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精选
小编给大家分享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通过写作文,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写好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方便大家学习。
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篇1
每次过年时,我都格外快乐。
因为,只要过年,大人们就一定会去买东西,我也就可以顺手取些小玩意。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在平时买,而非要在过年时买呢?这里头呀,可大有讲究。
平日里,大人们都省吃俭用,虽说还不到一块一元硬币都舍不得的地步,但是,至少不会随便给我们小孩子买玩的。可是呀,到了过年就不一样了,大人们出手都特别阔,我们可以多拿些吃的糖呀,卡片呀。总之,小件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在超市里买上了年货,离祭祖也就不远了。记得上一次烧祭祖菜的时候,足有十几个盘子,最中间用的碗放了一条红烧鱼。今年,也是这样。
和日常的吃饭不同,这祭祖的时候,可庄严的多。大人们在桌子正对门口的方向上摆了烛台,和一小杯土用来插香。每个人都一定要拜三次,许几个心愿,像什么出入平安之类的,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把用烛火点燃的香插进土里,再等上一会儿,说什么请神呀,先人的灵魂呀吃饭。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桌上的菜不会有任何改变,也不会有筷子自动在虚空中漫步的灵异事件。外婆说,这是因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相当于投影出了饭菜,所以对现实不会有任何影响。在这段时间里,所有人不得看手机、电视,不可随便讲话,不然可是对它们的大不敬。吃完饭,就到了放鞭炮的时候了。
每次祭祖,外婆都会拿一大包用黄纸做的“钱”,有的画着鲜红的莲花,有的折成元 宝。把他们放进一个红色的炉子里烧掉,妈妈说这些钱可以让阴间的人花。先人们的灵魂可真幸福啊!每年都有人们给他们送钱。边感叹着,我去看那烈火,像无底洞一样蚕食着纸,那些被吃掉的地方,穿过无形的墙,到过阴间。看着那金黄明亮的火,我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这世间只有这朵放着金光的花可以让事物来回穿梭于阴阳两界,而这花又有一种奇特的包容性,让人忍不住要扑上去。这恐怕才是飞蛾扑火的真正原因吧。送完了黄纸钱,我闲来无事,开始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竟想起了一件比看电视还要好玩的事,那就是——放鞭炮。
每次早几天的时候,爸爸都会去买一千多块钱的鞭炮。有些时候会少一点,但量也十分大。吃完饭到现在也没过多久,急不可耐的黑夜便侵吞了黄昏的余辉,那的一抹暗红在山尖沉寂,形成无尽的暗。随着第一道光和第一声炮响,黑夜的空间开始被切割,一把把“刀”直冲云霄,随之破碎,最后消失。有时还带点着夜的鲜血。好似炮为刀俎,夜为鱼肉。那砧板上的肉,的优势就是打不碎,再怎么切就是会很快愈合,好似对着空气一样。
十点早过了,放炮的人却越来越多。渐渐的,夜披上了新衣服,带上了新帽子。但是,这些都没有那用几村的灯火做成的鞋好看,红红的,亮亮的。
家乡的春节真让人快乐呀。
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篇2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阳江的春节也不例外,这不,春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响遏行云地走来了,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农历大年三十这一天,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服,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把大街小巷都映衬得格外的鲜艳。
除了贴对联,除夕晚上,我们也少不了吃年夜饭。年夜饭的菜肴之所以丰盛,是因为里面含有很多好的意头。不信你瞧:年年有鱼(余),代表着年年有余;饺子,象征着团聚合欢,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所以过年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生菜(财),代表发财……嘿嘿,怎样?是不是很有趣呢?吃完年夜饭,一家人都会其乐融融地围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春节晚会》,等待着新年的钟声隆重的响起!
