色彩与质地,某种乐器的音色,某首曲目的声调;能观察作品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如早晨或黄昏的背景;真正地了解本土艺术作品。

第三,采用多种方式运用本土文化资源。我们不可以以一种方式呈现多样的本土文化,幼儿园应该采用多样的方法呈现其文化。可以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幼儿园将本土文化分成若干主题,形成一定的活动系列,再以每一系列为主题单元进行艺术教育教学活动;陶冶渗透的形式:幼儿园还可以将本土文化资源有机渗透于幼儿生活的全过程,这包括渗透于幼儿园物质文化环境幼儿园日常生活、幼儿园游戏中等其他形式。这样以多种方式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利于幼儿更好的学习和吸收,也可以促进幼儿更好的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乡。

篇2:幼儿艺术教育的论文

摘要: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通过音乐、美术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本文分析了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特征和意义,认为幼儿艺术教育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关键词:艺术教育想象力审美能力自信心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培养高素质、身心健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就应该从幼儿时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这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与新世纪的社会需要相适应。艺术教育是指通过艺术形式进行的教育,即以各种艺术手段感染幼儿,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创造美与识别美的能力,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幼儿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实施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儿童都是艺术家,这既是一个命题,更是一种诗意的描述,它并不是要在儿童与艺术家之间简单、生硬地划上等号,而更多的是说,每一个儿童都与生俱来拥有艺术能力。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

对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用丰富、形象化的感悟语言引起儿童的兴趣,陶冶儿童的情操和心灵,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引导幼儿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为孩子创设轻松、平等的环境氛围,教师要鼓励孩子自由创造并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通过开展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与疑问,如在唱“小树叶,飘呀飘”的歌曲时,有的孩子双手摆动,形象地表现树叶随风摇动的样子,有的孩子双手做小树叶状,放在胸前等。教师要让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自由发挥,为歌词配动作。宽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发挥想象力,因此,在孩子们进行创编时,教师不能干预,打断孩子的思路,这样有利于保证孩子创编思路的完整性。假如教师不时让孩子停下来,纠正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幼儿的思路就会受到干扰,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刻意模仿老师的动作。教师要给孩子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大胆、自信地去想象、去创造。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创造过程,而不要太在意结果怎么样。例如: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手舞足蹈、自编自唱;在绘画中幼儿可以乱涂乱画,对此类情况不要以“不对”、“不行”等以成人固定的方式去限制他们,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选择恰当的方法,去发现幼儿的可塑性,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由想象,大胆思索,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人类审美的本能在儿童的绘画、舞蹈、音乐活动均有所表现,所以,教师要对孩子的这种无意识的艺术本能给予肯定,并加以启发、引导,要把幼儿这种对美的无意识表现积极地培养成为幼儿有意识的艺术展现,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存在。

首先,教育通过各种活动,提供给孩子去创造、去感受、去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教师要让幼儿多看多听,丰富幼儿的感官,增长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其次,教师要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培养孩子的感受美的能力。例如教师在美工区准备了供各年龄层次、能力层次不同的孩子的美工活动材料,供孩子自主选择,并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去发现问题。当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对美有切身的感受,也会评价自己的作品,美好的一切会从孩子的作品中一一展现。如在音乐活动中,孩子在听、想、说、唱、动等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情感世界丰富和充实起来,从而产生主动感受、领略音乐美的积极心态,思维愈发活跃,好奇心更加强烈。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艺术活动符合幼儿富于想象、活泼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孩子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用自己的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例如,在绘画中,幼儿的画与教师的示范画颜色不同或有的地方不太一样,这虽然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但孩子表现的却是自己眼中喜欢的色彩、线条,这正是孩子的“闪光点”。其实,也是孩子的表现风格和必然特征。教师不能扼杀这种真实情感的表达,而要加以肯定,并正确引导、启发,让孩子大胆探索,自由发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愿望。渐渐地,孩子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幼儿随心所欲地、快乐地陶醉于艺术活动中。因此,我们要多组织幼儿感兴趣的艺术活动,保护幼儿的各种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充分表现自我。

艺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当这一兴趣得到满足时,幼儿不但学会了技能技巧,而且产生了成功感、自信感。成功的次数越多,幼儿对自己成功方面的评价越高,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在各方面及各阶段的能力,并以此来安排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例如,在舞蹈活动中,幼儿通过欣赏、感受音乐,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对歌词、舞蹈进行创编,教师要用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使孩子充满自信地一一展现自己的舞蹈动作。当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时,教师肯定的口吻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从中获得更强大的推动力。那么,幼儿在实践锻练中,体验了成功,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就更加有了表现自我的欲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三、幼儿艺术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的本质规定性,主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这种主体性在儿童那里是以“潜能”的形式存在的,这种“潜能”在适宜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得以显现、发展。也就是说,个体主体性有一个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这就使幼儿主体性在教育上成为可能。[3]幼儿艺术教育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的过程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激发学习兴趣,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体验。

(二)激发幼儿的创造才能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艺术教育,幼儿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幼儿在观察和模仿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要注重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欣赏每一个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艺术教育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个幼儿由于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因此对艺术活动的体验和感受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性格外向、喜欢表现的孩子,教师要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对于胆小、羞于表现的孩子,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

(四)更新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不断创新。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其次,教学内容应更具时代特点,能反映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再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为幼儿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要增强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最后,为了应答时代的挑战,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扩展和更新当代我国现有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扩展和更新后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应包括“欣赏”、“表现”和“创造”三方面的内容。

艺术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孩子的情感、智能、社会性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园全面素质教育园地中一个颇具新意识的尝试。幼儿唱歌、跳舞、画画等艺术活动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成长。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的环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艺术教育活动。

篇3:幼儿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幼儿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处理幼儿数学教育中的操作材料问题

邓淑藻

动手操作是幼儿数学课堂活动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数学活动中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能够促进幼儿主动活动,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幼儿更好地感知数学,并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为将来进入小学、中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和使用好操作材料,我通过多年幼儿数学活动实践,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材料应体现数学概念属性的主要特征

