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名人散文(合集8篇)精选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春的名人散文(合集8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的名人散文,本文共8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春的名人散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啦,春天的脚步近啦。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啦眼。山朗润起来啦,水涨起来啦,太阳的脸红起来啦。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啦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啦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啦,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啦,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啦,地上孩子也多啦。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啦。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篇2:春的名人散文
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候夜安睡啦,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啦。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但我却没有啦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啦。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啦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这样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可是,我的出走,却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啦。
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的一热,为之深深的感动。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啦蛙声。哦,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啦。
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啦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啦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啦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然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也就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的挂在两腮。
篇3:春的名人散文
天阴啦好些日子,下啦好几场雨,甚至还罕见地,飘啦一点雪。春天,姗姗来迟。楼旁的花坛边,几棵野生的婆婆纳,却顺着雨势,率先开啦花。粉蓝粉蓝的,泛出隐隐的白,像彩笔轻点的一小朵。谁会留意它呢?少有人的。况且,婆婆纳算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婆婆纳可不管这些,兀自开得欢天喜地。生命是它的,它做主。
雨止。阳光哗啦啦来啦。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的阳光,浑身像装上啦铃铛,一路走,一路摇着,活泼的,又是俏皮的。于是,沉睡的草醒啦;沉睡的河流醒啦;沉睡的树木醒啦……昨天看着还光秃秃的柳枝上,今日相见,那上面已爬满嫩绿的芽。水泡泡似的,仿佛吹弹即破。
春天,在阳光里拔节而长。
天气暖起来。有趣的是路上的行人,走着走着,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觉松开啦——— 好暖和啊。爱美的女孩子,早已迫不及待换上啦裙装。老人们见着啦,是要杞人忧天一番的,他们会唠叨:“春要捂,春要捂。”这是老经验,春天最让人麻痹大意,以为暖和着呢,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啦寒。
一个老妇人,站在一堵院墙外,仰着头,不动,全身呈倾听姿势。院墙内,一排的玉兰树,上面的花苞苞,撑得快破啦,像雏鸡就要拱出蛋壳。分别啦一冬的鸟儿们,重逢啦,从四面八方。它们在那排玉兰树上,快乐地跳来跳去,翅膀上驮着阳光,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积蓄啦一冬的话,有的说呢。
老妇人见有人在打量她,不好意思地笑啦,先自说开啦:“听鸟叫呢,叫得真好听。”说完,也不管我答不答话,继续走她的路。我也继续走我的路。却因这春天的偶遇,独自微笑啦很久。
一个年轻的母亲,带啦小女儿,沿着河边的草坪,一路走一路在寻找。阳光在她们的衣上、发上跳着舞。我好奇啦,问:“找什么呢?”
“我们在找小虫子呢。”小女孩抢先答。她的母亲在一边,微笑着认可啦她的话。“小虫子?”我有些惊讶啦。“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我们寻找春天的小虫子!”小女孩见我一脸迷惑,她有些得意啦,响亮地告诉我。
哦,这真有意思。我心动啦,忍不住也在草丛里寻开啦。小蜜蜂出来啦没?小瓢虫出来啦没?甲壳虫出来啦没?小蚂蚁算不算呢?
