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中学作文

关于《水浒传》读后感初二优秀作文(精选14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水浒传》读后感初二优秀作文(精选14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JOHNSON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水浒传》读后感初二优秀作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水浒传》读后感初二优秀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浒传》读后感初二优秀作文

篇1:《水浒传》读后感初二优秀作文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喜欢到什么程度呢?悄悄告诉你,我拥有五种版本的《水浒传》,小说、文言、连环画……同一个故事,多种形式的阅读和讲述,让我从一遍遍的阅读中,得到了无穷的快乐。当我第五遍读完《水浒传》后,爸爸妈妈还专门带我去了趟梁山,当我摸着除掉王伦的断金亭,当我坐上宋江的第一把交椅,当我看着书中的故事,在我眼前一一展现,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那么,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这本书讲的是宋朝末年,晁盖带领刘唐、吴用、白胜等一众兄弟占领梁山的故事,他们立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并召集天下好汉,汇聚在梁山,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过着义薄云天,潇洒自在的日子。就这样,在众兄弟的共同努力下,梁山慢慢变得强大起来。就在梁山达到了鼎盛时期,不幸却发生了,受众人爱戴的大哥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宋江成了梁山的头领。宋江忠厚,但有些愚忠,他最终带领兄弟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最后被黑暗的宋朝奸臣毒死他乡,梁山好汉的故事,就此悲烈的收场了。

梁山好汉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我喜欢足智多谋的吴用,力大无穷的鲁智深,呼风唤雨的公孙胜,英俊果敢的武松,胆小如鼠的白胜……这些鲜活生动的人物,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更是影响着我的品格成长。

比如,《水浒传》中我最不喜欢的那个人,便是宋江。人人都说,及时雨宋江,义薄云天。但在我看来,他却是懦弱,毫无主见的。细看水浒,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兄弟们拼上性命将贼人捉拿,五花大绑到宋江面前时,宋江毫无例外地,只会做两件事,第一松绑,第二下跪。就这样,以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的卑微,换取别人的感动,从而加入梁山。如果说,这一举动属于谦卑,那后来的招安,则纯属于奴性。当读到他把高俅放了时,我心里就出现了农夫和蛇的故事——梁山好汉版。

总之,我觉得宋江不是一个好的领袖。由此我想到,我们的,,他才是一个完美的领导者,我们心中的英雄。一方面帮扶小国家,一带一路,给了西方国家更多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对侵犯我国土的强盗,毫不手软。当美国的潜航器,强行闯入我国水域,我们毫不留情地打捞,扣留,真是给国人长志气!这才是我们需要的领导者!如果宋江身上,也有一丝霸气,相信众好汉们的结局,不会落得如此悲惨!

而《水浒传》中,我在最喜欢的人,则是打虎英雄武松。他既勇敢又帅气,面对老虎,果断中透着智慧。我敬佩武松面对危险时,迎头而上的勇气!记得我初学游泳时,教练让我摘掉水袖,我心里好恐慌,不敢下水,怕自己沉下去。但一想到我心中的英雄武松,心里立刻有了力量。这点小水怕什么?于是,有了现在这个在水中游动自如的我。是的,武松,他总是一次次帮我战胜生活中的恐惧和困难。

《水浒传》里的人物,个个有长处,也有短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会继续爱水浒,爱好汉们,择他们的善处,从之。将他们的不善处,改之。

篇2:水浒传读后感初二作文

前一阵子,我叫妈妈帮我买了一本《水浒传》,这本书很好看,书中有许多精彩内容,我用了整整一个暑假时间,读完了《水浒传》,这本古典小说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奄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在这些英雄好汉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林冲、武松,因为他们武功高强,非常厉害。

书中主要是讲了一百零八位好汉遭受官兵陷害,全都被逼上了梁山,最后结义为兄弟,一起为民造福,做好事。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林冲的故事。

在发配沧州的时候,林冲遇到了柴进。柴进请他做客,后来,洪教头来了,看到了林冲,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理都不理林冲,上去坐了。洪教头问柴进:你今天为何厚礼款待一个犯人?这可是当今八十万禁军教头:林教头啊!洪教头

篇3:水浒传读后感初二作文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它的内容写的是当时社会X暗,官府X败,地痞流氓和官府串通,欺压老百姓,官X民反,农民被迫爆发出了自己的力量,走向反抗的道路。故事的情节描述的跌宕起伏,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是一代佳品。

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聚义梁山,受到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故事。读完此书,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和“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情节:当时林冲被发配沧州,差点被两个衙役结果了性命,最后多亏鲁智深一路跟踪,拔刀相助,救出林冲。本以为很平安,可朝廷又让林冲看管沧州城外的山神庙,陆虞侯等也暗自跟踪过来。在山神庙,当时天下着大雪,刮着大风,林冲要去买酒,保暖身体,回来的路上,偶尔听见陆虞侯和富安设计圈套害自己,最终林冲被逼杀他们。这不就是“忠”和“义”吗?