农历大年初一,大家都会去“行大运”。“行大运”是阳江春节的传统之一,代表着好运常来。
农历大年初二开年后,出了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孩子,提着年货到娘家去拜年。这时候最开心的是小孩子们,可以拿到长辈的压岁钱。晚上,人们集中在美丽的鸳鸯湖观看一年一度的烟花汇演。从21点到21点30分,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空中不断绽放,各种烟花争奇斗艳,时而鲜红夺目,时而金光灿烂……真是美丽又奇妙,让人大开眼界。此时,整个城市都笼罩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
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都得吃汤圆,“圆”含有团团圆圆的寓意;与此同时大街小巷都会挂花灯和挂花灯,热闹极了!
元宵节左脚先走,春节右脚也默默无闻地踏了出去,阳江的春节真热闹、真喜庆啊!我爱阳江的春节!
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篇3
我是一名松潘的小学生,我是位藏族人,在我的家乡有很多习俗,比如说冬天我们会去畅坝,夏天我们还会去拾蘑菇,和名贵药材:冬虫夏草、贝母。以前听爸爸说他们还要去打山鸡。在这么多的习俗中我最喜欢去畅坝。
基本上我们藏族畅坝的时间是过春节的前几天,表示我们藏族人对春节要来临时的喜庆。
我们畅坝的地点选在了清澈的小溪边,右边有转经桶,许多人都喜欢去那里转经,所以就选了那块地。这天男女老少们都穿起了漂亮的藏服,颜色喜庆,女的们戴上了腰带和其他配饰,显得格外漂亮,小伙子们也很俊朗,高大魁梧、帅气。小孩子们也穿上了藏服非常可爱,老人们穿上后好像都精神了很多,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畅坝开始了,家家都忙了起来,各自从家里拿来帐篷,饮料零食和桌子,柴火,先要把帐篷搭好,然后烧火,把家里的桌子、零食、饮料摆放好。因为藏族畅坝时一天去这家坐客,明天又去另一家坐客,所以第一天是我们家,我也跟着帮忙给客人们倒酥油茶,或是青稞酒,我们还要煮家乡的特色“牛肉”要整块整块地煮,切得很大要煮到差不多七分熟时才可以吃,等煮好后拿几把小刀就上桌了,还会调盘辣椒面好蘸着吃。切一小口,蘸点辣椒面,就吃了,肉又香又嫩,还会做和尚包子,血肠等。过了正午,晚上到了,欢快的锅庄开始了!人们又唱又跳,随着欢快的唱声,随着优美的舞蹈,男子们拿起两对袖子,和脚相互配和,女人们则把两双手作成兰花指状,动作一致。有些旅游人看见后会下来和我们一起唱跳,我们还会请他们喝酥油茶青稞酒,还会请他们穿上藏服,一起唱祝福的歌祝福他们!
我们藏族人,非常热爱生活,也很热情欢迎每个人都参加这次畅坝,和我们一起沉醉在欢歌笑语中。
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按照当地的习俗去吃年夜饭、守岁、拜年。而我认为最好玩、最有趣的事就是贴春联。
春联,据说是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最初的用意是保安的,但是由于时代转变,才渐渐演变成如今我们常见的红对联。
大年三十晚上,吃完美味可口的年夜饭,我和爸爸便下楼换上新的对联。
首先贴首联,我刚要把胶带横七竖八的贴在对联的前面时,爸爸拦住了我:“不行!这样贴不仅不美观,还不牢固,很容易让春联掉了。”说完,便拿过我手上的胶带。那应该怎么贴才能贴得既牢固又美观呢?”我疑感不解地着爸爸。只见爸爸双手拿着胶带,将有粘性的一面朝上,用手指把胶带两角像包粽子一样向里对折,再粘在对联反面的一角上,接着又再在其余三个角上也贴上,再挂在墙上,一个张对联就贴好了。我好奇地碰了碰,拉了拉,竟然真的没有掉!我也没闭着,赶忙把其他对联都贴好了。最后爸爸拿起福字,准备像以往一样倒着贴,我马上说道:“爸爸,今年我们正着贴吧!因为这样福字不歪,财源进来嘛!”爸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笑嘻嘻地贴好了福字。
这一次过年,是我最开心的一次过年,因为,它让我知道原来贴春联也有技巧和学问啊!