想那个老师真有颗美好的心,我替这个孩子感到幸运和幸福。
在河边摆地摊的男人,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些银饰,摆啦一地。阳光照在那些银饰上,流影飞溅。他蹲坐着,头稍稍向前倾着,不时地啄上一啄——— 他在打盹。听到动静,他睁开眼,坐直啦身子。我拿起一只银镯问他:“这个,可是真的?”他答:“当然是真的。”言之凿凿。
我笑笑,放下。走不远,回头,见他泡在一方暖阳里,头渐渐弯下去,弯下去,不时地啄上一啄,像喝醉啦酒似的。他继续在打他的盹。春天的太阳,惹人醉。
篇4:名人散文
名人300字散文精选
席慕容-母亲最尊贵【1】
我的学生说:老师,你别只描述你贵族的母亲,你也写一些世间平凡的妇人吧。
你知道,有一些母亲没有美丽的面容,没有丝质的衣服,没有学识,没有地位,甚至没有娱乐,整天只有那无休无止的工作。
跋涉在山间的小径上就如同跋涉在人间的长路上一样,有些很困苦的母亲,在走着很困苦的路呢。
我回答他说:母亲有了你和你的弟妹,再困苦的路她也肯走。
你怎么能用外表的一切来衡量母亲的心呢?你要知道,所有的母亲,都是这世间最尊贵的一种种族。
席慕容-窗前的青春【2】
青春有时候极为短暂,有时候却极为冗长。
我很知道,因为,我也曾如你一般的年轻过。
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样,凝视着四季都没有什么变化的校园,心里猜测着自己将来的多变化的命运。
我也曾和你一样,以为,无论任何一种,都会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运要美丽多了。
那时候的我,很奇怪老师为什么从来不来干涉,就任我一堂课一堂课地做着梦。
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样,微笑着,从我们年轻饱满的脸上,在一次次地重读着那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青春呢。
席慕容-白色山茶花【3】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
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
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
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
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探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林清玄-分到最宝贵的妈妈【4】
一位朋友从国外赶回来参加父亲的丧礼,因为他来得太迟,家产已经被兄弟分光了。
朋友对我说:“在我还没有回家以前,我的兄弟把家产都分光了,他们什么也没有留给我,分给我的只是我们唯一的妈妈。”
朋友说着说着,就在黑暗的房子里哭泣起来,朋友在国外事业有成,所以他不是为财产哭泣,而是为兄弟的情义伤心。
我安慰朋友说:“你能分到唯一的妈妈是最大的福气呀!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人愿意舍弃所有的财富,只换回自己的妈妈都不可得呀!”朋友听了,欢喜地笑了。
我说:“要是你的兄弟连唯一的妈妈也不留给你,你才是真的惨呢!”
林清玄-海上的消息【5】
在渔港的公园遇见一位老人,一边下棋,一边戴耳机随身听,使我感到好奇。
与老人对奕的另一位老人告诉我,那老人正在收听海上的消息,了解风浪几级、阵风几级、风向如何等等,因为老人的儿孙正在远方的海上捕鱼;而在更远的地方,一个台风正在形成。
看着老人专注听风浪的神情,我深深地感动了,想想父母对待儿女,虽然儿女像风筝远扬了,父母的心总还绑在线上,在风中摇荡。
从前,我听收音机不小心收到渔业气象,总是立刻转台,不觉得那有什么意义,现在才知道光是风浪几级,里面也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离开老人的渔港很多年了,这些年偶尔路过渔港,就会浮起老人的'脸;偶尔收听到渔业气象,我会静心地听,想起老人那专注,充满关怀与爱的神情。
我多么想把老人的脸容与神情描写给人知道,可惜的是,充满爱的脸是文字所难以形容的。
爱,只能体会,难以描绘。
