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作文(精选16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作文(精选16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作文,本文共16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作文
阳光携裹着雨后的清凉,倏然而至。
一隅绿意绽放,简单而典雅的色调,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被午后斜阳笼罩,一片融融泄泄。树影筛阴,洒下一地斑驳,时光在沉淀中发酵……
想起那个冬日慵懒的阳光,淡淡的透过潇湘馆的竹,颦儿柔弱的身躯在光影里忽隐忽现。焚稿断痴情,即使空气中还残留着宝玉那句“我是为林姑娘病了。”但顷刻被灰烬所覆灭,不知所终。颦儿的泪尽了,前世的绛珠仙草也报答了神琪侍者的雨露之恩,徒留着潇湘馆的竹,在光影间隙里,寂寞无助的伫立,依依叹息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窗外的桦树,一季的轮回,从遥远的盛夏赶来,重新绽放它的辉煌,我看见尘埃在光影里一点一点的升降,温柔又细腻的漫过指间。
在淡光绿影里,仿佛看见苏子悄然伫立,在爱妻王弗坟旁种下三百棵松树,苏子的思念若绿意连绵起不绝,想起曾经的双宿双飞,如今的人影茫茫,苏子不再是那个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词人,他更眷念的是“小乔初嫁了”的那优温润如水的时光。
阳光落在淡蓝的窗帘上,绿意投下参差的阴影。平静而淡然,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她一生跌跌宕宕,傲然于世,晚年缄守秘密,只求岁月安好,只觉得她受过那么多的伤,怕是无法愈合。三毛比她幸福,起码拥有过爱,而她,什么也没有。谈起三毛,算是我崇拜的女子,有勇气穿越撒哈拉沙漠,懂得“流浪”的幸福,最喜欢她穿那带有波西米亚风格的红裙子,那么狂野,有时翻来覆去的看那张图片也些许觉得少了点温暖,她的自杀也该是命运的玩弄吧,张爱玲像一枚叶子,渴望有心人拾起,三毛像一尾游鱼,始终在寻找一个安然的洞穴。
踏着阡陌小路,喜欢树枝低低的擦过头顶的的感觉,仿佛是长者的絮语,在浓墨绿影里,有些故事等待被挖掘,有些时光渴望被拾起,有些心情希望被倾诉。
拔开历史的云烟,寂寞、辉煌仅是过眼即望,曾经的曾经,如今的如今,只是看着那些浮生一瞬,徒生许多伤感。
浮生掠影的寂寞,愿我也能如此懂得。
篇2: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作文
梦中那条青石板铺就的路,是你吗,西塘?
我与西塘也只是旅行途中的偶然相遇,然后,我便被其古韵的风致所迷……
清晨,推开吱呀作响的木窗,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轻轻包裹住我,那触感,似是上好是丝绸一般。我迫不及待地蹬上了鞋,下了楼。天还未亮,昨夜喧闹的西塘,似是入了深眠一般,安静而又美好。清新的空气,伴着草木的香味,在我的五脏六腑内漫开,那是一种说不出的舒爽。街还很静,窄窄的青石路上,只有我哒哒的脚步声。
沿着青石小路,上了一座小拱桥,薄薄的迷雾还笼罩着西塘这片古镇,似是缪斯的面纱,神秘得恰到好处。轻盈中,那依水而建的白墙青瓦,一点一点撞入我的眼帘,这般风景,应只有一位撑着一把油纸伞、结着愁怨的丁香般的姑娘,方能与之相配。一边想着,这样的思绪却被一阵划水声打乱。我驻足聆听,听那被船桨打碎的涟漪,这是西塘特有的清早。
轻柔的水声不紧不慢,在那桨的起落间,太阳开始苏醒,连带着这座古镇也开始苏醒。薄雾渐渐退下,我终于看清了那船桨的来源。一艘小木船随着水声从拐角处划来,桨落下的那一刹那,平静的水面被搅得粉碎,似是摔落的金盘一般,让人心驰神往。撑船的是一位姑娘,蓝花布的衣,两条麻花辫安稳地靠在她的肩上,几粒盘云扣衬着她的笑颜,格外耀眼。少女开始轻声哼起了一首曲子,那是我从未听过的,似吟唱,缱绻而又柔情。西塘便在这水声、桨声和歌声中真正苏醒,一扇扇的窗户被推开,窗边,有的少女开始梳起长发,巧笑嫣然间,像极了待嫁的新娘;有的老人开始挥拳踢腿,一套太极拳,如同行云流水……这时的西塘,又一次充满了活力,若说她的清晨是如莲花般淡雅的少女,那苏醒的西塘,就是活泼好客的姑娘,让人不由得心生亲近。
我的脚步未有停歇,那条青石小路似是怎么都走不完,那哒哒的脚步声伴着西塘的苏醒,开始愈行愈远……
一路上,我不断向前追寻着什么,偶然间的驻足停留却成为了我此生莫大的庆幸。在那一条通往未知尽头的路上,在那时间的空隙中,我结识了西塘……
篇3: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作文
从十指间的缝隙望去,天际是微微的湛蓝色,空气中混杂着狗尾巴草所散发出来的香气,寻寻觅觅,穿风踏雪,渴望自己拥有彼岸的风景,直到肩上沾满了尘埃。
我就像是那个跋山涉水寻找金窗子的男孩一样,一直在寻找,一直在追逐远方的天空,却忘了脚下的这一方土地。如你所知,我和每一个女孩一样都很骄傲,都很要强,却又在内心深入涌流着一股自卑,尽管这股自卑已被我们假装的坚强掩饰得天衣无缝,可是总是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隐隐作痛。很小的时候,我就被老师认为是一个笨孩子,你根本无法想象那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怎样的伤害,那时候我们班还有一位女生,似乎是上帝把所有的优点都给她,每每上课的时候老师都会表扬她或是让她来回答问题,她回答问题总是那么流畅、那么自信,而这时我总会很羡慕地看着她,心里想着如果我是她那该多好啊!因为我连平时的讲话都支支吾吾,一和老师讲话就脸红,我发觉自己真没出息,真没用。
我的目光总是流连在彼岸,一味地羡慕着她,一味地做着有关我变成她的美梦,日子一天一天地溜走,此岸的土地依旧荒芜。时光把一切都夺走了,只留下我一个人在原地迷茫、彷徨。
迎春花开时,我已经上四年级了,我还是喜欢趴在老师的窗子前看老师拿着红钢笔一笔一笔地批改作业,某天我站在办公室门外的时候,竟听到一位老师在谈论我,夸我认真,夸我懂事,总之说了一些这辈子让我最骄傲不已的话,其他代课老师也都啧啧赞叹,我幼小的心灵怦怦直跳,就像天空突然放晴一样兴奋。原来我也有那么多优点啊,为了证明老师夸我是正确的,我开始了耕耘不息,种植梦想。
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别人的世界再美,也只不过是你的插曲,纵使彼岸花开成海,花开不败,你也不必再有过多的羡慕和留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播种,耕耘,打造此岸的风光,因为寻寻觅觅,起起落落,一味地在别人的风景里神伤黯然,抱怨命运的不公,只会让你更加地失败。众里寻他,却不知他就在灯火阑珊处,此岸彼岸,总有一天,我会将我的此岸站成别人眼中风景秀丽的彼岸!
我的花会开,我的花让我开。
篇4: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作文
我们都知道《骆驼和羊》的故事:骆驼对羊说:“你看,我比你高大,站着也能吃到墙内的叶子。”羊却说:“我比你矮小,能进入墙内去!”由此可见,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是看你怎样把握它,怎样和别人比!
丘陵能和泰山比吗?能,它能和泰山比曲线;梅花能和牡丹比吗?能,它能和牡丹比高洁;溪流能和大海比吗?能,它能和大海比蜿蜒。
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有可比性。所以,往往因为有了比较,事物才会向它更好的方向发展,因为有了比较,社会才会更美好。比,是我们前进的风帆!藤蔓因为和乔木比了,它才有向上攀折的毅力;雄鹰因为和天空比了,它才有冲上云霄的壮志;梅花因为和冬天比了,它才有傲骨嶙峋的`情怀。所以,比,往往像风帆一样催人奋进。
比是力量的源泉。多少人就是因为比而产生坚韧的力量,为和别人争那一口气而顽强的活着。勾践就是忍着国耻,苟且多年,终于有朝一日灭掉吴国,重建越国。在我们生活中,同学们各自在学习上努力比拼,越挫越勇,发挥潜能,成就辉煌。比是成功路上的一臂之力。曾经有一个人一直生活在苦难之下,他的妻子终于有一天说他是世上最无用的人。从此,他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要摆脱苦难。所以
每当他想要放弃之时,他总会把自己和别人比一比,在不断的比拼中终于让自己抵达了成功的彼岸!
所以,“比”是海平面的一轮红日,望见它,总会有一种要冲的感觉。人生的路途是漫长的,是坎坷的,我们往往有时会觉得四肢无力,想半途而废。可是我们如果有了比较,便有了目标;有了目标,便有了追求;有了追求,便有了人生的完美。
有人问一位盲人:“你生活在黑暗之中,你不觉得痛苦吗?”盲人却说:“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瘫子相比,我能走路。我还会痛苦吗?”因为有了比,盲人面对黑暗的世界也会觉得精彩,才会有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欲望。
国与国之间因为有了比,才有了竞争,才有了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前几年我国还是被别人瞧不起的落后国家,可就是因为我们不断的和发达国家比,努力拼搏,所以我们迅速长成了举世瞩目的东方巨人。
比,人生的闪光点,前进的风帆!
篇5: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作文
生活中的无奈便是努力欲摘的苹果突然脱枝而落,变成一团果泥。但是,人们已从中领悟到了一个道理:探索,无所谓失败,它在字典里只存在成功。
历史上探索无处不在。康有为、梁启超对于变法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孙中山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进行的探索,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前途进行的探索……,纵观这些历史人物,他们都是成功的。那就是:他们的探索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
探索,可以使一个愚昧的民族觉醒,睁开眼看清这个世界。
“世人皆醉我独醒”。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他孤独,他彷徨,他呐喊。立志从医的鲁迅,看到国民的麻木,放弃了先前的探索,决心弃医从文。他的《呐喊》,唤醒了多少沉睡的心灵?他独挑大梁,为了这个民族,他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使这个黑暗的世界出现了光明,出现了希望!