令人崇敬的好汉们哪,我将铭记你们于心;令人发指的小人们哪,我将憎恨你们到死;可歌可赞的巾帼女哪,我将敬佩你们千年;梁山泊的一百单八将,你们为了自由,为了摆脱军官的束缚,无畏地抗击,勇敢地杀敌,无论你们成功与否,我都是为你们加油打气的支持者。祝君好运!

篇4:水浒传读后感初二作文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其中我最喜欢看《西游记》。我读了《西游记》之后,深有感触。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书中,详细描写了师徒四人齐心协力,共度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

作者用孙悟空这个形象,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思想。

作者用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和沙和尚四个人,表现了古代劳动人的生活困苦。书中曲折的情节,更有力的表现了师徒四人的鲜明特点。其中,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中,表现了他的勇敢和法力无边。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猪八戒虽然很懒,但是他很勇敢。沙和尚很忠诚,他一心一意想着取经成功。唐僧在西天取经过程中,矢志不移,坚信一定能成功。

师徒四人齐心协力最终取得的故事让人震撼,同时也让人羡慕。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

在一个温馨的冬夜,我迎接了初一的第一次期末考试,结果是失利。当时我想:既然唐僧等师徒四人都能度过那么大的困难,最后取得成功,难道我就不能为这点小事成功吗?我发奋努力,最终在第二学期的第一次月考中,取得了令我欣慰的成绩。

《西游记》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懂得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志存高远,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

篇5:水浒传读后感初二作文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描写了宋代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统治阶级的罪恶。

如果让我谈谈这梁山聚义的一百单八将,我不先说呼保义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先说武松漂亮的醉拳,我一定先说鲁智深,因为我在水浒人物中我最钦佩它!

他慷慨大方,重义轻财。比如他请史进,赠金老。一听说金老父女的苦情,把自己身边带来的五两银子全放在桌上,还向史进、李忠借钱来帮助金老父女逃生。当李忠不爽利只摸出来二两银子时,鲁智深便将这银子丢还了他。

他性急如火,又心细如丝。如他听到金老父女哭诉之后,忍不住怒火,马上就要去打死郑屠。但他救助金老父女脱身的安排,又是非常周到的。在酒楼听到隔壁哭声,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从这也反映出他焦急、暴躁的缺点,

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他救金父女,不顾风险;戏耍郑屠,不畏X暴;出逃避祸,颇有机智。这些都写得很生动。鲁智深粗中带细,与李逵的鲁莽是不同的。

在我们现代也需要像他这样敢于拔刀相助又知法动发的人。

水浒传不仅丰满地塑造了高俅、西门庆、镇关西所代表的恶势力形象,也成功的塑造了宋江、林冲、鲁智深等人的形象。

梁山好汉聚集在梁山是因为“官X民反”,他们其实也想过上平静的生活,他们与朝廷的对抗深刻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X败。

篇6:水浒传读后感初二作文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反应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的赞颂了农民的革命斗争。此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紧扣我的心弦。如“拳打镇关西”、“宋江杀惜”、“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等。

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智多星吴用了。他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的。还记得“吴用智取生辰纲”吗?还记得“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吗?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更是将吴用的聪明才智描写得淋漓尽致。书中,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投奔梁山时看出王伦不容,用计使林冲火并王伦。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无穷的。在书中,我领略到了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的那种情义,他们是充满正义感的英雄,真正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心中!