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篇5
吃元宵、逛花市、赏花灯、观礼花、猜灯谜、舞狮、舞龙——这些都是我家乡关于元宵节的习俗。
其中吃元宵就不用多说了吧,几乎每家都会用吃元宵表示一下节日的仪式感,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吃起来已经不像从前那么好吃,但在这样的节日里,爸爸、妈妈经常会带我和弟弟到泰州的老街买上一碗煮汤圆,一碗炒汤圆,而我更喜欢的是炒汤圆,将实心小汤圆用糖炒成焦糖色,真的很好吃。吃完汤圆可以赏花灯,花灯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到了宋朝就在民间流行了。老街每年都会有各式各样的花灯展,花灯的制作很讲究,品种繁多,明朝画家唐寅曾有“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看”的优美诗句。再说说猜灯谜,早在夏朝,就初显了一种用暗语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在战国时期,不少游客在竞赛时往往用猜灯谜的形式来提高兴致。舞龙、舞狮现在倒是很少见,民间这样的艺人在逐渐消减,只能在盛大的节日场景可以看到。
有时候在老街爸爸、妈妈会给我和弟弟各买一个手提的花灯,说在我们泰州有正月十五舅舅给外甥买花灯的习俗,因为外婆家比较远,爸爸和妈妈就自己给我们买了。
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篇6
“来来来,大家听好了:姐姐和弟弟负责扫地,我和奶奶烧饭,爸爸和爷爷就负责拖地和整理餐桌,大家快啊!”妈妈兴奋地说,“加油!”
我们家每年除夕都要大扫除,做年夜饭,家里热热闹闹的。
妈妈做好“战略部署”以后,我和弟弟飞快地跑到阳台拿起扫把开始“大作战”。“你扫阳台,卫生间,厨房和餐厅,其它的我来扫,不许抢我工作啊!”我一本正经地对弟弟说。“哦,知道了。”弟弟朝我做个鬼脸。
扫完地后,弟弟自顾自的去玩了,于是我孤身一人前往厨房。“今天晚上吃啥呀?”我好奇地问道。“嘿嘿,不告诉你。”妈妈故作玄虚的说。我看看了在忙活的两人后,又前往查看爷爷的工作。我到餐桌那里,拿手擦了擦桌子,又拿起已经放好的碗筷看了看。“干嘛?”爷爷伸了伸头,“不要捣乱,我好不容易才擦好的。”
“几点啦?”妈妈问我。“七点半了”我看了看钟。“哎呀,那得快点上菜了,你去把电视打开,春晚八点要开始咯!”“嗯。”
“来来来,做好了,我要上菜了,都做好了!”说着,一大桌菜肴就陆续“登台”了。有大螃蟹,团子,八宝饭,龙虾等等好多美味的饭菜。
“开始了,开始了,春晚开始了!”我大叫道。我们一家六个人的头“刷”的一下就转向电视。毕竟,我们一家都是忠实的“春晚迷”,要说最爱看的节目,那肯定就是春晚,一看就是四个小时,多开心呀!
“来来来,多吃点,新的一年里长长高。”奶奶说着,夹菜给我和弟弟。“十二点了,大家一起许愿,来!”三,二,一,嘭!烟花在天空中美丽的绽放了,在这浪漫的场景下,我许了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也能像这烟花一样,美丽的绽放!
这就是我家的大年三十。希望这种风俗,无论在多久以后,永远都不会改变!
