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一语文指导作文(精选27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一语文指导作文(精选27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指导作文,本文共27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语文写作作文指导高一
悟“理”
用心感受,联想人生,便会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高远的志趣。荣耀同学写的《厦门散记》,写自己在海轮的甲板上观赏海景:
突然,平静的海面似乎被搅动了,海水翻滚起来,吐出一圈一圈的白色泡沫,然后拥在一起,忽而向四周散开,渐渐地,巨大的海浪掀了起来,一排一排,从远处汹涌而来,就像一只白色的海鸥,吼着,嘶叫着,互相拥挤着,撞击着,我们的船体发出“哗 哗”巨响。大海终于咆哮起来,海浪冲得好高啊,水花直往我身上溅,一股海腥气味直往我鼻子钻。我们的船在海面上颠簸,一会儿冲上峰巅,一会儿跌入深谷。我望着这惊涛骇浪,不禁为海的神威所震慑。在我们人生道路上不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风浪吗?
小作者颠簸于惊涛骇浪间,瞩目翻滚的海浪,震撼、感叹,心灵顿悟:人生之路常遇此般风浪,惟有正视而不惧,方显英雄本色。心灵的感受,深邃的体味,思维超逸自然原态,使自然景观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文章情感因之升华,立意随之深化。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感悟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没有感悟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精加工,就无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
立体展示塑丰满
就是在表现人物特点时,不是概念化、脸谱化地光写其高、大、全或假、恶、丑,而是写出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写出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何家庆同志是享誉全国的优秀知识分子典型,在一篇介绍他的先进事迹的通讯《情到深处品自高》一文中,作者写何家庆携带全家的积蓄2.7万元去西南考察魔芋种时,有这样一段话:
可是鬼使神差,先后三次,他分别到了绩溪、安庆、浙江、又转回来了。前行的脚步是那样滞重,何家庆陷入了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何家庆清楚此行意味着什么:茫茫大西南,语言不通,民族习俗各异,毒蛇、恶狼出没,风霜雷电相逼,饥饿寒冷侵袭------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对家庭倍加依恋,稍一迟疑,就难以成行。在最终成行之前,他一夜辗转反侧,次日凌晨4点就起床了。从居住的四楼跑上跑下四趟,在家磨蹭了两个小时------
作者写出这些矛盾心理,不仅没有损害先进人物的高大形象,而且可以使人物更加丰满可信,更加深切感人。
参差错落,灵动自然
语言的“有文采”有时表现为一种变化之美,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句式的选用上,即通过长句与短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多种形式的灵活搭配,追求参差错落、灵动自然的美感。
①长短交错。
即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长句与短句是相对而言的。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为长句;反之,为短句,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谨、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短句交替使用不但表意丰富,增强抒情效果,而且往往产生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②整散结合。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使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表达活泼生动,明快自然。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③是否相间。
即肯定句与否定句交错使用。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意重,语气果断;而否定句的语意轻,语气比较委婉、缓和。肯定句与否定句交错使用,能取得特定的表达效果。
以名句开篇,先声夺人
《生命的色彩》开篇这样写道: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生命的颜色,灰暗、沉闷;“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苏轼的生命的颜色,雄浑、超旷。那我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呢?
作者运用李清照、苏轼两位宋代词人笔下的名言开篇,形象而凝炼地告诉我们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名句虽短,却含蓄深沉,极具概括性,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启迪我们对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作出正确的选择。
篇2:高一语文作文写作指导
一、立意求深法
所谓立意求深法,就是以小见大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做到“借一叶而知秋,以目尽传精神”。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而《平民总统孙中山》一文的作者马庚存,也就是通过记叙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这一伟大而优秀的品行。
再如:《一件小事》可以通过身边、周围发生的一件小事,反映改革春风给人们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歌颂“改革开放”这一大主题的目的。
二、描写引入法
描写人物和景物来开头,这种方法就是描写引入法。描写人物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人物的肖像、服饰、神态、等进行描写,以达到人物在读者面前树立一个鲜明形象的效果,描写引入法中还有一种是以描写景物来开头,也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故事情节所处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必要的描写,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作用。
三、引用成语
成语言简意丰,引用贴切,可使行文准确、生动。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引用成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说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积极作用,引用成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来阐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根本原则。这些成语在毛泽东的笔下似乎信手拈来,但又恰到好处,既给人一种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的感受,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又如说奉献精神可用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高风亮节可用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诚实信用可用成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说内容空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四、采用“对于……来说”的句式,进行纵横拓展,使说理更具普适性
要深入论述一个问题,往往要考虑到问题涉及的诸多方面,借助“对于……来说”的句式,就可以进行多方面纵横拓展论述,从而使所讲的道理更加全面,更具有普适性。请看一篇题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作文片段:
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粒水珠在诗人的眼里便折射出整个世界。因为诗人富有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
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她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而世事沧桑,后期的她饱受战争离乱之苦、丧夫之恨,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却成为了愁绪与痛苦的寄托。难道是舟变了么?不,是她的感情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对事物的认识抑或对,抑或错,其实本无定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在这里,作者采用“对于……来说”的句式先从常人到诗人,进行了横向的联系,强调了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看法;接着又以词人李清照前后不同时期的生活与情感的变化进行纵向的联系,强调即使相同的主体,在不同的境况下面对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答案。最终纵横交错地论述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中心论点。
五、标题设置悬念
篇3:语文作文高一写作技巧指导
想要高分得在创新方面下功夫
朱志刚介绍,从创意写作的角度,考生可以从“炼意”“定意”“创意”三个步骤展开。首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实际上分别代表了容人、能人和知人的人,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德、才、谦等多个主旨含义。
其次,朱志刚认为,考生不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的传承应用相联系,例如,在人才资源丰富的当下,鲍叔的知人善任即是国家发展亟需的才能。朱志刚指出,考生可以尝试反转式的写作、“动物视角”的叙述方式,甚至在文章开头结尾、词汇句式、事实材料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写作。
角度多仍要“专攻一点”
“虽然提供的材料十分清晰,但是想要写好却是比较困难的,非常考验考生的基本功。”网络文学作家阿菩提醒,可选择的写作角度比较多,考生则需要注意写作时“专攻一点”,避免“四处发力”而导致文章不好展开或主题不明确。
篇4:语文作文高一写作技巧指导
开头——未成曲调先有情
浔阳江边的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二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用的是“先声夺人”之法,一开始就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与个性,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写文章也应学习这种手法,精心刻画好“凤头”,收到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效果。
例如,“独自站立易水岸边,感到一种逼人的寒气袭来。时值深秋,凛冽的风裹着愤怒的河水呼呼作响。如血的残阳横卧在河水上,透出一种悲壮的凄凉。我的心已经被沧凉易水紧紧地攫住,我在寻找湮没于茫茫岁月风尘中的荆轲,他慷慨悲壮的人生将随历史从这里奔驰而过。”
考生借助联想激活千古情思,描绘残留着遥远的战国时代血腥历史遗迹的易水画面:冷风猎猎,河水哗哗,残阳卧水,寒气逼人。考生还将自己融入这悲凉的画面之中,那穿过茫茫岁月的深情凝视里,牵动着考生系于荆轲一身的深沉的情思,奔驰着荆轲义无反顾的车马……这种融情、景、史于一体的强势开头,既展示考生的文化底蕴,打造了文章亮点,又显示了考生开篇造势的本领。
篇5:语文作文高一写作技巧指导
对话式。
最近几年,论文类文章的形式也呈多元化趋势,有些考生根据话题的某些特点,采用人物对话或者向人们发问的谈心方式诠释话题,对议论的形式进行有益的探索,效果不错。
考生运用对话的形式,妙在既符合题意而又能充分发掘诸多文化积淀,使得文章充实而又灵动;哲理与诗情,历史与现实、未来,都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了泛泛而论的虚浮和正反统一的俗套。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文章中所引用的诸多史事与诗词,并非作为文章之装饰,而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服务的。因此,显示了作者以一种堪称宏大的气魄,从战略上思考问题的能力。结尾“化用”海子的名句,尤为贴切自然,并赋予了新的意蕴。
篇6:语文作文高一写作技巧指导
激情澎湃,张扬个性。
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下才能自由自在地展翅飞翔。人文精神的蒙生需要阳光、空气、土壤,需要心灵的自由。有个性的作文,能够无拘无束地倾泻思想感情的潮水;能够沐浴文明精神的灵光,而不失去汹涌澎湃的激情……例如,《相信自己》:
如果你是金子,就不要甘心永远被埋在沙子里。你要亮出自己,这样,人们才会看到你的闪光点。
如果你是花朵,就不要永远含苞不放。你一定要露出笑脸,因为别人渴望得到你的芳香。
如果你是雨滴,你就不要永远藏在云朵里。要知道,因为大地渴望得到你的滋润。
昨天属于历史,明天是个未知数,惟有今天把握在我们手里。手心上是天,手背下是地,握起拳头就是你自己,。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关键看你是否能做好准备,相信自己,把握好时机。
相信自己,亮出青春的风采!