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要从教育目标和内容出发,要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和要求融进材料之中,提供材料时应选择那些与数学概念属性特点有关的物体,如认识几何图形的教学,提供几何图形板、钉子板、火柴棍、画剪工具材料等。生活中数字符号,字母符号等的应用,指导幼儿多观察。笔者认为,重视幼儿数学表征能力的培养能使幼儿积累符号经验,对其进入小学后“符号感”的.进一步建立乃至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材料应遵循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

在提供材料时要考虑适合每一阶段表征特点的材料,即实物――图片―符号标记。如学习“3”的组成,开始提供实物,如小动物模型片、果核、小棍等。在幼儿摆放实物中进行实物分解,3可以分成2和1,1和2;2和1合起来是3,1和2合起来是3。再用图画表示出物体分、合结果。数学活动中,按照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规律,指导幼儿摸实物、看图片、识符号、写数字,幼儿学得快,记得牢。

三。材料要适应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

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求知兴趣对幼儿智能活动有着重大的能动作用,在提供材料时 要注意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数学教育中提倡玩中学,提供材料要把玩具、材 料一体化,从而体现游戏、学习一体化,寓教于乐。提供材料时要考虑幼儿学习的特点。小班幼儿好模仿,学习目的性差,任务意识淡薄,他们对活动的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动作感兴趣。到了大班他们学习目的性增强了,能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出努力,重视学习结果和评价。

四。材料应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

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允许他们从不同起点按不同水平、不同速度发展和学习。经过帮助使幼儿有所提高,逐渐达到目标要求。在提供材料中改变过去全体幼儿人手一份,统一学具的作法,应该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材料,照顾幼儿智力差异,给幼儿量力而行的可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

(作者通联:444324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幼儿园)

篇4:幼儿小班教育教学论文

幼儿小班教育教学论文

幼儿小班教育教学论文

1小班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

1.1一般采取“灌输式教学”

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观看。教师只注意到幼儿思维的集体形象性,而忽视了幼儿理解抽象问题过程中的思维呈直觉行动式的特点,将数概学念以教师重复讲解演示,幼儿反复模仿练习等方式进行传授,传授的知识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小脑子里灌,幼儿对知识只是“被动接受”。

1.2传统数学教学无视幼儿的个性差异,以同一标准塑造

有的教师认为,数学知识太抽象,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寻求知识的内在规律很难,于是就越俎代庖,忽略了幼儿主体的作用。其实正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更应该让幼儿借助对物体的操作,大量积累感性经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2蒙氏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蒙特梭利数学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和蒙氏教具可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专心、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理解力的发展。本学期我园开展蒙式数学课题研究,采用蒙氏数学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概念、高深的数学思想融入到简单有趣的教具中,孩子在兴致勃勃的玩教具时就潜移默化地理解数学概念,形成形象生动的直观思维,利用操作材料成功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在操作中认知,提供给孩子蕴含教育价值的材料,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读、写、算。因为蒙氏数学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弥补传统数学的不足,蒙氏操作材料可以让幼儿“学中玩,玩中学”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蒙氏数学里有趣又多样的操作活动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整个学习操作过程孩子变被动为主动,并不是老师强迫孩子学,孩子也不要背口诀,而是在游戏中、操作过程中学会的`,孩子在剪、拼、贴、画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带动大脑思维,它能提高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味地获取知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蒙氏数学在小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1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学具,在操作中帮助幼儿初步学会了观察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孩子蕴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孩子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件事听过之后,没过多久就忘了;如果是看到的,便容易记往;假若再亲自操作一下,就更容易理解了。对幼儿来说,亲自“做”的效果远远胜过对他说、让他听。蒙氏数学课程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学具,早期的数学学习都是建立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蒙氏的学具适应幼儿的学习特点,遵循数学概念的形成规律,为孩子提供的材料具备多样的形式,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幼儿在操作活动有利于学会按顺序、全面地观察事物,在比较中抓住事物的特点。结合幼儿的特点,我们在学习排序时,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人手一份的《小熊的一家》学具,在幼儿操作活动的前期,我们先训练幼儿掌握良好的规则,即有序地取放操作材料,在每次操作进行之前,要求幼儿把学具拿出来,一一摆放在工作盘上还结合儿歌“学具拿出来,桌上摆一摆,小手顶一顶,全部都摆开,轻轻拿,轻轻放,我们的学具,我最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实验,幼儿养成操作的全面观察习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材料的暗示图形,帮助幼儿独立地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如小班第2册《学习高矮》这个活动提供的学具“会变的小丑”总共有三个小丑,每个小丑分头、上身、下身三个部分,幼儿在组合“会变的小丑”时,经常会重组错误,如果老师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幼儿很快发现在学具的右边都有星星、圆圈、雪花的暗示语,根据暗示语马上就能把图形恢复原样。表象的积累和经验的丰富反过来又促进幼儿的观察,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的概念,使幼儿的抽象、概括、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大大提高。

3.2运用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如果组织不好,容易造成枯燥乏味的现象,因此,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作为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一个任务。在小班初期,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和成人正确的引导、恰当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良好的活动方式成正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打开的一扇巨大而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断地将有关周围世界的观念和概念的源流,通过这窗子注入孩子的心田。”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在利用学具《小熊的一家》学习配对时,笔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哎呀,不好了,小熊兄弟被大灰狼捉走了我们趁天黑去把它救出来吧”幼儿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过来,“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玩救小熊的游戏了,大家准备好了。”利用帮助小熊兄弟具有童话色彩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3.3实施过程重视幼儿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蒙氏数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幼儿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好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益。如学具的收放常规,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收放物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幼儿自己整理学具,其实是非常好的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机会。幼儿在操作整理中学会了分类,在教室的区角里体现最明显,没有上蒙氏课时,我们经常多次重复他们玩好玩具,要分类收拾,但是孩子总是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开展蒙氏活动后,孩子进步特别大,现在的玩具分类很清楚,幼儿都能整齐有序地收拾摆放。教师还可以利用工作毯帮助幼儿管理好自己的学具:要求幼儿摆放学具时应始终都在工作毯上进行,养成了认真做事、细致、有主动性的习惯,久而久之幼儿就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操作,不会将学具丢失或与同伴的混在一起。

