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搞好高中历史教学的五点体会教育论文(精选12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搞好高中历史教学的五点体会教育论文(精选12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搞好高中历史教学的五点体会教育论文,本文共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搞好高中历史教学的五点体会教育论文

篇1:搞好高中历史教学的五点体会教育论文

搞好高中历史教学的五点体会教育论文

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利用课堂主渠道,提高学生成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浅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进行能力渗透

激发兴趣的教学内容不能还是初中阶段纯感性的、表面的、故事性的,而应是情理交融的、深层次的、思辨性的,要有能力的自觉渗透;激发兴趣的手段不能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散漫的,而应从教材与学生现有认识结构的联系之处入手,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任务,要有循序渐进的自觉安排。

首先,在教材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中寻找突破口。比如,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美国的历史,对它比较熟悉,在《世界近代现代史》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归纳如下:1、没有少年,只有青壮年(指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2、两步并一步,开国又奠基(美国独立战争同时又是资产阶级革命);3、扩张版图,艰苦创业(西进运动是美国艰苦创业的历史);4、得天独厚,站在巨人肩上,工业化起步(指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工业的条件,又能利用英国的发明成果)。这样归纳,可以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发掘“热点”。《世界近代现代史》讲到了日本的发展史,而中日关系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热点,在学习日本史的时候,可适当穿插一些中日关系的问题。比如,从古代的友好交往到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再到二战后的冷战对峙,以及70年代后的和平交往。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课本知识,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再次,在教材与学生个人思想的联系上钉上“扣子”。要把学生的思想放到与教材的密切联系中。

二、增强历史教育的实用性,提高历史的实用价值

首先,要深挖史鉴功能,充分发挥历史科学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如在治国方式方法上,历代帝王有所不同,一些君主目空一切,强权政治,结果身死国亡,另一些宽舒政策,国家繁荣,成为历史佳话,正应了“舟与水”的关系。历史教学应把这些内容具体化、集中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历史,还能使学生发现许多现实与历史的某些联系,这就是历史在现实中的延伸和发展。

三、加强历史与其他边缘科学的联系

比如历史与文学。历史本是一幕生动多彩的立体生活画面,因此表现历史的教材和教学也应如此,尽可能使爱教育者在生动愉快的文学享受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在中外历史上,有无数建功立业的爱国英雄、帝王将相,有无数刻苦求学、奋发向上的文人志士,有无数为国家民族兴旺发达而努力奋斗贡献热血的人们,他们的光辉业绩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勇闯西亚,鉴真无畏东渡,郑和七下西洋,他们历尽了千艰万险,付出了巨大牺牲,完成了使命,成为中外闻名的友好使者。

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披肝沥胆、前仆后继的奋斗业绩更是可歌可泣、动人心魄。而这一切都是由一个个激动人心、令人豪情勃发的真实故事构成的。

四、理清主线,建构体系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教材内容看来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按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误识无疑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学生编一张知识的“网”。

首先,在章节内部理出清晰的“目”。这是教学常规最基本的要求,但在高中教材处理上,由于容量大、要求高、重理性,所以务求因果关系明确、逻辑联系清楚、重点突出,最忌平均用力、照本宣科、盲目拓展。

其次,在体系中给章节一个准确的“定位”。即阐述清楚每一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比如《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一章,教材把它作为近代史的序幕和资本主义的.前奏,其本质内容是以生产力的进步带来新的生产关系萌芽――手工工场,然后在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领域引起连锁反应,展现了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关头的风貌。这样的定位,给了学生一个把握历史、掌握知识的很好的高度和空间。

再次,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联系。即“纲”,“纲举目张”,“纲”就是教材的主线。如《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一到四章,展示了资本主义从破土而出到茁壮成长的“四部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6世纪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7世纪――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历程(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让学生克服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心。

五、随机训练,逐步提高

训练要立足于教材,渗透于教学,穿插在课堂上。

首先,不忽视课后练习题,虽然都是基础题,但都涉及教材的重点内容、主要内容,要结合在讲授中,以题为目,边讲边练。

其次,教材上的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但以教材为依据,培养思维能力,是课堂训练的重点。在讲授时应随机训练、即练即答,注重材料解析能力、评价归纳能力、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不拔高、不游离,在点化中领悟,在积累中提高。

再次,教师亲自精选精编系列练习题,最好一节一练,主客观题型都有,知识覆盖面宽,能力层次全,数量适当。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也便于学生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历史知识包罗万象,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搞好历史教学应该不是件难事。