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篇7
【打 糍 粑】
说起我的家乡,我爸爸的祖籍是四川达州市,我妈妈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达州我从来没有去过,也不知道什么样?我是重庆出生,重庆长大,重庆就是我的家乡。
据外公告诉我,重庆及其周边川渝地区,历来就有中秋节“打糍粑”的习俗。过去物资不那么丰富,中秋节有月饼吃,那是很奢侈的事情。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乡村,都是靠自己动手,打糍粑过中秋节。
每个农家小院,基本上都有一两个,青石做的“兑窝”。四四方方,上面大,下面约小,中间有一个圆圆的深窝,再配上一个“兑窝棒”,平时可以用来舂米,中秋时节就用来打糍粑。中秋节这一天,子女们都回到老人身边,把自己种的糯米蒸熟,趁热放进兑窝里,开始打糍粑。这可是个力气活,一般都由几个青壮年,轮流来完成。一个用劲地舂,一个不停地翻动。糯米舂烂以后,黏劲十足,舂下去容易,提起来却十分吃力。一直要舂到看不见米粒,非常柔软才行。几个回合下来,没有不脱外套,不头上冒汗的。小孩子们在旁边看热闹,偶尔也嬉笑着上来捣鼓几下,不一会就会败下阵来。
糍粑打好以后,合上事先炒熟磨好的黄豆粉,加上白砂糖,真是又香,又糯,又甜。也可以做成圆饼状,象征团团圆圆。一家人坐在桂花树下,赏月,吃糍粑,也是其乐融融。
三年级的上学期,我们班到“乐耕农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体验了一把打糍粑的乐趣和辛苦。同学们排着队,轮流着上,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也打不了几下。那是工作人员,事先基本上打好了的,我们就是去体验一下罢了。
中秋节吃糍粑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只不过,现在不用自己动手去打了。超市里随时都有卖的。
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篇8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湖南有一个特别的年俗——舞龙灯。
很久以前,农村非常落后,没有通电,过年又是农闲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春节,就有了舞龙灯的年俗。
制作龙灯先要编织一些圆柱形的灯笼,一个灯笼就是一节。龙灯的长短不一,可以任意组合,一节一节用红绸布连接,每一节要固定一根竹竿,方便舞龙人扛举,在灯笼里插上蜡烛,龙灯就完成了。龙灯前面的排头兵是形式各式各样小灯笼,有小鱼、虾、椭圆形的、五角星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几乎没有重复的。要想舞龙灯舞得好看,可要下一番苦功夫。每个人在舞龙灯中都不可缺少,大家要相互配合。舞龙头的人要掌握好节奏,快一点不行,慢一点也不行,稍有不慎,整条“龙”都会倒下。
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舞龙灯的队伍就出发了。天渐渐暗下来,人们怀着喜悦的、期待的心情,等待“龙”的到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忽然,在对面的羊肠小道上,一条红通通的长龙映入人们的眼帘,足足二三十米长。只见那条长龙一会儿俯冲直下,一会儿盘旋飞转,形成一个S形曲线,那条长龙不断地翻转,舞动,然后直冲云霄,人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生怕这条长龙真的挣脱飞走。仿佛是真龙在空中飞舞,令人心潮澎湃。舞龙灯的队伍越来越近,敲锣打鼓的声音越来越响,人们屏息凝神,望着声音的方向,等待着龙的到来。忽地,一颗璀璨的龙珠在黑暗中出现,龙来了。一眨眼,龙就来到了眼前,龙头巨大,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直射出两束光芒,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龙绕着龙珠盘旋,随着鼓声的加快,龙的动作越来越快,看得人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不时拍手叫好。到处是雷鸣般的欢呼声、掌声,热闹极了。