相信自己,点燃心中的勇气。
考生以排比的句式直抒胸臆,抒写了对自信精神的赞美之意,热情洋溢,催人心动,表现了新时代少年壮志在胸,奋发有为,时不我待的豪情。
篇7:语文作文高一写作技巧指导
点睛式。就是在文章结尾处“点睛”,使文章精神顿生,通体亮丽,追求对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力。
例、说到希望,我以为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这段文字堪称点睛之笔,语言简明却蕴含着深邃的哲思。它既表明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也表明作者对救国救民道路的积极探索精神,同时更是呼唤和激励人们,积极投身于救国救民之路,脚踏实地,前仆后继,“走的人多了”,就会踏出一条光明的大道,推翻黑暗的旧社会,建立富强的新中国的美好希望就会实现。
篇8:语文高一作文写作指导
一、引用日记
日记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真情流露。引用日记,可让读者感到亲切、真实。如《人民的勤务员》一文开头摘引雷锋日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展现了雷锋的内心世界;文末又以“我觉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是大公无私的,所作所为,都是对人民有益的,他的责任是没有边的”的雷锋日记内容收尾,再次显示了雷锋故事的意思。
二、设问法
就是运用设问制造悬念。如《羚羊木雕》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开头用妈妈的一句问话造成悬念:什么羚羊?妈妈问这干什么?这样,一下抓住读者,引出了故事,以下按事件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交代了羚羊木雕的来龙去脉。这种写法,要比直接陈述事件的经过更让人感觉兴味无穷。
三、感悟式
感悟式结尾,往往在全文叙述、描写的基础上,体味人生况味,解读生活密码,升华朴实情感,参悟深邃哲理,显示出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
例:父亲说:“你看,水是冷的,然而铁却是热的。当把热热的铁块丢入水中之后,水和铁就开始了较量。他们都有自己的目的,水想使铁冷却,同时,铁也想使水沸腾。现实中,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好比是冷水,你就是热铁,如果你不想使自己被水冷却,就得让水沸腾。”我听后感动不已。是啊,如果你不想被平庸无色的生活冷却了你的斗志,你就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把这盆冷水煮沸。 (《沸腾生命》)
“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把这盆冷水煮沸”是小作者对父亲朴素语言的感悟和升华提纯。读者也从这个结尾中得到了理性的沉淀和永恒的启悟:沸腾生命。
四、融入理性,张扬个性
考生可以在叙述中渗透感悟,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思考,从而表现对生活独到的认识;也可以托物言志,将自己的气质、精神、情操等蕴含在一定的物象之中;还可以在抒情中融入理性色彩,使文章情理相融。
例如,一位学生在描绘巴以冲突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时写道:
一幅摄影作品中,一个金发碧眼的姑娘带着迷人的微笑翩翩起舞于一间破败的教室,缕缕阳光透过没有玻璃的门窗洒在她的裙皱上。多么美丽宁静,多么富有诗意……你也许这样想。但当你知道这间教室是被轰炸的废屋子,当你知道屋外的巴勒斯坦是怎样的局势时,你还这样想吗?
字里行间流动着一股难抑的悲愤激情。但没能揭开浪漫的诗意和残酷的现实背后的伤痛。文章接着写道:
也许你会感慨这美丽与诗意是多么脆弱,一颗炮弹就可以使它灰飞烟灭;也许你会叹惋:小女孩脸上那迷人的微笑还能盛开多久?她那纯净的心灵能否不飘进一片战争的乌云?战争摧毁的竟是这般美丽这般美好的事物!物质的毁灭可以重建,但心灵的创伤能否愈合?
女孩的美与摧残美的战争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激情,同时也形象的揭示了战争是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恶魔这一公理,理性之花只有在激情的活土的滋养下开放,才能明艳动人!
五、社会生活中来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考生要紧跟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关爱人类,这既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也是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可以利用电视,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订阅《中国青年报》、《半月谈》等报刊,开阔视野,开拓素材空间,提高思想水平和文章品位。还可以深入生活“实地采访”,走出课堂,走进工业园区,走进商场,走进养殖户,走进下岗工人家中。如让学生走访下岗职工后,要求以“下岗职工”为话题作文,学生能把下岗的痛苦、失落,再就业的艰难、辛苦,成功的喜悦、自豪写得具体生动。
篇9: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一、多背诵,加强记忆。
进行背字词、背诗文比赛。电脑里存盘的资料多,可调用的东西就多。同理,你多背些古今中外的东西,不用思索,“语文”就顺口而出了。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边用,活背活用,急背急用,立竿见影。以肚子里东西多为荣,君子耻一物之不知,连说一百个成语不重样……
语文学习就好像《逍遥游》里讲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是讲语文重在背诵积累,高一时候,可以多看一些成语,多看一点古文诗词,读一些经典的书籍,然后看优秀习作,像这样的话从一点一滴做起,到了高三的时候,应试能力也就提高,做题得分比较得心应手。
二、多阅读,加强积累。
在你高中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
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
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内容:
1.教材,是最好的范本,读好,学透;
2.美文;
3.名人传记;
4.国学经典。
现在,高考作文更多地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很难适应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很难适应高考。
相对来说,初中生需要的是感性体验,高中阶段则强调理性判断能力,对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的认识。那么深度从哪里来?作为学生,接触社会有限,更多依赖间接经验,即阅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建议同学们准备一个积累的本子,好的词语、句子、诗文、名人名言、名人事迹随时摘抄,自己的感受随时记录。下面推荐几种比较好的报刊杂志《中国青年报》《中学生阅读》《语文报高中版》《读者》《青年文摘》等,
三、多写作,加强感悟。
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每天写日记,可以写那种不给任何人看的日记,每天写100字,足矣。写到一千回,下笔如有神。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也可以写生活札记,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写读书笔记,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
四、多模仿,提高兴趣。
开玩笑,猜谜语,写对联,填诗词,给所有老师、同学起外号。嬉笑怒骂,激扬文字,把语言玩得山穷水尽。到那时,看语文书上的课文如同老叟戏顽童,老牛吃嫩草,什么语文考试,作文竞赛,简直不堪一击。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五、多思考,拓展思维。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的思考,审慎的发问,,明确的分辨。在语文学习中,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次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而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毕露;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以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方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融通、灵慧、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六、多自主,提升能力。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难以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最后,要特别强调一点:请同学们务必抓紧高一高二学习语文的黄金时期。高一学年上学期,我们将要开设语文必修一、必修二,这是很关键的两册教材,有很多基本篇目。如果同学们基础打不牢,到了高三,你可能会很着急,而成绩却很难上升。
篇10:高一语文指导学习方法
一、明确语文能给你什么?
语文能给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使您与朋友交往时畅通无阻;语文能给您滔滔不绝的演讲才能,使您在班级竞选中独占鳌头;语文能提高您的公关能力,使您在未来的求职中,自然得体地展示才华;语文能使您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迅速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语文能使您写出令同行艳羡的诗歌、散文和小说。
不仅如此,语文能使您懂得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高尚,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自我超越。
二、培养两个敏感
既然语文与我们如此贴近,那么又该如何去学习语文呢?
1.(语言敏感)。我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我有一个好友,钢笔书法非常漂亮,我向他讨教写字的秘诀,他给我讲了他的一次经历。春节期间,一次他经过一家门口,发现楹联字体俊美飘逸,于是趴在那家门前临摹,直到完全相象为止,其行为引来路人异样的目光。我想,这是他对字比较敏感。我本人在中学时也有过一次比较典型的体会,一日从《语文报》上看到一个句式,“我不想说……,我不想说……,我不想说……,这里我只想说说……。”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作文竞赛中,我想方设法地把它用了上去,效果很好,作文获奖,语文老师在班级对我这个句子进行了高度评价。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敏感吧!看到好的文章,听到好的歌词、广告词,听到街上行人口中的一句歇后语,看到报纸杂志上的一句名言,甚至数理化教科书上的一个词语,立即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惊叹之、品味之、记录之、在写作中想方设法地使用之,这就是语言敏感;在作文中,日得中,一个句子,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耿耿于怀,语不惊人,势不罢休,这就是语言敏感。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大概也是此意吧。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有了强烈的语言敏感,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教你语文了。
2.(生活敏感)。下面我给大家谈谈生活敏感。有一天,大街上两个人骑自行车相撞,引起了争吵,有两个同学都从此经过,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见两个人吵架,甚是无聊,其它无事”。另一个同学则在高考中这样写道:“《圈》:早晨骑车上学的路上,密密麻麻围了一群人,摆出了一个不很规则的圆圈。在圆心位置,站着两位同胞,一只手握着自行车把,另一只手指着对方大骂。原来是两位同胞撞了车子,引起一场口舌之战。其实,这是小事一桩,并没有什么争吵的价值,连班也不上了,围成这不大不小的圈,更何况中国人常言‘寸金寸光阴’。这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怪圈。”前者认为无事可写,后者却由此看到中国人的两大弱点,一是因小失大,不珍惜时光;二是鲁迅先生批判过的看客,在中国仍然存在,围成一圈看热闹,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啊!后一位同学有比较强的生活敏感,从细小的事件中看出实质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自然和社会中的智慧无处不在,“万物为吾师”,应当是不灭的真理。
培养了语言敏感和生活敏感,语文学习就不再是每天40分钟了,你也不只有一位语文老师了。
这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两点。
三、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特征
我们已经进入高中学习阶段,成了梁丰人。那么,高中语文学习有哪些显著特征呢?我们经过研究,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需要各位同学注意:
1.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大家几乎都能默写,但却有不少同学不知道这句话写出了清香的什么特点,在月考中失掉了宝贵的3分。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走进梁丰,同学们就要学会分析和思考了。
2.课堂上,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更强调主动的参与。不少同学在初中已经养成了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这是很好的。但是还不够,还需要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思维。我们教师在上《荷塘月色》时,有的同学没有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虽然记下了第4段的段意,但在月考时,我们考了第3段的段意概括,结果发现许多同学没有得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同学没有概括段意的能力。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形成能力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课内阅读是准备,课外阅读才是运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要知道,高考和生活中阅读的文章大都是我们没有读过的文章啊!