探索,可以使一个绝望的人重拾勇气,找回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在身体瘫痪、全身已有几处器官被切除的情况下,戴安娜·高登并没有放弃。她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世人都认为她活着是受罪,可她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在滑雪事业上进行不懈的努力,在美国冬奥会上获取金牌,并在以后的比赛中相继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的探索,使每个绝望中的人都重拾起了那份自信、那份希望。
探索,可以使一个民族从黑暗的社会中崛起,成为一颗夺目的明珠。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成为万户侯”,是毛泽东豪迈激昂的写照;在那个国破家亡的年代,他夜不能寐,时时思考着祖国的统一大业。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十年内战,事实证明,我们胜利了。我们实现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承诺,我们的民族,得以自立,得以自强。
探索,可以使一个民族吸取丰富的营养,民族精神永远与你我同在。
陈寅恪,他便是一个传达民族精神的人物。国民党时期,他又写下“文章惟是颂陶唐”。“泪眼已枯心已断,莫将文字谈他生”便是他生活的写照。于是,他坚强不屈,于目盲脚膑后写下皇皇巨著《柳如是别传》。我们的民族得以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永葆活力。
人们的探索,从那时候起,就有了深远的意义。正是这些人的探索,我们才得以前进,得以成长。
篇6: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1-5题每小题3分,6-17每小题4分,共6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赠谥(shì) 虫豸(zhì) 踮脚(diǎn) 园圃(pǔ)
B.旋涡(xuàn) 稍息(shāo) 笤帚(tiáo) 肇造(zhào)
C.愧怍(zuò) 户牖(yǒu) 熨帖(yù) 涟漪(yī)
D.剔透(tì) 粗糙(cāo) 渑池(miǎn) 脑髓(su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退变为暴力行动。
B.他就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的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指。
C.故乡的田地里有很多鹤鹑。麦地里,豆地里,棉花地里,处处都有它们灰色的身影。鹤鹑飞不高,也飞不远。起飞的时候,翅膀把空气振得蹭蹭作响。
D.文学应当有力量惊醒生命的生机,弹拨沉睡在我们胸中尚未响起的琴弦;文学更应当有勇气凸显其照亮生命,敲打心悱,呵护美善,勘探世界的本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据美国“自由灯塔”网报道,在2月12日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前数小时,两架俄罗斯战略轰炸机挂载核弹,抵近美太平洋关岛基地飞行。此新闻已被证实纯属骇人听闻。
B.当他承受着命运给予他的生活的奔波与辛苦时,他没有自怨自艾。赛场上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成了他自信人生的定场诗。
C.一大批有实力的歌手,由于缺少机会,没有为听众熟知。但可以肯定,他们只要坚持不懈,假以时日,一定能成为明日黄花。
D.虽然多数国人已是居者有其屋,但大家仍多忙于“挣钱”,唯恐钱不够用,既无安全感,又有危机感,如此一来,便有了季孙之忧。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朗读者》第二季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B.大力开展厕所革命,使洁净厕所覆盖全城,实现从城市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是民心所向,必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欢迎。
C.这个节目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是它不靠评委摆噱头,而是着力于回到纯粹的音乐本质所带来的。
D.家风传统、亲情牵挂、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显示出反哺个人、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而且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
①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②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的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
③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④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⑤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A.③⑤①②④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⑤②④ D.③⑤①②④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我们诚挚邀请贵公司来参加我公司年会,如蒙应允,请发来与会人员名单。
B.先生不远万里驾临寒舍,是令蓬荜生辉,他日有幸到贵府拜访,还望先生扫除而迎。
C.某新锐作家将他的新书赠给位老作家,说:“晚辈才疏学浅,奉上批作,敬请海涵。”
D.请大家针对昨天发生的事件发表看法,千万不要客气,有什么想法姑妄言之即可。
7.选出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国别史,为“十二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三传”。
B.《论语》是孔子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了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
C.鲁儿,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祝福》选自《彷徨》。
D.高尔斯华绥,美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1932年,他的代表作品《福尔赛世家》因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而荣膺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A.左右欲刃相如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北虽貌敬 D.欲流之远者
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能容于远近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如今人方为刀俎
10.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被相矣?——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做丞相呢?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黄河以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北岸。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和刺人把他杀死,说不是我,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领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1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业协会对同行业价格的监督功能比较强:原料进价如何?成本支出如何?心中一清二楚。至于什么样的货究竟卖什么样的价?也能掌握得八九不离十。
B.富贵可以追求,但必须坚守基本的准则。儒家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强调道义重于一切。
C.雅典奥运会,香港获得1枚银牌,多哈亚运会,香港获得6金、12银、10铜……从默默无闻到显山露水,香港竞技体育走出了一条厚积薄发之路。
D.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重视“礼乐”。一方面建立如“礼”这样的制度,另一方面也采取像“乐”这样的措施来教化人心。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用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泰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和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其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奏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古文观止·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鼓:弹奏
B.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摩:倒下
C.赵得其情则弗予 情:真实意图
D.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 绐:欺骗,欺诈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王为赵王击缻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因跪请秦王 因人之力而敝之
C.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是寡人之过也
D.以明大王之失信 以旌其所为
15.对上面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文字描述渑池之会上的斗争:秦王步步紧逼,耍弄赵王;蔺相如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运用对比把这场短兵相接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蔺相如蔑视强权的凛然气概。
B.司马迁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蔺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的“前”这一动作,表现出他的机智;“跪请秦王”表现了他对秦王的恭敬,显示出两人地位的悬殊。细节描写,精炼而准确传神。
C.王世贞对蔺相如的完璧归赵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从蔺相如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政治形势进行周密的论证,认为应该千方百计地使秦王处于理曲的境地,而不必采取“使舍人怀(璧)而逃之”的不光明的手段。
D.王世贞把完壁归赵和赵国这种功绩的取得归功于“天”,认为这是天意的安排,并且指出蔺相如的行为可能会招致严重的后果来照应开头的“予未敢以为信也”,使得本文结构谨严,论证周密,令人叹服。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17题。
现在世界上汉文化正热,但是西方人普遍认为汉语难学,包括华人后代。尤其语法这块,目前的汉语语法实际上是通过西学框架加大量特殊句式来描述的,没有一个本质贴切的原理可以指导实践。这些都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汉语有没有自己土生土长的语法?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什么样的关系?
孟昭连教授的《之乎者也非口语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他描述了文言文形成、成熟的整个过程,揭示了文言文不是口语的简单记录,更从文言文法重要方面的“辞”说清了文言文区别于口语的具体方式,也就为我们解构文言、读懂古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之乎者也非口语”结论虽小,但折射了语言、文字、文学、历史文明等方方面面,书中详尽的考证展示了独到的见解和合理的推论,虽有个别值得商榷之处,但仍是引人深思。
孟教授在书中阐述的主线之一是传统文字“意内而言外”的概念,以及作为具体体现的“之乎者也”之类“辞”的运用。语言和文字的作用都是要表达“意”,但是文字和语言特点不同,有很多场景下的对话不仅仅有吐字发音,更有声音的长短徐疾、停顿等以体现出的当事人心态、话外之音、逻辑意向,等等,文字记录时不仅要记下具体声音所对应的字,还要加进去“辞”来足意,“之乎者也”就是典型的“辞”,是口语中没有但文字里面非常必要的部分。
到了清末民初时期,文言区别于口语的理念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的西方语言学观点冲击下渐渐模糊,尤其是《马氏文通》出版后,一系列混淆概念的虚实字分类,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文字的认识,并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的研究中。孟教授在书中详尽剖析了马氏对后人的误导。
孟教授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古代文章、文法这么发达,为什么没有产生像西方那样发达的语法学?也就是说,我们现今的汉语语法研究,是不是在填补古人的空白?这是发人深思的问题,其回答促使我们更好地审视语言实践的方方面面,包括上溯汉语的渊源、发现汉语本质,甚至汉语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等等。
孟教授的这本书破开了“西学中用”造成的百年误区,剥离着西学强加给汉语的框框。更重要的是,我们去哪里寻找华文的根?去哪里寻找汉语的本质?孟教授给我们做了示范,那就是,在传统语言文字中找,在古典文学中找,这一切巨大的财富,是汉语乃至华夏文化回归的希望所在。
(摘编自子明《跳出西学框框回归汉语本质——评孟昭连教授〈之乎者也非口语论〉》)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西学框架并结合特殊句式所描述的当下汉语语法,不是土生土长出来的,因为缺少本质贴切的原理,所以不能指导实践。
B.“之乎者也非口语论”结论虽小,但涉猎极广,全书既有独到见解,引人深思,又能指导实践,提供途径,值得全面学习。
C.与“语言”不同的是,文字除了记下应有的字外,还要加上各种“辞”,以弥补文字因脱离具体场景对话而导致的诸多不足。
D.文章和文法即使很发达,也未必能使语法学很发达,孟昭连教授对此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语言实践方面找到答案。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把文章写好,中国古人在书面表达中应该很讲究修“辞”,而一般的口语表达,则不讲究修“辞”。
B.《马氏文通》应该是在“西学中用”背景下,诞生的一部关于汉语语法的著作,在今天已缺乏学术价值。
C.在孟昭连教授看来,现今的汉语语法研究,其实并没有填补古人的空白,是西学强加给汉语的框框。
D.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各阶段的教育应该加大文言文经典篇目学习,积极传播古代优秀文学作品。
二、名句默写,文言文断句题(共9分)
18.根据语境,填写名句。(每题2分,共6分。任选3小题)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激昂大义, ,亦曷故哉?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4)孟子强调学校教育作用的句子是:谨庠序之教, , 。
19.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三、阅读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3题。
空村
农人
屈指算来,离开生我养我的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已经有整整二十五年了。与以往不同,这几年每次返乡,总有一种情感使我无法释然,我知道这种感觉叫做“孤独”,孤独的主人不是我,而是我的小村。
为了表示对村邻们的尊重,或是为了更多地感受一下久违了的乡音乡情,每次回老家,我总是把车停在村口,步行回到在村子尽头的家。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走在我从小就模爬滚打、嬉戏玩耍,熟悉到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的小村的当街上,却渐渐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陌生感。这就是,已经很少看到路上匆匆行走着的或三或两的荷锄下田的农人;也很难再看到街边路口或交头接耳或手舞足蹈地扎堆拉呱的村妇;更看不到滚得浑身是土的“泥猴子”突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针刺里冲出来,蹭着你一闪而过,眨眼间便没了踪影的孩子们。就连邻居家养的狗,也无精打采地趴在自家大门口,当你从它面前经过,只是百无聊赖、散漫地瞥你一眼而已,再没有了往日的暴躁和骄狂。
显然,小村已全然是一副落寞的了无生机的模样。
有时回家,也偶尔会住上一夜,过去那种吃过晚饭同老人兴致勃勃地拉上一通,然后就着浓浓的乡情倒头便睡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悄然而生的是夹杂着丝丝忧虑的长夜难眠。忧虑是什么呢?这村还是当年的村,这夜还是那样的夜,这夜静的还是像过去那样谁家的大人突然间打了个喷嚏,邻人们也会吓一跳的……
昔日熙熙攘攘的水井周边空了,随之消失的不仅是村人们担着水挑子匆匆行走的声影,还有水桶碰磕井沿的叮当声和村姑们的棒槌敲打在井台边儿衣服上的空旷悠远声,最可惜的当属随着水担行走而顺着水桶的漏缝儿画在村路上那些蜿蜿蜒蜒的曲线,也早已湮没无迹了;过去塞满了欢声笑语的碾道子空了,再不见了石磙的两侧通常一大一小的两个人推着碾棍周而往复和旁边端着盛满粮食的簸箕候碾的人们,更不见了散在碾道里探头探脑啄食粮屑的鸟儿,剩下的只是碾道两侧石缝里冒出的小草,摇晃在风中,瘦弱又凄惶;过去时光里充满了苦也充满了乐的农家院落也空了,这不是过去农人们的篱笆柴库被高墙深宅朱门铜锁替代的缘故,实则是因了那些在过去,时刻飘荡着的人畜喧闹连同那些缥缥缈缈的炊烟样,都被一风吹散,再无了踪影。
过去的——那个早晨起来每家每户都会升起袅袅炊烟的小村,那个白天充斥着农具叮当声、大人吆喝声、小孩喊叫声并伴杂着狗叫鸡咬声的小村,那个晚上在各家的母亲们或高或低的唤儿声中逐渐沉入梦乡的小村,只是我记忆甚或是梦中的故乡了。
如今,小村真的成了老弱病幼的天下,稍微有点力气称得上劳力的人都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偶尔再在街上碰到一两个儿童,他们脸上呈现的不再是过去孩子脸上那种单纯的天真和活泼,取而代之的是让你感到隐隐不安的与其年齡极不相称的静默和成熟。此时我的心情竟像极了现在的小村,空落落的。
海子是同我从小一起光屁股长大的玩伴,初中毕业后,就成了村里打工队伍中的一员。去年在这个城市里碰巧见到了急匆匆赶路的海子,刚过不惑之年的他,由于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昔日满口白白的牙齿已经掉了一半。海子同我说,要到城市的另一头去跟在人家家里当保姆的媳妇见一面。海子说,现在都不知道哪里是家了,一家四口分在三个地方,只有在农忙和春节的时候才能回老家同两个孩子一起住上几天……
有时候我常想,海子们的家究竟是在哪里呢?他们也已经成了村庄的客人了吗?或许当他们回家的时候,孩子们也会“笑问客从何处来”吗?