3.4操作活动重视合作,为幼儿创造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操作活动虽然每人一套学具,常以独立的形式进行,但不意味缺乏合作,在操作前,或操作中,老师经常发现,在一些相对较高层次的材料或相对复杂有难度的材料前,因为幼儿发展能力不一样,能力差的幼儿往往离不开同伴的帮助,往往需要一起讨论,互相学习,幼儿在与同伴共同操作,共同讨论中,相互启发,解决问题,加深认知。合作促进幼儿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喜悦。我们在活动室里建立“展示台”。引导幼儿随时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里面贴上幼儿的作业,幼儿在课间非常关注这一栏,他们争着在课间围过来,找自己或是同伴的作业,互相评比,看谁得的星星数多,让老师倍感欣慰的是,以前最让我们头疼的课间,现在变得很井然有序,改变了幼儿爱闹哄哄,打打闹闹的局面。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幼儿创造性也得以发挥,在向别人介绍自己作业情况的同时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也得到培养。

3.5注重实际的运用,帮助幼儿初步学会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纲要》中指出,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让幼儿体会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知各种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存在的很重要,因此蒙氏数学教育注重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孩子在盥洗的同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对应现象:一只杯子内放一把牙刷,一个小朋友用一条毛巾,并知道小朋友和毛巾是一样多的,但如果有位小朋友没有来,就会出现小朋友少、毛巾多的情况;进餐时,教师请每个小朋友排队取走一杯牛奶和一个蛋糕来感知对应的方法。再如幼儿通过给插座圆柱体排序,发现若从高到矮排,前边的一个会挡住后边的一个,因此站队时,应该矮个子在前,高个子在后,这样前边的人就不会挡住后边人的视线。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使幼儿运用数学思维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体现;相反,大量的生活经验做基础,也可以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

4采用蒙氏数学教学的成果总结

通过一阶段蒙氏数学的开展,我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非常喜欢上蒙氏课,经常有几个幼儿围过来问“老师,今天要上蒙氏课吗?怎么还没开始?”上过数学课后也会追问“明天还要上数学课吗?”这种学习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是幼儿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开展蒙氏数学教学活动,幼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幼儿对事物感知的灵敏度提高了,观察更细致了,无论是生活能力,还是学习习惯,都有很强的顺序性。同时,他们更爱动脑筋,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蒙氏数学是一套让孩子喜欢上学习的数学教材,使孩子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幼儿园的数学学习必将成为他们学校生涯的良好开端。

篇5:科学教育幼儿教学论文

科学教育幼儿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科学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的组成部分。在科学教育中要能够让幼儿学习到一些科学尝试,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但是在科学教育中会存在安全问题,这样就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对安全问题的处理,使幼儿能够避免安全隐患,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本文重点阐述在科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安全问题进行预防以及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等,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科学教育;安全问题;探究

科学教育中安全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让幼儿在科学教育中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注重自身安全。教师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提升幼儿安全教育问题,以便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科学教育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基本尝试的学习,由于幼儿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接触的情况比较少,这样就会导致幼儿对科学教育中的一些事物比较感兴趣,但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安全问题。为此,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教育教学中让幼儿注意这些问题,还要提升幼儿的自救意识,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防患于未然,注重安全隐患

在科学教育中能够做到对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提升其安全效果。此外,还要能够考虑到科学教学中环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例如在科学教育中通风是否良好,用电是否对幼儿安全,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在学习有《动物的隐身绝招》相关知识内容时,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隐身绝招,此外还可以结合当时学习的外在环境进行考虑,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幼儿的`隐身绝招,一定不要去有危险的地方,特别是一些草丛比较茂密的地方。让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能够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性。

二、注重安全意识的提升

当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中很多长辈的爱护,家庭能够给予幼儿的爱很多,这样就使得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在学习、生活中没有畏惧心理,遇到什么都敢接触,不会意识到是否具有危险。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仅在知识点的学习中进行渗透,还要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可以在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实验的演示过程会激发学生进行动手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小灯泡亮起来》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安全性,还要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向学生阐释清楚,让幼儿在动手实验中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例如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加热实验时,加热实验中设备会发热,为此,在实验过程中要避免烫手。此外,在让幼儿进行剪纸时会用到剪刀,这时要让幼儿意识到剪刀的危害,仔细使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耐心、仔细的指导。

三、提升安全自救能力

科学教育中存在安全问题是正常现象,只要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如果在科学教育中存在安全问题怎么办,幼儿可能会表现出慌乱,为此,这就需要在科学教育中渗透自救知识,让幼儿在科学教育中即使存在安全问题也能够应对自如。如在用剪刀进行剪纸时可能会出现剪刀把手划破的情况,这时让幼儿不要惊慌,而是要能够学会用身边的纸或者布将受伤部分包裹起来,然后再报告教师进行后续处理。此外,还可以通过安全事故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有自救意识,获得相应的自救知识,以此提升自身自救能力,让幼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第一意识想到自救,而不是只会大哭大叫。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幼儿学习到相关的自救知识,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其教学效果。

四、结语

科学教育中注重安全问题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效率,还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为此,在科学教育中要能够注重做到对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提升其安全效果。此外,还要能够考虑到科学教学中环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仅在知识点的学习中进行渗透,还要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在科学教育中渗透自救知识,让幼儿在科学教育中即使存在安全问题也能够应对自如。在科学教育中还要不断探索应对安全问题的措施。以便保证科学教育的顺利实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篇6:幼儿礼仪教育教学论文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有:基本礼仪、家庭礼仪、幼儿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我们在日常教育中设计礼仪教育活动时,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传统节日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在外用餐、购物、交通乘车、参观,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2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