篇11:高一语文指导学习方法
1.高一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2.高一语文学习欲求“精熟”,贵在得名师“点拨”,因此学生必须懂得一点教师“点拨”的道理。点拨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教师会以相应的方法点拨他,或要言不繁,或铺路架桥,或举例引导,或反向激将,或重申基础,不一而足;点拨之妙,次在得“时”:学生要积极思考,主动暴露自己,以便老师点拨在关键之时,教师则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状态的外在表现,决不放过点拨良机;点拨之妙,还在得“度”:引而不发,导而不灌,开而不塞,拨而不代,只要学生有所感悟,明确了方向,就不再浪费其时间,不再代替你思考,让学生真正去自主学习。
3.语文是发展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归是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鲜明的个性。当然,这里的“个性”,从狭义讲,是指语文学习规律的系统化、个人化,也即形成有每个学生自身特色的语文学习理论,即所谓自成一家。
怎么才能学好高一语文
1.系统学习法
如果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那么我们会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出一个合理的知识框架,这一点对于任何学科都适用,但是如果想要将语文知识系统的学习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位同学应该要坐好准备,而且对于考试内容一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构建出一个完美的知识框架。
2.多积累
对于语文这一学科而言,积累真的很重要,如:多看课外书籍,可以积累素材。多阅读课外古诗文可以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知识,对我们的做题是很有帮助的。高三同学想要进行语文的积累主要有四个途径:摘抄、背诵、记忆和训练。积累的方法有三种:单元积累法、考点积累法和易混点积累法。各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用哪种途径,哪种方法来进行积累。
3.常训练
不要以为语文这一学科就不需要训练,这是不对的,只不过文这一学科的训练是有套路的,不用像其他学科那样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开拓自己的眼界,语文这一学科我们只需要掌握住答题套路就好了。
篇12:高一新生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多读报纸,杂志,书刊。
多看新闻,多读作文。
这两点可以帮助你提高写作。
要“勤查”,就是遇到不会的就立马查字典/词典。
要“勤记”,语文老师讲课,不可能让你把它说的每一个都记下来,你要自己学会找重点,记下来。在不知不觉中,重要的知识就印在脑子里了。
阅读理解,作文。阅读理解是个很重要的板块,怎样做好是个问题。平常得多看书,看一些美文,像记叙文相信大家都能看懂,但是美文需要找感觉,有的时候看多了,你的感觉就会来了,当然,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在阅读时,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作文和阅读分不开,经常性的多做一些阅读,可以提高你的写作水平的,有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把你读过的好的句子直接运用到你的作文当中去,还有就是把你生活当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写下来,日记的形式也可以,总之在考试时,来源于生活的作文往往能打动考官。
包括字的识别,错句病句的识别,还有文学常识,课文句子之类的。这些就需要你背背就好。
老师讲课时,说的文学常识,重点的要记,不重点的要有印象。
不用拿出一小时,两小时单独学语文,在作文练习册后,给5~10分钟学语文就好了,复习今天,预习明天。平时要利用点滴时间,如上下学,就可以默背一遍。
可能一些老师会在课上将一些扩散题,根据老师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题目吧,总之多读书对于学习语文是很有帮助的,至于读什么书,我以前的历史老师曾经说过,“文史不分家”,你可以选择性的读一些历史读物应该也会对你的语文学习有帮助的。
篇13:高一新生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爱因斯坦有个成功的公式: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
对于学业来说,成功也有三要素:学习成功=心理素质十学习方法十智能素质。
提高学习心理的素质
(1)学习的动机。
学习需要动机。
由于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内驱力很重要。
有人有旺盛的求知欲,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正是如此,如升学、就业、兴趣、爱好、荣誉、地位、求知欲、事业、前途等都是。
我们要努力强化学习的动机,如树立远大理想;参加各种竞赛,挑战强者,激起学习欲望;看到自己学习成果而受鼓励,从而增强自信,经受挫折,要有不甘失败和屈辱的精神。
(2)学习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有密切关系,可以从好奇心和求知欲中激发学习兴趣。
如物理的实验,化学的变化等,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和求知;培养对各门功课的兴趣。
往往是刻苦学习后,才发现知识的奥秘和用途,才提高学习成绩,所以一定要钻进“书海”去;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兴趣,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出问题时,那种成功感易激发学习兴趣。
(3)学习的情感、意志和态度。
将积极的情感同学习联系起来,防止消极情绪的滋生,可以促进学习。
善于控制自己,是学习意志力培养的关键。
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动,控制不需要的想法和情绪,可以使思想集中到学习上来,这点是尤为重要的。
篇14:高一新生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知识点多。很多知识都是刚刚起步,要学习要知道的知识点非常之多,而且这也是刚出门的学生普遍存在的感受。非常忙碌,要学的东西多,要做的题目多。高一也是适应期,是孩子适应学校,适应老师,适应各种学习环境的时候,简单说就是磨合期。高中知识点那么多,学科压力很大,很多人刚进入高一,还存在着新鲜劲和学习的动力,虽然有些吃力,但是依旧在力挺。所以真正的说,这一年只不过有些人表现的吃力些,有些人轻松些,但是差别真心不大。
初中学习方式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而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的能力。在高中阶段,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要重视观察、思维、分析、阅读、动手等能力的培养。”要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同学们必须在了解高中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应做到主动预习、正确听课、有效复习。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高中的学习在思维、分析、阅读、动手等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刚进入高一就要对高中三年的学习做一个规划,转变学习思路,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因为老师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大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法进行学习。
针对从高一开始的3年高中学习生活,给出了五种提升学习成绩的方法技巧。
高一新生必备的学习方法一:课前进行预习,找重点、难点。首先主动预习。在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其次,转变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致有3种:一是听讲阅读型。即上课认真听讲,但不爱动手,懒于思考,导致知识记不准,成绩差。二是手脑并用型。即上课注意互动,肯用功,知识较扎实,缺点是方法不太灵活,知识迁移能力不够。三是反思总结型。即重视预习和温习,能从知识结构和知识要素上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善于从错误中找问题,归纳方法,总结得失。自学能力强,考试中往往能超常发挥。
高中三年的学习非常紧张,老师的节凑也会很快,所以同学们要事先了解学习内容,也就是说要事先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课前预习,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对于大家阅读能力的提升。高一新生在最初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主要就是要做到看书速度快,理解速度快。最重要的是要克服内外干扰。外部干扰包括无关的声音、让人分心的视觉嗅觉刺激物等;内部干扰主要指疲劳、疾病,与学习无关的思想感情等。克服内部干扰主要应积极锻炼身体,有意变换学习内容,避免用脑过度,防止身心过于疲劳等。克服外部干扰,除了要尽量避免影响注意的外界刺激,还要有意识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使注意能始终保持并有韧性。
高一新生必备的学习方法二:提高课堂效听课时应保持精力旺盛头脑清醒,向课堂要效率。高一的课堂教学几乎全是新授课,每一学科的知识都是一个体系,课堂上走神几分钟,往往会使知识断链,以后很难补上。因此,课堂上一定要全神贯注,在认真听讲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抓住最关键的时候,提高课堂效率,听课时应保持精力旺盛,头脑清醒,这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捷径。为提高课堂效率,听课时应保持精力旺盛,头脑清醒,这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十分关键,在老师讲解时,应做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有的同学听课时,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错误的。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听课中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听课时,应做好课堂笔记。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
高一新生必备的学习方法三: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尽早补上拉腿学科。“木桶理论”表明,一个木桶的容量是由最短的那块儿板决定的。因此,要想成绩好,就要重视薄弱科,而语、数、英是重点。高一年级时就要恶补最薄弱的学科。尤其要学好数学、语文。数学、语文是文理科必考科目。20xx年入学高中高考考生英语作为主考科目,只作为平时高录取参考成绩。
在课后复习可这样进行:课后回忆,即在听课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精读教材,对教材理解得越透,掌握得越牢,学习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整理笔记;看参考书,这是补充课外知识的好方法;补缺补漏,系统掌握知识结构;循环复习,将甲复习完后复习乙,在复习完乙后对甲再进行一次复习,这种循环复习利于记忆。
课后进行复习还要抓住题型思路,做一道题要学会“举一反三”,用心揣摩这一类题目的特点,这是提高做题速度的很好的方法。同时要注意每做一道题,要有一道题的收获,不能做上十道题毫无收获,还是就会做这一道题,这个收获从哪儿来呢?就是总结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要看看每一道题的条件是进行怎么组合的,和采取的方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这样,将来遇到类似的问题,就有处理的方法了。数理化再千变万化,也是有章可循的,一定要关注这个题的方法和题的条件之间有什么联系,点点滴滴就形成思维定式,拿到条件,就要分析它和哪个解题方法能够有联系,找到一种见到条件,能够联系出方法的能力。
高一新生必备的学习方法四:要及时纠错补漏。纠错补漏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学业进步的保障。学会利用错题本,及时把作业、试卷中的错题更正并随时翻阅。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的学业水平测试是个分界线。此前,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9门学科都要开,都必须考试合格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此后,只开高考要求的文科或理科的6个学科。因此,学生在高一结束时,须有个飞跃性的进步才能在高二和高三生活中更好把握学习成绩。
高一新生必备的学习方法五:合理制定你的学习与休息时间,根据学校安排制定好学习时间,不要只顾学习不顾休息,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其实休息也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切记,学习时间就是学习,锻炼时间就是锻炼。例如打球啊,跑步啊等等。
篇15:学习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学习细节,学好高中语文
总体原则: 目标明确 信心十足 思路清晰 过程细致 基础扎实 素养提高 方法得当 步步为营 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查·艾霍尔)习惯是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学生的头脑这部机器就会持久的运转起来,就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自行运转了。 那么,高中生学习语文应该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呢?
一、积累的习惯。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告诫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高考状元在谈到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时说:“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
(一)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是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经常翻检,培养对汉字的认读,正确书写和使用的能力。
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
(二)积累名言、警句、典故、精彩篇段。
二、阅读的习惯。多读。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阅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多读名篇佳作,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有鉴别,自然也就会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 读什么?精读教材,细读读本,好读名著,嗜读杂书。
三、写作的习惯 抄写范文,勤于练笔,反复修改。
练笔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一天一句或几句。
二是经常写些画家写生式的生活片断、生活场景等,积累素材和技巧。
三是及时记下自己的生活感受。
细节决定成败。 如何重视学习细节?