篇2: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文章首先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从选取合适的史料、适当进行提问和解读两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选取史料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牢记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但是,长久以来,由于很多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忽视,加上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不高,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高中历史教学效果都很不理想。因此,教师要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加快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进程,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解决当下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史料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历史史料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基本素材,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朝代的兴亡交替中学习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情对历史规律进行进一步推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毫无用处的。相反,从历史史料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运用到生活中的,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极大地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水平。相对于传统历史教学,史料教学法除了注重对专业知识的教学,还加强了对学生需求反馈的重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另外,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的历史教学方式,史料教学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总结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发生在身边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使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吸引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推广,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而史料教学是以历史史料为对象,对其进行分析并总结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一)选取合适的史料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更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面对数量庞大的历史史料,高中历史教师不能一概而论,随意挑选,而是应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选取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历史史料。只有这样,才能够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历史材料蕴含的客观道理。选取合适的史料,对高中历史教学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对史料的选取不当,不仅仅会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产生影响,还容易打乱学生听课的节奏,降低学生的听课效果,破坏一直以来构建的历史知识网络。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过程中,史料的选取至关重要。此外,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技术,使得授课过程更加形象、生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二)适当进行提问和解读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对史料的解读,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选取的史料进行详细地解读、分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与此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应该对史料的文化背景和古人的行为习惯进行讲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史料中蕴含的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古人是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做出的决定,让学生真正理解史料中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等。在进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提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提问,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更好的吸收,还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的活跃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走神的现象,而且能够让学生时刻与教师的授课思维保持一致,使得课堂更加高效,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历史可以明白事物的发展规律,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指向性的作用。当下,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广大从事高中历史教育的客观工作者,能够尽快地掌握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核心,并在史料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在推行过程中融会贯通,勇于创新,最终达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历史素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知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分析[J].读写算(教研版),(18):318-319.

[2]骆洪乾.浅析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11):250-251.

[3]黄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4]张静轩.关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历史教学,(8):58-60.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

篇3:搞好微机教学的体会论文

搞好微机教学的体会论文

几年来,我们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业务提高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使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微机教学质量还不十分理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近几年来学生的学习状况,特别是近三届学生的学习状况(差生多、厌学者多),我认为微机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急需改变,要搞好微机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分类进行教学

以往对微机专业不同届或同一届的学生采用同一套教学模式,即一样的教学计划,一样的教学大纲,甚至同一学科使用同一套教材。尽管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课讲得很好,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听不进去,甚至有的同学干脆逃课出去玩或泡网吧。导致学生的出勤率低。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对我校目前招收的学生已不太适合。如果将微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成几类。如软件(侧重软件的安装、维护和维修等)、网络类(侧重网络基础知识、组网、上网查询、网页制做等)。让入微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文化课后,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和爱好去自由选择任一类或几类课,带着兴趣爱好去学习,将会收效倍增。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要想讲好一节课,让大多学生听懂,熟练掌握当堂的内容。首先,教师应在课前做大量的充分准备工作。如:怎样自习本课应用到的旧知识,怎样导入新课,怎样讲解新课内容,怎样选讲例题,怎样选择学生练习题,怎样进行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怎样进行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力争使课进得深入浅出,精讲多练,让大多数学生对所学内容当堂理解和消化。此外,还要加强课堂管理,严格考勤,对学生学习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多关心爱护学生保持课堂有一个良好气氛。

3、加强实践教学

微机专业课大部分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尽可能调大上机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操练时间,能在实验室直接上的课,尽可能在实验室直接上,以免浪费教学时间。教师要给学生就本学科的特点定期下任务,对学生进行强化技能训练,在学生动手有力上下功夫。

4、充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学期可定期搞几次单科竞赛活动,对成绩好的学生可吸收进入微机小组进行重点培养。对小组成员定期考试优胜劣淘。还可进行同专业同学年班与班的微机竞赛活动或不同年级的竞赛活动。另外,还可和其他院校进行微机知识竞赛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管理

我在几个班级对缺课较多的学生搞了一些调查得知,一部分同学因听不懂课,对所学专业课失去兴趣,所以经常网吧泡。学校可利用现有的条件开设校园网吧,让学生课余时间在校园上网,在指导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确保学生熟悉网上操作等知识,文明健康上网。

篇4:搞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搞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新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不能单纯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教育要以人为本,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对教学的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实践教学工作来谈一谈自己对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在玩耍中学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活泼好动的年纪,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就要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个感官,发挥每一名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提高数学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第一,教师要通过巧妙设计课堂导入语来激发学生兴趣。在上课刚开始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一段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导入语来引入新课,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探索意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二,设计各类数学竞赛。小学生好胜心较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赞扬,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比赛,学生就会热情高涨,学习气氛活跃积极。比如把一些口算题变成抢答的方式、把一些中等难度的数学题目设计成限定时间的必答题、把难题设计成小学数学奥赛的形式,不同难度1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实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

教材是教师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达成数学教学计划、落实数学教学大纲的载体。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学教材,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自身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要深入研究教材,通读整篇教材和与之相关的配套参考书,全面了解教材前后的联系,理解每一部分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其次,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者补充。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尊重教材、依靠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改革教学过程中的不良因素,进行数学教学工作的再加工,做到真正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以外,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课堂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技能之外的各种品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的不良后果。所以,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但要督促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各项数学技能,同时还要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思想主张教学工作的开展要以人为本,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只有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我们的教学工作才算是落到了实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第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数学课堂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最好平台,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且使学生能够意识到:

自己是整个学习小组的一份子,小组的建设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小组的荣誉需要每个成员贡献自己的力量,更需要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支持、帮助以及促进。每一个成员的进步都是大家共同的荣誉。通过长时间的合作会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采取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巴雅图。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J].大观周刊,(11)。