2.1创设礼仪环境,为幼儿创造礼仪学习的良好空间

“幼儿园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实施礼仪教育同样要遵循这个规律,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也是幼儿礼仪学习的必要条件。创设一种整洁有序、艺术优雅的礼仪氛围,可以让幼儿深刻感受传统文化与礼仪。要把创设礼仪教育环境,积极营造和谐优美的园本礼仪文化作为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的首要途径来抓,有计划、有系统地为幼儿创造一个整体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幼儿园各个班级要根据礼仪课程的主题进行墙面的创设,可以将幼儿、家长收集的礼仪图片;幼儿在园、在家的礼仪行为照片;幼儿自己创作的礼仪作品布置在礼仪主题墙面上。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课程的需要,在活动区创设娃娃家、茶艺区、戏剧表演区、语言区等区域,并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

2.2规范教师、家长行为,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礼仪学习榜样

观察和模仿是幼儿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儿童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学会新的行为规范。因此,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触的环境对幼儿礼仪意识的培养和礼仪行为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经常与孩子们接触的教师在幼儿礼仪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为此,幼儿园要充分认识教师的这一作用,并利用这种作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通过自身良好的礼仪行为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礼仪意识,因此,教师要以优良的品质和规范优雅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在生活中注意自身的礼仪行为,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为了让家长更好地掌握礼仪知识,幼儿园可以定期给家长进行培训,组织家长学习成人的礼仪知识。

2.3提供实践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礼仪学习的效果

幼儿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因此,幼儿园要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良好的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情感。如幼儿园可以将晨间接待活动作为展示幼儿礼仪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每天早上,让礼仪之星肩披绶带,端庄挺拔地站在幼儿园门两侧,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幼儿和家长,一声声“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和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不仅给充当礼仪之星的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也给入园的每一位幼儿与家长带来了舒心,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氛围。

3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是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机会开展礼仪教育是保障幼儿礼仪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幼儿礼仪教育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开展幼儿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要意义,使家长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次,应对教师队伍进行礼仪培训,以有效提高教职工学礼、懂礼、守礼的积极性,使其进一步将外在的学习内容内化。以爱心教育为主导,以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为目标,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在具体开展日常礼仪教育活动时,教师应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内容,通过挖掘民俗和民族文化,围绕中国传统节日设计主题活动,走进家庭、社区,让幼儿亲身体验节日礼仪,如在“九九重阳节”,组织孩子们看望孤寡老人、关爱长辈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关爱他人的快乐,懂得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和生活,同时充分感受中国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和文化熏陶。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争创礼仪宝贝”“幼儿交往礼仪”“幼儿生活礼仪”“我与文明手拉手”“小手牵大手”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观念,继而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六一”大型茶艺表演也是引导孩子们学习传统礼仪文化,体验传统礼仪之美感的好机会,值得幼儿园和教师精心策划与认真组织。总之,幼儿礼仪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幼儿礼仪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仅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还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进而为孩子们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7:幼儿健康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幼儿园是儿童逐步发展自我认识的阶段,如果说小学阶段学生们是祖国的花朵的话,那么幼儿园的孩子则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幼儿园的孩子尚未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需要得到来自教师的帮助。本文将探究教师如何进行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家校联合

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步接触集体生活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们需要慢慢的学会与他人交流。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尚小,因此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单一,对于许多抽象的概念还无法很好地理解,同时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够顺利的进行。幼儿园的孩子们天真可爱,还不懂得如何去识别好与坏,也不知道怎样去保护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就成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时,需要从孩子们的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

一、采用多种方式教学

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健康教育是促进孩子们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幼儿园的孩子们心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无法理解抽象的知识,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以适合孩子们理解的方式进行。根据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认知情况来看,幼儿园教师需要将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具体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孩子们,这相当考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实际上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融洽氛围中明白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

第一,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以游戏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幼儿园的孩子们刚刚离开家庭生活不久,在面对陌生的教师和同伴时,常常会有一些抵触的心理,幼儿园教师想要更好地贯彻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先抚慰孩子们的紧张心理,利用孩子们活泼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来展开健康教育活动。游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园教师可以顺应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比较高效率地让孩子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并且让孩子们在非常欢乐的氛围中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

例如在平时,许多孩子对于糖果等甜食是非常热爱的,长时间的吃这类食物会让孩子们的牙齿出现虫洞,也就是所谓的龋齿。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而通过牙齿咀嚼食物来获取营养是最重要的进食方式,如果孩子们的牙齿出现了问题,毫无疑问孩子们的营养摄入就会变得不均衡,这将很大程度的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重视这一健康问题,让孩子们逐渐学会自己保护牙齿。幼儿园教师想要给孩子们传递大量吃甜食有害的观念,如果采取单纯说教的方式,那么收到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理解能力是比较差的,对着他们讲解大段牙齿健康的道理,孩子们实际上是很难理解这些知识的。

因此,在这一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具体、直观地教学方式来为孩子们讲明牙齿出现虫洞的危害,游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地选择。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龋齿的成因,使孩子们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形象生动又具体直接,孩子们能够很快的理解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鸡蛋壳、饼干、醋和一面镜子,然后让孩子们提前两天将鸡蛋壳浸入到醋里面。到了上课的时候,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与牙齿有关的图片来进行讲解,引导孩子们了解与龋齿有关的知识。在牙齿健康教育的课堂上,幼儿园教师让孩子们各自去敲敲鸡蛋壳,然后询问孩子们有什么感觉。孩子们会回答鸡蛋壳变得软软的,而且颜色也变黑了,接下来幼儿园教师可以问孩子们知道为什么鸡蛋壳会变软。在得到孩子们五花八门的回答之后,幼儿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龋齿的图片,告诉孩子们吃了许多饼干之后,牙齿里面会产生一些食物的残渣,如果不及时刷牙,那么这些残渣就会产生酸,酸就是像醋一样的东西,鸡蛋壳在这个游戏中就如同人们的牙齿,酸会让牙齿变得像鸡蛋壳一样黑黑的软软的,随后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镜子来照照自己的牙齿,看里面有没有虫洞。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吃了食物不刷牙会让牙齿出现虫洞了,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孩子们虫洞会让牙齿变得特别疼,这样就无法好好吃饭了,即使是非常喜欢的食物也吃不下了。如此一来,孩子们就会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明白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性了。