一、重视书写 书写是自己一生的名片。
二、放声早读 放声朗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语感。
三、巧做笔记 一本好的笔记比教科书更有价值。多色彩,多符号。
四、大胆发言锻炼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展示自我,成就自我。
五、激烈讨论互助、合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六、落实作业实践出真知,
具体措施:
早读:
一、大声用心地朗读,按照顺序完成诵读的任务。
二、边读边记边写,避免“一背就会,下笔就错”的情况。
三、小组之间相互抽查,自行制定背诵计划,相互督促完成。 注:读背诵的篇目;读美文;读高考满分作文等。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课堂:
一、预备铃响后,立刻安静下来,准备好语文课上所要用的文具和资料,预习课 文。
二、笔不离手,手不离本,边听边记,眼、耳、口、手、脑并用。
三、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表述要清晰。
四、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并复习。
五、笔记按照课题记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好学习的重难点。
作文:
一、认真审题,考虑要全面,不要急于下笔。
二、找准切入点,明确中心,理清思路,先列提纲然后再写作文。
三、重视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结构要严谨。
四、书写要工整,不能随意涂抹。
五、注重作文的修改,好作文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是自己勤练笔练出来的。
注:随身备好一个小笔记本,写生活随笔。随笔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是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要养成时时动手写点东西的好习惯。写作可以锻炼人的`思维,使你的谈吐更优雅,帮助你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
阅读:
一、精读。精读每一篇课文和课下的注释。
二、泛读。多读好书,利用好语文读本、老师平时介绍的好书、时政评论、时文美 文等。
三、会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勾画优美的句子段落,标记重点字词句。 注:
(1)由浅入深从不同层面接触语文,提升语文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2)读书要有计划,一学期安排利用周末和假期阅读2-3本名著,积水成渊,积少成多,两三年累积下来就有十本之多。
(3)根据个人喜好有选择的阅读,扩展知识面,增长见识。
温馨提示: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领悟,所以我们平时还要重视摘抄和感悟。
(1)每个学生准备积累本和札记本。 a.积累本是用来记录语文基础知识的,也可用于课堂记录和知识点整理。 b.札记本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从妙辞佳句到精美文章、从历史掌故到民间俚语都可大量的摘抄。 c.记录你的生活所感、作读书笔记等。阅读摘抄都是为写作服务的,储存丰富的素材才能对写作有帮助。
(2)学习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独立思考或向老师同学请教,当日所学当日吸收。对于生活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世事洞明皆学问”。 孟子说“匠人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意思是说,当教师的,只能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法或基本的原则,真正学习知识,养成能力,那都是学生的事。希望同学们能根据今天讲的方法和原则,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语文学习计划,从积累、读书、作文入手,反复的练习,长期坚持,真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篇16:高一语文新生学习方法指导
一、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三、语文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四、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面对新的学习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上应有哪些相应的准备呢?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
2、勤做读书笔记
3、勤查字词典等工具书
4、勤于朗读背诵
5、勤于独立思考
6、勤于求教探讨
7、勤于写日记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只要有决心,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这对我们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终生享用不尽。
二、提高语文学习的三种技能
1、学会快速阅读
2、学会快速书写
3、学会快速笔记
同时,巨人专门推出了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以期使这些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首先,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教材本省知识体系的脱节问题。严格按照初高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更加入了对初高中教材脱节知识点的讲解、初高中对接知识点的点拨,让同学们进入高一学习之前,在知识结构上得到无缝链接。
其次,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学习方法、学习模式的衔接问题。初中是以获得知识为主,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高中则以探究性获取为主,是一种主动式的学习。两者差别很大,很多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别,导致刚进高一不久就迅速“掉队”.所以我们的课程不仅设有专讲对高中学习方法、高中课程设置进行介绍,更在具体知识点、具体例题讲解中融入了学习方法地渗透,帮助同学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高一语文基本和提升学习方法
1 、专心预习
对于语文课来讲,预习相当重要,特别是古文学习,如果你能在预习阶段就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将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语法知识归纳出来,学会主动学习,便可以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1)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2)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3)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4)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2 、专心上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
(1)抓住老师的思路,跟紧老师的步伐,学会抓思路而不是死记硬背;
(2)抓住关键内容,抓关键词,而不是将所有课件上的内容照搬到笔记上;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
(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
(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础。
3 、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4 、养成勤查资料的好习惯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成语大词典》等。
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总之,在高一同学们要养成听说读写的好习惯。
听课时要注意思考和笔记相结合,切勿只想不记,或只记不思;
说,指上课回答问题要声音洪亮,要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读,要多读书,读好书,并要学会通读、精读和速读;
写,要练就一笔好字,做到“三清”,即笔画要清楚,字迹要清晰,卷面要清洁,还要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篇17:高一语文的学习方法指导
一、明确语文能给你什么
语文能给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使您与朋友交往时畅通无阻;语文能给您滔滔不绝的演讲才能,使您在班级竞选中独占鳌头;语文能提高您的公关能力,使您在未来的求职中,自然得体地展示才华;语文能使您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迅速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语文能使您写出令同行艳羡的诗歌、散文和小说。
不仅如此,语文能使您懂得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高尚,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自我超越。
二、培养两个敏感
既然语文与我们如此贴近,那么又该如何去学习语文呢?
1.(语言敏感)。我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我有一个好友,钢笔书法非常漂亮,我向他讨教写字的秘诀,他给我讲了他的一次经历。春节期间,一次他经过一家门口,发现楹联字体俊美飘逸,于是趴在那家门前临摹,直到完全相象为止,其行为引来路人异样的目光。我想,这是他对字比较敏感。我本人在中学时也有过一次比较典型的体会,一日从《语文报》上看到一个句式,“我不想说……,我不想说……,我不想说……,这里我只想说说……。”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作文竞赛中,我想方设法地把它用了上去,效果很好,作文获奖,语文老师在班级对我这个句子进行了高度评价。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敏感吧!看到好的文章,听到好的歌词、广告词,听到街上行人口中的一句歇后语,看到报纸杂志上的一句名言,甚至数理化教科书上的一个词语,立即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惊叹之、品味之、记录之、在写作中想方设法地使用之,这就是语言敏感;在作文中,日得中,一个句子,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耿耿于怀,语不惊人,势不罢休,这就是语言敏感。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大概也是此意吧。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有了强烈的语言敏感,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教你语文了。
2.(生活敏感)。下面我给大家谈谈生活敏感。有一天,大街上两个人骑自行车相撞,引起了争吵,有两个同学都从此经过,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见两个人吵架,甚是无聊,其它无事”。另一个同学则在高考中这样写道:“《圈》:早晨骑车上学的路上,密密麻麻围了一群人,摆出了一个不很规则的圆圈。在圆心位置,站着两位同胞,一只手握着自行车把,另一只手指着对方大骂。原来是两位同胞撞了车子,引起一场口舌之战。其实,这是小事一桩,并没有什么争吵的价值,连班也不上了,围成这不大不小的圈,更何况中国人常言‘寸金寸光阴’。这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怪圈。”前者认为无事可写,后者却由此看到中国人的两大弱点,一是因小失大,不珍惜时光;二是鲁迅先生批判过的看客,在中国仍然存在,围成一圈看热闹,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啊!后一位同学有比较强的生活敏感,从细小的事件中看出实质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自然和社会中的智慧无处不在,“万物为吾师”,应当是不灭的真理。
培养了语言敏感和生活敏感,语文学习就不再是每天40分钟了,你也不只有一位语文老师了。
这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两点。
三、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特征
我们已经进入高中学习阶段,成了梁丰人。那么,高中语文学习有哪些显著特征呢?我们经过研究,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需要各位同学注意:
1. 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大家几乎都能默写,但却有不少同学不知道这句话写出了清香的什么特点,在月考中失掉了宝贵的3分。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走进梁丰,同学们就要学会分析和思考了。
2. 课堂上,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更强调主动的参与。不少同学在初中已经养成了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这是很好的。但是还不够,还需要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思维。我们教师在上《荷塘月色》时,有的同学没有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虽然记下了第4段的段意,但在月考时,我们考了第3段的段意概括,结果发现许多同学没有得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同学没有概括段意的能力。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形成能力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课内阅读是准备,课外阅读才是运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要知道,高考和生活中阅读的文章大都是我们没有读过的文章啊!
3. 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进行规律的总结。我们常发现同学们语文学习有这样的现象,做过的试题,读过的文章,考试考到了,又不会了;我们还发现,同学们这道试题会做,换了同一类的试题又不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我们不善于总结规律,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只有当我们找到了某一个知识点的运用规律,才算真正完成了练习的任务。古人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近于道。我们想,语文学习中,我们的知识是越来越增加了,但我们对语文规律的认识却应该越来越概括。比如,对议论文的认识,开始我们可能感觉到比较困难,开头有各种形式如开门见山,引用名言,列举事例等,论证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证、引申论证等很复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们就会发现,议论文无非是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各种方法来论证观点。到最后,我们写议论文时,心里只有一个东西――中心论点,其它一切都随机应变。再比如做病句修改的练习,如果我们将做过的练习进行归纳,就会发现病句也无非就是那十来种类型。以后,只要做病句修改练习,就考虑这些类型,这样事半功倍。有人在题海中遨游,结果被题海淹没了;有人在题海中寻找,结果找到了目标。
4. 自修课上,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有人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课内的阅读基本上是精读,是培养同学们阅读的基本素质和方法的。而课外的阅读,是将课内获得的能力进行实践。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是大家公认的语文学习方法。自觉读写,主动学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被动状态下的学习,效率是很低的。同学们可以找《素质教育》、《语文世界》、《作文通讯》、《中学生阅读》杂志来阅读。自主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向各级各类报刊投稿。
5. 在学习别人语文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更强调探索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比如背诵,有人喜欢早晨背诵,有人喜欢晚上;有人喜欢分段背,有人适合整体背;有人喜欢熟读的基础上背,有人喜欢一上来就试背等等。世界上最多的就是方法,如世界上的沙子一样多,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提高应试能力
我们语文学习有两大目标,第一为人生,第二为考试。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语文能力也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来,那么,如何提高应试能力呢?