(选自《散文选刊》)
20.简要概括文章标题“空村”中“空”的内涵。(4分)
21.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22.文章倒数第二段为什么写海子的遭遇?(4分)
23.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6分)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泰戈尔)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霍金)
古今中外文化宝库的经典名句浩如烟海,直指人心,启迪智慧,发人深省。读了上面五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可以写记叙文或议论文;③不得套作;①不少于700字。
答案
一、选择题(1—5题每小题3分,6—17每小题4分,共63分)
1.C(A踮diǎn,圃pǔ;B旋xuán,稍shào;D剔tī,髓suǐ)
2.C(A蜕变;B脚趾;D心扉)
3.B(A应为“耸人听闻”。骇人听闻:所指的内容通常是真实可信的;“耸人听闻”所指的内容是夸大的,甚至是有意编造的。C明日黄花:是指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不合语境。D季孙之忧:比喻来自内部的忧患。)
4.B(A搭配不当,“留学生吟诵社”不能与“朗诵爱好者”搭配;C句式杂糅,删掉“所带来的”;D递进不当,应改为“不仅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而且愈发显示出反哺个人、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
5.C
6.A(B项“扫除而迎”一般用于自己迎接客人的用语,不能用于别人;C项“海涵”多用为请人原谅之辞;D项“姑妄言之“意思是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道理,一般用于自己发表见解时的客气用话,不能用于别人。)
7.C(A应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B应为“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D应为英国作家。)
8.A
9.D(ABC三项都是被动句,D是判断句)
10.A(相:不是“丞相”的意思,而是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11.B(“形成了对比”错)
12.D(A项虽有疑问词但并不是疑问句,句中三个问号都应改为逗号;B项括号前的逗号应移到括号后;C项“雅典奥运会,香港获得1枚银牌”与“多哈亚运会,香港获得6金、12银、10铜”是两个并列的分句,为区分层次,“雅典奥运会,香港获得1枚银牌”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13.B(靡:吓退。)
14.D(A替/动词,谋划;B趁机/依靠;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表目的,来。)
15.B(“跪”貌似恭敬,实则为“以颈血溅大王”作准备。)
16.C(A原文只是说“没有一个本质贴切的原理可以指导实践”,但并不意味着当下的语法不能指导实践;B“全面学习”不合文意,有个别值得商榷;D原文是“其回答促使我们更好地审视语言实践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可以从语言实践方面找到答案”。)
17.B(“在今天已缺乏学术价值”推理无据)
二、(共9分)
18.(每小题2分,共6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素不闻诗书之训,蹈死不顾。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9.3分,每断对一处得0.5分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20.4分
①人空,壮年外流,只剩老弱病残。
②景空,村庄萧条衰败。
③心空,乡村人精神空虚。
(答出一点给1分,二点给2分,三点给4分)
21.4分
①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很难看到小村当年的忙碌之景。②农人村妇等细节,是对难以言说的陌生感的具体描写。
③将小村进行前后对比,写出小村衰落之景。
④表达了对村庄陷落的惋惜和感伤之情。
(每点1分,共4分)
22.4分
①从手法上讲,海子的遭遇是“点”,与前文的叙述构成“点面结合”。
②内容上讲,海子的遭遇是乡村凋零的具体体现。
③从主旨上讲,海子的遭遇表现了对“空村”的忧虑。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二点即可得4分)
23.6分
①揭示了当下的农民正逐步成为异乡人,乡音、乡情、乡愁正在淡化的现实。
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未来命运的关切之情。
③表达了作者对农村陷落的痛惜,对农村未来的担忧,对农村的前景的迷茫。(每小点2分,共6分)
24.60分
切入分41
审题分析
1、弄清原句原意。
第一句:人要有信仰理想追求;
第二句:我们在探索追求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
第三句:我们要珍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即使身处卑微环境,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积极阳光,于平凡处铸就生命的伟大;
第四句: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达到新的境界;
第五句: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能忘记探索追求,要对世界充满兴趣与好奇,在科学研究中拥有一颗不断创新进取的心。
2、进行选诗句关联。
名句:可谈“人要有信仰”的话题。可从国家民族、个体生命精神、科学创新等方面来谈。
名句:可谈“身处逆境也应有积极阳光的态度,对待世界充满热情,充满希望,不断进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话题。
名句可谈“活水来自好奇心的触发,人生应有向上的姿态。
篇7: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李清照是研究金石学、文化史的,她当然知道从夏商到宋,女子有才藻、有著作的 ,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作异类,是叛逆,是多余。她环顾上下两千年, ,相知有谁?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规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她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 ,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A.寥若晨星 凄风苦雨 辛酸 B.廖若晨星 风雨如晦 心酸
C.吉光片羽 风雨如晦 辛酸 D.吉光片羽 凄风苦雨 心酸
2.下列选项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3.下面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求人可使报秦者③我持白璧一双④以为莫已若者⑤失其所与,不知⑥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⑦则噪而相逐⑧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B.①④/②③/⑤⑧/⑥⑦
C.④⑦/②③/⑤①/⑥⑧ D.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和墨子都有反战爱民的主张,《孟子》中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等句子控诉侵略者发动侵略战争、大规模杀人的罪行。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C.“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氓》采用“比”的手法,将主人公相识、相恋和嫁娶的过程与后来男子“二三其德”对比,把女子怨恨之情表达得跌宕起伏。
D.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手段,《雷雨》第一幕是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一场戏,通过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周朴园的自私虚伪,鲁侍萍的善良刚强。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学习就是模仿, , 。 , 。 。所以从教育观点看,我们主张维持一般人所认为过时的英雄崇拜。
①英雄(或叫他“圣贤”、“豪杰”)是学做人的好模型
②因为他是最擅长模仿的动物
③人是最擅长学习的动物
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⑤模仿必有模型,模型的美丑注定模仿品的好丑
A.③②⑤④① B.③②①④⑤
C.⑤①④③② D.⑤①③②④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周封君传
归有光
①周封君者,广东按察司副使周美济叔之父也。其先海虞人,后徒昆山之茆泾。
②济叔少时,封君口授以书。比数岁,遣从师学。暮归,辄燃膏,令从旁读诵,夜分乃寝,率以为常。及济叔入郡学,念已自能进取,遂不复闻省。日取医卜,地理、星命书观之,尤精小儿痘疹,决死生,晷到不爽。晨起,焚香拜神。忌日祭祀,皆感伤悲泣。其为人诚朴,子贵,犹淡食布衣,与人谆谆皆平生语,人尤以是敬之。自推命数,年七十九。适生日值其所生年甲子,喜曰:吾当增寿一纪,可得八十九。至期,设祭祠诀祖考,无疾而终。
③初,济叔为尚书秋官郎,封君就养在京师。秩满受封,父子相随奉天门谢恩,观者叹息。内侍引入禁苑,徧观玉堂、神明、渐台、泰液之胜,饷以内珍,曰:“封君谢恩者盖少,况年逾八十,健爽如此者乎!”按送出长安门而别。及济叔出佥湖宪,封君尚随居蕲、黄间也。比徙蜀藩,送至长桥,曰:“吾老矣,不能从儿行也,旦暮迟汝归耳。”济叔至官,奉敕督理黄籍。邅迥二载,及海南命下,即上疏归养,下陇坻,倍道行。至家逾月,而封君殁。
④归子曰:济叔尝为余言,在蜀时,按行所部,经邛郲九折阪,又登峩眉山,云霞飞涌其下,下视东吴,何啻万里。诗有之:“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夙夜无已”,“犹来无止”。余论周封君事,盖伤人子之志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遂不复阅省 省:检查
B.晷刻不爽 爽:差错
C.内侍引入禁苑 引:延请
D.按行所部 按:追究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组成了干支纪元法。除了用于纪日,还可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B.祖考:“考”是对已过世的父母亲的尊称,文中的“祖考”,是周封君对已过世的父祖之辈的称呼。
C.秩满:“秩”是指古代朝廷官员的俸禄,“秩满”即官员任职期满。官员秩满,朝廷会对其进行考核,以定其升降。
D.疏:是朝廷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章、奏、议、表都是奏章,其名称不同,功能也不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暮归,辄燃膏,令从旁读诵,夜分乃寝。(3分)
(2)其为人诚朴,子贵,犹淡食布衣。(3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9.根据第②段,概括周封君具有哪些特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蝶恋花
晏殊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
10.根据词的上片,概括主人公惆怅幽怨的原因。(4分)
11.结合下片,简要赏析结句“斜阳只送平波远”的表达效果。(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皇览揆余初度分, 。(屈原《离骚》)
(3)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5)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6)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7) ,能克终者盖寡。(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8)子曰:后生可畏, 。(《论语·子罕第九》)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云端上的鲤鱼溪
朱谷忠
①镇前,是闽北政和县的千年文明古镇,海拔近千米,如同坐落于云端。该镇有一条鲤鱼溪,源自古代,虽经多次战乱、灾荒,却在人们的保护下流淌至今。今年三月,为了搜集溪河生态保护方面的事例,我来到这个云端上的古镇,专门去了鲤鱼溪。
②多少年来,村民们在溪畔耕作,歇息进餐时,总是将饭菜省下一口喂食溪中鲤鱼,人鱼无忤,相亲相乐。村里有个民间传说:有一次,溪中鲤鱼在山洪暴发前夜托梦村民,第二天清晨,当村民转移到高处林间时,果然山洪呼啸而下,全村人因而躲过一场劫难。为报答鲤鱼救命之恩,村民们立碑禁渔,订下保护鲤鱼溪的乡规民约。鲤鱼溪的鱼,包括山上、溪岸的古树,都受到百姓的悉心保护。
③一次,当地污水不慎流入溪中,为救护鲤鱼,家家户户放下手中农活,纷纷下溪,将鱼抱到家中盛在清水缸里,等污水排走再放鱼入溪。
④五年前,镇前村被政和县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民意识到:这是一次保护生态的绝好时机。于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除了对危房、旧街进行改造和维修,还多方筹措资金,修建堤岸、步道,新植树木、花卉。村民们知道,整治中还要特别注意保护每一棵古树、每一块碑石,因为它们均有各自的来历、故事。
⑤眼下,走在鲤鱼溪旁,触目可见数十座明清时期的闽北特色民居。当地朋友介绍说,这里精心保存的民居“马头墙、雕花窗”,现已成为建筑学家的新宠。而鲤鱼溪畔罗金山上拥有的近万亩生态茶园,更成为鲤鱼溪茶旅的一个新址。放眼望去,罗金山碧绿环抱、嫩芽吐绿,正是采茶时节,人潮涌动。
⑥不用说,一路上最令人心醉的,便是每一处溪湾中悠然游动着的彩色斑斓的大鲤鱼。据说全溪至少有数千尾,它们“闻人声而至,见人形而聚”,温顺如驯。再看四周,山影柔和,树木浓密,房舍田园,光影浮动,充满迷人的色调。
⑦时任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十分关心鲤鱼溪,他对身边的人员说:“我记得县志记载过,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姓徐的朝廷命官主事关隶镇(即今镇前镇的前身),顺应地方民情,力倡封山禁林,蓄水养鱼,使关隶镇‘山清水秀’。如今,我们更应让鲤鱼溪水清鱼跃!”随即他去现场逐一察看,又接连走访请教几个老村民,解决了村民反映的鲤鱼溪河道不畅的问题。
⑧此后,政府出资,村民出力,上下同心,填沙滤水、清浚河道……村民都自发投入到对绿水青山的保护与建设中。值得一提的是,镇前镇有一批退休干部,不但积极建言献策,而且不畏辛劳,四处奔走,先后筹资三百多万元建设“鲤鱼溪公园”。
⑨鲤鱼溪上,还先后出现三座由村民筹建的廊桥——犀龙廊桥、长青桥、福缘桥,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一座云端上的村庄能够饱受水的滋养,不多见;一段溪流能够同时坐拥三座廊桥的秀色,更少见。倘若了解到这三座廊桥都是由村民自己筹建的,那就更叫人折服。
⑩原来,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村民纷纷外出打拼,一些人如鲤鱼跃龙门般成了企业家。他们不忘家乡建设,“乡亲一声呼,千里齐应诺”,不但慷慨出资修葺基础设施,还在建桥之前,组团外出考察名桥,博纳众长,精心设计。由此,鲤鱼溪上横跨起三座漂亮而具有纪念意义的廊桥。
○11闽北大地,绿水青山,云端上的鯉魚溪蜿蜓流向远方。
(选自05月0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3.请简要概括文中“镇前镇”的特点。(4分)
14.文章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5.请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16.本文写了鲤鱼溪的保护与发展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丰富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网络综艺亟待优化升级
朱传欣
①几年来,网络综艺市场保持高速增长,腾讯视频、优酷土豆、爱奇艺、芒果TV等视频网站不断加大网络综艺开发力度,网络综艺节目也成为视频平台参与市场竞争、创造经济效益、树立品牌形象的主要利器之一。今天的网络综艺节目已经摆脱昔日小打小闹与粗制滥造,节目数、点击率、投资额、广告费等指标持续攀升,涌现多档引发全民关注、全网热议的“现象级”节目。网络综艺出现问题,确实会对大众和社会产生巨大不良影响。