第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进行情境教学。顾名思义,情境教学就是为孩子们的学习营造一种有利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效的学习。健康教育是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课程,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而情境教学这种方式直观、简单,能够让孩子们比较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授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用音乐、故事、视频等方式来加强孩子们的健康教学,让孩子们明白课堂的乐趣,从而使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二、注重家校联合

由于孩子们的年龄比较小,许多学生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长的骄纵容易让孩子们养成许多不良的习惯,如果仅仅只靠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努力,那么健康教学的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因此在进行健康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可以设立亲子日,让家长们协调时间参与到孩子们的教育活动中来。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的身体处于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因此加强孩子们的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够促进孩子们成长,使孩子们的四肢协调发展,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两人三脚的游戏,或是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培养孩子们和家长的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们对运动产生兴趣。在亲子活动中,如果孩子们出现了诸如挑食等不好的健康习惯,那么教师就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让孩子们明白幼儿园和家里是一样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可以挑食,这样就可以很有效率的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

总而言之,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还需要教师注重家校联合,努力改变孩子们不好的健康习惯。

篇8:幼儿健康教育教学论文

受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启发,教师通过挖掘幼儿生活的健康内容,抓住引导健康的生活契机,利用生活常见的教育材料,创设渗透健康的生活环境等途径,尝试在生活中实施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健康教育是终身健康教育的基础阶段,也与幼儿素质教育密不可分,对幼儿终身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的丰富内涵对幼儿健康教育有极大的启发。

一、健康的教育离不开健康的生活

陶行知认为,生活决定教育;同时,教育也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其作用。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并提到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因此,要想幼儿接受健康的教育,就要让幼儿有健康的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教育元素,而健康教育尤其不能脱离幼儿生活。顾荣芳认为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

生活与教育不是割裂开的,对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由此迁移到幼儿健康教育,则我们应明白:如若不是幼儿生活所需要,不是幼儿通过在生活中运用而学会,或是不能服务于生活,使生活更健康的,都不是真正的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本身就与生活紧密相连,健康生活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健康教育也在健康生活中进行。因此,健康教育需要着眼于生活,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

二、在生活中实现幼儿健康教育

意识到健康领域进行生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生活即教育理论启发我们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操作来实现健康生活教育。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实施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的途径进行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1、挖掘幼儿生活的健康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因此我们应该把幼儿生活所需要的健康内容教给幼儿。幼儿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教师应重视幼儿主体性,重视与幼儿的互动。在观察幼儿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发现幼儿对于健康教育的真正需求,挖掘幼儿关于健康的普遍问题,在经过专业处理后,生成课程,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课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比如,有一段时间,很多孩子经常问:为什么女孩子没有小鸡鸡为什么男孩子可以站着尿尿教师意识到,这是幼儿的一个普遍的认知需求,是对基础性知识的好奇与探索,并且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于生活,随着幼儿性别心理的发展,教师挖掘相关的健康内容,将其生成了重点为知道男孩女孩身体的不同点和学会保护自己隐私部位的集体活动。

2、抓住引导健康的生活契机

虽然集体健康教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但是仅仅依靠这个方式是无法达成健康教育目标的,尤其卫生、作息、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是在生活中养成的,因此幼儿的日常生活不可忽视。生活即教育理论启发教师将幼儿放在生活中,与生活摩擦产生教育的作用。教师应关注幼儿生活细节,善于发现健康教育问题,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集体活动、小组、个别谈话等方式均可单独采用或结合使用。《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例如,幼儿每天都要上下楼梯,教师每次带幼儿上下楼梯之前和之后都是很适合的教育时机。除了常规的口头提醒,有时也可通过观察幼儿的随机行为,趁机对整体幼儿做出安全预警,也可对个别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幼儿进行个别谈话。

3、利用生活常见的教育材料

生活中的常用材料必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健康教育如能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不仅经济环保,还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共鸣和激发幼儿好奇心,充分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并且,这对幼儿是一种暗示――练习该技能可以直接对自己的生活发挥作用,材料来自生活,也被用于生活。比如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最适合的材料就是日常生活常用的剪刀、筷子等。在体育游戏中,将幼儿所熟悉的各种生活用品――纸盒、易拉罐、废旧报纸、塑料瓶等普通常见的材料,进行新的组合,产生多样的玩法,再结合生活情境,便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目标达成便可事半功倍。除此之外,自然资源也是生活资源的重要部分,幼儿通过玩沙玩水玩泥,身心得到锻炼,也得到了解放。

在一节重点为攀爬翻越有一定高度物体的大班体育活动中,教师利用了幼儿平时常见的材料――桌子来模拟高山高墙,简单、经济却十分有效。在活动中,从集中注意(有每天见到的桌子),到好奇惊讶(熟悉的桌子也有新奇的玩法),再到兴趣高涨(桌子跟垫子组合起来非常有挑战性),幼儿全程积极主动参与该体育活动,目标顺利达成。

4、创设渗透健康的生活环境

环境含教育,习惯成自然。《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首先,提供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对幼儿发展健全身体有重要作用。比如采光良好的空间、安全健康的食物搭配、定期检查的大型体育器械、用于玩沙玩水等活动的场地。其次,创设良好的心理生活环境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比如教师与幼儿、幼儿同伴之间、家长与幼儿等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与和谐的情感氛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与家长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其言行形成了影响幼儿健康的隐性环境。倘若家长自己没有早睡早起、不挑食、饭前便后洗手等习惯,幼儿也很难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和卫生习惯,因为幼儿更容易受到成人行为的暗示,去模仿成人的行为。隐性环境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隐性环境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有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幼儿便向健康生活迈出了一大步。