1、有针对性地学习。大家可以研究一下每次的语文试卷,看看语文考什么,应该学习什么,然后针对考点进行学习、复习。上次月考前,我们老师向大家统一介绍了《语文月考说明》,这是同学们复习的重要方向,也是我们命题的依据。可惜有的同学在月考前一天还问我们考不考课文背诵。以后每次月考前,我们都要公布《语文月考说明》为同学们提供语文复习的具体目标。
2、讲究文面。语文的简答题和作文题,对文面的要求比较高,从这次月考中我们发现,同学们的文面意识还不强,有的乱涂乱改,有的用胶带将试卷粘了一个大洞,可以当望远镜。文面在考试中的影响,至少在10分左右。所以,我们老师们强烈建议,字写得不美观的同学利用中午时间或晚自修的空余时间,练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在考试时,不要轻易涂改一个字,不要随便划掉一句话,选合适的钢笔或圆珠笔,注意笔水的颜色,注意字体的大小。
3、积累与记忆。对于名篇、名句,文章中的好的词语、句子,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等等,需要我们积累、记忆。
4、对于语文选择题部分,也需要做一定数量的练习,请大家把语文资料《哈佛之路 高一语文》上的练习保质保量的完成。
5、现代文阅读方面。同学们可以经常做做这样的训练,对课文的中心进行概括,画一画课文的思路图,挑一段比较长的段落用一句话概括段义,写写课文的内容摘要,挑出文章中好的句子理解理解,对文章中好的词语进行解释。等等。
6、文言文阅读方面。熟读每一篇课文,需要背诵的篇目一定要背诵;从课文中挑一段比较精彩的段落,进行翻译,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是实词;记忆课文注释和课后练习中的词语,积累词汇;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古代作家,了解常见的句式。课外读一些文言文,选短小的文言片段如扬振中的《中学生文言文助读》,或者读《史记》的传记部分。
7、写作方面。
我们建议同学们注意素材的两个来源,一是生活,注意观察,多思考,提炼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和物来写;二是借鉴别人的文章,多读美文。
特别要注意作文的审题。有的作文抛弃审题因素,是篇很好的文章,但因为是考试,只能给比较低的分数,非常可惜。
要让你的文章靓起来。应试作文需要有亮点,比如语言的优美,构思的精巧,情感的真挚,哲理的感悟,对世界个性化的理解等等。
8、应试训练。
做一定数量的语文练习是保证语文成绩提高的重要方法,同学们在做练习时喜欢做选择题,不喜欢做简答题,以为到考试时再认真做就可以了。这是一大误区,岂不知,没有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到考试时你想表达好都不可能了。
五、具体安排
1、星期日晚自修用一节课完成语文练习,教师重点指导。
2、中午或晚自修空余时间练字15到20分钟,可以用庞中华或司马彦等的字帖。
3、每周发一份《美文诵读指导》,请大家熟读,重点篇目需要背诵。
4、我们将经常在班级内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
篇18:高一语文教学指导教案
《赤壁赋》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教学重点:苏轼歌咏赤壁的两赋一词,都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相联系,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二、教学难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三、解决办法:
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结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一、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握课文情感发展的脉络。
二、第二课时,重点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涵的情感与哲理;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学们,这首词气势雄浑,磅礴浩荡,有气吞天下之势。正如有人评价苏轼的风格说:“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个评价很恰当。苏轼的诗词是这样,他的散文又怎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着名的散文《赤壁赋》,仔细体会他散文的风格。
二、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1学生陈述搜集的材料。
苏轼的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上颠沛坎坷。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
2背景性资料。
苏轼被贬黄州。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_,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_的把柄。那些_佞的小人污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
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时,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的残酷打击感到悲愤、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三、诵读课文,疏通字词,在此基础上解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可采取个别诵读、整体指导,再集体诵读的方法。
四、品读课文第1、2段。
问1: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明确: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澈,如梦境一般。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第1段先景后事,由事生情。
问2:第1段中所说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指《诗经》中《月出》。第2段中,又写出了扣舷而歌的歌词。试比较这两首诗歌,想想它们在内容、情感上有何不同。
明确:《月出》是一首情诗,写一个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思慕的焦点只在爱人身上,写出男子的焦灼心情。《赤壁赋》中之歌虽从《月出》化出,但胸怀、境界却更加邈远空阔。歌的前句叙事、写景,与赋中月夜泛舟的情境相合。“渺渺兮予怀”与“劳心悄兮”一样是直接抒情,但歌中的“美人”未必是哪位美人,倒令人想起屈原诗中喻指的圣主贤君与美好理想。因而歌中表现的是一种政治的感慨,在知音难觅、天各一方的叹息中,已然包含了淡淡的哀愁。
问3: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明确:第2段,由乐到悲,营造一种主客之间萧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承上启下,引出主客对答。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悲:客的萧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五、总结、扩展。
“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文如此,诗亦如此。《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亦由写景起笔,由如画之江山,引出千古风流人物。本文也大致是这样一个思路。先写秋夜荡舟、饮酒放歌之乐,再写萧声之悲,都是为下文作铺垫,意在引出作为主体的主客问答。后一部分的课文,我们下一课时再作品读。
六、布置作业。
1诵读全文。背诵1、2段,熟读3—5段。
2在诵读中边读边悟:第3、4段的主客问答,对人生态度问题作了怎样的思辨?你赞成他们的哪些看法,不同意哪些看法?
第二课时
一、品读3—5段。
问1:第3段感情如何?写曹操的用笔重点在哪里?“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慨?
明确:写主客问答,主要是“客”的感慨,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_彩甚为悲伤。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既是英雄又是诗人的人物最终归于“空虚”。“客”通过几番对比,表达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
问2:第4段感情如何?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为喜悦。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问3:结尾段感情如何?
明确:“客”心悦诚服。心情更加喜悦。“喜而笑”、“相与枕藉”。
问4: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明确:结合背景分析,讨论理解。“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问5:本文的旨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怀是什么?
明确:这是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关键。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哲理,苏轼思想中两种情绪的对抗表达了他矛盾痛苦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心情。
问6:为什么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明确:
(1)引出赋的特点。赋,始于两汉魏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贾谊的《鸟赋》,张衡的《两京赋》等等。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的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2)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写法上:“主客问答”,“抑客为主”。形式上:句式对称整齐,声律和谐押韵(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体味)。
二、鉴赏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
全文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1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4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结合具体段落,找出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和段落以及标志情、景、理三者转换的语句,品味感受。
三、扩展:比较阅读。
1阅读《后赤壁赋》,体会两篇《赤壁赋》的思想意义、写法方面的异同。
讨论题:
(1)第1段“找鱼找酒”的叙述在构成情感线索上有什么作用?
(2)梦中遇见道士的描写有什么寓意?
(3)写了梦游的经过后,作者又添了梦醒寻道士的一笔,寓意是什么?
4)《赤壁赋》有直接表达情感的特点,与之相比,《后赤壁赋》有什么不同?
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与《赤壁赋》有何异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古代英雄的向往,这是强烈的家国情怀。同时发出功业难成、光阴虚掷的感慨。词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可以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情。
《赤壁赋》:作者超脱了被贬谪的苦闷,也超越了人生短暂的苦恼,进入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深一层的思考。赋抒发了丰富的情感,更阐发了人生哲理,可以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写一则读书笔记
篇19:高一语文教学指导教案
《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4、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本文写故都的秋天,为何不详写故都秋天的风景?
2、本文题为“故都的秋”,文中却多次提到南国之秋,为什么?
教学难点: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讲解法
3、诵读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以艳丽动人的美,所以,纵然是客居他乡、彻夜难眠,在《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还会给我们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而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先生慢吟轻咏:“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那么,秋天呢?
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
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景象,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
有人在秋中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那么,郁达夫眼里的秋又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的散文——《故都的秋》。让我们循着作者细腻的笔触去细细品味一下故都的秋味。
二、学生自读课文
三、介绍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的小说家、散文家。曾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等发起创造社。19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的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_苏门答腊岛坚持抗战。1945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本文写于1934年8月。郁达夫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游山玩水,留下一些很好的散文。
四、题解
“故”字,饱藏着眷念热爱故都之情。“秋”揭示了本文的描写角度。全题点出地点和节令,洗练含情。值得品味。“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文章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以情取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
五、课文结构:
故都的秋景共有五种:清晨静观图,落蕊轻扫图,秋蝉残鸣图,都市闲人图,胜日秋果图。
第一部分:总起(第1、2自然段)
①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
②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
总起
①北国之秋感受:“清”、“静”、“悲凉”向往:“想饱尝一尝”
②南国之秋感受:“慢”、“润”、“淡”向往:“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味不浓不让人满足。
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区别在哪个方面?用一个字来概括。味。
(2)为什么北国之秋给作者以悲凉之感?(提示:结合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在作者的心中,“悲凉”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的感受。
第二部分:分写(第3—12自然段)秋花—色;秋槐—形;秋蝉—声;秋雨—味;秋果—实
秋晨天空、秋之牵牛花。秋院:破屋、碧空、鸽子、槐树、和秋草“清”
槐树落蕊而知秋“静”乡国有异,悲秋之感却同。
记叙秋蝉残鸣而报秋“悲凉”议论
秋雨淋人人知秋故都之秋,有它的特别之处。
枣树秋色之奇观
秋色:青天(蓝绿)蓝朵(蓝色)秋草(_)落蕊(灰白)树影(暗灰)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六、探讨课文内容
1.讨论: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这个客观现实呈现出什么特点?
明确:总领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板书:清、静、悲凉)
2.是通过哪些景象的刻划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
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闲话秋雨、佳日胜果。(板书: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
3.品味词句:哪些地方突出了“清、静、悲凉”
写秋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是境的宁静);“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这是心的宁静)。“一椽破屋”、“破壁腰”(境的悲凉。)
写秋槐----“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触觉。”(这是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里有境的宁静,也有心的悲凉。)
写秋蝉----“衰弱”、“残声”(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凉。)
写秋雨----“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这里有境地的宁静,也有情和境的悲凉。)
写秋果----“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也是一种清、静的淡色。)
郁达夫写“故都的秋”,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点,不用浓墨重彩,而是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和平凡的人。
4.作者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
点拨:因为“红”的暗色调不符合作者悲凉的心境。
5.枣子熟了不也是红的吗?作者又为何喜欢呢?
点拨:作者欣赏的是“全盛时期”的秋(“七、八月之交”),这时的枣是“淡绿微黄”,
色调依然同作者的心境吻合。
6.作者为何要写故都之外的南国之秋?
点拨:为了对比,两者的比较点都是“秋味”,突出北国之秋更够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
由此可见,为了突出景物特色,鲜明的对比是有效方法。
7.大家这堂课心情怎样?