林清玄-大和小【6】
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
儿女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双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双的呢?”
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
其实,在生活里我们会看到很多姑婆,没有什么思想的作家,偏偏写着厚重苦涩的作品;没有什么内容的画家,偏偏画着超级巨画;经常不在家的政客商人,却有着非常巨大的家园。
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的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脚一样。
小有小的妙处,有时候却难以说得清,就好像故宫的国宝象牙球、翠玉白菜、肉形石,都小得超乎我们的想像。
当然,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
篇5:春经典散文
春经典散文
春到人间草木知。草木是春的使者,向人们传递春来的消息。这消息让人欢欣鼓舞。植物初新、动物出蜇,被惊蛰惊醒的不仅仅是虫儿、蝶儿、草儿、叶儿,还有人儿。当供了一冬的暖气停了,打开窗有和风吹来,人们知道寒退了,春来了,但却没有看见春色,或只在窗口看到一点春色,人们走出层层人工建筑,到自然中去,那才是赏春的地方。钱钟书有篇文章说,春从窗户进来,人从门出去。去哪儿,山上、草地、公园、水边,去看春。可以360度地转着看啊,我敢保证,在这个全圆角度中,或近或远都会看到春色,再往上看,看天看云,东西南北上下,六合处处春意扑面。眼之所及,心为之应,春意从人们的眼中投到心底,砸出激情的涟漪。于是,触春生出种种情绪,让人共鸣于山水,共鸣于草木,共鸣于阴晴朝夕,成为春天的特别收获,作春的特别享受。
草木是春的使者,沿着这条脉络,从那柳的细叶上看到了春风如剪刀的锐利,从红杏枝头感觉到春的喧闹。人们咏春,咏得是自然景物,人工的建筑在这春中充其量是个配角而已。比如,满皇都的烟柳是春色,而烟柳间露出的红墙黄瓦、飞檐斗角都是春的配色,是春的艳丽、妩媚的小点缀。比如,虫声才是春声,绿窗纱的华屋只是春声的背景。
春是一首热情洋溢的歌。春之歌是三段式的合唱。早春是序曲,仲春是高潮,晚春是尾声。早春告诉人们,还须耐心等待几刻,并须细心才能发现渐增渐旺的春色。草有了浅浅的绿色,有诗曰:草色远看近却无,其实,在雪下草心处就是绿色的',雪消了,它们在等温度,早春乍暖乍寒的温度不足以让它们迅猛生长;杨树的叶子还小,干条稀疏,只有浅浅的绿意,这时可以去看柳,柳已经远看如烟笼,近看翠欲滴了。行道上的老柳长条在人们头上随风弄姿,不时的低下来“一拂行人首”。而水边的柳,老干如虬,柔枝长软,常常受风的诱惑,一次次蘸波逗浪,一幅顽皮之态。这些还都是一种铺垫,为马上就要到来的仲春作勾人欲望的铺垫。
仲春,以春花纷纷开放为开始吧,这是春之歌的高潮。春花争艳,争艳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草绿得如茵如秀,花囊得如喷如溢,万紫千红、雍容华贵。先是连翘的小黄花开满树,又密又长的枝条上,浅黄浓黄拥拥挤挤。为还没有深浓的春色平添几分漂亮。之后,领唱一一出场,榆叶梅、桃花、杏花、李花、梨花、丁香花,浅红、深粉、玉白、浓紫,开得灿灿烂烂,如云如霞,如火如荼,让人目不遐接。这些是这里的原住民,公园、庭院里还有被引进的郁金香、牡丹和人工培育的达子香,为这合唱增加厚度和高度。花盛之时应在四月中下旬到五月初,五月初在节气上已经进入初夏,我们这里还是春花烂漫天。
是丁香,有数种之多,花色有深紫、浅白、微绿多样,其花从春入夏甚至入秋,让这春歌的高潮进入尾声之时成另一番情景:丁香之香散漫满城,使春歌的尾声声音和缓深沉而气息醇厚浓烈。
向春睥睨,看那笑脸、欢颜。春的脸是笑着的,春的色是鲜艳清纯的。春风吹过,有一种韵味随之流动,是清清爽爽,是缠缠绵绵。赏春本凭一种心情,心喜则春景也喜,心愁则春景也愁。最好让春平添一种快慰,不是么?在室内闷了一冬,好不开心。此刻到春园一走,在春的笑脸前,那憋闷立马就消失得干干净净,不开心全部都忘掉了,主动、快速得都不由你自己作主了。于是,在春园中,你会成为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感慨生命的鲜活和顽强,感慨坚持的胜利和硕果,感慨自己心情的改变。于是,人们在小径上慢踱,在山野间狂奔,看草木欣欣向荣,听鸟儿枝头鸣唱,让自己和这自然融为一体,融为一体的还有那对春的欢欣心情。在春花下徘徊,吹过花的风吹过来,一缕缕长香便透衣扑怀,这是怎一个“我向花儿轻轻招手,便将清香和喜悦一起带走”啊。
