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国学的六年级作文(推荐10篇)
推荐文章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写国学的六年级作文(推荐10篇)对应的作文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写国学的六年级作文(推荐10篇)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写国学的六年级作文,本文共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写国学老师作文
写国学老师作文
我眼中的国学经典是论语,虽然不是孔子自己提笔写的,但是里面全是名言,好多实用的道理。
比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类的。我喜欢这本书,不仅可以学习言语,而且可以学习做人。我很高兴,我看了《论语》我学会了尊师敬长、尊老爱幼等等中华美德。
我眼中的国学经典是论语,为什么我觉得论语是国学经典呢?因为,这本书可以让我看到古时候的文学风采,和那时候的世界。
如果要我用一个比喻句,来比喻《论语》这本书。
我觉得这本书是最正确的导师,指导着我们这群迷途羔羊。它又像一盏万丈光芒的灯,照亮了我们前方的黑暗。它还像一艘无比坚硬的小船承载着我们,让我们在知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大家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的.,我感觉我每次看完这本书就像,看到了未来在我的脑海里无数次的跳跃。
这本书就像一个需要完成任务的游戏,只要我每次看它就像进入了这个游戏。让我在这个游戏里尽情的闯关、完成任务,我在这个游戏的空间里畅玩。按着每一句名言,完成每一件任务。快乐的看完这本书。
我喜欢论语,它是“导师”,是“灯”,是“小船”。我更喜欢这个“闯关游戏”。
这就是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篇2:写国学的作文
说起国学,大部分中国人的第一反应都会认为是儒学。其实不然。国学即一国之学问。包含了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一切智慧与建树,除儒学文化之外,更有道家、法家、兵家等百家思想,这些都是我国国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学这片夜空下,也都闪耀之智慧之光。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战国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发展了道家的思想,但是名气颇大,当时楚王想任用庄子为官便派了使者去请庄子。当时庄子坐在一条江边垂钓,而使者则在一旁不断地进行着利诱,末了,庄子才开口淡淡地问道:“听说楚王王宫供奉着一只被钉在墙上的千年神龟?”使者听了虽不明所以,但还是回答道:“是。”庄子又问:“你说这只千年神龟若能选择,他会选择被钉在墙上受人供奉呢还是宁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使者想也不想,脱口而出:“当然是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啊!”庄子听了,笑道说:“使者请回吧,我也愿做一个自由龟。”在面对巨大利益的诱惑时,庄子只用寥寥几句便表明了自己不愿为官,想要逍遥自在的想法,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而他的洒脱也为天下的隐士做了一个榜样。
法家强调法制,主张君主要有至高无的权威,建立君主专制的国家。在秦国变法的商鞅是属于法家的。他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就必须有严厉的法律来约束民众,让百姓服从于君王。于是商鞅对秦国的百姓都编订了户口,并且颁布了连坐法,即一人犯罪,邻里不告发的话也要受到牵连。
兵家主张军纪严明。兵家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时的孙武。当时孙武所效忠的大王见他训练军士很好,便问孙武:“你能把女人也训练得像军士一样吗?”孙武回答:“能。不过大王得答应我,到时一切要让我做主。”大王答应了下来,并让一群妃子去孙武那里接受训练。孙武在训练前便说:“不听军令者,军法处置!”那些妃子听了不以为意,仗着大王对她们的宠爱,不听孙武的话。孙武早就料到,便让人将最出众的那妃子拉下去斩了。剩下的妃子看到此情此景再也不敢乱动,全都听孙武的话,乖乖地接受训练。兵家不只注重军纪,也注重战略,兵家的代表著作《孙子兵法》一书提出了避实击虚,攻其不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战略思想,对中外军事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不只是儒学,其他百家思想也都象繁星一样,在国学这片夜空下闪烁着光芒。只有吸收百家之长,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促进国学的繁荣和进步,才能将我国国学推向世界,发扬光大。
篇3:写国学的作文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咱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
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非常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咱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咱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咱们的乐趣吧!