沉浸在“清、静、悲凉”之中,心里感到压抑。
篇20:高一语文教学指导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卡片、录音机、《烛之武退秦师》的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2.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疏通文章。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关于《左传》
(先让学生看文章后面关于《左传》的介绍)教师补充: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这是朱彝尊《_考》中对《左传》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左氏”,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他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写到:“鲁君子左丘明惧_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东汉的班固也持此观点,但由于文献不足,《左传》的作者迄今尚无定论。
但这丝毫无损《左传》的光辉,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
总之,《左传》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三、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正音)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生字:函(hán)氾(fàn)佚(yì)缒(zhuì)阙(jué)
②多音字:朝(zha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逢(páng)(人名逢孙)
③通假字:“知”通“智”
提问《烛之武退秦师》记叙了春秋时期的一件什么事?
思考:(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_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
资料显示_围郑形势图
四、简介_围郑形势图
这是秦国,都城为壅。这是晋国,都城为绛。这是郑国,都城新郑。晋郑彼邻,秦如攻打郑国,的确如烛之武所言:“越国以鄙远。”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即新郑县北;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离新郑也不远。大军压境,郑国危如累卵。《烛之武退秦师》中所记述的就是_攻打郑国之前展开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是这场外交斗争的主角,他身负君命,只身赴秦,说退秦军,实属不易。
当时,秦、晋、郑三国的关系十分复杂,了解与次文相关的历史史实,对我们学好这篇课文十分重要。
资料显示
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
这一年,晋献工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工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工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_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
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
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_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
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
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
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
是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只相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放录音,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放录音后,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反复阅读课文。
2.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章。
篇21:高一语文名师指导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的品格
【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
1、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的理解
2、深化学生对人物描写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法、归纳法、对比阅读法、“引导—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本文故事性很强,可以先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对照理解和使用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中三个故事的大意
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时代背景,分析战国形势图)
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他们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之中,秦国实力大,他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企图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国是当时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国一时很难吞并,便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外抗张本文就着重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二人合作,与强大的秦国抗争的故事
二、司马迁和《史记》简介(课件展示作者、作品)
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的丰富的材料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公元前,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的历史,分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2篇)、书(18篇)、表(8篇)等五种体裁,共130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三、课文说明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重要的合传《史记》中的合传有两类:一类是将同类型人物合,一类是将处于同时期并在事件上密切的人物合《廉颇蔺相如列传》属后者
战国时期(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赵国大事纪年表:(小黑板展示)
赵惠文王年序
大事
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
廉颇伐齐,取阳晋
赵惠文王十七年(前282)
蔺相如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十八年(前281)
秦伐赵,拔石城
赵惠文王十九年(前280)
秦复攻赵,杀二万人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
渑池之会
四、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写了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
2、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讨论人物思想性格(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蔺相如:赵国宦官首领缪贤门下的食客,地位卑微
廉颇:赵国良将,屡立战功,位居上卿,以勇闻名
完璧归赵
背景
①秦要求:以十五城换璧
②赵犹豫不决,进退两难:a)送璧入秦可能被骗,得不到城池
b)若不送璧,可能会使秦王生气,进攻赵国
③缪贤推荐相如出使
④相如主张送璧入秦:a)秦强赵弱,不得不答允秦国
b)宁可让秦承担理亏之过,亦不可被秦国找到进攻的借口
⑤相如自荐出使,并言若不得城,必完璧归赵
⑥赵王派相如出使
经过
秦王无意赏城
无礼:只在章台接见相如,礼节傲慢
失信:秦王把璧传给美人和侍从观赏,没有提赏城之事
相如妙计取壁
假称璧有瑕,把璧骗回
怒斥秦王无礼,持璧倚柱而立,以同归于尽作要胁,令秦王不敢强夺
勇求秦王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拖延时间
派随从换上平民服装,由小路把璧带回秦国
相如陈词
指斥秦历代君主皆不守信约,故已把璧运回赵国
要求秦国先割城,赵国才交出璧
愿以死谢罪
结果
①秦王明白即使杀相如,亦不能得到璧,反而断绝秦赵的友好关系,所以厚待相如,放他回国
②相如被封为大夫③秦不予赵城,赵不予秦璧
渑池之会
背景
①秦王约赵王于渑池相会(秦王对完璧归赵一事仍怀恨在心,要悔辱赵王)
②赵王害怕强秦,不愿前去
③廉颇和相如皆主张赵王应约,否则会表示赵王软弱胆怯
④廉颇部署:a)赵王三十日内未返国,立太子为王,打消秦王要胁赵国的念头
b)在边境集结大量军队,防秦进攻
经过
①秦王请赵王奏瑟,令御史记下此事,相如以性命胁迫秦王击,令御史记下
②秦臣请赵王以十五城给秦王祝寿,相如请秦王以咸阳城给赵王祝寿
结果
①秦未能在外交上占上风,让他们离开②相如功劳,被封为上卿
负荆请罪
背景
廉颇为国立下汗马功劳,但相如出身卑贱,只因口舌之能,却被拜为上卿,故对相如有所不满,更扬言要辱相如
经过
①相如于朝会时常诈病,不愿与廉颇排座次
②远远看见廉颇,便令车绕路离去(因为相如把国家大事放在私人恩怨之前,他明白将相不和,赵国必亡的道理)
③廉颇知道相如苦心,自觉惭愧,负荆请罪认错
结果
两人和好,成为刎颈之交
主旨:赞扬蔺相如机智勇敢,大智大勇、胸襟阔大、顾全大局的品德,以及廉颇忠心报国、勇于改过的崇高品格(板书)
五、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以及章节,精心研读课文
2、用500字左右描绘本文的故事情节,文体不限
第二课时
一、研析课文,边归纳边讲解重点词句
1、完璧归赵:梳理矛盾,把握人物
[问题]:
①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
②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斗智斗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
①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课文先写赵国君臣面临的“三难”:秦王求璧,贪婪霸道,一难赵王面对秦王的易城求璧,赵国君臣深感“予”或“勿予”之两难,才有“求人”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举,赵王召见之事,相如入秦之行虎狼之秦易城求璧,诚意少而诈骗多,赵王为难,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锐,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
②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胸有成竹,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诚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对比赵王的“修敬”和秦王的“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不“辞谢”割城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断然采取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2、渑池之会:品味语言,把握人物
[问题]:
①“渑池之会”在记载会见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
②“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
③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
[明确]:
①记载会见情况时,秦御史“前书曰”,而赵御史却是蔺相如“顾召”而书的,只待赵王一鼓瑟,秦御史立即上前大笔一挥,借以羞辱赵国;而当蔺相如反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要“顾召”赵御史“顾召”即回头招呼可见,赵国君臣在秦国君臣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该记载时,赵御史尚须相如回头招呼才恍然大悟此外,“顾召”也同“前书”构成了三层对比:一是秦赵双方对比,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二是蔺相如与赵王君臣对比,赵国君臣手足无措,怯懦无能,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拔俗;三是蔺相如与秦国君臣对比,秦国君臣傲慢霸道,蔺相如有理有节,士可杀不可辱
②在记载内容上,秦御史用一“令”字,蔺相如则用一“为(wèi)”字,“令”者,威逼也,不得不为;秦国君臣依靠其强力威压,逼迫赵王就范“为”者,替也,给也,非为威逼,主动请击也,非为人请,自愿为之也蔺相如挽狂澜于,反令秦王击缶缶乃市井盛酒浆之容器,其为乐器则为劣等,秦王无奈,击缶助兴,无地自容!两个动词,意蕴丰富,一个是鼓瑟,一个是击缶;一个是被逼无奈,一个是死皮赖脸要献丑,秦国君臣满盘皆输!
③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念头,“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无须高声,蔺相如交代了“两个事实”,作了“一个暗示”两个事实是:一是两人五步之距,秦王已成蔺相如的人质;二是在秦王面前是一个敢“以颈血溅大王”的人,是一个敢说敢为的人,是一个不顾生死的人一个暗示是:我要与你同归于尽!无庸置辩的事实,凌厉明确的暗示,秦王除了服从,别无选择
3、“负荆请罪”:感悟思想,把握人物
[问题]:“负荆请罪”这故事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
[明确]对比反衬手法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可以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这时,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反衬蔺相如的见识超人一等
二、分析文章选材特点(课件展示文章结构)
1、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
明确: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
第一部分(1、2段)介绍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这是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对后文作了铺垫,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对比鲜明,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之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原因之一是忌惮廉颇之勇,介绍廉颇,既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侯”,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
第二部分(313段)完璧归赵
(突出了相如的智勇和爱国精神,能言善辩、善于把握时机,同时也暗写廉颇的军事才能和勇气虚实明暗相映衬,情节上环环紧扣)
第三部分(1416段)渑池之会
第四部分(1721段)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作者对于已选材料又是怎样精当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
明确: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对于已选材料,分别采取了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方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
表现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但文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二人的性格同样鲜明、突出“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渑池之会”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果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的爱国行动“将相和好”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板书)
在事件经过的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如“完璧归赵”部分,对秦决策写得详,入秦经过写得略;对秦斗争写得详,斗争结果写得略
第三课时
一、围绕课文开展语文活动,加深对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的理解,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
1、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
2、各组依次表演“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尽可能全组参与,注意人物语言的运用和把握人物性格)
3、师生评议各组表演
4、总结:思考蔺相如、廉颇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板书)
蔺相如:机智勇敢、忠心报国、胸襟阔大、顾全大局、
廉颇:忠诚献策、勇武有功、忠心报国、勇于改过
5、各组以自己表演的故事为例,说说课文在运用语言方面有何特色?