篇7:初二作文《水浒传》读后感

它讲述的是天罡三十六星,地煞七十二星的精彩故事;它向世人揭示了朝廷统治下的社会情景,它就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奇思妙想构局新颖

作者在第一回便以神话的形式为后文埋下伏笔,先从神聚伏魔殿到梁山好汉聚义最后到神聚蓼儿洼,这是一大亮点。当然作者所构造的一百零八好汉,为写作提高了很多难度。(因为人物太多,剧情复杂)。但作者并没有因为这点而露出败像,反而抓住有利的剧情对本书添上了完美的一笔。哪一笔?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一百零八好汉中,为何安排史进第一个进场?因为史进的进场能引起后续情节的发展。流程如下:

史进——鲁达——杨志——晁盖——宋江

史进——朱武——陈达——杨青

作者真是用心良苦。

这仅仅是全书的布局谋篇,真正的人物刻画,剧情发展还在后头呢!

人物形象人骨三分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只见参政文彦博说道:“现在瘟疫盛行,伤损了很多军民,希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祷求消天灾”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便去龙虎山请来了张真人。然后命洪信为天使,张真人亲自将丹昭付与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张天师。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带了数十人,上了驿站。

走啊,走啊,他们走到了清宫前,里面居住着住持真人。洪太尉问住持:“天师住在何处?”

住持说他住在龙虎山顶,这位祖师虽在山顶,但道行非常能腾云驾雾,踪迹不定,非常难见。太尉听了便问:“那怎么样才能见到天师?”“要斋戒沐浴,更换衣布,休带从人,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诚,白走一趟”

太尉都已准备好,上山去了,路上大虫、大蛇都没将他吓退,天师见他有诚意,便没等他爬上山顶,就已去了东京,祈禳瘟疫。

过了几天,洪太尉知道天师已把瘟疫消除了,兴奋不已,便和住持真人等众多人士去游山。

走了许多地方,最后到了“伏魔之殿”,上面有许多大锁、封皮。洪太尉不听真人劝告,将锁砸开,封条撕下,放走了魔君,洪太尉叫苦不迭。

我感觉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值得表扬的是他有一颗真诚的心,做事有毅力。需要批评的地方是他不听别人劝告,酿成大错。我们要学习他的优点,而避免他的缺点。

《水浒传》这部小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它就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中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是让人过目不忘:高俅、蔡京等一批像吸血鬼一样的统治者;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李逵;逆来顺受,最后走上反抗道路的林冲……我最喜欢的是性格刚烈、英勇无畏的武松。

武松先是不惧生死,赤手空拳地打死了人见人怕的吊睛白额老虎,然后又用得来的赏钱接济生活贫困的老百姓。最后,为了替哥哥报仇,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这对奸夫淫妇,并去了县衙自首。这等大仁大义、英勇无畏,怎能不让人敬佩?

可如今,胆小怕事的人越来越多。比如说:有的人不小心做错了事,但却不敢承认,往往避而远之;有的人则是明知道事情的缘由,但却怕惹是生非,不肯站出来指正,造成了世界上那么多“冤假错案”;还有的人天生一副胆小相,做任何事都是畏首畏尾的……所以,我们必须发扬武松那种永无畏惧的精神,才能有所作为。

记得那一次上数学课,老师问我们正数和负数有什么不同点?我心里想:正数都大于0,而负数都小于0。但我怕说错,被老师批评,所以没举手。这时有位同学站起来说了,没想到他和我的观点是一样的,老师听后表扬了他。我当时真是既后悔,又懊恼,我为什么没胆量站起来说呢?于是我下定决心下次有答案后一定立即举手发言。一会儿,机会又来了,老师问我们正数和负数各有多少个?我心里想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次错过了可能就再也没机会了……我把握好时机,举起了手。老师见我举手,就请了我发言。我说:“正数和负数都有无数个。”因为这个问题太简单,老师只是“嗯”了一声就请我坐下了。但我心里却在默默地赞叹自己:“刘教坤,你真棒!”从此以后,我就养成了积极举手发言的好习惯,所以能一直得到老师的好评。

希望大家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勇敢、自信地面对困难或挑战,不能胆小怕事,否则就连50%的成功几率都会没有的。(抓住机会,勇敢表现!)