[2]鲍晴。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做好小学数学练习设计[J].教育管理与艺术,(7)。

[3]唐晓梅。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新农村:黑龙江,(4)。

[4]徐丽萍。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都市家教月刊,2014(11)。

[5]陈阳。浅谈小学数学如何与生活接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11)。

篇5:搞好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几点体会的论文

搞好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几点体会的论文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课堂数学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数学教学的策略、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喜欢数学,乐学数学,要使我们每个老师搞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教材;情境;课堂;评价

【Abstract】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implement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mathematics teaching have to take classroom mathematics as to correspond a point, pass strategy, way and method of various mathematics teaching, make the student like mathematics, joy learn mathematics, make our each teacher make good the key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Teaching material;Scenario;Classroom;Evaluation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课堂数学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数学教学的策略、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喜欢数学,乐学数学,要使我们每个老师搞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叶澜教授曾这样描述:课堂数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搞好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用最优方法,以高效的教学培养生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1.把握好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手上的教材仅仅是众多媒体的一种。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在交往和对话这种独特的情境中,对课程文本进行再加工,再构建。在这种加工和构建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某中情感的体验,生命的情感,价值的'某中成熟,同时,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水到渠成的必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删、调整教学内容,饿昂学生感受到教学家在我的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比如:在数学“图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把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都有一个袋子,袋子里面装有不同的纸盒、魔方、饮料盒、球等,让每个同学都能实际找一找,摸一摸,真正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知道这些图形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学习活动缺少的。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力源之一,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的材料产生兴趣,这便是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始。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兴趣呢?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设情境,让他们主动去参与。如在教“5的乘法口诀”中,先开展师生口算比赛,看谁先说出得数,指导一名学生出示口算卡片,一名学生记分。出示口算题:5+5+5+5=

7+7+7+7+7=

9+9+9+9=

每次出题后都是老师抢先说出得数,参赛的同学虽然快速的连加也很难胜出,同学们在激动和不解中感到无奈,这时我趁势引出课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的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那是因为我有一个秘密武器―乘法口诀。这样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勇于挑战的欲望,还牵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向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处于冷漠的接受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负担”。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把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学习是不可替代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自我努力,教师的愿望,教学的目标不可能实现。学生的学习不可能获得成功。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的时候,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有可能被激发调动起来,学习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般情况下,最好才用“先学后教”“先试后导”的教学方法,把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实验、猜想、分析、探索、验证、评价乃至一个细小问题的处理主动权放手教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交流和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如在讲“角的认识”这节课中,1先让同学们观察实物,找角。2让他们拿出自己手中的的三角板指出角在哪里。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折角。4用小棒纸条和线团做角。5最后让学生画角。让学生主动操作与探索,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思维方法。通过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真正成为同学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4.作好课堂评价呵护学生自尊心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基础、性格、智力等存在着差异,所以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标准,是不可能合适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时要注意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评价发言时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赞美的眼神,鼓励的手势对学生进行评价。允许学生改过,允许学生保留意见,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真正关心他们的,处处帮助他们的。如果回答中有错误或不当之处,要诚恳的指出并提出希望,绝不能讽刺挖苦。老师评价的重点要抓在学习过程中随机评价。“你的总结棒极了!”“你真棒!”“你的想法很好!”针对学生不同方面的表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制作各种标志,比如智慧星、观察星、红花、数学小博士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总之,新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和发展自己的认识,把搞好课堂教学作为重点,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从而不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祖国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篇6:搞好初中数学教学的五点心得体会

搞好初中数学教学的五点心得体会

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是所有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忽视数学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缺失,易造成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加之学习负担重,束缚了学生潜力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压力大,我们一方面要传授知识、教授方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一些生活习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谈谈几点心得:

一、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三会:会听讲,会学习,会做作业。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

会听讲:即做好课前准备,细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善于总结,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等。我用自己的实践经历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了就会有用,因此要求学生经常提醒自己,要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从生活中学习。

会做作业: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作业时,思考可能涉及到方法、技巧,并从要求书写规范开始,逐步培养学生会做作业。

二、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

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对同学、老师、学校各方面相当好奇,因此,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不容易进入状态,为了转移他们的视线,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每周布置他们进行一次总结或反思(50字以上即可),内容包括本周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已掌握的知识,知识网络结构,还未解决的问题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即复习和反思了本周学习的知识,又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及时改正,为下周的学习明确了方向,通过总结、反思提醒学生把心思和时间放地学习上。

三、随时与学生交心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也不止在课堂上,课余时间,我尽量多地与学生聊天,让他们觉得老师真心与他们交流,为他们的学习担心,让他们心底里感到老师时刻为他们好,即使受惩罚的学生,只要学生喜欢老师,他们就会自觉学习这门学科;也会把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困难及时告诉我,课外交流,让学生放下包袱必无芥蒂,在课堂内、外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说出自己真实体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四、有效教学

在开县第六届骨干教师培训期间,进修校李胜利教师给我们提出了有效教学要回答三个问题:

1、把学生带向哪里

2、如何把学生带向那里

3、如何确信你把学生带向了那里

●把学生带向哪里--教学准备,实际是教学的重心前移,进行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重点。包括调研学习情况,研究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包括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如何把学生带向那里—教学实施,借鉴中感悟,实践中探索,学习中升华,反思中前进。我的课堂教学实施,注重每一个细节,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针对性地设置例题和练习,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收获,而且不同的教学实施过程也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如何确信你把学生带向了那里—教学评估,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希望被鼓励,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扬是老师对学生一种肯定,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好表扬”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我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是可以用点头表示肯定、赞许;用鼓励的话来激励;还可以用师生鼓掌、等形式。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

1、导入生活化,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物和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3、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1、做一做。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2、找一找,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总之,对学生而言,要着重强调基础知识的把握,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在生活中适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多与他们交流,及时改变教法和教学进度,把学生引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中来,只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我们教学理念和能力才能与时俱进。

篇7:讨论式学习法教学高中历史实践体会论文

讨论式学习法教学高中历史实践体会论文

[摘要]讨论式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是“生成学习模式”在历史学科中的良好运用。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运用并非使学生放任自流,在实施中教师更要全面计划、巧妙安排,在实施策略和实施过程中作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讨论式学习法 高中历史 实践体会

讨论式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是“生成学习模式”在历史学科中的良好运用。教学中采用讨论式学习方法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自我价值的展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讨论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根据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现实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使用讨论的学习方法是教学中落实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佳方法之一。

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运用并非使学生放任自流,在实施中教师更要全面计划、巧妙安排,在实施策略和实施过程中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分组――――前提

由于讨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防止讨论课只针对部分学生的做法。此外,分组的目的也是为了使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较顺利地推行下去,特别是高中历史教学任务较重,分成小组,有利于教学任务准时高质量地完成。

二、确定讨论题――――关键

俗话说“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有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课前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在确定讨论题时,具体应把握以下几个准则:

1、要有针对性

教师应根据教材重难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确定难易适中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题目。问题的设计不能过难或过简,要有一定的思维度,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既超越学生现有水平但又不能超越太多。题目如果太难,学生不知从何下手,结果是沸沸扬扬、不着边际;题目太简单,学生只要一看书就能够回答,这便失去了讨论的必要性。

2、要有层次性

一个困难的问题如果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学生就可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题目的确定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思想,前面的问题要为后面的问题作铺垫,逐步深化。例如在讲“美国的霸权政策”一课时,可设计如下的讨论题①什么是“冷战”政策?②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又为什么能够实行“冷战”政策?③“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逐层讨论,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得以逐步升华,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要有科学性

教师在确定讨论题时,表述必须科学、准确,要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所要讨论问题的核心,不能摸棱两可,而致使学生面对讨论题“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问题提出来必须具有代表性。比如: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重心出现了哪三次南移?这三次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共同原因?从中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4、要有启发性

讨论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因此讨论题目的确定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思考起来有发挥的余地即一定的自由度。作为教师不能象孙悟空一样先用金箍棒画出圈,学生讨论时只能按照老师画出的模式讨论,那势必影响学生的思维。应设计有争论价值能鼓励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独特见解的题目。比如结合你所知道的史实正确评价拿破仑、罗斯福等历史人物。

5、趣味性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比较了解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特别是对一些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的问题,更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我在讲“亚洲经济的发展”一课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根据大家对新加坡、韩国、印度和西亚各国的了解,谈谈这些国家的发展状况?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何共同原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思维异常活跃。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片、文字等资料或录象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实施过程

当全面周密地设计好讨论式学习的教学策略后,实施过程中可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要有很强的预测性,高瞻远瞩、统领全局。这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考查,教师要用精练的语言将学生引入问题的讨论之中,讨论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性:

教师“为人师表”的职业角色在于组建合作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营造适合于学生“会学”历史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热烈而又融洽的氛围。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

2、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讨论式教学中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语言能力较弱的同学,老师应采取鼓励和信任的口吻“请某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好吗?大家给他鼓掌!”要注意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3、实效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语言的表达、心理的状态等适度做小结,防止漫无边际,对学生的讨论有时要给予明确结论,有时也可以没有明确结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讨论时表述是否科学准确、观点是否能以史为据,史论结合、语言是否具有逻辑性等。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总结时不必面面俱到,只需适当点拨、突出重点即可。

总之,讨论式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去了解历史、感知历史,由于教学中形成了轻松的教学氛围,学生普遍以积极参与的快乐情绪来学习,由原来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现在学习知识的主动参与者,符合主体性教育思想,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8:快乐教学的体会的教育论文

快乐教学的体会的教育论文

所谓快乐教学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时代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生活、生存压力巨大。如何应对这些压力,保持个体的情绪健康,以更好地面对生活挑战,是现代人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快节奏、高负荷的生活压力也波及到学生,被动学习、思想偏激、心理扭曲等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学生恐学、厌学、逃学,甚至有的看见书就发慌,拿起笔就哆嗦,他们已经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到了一起。他们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参悟不了生命的意义,学习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创造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只有那些让人感觉快乐的事情才能让人乐此不疲地去做。我们必须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对待,用一个真正平等的态度来确认孩子的自我价值。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快乐,跟孩子一道以积极乐观、豁达坦然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