地球有几多春,是人们数出来的,不管亿个千万亿个,人们都能找到那脚步足迹,从中考察出春天发生的故事。这是敬畏,是缅怀,是继承,是为新一年写下开始的记录。一个人走过多少个春,也是数得清的,每年春色大体相似,每年春心有所不同。这缘于自我的精神状态,缘于对春的了解,缘于对生命的体会和经验。无论如何,春的生命总比其他三季来得猛烈活泼,春总给人以新的开始的感觉和机会,逢春都会给自己一个鼓励。
春树蓬勃,是一个季节的召唤,春花迎趣,得一个季节的青眼,春红艳艳,作一个季节的色彩。春满眼,春满心,春满人间,人间春满。
篇6:春散文
春散文500字
春夏秋冬这四位各具特色的姐妹,也正是这四姐妹组成了各形各色的四季,而春更是伟大。
春,是个温暖的名词。她本身就是个孕妇,肚子里所孕育的乃是世界上的一切,当怀胎十月的她将大自然从肚子里生出来后,又用她那充满生机的“乳汁”将大自然哺育成长。
而她的乳汁,便是我们所熟悉的春雨。
三四月的春雨,在和风中飞舞,春将她的雨慷慨地奉献给大自然的生物,但她却未等待回报便悄然离去,让泼辣的夏来带领他们,当大自然又一次因寒风而“沉睡”,她便再次降临,将大自然再次唤醒,再次离去……如此重复,从不间断。
春,她不仅是位好母亲,更是位理发师。当杨柳还在成长时,她便用他那无形的剪刀,一点一点地裁剪着杨柳的头发,成就了他们乌黑发绿的秀发,往往人们认为这归功于夏,但是却不知春在它们年幼时为他们奠定了基础,但她从不接受者份荣誉,总是让泼辣的夏来领取。
春,她的.风更是润人心肺,每每人们在经过冬天后,她便会将春风从她的袋子里流出,滋润大地,我也常常在春天来临之际畅游在森林里,享受着周围的一切;草,因春风的滋润,也随着春风舞动,仿佛是春风给予了他们新生,树林,因风的吹动,将它雪藏已久的嗓子放开了,“刷刷刷”听!树林在为春而歌颂者呢。
春,像杯温暖的水,滋润着冰冷的心灵。
篇7:沾光名人散文
关于沾光名人散文
那是春节后一天下午,区文广新局召开上一年文化工作总结会,这是每年的公式,因为节前基层文化站多要筹备春节文化活动,到节后才是休闲时,下午开会目的是要把大家留下来吃个晚饭喝两杯酒,区委有规定工作日中午不喝酒,晚上可以轻松轻松,来个小招待。
我是老文化,大家都很敬重,他也敬你也敬,不觉喝高有点醺醺然的样子。晚餐后有好多小青年都是自带车子,驾驶员连晚把他们带回乡镇,我可没有这条件,只好在城里住下。退休的姐姐孩子在外地工作,家里有闲房间是我老旅社,这样我就可为集体少花几文钱,早春夜晚虽然有点寒冷,但我喝了酒却一点不觉得,从宾馆酒店出来,正好不远处有辆三轮车,我把他叫停了,准备乘车。
早就听说城里三轮车有宰客现象,为了避免不必要纠缠,首先就同他谈起价钱来,骑三轮车的人看去年龄不大,是一位颇为英俊的小伙子,他很认真地朝我打量打量,接着面带笑容而又很热情地说:“老师傅,你先上车,我们不谈钱”。哈哈,还有不谈钱的,不过我知道他是不会宰客的,从他的面容已读到他的亲和。但越是这样人我也不会少给钱。
我告诉他目的地就上了车,是人力三轮车,他骑得不快,没有骑几步就同我拉起呱来,开始就说你这师傅我在某处见过,总觉得你是老熟人。哈哈,这时我还真得留一手,干嘛要把自己真实情况告诉他。我说我对你可不熟悉,我是乡下人,不常进城,应该说你不会认识我。他说不对,我对你真很熟悉,一定是在哪里见过你,我说你大概是看错人了。我这人在社会有点丑陋的标志,矮个子,腿有点残疾。也许你看过这特殊标志的人就同我挂钩了。说实话我真不认识你。也许是我的小心眼,他在和我套近乎,目的大概是要我多出两块钱。
这小伙子还真有点健谈,在我没有问他时,他就把自己的底牌亮了。他说骑三轮车目的不是为了拉客做生意。他在某大厂也是一名技术员,几年前大学毕业自谋职业,没有后台,只好跑到企业里,目前企业效益不景气,结婚有了孩子,又请保姆,生活有点紧巴巴的,不如晚上来个第二职业,人家晚上还骑单车锻炼呢,有字当个无字。你这老师傅是我标准的熟人,我一见到你就感到满眼的面熟,还谈什么钱。也许你想不起来,在今后的场合提起来,你不说我这小家伙认钱不认人吧。就当我为您老人家当一次自愿者吧。
也许是酒多了,还有我平时在休闲时喜爱进行思维构想,对他的话并没有介意,他的话越多我对他也就越没有好感,总认为你这嘴甜,有点在忽悠人,哪有自愿者的人,皇帝不用务兵,我也不是贪财人,我为什么要无缘无故沾你便宜,能少出钱吗?