②全媒体时代下,网络综艺已形成与电视综艺分庭抗礼乃至后来居上之势。相对于传统电视综艺,网络综艺表现出与受众更好的贴近性与连接性。一方面,网络综艺从用户需求出发,逐渐形成了面向细分市场、深耕垂直领域的“小切口”题材类型,从兴趣、情感、习惯等方面与用户发生连接关系,精准匹配用户偏好并及时回应需求;另一方面,凭借互联网即时互动的媒介优势,网络综艺将原本闲置在个体身上的经验、知识、技能等“沉睡资本”激活,大量“素人”在节目中亮相发声,传统观众摇身一变成为分享者甚至创造者。以“95后”“00后”为主的深度网综用户使得求新、求多、求快、求变成为生产者的主要目标,再加上网络综艺与生俱来的高度产业化、市场化特征,使得以视频网站、制作公司为主的创作生产主体片面追求其产品属性和营利目的。在生产与消费共同作用下,网络综艺产业开始面临诸多风险。
③市场的急剧扩容逼迫各大视频网站常年保持旺盛的节目输出,其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骤现。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播放量前十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就收割了42%的网综流量,这说明还有大量的制作内容实际上很难进入用户视野,网络综艺面临产能相对过剩、结构失衡的挑战。另外,20播放量超过10亿的16档“超级网综”,偶像养成、明星游戏、生活体验等类型占据绝大多数,文化类节目则屈指可数,像《了不起的匠人》《读书人》等文化类网综叫好不叫座,“清流”难成主流。网络综艺节目长期存在过度娱乐化的问题,不少网络综艺节目打“擦边球”,存在低俗、媚俗、价值观混乱的问题,对清朗的网络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④当下,行业主管部门需要不断加大对网络综艺视听内容的管理力度,网络综艺行业需要立足自身特点与优势,在丰富人们娱乐需求的同时,自觉承担更多社会文化责任,积极传播正能量。网络综艺受众大部分是青年人,他们除娱乐需求外,也希望以一种有趣的方式获得知识。某网络综艺辩论受到追捧,很大程度上源于节目在辩题中直面诸如父母养老、职业规划等当代青年生活中的“痛点”,引发广大网友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
⑤今天,“综艺”的内涵已更加宽泛,未来,前沿信息科技与内容生产传播的结合也许成为网络综艺节目主要的创新方向。网络综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追求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的多重结合,充分理解和回应“网生代”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为优质的内容产品。
(选自205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8.目前网络综艺产业面临哪些风险?请简要概括。(6分)
19.作者认为应如何优化升级网络综艺?(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木心说:从前的月光很慢;有点闲,有点懒,在一杯茶里消磨整个黄昏;在半个梦里看星星满天。
朱自清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卡尔·霍诺说:生活中的“慢”是一种态度,“快”也是一种态度。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B 寥若星辰:稀少得像早晨的星星;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根据语境,有才华的女子少,选用寥若星辰;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悲惨的境遇。风雨如晦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根据语境“上下两千年”,强调社会环境,所以选用风雨如晦。心酸:内心悲痛。心酸指的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是指令某人伤心难过。辛酸是对生活状态以及经历的一种描写,根据语境,是一种心理感受,选用心酸。
2.(3分)C其他三项都是采用拟人修辞手法,C项采用借代修辞手法。
3.(3分)A ①④⑦宾语前置句,②③定语后置句,⑤判断句,⑥⑧被动句
4.(3分)C(“赋、比、兴”中的“比”是比喻。)
5.(3分)A
6.(3分)D(巡视)
7.(3分)B(考是对已过世的父亲的称呼)
8.(1)(3分)(周济叔)晚上回来,(周封君)就点燃灯烛,让(济叔)在旁边读书,到半夜才睡。(辄,夜分,句意各1分)
(2)(3分)他为人真诚朴实,儿子显贵之后,他还是吃粗劣的食物,穿粗布衣服。(贵,淡食布衣,句意各1分)
(3)(3分)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在道路上背负重物头顶东西了。(谨,孝悌,负戴,各1分)
9.(4分)答案:教子严格;博览群书;精通医术;敬重祖先;真诚朴实;精通命数。(答到4点即可得满分。)
参考译文:
周封君是广东按察司副使周济叔的父亲。他的祖先是海虞人,后来迁徙到昆山的茆泾。
周济叔幼年的时候,周封君就亲自传授知识。连续数年之后,让他拜师学习。晚上回家,就点燃灯烛,让他在旁边读诵文章,到半夜才睡,习以为常。等到济叔进入郡学读书,认为他自已已能努力进步,从此不再像以前那样管束。周封君天天取医卜、地理、星命之类的书学习,尤其精通小儿痘疹,判断病人的死生,片刻也不会差错。早晨起床,就焚香拜神。到亲人的忌日祭祀,总是感伤悲泣。他为人真诚朴实,儿子显贵之后,还是坚持吃粗劣的食物,穿粗布衣服,与人们交谈都是平生常说的话,人们尤其因为这点尊敬他。自已推算自己的命数,能活七十九岁。这一年的生日恰好与他所生年份都是甲子,高兴地说:我应当能增寿十二年,可活到八十九。到了这个年龄,到祖祠设祭,与历代祖宗诀别,无疾而终。
当初,周济叔担任尚书秋官郎,周封君在京师儿子的任官住所接受供养。周济叔任职期满接受朝廷封赏,父子俩一起在奉天门谢恩,观看的人羡慕叹息。内侍把他们请入宫殿,他们遍览宫殿、神明、渐台、泰液池的美景,皇帝用宫中的珍贵食品招待他们,说:“周封君来谢恩的次数少,何况年龄超过八十,还像这样刚健开朗!”依照高规格的礼仪把他们送出长安门才告别。等到周济叔出任佥湖宪,周封君还随着他居住蕲、黄间等地。等到周济叔调任蜀藩,周封君送他到长桥,说:“我老了,不能跟着你远行了,早晚盼你早回来。”周济叔到任,奉皇帝的命令监督办理户籍。艰难困顿做了两年,等到调任海南的命令下来,就上疏皇帝请求回家奉养父母,他下了陇山,兼程赶路。到家一个月后,周封君就去世了。
我感叹说:“周济叔曾经对我说,在蜀地时,巡视下属,经过邛郲九折阪,又登上了峨嵋山,云霞从下面飞着涌出,往下看东方的吴地,何止万里之遥。有诗写道:“登临葱茏山岗上,远远地望我的父亲”“ 早晚不停真忙碌”“ 归来莫要留远方”。我写周封君的事,大概是悲哀做儿子的心情。
10.(4分)①独守空闺(答“听到帘外燕双语”亦可);
②看到暮春之景;
③思念的人仍未归;
④青春飞逝容颜易老。(每点1分)
11.(6分)①以景结情(借景抒情)。(1分)由薄雨到斜阳,时间的变换,暗示盼归持久、心切;斜阳下水波远去,表明盼归落空的惆怅。(2分)
②比喻、拟人。(2分)斜阳只送水远去,未送人归来,把愁绪喻为水,表现主人公愁怨之深。(1分)
12.(8分)⑴信誓旦旦;⑵肇锡余以嘉名;⑶万里悲秋常作客;⑷梦啼妆泪红阑干
⑸只是当时已惘然;⑹剑阁峥嵘而崔嵬;⑺有善始者实繁;⑻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3.(4分)①海拔高,如坐云端;
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③风景优美,人与自然和谐;
④村民重乡情,知感恩。(一点1分)
14.(6分)①写镇前村民省饭菜喂鱼与鱼托梦救人的故事,表明人与鱼互有恩情;(2分)
②使文章充满浪漫色彩,增强阅读吸引力;(1分)
③照应上文“千年古镇”的内容;(1分)
④揭示第⑥段人、鱼相亲的原因(1分),为下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旨作铺垫(1分)。
15.(4分)①选取典型景物,由近及远,生动表现镇前村的和谐美丽;
②比拟,把鲤鱼拟作驯养的温顺宠物,表现人鱼相亲的融洽;
③衬托,以鱼动、光影浮动衬托镇前村的宁静;
④句式整齐,语言含蓄,表现了作者对镇前村的喜爱、赞美。(每点1分)
16.(6分)①写鲤鱼溪的历史和现在:表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长久生存之道;
②写村民千百年来保护鲤鱼溪:表现对知恩图报传统美德的赞美;
③写古今官员重视鲤鱼溪的发展:表现对重视人文自然的传承保护的赞扬;
④写村民自发团结保护鲤鱼溪建设镇前村:表现对淳朴民风的赞美;
⑤官民上下一心共同发展鲤鱼溪:表现对官民鱼水情的赞扬。
(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17.(6分)首先,由网络综艺市场高速增长引发对网络综艺问题的担忧;其次,分析网络综艺存在的风险及产生风险的原因;最后,提出对网络综艺优化升级的期待。(每点2分)
18.(6分)①结构失衡:网络综艺面临产能相对过剩、结构失衡的挑战;
②文化失位:网络综艺文化类内容失去了主流地位;
③价值失范:网络综艺节目存在过度娱乐化的问题。(每点2分)
19.(6分)①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网络综艺视听内容的管理力度;
②网络综艺行业自觉承担社会文化责任,注重科技运用。
③网络综艺用户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每点2分)
20.(70分)
参考立意:
①“慢”不是偷懒,不是拖延时间,是回归自然,关注心灵,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②“快”不是急躁,不是“急”脾气,是珍惜时间,追求效率,积极进取的精神。
③“快”与“慢”的辩证。 “快”与“慢”是一对矛盾,又会相互转化。
(其他立意,符合材料即可)
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3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微信的诞 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 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花瓷细腰鼓
杨轻抒
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飘落。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都很敬重他。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 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
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瓷鼓的声音……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只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以“眉间坊’’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小说开头部分又特别交代航拍镜头下“人字的那一撇”暗示了与“做人”相关的小说主题。
B.小说中描写了鲁老师居住的“小四合院”,青红的小院、飞扬的槐花相交织,渲染出神秘阴森的氛围,烘托出鲁老师离群索居的特点。
C.作者描写鲁老师击鼓时“鼓声穿云裂石”“满面沧桑”这一场景,意在表现鲁老师技艺的高超,以及众人对鲁老师文化人身份的敬畏。
D.“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是因为鲁老师觉得老宋得到自己的真传,可以和自己一样打鼓念旧词而感到欣慰。
5.小说中“七里香”三次出现各有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5分)
6.文中的鲁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
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①”。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 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
【注】①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
7.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贯中西。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
B.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C.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
D.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
8.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B.叶嘉莹诗书满腹,与她书香门第的出身,和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C.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D.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英文后会逊色不少。
E.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
9.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4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 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①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guàn)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②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又曰:“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善才便也。”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由是朝廷肃然。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pí):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B.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C.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D.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 ,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狄仁杰凭着资历、声望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职,却被吏人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得悉他的冤情后连忙向他道歉,并推荐他为并州法曹。
B.将军权善才查办了犯法的飞骑兵,得罪了飞骑兵,飞骑兵为了报复,到唐高宗面前捏造权善才的罪行,诬告其砍伐昭陵的柏树。唐高宗听了悲伤得痛哭流涕。
C.狄仁杰坚持为权善才进谏,在侍中张文瓘挥动笏板命令其出去时,狄仁杰援引古例强行劝谏,称赞高宗有如尧舜,最终说服了高宗,挽救了权善才的生命。
D.第二、三两段关于狄仁杰执法的故事,刻画人物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典型事件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充分表现了狄仁杰高超的辩才和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从课文中选取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6分)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4~15题。
孤雁儿①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鹧鸪天·暮春
黄升
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梅心惊破”句,是拟人手法。词人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词人着一“惊”字,就将梅花开放的形状和神情都活现出来了。
B.《孤雁儿》一词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睡醒起来,情绪即不大好,心中说不尽的郁闷忧愁,从而奠定了全词伤春的基调。
C.“戏临小草书团扇”,这句摹写闺中佳人在精美的生绡白团扇上临摹字贴、戏学草书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