6、各组分别讨论,将讨论结果汇总
7、各组请一位代表交流本组讨论结果
二、教师总结,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
1、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明确:以蔺相如为例,作者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段刻画人物形象
①侧面描写如缪贤推荐蔺相如,从他的推荐中,可见蔺相如的胆识与智谋
②正面描写如直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在正面描写时,有时集中笔力写一个人;有时同时写两个人,通过对照,表现蔺相如;有时用环境气氛烘托,如蔺相如献璧时,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其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显示了秦廷的威严气氛,烘托出蔺相如不为威势所慑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③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以“完璧归赵”为例,出使秦国之前,摆在赵国面前的是“予璧”和“勿予”的矛盾在赵国君臣一筹莫展、久计不决的情况下,蔺相如一番诚恳有礼的分析点醒了赵王,表现了蔺相如处事果断机智的性格特征出使秦国后,强秦和弱赵之间“夺璧”和“保璧”,“杀蔺”和“保蔺”的矛盾更加尖锐突出在秦廷之上,蔺相如审时度势,巧设妙计保住和氏璧,并能慷慨陈词,怒斥秦国君臣不守信用在这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中,蔺相如最终以他有礼有节,机智勇敢的个性魅力征服了秦王在这一个又一个以弱对强、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的矛盾冲突中,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个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2、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先说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和好的事件中,他先前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非常符合武将廉颇的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
3、选取典型事件(前面已总结)
第四课时
一、查阅讨论,归纳重点
1、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先由学生提出文中不懂的词句,并由学生先解答,最后教师更正
3、教师出示投影,归纳重难点(课件展示)
A.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B.一词多义
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
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C.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⑧布衣之交(平民)
D.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穿)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
E.特殊句式
a.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
b.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解说: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纠正错误,强调重点,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二、对比阅读
1.发放《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刺秦王》资料选段,学生自行阅读
2.分析:蔺相如和荆轲同是门客,同是面对暴虐的秦王,同是处理非常事件,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呢?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解说:对比阅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阅读消化可在课上完成,分析写文章可放在课下完成)
篇22:高一语文名师指导教案
《蜀道难》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与学法、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课。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几篇文章都是唐朝诗歌。《蜀道难》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担忧,从艺术特点上看,诗歌想象奇特,笔法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学习本诗对学生认识唐诗,鉴赏诗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都有重大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还没用真正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情景,增强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及背景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的意境美、声韵美,激发他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评析诗歌的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写作诗歌时的情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3、交流讨论法;4、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蜀道难》,再次感受李白诗歌的风格。(板书)。
(二)作者简介[学生演说]
(三)诵读感知
1、第一遍,个别学生堂上朗读,读后师生议论不足之处。
2、第二遍,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学生圈点矫正。
3、第三遍,全体学生齐读。
4、第四遍,学生结合注释默读,疏通诗意,圈出难点,合作交流。
(四)问题探究:
1、《蜀道难》中贯穿全诗的是哪一句?它在全诗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全诗的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有一唱三叹之效!
2、蜀道“难”在哪里?
三难:第一段从历史角度说开辟之难
第二段从山势高危的角度说攀越之难
第三段从现实角度说安居之难
3、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五)延伸拓展:本文主旨历来争议不定,你是怎么看?
主旨探讨之一:送别友人
主旨探讨之二:抒写心志
主旨探讨之三:讽喻时政
主旨探讨之四:倦于仕途
(六)堂上总结
这首诗想象奇特、丰富,气势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下面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这千古名篇。
(七)说作业:背诵该诗。
(八)板书设计:板书方面,我力争简洁明了,采用语词式板书,既点名本课的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蜀道难(李白)
开辟之难攀越之难安居之难
总之,在教学中,我会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我的说课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篇23:高一作文指导
高一人教版作文指导
今晚,我站在北京的街道上,仰望星空。明天,一项紧迫的任务又将放在我的肩上。我可以退让吗?只有迈出一大步,跨过海洋;我能大喊困难吗?只有直腰,承受千斤重量。心啊,别这么激荡!此刻,是我平静的时候。星空异常宁静。深夜,风停了,雷暴逃到了别的地方。云飞雾散,月藏远方。天空平坦,没有波澜,安静无声。
但是星空是壮丽的,强烈的,清晰的。拱顶又深又宽。神秘的世界里,似乎竖立着层层神秘的殿堂。大气厚重芬芳,在那美妙的海洋里,仿佛有一股美妙的酒浆在流淌。星星,明亮而明亮,在广阔的空间里点亮了一盏不朽的灯。银河,漫长而漫长,是无限宇宙中的一座无尽的桥梁。
哦,星空,只有你能永生!你见过多少次:冰融化,火山爆发!你享受过多少次了:白杨吐绿,刘霜降!在那个遥远的高处,在那个不可思议的地方,你可以看到世界的美好,看到世界的沧桑。时间对你来说就像空间一样——无尽而强大。二
哦,看着星星,我不禁感到忧郁。说什么:宽阔浑厚,充满朝气!怎么能比呢?你的根深蒂固,历史悠久。说什么:爱伟大,心豪放坚强!怎么比呢:你的胸怀宽广,容量无限!
我爱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成长,但和你相比,这个世界远非辉煌。去了千山就不能去宫里了。渡海,越详细越喝不到酒。千火千灯,不如一盏小星光璀璨。成千上万的道路和成千上万的桥梁并不像一个星系那么长。
我走遍了半个世界,从东到西。地球的大小引起了我的惊讶和欣赏。但是谁能知道:宇宙中有多少恒星是地球的姐妹!谁曾知道:天空中有多少土地可以作为人类的`故乡!远处的星星,你能看见地球吗?一片混乱!遥远的土地,你感受到我们的存在吗?你怎么能想象!生命是宝贵的,为了歌颂战斗的生命,我写了一本诗集;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多少机会可以仰望星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见过多少个夜晚星空如此安详!在大宇宙的空间里,生命不过是流星一闪。在无限时间的河流中,生命只是一个微小的波浪。哦,星空,我不禁感到忧郁!于是我带着忧郁的心情走到了北京的中心。三
突然,壮丽的星空突然变了。天渐渐黑了,星星小了,天空看起来暗淡无光;云没有来,风也没有吹,但天空似乎笼罩着一层薄雾。天空很窄,星星很低,星星不再辉煌。黑夜永不结束,月亮永不升起,太阳永不升起。
哦,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觉得很迷茫。我不禁特别惊讶地环顾四周:就在我附近,在天安门广场,一座奇妙的人民大会堂拔地而起;就在会堂里,在宴会厅的杯子里,装满了友谊的芬芳的酒;在我的两边,在长安街上,挂着一长串灯;在那盏灯的照耀下,北京市中心架起了一座银河桥。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在这个世界上!这是天堂里的地球吗?不,人间天堂。现实世界,一点都不真实;简单描述一下,一点都不夸张!谁说的——星空比世界更灿烂?是谁——在星空下感到悲伤?今晚,应该是我平静的时候!
是的,我错了。我当时好激动!这时我才知道,刚才我看的是星星,不是我。我们生活在其中没有生命的宇宙既不生也不死。我们思考但不思考的那个拱顶,总是显出一种呆滞的神色。星空,面对你,我有权利站起来。四
当我骄傲地看着星星时,我的身体充满了非凡的力量。因为我知道,在所有最好的传统之上,我们的团队已经形成,就像浩荡的长江。至于我自己,我早就武装到牙齿,在我们的队伍里当过小兵。但是,我和我的同志们一样,永远不会在红灯和绿酒面前徘徊。我们要在大地和星空之间建造一条走廊,把大地上的塔和亭搬到广阔的天堂。我们要在无限的高空搭起一座桥,把人间的美食送给远方的神灵。
真的,我和我的同志们一样,永远不会只是“扫门前雪”,而是负责“别人的瓦霜”。我们应该把长安街上的灯延长到远处;让万里无云的夜空展现千千成千上万个太阳。我们要把广阔的穹顶变成熙熙攘攘的天门广场;让满天繁星成为人类的故乡。
还有星空,不要嘲笑我的荒谬!我很诚实,从不痴心妄想。虽然生命短暂,但只有人类的双手才能装扮宇宙;这个世界,因为人的生存,有着无限的希望。你啊,你有什么困难,让你无能为力?请再仔细查一下!新的火箭从盟军开始,正在遥远的星球上空飞行。
【高一人教版作文指导】
篇24:高一作文指导经典
你不能改变我
绯红色的云在空中展成羽翼形状,这就是陆地上所能看见的,夏日里最美的落日景象。看不见的,云层之上其实是另一番辉煌。我其实很少闲来无事看夕阳,但和你在一起的每一个黄昏都是最美的乐章。由于你工作的关系,我们不常见面,但那没关系,在我幼稚而青涩的脑海里生根了你的模样,让我更加怀念有你的时光。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秋日的天空一碧万里,绵延无际的苍绿树叶间漏下跳跃的阳光,桂花被夹在风中,落在夕阳纤薄的后肩,这是开学的日子。从那以后,一年级,二年级,初中,高中,变的是那铁驴似的玩意儿,不变的是你接送我的那宽阔的肩,那结实的腰,那为我挡风的身躯。你总是做的很多,说得很少,更别说把我“小宝贝”、“小心肝”的挂在嘴边了。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行道树伸展的树枝,早早暗下去的天色,接连亮起的路灯,安静的街道,暖黄的光,说话是呵出的白雾……一幕一幕,匆匆回闪,真实平和得甚至不能引起任何情绪变动,一直讨厌你。高中的生活让我变得浮躁起来,而分数似乎成了唯一能让你喜怒哀乐的东西。
你会大声斥骂,会拍桌子打板凳,会在酒喝多了之后嚎啕大哭。当然,最后一条并不是我亲眼所见,因为你在我面前从不释放自己的悲情,总是让我觉得你是一个硬汉。我爱你,但我不会说。你也一样。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一月过去之后,冬天嚣张的气焰就减弱了很多。二月过去之后,春天隐隐地撩开了些许她那妩媚动人的裙摆。而随着三月的到来,
天空终于一点一点散去了春寒料峭时的铅灰色样貌,湛蓝的天空没有任何杂质,仿佛一个毫无心机的孩童,将他纯洁而美好的面容,无遮无拦地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我想多年之后,在这样一个大地复苏的季节里,我会带你去我所在的城市,陪我工作,陪我生活,却陪你到老。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你不能改变我,我一直都爱你
篇25:高一作文指导
找寻回家的路
清脆的车铃声划破了乡间小道的宁静,我和妈妈骑着自行车,行走在前往外婆家的路上。
眼前的景物历历在目,可是我却记不起去外婆家的路了。唉,算一算,我已经有五六年没有在外婆家过上一个像样的端午节了。很多次是因为要上课而没有时间去。这一次,端午节能放假了,我终于可以回外婆家过端午节了。
好不容易跟着妈妈走完了那条印象模糊的山路,眼前出现了一座熟悉的房子。我下了车,轻轻叩了叩有些陈旧的门。
“哟,小妹回来啦!”和蔼慈祥的外婆亲热地叫着我的小名,“你可真是难得回来一次呀!”