到目的地有好几里路,平时白天单单五元钱有些车子还不愿意专程跑呢,晚上我看他很辛苦,正好身边没有零钱,一下车就掏一张十元钱给他。哪知他真的拒收,说不收就不收,我们毕竟是熟人,我怎么好意思收熟人的钱。他这熟人说了几遍,我说你也叫不出我的单位和名字,怎么就知道我是熟人,我真不想欠这无辜的人情。这小伙子说得也好,说你老师傅真是我的熟人,我感到你对我很有亲和感,只是一时想不起来。哎记忆力怎么这么差,说这样,你让我回去很好地想想。还真有这种奇事。他还向我恳求说如果你对我信任,就留个联系方式给我,我总感到你是一位很熟悉的老师。这小伙子如此地执拗,真拿他没有办法。我只好把号告诉他,认识这样一位很热情的小伙子以后可以同他聊聊天,探索他的心底秘密,兴许对我的创作有利。
得到我的号,小伙子如获至宝,在街灯微弱的灯光下掏出小笔记本记下了。他既然坚决不接受,我就只好欠下这个人情。说了一句道谢的话,同他握手告别,不一会,这小青年又骑上车消失在夜晚大街稀疏的人流中。
在工作时间,我电脑的'多是整天挂着,第二天就有一个本市人加我为好友。他进来后,自称就是昨晚的三轮车工人。他倒恨起自己来,说昨晚没有到家就立即有了记忆,他很自信地说,您是名人,说经常在电视上看过您的形象,在中央电视台也看过,您是研究南闸民歌的金矿老师。哈哈原来总感到是很熟悉的熟人,难怪你老认不识我,还经常读您的文章呢,我还为您登上全国好人榜提名人投上一票呢,既是您的粉丝也是您的学生,嗯,这次邂逅太有意义了,名人就在身边自己都没有觉察,真感到有一点遗憾。
原来如此,我还真与这小名人沾了一次大光,我在想那几块钱的车钱虽然是小意思,总感到有一种当名人的温暖。目前中央文明委号召全民做好人做好事,还真有轰动效应。我在上回复他,说你也是一位大好人啊,这样吧,请你以后也能接受我一次自愿服务好吗,他很开心,说认识您真高兴,那就拜您为师吧,我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孝敬您。哈哈,看他如此地真诚真让我感动,好吧,我就收下这个学生,毕竟我社会阅历比你丰富,兴许对你有所帮助,经常和年轻人交流,自己心态也会更年轻,多一位忘年之交又何乐而不为呢?
篇8:纪念名人散文
纪念名人散文
作家朱自清评论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味儿。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画,画上一座小屋,院中梅花盛开。梅树下摆放一张小桌,三把竹椅,三人围坐,面对一树梅花。画上题诗:“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三两知己,坐对一树红梅,来一壶碧绿的清茶,品茗、赏梅、煮酒、聊天,谈得红梅瓣瓣香。有风轻拂,风中也飘逸着一缕梅花的寒香。
丰先生喜欢画梅花。在另一幅画中,一个人站在梅树下,仰着头,独自赏梅。天空刚落过雪,一树梅花似雪中素颜红妆的女子,白雪红颜,相看两不厌。树下已是落红翩翩,画上有诗:“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丰先生性情高洁,一生知己是梅花。人和花的情缘,何尝不是人与人的情缘?一生有两三个赏心之人,足矣。
有时,他随手拈来李煜的词作画,那幅画便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夜空里,夕月一弯,淡若清梦。楼上竹帘半卷,夜凉如水。一个人在楼上望月,寂寥而孤单的背影,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月明楼高休独依,思念的夜,有着寒月一般的凄凉。真正的思念是无言的,就如同真正的爱也是无言的。寂寂无言的思念,深埋在心底,让它成湖、成海。
他笔下关于孩子的画,一幅接着一幅,童趣盎然,简洁温情,令人目不暇接。
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胖胖的,光头,穿着短衣短裤,手握着两个大蒲扇夹在腿下当成车轮子。原来,他一定羡慕邻家孩子有一辆三轮车而自己没有,就用大蒲扇发明一个骑着吧。
《花生米不满足》画的还是这个孩子,正坐在桌前,桌上散落着几颗花生米。他嫌妈妈给的太少不够吃,于是生气了,撅着嘴,皱着眉,内心的不满足、不快乐表现在眼睛眉毛上。寥寥数笔,生动可爱。一个憨态可掬,喜怒哀乐都在脸上的孩子跃然纸上。
“软软有两只脚,椅子四只脚”。软软将自己的鞋子给椅子穿上。在软软眼里,椅子也怕冷,和他一样是要穿鞋子的。读他的画,人的内心一瞬间像云朵一样柔软。童真是成年人遗失在岁月中的珍珠,我们已多少年不再拥有了?