D.李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黄词用叙事的手法,把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怜花心事,曲折深入地传给了读者。
E.两首词都写到了“沉香”,李词借时断时续的香烟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黄词则用炉香渐消,天还未暮以突出永昼难消与心境之孤寂。
15.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代价才开辟了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苦闷心情的词句是“ , 。”
(3)白居易《琵琶行》“ , ”两句不仅高度概括了琵琶女和诗人自身的遭遇,而且表达出境况相似的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同情的深厚情意,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
(4)杜甫《望岳》中,“ ,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豪情,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作者志向的高远、坚定。
第Ⅱ卷 表达题(共77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作为演说家,他一登上舞台,就神采奕奕,舌灿莲花,独特而又有魅力的气场和丰沛的内容很快就能让观者听者叹服。
②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我国河北省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蟾宫折桂,喜获殊荣,被授予联合国环保“地球卫士奖”。
③经过政府的大力治理,再加上百姓们的积极支持,这里终于变得海晏河清、风光旖旎了。
④一篇文章,一旦“镶嵌”了“金句”“金词”,则富丽堂皇,而谁又会知道,这背后是作者对词语的大量占有和辛苦打磨。
⑤辽宁省著名书法家沈延先生,出身儒门,自幼跟从其父读经学史,作诗临帖,舞文弄墨,弱冠之时,已然称誉乡里。
⑥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上,首位出场的选手李尚荣——一个7岁的小女孩,在台上对答如流,活泼可爱,玲珑剔透。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地名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是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见证、情感的寄托,切忌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而“任性”修改。
B.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市委市政府不仅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 担当意识,媒体也显示出了难得的宽容和真诚。
C.会议指出,要全力推动地籍管理和不动产登记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落地,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发新停旧”。
D.“全国向上好青年”推选活动旨在寻找、发现、推选身边的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19.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首五言律诗,填入划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 。
, 。
①树色随关迥 ②帝乡明日到 ③犹自梦渔樵 ④河声入海遥。
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20.下面关于《红楼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品的酒叫“万艳同杯”,听的歌曲名叫“红楼梦”。
B.被宝玉邀请陪读,进家塾念书的人是秦钟,所以后来才有“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的情节发生。
C.王夫人是林黛玉的舅母,薛宝钗的姨母,王熙凤的姑母。
D.《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听曲时,令她“心痛神痴,眼中落泪”的诗词戏文辞句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传统文化作为历史遗产,在时代性、阶级性上难免与现代社会生活存在矛盾和冲突。
① ,并不足以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完全对立的。 ② ,还有人类性和超时代性的一面。这种人类性和超时代性的内容,决定了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和连续性。所以, ③ :对于那些陈旧的积习要加以彻底的否定;而对于其中的精粹思想,则非但不应否定,还应大力发扬。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老六说:“我前世穷怕了,今生不想再当穷人了。”阎王说:“今生的事,好说。我且问你,今生你有两个去向,一个是一万个人供养你一人,另一个是你一个人供养一万个人,你愿意走哪条路?”
老六一听,不假思索就答道:“肯定是一万个人供养我一个人了!”然后,千恩万谢地高兴而去。
30年后,老六又回到阎王面前,并说阎王骗了他。阎王笑道:“怎么就说我骗你呢?”老六说:“听了您的话,我做了一辈子的乞丐。”阎王说:“那就对了,一万个人供养一个人,指的就是乞丐呀!”
要求:选 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答案
1.C(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2.D(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 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3.A(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4.A (B.“神秘阴森”不恰当;C.更多表现鲁老师的伤痛和感慨;D.原因分析不全面,应该是老宋和众人领受到传统文化而使鲁老师感到欣慰)
5.①第一处:描写鲁老师家的四合院“爬满七里香”,表现鲁老师生活的环境清幽雅致。②第二处:以“七里香花瓣”的掉落渲染冷清的氛围,暗示鲁老师年老的孤独、生命的衰颓。③第三处:以“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形象地表现了鲁老师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对眉间坊人的深远熏染。(每点2分,总分5分,意思相近即可)
6.鲁老师是一位子孙不孝、历经人世沧桑、晚年离群索居的老人;是性情高雅、坚守传统文化、呼唤孝道的文化人;他用自己 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使人心向善、向美。 (每点2分,共6分。)
7.A(叶嘉莹是否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文学理论,文中并没有直言。)
8.CD(5分,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C选项错在“这是独一无二的”。原文中陈洪评价叶嘉莹,说的是“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所以,并不是“独一无二”的。D项错在“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文中并无此意。)
9.①理论研究上,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在诗词研究上有所创新。②培养人才上,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奖掖后学,推动诗词研究。③继承推广上,整理出版了恩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托人录下并推广戴静山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④学术成果上,留下了丰富的讲课、讲 演录音资料,正在整理成书。(答对一点得一分,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0.C
11.A (“黜”“陟”的意思说反了。)
12.B (“捏造”“诬陷”不准确,从下文狄仁杰的判断来看,权善才的确有“砍伐陵柏”的行为。)
13.(1)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 准,那么天下人该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恒”“万方”“措”各1分,大意3分)
(2)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先”“后”各1分,前后分句因果关系明确1分,大意1分)
14.B C(5分,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B.“伤春”错,词人笔下之春为“春意盎然”之春,开篇奠定的是忧愁的基调。C.“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错,“戏临小草书团扇”应是主人公聊以自遣之举,抒发的是主人公的寂寞情怀。)
15.《孤雁儿》中含蓄地写出了对亡夫的思念之情(1分):“梅心惊破”,《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个人悲欢已见笔底;词末三句写出寻寻觅觅之形及怅然若失之感,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借梅花寄托对亡夫的悼念之情(2分)。 《鹧鸪天·暮春》主要表达女主人公青春被禁锢的失落与寂寞(1分)。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春昼梦醒的无聊之状,表现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惜花心事。下片进一层写景抒情,表现了女主人公留春无计、怨春不语的失落心境(2分)。
16.名篇名句默写(8分)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参考译文】
狄仁杰凭资历、声望出任汴州判佐。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人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很惊讶地对狄仁杰道歉说:“孔子说过:‘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 没有仁德了。’您狄仁杰真是海湾中的明珠,东南地方的遗落的宝物”,于是特别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法曹。狄仁杰的亲人住在河阳,狄仁杰去赴任时,在并州登上太行山,往南望着天空中一朵白云孤独飘飞,对左右跟随的人说:“我的亲人居住的地方,在白云下面附近的地方啊。”伫立在山上很久,直到云飘远了他才走。
权善才,在高宗在位的时候担任将军。下属中郎将范怀义率卫队在昭陵(太宗之墓)整天整夜地值班警卫,有一个飞骑兵犯了法,权善才依法查办了他。飞骑兵就多次请求拜见高宗,他先情不自禁,痛哭流泪,说权善才等人砍伐了昭陵的柏树,对太宗十分不恭敬。高宗也情不自禁地悲伤痛哭不止,命令杀掉权善才。大理丞狄仁杰据法律判权善才的罪,仅仅是免掉了官职。高宗大发脾气,命令迅速执行死刑。狄仁杰说:“法律是陛下制订的法律,我只是遵守它。为什么因为砍伐了几棵小柏树而杀掉大臣呢?请让我不接受陛下的命令。高宗流着泪说:“善才砍伐了我父亲陵墓上的柏树,我作为儿子是不孝,以至因为这几棵柏树要杀掉权善才。我知道你是一个好法官,但善才等人最终必须判死罪。”狄仁杰坚持谏争,侍中张文瓘(guàn)挥动笏板叫狄仁杰出去。狄仁杰就举出张释之处理高庙一案以及辛毗(pí)处理牵裾一案的案例说:“我听说触犯皇上,违背帝王意志,自古以来是件难事。但我认为不难。如果处在桀纣的时代就难,如果处在尧舜的时代就不难。我有幸遇上了尧舜时代,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到杀害。陛下不接受我的劝告,我死去之后,在九泉之下见了释之、辛毗还会感到羞愧。”高宗说:“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的愤恨很深啊,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杀掉。”狄仁杰说:“陛下制订法律,把它公示在宫阙上,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次第,难道有犯罪不足以判死刑,但特意命令要赐给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将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高宗的念头这才打消。说:“你能遵守法律,我有个认真执法的官。”命令把狄仁杰的事编入史册。又说道:“狄仁杰能为了权善才而使我守法,难道不能为了我而使天下守法吗?”任命他担任侍御史。
后来狄仁杰又有规谏,高宗开玩笑地说道:“你是记得谏权善才之事的便宜了吧。”当时左司郎王本立依仗皇帝的宠爱,把持政权,朝廷大臣都害怕他,狄仁杰却把他抓了起来,请高宗依法处置。高宗却特许宽容他,狄仁杰便上奏说:“即使王本立是国家才能卓越的人,朝廷又哪会缺少像他那样的人?您为什么要怜惜一个犯了罪的人,而使王法招致玷污呢?你一定不想查办他的话,就请特赦了他,再将我流放到边远无人的荒地去,以作为将来忠臣的鉴戒。”高宗这才同意了他的奏请。从此以后,朝廷上下一片肃然的样子。
17.【答案】B
舌灿莲花:形容人口才好,口齿伶俐,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美妙。蟾宫折桂:谓科举应试得中。不合语境。海晏河清:比喻天下太平。此处望文生义。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舞文弄墨:形容歪曲法律条文作弊或玩弄文字技巧。此处望文生义。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18.【答案】D
A项,“切忌不可”多重否定失当,去掉“不可”。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市委市政府”前面。C项,“完成‘发新停旧’”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发新停旧”后加上“任务”。
19.C
20.D 所听之曲是《牡丹亭》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等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出自《西厢记》。
21.①然而这种矛盾和冲突
②因为传统文化除了阶级性和时代性以外
③对于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22.【参考立意】
“一万个人供养你一人”,代表了一种索取与享乐的生活方式;“一个人供养一万个人”,代表的是奋斗与奉献。
(1)最佳立意:奋斗与奉献
(2)人生因担当而有尊严;人生的幸福与成就来自付出与担当;见识决定人生的格局;选择不同,命运也就不同等也符合题意。
篇8: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作文题
禾苗选择了沃土,鲜花选择了春天,江河选择了海洋,万物选择了太阳。世界上的生灵打一出现就寻找到自己的位置,人何偿不是如此呢?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这里的“位置”指代的只是狭义的空间位置,而我所谈到的位置却是关乎我们人生的坐标。
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才能在坐标图象上有条不紊地描绘出灿烂的明天。
爱因斯坦是一位公认的伟大的科学家,“相对论”的发现就是毫无疑问地肯定了他的智慧。于是,以色列的国民强烈要求他就任以色列总统一职,这是多么大的荣耀,然而,咱们的爱先生拒绝了,他说:“我只适合做一名科学家。”正是由于爱前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才勾勒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年轻时在美国排名第二的哈佛读书,虽说是名牌大学,但他仍然感到前所未有的迷惘与彷徨。大二时,他放弃了读书,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的研究中去,事实证明了盖茨的选择是正确的,他打造了计算机的新时代,难道只是因为他的聪明与能干吗?如果他继续在大学读书,结果又会是怎样呢?可想而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在坐标轴上如鱼得水。
无需喟叹爱因斯坦丰硕的成果,也无需嫉羡比尔·盖茨巨大的财富。打开自己的慧眼,寻找自己的位置,你也会发现,“其实我也可以做得很好!”