篇8:初二作文水浒传读后感

清凉夏日,坐在书桌前读这一本好书,是十分惬意的事了。最近我便在读《水浒传》,这是明代初期的小说家施耐庵的作品。讲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作者将书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黑旋风李逵了,他虽性情暴躁,杀人不眨眼,但是他却孝敬母亲,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惩恶扬善。梁山108位好汉性情或许不同,但是他们骨子里都有忠义二字。救济百姓,铲除恶势力,帮助兄弟脱困,已看成家常便饭,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却也时刻威胁着朝廷的安危。

朝廷——每个朝代必将有一些小人。正如贯穿整个故事的殿帅府太尉高俅,他便是一个小人。原因只是高俅曾经因聚众欺辱百姓而被王进的父亲教训过,高俅想乘机打击王进以报宿怨,逼迫王进逃亡。后因为其干儿看中林冲的夫人,陷害林冲将其发配沧州,预谋在途中将其杀害,结果被鲁智深阻止,后三番五次陷害,最终林冲被迫上梁山。一直到故事的结尾,蔡京、童贯、高俅、杨戬4大奸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后,他们设计用水银害了卢俊义,用毒药掺入御酒毒死了宋江和李逵。这种人若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上,便是国家的不幸啊。最让我吃惊的是,整个故事的最后高俅并没有受到任何一点伤害。这难道是恶人遗臭万年?至于朝廷后来慢慢失去了与梁山好汉抗衡的能力,归结于一味将外部势力归于谋反或乱贼、土匪,没有认清其真实性质。导致渐失民心,三番五次无法攻下梁山。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朝廷中,奸臣的猖狂,肆无忌惮。总之,梁山好汉便是在当时社会**十分剧烈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他们反映了民众对朝廷、官府、政权的不满,揭露了当时百姓生活并不幸福。

绿林好汉——“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句话是江湖中惯用的一句,当我们听到的时候,便联想起江湖中的侠义之情,朋友、兄弟之情。而梁山好汉们也拥有这种情怀。他们会惩恶扬善,行侠仗义,重情重义。虽然我对他们凶残的性格,杀人不眨的做法并不赞同,但他们毕竟只会对恶人刀剑相向。我敬佩的是他们的兄弟、朋友情谊,他们会为朋友打入京城,劫囚车、劫刑场。这么一帮年轻热血好汉便也是喜欢同朋友、兄弟一起行侠仗义,闯荡江湖。虽说他们可能在一些地方干了一些并非正确的事,但是我们看中的是他们一股侠肝义胆的精神和这些好汉的绝技才能。不知是宋江考虑的周全还是不周全,招安后却落了个悲惨的结局,人员死伤大半,带回的人只有20人,连武松、鲁智深等大将都离开了。最后宋江、李逵被毒死,花容和吴用也吊死在宋江坟前。当初招安时,大家的劝阻,后来,武松、鲁智深的出家修行,林冲的瘫痪,杨雄、时迁、杨志、穆弘病死,燕青又悄然离去,花容、吴用的忠心。难道答应招安有错?可若是不答应,朝廷早晚也会铲除他们吧。宋江等人葬于蓼儿洼。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悲剧中结束了!

梁山好汉做了当时许多人不敢做的事情,这样一个群体不管存在的对错,不管结局的好坏。至少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多学习他们惩恶扬善、行侠仗义的.作风,以及对朋友忠贞不变的友谊。

篇9:水浒传初二读后感600字作文

《水浒传》这个名字已经家喻户晓了,作者施耐庵想必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吧!

其实,当初我也觉得这部电视剧没有什么意思,它既没有《西游记》的那种传奇色彩,也没有《三国》的激烈场面。可是寒假无所事事的我也没办法,只好读这本《水浒传》来消耗光阴。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却对这本书产生了别样的看法,从中我也学到了许多,明白了许多。

不知大家可曾记得《三打祝家庄》这个片段。在一打,二打都功不下来的情况下,梁山好汉总结失败的原因,调整作战计划,终于在第三次攻下祝家庄。这使我明白了,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和原因。古人说得:“失败乃成功之母”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家是否还记得《智取生辰纲》这一段,在这一段中我也领略出了梁山好汉的机智和勇敢,它告诉我们要懂得运用我们的大脑,人类之所以能成为地球的主宰就是因为先人能够勤于思考,若真正要凭“实力”,试问谁敢与狮子一决雌雄。

《水浒传》不仅告诉了我上述的知识,它还告诉了我如何学会真正的宽容。

“急时雨”——宋江的仁爱宽容之心想必大家都众所周知吧!也许你要说人们绝不可能会有宽容之心,倘若武松有宽容之心,那他就应该放了那只老虎,倘若梁山好汉都有宽容之心,那他们在战场杀敌时就不应该让那么多人都成为亡魂,这也许是你并不了解真正的宽容的原因吧。

其实,宽容并不是一味地饶恕与包庇,记得;雷锋同志生前说过:“对待战友要像春风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般无情。”着应该就是对宽容的最好的诠释吧!