跨进四四方方的庭院里,一阵清香扑面而来。我仔细地寻找,原来每扇门前都挂好了艾叶和菖蒲。我贪婪地吸吮着这股药香,虽然城里也会象征性地挂上一两束,到底也没有乡下的这味儿浓啊!
我正沉浸在醉人的香气里,妈妈就唤我到厨房里来。到那一看,桌子上放着一盘系着五色丝线的大棕子。
“吃吧,这可是我亲手做的哦!”外婆有些得意地说。
我解开一个粽子,咬了一口,棕叶的清香和红枣的甜味,让人唇齿生香。这味道,我遗忘了多少年?超市里出售的包装好的粽子,怎么有手工制作的这样可口,又怎么会有这般情谊绵长?
可是一连好几年我都吃着那样不完美的粽子呀!
我从前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呢?我不过是随便吃几个超市里卖的粽子就完事了。
其他的节日又怎么样呢?答案让我羞愧不已:中秋节,我只关心月饼好不好吃;清明节,我没有为已故的长辈扫过一次墓;甚至在除夕,我认为春节联欢晚会没有意思,赖在电脑前看好莱坞大片去了。
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一到圣诞节的时候。我和同学们就忙着互赠贺卡,祝福“圣诞快乐”。
我再也不敢想下去,起身走出了屋外。
是不是嘴里充满巧克力的美味,就忘记了中秋美酒的醇香?是不是随着欧美电影的风行,就遗忘了“国粹”京剧的魅力?是不是唱着英文歌曲,就不知道《茉莉花》的旋律。传统文化正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渐渐不被人喜欢——然而,我们的灵魂的家在哪儿?
传统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家园。回家吧,我对自己说。
我找到外婆:“外婆,给我唱首童谣吧!”
外婆有些惊讶,但随即就用苍老古朴的歌声唱了起来。
听着童谣,我感觉自己真的回家了。
来吧,我们,一起寻找回家的路。
篇26:高一作文指导
微笑,是黑暗中的一丝光明,照亮你的心灵;微笑,是一剂良药,抚平你心灵的创伤;微笑是一束阳光,给我带来光明和希望;微笑是春雨,滋润着我干涸的心房。
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微笑,就会改变他人的一生。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它的名字叫做“微笑的力量”,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中年妇女独自在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她走过去一看,是一位男子。
可是当她打开门后,男子和善的笑容忽然不见了,他从背后拿出一把锋利的菜刀,举到半空,企图威胁这个中年妇女,准备进行抢劫。这位中年妇女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位拿着刀的强盗,心里着实吓了一大跳,但她马上镇定下来,对强盗微笑着说:“先生,你是来推销菜刀的吧,我刚好需要换一把菜刀呢。
我家的那把菜刀已经用了几十年了,都生锈了,也该换一换了。你这一来,省得我再跑了。你先进来坐一坐,我给你倒杯水喝。”这位男子被主人的热情和微笑感化了,将错就错,把菜刀卖给了中年妇女。从此以后,他改邪归正,再也没有抢劫。
是啊,是这个妇女的热情和微笑感化了他,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的心里,我记得曾经有过三次微笑,第一次是同学的微笑,第二次是老师的微笑,第三次是父母的微笑,其中有两次我刻骨铭心,那就是老师的微笑和父母的微笑了。
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我的作文不好,语文老师也为我着急,但是我就是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神经,只要一到写作文的时候,灵感就顿时没有了。为此,也少不了老师的批评,我逐渐灰心丧气了。回到家以后,妈妈看我这个样,忙询问缘由,我只好一五一十地告诉妈妈。
妈妈听后,笑了起来,她微笑着对我说:“哎呀,我还以为什么事呢!原来是这个啊,你作文不是很好吗?你想想,你每学期都参加作文竞赛,而且每次都是一等奖,作文对你来说,不是小菜一碟吗?以后还是坚持多读书,多留意观察,我相信你肯定会写出最美最好的文章来!我对我女儿有信心!”
“嗯!”我笑着应了一声。不久之后,语文老师把我叫到教室外谈话,她冲我笑了笑,说:“你近期作文水平有进步啊,写得越来越好了,你要继续加油,写出更加脍炙人口有新意的作文,我相信你是最棒的,加油!”说完,她笑了起来,我也笑了:“嗯,一定会的!”
微笑加鼓励给了我自信的力量,我的作文也一步一个台阶的往上攀,受到老师的好评,而且还当范文读。
微笑,是美丽的,是崇高的,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对自己微笑,对他人微笑,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篇27: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四个思考,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四个思考
思考一:面对长文,如何保证较多的预习和学习时间。
高中语文课时小紧张,任务较重。老师还要补充一些课外内容,比如文言文、整本阅读。篇目增加了,增加的篇目还得认真落实。
思考二:任务多了,学生如何自主落实相应内容。
高一各科,均有作业,轻重缓急,各各不同。一个人在理科题海中得意的时候,是很忘我的。在此情况下,他们忽视语文学科的存在也非常容易。
思考三:在获得实惠的同时,如何清醒地积蓄语文力量。
语文见效慢,像用中药。效力点点滴滴地显现,耐得住寂寞不?坐得下冷板凳不?在其他学科立竿见影、立马见效的时候,学生能不能坚持用药以待正果修成。
思考四:立竿见影和不见影,如何并重兼修?既关照短期利益又不放过长线投资。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一是学习方法的衔接。高中以能力为主,在考试要求的范围内什么样的题型都是允许的。这就要求我们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二是培养两个敏感。
1、(语言敏感)。看到好的文章,听到好的歌词、广告词,听到街上行人口中的一句歇后语,看到报纸杂志上的一句名言,甚至数理化教科书上的一个词语,立即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惊叹之、品味之、记录之、在写作中想方设法地使用之,这就是语言敏感;在作文中,日记中,一个句子,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耿耿于怀,语不惊人,势不罢休,这就是语言敏感。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有了强烈的语言敏感,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教你语文了。
2、(生活敏感)。有一天,大街上两个人骑自行车相撞,引起了争吵,有两个同学都从此经过,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见两个人吵架,甚是无聊,其它无事”。另一个同学则在高考中这样写道:“《圈》:早晨骑车上学的路上,密密麻麻围了一群人,摆出了一个不很规则的圆圈。在圆心位置,站着两位同胞,一只手握着自行车把,另一只手指着对方大骂。原来是两位同胞撞了车子,引起一场口舌之战。其实,这是小事一桩,并没有什么争吵的价值,连班也不上了,围成这不大不小的圈,更何况中国人常言‘寸金寸光阴’。这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怪圈。”前者认为无事可写,后者却由此看到中国人的两大弱点,一是因小失大,不珍惜时光;二是鲁迅先生批判过的看客,在中国仍然存在,围成一圈看热闹,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啊!后一位同学有比较强的生活敏感,从细小的事件中看出实质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自然和社会中的智慧无处不在,“万物为吾师”,应当是不灭的真理。
三是培养读写习惯和能力——多阅读,勤积累,常练笔。
课内,课本上的选文不管是否要求背诵,一定要强化阅读。要放声朗读,尤其是古诗文和现代散文,要读得朗朗上口,读出情感,读出语感,并掌握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更重要,课内得法,课外受益。
可课外阅读读多少?读什么?怎样读?这三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课外阅读还是一句空谈。
■ 读多少
教育部公布的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高中阶段不少于150万字。按最近出台的《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规定:初中每学年阅读3部以上经典文学名著,高中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
■ 读什么
以经典名著为主。读完一本名著就是走完一种人生,你从中得到的人生阅历、情感熏陶、审美愉悦、道德感化、写作方法都是阅读一般的书籍无法相比的。至于具体选哪些有代表性的经典名著,注意老师推荐与自选相结合。
■ 怎样读
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及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角。它兼感性的体验、感悟与理性的思辨、评论于一体,能全面提升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长篇名著作批注可采取整体式批注的形式,批注有以下内容:
1.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或故事?
2.书中令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说出书中你最喜欢的精彩片段,并说明理由。
3.交流书中你印象最深的人。
4.说说书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你想对主人公说什么?
5.读完这本书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6.你由这本书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
7.读后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善始者靡繁,克终者盖寡。能力的提高在于平时的积累。勤学如春起之苗,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日有所亏。当然,我们刚讲的阅读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积累,但这里我主要讲书面的积累,简单说就是建立三个积累本。
■ 生活阅历记录本
我们要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积累生活阅历,使自己的阅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成熟。思想是写作的基础,不会思想就不会写作。
生活阅历来自哪里呢?“阅历”这两个字本身给我们道破了天机。“阅”,就是阅读,它告诉我们阅历来自读书;“历”,则是经历的意思,它告诉我们,阅历要在生活中积累。
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还要善于思考,在记录所见所闻同时,还要能思考其背后的深刻问题。高一阶段尤其需要这样的博见多思,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 写作素材整合本
首先说素材的类型,它包括典型人物事迹、新闻时事、名言警句、诗词、歌词等。
怎样积累?第一,对这些材料,我们分门别类。第二,我们可以采取重新整合的方式,特别是典型人物事迹、新闻时事方面的素材,我们不能照搬下来,要尽量加工整合,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把素材整合成句、成段。
整合成句模式:
一是“名人+名事”式,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叙写,如“项羽兵败乌江,令英雄扼腕”,“屈原汨罗投江,让忠臣垂泪”。第二个层次,是诗意展现,如“命运是项羽末路自刎乌江时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
二是人物和相关诗句或名言警句相结合。也可分两层次,第一层次是直接引用,表达为:名人+名言+意境(或名德)。如“美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清幽与恬淡”。第二层次是化用,表达为:名人+名言化用,如“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思念使李清照人瘦比黄花”。
整合成段的形式:
一是N个名句(或N个名人名事)+意境(或其他)。
二是:名人+名言名事+议论。
这些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整合而成的素材作为写作的半成品收在笔记本中,写作时只要稍稍加工,整合就可以了。
■ 古诗必背摘抄本
高一阶段,精选高考必背古诗文,制订背诵计划。这也是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兴趣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