家喻户晓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事迹流芳百世,没有他正确的抉择,就不会有一统文学作品的《朝花夕拾》,《呐喊》、《野草》的诞生;没有他果断地正确地放弃学医,东方这只睡狮恐怕又得多睡很多年。
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找到了你人生的坐标;找到了你人生的坐标,也就找到了你生命的支点,找到了描绘未来的蜡笔。
"各就各位,预备,跑!”这是田径运动开始的标志。然而,它也是我们真正生命的开始,因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才能在人生的跑道上按部就班地飞奔而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才能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才能绘制出完美的人生坐标!
篇9: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试卷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原始的渔猎生产方式,曾给古先民提供了最基本、最迫切需要的食物。而提供食物的动物的独特天性与本能,譬如鱼类繁殖力强,熊可以直主行走……这些都使原始人产生神秘感,使原始人普遍认为动物与人一样有感情和意愿,进而认为其与人有着血缘关系,由此衍生出图腾神。这些图腾神最初是按照图腾的自然形象创造的,逐渐发展成为半人半兽神,最后演变成人形神。这说明,“神”的发展史,是随着原始人类生活、生产的发展慢慢形成的。图腾崇拜除了图腾物、图腾神话之外,还有祭祀仪式,图腾柱就是图腾崇拜的重要遗迹。
图腾柱,源于萨满巫术的原始部族雕刻艺术。旧石器时代晚期,欧洲已经出现动物雕塑作品,主要有巨象、熊、犀牛等动物雕像。原始先民用云石、骨刀雕刻于岩壁或骨角之上。这些原始雕刻,已具备了一定的雕刻技术。图腾柱的出现,汇聚了原始雕刻艺术的精华,图腾柱高高矗立在原始部族聚落地,造型怪异而独特,色彩艳丽而醒目,堪称图腾艺术中的杰作。
在美洲印第安人村落里,每座房子前后都登立着图腾柱。图腾柱的高度,有的达几十来,低的也有两米多。图腾柱的图案,有的为动物图形,也有的是一组相当复杂的组合围形。这些图腾柱刻画的通常是本家族(氏族)的人物与图腾动物。譬如,印第安人海达部落的图腾柱,上面雕刻着全家人的图腾符号。顶端为大鹰,底部为熊形,鹰熊两者属丈夫的图腾;中间刻一狼形,为妻子的家族图腾,印第安人希望在图腾柱上尽可能地刻记图腾整体形象,因此不得不把众多的局部形象叠起来,一般都重点刻两图腾头部形象,躯体与四肢则需分解与移位。
美洲印第安人于19世纪从欧洲人那里获得了先进的雕刻器具,从而取缔了传统的石斧和骨凿。这样,图腾柱雕刻的黄金时代就来临了,被收藏的精品也大都是这个时代的作品。这些工艺精谌、图形精美、千奇百怪的图腾柱,蕴含着古代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宗教感情。如一个熊雕刻图案中,它的前爪掌心里雕有特别大的眼,象征着一位已去世的首长的灵魂。在中国,还没有发现像北美洲那种木雕图腾柱。但是,图腾崇拜是华夏古族普遍存在的原始信仰,图腾文化及其表现形态远早于北美印第安部落。依据北美印第安氏族血缘考证,木雕图腾柱最初的文化源头,可建溯到中华鸟图腾民族,河姆波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和商代精美的青铜图腾雕塑均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田佳洲《神工鬼斧的图腾柱雕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腾神的产生与原始人类的生活、生产有关联,也与动物和人有着血缘关系有关联。
B.图腾柱的诞生与萨满巫术有关,集中了原始雕刻艺术精华,体现了极高的雕刻技术。
C.美洲印第安人村落房子前后都有图腾柱,其上图形都相当复杂,有人物,也有动物。
D.华夏古族普遍存在着图腾崇拜,其图腾文化及其表现形态比北美印第安人还要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以图腾神引出图腾柱,再写图腾柱特征及雕刻艺术,然后列举印第安人的图腾柱的情况,最后写了华夏古族图腾崇拜的情况。
B.文中用印第安人海达部落的图腾柱的例子,说明了印第安人的图腾柱所刻画的图形通常是他们家族(氏族)的人物与图腾动物。
C.文中所提的印第安人在熊前爪华心里雕有特别大的眼的图腾柱的事例。证明了在图腾柱中蕴含着古代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宗教感情。
D.文中用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和商代精美的青铜图腾雕塑的事实,来论证木雕图腾柱的起源与北美印第安部落的图腾文化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始人崇拜不同的图腾神,先是崇拜自然形象神,再是半人半兽神,最后是人形神。
B.图腾柱是图腾崇拜的重要遗迹,一般高高矗立于部族聚落地,造型怪异,色彩艳丽。
C.印第安人一般会把图腾形象头部作为雕刻重点部位,面对其他部位进行分解与移位。
D.欧洲人的雕刻器具对印第安人的图腾柱雕刻艺术颇有影响,促进了后者取得辉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开镰
洪忠佩
夜,是时间投在山村大地上的影子,偶尔的犬吠,一如村庄的梦呓。月光刚刚飘过老屋天井上空的檐头,鸡一啼,母亲就醒了,她窸窸窣窣地起床,厨房的灶窟里就有了噼啪的声响。似乎,每一年稻子的开镰,都是这样的前奏,而且以月光与曙光为夹层。当我醒来时,厨房饭甑里的饭都蒸熟了,茶筒里已灌了开水,母亲和禾镰却不见了踪影。
村庄田野上最早的开镰,总是以母亲躬身的收割为起点。嚓,嚓,嚓,一丛低着头的稻子,刚好在母亲手里是盈盈的一把,割下几丛就是一摞。我看着大丛大丛的稻子,在母亲的弯弯的齿状的禾镰镰口纷纷倒下,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禾镰还啄在禾戽上。
稻蔸上的镰痕,新鲜,平整,那拓展延伸的行数,是母亲俯身左右开镰的频率。母亲衣服的后背上,明显有了汗渍留下的盐碱,白白的一片。当时,我虽然已过了懵懂的年龄,却只知道开镰收割是人与村庄、季节、田野建立的一种秩序,即便自己站在“冷浆田”(水冷田瘠)里挥镰,也是被动的,甚至是木然的。
那个时候,总觉得稻田里斑鸠与麻雀的欢呼雀跃,都比我快乐得多。物质匮乏的年月,人也显得卑微无助。那抢收抢种的日子,仿佛日夜都混沌不清。尽管母亲累得直不起腰,我还是能够感觉到她和村里人一样,都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一把木柄的禾镰,弯弯薄薄的,铁质的镰齿里可以生发出生活的无限美好。那一丘一垄一畈的稻田里,都是与母亲一样躬身舞动禾镰收割的父老乡亲。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从给母亲打下手到参与收割,我常常找不到语言表达的出口,更忽略了躬身收割的母亲。
敬老有福,敬土有谷。男也勤,女也勤,三餐茶饭不求人。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禾镰上壁,农夫也没得吃。母亲类似的话语,来自于农家耕作生活的沉浸,好比有一根无形的线,始终牵着春种秋收的关联。
在村庄的炊烟袅袅中,在我的乡土田野记忆里,似乎所有的色调都与稻子有关。禾苗的嫩绿与青葱,谷穗的饱满与金黄,以及“禾秆城”(稻草垛)褪去金黄的灰褐色与斑白色——这是我对乡土田野色彩的记忆和认知,还有一种食为先的生存宿命。后来,我看到列维坦的《秋收》和米勒的《拾穗者》等油画作品,无论作品的主题还是色调,都激活着我远去的记忆。
稻子那阳光镀亮的色泽,那饱满而成熟的色调,又仿佛让我穿越回了遥远的童年,童年的歌谣复苏起来,少年时代的时光显影起来——
瘌痢头,光油油;
糯米饭,蒸芋头。
芋头蒸不烂,赶你去讨饭;
……
手捧苞芦(玉米)粿,
脚烘石炭火,
神仙皇帝不如我。
……
往往,诸如此类的童谣都是以我家乡婺源的方言为版本的,今天,已是乡村远去的拮据生活的写照,哼唱起来犹如古调。
米,是稻的化身,是民间的福祉,是大地万物的象征。如今,婺源乡村开镰庆丰收,民间有着自己的激情和独特的方式。比如做新米粿、蒸汽糕、舞稻草龙,还有迎桂花灯、瓜果灯,人们总是用内心真挚朴实的情感,表达庆祝丰收的喜悦。
“人生土是根,命存地为本。”婺源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既是生活的烟火,又是心灵的路径,可以让人的心灵通往更远更辽阔的地方……这也是我对婺源民间文化遗存一直保持浓厚兴趣的根本原因。诸如婺源农俗中,正月初二贴联牵牛饮水祝愿耕牛平安的“开牛栏门”,正月初七开始祈愿驱邪攘灾五谷丰登的迎“社公”,秧田发青之际请土地菩萨、祈愿丰收的“安苗”,以及农历六月“卯日”敬祖先与五谷神的“吃新”,所有这些,应是我的父老乡亲对乡土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一种传承,也是我一直在视线内追根溯源、进入田野调查的主题。
我欣喜地看到,在家乡婺源的大鄣山、赋春、镇头、中云、江湾一带,近几年有村民种植有机稻尝到甜头,开始走规模化有机化的路子。他们不仅种田能够享受国家政策性补助,购置农机也有补贴。在那层层叠起的翻滚的稻浪中,禾镰的欢吟已经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的收割机。场面虽然没有北方麦收那样壮观,但却成为山村田野一道新的风景。
又是一年秋收开镰时。秋风中,还有几分燥热,夹杂着草木与稻谷混合的气息。像犁耙耖里储满了耕作记忆一样,母亲每一把禾镰的齿痕里,都是开镰收割鲜活的显影。
(选自《人民日报》)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自然段中用“嚓,嚓,嚓”“大丛大丛”“纷纷”等叠词描写收割稻禾的情形,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B.第四自然段写母亲“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焦灼”指母亲对于孩子的愧疚感,“幸福感”指收获稻子的喜悦。
C.文中引用童年的歌谣既点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又写出了作者童年拮据的生活,同时使文章更富有文学色彩,
D.家乡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是农耕文明的体现,让作者对于民间文化遗存产生浓厚兴趣,并追根溯源。
5.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有景物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文章标题为“开镰”,但文中只用了小部分篇幅写母亲开镶,而把大部分篇幅集中在相关的联想上,作者为何这样安排材料?(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最近,讲述“慰安妇”老人生存现状的的纪录片《二十二》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悲情触摸那段充满伤痛的历史;纪录片中老人们的截图竟然被制作成“表情包”在网络上出现,引发集体愤怒。两件事,让我们分别看到了尊重与无知。
“听完片尾曲,没有人说话。灯亮了,好些人还在位子上发怔。”一位观众的话,道出了多数人观看《二十二》之后的感受。老人们所经历的苦难,那些烙印于心的伤痛,即便只是通过平静的镜头语言,也足以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从上映前3万多人为影片捐款,到后来无数人转发影片信息、呼吁人们观看,可以说,一部纪录片,倾注了从制作者到观影者共同的情感,也凝结成整个社会的集体追思。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老人们痛苦、哭泣的表情,竟然被制作成充满戏谑色彩的“表情包”。这种消费苦难、无底线娱乐化的举动,无异于是在受害者的伤口上撒盐,也是对大众集体感情的挑战,当然让人难以接受。后半生在悲剧中活着的“慰安妇”,犹如压在我们民族心口上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上刻印着战争历史的痕迹,也承载着不能忘记的家国之痛。况且,她们所遭受的侵害,至今没有得到始作俑者的道歉。如何对待这些战争受害者,直接关系着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
(摘编自《别让对历史的铭记毁于“表情包”》)
材料二:
“葛优躺”表情包侵权案二审落槌,维持原判,判决艺龙网公司赔偿葛优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支出7.5万元并赔礼道歉。从“葛优躺”走红,到葛优肖像权“躺枪”,再到今天葛优胜诉,尽管维权过程并非轻而易举,但这起案件给企业和公众都上了一堂普法教育课:使用真人表情包不能随心所欲,即使博人一笑,也应谨守法律边界,以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
时下,表情包已成为流行的网络表达方式,但也带来了滥用的乱象。除了本案中的演员葛优外,姚明、傅园慧、张学友、周杰和黄子韬等体育演艺明星的表情包,也是网民社交聊天、商家广告宣传的热宠。事实上,明星官方出品的“正版”表情包不仅是宣传工具、圈粉利器,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现实中,明星真人表情包的使用却往往超越官方提供的范围,侵权纠纷也因此时有发生。
更为恶劣的是,个别商家与网友在制作与使用真人表情包时,为蹭热点而践踏道德底线,为博眼球而不顾民族情感。比如,韩红帮助环卫工人打扫街道的画面被制作成“韩红听了都想打人”的表情包,此类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有违社会公德的表情包,不仅网络环境搞得乌烟瘴气,更销蚀社会的价值认同。
(摘编自《表情包也要有“法治脸”》)
材料三:
在网友看来,表情包的使用早已经不限定在官方提供的范围之内了。傅园慧的“我已经使了洪荒之力了”,尔康的招牌动作“伸手咆哮”,黄子韬的“我选择狗带”以及漫画与姚明等名人照片“移花接木”合成的表情包……成了社交聊天时的热宠。随着这股潮流,商家也爱用表情包为自己的产品广告宣传。为此,部分“被表情包”的名人选择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如果裁取表情包图像以商业使用为目的,未经肖像权人或其三代以内近亲属同意,就会构成对他人肖像权的侵害。”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堂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表情图形存在对权利人的不适当“艺术”处理,体现为一种“丑化、歪曲”的效果,可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摘编自《小心!你的表情包可能违法》)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纪录片《二十二》用老人们的伤心表情制作成“表情包”的行为引发了众怒。
B.个别商家和网友使用真人表情包时,触碰了社会道德底线,扰乱了网络环境。
C.表情包的使用早已突破了官方提供的范围,商家利用表情包做广告宣传。