我从读《水浒传》中明白了这些小道理,如果大家能细读这本书,想必一定能得到些更大的,更有用的道理。

篇10:水浒传读后感初二作文怎么写

泱泱华夏五千年,多少文化结晶硕果累累,放射出耀眼光芒。而“四大名着”更是瑰宝中的瑰宝。《水浒传》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她既没有《红楼梦》的精致繁华、没有《西游记》的神奇有趣、也没有《三国演义》的细腻豪迈,却有着她自己的传奇多彩。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章回小说,是明清小说的典范。由施耐庵于元末明初创作,描写了北宋年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在真正开始阅读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本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但读过才知道,《水浒》竟是本“反面教材”!

它竭力以唯心论的天命论解释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歪曲农民革命。《毛主席语录》曾指出:“《水浒》这本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让人民都知道投降派。”鲁迅也评论道:“一部《水浒》,说的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一番言语,批判的都是以及时雨宋江为首的地主阶级投降派。

宋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孝子,是作者精心塑造的投降派的典型代表。他与高俅之间的斗争只是地主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的斗争。他把晁盖的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聚义”是团结英雄好汉们造封建地主阶级的反;而“忠义”则重点在“忠”,是按照孔孟之道为巩固封建统治效劳。这样把梁山中的阶级路线脱胎换骨,不仅扩大了梁山,也毁灭了梁山。

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的。话虽这般,但比起《水浒》浓重的政治色彩,我更倾向于她的文学艺术性。这也正是这本书成功的地方——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还有成熟的写作艺术。就比如说书中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中关于青面兽杨志与急先锋索超比武时的精彩描写。

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对杨志的外貌描写:“头戴一顶铺霜耀日镔铁盔,上撒着一把青缨;身穿一副钩嵌梅花榆叶甲,系一条红绒打就勒甲绦,前后兽面掩心;上笼着一领白罗生色花袍,垂着条紫绒飞带;脚蹬一双黄皮衬底靴。一张皮靶弓,数根凿子箭,手中挺着浑铁点钢枪。骑的是梁中书那匹火块赤千里嘶风马。”

以及对索超坐骑的描述:“两耳如同玉箸,双睛凸似金铃。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冲得阵,跳得溪,负得重,走得远,惯嘶风必是龙媒。胜如伍相梨花马,赛过秦王白玉驹。”频用比喻,细腻形象,将宝马的炯炯有神凸显得淋漓尽致。

对杨志所骑之马的描写也毫不逊色:“鬃分火焰,尾摆朝霞,浑身乱扫胭脂,两耳对攒红叶。侵晨临紫塞,马蹄迸四点寒星;日暮转沙堤,就地滚一团火块。休言火德神驹,真乃寿亭赤兔。疑是南宫来猛兽,浑如北海出骊龙。”

工整的对偶,形象的譬喻,用六个事物把那灿烂的红描绘的跃然纸上,将良骏的神采奕奕彰显得栩栩如生。绚烂的文笔让人仿佛觉得一场精彩绝伦的比武就在眼前。正如书中所写:“虽不知武艺如何,先见威风出众。”

而作者成熟的写作艺术还体现在对人物的形象刻画上,水浒梁山一百单八将及其他各路英杰也好,小人也罢,无不个性鲜明,活灵活现,加之跌岩起伏的故事情节,全书一百二十回,内容繁多却丝毫不乱井井有条,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不愧为“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而这些也正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

篇11:水浒传读后感初二作文怎么写

今天,我读了欣欣教育基金会赠给我校的一本课外书——施耐庵写的《水浒传》这篇小说的一小节《武松打虎》。

武松到“三碗不过岗”的酒店里喝了十八碗酒,武松付了钱转身要走时,店小二拦住武松说道:“客官,冈上有一只大老虎,如果你去了它会把你吃了。”武松不信,硬要往冈上走。

我回去时,店小二肯定会耻笑我,所以我要把老虎打死了才能回去,这样就不会被耻笑。”