快乐教学,首先要求教育者必须拥有积极健康的快乐情绪。以快乐的情绪感染人,以快乐的氛围熏陶人,以快乐的理念开导人,以快乐的内容启迪人,以快乐的方法培养人,使学生乐而有度,乐中受益。

实施快乐教学法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原则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是有效实施快乐教育的法宝。学生都喜欢微笑的快乐的老师。快乐的教学氛围容易让老师的创造性和主导作用得以最大的发挥,更容易让学生增强自信力,激发想象力,激活创造力。教师应当用快乐的语言开导学生,用快乐的行动影响学生,注重言传身教。

2、尊重个体,有教无类的原则

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斯宾塞主张永远把孩子作为一个主体,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不断的诱导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承认个性差异,不拿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在实施快乐教育时,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说笑上,不能无视他人的自尊和人格,应特别注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进取心,体现出爱心不论亲疏,教育不分种群。

3、理解宽容,巧妙暗示的原则

“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样东西总是目不转睛。”“看看,这孩子的精力多好,总是手脚不停。”“唉呀,这孩子力气真大呀,这么重的东西他都拿得起来。”……这样饱含情感、带着宽容和赞美的暗示,很容易使孩子接受,在这样的暗示下,孩子一定会表现得很出色。这种暗示运用到我们的学生身上,也一定会让学生欣喜不已。斯宾塞认为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期间,暗示就像是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们从这些暗示中,隐约可以看见未来的曙光。积极的暗示,特别是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的暗示,必定会在孩子的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快乐教育同样需要本着注之以爱、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在循循善诱的工作中需要抓住时机,以朋友的身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用真爱和智慧把快乐内化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让快乐酝酿出学生不屈的勇气,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带领学生走出误区,走向成功。千万不能不讲方法,强迫接受,出现“成年人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结果却让孩子用一生的痛苦来承担”的悲剧局面。

快乐何来?快乐源于知足,源于坚持,源于超越,源于达观,源于尽责,源于感恩,源于宽容。

1、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相信事在人为,善待自我,将自我完善经常化。

心态是人情绪和意志的控制塔,心态决定行为的方向和质量。保持快乐的情绪需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突破思维定势,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自我鼓励,不让生气惩罚自己。教育就是教人育心,一个拥有快乐心态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缺点。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快乐,就应遇表扬的事高声地说,批评的事幽默地说;紧张的事轻松地说,严肃的事和蔼地说;激励人的事动情地说,伤害人的事坚决不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将来再说。

2、赏识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尽责,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常怀感恩心,永驻尽责志,坦然面对得失,承认美中不足是常态,这是快乐人的快乐秘笈。拥有感恩的心,能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的美丽,能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那么平淡的生活也会焕发出迷人的光彩。生活中,成败不必问,得失不必究,只要用心至真、用情至深,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其过程和结果都是幸福快乐的。人与人在相互交往中要以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为快乐,为朋友众多且贤良能干而快乐,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事实上在赞美别人的快乐的同时,也有向别人学习的心理,这是有益的快乐;而以骄奢淫逸、贪图富贵、损人利己为快乐则是有损身心健康的快乐。

3、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情,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换副“眼镜”看世界。

“把每个人看成天使,自己便感觉生活在天堂里;把每个人看成魔鬼,自己便感觉生活在地狱里。”同样的半杯水,在乐观者眼里是希望,悲观者眼里是绝望。其实快乐就这么简单,只要换个心情,换个角度!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这方面颇有思考,他在引导学生写《谈学习是享受》的文章时,引导学生变换100个不同角度去考虑,成功地从“背书是享受”、“考试是享受”、“上课是享受”、“阅读是享受”等100个方面让每位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4、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这是追求深层次的快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那些聪明仁爱的人,总能从大自然中找到快乐,体验高雅的生活情趣,懂得拥有快乐,让身心处于积极状态。“知心姐姐”卢勤常告诫孩子们: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是满足感,往外拿是幸福感、成就感。人只有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的价值,才会觉得自己很重要,从而体验到助人的快乐。

5、学会倾诉,学会倾听,诉出心头的苦,说出心中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

爱,真的需要说出来,美好的情感当你说出来时,也会唤起别人同样美好的情感。人有快乐也都本能地希望与他人共享,把快乐跟人共享,快乐就会加倍。同样,有了痛苦你就喊,它可以释放心头的忧愁和恐惧,把忧愁与人诉说,忧愁就会减半。斯宾塞认为,不管怎样的学生,他都需要交流,他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有动物、有人物、有梦境、有情绪。于是他发明了“走进孩子内心的12张卡片”,在类似扑克牌上写问题给孩子抽,让孩子讲讲自己担心或快乐的事、自己的期望或心愿,家长也跟着抽,也回答问题,跟孩子交心,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12个问题让人们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了他们的朋友。人们把这个游戏叫做“斯宾塞纸牌”。