D.对权利人进行不当“艺术”处理,这是对权利人的不尊重,可能构成名誉权侵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利用纪录片《二十二)进行无底线娱乐,是对受害者的不敬,挑战大众感情。
B.网友使用明星表情包有许多好处,如作为宣传工具、圈粉利器,带米实实在在的收入。
C.“葛优躺”表情包侵权案落槌,案件告诉大众,使用表情包应谨守法律的边界。
D.经肖像权人或三代以内近亲属同意,截取表情包图像的非商业行为,没有侵害肖像权。
9.表情包传播速度如此迅猛,请你根据材料分析如何正确使用表情包。(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祖煦,即墨令。父保裔,兴平令。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注],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殿上皆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选自《宋史·膝中正传),有删减)
[注]夺情:古时官员遭父母丧,须去职在家守制。但朝廷对大臣要员,可命其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称夺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B.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C.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D.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考课:文中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C.伶官:古时称演戏的人为伶人,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D.出:文中指出官,指由京官调任地方官。如《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滕中正出身官家,受到重用。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重用,官职不断变迁。
B.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太祖在西洛雩祀时,滕中正侍奉尽力,得到太祖赏识,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皇帝喝酒都征询他的意见。
C.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滕中正曾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但张白借官钱谋求私利,因此滕中正也受到牵连。
D.滕中正受到称赞,长期为官。度支员外郎侯陟上表,称赞滕中正有才干;滕中正曾经官至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刑部郎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5分)
(2)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陆游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注]陆游在1170年游历庐山,住留东林寺、宦游8年后,1178年宋孝宗召他东归,途经九江庐山麓,再次住宿东林寺、野碓(duì):此处指田野间用水力舂米的水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首联叙事,对于一个“看尽江湖千万峰”的人来说,一个云梦泽哪里会芥蒂在胸中。
B.颔联写诗人留宿东林寺,想邀明月一起来听寺里的钟声,表现了对幽静的东林寺的喜爱。
C.颈联中“远客”是诗人自谓,他没想到今日又旧地重游,而且老憎还记得背日相逢的情景。
D.“谁惊觉”的“谁”字不仅指人,也包括各种声音。意思是,究竟是谁把我从熟睡中惊起的呢?
E.“野碓无人夜自舂”化用唐代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句法,但陆诗写静,而韦诗写动。
15.本诗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离骚》中为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而擦泪哀叹的两句是“#,#”。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三句用互文的手法写六国的宝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在某些方面,“新文人画”的创作鱼龙混杂,偏重于个性抒发和解放的精神追求,导致一些所谓“新文人画”由高雅向低俗滑落。
电影纪录片《二十二》让国人再次了解日本士兵百身何赎的罪行,重温骨肉同胞受苦受难的血泪历史,接受鲜活深刻的历史教育。
在事实认定中,我们应当用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通过提问以及所得调整的模型摆位,溯本求源,尽可能地还原交通事故的真相,
随着期末考试结束,暑假生活拉开序幕,省实验学校的暑假特色社团活动异彩纷呈,让孩子们既增进了友谊,又增长了见识。
如今的葡萄镇就是一个大景区,耸立的城乡建筑与美丽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中外游客趋之若骛。
虽然此次撤稿规模大,但仍只是冰山一角,存在类似问题的期刊和论文远远超过这个规模,中文期刊也存在同样问题。
A.B.C.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北京青年报》发表的文章认为,虚假的“爱心助农”,在利用公众爱心的同时,当地的品牌形象也影响严重,既伤心又伤农。
B.我国具有鲜明审美特质的立人、立国之道,在世界文明史中显现出其独特性,成为中华民族为当代世界文明呈现的不可替代的优良传统。
C.知识文化类的综艺节目是经过了数年的资本入局和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冲击,经过短暂迷茫和自我怀疑之后重新确立的自身定位。
D.网友对抄袭的反感情绪在互联网时代已经逐渐发醉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得古装玄幻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口碑令人堪忧。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陕南是泉眼组成的,陕南是河溪组成的,有草木的地方,就有清水,它们在地下冒出来,从山隙隙里渗出来,是一眼眼泉的眼睛,它们从林子出来,是一条条的溪。从秦岭南坡、到巴山北坡,1700多条河溪都有名有姓,它们都流进一条大江,江叫汉江,汉中的汉,汉字的汉,庄稼汉的汉。汉江一江清水一直流着,一直清着。
A.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这样一条清的大江,汇聚了很多清的泉眼。
B.这样一条大江,汇聚了很多清的泉眼。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
C.这样一条大江,得汇聚多少清的泉眼啊!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
D.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这样一条清的大江,得汇聚多少清的泉眼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肉丸能久放,可以大量生产售卖。,只能现做现卖,是腊月正月里的食物,所以元宵更好吃。,而且包装也特讲究。话说“货卖一张皮”,西关西门口的回民卖元宵,里面一层紧贴着元宵包扎的是粗草纸,吸纳性好,外边是染成粉红或葱绿色的油光纸。
21.下图是说客英语S2b的商业模式,阅读后概括图表信息,要求信息之间形成有机联系。(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这两天杭州下雪。许多人开始纠结:外面这么冷,不想出门吃饭,要不要点个外卖?对此,有人表示“好饿啊!需要外卖小哥拯教我饥肠辘辘的肚子”,也有人认为“不能叫,这种天气叫外卖是一种罪恶,外卖小哥太辛苦了”。为此,很多点外卖达人陷入了矛盾的心理斗争中。
材料二:一个三轮车夫在荫处乘凉,这时有一个收破烂的人颤颤巍巍地走过来。三轮车夫对她笑了笑,缓缓地坚起了大拇指,而收破烂的也笑了笑。尽管他们只是陌生人,在茫茫人海中只是偶遇,尽管这件事很小,很小。但也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不是么?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篇10: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作文
草有了雨露的滋润,更加葱茏,禾苗有了阳光的温暖,更加生机,我有了母爱的滋润,更加茁壮!
三年时光转瞬渐逝,而在这白驹过隙的三年中,我如雪的感恩情结轻轻飘落在我生命的田园中,对父母的感激是我情感真实的呼唤,即将离家,想家,便是我一直埋于心底的最大心事。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请,是安宁的港湾,是温情的思念,是永远牵挂的角落,是雨儿的心事,家就是有人在默默的等你......
小时候,我好比是“盘依父母身躯之青藤”,家就是我对亲情的依赖,家好比是一把父母用亲情撑起的大伞融进无微不致的呵护与关爱,融进无限柔情与温馨,融进雨露般的温声细语。
少时的家,承载这我幼时的全部喜怒哀乐,携刻着我蹒跚成长的足迹,记录着我全部的童稚与天真。少时的家,永远珍藏在我心里最柔软的角落,无论何时开启,都会带给我最美丽,最温馨的回忆,一点一滴渗透进我心里。
初次离家,算尝到了想家的滋味。临别时分,我总想显得更潇洒,更坚强些,暗笑父母千万次的叮咛太啰嗦,笑着站在开动的车上,若无其事地挥手告别,像那些毫无牵挂的人开始无悔的远行,然而,车缓缓驶离站台,再会首,泪已成行,对家的思念与牵挂,从那时其,开始在我的心头蔓延,渗入了我的每一滴血液,每一个细胞,缠缠绵绵,无尽无休。
有家可想,其实是一种幸福,在那温馨的小巢中,父母总有一种特殊的方式让人牵挂,乡情好比一根绵绵长长的情丝,一头系在家里,有头系在游子的心里,千里万里挣不断抽不完,千次万次剪不段理还乱。
离家的人怕望明月,怕听春雨,怕看千里燕,。其实,想家的情怀不必掩饰,也无法掩饰,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即使仅仅是静静的频窗而立,清风拂过,还是会撩起我无尽的乡愁。
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可是再大我也无法忘怀那个温馨的小家,再精彩也掩饰不尽缠绵的牵挂。家是一生无法忘记的角落,想家是每个游子内心深处的共鸣,亲情正是在这种不断思念与牵挂中逐渐浓稠,深化。想家,这种看似好苦好揪心的事,其实很美很高尚。
“一处相思,两处忧。”千滴万滴诉说人间衷肠。
篇11: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作文
孔子周游列国为行,春秋兴衰几千载为知;司马迁寻天广地阔,得史记千年不朽;张爱玲涉香港繁华,才有独立于民国文坛的萧瑟背影。
“此时的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而后知,自然之理也,亦如白昼奔波后发觉月光盈手,心满意足。
当灯红酒绿流光溢彩的霓虹夺去了原本驻足于传统经典文化的目光时,知于华夏儿女异乎重要,从荀子邹衍奔波扬学,到李白用足迹丈量荆楚,再到剑桥旁徐志摩儒雅的袖袍,虽轨迹不同,却始终以行知理,知儒,知中华民族的探索精神,才铸就了薪尽火传得中华文化。
诸葛亮云:“非学无以广才。”在山川大地上行进,与思想的海洋上扬帆皆为行,亦为学,学精学透的基础便是行之远,行之深。没有一路走来的深入思考,徐霞客的旅途游记不过是徒费笔墨,条条江河又怎会与郦道元的名字千年想随?思想的苇草永远扎根于行,因而在达尔文最初提出进化论时遭到孤陋寡闻贵族得批驳与讽刺,时光终将荡净尘埃,无行无学无知之人终将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的藐视罢了。
游学于韩非而言是对真理的探索,行天下是杜甫为政治抱负打下基础,钱三强留学海外吸收西方先进思想与技术。然而古往今来为相同的目的而奔波,甚至不惜重金外出留学的人难以胜数,独独青史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呢?因为太多的人由行得知后,却忘记多迈一步,行出不一样的风景。赵括兵书娴熟,却只会纸上谈兵,终落斩于马下,朱德将军则选择兼收并蓄。如若朱将军拘泥于兵法理论,中日战争的胜利不亦远乎?因而今日的游学者最终的收获,必将是属于自己的独特得思考与感悟,那会是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的成功,会是三毛笔尖撒哈拉沙漠的壮阔,否则只是徒费精力罢了。
背起行囊,探索世界既是我们的选择,就要担起传承文化的责任,开拓创新成就自己,亦如在劳碌后的暗夜中,看到月光柔柔的洒在枕旁,记得掬起一捧,细细品味。
篇12: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考试作文
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革命家”,他还是传播和利用自然科学知识的先驱。鲁迅幼年时就喜欢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他幼年读的书有《释草小记》、《释虫小记》、《南方草木状》、《广群芳谱》、《花镜》等。他还亲手栽种过石竹、万年青、映山红、荷花等许多花草。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生理和化学时,鲁迅经常“到西湖附近的山上去,做采集植物标本的工作”。他还计划和周作人一起翻译法国科学家法布尔的科学普及著作《昆虫记》。可惜还没动手译,鲁迅就与世长辞了。
鲁迅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是相当丰富的。这不仅使他的杂文增加了批判的力量,而且也大大增强了感染力。鲁迅对昆虫学非常熟悉,所以他能随手选取恰当的昆虫加以解剖。鲁迅在《春末闲谈》中指出“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它用毒针在青虫的‘运动神经球上一螫’”, 把它麻醉成半死不活状态,然后“在它身上产下蜂卵”,慢慢孵化子女。形象地画出统治者利用愚民手段害民的“高招儿”。
鲁迅学过医学,学过解剖学。他的杂文就有了“放大镜”、“显微镜”的功能。他“也照污水,也看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因此,他的杂文准确、鲜明、生动,也更具有战斗力。谈到创作小说《狂人日记》,鲁迅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知识。”
对于造林、治水等课题,鲁迅在一些文章中都有所涉及,并且论述得十分精辟。今天读来仍然感到十分新鲜、亲切。鲁迅在19《坟·我之节烈观》中说,“至于水旱饥荒,便是专拜龙神,迎大王,滥伐森林,不修水利的祸患,没有新知识的结果……”近些年来出现的毁林毁木事件,还不都是“没有新知识”,即没有自然科学知识造成的吗?