三、结语

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应努力让幼儿健康教育回归生活。以健康生活助健康教育,以健康教育促健康生活。以健康教育推素质发展,以素质发展造就孩子美好未来。

篇9:幼儿健康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件。从狭义上看,幼儿健康教育是指幼儿园通过设置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幼儿增进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端正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以更好地达到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目标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讲,由于幼儿健康教育与家庭健康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具体来说,幼儿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幼儿身体正常发育,体质达标,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幼儿心理健康,拥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品质;第三,幼儿获得基础的健康常识外,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健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加强幼儿健康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并做到统筹协调。

一、家园合作,统一认识

1、营造适宜的家园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幼儿在踏入幼儿园大门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的布置要符合幼儿的欣赏水平,要有主题。除了幼儿园环境外,还有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幼儿健康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除了营造健康的、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外,建立健康、和谐的社会对幼儿健康也是十分必要的。

2、转变家长观念,促进家园合作

首先,幼儿园组织专题讲座,丰富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识;其次,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孩子创造一个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家长能够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最后,幼儿园要定期开展家长见面会,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与家长交流、沟通。

3、设立家园联系栏,便于家园合作

家园联系栏只要设立与幼儿园的宣传栏中,一般都位于幼儿园的大门口和教室的后墙壁,家长一进入幼儿园或者一进入班级就能马上看到。这样,家长在了解幼儿园工作的同时,会更加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4、创立家长学校、家园博客,易于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的方式有很多,但较为重要的是家长学校的创立、家园博客的建立。幼儿园通过创立家长学校来增加家长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和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幼儿园每个月都会定期举行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学习健康理论知识,传递怎么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等等;让家长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园的共同努力有利于形成幼儿健康成长的大环境,家园的真正合作才能达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效果,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优化幼儿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1、适应现实需要,充实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上讲,包括六个方面:日常健康行为教育,饮食营养教育沐身体生长发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生活教育,体育锻炼。在教师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忽视其一或其二,所以,参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和现实的实际需要,把现实中实施的幼儿健康教育充实起来。

2、开展形式活泼,方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接受程度来有针对的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和教师要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在教学活动中多设置一些游戏项目,当然,游戏项目的设立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比如,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安排:小班男幼儿应加强跑跳平衡等方面的练习。

3、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评价机制

评价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决定某一事物的价值,幼儿健康教育评价是指对幼儿健康教育实施过程和实施成果的全面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幼儿健康教育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目标评价,即幼儿是否掌握的健康常识;其次是过程评价,即对幼儿健康教育实施情况的评价,主要对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是否与幼儿的特点相相应,健康教育内容是否符合现实的需要,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等等。当然,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难以量化,也很难把握,不要教师的加倍努力。

三、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管理

1、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和条文却很少,只有1990年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会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1992-1993年国家教委分别下发的《中小学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较少,所以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部门要在贯彻落实上述两个条例之外,进一步加大管理的力度,并能督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部门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

2、强化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人性化管理

重视幼儿园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制定幼儿园管理办法时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既要尊重教师和幼儿的权益又要起到加强管理的作用。具体做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赋予教师一定的教材选择权;第二,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时间;第三,实行问责制,对幼儿的各项事宜都安排专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直接找负责人。可见,幼儿园如果实行人性化管理对健康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建立家庭、社会和幼儿园相互合作的工作平台

只有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密切合作,幼儿健康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只依靠幼儿园幼儿园健康教育收不到长远的效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合作的、有效的工作平台,这是现在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可以借鉴美国关于促进学校健康教育所设机构的经验,设立健康促进学校,它是指通过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成员的共同努力,提供能够促进并保护学生健康的、全面的、积极的经验和组织机构的学校;这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创建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健康服务,并且促使家庭和社区更广泛参与,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和保障学校的社区成员的健康当然,这样的机构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能够拉动家长和社区一起参与,促进三者之间的积极配合,更好地完成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篇10:幼儿健康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幼儿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幼儿成长规律。教师要注意谨言慎行,为幼儿教学提供良好环境,以培养幼儿阳光向上心理特质,并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协作互助精神,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渗透

幼儿园课堂教学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是现代幼儿教育崭新思想意识。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正常,心理也能够保持良好状态。虽然幼儿心理单纯,认知浅薄,但幼儿成长也需要健康心理素质形成支撑。教师通过教育言行展开健康教育渗透、为幼儿创设良好环境、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培育幼儿协作互助精神,都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举措,对塑造幼儿健康身心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一、教师言行渗透,传递健康和谐信息

健康心理学明确指出,健康心理持续存在,必将带来良性持续成长动力。幼儿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期,特别是心理健康诉求更为强烈,如何让幼儿能够顺利构建建立心理基础,这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都需要直面的课题。幼儿与教师互动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现象,教师言行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也是剧烈的。幼儿都有模仿意识,而教师正是幼儿最喜欢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都会产生触动性影响。如果教师经常鼓励、赞美幼儿,一定能够促使幼儿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反之,教师经常侮辱、讽刺幼儿,幼儿心理会留下深深阴影,其负面影响是难以想象的。幼儿心理比较敏感,特别是面对教师时,常常会出现一些畏惧感,这是教师特殊身份造成的。因此,教师不仅要调整好表情,还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刻意筛选,不可随意发泄心中不满,甚至对幼儿出现语罚现象。如幼儿出现了错误行为,教师需要纠正幼儿行为,但不可出现讽刺侮辱性语言。如“你怎么这样笨,说了好几遍也做不好啊?”“你就是一个捣蛋鬼,就你最不听话。”“你脑子有问题吗?老师的话都不听。”幼儿在老师语言攻击下,往往会造成严重心理挫败感。教师对待幼儿出现的错误,需要耐心地劝导,或者是给出一些希望性鼓励。如果老师这样说:“这样做是不对的,给大家都带来了麻烦,影响了其他人。希望你以后能够替别人想一想,为大家带来便利,这样做才是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做好,你说对吗?”幼儿对教师大多是一种敬畏,教师要让幼儿接受你,需要在平时做出更多友善表达。幼儿都喜欢教师表扬,教师不能吝啬赞美之词,要让幼儿有自信,这样才能激活幼儿积极心理,改变幼儿精神面貌。