走了一阵,太阳便落下山了,武松的酒力发作,浑身焦热起来,便一手提着梢棒,一只手解开衣服,跌跌撞撞地往一片乱树林走,见一块光溜溜的大青石,便把梢棒放在一旁,躺在上面就要睡觉。忽然,发起一阵狂风,树叶乱飞,风过后,只听见乱树背后“扑”的一声响,跳出一只睛白额的老虎来。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起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老虎又饥又渴,见了武松,急不可耐地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一按,当我看到那老虎捉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而武松对付这三招只是三次躲开,我觉得武松好聪明。

老虎吼了一声,转过身来,这时武松轮起梢棒,尽平生力气,猛地劈了下来,只听见“咔嚓”一声巨响,一颗枯树被折断,没打着老虎,梢棒去折成了两截。那老虎咆哮着,性发起来。这时,我真为武松担心,后来没想武松居然把老虎打死了,我真佩服武松。

我想向武松那样很勇敢,机智,我受到的启发是:我以前看到困难就害怕,很想躲,现在我要向武松那样勇敢、机智,在学习的方面上,也有困难的时候,就像一只拦路虎挡住了我在学习方面上的思考,所以我要向武松那样打败挡住我学习方面的拦路虎。

水浒传读后感初二作文怎么写

篇12:水浒传读后感优秀作文

有勇有义只是好汉,有勇有谋才是豪杰。

——卷首语

在《水浒传》中,施耐庵共刻画了一百零八单大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以武松、林冲、鲁智深、宋江等人最为突出。而在这几百位好汉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有勇有谋是豪杰”。

《水浒》里不缺有胆识的豪杰,也不乏有勇无谋的莽汉。就拿打虎英雄武松来说,他虽看上去是条“莽”汉,但他的“莽”中带智。为兄报仇,武松特地在上公堂前逼潘金莲、王婆在证词上签字画押,并请邻里们作证,安排周密;路经十字坡,险些被孙二娘做成“人肉包子”,幸亏武松发现包子里的毛,认出酒里的蒙汗药,才逃过一劫;醉打蒋门神,武松装醉闹事,实是为自己替施恩夺回“快活林”打掩护,找个由头;再说大闹飞云浦,武松对四个公差的窃窃私语视若不见是为放松他们警惕,说要解手却杀尽公差,问出蒋门神所在后不留后患,手起刀落将公差斩草除根,以免祸患。这一切发展,若没有武松的“智”,都是无法进行的。

再说豹子头林冲。这也是条有头有脸的好汉。林冲原是东京十八万禁军教头,不想被高俅陷害,刺配沧州。林冲因官职原因,原本一直安分守己,对上司不敢有任何猜疑,所以才在妻子被调戏时忍气吞声,才误入白虎堂,才无奈雪夜上梁山,自此加入梁山好汉之伍。好在林冲后来也懂得些计谋,在火并王伦时,先是由王伦有意赶走晁盖“挑刺儿”,说王伦笑里藏刀,后发了脾气,怒杀王伦。整件事有头有尾,机会也把握得十分得当。晁盖中计中箭那一回,林冲识破了“僧人”的诡计,只是晁盖不听劝阻,实属可惜可惋。

吴用也是个十分有计谋的人,不管是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还是火并王伦,机智军师吴用都多多少少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只可惜他武力尚缺,只能当作军师,带领军队还需要多加保护。

与这几人不同的,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和霹雳火秦明显得有些“没脑子”。鲁智深下手没轻没重,几拳打死了镇关西郑屠,无奈走上了逃避官宦抓捕之路,途中还吃了母夜叉孙二娘下了蒙汗药的酒,要不是菜园子张青看那禅杖不一般,估计鲁智深早就被当作黄牛肉卖了。不过鲁智深还算有些心眼儿,头子宋江下的命令不会违抗。相比之下,李逵可就差多了。李逵生的鲁莽,做什么事都不动脑子。想接老母去梁山过好日子,谁成想这孝心竟办了坏事,途经山岗为娘找水喝,把娘落在青石上,娘却被老虎吃了。李逵还不听劝,宋江嘱咐不能喝酒闹事,李逵还是喝了个酩酊大醉,结果被捉,最后还是朱贵救了他。他最坏一点在“不听话”,不理会头领的话将他置于死地。至于秦明,他脾气暴躁,稍一点火就着,很容易中敌人的计,注定是不能领导军队,这点在智降霹雳火中便能体现,不过以秦明的武功,作为勇士还是很不错的。