篇4:写国学的作文
《经典诵读》是我们小学生必背的知识,可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当我看了一个《国学小名士》这个比赛节目,让我感悟很深,受益匪浅。
在观看“国学小名士”电视选拔大赛中,我不禁感叹选手个个都是精英。看选手们一个个自信地站在那里,他们一定做好了赛前的准备,肯定读了很多古书、诗文。不过,我还是在心里替他们捏了把汗,他们还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难题呢!而当他们卡壳的时候,我的心就像被手攥住了。当他们思索了一秒钟后,就说出了一句句诗词,我紧揪的心才放下来,同时也暗暗的佩服他们的诗词背的真多。
通过观看“国学小名士”电视大赛,使我对经典诗词有了新的理解,我发现诗词中还有好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强烈地表现了文天祥爱国的情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则向我们点明了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长处,要互相取长补短……每一首古诗都有它自己的意境、韵味,需要我们仔仔细细地品味。
我们小学生更加应该学会这些诗词名句、传统礼仪。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国学精髓高中作文国学精髓高中作文。国学就是我们中国的灵魂。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篇5:六年级我学国学的作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当我朗朗背诵起这脍炙人口的《三字经》时,总是不禁感慨:“中国的文化多么博大精深啊!”一边想象着当年孔丘孜孜不倦的教诲子弟的画面。国学《三字经》也让我受益终身。
今年春节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爷爷奶奶家吃饭。爷爷奶奶家真热闹呀!大伯、大姑、小叔……都来到了爷爷奶奶家欢聚一堂。爸爸与大伯,小叔几个互相让着烟,不是还抿一下白酒,欢快的聊着。妈妈、大姑和婶子各个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做饭。“乒乒乓乓……”锅碗瓢盆出动了。终于开饭啦!妈妈的炸鸡翅,大姑做的红烧排骨,婶婶做的油焖大虾……各个颜色诱人,令人垂涎欲滴。很快让爸爸这些汉子们和一帮小孩头吃得差不多了。尤其是妈妈的拿手菜:炸鸡翅最受欢迎。这不,只剩下一个鸡翅了。“这一个鸡翅丢了就可惜了,给孩子们吃吧!”奶奶说道。“给涛涛吃,涛涛年龄最小。”“不不不,涛涛才两岁呢,吃不了那么硬的东西。”“那,就给萱萱吃吧,她七、八岁啦,这总吃得动吧?”
“别了,妈,您瞧萱萱那一身肉,得减减肥才是!”萱萱爸赶忙推辞。“那就给娜娜(娜娜就是我)吃吧!她现在正值长个子的时候呢!”我早就对那鸡翅垂涎三尺了,刚想点头答应,却被妈妈一口回绝了:“娜娜都十二岁了,还跟这些小孩子抢饭吃呀?”我不服气地撅着嘴,心中却火冒三丈。这时一句三字经立即蹦了出来:“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好吃的梨让给哥哥姐姐们吃,而我都十二岁了,却是那样的自私……我惭愧的'低下了头。良久,我站起来,对大家说:“这鸡翅还是给弟弟妹妹们吃吧,我吃饱了呢!”大家欣慰的看着我,直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呢!
读国学,悟经典。三字经,得受益。享终身!
篇6:六年级我学国学的作文
在学校里,老师教我们学习《弟子规》,其中有一句“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回家吃饭时,我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吃饭时,大部分男士和少部分女士都要喝酒呢?”妈妈亲切地说:“因为这是中国的酒桌文化。”妈妈还告诉我,中国还有一句话叫做“无酒不成席”。妈妈话音刚落,却听见我大声地说:“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妈妈被这句话逗乐了,夸我把国学记得真好!我说:“本来就是嘛,有时候跟叔叔阿姨吃饭,他们逗我请我喝酒,我都会大声的说:‘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我问妈妈:“你说吃饭喝酒是中国酒桌文化,吃饭时我发现没喝酒的人话少一些,是不是他没喝酒,要说的话就藏在酒里面,要是喝了酒,话就随着酒跑出来了。所以他喝了酒,话就变多了。”妈妈听了哈哈大笑:“你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呢!”
我知道适当喝酒有意于身体健康,但喝多了就会对身体有害,喝酒后不能开车,小孩子是不能喝酒的。国学让我学到了非常多的道理,在平时的生活中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我爱学国学!