丰先生的画里有诗情,画里有爱意,画里有悲悯,画里更有说不尽的禅意。
《冬日同乐》图中画了一对老人,坐在家门前的矮凳上。天寒,他们将双手拢在衣袖里取暖。脚下蹲着一只狗,门槛上卧着一只猫,光阴在这里仿佛静止了。一对白发的老人坐在冬日阳光下晒太阳,有小动物相依相伴着,天地间一派和睦安详、岁月静好都在画里。
我久久地看着这幅画,童年的光阴一瞬间将我覆盖。幼年时在下乡,烟花三月的时节,我和奶奶坐在门前的矮凳上,奶奶低着头忙着做针线,稀疏的白发在脑后挽成一个髻。我忙着看连环画,那时我称作“娃娃书”。其实不认识几个字只看图画,《红楼梦》《鸡毛信》《朝阳沟》看得如痴如醉。
阳光下,母鸡正带着一群小鸡在树下觅食,小鸡们刚出窝不久,跑起来如一地鹅黄色的绒球滚来滚去。母鸡在树下找到一只小虫,舍不得吃,叼着小虫去喂小鸡,小鸡们一瞬间凝成一个黄色的“葵花”,一只只冲着妈妈张开小嘴巴。
奶奶做活累了,就抬起手臂在白发中篦一篦针,望我一眼,望望一群小鸡,眼里全是笑意。世间一切静美祥和,都在默默无言的相对静坐里。
读丰先生的画,让我的灵魂一次次贴近泥土,贴近故乡、河流、草木、花香,贴近童年,贴近生命的根。
还有一幅画,画一张蜘蛛网,上面粘着几片落花,蜘蛛网上坐着一个人,我猜想应该是丰先生。画旁有诗:“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那张蜘蛛网何尝不是他的画意和情思?他写过,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留住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些春的痕迹而已。他想留住孩子们纯真无瑕的童年,留住生命里的善与美。
秋夜里,随手翻翻枕边的《子恺画集》,画里有花草、鱼虫、蚂蚁、孩子、月光、清风,处处以小见大,读之余味悠长。世间万物,他都拿来入画。恬淡美好,酣然淳朴,一派天趣。守着岁月枯荣,似水流年,尘世的暖意都在画里,对万物的爱与悲悯都在他的画里。
【不负丹青】
多年前,第一次被吴冠中先生的画深深吸引,那幅画名曰《春如线》。千丝万缕的线条,密不透风地铺满画面,只觉春风拂面,柳如丝,又如烟。浓淡相宜的线条中点染桃红点点,翠绿滴滴,春的气息迎面扑来。他的水墨画是抽象的,却画尽春之神韵。他不画林间呢喃的紫燕,不画桃之夭夭开遍陌上,只画风中如线的柳条,寥寥数笔,春意盎然。他在随笔中写到:“用线来绘写春天,表现春光之易逝”。是的,留不住的不仅只是春光,还有青春韶华,昨日满头乌黑的秀发,转眼间,青丝已化为暮雪。谁的人生不是这样?