6、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活动化、生活化、生态化。

游戏活动是孩子的天性,采取活动化、生活化、生态化的形式来传递教育的信息,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如“智慧风铃”在音乐中学语言;“一把植物的种子”作自然观察整理成自然笔记;“家中的小地图”培养方向感、地理观;“数字跳房子”学数学……把教育的目标付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篇9:《基因组学》本科教学体会教育论文

《基因组学》本科教学体会教育论文

摘要:从教学的不同环节总结了生物信息学专业学生《基因组学》教学中的经验,并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跨学科的生物信息学人才做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基因组学;教学;体会

0引言

基因组学是生物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前沿学科,以系统整体的观念研究生命的遗传本质。它随着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展而来,并衍生出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一系列组学研究分支,引发了生物科学研究的系统观热潮[1]。自从湖南农业大学开设生物信息专业以来,《基因组学》一直是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经过三年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我们在教学上积累了一些经验。

1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基因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现代生物学和基因学快速发展的产物,引导得好可以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没有找到学习的乐趣,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引导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们从自己心里喜欢这门学科,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一开始最好不要教授具体问题,而是做一个整体性的概括和介绍,使学生对基因组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要结合贴近生活的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始终对这门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利用多媒体授课并结合当前科学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应用于大学教育已成为主流趋势,多媒体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弥补书本教材呆板、抽象的缺点。在《基因组学》教学课件中可以利用大量图片生动地展示当前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基因组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将如何帮助人类解决当前棘手的问题等,比如,水稻基因组计划[2]的完成鉴定发现了与水稻产量提高相关的基因,“肝脏蛋白质组计划”[3]的完成获得了大量与肝癌发生相关的功能基因信息,“千人基因组计划”[4]的实施发现了与人类进化相关的重要线索等等。这些内容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把自己的实际科研工作与体会结合学科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首先能够紧跟学科发展方向,随时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学科前沿动态,掌握新方法,并将最新的知识和方法教给学生。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觉的关注学科发展动态,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设置思考题和练习题

对于每章节内容,为了引导学生有效地把握要点,按照思维流程设置思考题与练习题非常必要。例如对于遗传图谱一章,有以下一些问题:为什么要绘制遗传图谱?遗传图谱发展的历程?遗传图谱绘制的实验基础是什么?遗传图谱的标记类型和检测方法?遗传图谱分子标记的应用?遗传图谱的缺点有哪些?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可以以此为框架,搜集资料,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重点发挥。比如举例说明用遗传标记进行法医学身份鉴定等。为了对重点问题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再安排一些练习题,比如通过分析一个SSR的家系谱图,使得同学们对遗传标记这一重点概念的含义掌握得更扎实。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基因组学属于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许多基因组数据和基因组数据分析软件资源都放在网络上,例如,NCBI(NationalCenterforBiotechnologyInformation,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分析资源网站,存贮了大量的生物基因组数据(核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等)和文献资料,提供了许多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的软件链接,可能是全世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网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使用这些专业网站,要求学生多利用这些网站资源开展自己的实验分析,获取自己感兴趣的资料,从而提高了学生及时掌握各种最新信息的能力。

基因组学实验教学以互联网为媒介、计算机为工具,全部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内完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特点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将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序列、工具等传递给学生,学生同样通过电子邮件将实验报告、作业、问题和意见等反馈给教师,教师在网上批改实验报告后将成绩和评语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聊天室和及时通讯工具QQ、MSN等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与其讨论问题等。网络环境下的基因组学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的学习和师生的互动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教学科研相结合

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工作中来。课程组的大部分老师目前都承担与基因组学相关的`研究任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基因组学相关的科研内容介绍给学生,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其中,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开展基因信息分析和功能研究。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对教师的科研也起到了不小的帮助。比如,级本科生范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对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nad7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烟草科技》上。

6改进考核方法

在作业、考试与考核上,为纠正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存在考前突击的学习以应付考试的现象,注重平时考核,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促进学生平时消化所学知识。

具体措施是:

6.1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占课程总成绩的15%;

6.2以自己感兴趣的基因完成其信息分析和功能实验设计,占课程总成绩的15%;

6.3期末提交一篇课程论文,占课程总成绩的10%;

6.4期末考试为笔试,综合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占课程总成绩的60%。

总之基因组学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全新内容。通过上述教学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随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将会不断完善基因组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杨金水.基因组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

[2]薛勇标.“水稻基因组测序和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5):416-417.

[3]贺福初.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的实施与毒理学发展的机遇[J].毒理学杂志,,19(A03):171.

[4]杨纯.中、英、美科学家启动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J].魅力中国,,1:15.

篇10: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搞好创新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搞好创新教育论文

在初中时期,数学学习进入到新的阶段,增加了大量的新知识点,内容也比以往深入了许多.但是,由于一些教学实际问题的存在,让数学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效,加上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使得课堂互动难以展开.而新课改实践证明,数学教育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绩,绝不能忽视对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

一、初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分析

1.教学目标

初中的学生,如果能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对他们的一生极为有用.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的观念,讲究实际,联系各种条件,耐心求证,从而得出最准确最客观的结果.

2.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介绍与实践四大领域.初中数学增加了许多全新的知识点,也增加了许多种解题的方式,教学内容多且复杂.