最后说及时雨宋江。宋江这人勇气有些,却也不多。至于智慧,他有智,但也无智。说他有智,他总是及时帮助弟兄们,十分讲义气,这种表现有时也是特意的,好让大家服他;他还懂得给差拨银两,请牢犯喝酒,人都好生照顾他,也佩服、仰慕他;他还会先斩后奏,将秦明的老小杀掉,逼秦明上梁山,才告知秦明是他派人到城内闹事,惹怒官府。最重要的是他还懂得重用贤才,无论是初不肯入伙的卢俊义、与梁山作对的张清还是被绑劝降的董平,他都好生相待,绝不用对待敌人的方式对待他们。说他不智,是他内心的“忠君”蒙蔽了他,使他还对封建残酷的统治存有幻想。宋江做了第一把交椅后,只打贪官酷吏,不反赵氏皇帝。他只是暂时在梁山栖身,时候一到,便欢喜地主动接受招安,没成想葬送了梁山弟兄,结束了这至深的弟兄感情。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恨透了宋徽宗的昏庸无能,但却为了“义”无奈接受招安,实在令人叹惋不已。

无勇无谋是庸夫,有勇无谋最多算条好汉,有勇有谋才是真豪杰。现代虽不要武力豪杰,但豪杰的特点却还是十分重要,我们都要做一个有勇有谋的志士,而不是一个无勇无谋的懦夫。

篇13:《水浒传》读后感优秀作文

假如父亲是座大山,父爱就是山上伫立的风景,博大而浑厚;假如母亲是条小溪,母爱就是溪里流淌的泉水,细腻而温柔。自古以来,多少诗人讴歌、赞美父爱与母爱,而《爱的教育》这本书则让我更深层次理解了父母之爱。

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的所见、所闻。在众多的篇目中,有一篇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叫弗兰谛的男孩因为表现十分恶劣而被开除。他的母亲在一节课上冲进了教室,她全身被雪淋湿了,衣服也破旧不堪。母亲跪在地上,哀求校长放过弗兰谛一马。但顽劣的弗兰谛却在一旁笑着,显示出不屑一顾的神情。

弗兰谛的母亲外表狼狈不堪,是她不注重仪表吗?不,是她已经无暇顾及这么多了。她那不成器的儿子是她的希望,甚至是她的生命!不管她的儿子如何对她,她仍然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自己的孩子还是有希望的。而另一方面,弗兰谛却对母亲的举动无动于衷,甚至觉得母亲很可笑。他根本无法体会到他母亲的爱,母亲的艰辛。他不知道自己已经使母亲心碎;更不知道因为他,母亲痛苦不已。每当看到这一段文字,我总是愤怒不已,真恨不得冲进书里狠狠地揍弗兰谛几拳为了他可怜又可敬的母亲!

愤怒之余,我也想到了我身边的现象。这样类似的事例在我们的周围也不少见。有些同学花钱大手大脚,爸爸妈妈说了几句,便赌气吵闹,非要爸妈答应不合理的要求;有些同学因为犯了错误被父母批评了几句,就顶嘴甚至不理睬他们……我们和弗兰谛一样无法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有些同学说自己和父母没有共同的语言,父母的爱也在减少。其实,爱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父母之爱;风雪中为我们挡住寒冷是父母之爱;我们生病时,他们焦急的眼神是父母之爱;训斥、唠叨也是父母之爱!或许这些同学们都没有在意,已经熟视无睹,但是这些都包含着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每个人都应该孝敬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为我们所付出的太多,太多。而我们能回报的却又太少,太少。不尊重父母的人是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的。回报并不指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句谢谢,一句表示关爱的话语,一张奖状,一张优秀的成绩单或许就是他们想要的最好的回报。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读《爱的教育》,使我懂得了如何去感激爱、如何去爱,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发现你身旁的各种看似不起眼的爱,如何回报爱。这就是爱的教育。

篇14:初二《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我国的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讽刺了封建阶级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赞颂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

在这本书中,对于人物的形象刻画得非常传神,书里的一百零八个好汉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却在朝廷的压迫下组织了一支反对朝廷权力的队伍。这支队伍,就是“忠”与“义”的化身。