在中国美术馆看他的画作,见他画江南水乡的居多,因为,他的家乡在江苏宜兴。早年间,他留学法国,然而,在他心中,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一缕乡愁在游子心头,剪不断,理还乱。他画故乡的粉墙、黛瓦、垂杨、小巷、流水、花草,一画就是半个多世纪。
有一幅画,水边泊着一叶孤舟,静寂的水面上,小舟的倒影如画,却越发显得水的宁静和淡泊,又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闲逸。此时,诗和画之美,痴痴缠绕,相依相伴。
另一幅画,水边柳丝如烟处,有几座粉墙黛瓦的小屋。屋旁几枝桃花嫣然一片,紫燕在空中轻灵地掠过。在一座石拱桥上,点染几点桃红,几滴瓦蓝,不像是人物,你却依稀看见石桥上走来几位婀娜的女子。天空落了细雨,身着蓝底白花衣衫的女子,微微低着头,如水的眼眸,尖尖的下巴,美如水乡一尊青花瓷。她撑着一把油纸伞,袅袅婷婷沿着青幽幽的石板路走来,似一朵雨中荷花,有着淡雅的芬芳。不由得让人想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诗句。
石涛说:山水画必须有人,才算是逸品。小桥,流水,人家,浑然一体,佳偶天成。也许,美到极致的东西,永远都是最自然的。
他在随笔中写到,大自然的雕刻家创作了无数似与不似的佳作。至于杰作,佳作还是平庸之作,那主要还是需从形体的形式美感上去衡量,像不像,美不美不能等同。
我很喜欢他的另一幅画《冰雪残荷》,大大小小黑色的墨块构成水中残荷,卷曲凋零的荷叶,枯萎的莲蓬,一派萧瑟之气,似一声惆怅的叹息。忽然见黑色的枯枝上落着一只红艳艳的蜻蜓,忽闪着双翅,活泼的,明丽的,轻盈的,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让人寒冷灰暗的心一下子光亮明媚起来。此时,令我不由得沉思起来,既然画的是《冰雪残荷》,霜严雪寒的`季节,哪来的红蜻蜓呢?而后,在他的散文集中找到了答案。其中写道,一九六六年的寒冬,他在北京的北海公园看见一池的残荷,已经没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雅兴。那时,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他已被某些人剥夺了作画的权利,他的心就如同一池残荷,被霜冻在残酷的严冬。三十年里,他心中的残荷还在,心头的红蜻蜓一直轻盈地飞舞着,那是暗淡岁月里舞动的,鲜活的,永不熄灭的生命的光亮,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于是,直到一九九六年,他才提笔创作酝酿了三十年的《冰雪残荷》。
节日里,见街头有画展展出。几十米的山水长卷,描绘山川河流。看似气势磅礴,却觉寡淡无味。然而,吴先生的画,犹如一首唐诗,一阕宋词,美在意境,美在意蕴悠长。张大千这样说:“写意两字,依我看来,写是用笔,意在造境”。我说,写意画就如同苏州园林中的一处水榭,一弯秋水,一扇花窗,一个长廊,让人品味出不同的意趣,那是东方文化孕育的古典、含蓄、优雅、韵味。不必说,不可说,尽在画里,又逼进人的内心深处,清芬暗盈,余韵幽幽。
吴先生的散文,简洁凝练,真挚饱满,洒脱率真,自成一家。散文集取名《画外音》,那么好的书名,他几十年呕心沥血潜心作画的幽幽心音,辛酸甘苦,无处诉说,后来都留在文字里,开出了朵朵青莲。
他说:“石鲁如果到了美国不回来,就没有了石鲁;鲁迅如果当年不从日本回来,也就没有了鲁迅。我这个苦瓜,只能结在苦藤上,只有黄土地的养料适合我生长”。是的,他将一生的爱和心血浸透在黄土地上,他写过:“隔着渔网看那捕鱼的帆船和初透水面的芦苇新叶,帆影满湖芦芽短,是诗是画,我的故乡是诗画之乡”。那些文字情真意切,一颗爱自然,爱故土的赤诚之心跃然纸上,纯净拙朴,诗意弥漫。
他的一生可谓不负丹青。他的一生和山光水色在一起,和俊林秀木在一起,和鸟语花香在一起,和笔墨丹青在一起,他是有福之人。大师走了,他那支彩笔渲染的美和他画作中的春天,永远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