3.教学对象

初中数学的教学对象都是处在青春期的少年.他们对于事物有着较大的好奇心,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好时期.但是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遇到问题时的情绪波动很大.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由于初中学生处在活泼好动的青春期,对于他人传递的信息并不一定能耐心接受.一些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弱,在学习稍微复杂一点的数学知识时,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因而在主观上增加了自己的学习压力,甚至有的会失去信心,干脆破罐子破摔.

2.教学方式守旧枯燥

传统教学多为讲授式的教学,教学的方式守旧,没有改革和创新的观念.理科类的东西往往是一板一眼的,数字和公式等都讲究准确,这个特点就容易导致教学时课堂变得严肃沉寂.

3.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只会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解知识,当学生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或者理解不了的几何知识时,教师也很少会与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往往忽视了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性,课堂气氛变得呆板压抑,影响到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遇到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时,挑选学习情况好的同学上台给大家进行演示,从而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去求知与探索.此外,一个数学老师,更应该投入极大的热情到数学中去.青春期的学生最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日复一日,他们也会跟着老师一起开始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展教学手段创新

数学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手段的创新.例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在讲解几何题或应用题时,利用生活中的实物事实来进行举例,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采用竞赛的方式,在完成当堂习题的环节,把学生分为几个竞赛小组,让学生试着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来解答数学题目,然后上台进行阐述,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教师也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些新颖的课堂板块,来促进课堂气氛的提升.在讲解几何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动图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图形或几何体,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3.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多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来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小问题,并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讨论的环节.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增加了互动的.机会,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散,能用更深更广的角度去看待数学问题,能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点.

4.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当前数学教学要改变以往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兴趣.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缓解学生的紧张感.要注意改变教学观念,把主导变为陪伴,耐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剖析,由此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题目,要先用一些简单的例子为他们讲解知识,在他们理解消化以后再慢慢增加难度,同时注意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开展教学评价创新

以前进行数学教学评价的方式大都是作业完成的情况或是每次考试结束之后对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和排名,考试分数和排名往往决定了数学教学的好与坏,不能完全体现每个学生的成绩进步的情况.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学评价创新的方式,来了解教学的效果.首先是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发言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次是小组互评,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通过对比了解各小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是教师评价,要注意带着发现美的眼光,不要过于严厉,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善于发现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搞好创新教育需要做好很多方面,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灵活应变能力去解决课堂上的突发问题,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经常性地进行自我总结,追求自我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要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的要求,鼓励发散学生思维,更要勇于突破创新,积极开展交流学习不断地开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数学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篇11:高中历史中情景教学与情感教育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教学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要求更加严格。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进行素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并结合历史教学的特点融入新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本文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景教学与情感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爱国主义情感。

1现今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现下高中历史的教学中仍以考试为主,照本宣科,划重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没有发挥历史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本应是充满趣味的课程,结果搞得很多学生不是很感兴趣。教学情境设计的不合理,枯燥无味,没有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世界中去,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历史的有趣性,以及不能与历史情感产生共鸣,缺乏历史情感的教育,那么,学生便会觉得这和难懂的哲学课没有区别,也不会从我国丰富的历史长河中找到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也就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教学情境设计不合理。多媒体等先进教育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片面的实现了课堂氛围的活跃,但是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也并不是很热衷,甚至有些学生会认为学习历史没有实际的用处,除了将来做历史老师,否则这些东西便不会再用。这是学生对于历史学习错误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利用情感的教育使学生明白历史学习对于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2在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方法

高中的历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加以及时的解决。为改变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将历史中的非情感因素转化为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真正的完成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准备。

2.1设计合适的情境教学:适合的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在准备教学的时候,可以使用各种的图片、视频、音乐的等来丰富课堂。比如在讲到宫廷音乐的时候可以放一首现代使用那些出土的编钟等乐器创作的音乐;再如讲到《楚辞》的时候可以播放别人读的音频,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体味里面的思想情感。当然,如果有实物是最好的,就可以给学生看看或者摸摸这些有历史印记的物体,从触感中体味当时,从而更容易的产生情感的'共鸣。或者在讲到一些历史典故的时候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体味人物的情感,与历史人物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再次,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感情因素,将学生置于历史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感。当然在现实社会中布置历史生活情境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历史画面,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印象。此外,老师也可是设置课外的情境教学,选择典型的历史遗址让学生参观,为学生直观的观察提供平台,进而使学生领略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解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遗址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在历史遗址中,学生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当时的生活面貌,了解当时的生活百态,以此来增加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2.2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首先,教师在课堂情境的创设中要用形象去诱发学生的情感,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机智,只有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历史教学中,对民族英雄充满敬意,就会对学生的感情产生影响,进而唤起学生的爱和恨。比如在讲到中国近代的屈辱史的时候,刚讲到南京大屠杀是,朗读的语气加重,情感愤慨,唇齿间要显示出无比的愤怒之情,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或者可以找出英雄人物的诗歌,比如谭嗣同就义时喊出的诗句,就可以拿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诗句有时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注意语调的轻重缓急,在讲到民族运动时,可以高昂一些,在讲到民族屈辱史时可以低沉一些,情感更加丰沛一些,使得学生的情感也起起落落,这样学生便会在这样的有感情的课堂中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在历史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与爱国情怀。此外教师要合理的使用体态语言,即通过面部表情、语言表情以及身段表情等有效的传递感情。这样的情感更加具体可感,学生能够明确的从中体会到教师内心的情感。