在这群人中,先不说宋江为人讲义气,乐于助人,也不提鲁智深嫉恶如仇,有着侠肝义胆,也不讲武松英勇无比,一拳打死了老虎。单单说满腹经纶的吴用,他卓越的才华和头脑已让人敬佩不已,在这群几乎全都会武术的人当中最为突出,因为只有他一个书生。但可以在这乱世存活的,又有几个不是平凡之辈呢?想来他肯定也不是一名宵小之辈,能以一介书生的身份在梁山泊生存下来,委实不同凡响。

读《水浒传》不仅能够感受到文中的人物魅力,还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通过自己的神来之笔将人物的经历通过真实的环境,一环扣一环,吐出各个人物的遭遇。作者虽然并没有直接道出当时的写作背景。但是我们通过各个阶级的人物描写,可以体会到当时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的残酷和现实。朝廷官员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让那些有为之人不能为朝廷所用,所以导致了最后对封建的反叛。

但其实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些人不甘就此认命,逆来顺受,想闯出自己一片天地的精神气魄。以宋江晁盖为首逐渐新亚,四方豪杰上梁山。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腐朽的政治,他们齐聚忠义堂排座次,然而人的劣根性是不可改变的,再后来水浒英雄们一心招安,却被朝廷利用,导致他们死的死,散的散,归顺的归顺,虽然他们之前一直与朝廷作对,可他们不反忠臣。可无论怎样,朝堂的局面早已根深蒂固,就算水浒英雄们再怎么勇猛?可终究抵不过朝廷。

结局是悲惨的,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永远无法重聚,世上再无梁山好汉,但他们的故事,却世世代代的流传下来,在时间的长河里经久不息。

仔细思考,时代的局限下,人物思想的局限下,他们又能有怎样的结局呢?这本书令我感触太深,我会把它当做我心中的经典,再三品读。

初二《水浒传》读后感最新5

合上书,看着在灯光下褶褶生辉的三个大字——水浒传。心底轻叹一声,为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命运而唏嘘不已。不禁想要问一句:“英雄?何许人也?”

《水浒传》这一部文学巨著,讲述了北宋时期一段浩浩荡荡的绿林往事,书中的英雄们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令人有真真切切的感触,那一百零八位,或许有很多不同,但他们的友情。是人生难得的君子之交。

我在这些人身上看到了什么呢?我横竖睡不着,翻来覆去的看,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篇都是两个字,忠义!是的,在《江州城劫法场》这一文中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宋江和戴宗即将被知府蔡九开刀问斩,而早在第三十八回,吴用突然发现自己伪造蔡京给儿子的回信中,因为误用了讳字图书,而可能导致梁山好汉半路上准备营救宋江的计划已经败露时,便已经紧急着手准备集体去劫法场了。这前后足有六天的时间,这使得他们得以事先为这次劫法场行动精心做好各种准备行动,因此最终取得了营救行动的胜利,成功的在法场上救出了宋江和戴宗。

说到劫法场,就不得不提到书中还有《大名府劫法场》一文,石秀在突然得知卢俊义当天就将被官府斩杀的消息后,事发突然,导致石秀根本来不及通知大批梁山好汉前来协助自己。这是他匆忙之间采取的个人营救行动。

这是一场结局注定的悲剧。

单打独斗的石秀终究寡不敌众,这次劫法场行动终究宣告失败,自己也搭了进去。在这次描写里,作者惜字如金,仅仅四百多字,显得十分简明扼要。这一回的文字处理,有效的避免了与“江州城劫法场”的文字描写出现重复臃肿现象,做到了同中有异,犯中求避。

这是一个“义”字。是我个人认为全文最直接的体现,以身犯险,为什么?为了救朋友一条命!在精于算计的当下,这种举动少不得被嘲笑,但又何妨?问心无愧,顺心而为,怎一个“豪爽”了得!

而这一百多位好汉,下场却不怎么好。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剿灭叛党,却惨遭奸人谋害。这一生大起大落,宛若无根浮萍,难得最后不用再被统治者喊打喊杀,却惨遭当道的奸臣谋害。

英雄们戏剧化的一生,却是顶天立地的作为!

我突然觉得,他们若是知道后人称他们为英雄,或许会展颜一笑,摆摆手:“当不得当不得。比起英雄,我们还是喜欢好汉这个叫法!”又或许,是我浅薄了,他们的心,我怎么能轻易揣摩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