如果遇到有喜事的人家,舞龙头的人会说祝福、赞美的话。比如乔迁之喜,“老龙背上三路黄,主人家坐的好屋场,坐到龙头出天子,坐到龙腰掌朝纲。老龙背上三路鳞,今天来到主家门,一生桃李满天下,强将手下无弱兵,子女教育搞得好,个个名牌大学生”。说的主人开心,就会给红包、糖果和一些粮食。如果有人家往年不太顺利,主人家会请风水先生杀一只公鸡,鸡血绕房子滴一圈,再请龙灯绕房子转两圈,是为了去掉晦气,希望来年顺心如意。不管去年过得怎样,人们都希望来年顺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夜已经深了,但人们的心好像还凝聚在这条巨龙的身上,不愿离开。
在漆黑的夜里,这样一条长龙带着人们美好的心愿飞舞着:愿新的一年吉祥、欢乐,家人平平安安,事事顺利。舞龙灯的场景,也深深记在我的心中。
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篇9
我的家乡在诸暨、浦江、富阳三县交界的地方,山里山,弯里弯,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极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那里的风俗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正月初十的拜太公。如果说,西方的圣诞节相当于中国的除夕,那里的正月初十也有圣诞节那样隆重。
顾名思义,拜太公就是祭拜陈氏的祖先,是不忘祖训、寻根探亲的一种纪念仪式。村子很大,以前有生产队时全村分成八个队,设有九厅十三堂,祭拜每年一次,就按厅轮流。在大厅正中墙上悬挂陈氏九代太公、太婆的画像,大厅中间设十多张宴席,桌上摆满各种果品、菜蔬、糖、糕点以及各种各样的手工制品:如有米粉捏的十二生肖、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有剪纸的动物,都惟妙惟肖。
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老老少少喜气洋洋,整个村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所有的亲朋好友,只要是家里走得脱的,是一定到场的;陈氏家族居住在外的,定成群结队,携妻带子,敲锣打鼓的来。这一天,有龙灯助威,有戏班助兴,有篮球比赛、有杂技表演,整个村子是沸腾的。过年哪有这么热闹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家乡而言,一年四季色,就是正月初十日。
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篇10
在我的老家,有一种奇特的风俗活动,每年春节,我们家都会举办,这个活动就是——请火姑娘。
请火姑娘可讲究了,只有在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之间才能请到,在别的时间段,是请不来火姑娘的。
请火姑娘的第一步,制作火姑娘。
首先,得先准备七根柳条、七根桃树枝、七根茅草、一个小稻草人,还有一个竹提篮。接着,把柳条、桃树枝、茅草插在稻草人背后,再把稻草人固定在竹篮里。紧接着,来到最重要的一步——为火姑娘画上一个漂亮的脸蛋。把脸蛋画好后,再把它粘在稻草人头上。准备工作便做好啦。
夜幕降临,大家在院子里围着火堆,火堆前方,两个姑娘提着竹篮,周围摆满了贡品和火纸。接着,外婆便熟练地喃喃自语(四川话):
“杀大猪,宰大羊,不请爹,不请娘,就请天上的火姑娘,火姑娘你要来,早点来,莫在路上紧到挨,紧到挨,打湿你的绣花鞋。”
接着,外婆就问:“火姑娘,来了没有,来了就点一个头。”神奇的事发生了——在没有人偷偷摇竹篮,没有风的情况下,火姑娘竟自己点了一下头(使劲向前摇了一下),这表示火姑娘已经来临。
然后,我们就可以向火姑娘提各种问题了。并且,火姑娘真的超级灵验!
那一年,小姨妈正巧怀二胎,十月怀胎只差了十几天,但小姨妈依旧没有生产。我们恰好赶上请火姑娘,于是,我的三姨妈便问:“火姑娘,我的妹妹最近会生产吗?会的话就点一个头,不会的话就点两个头。”我们全神贯注的看着火姑娘,而火姑娘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于是我们赶紧给小姨妈打了视频电话,给她通报了这个消息。结果,不知道是否出于心理原因,次日凌晨,小姨妈竟然真的生了!