篇7:写国学的作文2400字
我看国学
我现在四十多岁了,师长还健在,所以依然是晚生。当年读研究生时,老师对我说,你国学底子不行,我就发了一回奋,从《四书》到二程、朱子乱看了一通。我读书是从小说读起,然后读四书;做人是从知青做起,然后做学生。这样的次序想来是有问题。虽然如此,看古书时还是有一些古怪的感慨,值得敝帚自珍。读完了《论语》闭目细思,觉得孔子经常一本正经地说些大实话,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自己那几个学生老挂在嘴上,说这个能干啥,那个能干啥,像老太太数落孙子一样,很亲切。老先生有时候也鬼头鬼脑,那就是“子见南子”那一回。出来以后就大呼小叫,一口咬定自己没“犯色”。总地来说,我喜欢他,要是生在春秋,一定上他那里念书,因为那儿有一种“匹克威克俱乐部”的气氛。至于他的见解,也就一般,没有什么特别让人佩服的地方。至于他特别强调的礼,我以为和“文化革命”里搞的那些仪式差不多,什么早请示晚汇报,我都经历过,没什么大意思。对于幼稚的套也许必不可少,但对有文化的成年人就是一种负担。不过,我上孔老夫子的学,就是奔那种气氛而去,不想在那里长什么学问。
《孟子》我也看过了,觉得孟子甚偏执,表面上体面,其实心底有股邪火。比方说,他提到墨子、杨朱、“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如此立论,已然不是一个绅上的作为。至于他的思想,我一点都不赞成。有论家说他思维缜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基本的方法是推己及人,有时候及不了人,就说人家是禽兽、小人;这股凶巴巴恶狠狠的劲头实在不讨人喜欢。至于说到修辞,我承认他是一把好手,别的方面就没什么。我一点都不喜欢他,如果生在春秋,见了面也不和他握手。我就这么读过了孔、孟,用我老师的话来说,就如“春风过驴耳”。我的这些感慨也只是招得老师生气,所以我是晚生。
假如有人说,我如此立沦,是崇洋媚外,缺少民族感情,这是我不能承认的。但我承认自己很佩服法拉第,因为给我两个线圈一根铁棍子,让我去发现电磁感应,我是发现不出来的。牛顿、莱布尼兹,特别是爱因斯坦,你都不能不佩服,因为人家想m的东西完全在你的能力之外。这些人有一种惊世骇俗的思索能力,为孔孟所无;按照现代的标准,孔盂所言的“仁义”啦,“中庸”啦,虽然是些好话,但似乎都用不着特殊的思维能力就能想出来,琢磨得过了分,还有点肉麻。这方面有一个例子:记不清二程里哪一程,有一次盯着刚出壳的鸭雏使劲看。别人问他看什么,他说,看到毛茸茸的鸭雏,才体会到圣人所说“仁”的真意。这个想法里有让人感动的地方,不过仔细一体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在内。毛茸茸的鸭子虽然好看,但再怎么看也是只鸭子。再说,圣人提出了“仁”,还得让后人看鸭子才能明白,起码是辞不达意。我虽然这样想,但不缺少民族感情。因为我虽然不佩服孔孟,但佩服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发明了做豆腐,这是我想象不出来的。
我还看过朱熹的书,因为本科是学理工的,对他“格物”的论述看得特别的仔细。朱子用阴阳五行就可以格尽天下万物,虽然阴阳五行包罗万象,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我还是以为多少有点失之于简单。举例来说,朱子说,往井底下一看,就能看到一团森森的白气。他老人家解释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此乃太极图之像),井底至阴之地,有一团阳气,也属正常。我相信,你往井里一看,不光能看到一团白气,还能看到一个人头,那就是你本人(我对这一点很有把握,认为不必做实验了)。不知为什么,这一点他没有提到。可能观察得不仔细,也可能是视而不见,对学者来说,这是不可原谅的。还有可能是井太深,但我不相信宋朝就没有浅一点的井。用阴阳学说来解释这个现象不大可能,也许一定要用到几何光学。虽然要求朱子一下推出整个光学体系是不应该的,那东西太过复杂,往那个方向跨一步也好。但他根本就不肯跨。假如说,朱子是哲学家、伦理学家,不能用自然科学家的标准来要求,我倒是同意的.。可怪的是,咱们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出不了自然科学家。
现在可以说,孔孟程朱我都读过了。虽然没有很钻进去,但我也怕钻进去就爬不出来。如果说,这就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主要部分,那我就要说,这点东西太少了,拢共就是人际关系里那么一点事,再加上后来的阴阳五行。这么多读书人研究了两千年,实在太过分。我们知道,旧时的读书人都能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随便点出两个字就能知道它在书中什么地方。这种钻研精神虽然可佩,这种做法却十足是神经病。显然,会背诵爱因斯坦原著,成不了物理学家;因为真正的学问不在字句上,而在于思想。就算文科有点特殊性,需要背诵,也到不了这个程度。因为“文革”里我也背过毛主席语录,所以以为,这个调调我也懂――说是诵经念咒,并不过分。
二战期间,有一位美国将军深入敌后,不幸被敌人堵在了地窖里。敌人在头上翻箱倒柜,他的一位随行人员却咳嗽起来。将军给了随从一块口香糖让他嚼,以此来压制咳嗽。但是该随从嚼了一会儿,又伸手来要,理由足:这一块太没味道。将军说:没味道不奇怪,我给你之前已经嚼了两个钟头了!我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四书五经再好,也不能几千年地念;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换着人地嚼。当然,我没有这样地念过四书,不知道其中的好处。有人说,现代的科学、文化,林林总总,尽在儒家的典籍之中,只要你认真钻研。这我倒是相信的,我还相信那块口香糖再嚼下去,还能嚼出牛肉干的味道,只要你不断地嚼。我个人认为,我们民族最重大的文化传统,不是孑孔孟程朱,而是这种钻研精神。过去钻研四书五经,现在钻研《红楼梦》。我承认,我们晚生一辈在这方面差得很远,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四书也好,《红楼梦》也罢,本来只是几本书,却硬要把整个大千世界都塞在其中。我相信世界不会因此得益,而是因此受害。