2.3设计课堂小活动:一个丰富的课堂不仅需要老师也需要同学的高度参与。那么,组织一些课堂上的活动远比只是老师单纯的讲有趣的多。可以编排历史故事,可以唱有关历史的歌,可以作一首诗,等等。只要是有关历史的活动都是可以搬上课堂的,这样不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历史学习,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3结束语

总之,历史课作为一门具有人文情怀与教育意义的课程,就必须发挥它该有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升学的工具以及以后工作的筹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避免这种思想的产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进行历史教学,那么,学生才会认识到历史的学习并不是他们所认为的那样可有可无,才会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那样我的在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参考文献:

[1]王子涵.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3.

[2]郭建勋.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覃丽燕.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篇12:独家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探讨论文

独家原创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探讨论文

【摘要】学校德育即政治、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要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将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中学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教育课程,必然要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教育部最近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历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历史教学健康心理教育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科学,它博大精深;那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反动统治者的斗争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世界史那波澜壮阔而又曲折坎坷的历史过程等等,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生存环境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大,立足点高,理性意蕴深,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历史教材中那丰富的伦理价值内容,众多名人伟人嘉言懿行对促成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多元化目标之一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中学历史学科教育功能的全面性、深入性和发展性

(三)中学历史学科的特色决定了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作为中学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如何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呢?

(一)历史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人,一个有着健全个性、健康心理的人。人的健康,不仅是生理健康,还包括更高一层意义的心理健康,尤其对于教师来说,心理健康的价值更大,它直接影响着其他行为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尊重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杜绝产生心理不健康因素的根源

课堂教学是学校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认知和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因此,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是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正确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学科心理教育的必要前提。

对历史老师来说,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提高有限时间的教育教学效果尤为重要,我认为可以从引发学生兴趣,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尊严、权利、兴趣、求知愿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三个方面着手。

三、积极深入挖掘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中学历史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它不直接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蕴含于历史知识中。因此,要有效的实施中学历史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深入万巨额中学历史课程中的教育资源。课程教育资源的挖掘,需要历史教师有“透视”眼光,能看到历史课程内容深层次暗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因《天方夜谭素,充分挖掘历史课程中的“潜台词”,把文章做足。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从中学历史课程理念现代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历史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颖的现代化理念。例如,认为历史是史学家通过证据建构的知识,这种建构是可以改变的。历史不仅是论述富人、名人和强人的知识,而是包括普通人在内的,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等。如今的中学历史课程注重基础性,突出学术性和探究性,注重运用历史学研究和考古发信啊的最新成果,体现了现代化的课程理论。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实施心理教育要从课程理念现代化角度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1.通过射击学习板块和学习主题等形式,自觉运用大历史观,重组学习内容体系,删繁就简,淘汰艰涩难懂的内容,加重与社会生活相关内容的份量,照应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点;

2.开发、设计专门的“探究活动”模块,入“寻找历史”、“破解彩陶之谜”、“我走丝绸之路”等,让学生在模块中自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开展探究活动;

3.不断了解史学研究的新成果,适当的将其引入历史课堂,因为这些成果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历史思维的好素材。

(二)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综合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带来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综合化的倾向。为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强调历史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的融合与联系,特别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且能体现多学科整合的主题开展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多学科的背景下,对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进行质疑和反思,从不同的视角探究事物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联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兴趣和团队精神。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历史教材中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极其丰富。

(三)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生活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历史教材中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个有心人,善于发掘这方面的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就能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四)从中学历史课程设计生动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教材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乐趣。精美的图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生动化的设计,无形之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五)从学生学习方式个性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挖掘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发展。历史教学做到“三个有利于”,即:

1.有利于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的学生创造精神和群体协作精神;

3.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渠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材料,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

四、小结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营造一切有利条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余小明;史家主体意识及其与史学繁荣和发展的关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2]焦培民,李莎;什么是历史人口学——与葛剑雄教授商榷[J];人口研究;2005年06期

[3]周祥森;1997—1999年史学评论状况评析[J];史学月刊;2001年02期

[4]周祥森;客观世界与文本世界的交锋——对新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评论的评论[J];史学月刊;2004年03期

[5]江湄;“实证”观念与当代中国史学[J];史学月刊;2001年04期

[6]高希中;近50年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述评[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邓京力;事实与价值的纠葛——试析历史认知与历史评价的关系问题[J];求是学刊;2004年01期

[8]张剑平;范文澜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论述及其启示[J];史学月刊;2002年05期

[9]刘克辉;论历史人物评价中的“盖棺定论”问题[J];史学月刊;2005年11期

[10]李振宏;20世纪中国的史学方法论研究(续)[J];史学月刊;2002年12期

[11]高艳霞;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