迄今为止,火姑娘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科学解释。她也因此成为了我心中那一道最神秘的光彩。
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篇11
我的故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会格外热闹,因为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端午节。
终于等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
早上,太阳还没有钻出被窝,人们就已经开始忙碌了。瞧!东家的孩子起了个大早,跑进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床,忙前忙后;大人们则在屋里屋外一直忙活着。猜猜看,他们在干嘛?他们正忙着做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粽子。这里的粽子可谓一绝:白色的糯米掺着几粒红豆,显得格外调皮;有的粽子包裹着猪肉,吃起来喷香可口;有的粽子包裹着蜜枣,包你吃了甜甜蜜蜜……而且,形状也不同,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锥形的;有枕头形,也有小宝塔形的;有圆棒形的,还有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粽子的香味。步入并不繁华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东西的,拉家常的人,随处可见。最热闹的要数村子里那片空地啦!看!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成了一个偌大的圆。人们期待着舞狮的队伍快点登场。在一阵锣鼓声中,两只漂亮的狮子登场了。他们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爱极了!
时间像个顽皮的孩子,转眼间,一点多了。人们排着长队,又一次走出了家门,站在街道两旁。年轻的小伙子穿上节日的盛装,从街道中穿梭而过,到镇上去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此时,镇上那条不知名的河变得可热闹了。
下午三点,比赛开始了。河中的那一只只龙舟一字排开,像一批威武的战士。龙舟上队员们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紧紧地握住划桨,整装待发。鼓手们也摆出了各自的架势,好象在说:“今天的比赛一定是我赢”。三点十五分,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声铿锵有力的哨声,龙舟仿佛是一条真龙在碧波上划行,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水纹。鼓声、呐喊声交织成一支动听的乐曲……
夕阳西下,夜晚的静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饭后,人们集中坐在空旷的平地上,树阴下,打个火堆,围着火堆尽情地跳着,唱着,饶有兴趣地聊着下午的比赛。
家乡的端午节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繁忙中带着几分悠闲。走在大街上,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因为,这也是孩子们的节日。
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篇12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题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阵阵爆竹声中送去旧岁,迎来新年,这让我对自己家乡的习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村庄,那儿的风景特别美丽。走进去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我的家乡有很多风俗习惯,比如: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做月饼等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扭秧歌了。
傍晚时,村委会广播里就会召集村里的男女老少到广场上扭秧歌。不一会儿工夫,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广场上,广场上顿时便成了人的海洋。这里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一些小贩们在人群周边支起了小摊床,准备买一些小孩子们喜欢的零食、烧烤、玩具,应有尽有。
听!那边的锣鼓敲起来了,人们也跳起来了。铿锵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多么和谐美丽的一幅图啊!队伍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看一边唠着家事,自在悠闲。唢呐不时变换着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跟着变换着……
现在,秧歌已经成了这个村子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至今为止,秧歌已经在方圆十几里的村子里出了名,还会有一些人千里迢迢来观看呢!啊!家乡的大秧歌,那就像陈年的美酒。
我爱我的家乡!当然,我更喜爱家乡的大秧歌!
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篇13
五月五,是端午,温州人家家户户都有草头汤洗澡的传统。每年这个时候,大街上都飘着一股草药的味道。
所谓的草头汤其实就是艾草、葛蒲、金银花等十多味挥发性中草药混合煮成。在端午节这天温州人习惯用草头汤为小孩子洗澡。据说,可以防止皮肤病,洗了之后不会长疥疮,还可以清凉解毒,驱暑避热。
端午在五月,“五”为阳数,正逢夏至左右,天气开始转热,阳气会开始变盛,寒气收起,一起蚊虫苍蝇滋生。
五月开始,由于气候温热的原因,食物容易变质,小孩子容易长痱子。因此,端午节时,温州人们就用中草药洗澡来防止皮肤病。
记得五岁那年的端午节,妈妈跑大老远买来了菖蒲,说要用“草头汤”给我洗澡。
到了晚上,从浴室中飘出一股中草药的味道,一探头,看到盆中的液体是棕黄色的,于是上前询问妈妈:“这是什么呀?”我指着盆里的液体。妈妈笑了笑“这是草头汤,给你洗澡用的,快点进来吧。”
妈妈一边帮我洗澡,一边给我念诗: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麦麦,字眼学得快。吃爻重五卵,做个状员卵。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
洗完澡,整个人感觉神清气爽。
那年之后的每年端午,再也没有用草头汤洗过澡,真希望这家乡的风俗可以永远流传!