任何一门学问,即便内容有限而且已经不值得钻研,但你把它钻得极深极透,就可以挟之以自重,换言之,让大家都佩服你;此后假如再有一人想挟这门学问以自重,就必须钴得更深更透。此种学问被无数的人这样钻过,会成个什么样子,实在难以想象。那些钻进去的人会成个什么样子,更是难以想象。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就说国学吧,有人说它无所不包,到今天还能拯救世界,虽然我很乐意相信,但还是将信将疑。
篇8:读国学写读后感作文
读国学写读后感作文
(一)读国学写读后感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 。
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二)读国学写读后感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篇9:国学引导我成长六年级作文
国学引导我成长六年级作文
经典,与我同行,伴我成长,它传授给我知识,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那一次,老师布置了几道应用题让我们做。做着做着,我遇到了“拦路虎”,冥思苦想了一会儿,仍然没有思路。我拍拍头儿,无意中瞄到了同桌的本子,竟然工整地写着做题的步骤。难道他会做?平日里同桌的.数学成绩一直没有我好,经常都是他向我询问,今天他……我犹豫着,如果向他求助,会不会让同学笑话我?我收回了目光,还是拿不定主意。这时,脑中跳出一句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大教育家孔子的话,他都能做到这样,何况我要问的还是自己的同学。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为自己刚才的想法而自责,便笑着转向了同桌……
期中考试前一天,放学后,我回到家,放下书包,告诉妈妈明天考试,今天没有作业,便一头扎进房间玩起了电脑。过了一会儿,妈妈见还在玩儿,便轻提示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你是不是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停下手,想了想,便放下电脑,拿起了课本……
尽管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可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不爱收拾床,让妈妈帮我收拾;我不想整理书桌,让奶奶帮我整理;我不愿洗袜子,让爸爸给我洗。那天,爸爸终于发话了:“你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丢哪去了?”从那以后,我再不这样了。
我爱国学经典,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它引导一代代炎黄子孙学知、做人。
篇10:有趣的国学老师六年级作文
有趣的国学老师六年级作文
在我的小学生涯中,有一位有趣的国学老师,她的生活习惯,教育方法,都与其他老师大有不同。
国学是我的`选修课,每星期,我都会与丁老师见面,她教我们中国古典文学,像《大学》啊,《中庸》啊,《论语》啊......但是,第一节课,我就感受到了她的与众不同。
还记得第一节课,原定上课地点是多媒体教室,但是,我到了那儿,却不见一个人影。正当我纳闷时突然听见一陈清新典雅的古典音乐,循声而去,丁老师竟然在教学楼的露台上。于是,我就与同学们靠着一大片绿色植物坐下了。不久,老师发话了:“同学们,今天,大家的课在露台进行,今天天气晴好,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天地人’合一。”“天地人合一”?嘿,有意思。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丁老师又发话了:“上课之前,先五分钟雅乐静心。微微闭上你的双眼,挺胸抬头,双脚落地,仿佛正在感受天地之间的正气。”古典音乐又响起了,还真是一节颇有禅意的课,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下来,似乎领会到了什么?不久,我便感到无比轻松,周围的一切放佛都焕然一新了,树木更加翠绿;天空更加湛蓝,连鸟鸣也更加清脆。
“微微睁开你的双眼”,老师开始向我们解释“天地人”合一的意思,“天地,是我们的根本,是道德和原则的本原,而合一活在天地之间,地踏着地,头向着天......”我们不觉听得出神。
丁老师又开始教我们朗读:“读经典时,一定要字正腔圆,字音准确,要用丹田之气去朗读,就会声音圆润,底气十足,读很久都不会脑累。”丁老师上课时全程站着,一刻不停地带读,课上一半时,她翻开一本书,里面夹着一片落叶,丁老师说:“今天中午,我去了江寺公园,拾起一片落叶,我联想到了许多,于是,我用姓和字为笔名,做了一首诗......”诗的内容我已淡忘了,当时听来只觉得很新鲜脱俗......
这就是我们的国学老师,她那典雅的谈吐,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以及独特的上课方式,在旁人看来非常有趣,但这一切却让我受益匪浅......在我们看来,老师的朗读,教给我们的坐姿以及那一片落叶,都是有趣的,这让我们的耳目一新,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美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