鲁迅在《新秋杂识》中对武士蚁的掠夺别的蚂蚁的幼虫作奴隶是深恶痛绝的,并指出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由于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长大,不但失掉天真,还变得呆头呆脑,是我们时时看见的……不是教科书,就是儿童书,黄河决口似的向孩子们滚过去。但那里面讲的是什么呢?要将我们的孩子们造成什么东西呢?却还没有看见战斗的批评家论及,似乎已经不大有人注意将来了。”鲁迅预测的“将来”又如何呢?我们看到各种粗制滥造、内容低下而装饰华贵的课外书及各种各样的参考书、教材不也正“黄河决口似的向孩子们滚过去”吗?小学生的书包虽日见鼓胀,却少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譬如建楼需要打底角,那自然科学知识应是人们完善自己不可缺少的“底角”。一个人尤其青少年得不到自然科学的滋润,就不懂得自然,不懂得人和自然的依存关系,也就不懂得自己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起的作用,更谈不上用自然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因此,提倡读点鲁迅,读点自然科学,对我们分辨是非,识别伪科学骗子和抨击反科学谬论是大有裨益的。
篇13: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作文
冬天的风,从窗外跑过,我的心,也变得宁静起来。它,携来了碎碎屑屑的雪花。雪花轻轻拍打着窗户,瞬间化为点点水汽。风停了,雪也停了,留下的是白茫茫的世界。
清晨的空气清新极了,雪,妆点了眼前的一切,纯白了这个世界。我不情愿的在妈妈的催促下起床,半睁的眼睛显得无精打采,妈妈的絮叨还在继续,我看了看钟面,已经快八点半了。
走出家门,刺骨的风扑面而来。街道上,人并不多,寥寥无几的行人都在急匆匆地赶着路,一个小小的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一个小男孩,他手中拿着的一摞厚厚的报纸让他顿时变得与众不同。很显然,他是来卖报纸的。我在远处一直望着他,看到他从一个行人走向另一个行人面前,在他张嘴的两三秒之后,每个人都摆摆手或是摇着头走开了。他的脸上也因为被拒绝而露出失望的表情。我看着他,陷入了回忆,我也曾经卖过报纸,不过,我的目的并不是卖出报纸,而是体验生活,所以报纸卖不卖得出去对我来说并不怎么重要。显然,这个男孩和我不一样,他的失望绝不是装出来的,但是,他为什么在这么冷的天出来卖报纸呢?我的脑海中涌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走近他,说:“请给我一份报纸。”小男孩抬头望了我一眼,眸中闪过一丝惊喜,急忙从怀中抽出一份报纸递给我,我把钱付给他。这时我才仔细打量他,他的脸被冷风吹的红通通的,刚刚递报纸给我的那只手上裂开了好几道口子,衣服很朴素,却很干净。我问他:“你怎么在这么冷的天出来卖报纸。”他愣了一下,疑惑地望了我一眼,这才张口说:“我们家很穷,我得靠卖报纸赚我下学期的学费,我不想再让爸爸妈妈为我操心了。”他话音刚落,便从我身旁走开了,我望着他瘦弱的背影消失在路的尽头,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小男孩的话时不时在我的耳旁萦绕,我不禁感到羞愧,当他在风雪中卖报赚钱时,我却在温暖的被窝中睡觉。当他试图用瘦弱的双肩扛起重担时,我却躲在父母宽大的羽翼之下。男孩像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在风雨中顽强地生长,当然比温室中的花朵更经得起磨练。
篇14:高一下学期语文中期考试作文
今天的语文课,学习了《兰亭集序》。老师说王羲之也像我们一样,会说:“今天实在很开心。”他因良辰美景、高朋佳会而乐。老师还说,最快乐的时候其实并不是放假的第一天,而是放假前一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
现在便是这最后一节自习课,由于是周五,会提早放学,所以最后一节课时窗外的天空还是亮的。我将视线转回教室,座位有几个是空的,应当是上外教课去了。沈老师悄悄地出现在教室后,很快就有学生询问题目,还有三三两两在小声讲话的,不过还算做作业气息浓厚,大多数人都在埋头写作业,语文课代表在讲台上“大刀阔斧”地论证“海哥最帅”,我收回了视线,一边写着政治练习册,一边构思周记。自习课的时间往往如“俯仰之间”,下课铃准时打响,我坐在座位上写完最后一道题,又收拾了一下书本,本来等着我的舍友已经不知所终,犹豫了一会儿,我还是不决定不去食堂吃饭,直接回宿舍。
就这样抱着书,我小心的抬起脚踩到下一阶被拖得湿滑的楼梯,独自一人出了教学楼,越过一个个拿着扫把扫落叶的值日生,穿过科技楼,走到了宿舍楼前的广阔的足球场上。
天已经渐渐暗了,草地上的风格外的大,吹起了我的刘海,我抱着书低头走着,耳边是跑步同学的嬉笑声,还有广播在放着耳熟却不知名的歌,忽然就感觉自己好像置身事外,好像是时光的匆匆过客,我想起林语堂的《孤独》:“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兽,有飞虫,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走兽、飞虫自然热闹,可那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心中默念,只觉确实如此,我跨过操场边的球门,偶然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转过头,竟是舍友。
“我不是跟你说我回班一下嘛,你怎么走得那么快?”
我低头回了句:“我没听见。”忽然感觉风中多了一丝烟火气,耳边、眼前清晰了起来。
这就是王羲之乐之因了吧,我想。
篇15:高一下学期语文中期考试作文
提起鲁迅,内心深处便会引出对“背诵全文”和“深刻含义”的恐惧,如那句风靡校园的金句:“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鲁迅先生的外表就给人一种刻板又顽固感觉,一袭长衫,刷子一样笔直的黑短发,浓密的眉毛,微陷的眼眶,标志性的一撇“一字胡”,和时刻在手里的烟斗,正是“横眉冷对千夫指”形象。他令无数学生闻风丧胆的名声,也不是没有缘由的,譬如那个网上疯传的段子:“晚安”两字有何深刻含义?答案是:“晚”字点明当时的时间,表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安”则体现了作者对麻木不仁的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令人摸不清头脑的深刻含义。
高中语文课本上再见鲁迅,带着一丝恐惧和好奇来一探文豪的生平,听了老师的介绍,对这个任性的小老头产生了兴趣。
他也的确当得上是个有趣的人,前能写《论他妈的》,后能写“远看像条狗,近看郭沫若”。给热血青年写文章,也给敌人投匕刃。除此之外,他还有许多爱好,比如爱吃零食,写文章时也不离口,一边写一边吃,《华盖集续编》中有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是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吃货形象跃然纸上。
更鲜为人知的是,鲁迅年轻时很喜欢给自己设计服装,他自己还是民国顶尖设计大师,现在的那些时髦新潮的混搭,孰不知鲁迅早就开始玩了,有一张他混搭风的照片,渔网毛衣开衫里面搭v领中式立领衬衫,并且,把毛衣塞进裤子提高腰线,可以说是非常前卫了。至于设计方面,北大校徽与中华民国国徽,鲁迅都参与设计,仅两个代表作就能使人震惊。
他不仅喜欢吃,喜欢设计,还喜欢恶搞玩乐,喜欢养花养草养宠物,所以与其说他是文学家,不如说是为生活家,是一个爱玩任性的小老头。
他淋漓尽致地享受着生活,淋漓尽致地享受着生命。
篇16:高一下学期语文中期考试作文
时光如梭。当我还沉醉于北方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银色快乐时,当我还沉浸于大年正月的喜庆气氛时,当我还沉缅于孩童“两小无猜”的稚气时,在不知不觉中,我的青春已经蹉跎到十五周岁,也就是——7.5公岁。这时,距离发动由初中升高中的中考试总攻已经不到5个月。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丰盛的晚餐后,身为“乡村男教师”的父亲对我说:“孩子!爸爸比你大一些的时候参加了高考,我不负众望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当时我是咱们村的骄傲,可是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的不久,开始了,大学停办了,我的大学梦也就破灭了。那真是终生的遗憾哪!”我静静地聆听着,我发现父亲的眼中有晶莹的泪光闪动,他马上又若无其事地侃侃而谈,“爸爸没赶上好时候,你可要争气呀!”
听了爸爸的一席话,我登时醍醐灌顶,似乎成熟了许多。是啊!高考是人生的一次决赛,中考是决赛前的预选赛,中考失利那么高考的希望就渺茫了。真的!我生平第一次感到时间紧迫。我暗下决心,要在短短的5个月内要惜时如金,察遗补缺,勤奋学习,务求打赢中考这次人生战役。“他妈的!”我刚喊了一句,胡子就长出来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头悬梁,椎刺骨。凿壁偷光,科映雪,夏聚萤。这些事迹都是我的榜样,在“飘柔春风今又是”的早春二月,我以实际行动开始了“勤奋”冲刺。有一次我竟然大白天,并且还没停电的情况下,导演了一场“勤奋”活动。我跑到昏暗的小棚子里,在汽水瓶盖里倒些豆油,点燃了一盏黄豆粒大小昏黄油灯。在“星星之火”下攻读“燎原”的学业。真的,我曾经幼稚地认为,只有这样形而上学地“努力”才能取得苏秦、况衡那样的好成绩。
就这样经历了恶梦般的5个月魔鬼训练,不知道是天道酬勤,还爸爸高智商DNA的先天遗传,原本就在村里、乡里鹤立鸡群的我中考分数打了522分的好成绩,荣登全县“探花”,并且成为全县的语文状元,作文状元,名躁一时。(当时,市场经济还不发达,没人找我做广告)。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没有人能垄断无限的时间,没有人能阻止时间的流逝,没有人能阻挡时代的进步。但我第一次感到时间紧迫却是在那个新时代。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年,我将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加珍惜紧迫的时间,热辣生活,激情登陆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