二、教学环境渗透,培养幼儿阳光心理

幼儿教学需要良好环境条件,教师在具体施教时,要注意利用多种教法改进,对幼儿展开多种心理暗示,让幼儿拥有更多的自信和快乐。首先,教师要布设好教室环境,给幼儿以舒适感,特别是一些色彩运用,能够激活幼儿内心暖流涌动。其次,教师要释放善意,不仅是口头上的友善表达,还要用实际行动让幼儿感觉到教师的关爱。帮助幼儿系鞋带、整理服饰等行为,幼儿会感觉到妈妈般温暖,这对其健康心理形成有良好促进作用。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幼儿教学也是如此。教学氛围包含多种内容,教室布设只能是单纯的外部环境,教师教学态度和教法运用,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内部环境因素。如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要给出一些指导示范,还要与幼儿一起活动,幼儿会感觉老师是亲切的,其参与主动性也会大大提升。教师与幼儿需要良性互动,并在互动中建立信任关系,这也是幼儿教学的基础条件。幼儿出现畏难情绪时,教师及时跟进给出必要的鼓励,相信幼儿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教师亲和力是幼儿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将是巨大的。教学环境因素对幼儿教学形成的影响是剧烈的,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让幼儿感到教师的亲和力,增加相互信任感,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环境。幼儿喜欢与教师交流,喜欢上幼儿园,这就是幼儿教学维系在高品质基础的最重要保障条件。

三、合作学习渗透,塑造协作互助精神

幼儿有大量集体活动学习,为提升合作学习气氛,教师需要对合作学习形式展开多种改进,引入竞赛机制,帮助幼儿建立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这对培养幼儿良性心理素质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在集体性游戏活动中,需要大家分头行动,教师要让幼儿明确自身的责任,不仅要进行责任教育,还要进行分享教育。这都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有效举措。幼儿生活环境存在差异,其心理也有个性特点,教师要深入幼儿之中,对幼儿心理展开深入细致的调研,这样才能给出适合度更高对应性教学设计。幼儿合作学习活动很多,教师要注意做好学情调查,对重点目标展开重点观察,并给予特别关照。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都很高,其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在幼儿合作活动时,往往会爆发一些冲突。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出解决方案。如踢球活动时,教师要求几个幼儿玩一个球,大家要相互谦让。可有幼儿就不给予配合,自己一个人独占一个球,不让其他小朋友碰。这个时候,教师要重点做这个幼儿的思想工作。幼儿在教师引导下,一般会顺利接受教师的建议。教师利用集体活动中出现的个性问题展开教育,消除了互动中不和谐因素,为幼儿心理成长创造良好机会。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各科教学之中,才能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塑造幼儿健康身心品质。

篇11: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

艺术教育活动时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以艺术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受到真、善、美的有效熏陶,感性经验得到丰富。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艺术教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强调应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去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体验艺术审美的快乐。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艺术对一个人生理与心理的调节作用将使人受益终身,尤其是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潜能的开发,将有益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完善与发展。

一、让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学会自我表达

艺术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审美艺术的教育。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每一个人都会有自我表现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通常都会利用自己的声音、肢体语言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去表达内心的独特感悟、独特体验与独特理解。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教育并不是靠简单、机械、重复的去反复操练,艺术教育重在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情趣,重在鼓励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甚至去超越自我。教师应鼓励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敢于表达,勇于表达,善于表达,积极宣泄自己的情感,使幼儿的需要得以满足,并以愉悦的心情去表达对艺术教育活动中出现的真、善、美的事物的赞美,使幼儿的内心世界更丰满,身心更愉悦。

比如,在以《我要自己走》为主题的艺术欣赏活动中,一位教师先让幼儿欣赏了多媒体课件《我要自己走》,幼儿们通过对这首小诗的欣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生活需要学会自理的强烈愿望,与小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而幼儿们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完美取决于执教老师对幼儿的示范朗读,多媒体画面的恰当呈现加之幼儿们的真情投入,幼儿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我要自己走》的艺术欣赏中,同时,执教老师适时地鼓励幼儿对小诗《我要自己走》进行形象地拓展,鼓励幼儿去放飞自己的想象,为幼儿构建充分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广阔平台,幼儿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这毫无疑问地会对幼儿人格的完善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让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铸就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既表现在外显的行为表现上,又表现在幼儿能敢想、乐于发现创造等内显品质上。

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一位教师引导幼儿们进行艺术创作,要求幼儿从美术创作入手,将美术创作作为艺术活动的主要对象,又融合入文学的、音乐的艺术,让幼儿们进行以“画一画自己”的美术创作,为了这一美术创作活动开展得鲜活灵动,执教老师让幼儿们利用自己事先准备的镜子首先去仔细的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头发、脸部、手、腿等身体部位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并提醒幼儿们面对镜子大胆尝试表演各种各样的滑稽可笑的动作,让其他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这些滑稽可笑的动作。幼儿们热情高涨、兴致勃勃,就是平时胆小、文静、性格内向的幼儿们此时也会乐此不疲,不断地对这些滑稽可爱的动作加以品头论足。艺术教育活动中现场一片沸腾,幼儿们欢呼雀跃。接着,执教老师带领幼儿们欣赏《镜子里的我》这首轻松又诙谐的歌曲,幼儿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艺术地享受,艺术地进行美术创作,幼儿们创作的美术作品一定会姿态万千,令人惊叹。这样的艺术教育活动对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无疑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三、让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抒发积极向上的'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情感的发展是由低级情感向高级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让幼儿通过一系列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情绪,能够主动初步地感受社会生活中美的情感。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地将音乐欣赏与文学、美术的合理因素融入其中,让幼儿在艺术欣赏活动中迸发内心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比如,在以《圣母院》为主题的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恰当地将《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背景,让幼儿们产生同样的感受,这就是产生凄凉同情之感。让幼儿获得对《圣母院》这一艺术欣赏活动的真切体验,从而让幼儿的人格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并为幼儿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 语】