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篇14
金黄的外皮,包裹着喷香的馅,这就是家乡的馅饼。一口咬下去,酥脆、咸香味儿霎时蔓延至我的每一个味蕾,好吃极了。
我的老家在上海南汇,塌饼是家乡人的必备品,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它。做塌饼的阿婆常常站在店门口,咧着嘴,憨憨地笑着,吆喝着:“塌饼,刚出锅的塌饼……”下班的年轻人总会停在街头的塌饼店前,买个塌饼压饿。但他们往往只买一个,因为一个塌饼就已足够。老人们也常常会在买来后分一半给老伴吃,另一半则自己慢慢品味,那神情仿佛在享受世间最珍贵的美味。孩子们则是一放学就吵着闹着要大人给自己买来吃,手捧着一个热乎乎的塌饼,咬一口,那带着素菜味儿的清香,便弥散在了孩子的欢笑声与妈妈慈爱的笑容里……
我一回到乡下,便会缠着外婆,让她亲手给我做塌饼吃。每次开始做,她总要先去洗手,再将需要用的工具仔仔细细地清洗干净。她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事而省略每一个细节。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外婆将反复揉捏成的又光滑又柔软的面团擀成薄薄的面 皮儿,放置在木板中央,然后再利落地将拌好的馅放在上面,用勺子压实,每一步都是那么细致。每每此时,我都欢呼雀跃着围在灶台前,围在外婆的身边,围在氤氲的蒸气里,围在弥漫的香味中。至今那垂涎欲滴的感觉仍回味在我的记忆中……
当然,看着外婆娴熟的动作,我自然也是安静不下来的。我总是会拽着她的衣角,望着她,央求道:“外婆,外婆,你让我试试好不好?我保证不捣乱。”外婆对于做塌饼可是分外认真,从不让他人帮忙,因为不放心——但她仍然会答应我的要求,在一旁慈爱地笑着指导我。
外婆做塌饼的手艺可是一绝,乡里人都夸赞她做得好吃。每次外婆做塌饼,都会做很多,一部分留给我,还有一部分给邻里。我总能把塌饼都吃完,从来不会浪费。听外婆说,小时候每当我哭,外婆便给我塌饼啃,我便不再哭闹,家里人都说我是塌饼的忠实粉丝。
当然,我们也经常送给邻里自家做的美食。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他们道谢,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我问外婆为什么大家如此奇怪,她却只是一笑,回了句“正常,正常。”细细想来,道理实在很浅显:这就是家乡人啊,热情,爽朗,却也憨厚,朴实。这种礼尚往来,不是客套,而是一种习惯。
我爱家乡的塌饼,我爱家乡的生活,我爱家乡的风土人情。
作文大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篇15
我的家乡的风俗和很多地方一样,每年春节,一家人坐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吃团圆饭。团圆饭的菜式特别丰富,有红有绿也有橙。
春节这天,亲戚们互相走访,说一些客套话,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灯笼,贴着新对联。如果幸运的话,春节这天会飘雪花,孩子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然后,大人们便开始放鞭炮,只听“噼里啪啦”几声响后,便可以闻到一股火药味。
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收拾的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去表弟家拜年,谁知表弟太淘气了,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那可是让人认为不好的象征,表弟非常害怕,最后还是姑姑,解了围,就凭一句——“岁岁平安”证明了好的象征。这天,爸爸妈妈绝不会吵孩子。
新年这天,我们也会一家人去看烟花,这烟花持续不断,仿佛各家各户都在争谁家的烟花最好看一样。看够了烟花,我们便去看灯,在认为好看的景点拍照留作纪念,尽管小脸冻得通红,但却非常的高兴。有时春节这天,也有一家人出去挑个好看的景点,为自己画像或画全家福的。春节这天,其乐融融,这是我家乡的风俗,也是中国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