艺术教育活动时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以艺术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受到真、善、美的有效熏陶,感性经验得到丰富。创造美、表现美的情趣得到激发,艺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为幼儿努力构建表达自我、张扬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让幼儿在这样的舞台之上尽情地表现,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造、大胆地表现自己对艺术教育活动的独特感受,独特理解,独特体验,鼓励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学会自我表达、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努力让幼儿铸就活泼开朗的性格,抒发对艺术教育活动的强烈情感,从而使幼儿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篇12: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策略论文

艺术教育对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身心健康的人。幼儿园里的幼儿正处于涂鸦期与前图式期,教师与家长是引导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并创造美的重要人物,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幼儿美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就幼儿现代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步的提高。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但人们对于艺术教育的理解过于片面,只是单纯地通过兴趣班学习,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

一、艺术教育的含义

艺术教育是指以幼儿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艺术的形式对幼儿的音乐、美术及文学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艺术教育,以各种不同的艺术方式感染幼儿,并挖掘幼儿对美的感知力、创造力和认知力,培养幼儿优良的道德情操和文明行为,使之身心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幼儿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艺术教育的意义

1.艺术教育对幼儿审美培养的意义   审美是对艺术价值最基本的判断,其主要功效之一是培育幼儿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艺术教育将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作为重点,然后通过各种活动把不同的艺术形式、内容巧妙地融为一体,让幼儿在艺术活动实践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增强审美能力,陶冶艺术情操,从而达到审美育幼的目的。例如通过轻音乐优雅与舒缓的节奏,使身心得到放松;通过摇滚激情与动感的节奏,可以使人变得亢奋。

2.艺术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意义   艺术教育称得上是一种心灵教育,它与语言截然不同,语言可以直接要求儿童做某些事,而艺术教育通过不同的艺术活动,用艺术的内在的吸引力感染儿童,让幼儿亲自感悟在艺术活动中所体会到的愉悦、收获、美好,从而达到引导儿童个性的发展、认识自我价值的目的。一些教育学家调查发现,大部分从小培养钢琴学习的儿童,个性比较文静。

3.艺术教育对幼儿人格养成的意义   在人们的传统思想里,普遍认为幼儿人格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有直接的联系,往往忽视幼儿的艺术教育,然而艺术教育是完美人格得以形成的基石。艺术教育不仅能保护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在对幼儿人格形成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幼儿期,是形成价值体系的关键时期,这种价值体系往往构成人格内容的深层结构。所以在这个关键期,我们必须探讨合适儿童人格成长的教育方式。

三、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

1.传统化的艺术教育观念   大部分家长的艺术观念过于传统,比如许多人简单地认为进行美术的学习是在进行绘画。幼儿的美术教育,就是让幼儿学会怎样绘画是相等的。实际上美术不是绘画,两者更不能相提并论。所以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会一门艺术技巧,更是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真正的艺术是与精神相结合的。

2.过于枯燥的艺术教育方式   根据一些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方式过于模式化,比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先展示规范动作,然后让幼儿跟着所谓的规范动作一起跳,最后由教师评价哪位小朋友跳得更像,谁的动作更到位,谁的节奏感更强,幼儿无法真正参与舞蹈,肢体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这样的定式思维教育方法过于死板和机械化,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这不仅抵制幼儿思维的开发,还扼杀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极大地约束幼儿对艺术的领悟能力。

3.艺术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缺乏   在现代教育方式中,教师是幼儿获得知识最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教师是幼儿获取艺术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启迪者。可是现在许多就职的幼儿教师,并非专业的艺术类院校毕业的。因为没有接受过艺术类教育的理论课程指导,教师无法系统地规划艺术教育课程,不能很准确地把握艺术教育的学科重点,难以正确地指导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在幼儿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很可能会因为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导致无法从整体上带动幼儿思维的转动,也无法引导幼儿领悟真正的艺术理念,更无法及时察觉幼儿的艺术天赋。

四、幼儿艺术教育的改进对策

1.转变幼儿艺术教育的老旧思想   人们应该把对艺术教育的观念由“世俗式”逐步转变为“启蒙式”,通过加大社会和网络对艺术教育的宣传力度,逐渐扩充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认知,使之真正了解艺术教育的深层意义和艺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看待艺术教育的观念,尊重艺术与艺术教育,让家长与老师正确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艺术教育方式多样化   幼儿艺术教育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幼儿特征,选择艺术教育方式。如今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幼儿艺术教育应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艺术教育课程设计必须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实际情况与实际能力,以实施相应的艺术教育。在教育方式上要把理念与现实相结合,学会变通,教师可以在艺术教学时,从艺术观赏的方面出发,慢慢把简单的字词、启蒙的诗歌、感人的故事加入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学方式多样化,还可以使幼儿通过艺术对各种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促进身心的共同成长。

3.提高幼儿艺术类教师的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强弱是决定一个幼儿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除了提高艺术类幼儿教师的引进力度以外,还要对已有的艺术类幼儿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艺术培训,支持鼓励教师去有关的艺术学院学习,同时园方不定期地邀请一些艺术教育名师来园给教师进行指导或开讲座。另外,教师也要在空闲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渠道及手段自主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艺术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