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描写边塞诗句王昌龄(通用9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描写边塞诗句王昌龄(通用9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边塞诗句王昌龄,本文共9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描写边塞诗句王昌龄

篇1:描写边塞诗句王昌龄

描写边塞诗句王昌龄

1、《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11、《塞下曲·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12、《出塞》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附:王昌龄介绍

王昌龄( 698- 约757 ), 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727 )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 734 )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其诗《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 也有以感时、宫怨、送别为题材的佳作。

详细介绍:

王昌龄(698~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 (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在生前就负盛名,人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他的七绝前人往往以之与李白并称。今存《王昌龄集》2卷,辑入《唐人小集》、《唐诗二十六家》,《王昌龄诗集》 3卷,辑入《唐百家诗》。《全唐诗》编录其诗为 4卷。又《新唐书·艺文志》着录王昌龄《诗格》2卷、《诗中密旨》1卷。现在所见到的《诗格》与《诗中密旨》,收于明人所编的.《格致丛书》。但前人也有怀疑不是王昌龄作的(《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五司空图《诗品》提要、卷一九七《吟窗杂录》提要)。考唐时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所作《文镜秘府论》已述及王昌龄评诗之语。在遍照金刚所作的《献书表》中也说到《王昌龄诗格》 1卷(《唐文续拾》卷十六),可见王昌龄确曾作过《诗格》。至于现存的《诗格》和《诗中密旨》是否即王昌龄原着,则尚待考证。

篇2:王昌龄描写边塞诗句

王昌龄描写边塞诗句

1、《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11、《塞下曲·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12、《出塞》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附: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王昌龄生平

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 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

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王昌龄成就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评价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如《小雅出车》《六月》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近首,达到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边塞之作,表现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篇3: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

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

(一)《出塞》

朝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二)《从军行》

朝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远方的玉门关。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即使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家乡的。

青海 : 指青海湖。

穿 : 磨破。

金甲 : 铠甲的美称。

楼兰 : 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三)《从军行》

朝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作品赏析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对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有深刻印象。这对塑造关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节。但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单刀匹马的关羽与领兵五万的华雄如何正面交手,而是用了这样一段文字:

(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段文学,笔墨十分简练,从当时的气氛和诸侯的反应中,写出了关羽的神威。论其客观艺术效果,比写挥刀大战数十回合,更加引人入胜。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当然有他匠心独运之处,但若就避开正面铺叙,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去让人想象战争场面这一点来看,却不是他的首创,象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应该说已早著先鞭,并且是以诗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大漠风尘日色昏”,由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均呈自西向东或向东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力极大,狂风起时,飞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唐军采取什么行动呢?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队伍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可以说是一落一起。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队伍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队伍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队伍,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

从描写看,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队伍,而对于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是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要是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比较平板,而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诗里表现出来,在构思和驱遣语言上的难度,应该说是超过“温酒斩华雄”那样一类小说故事的。

(四)《从军行二首》

朝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作品赏析

秋草:一作秋风。

(五)《从军行》

朝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六)《从军行七首》

朝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玉门关:一作雁门关。

篇4: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句

1.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王昌龄《寒食即事》

2.尧时恩泽如春雨,梦里相逢同入关。——王昌龄《西江寄越弟》

3.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王昌龄《春宫曲》

4.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王昌龄《送十五舅》

5.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王昌龄《斋心》

6.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王昌龄《送柴侍御》

7.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8.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

9.明主恩深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王昌龄《至南陵答皇甫岳》

10.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王昌龄《太湖秋夕》

11.与君同病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王昌龄《至南陵答皇甫岳》

12.南浦逢君岭外还,沅溪更远洞庭山。——王昌龄《西江寄越弟》

13.刘生隐岳阳,心远洞庭水。——王昌龄《巴陵别刘处士》

14.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王昌龄《送姚司法归吴》

15.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王昌龄《重别李评事》

16.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王昌龄《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17.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王昌龄《送高三之桂林》

篇5: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句

1.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2.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3.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王昌龄《龙标野宴》

4.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王昌龄《龙标野宴》

5.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6.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7.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8.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王昌龄《长歌行》

9.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

10.谁识野人意,徒看春草芳。——王昌龄《击磬老人》

11.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王昌龄《九日登高》

12.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王昌龄《九日登高》

13.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王昌龄《送程六》

14.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王昌龄《少年行二首》

15.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王昌龄《卢溪主人》

16.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17.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18.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19.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王昌龄《从军行》

20.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王昌龄《长信怨》

篇6: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句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8.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

9.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王昌龄《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10.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王昌龄《旅望》

11.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王昌龄《送裴图南》

12.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王昌龄《箜篌引》

13.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王昌龄《观猎》

14.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

15.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16.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王昌龄《送狄宗亨》

17.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王昌龄《送狄宗亨》

18.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王昌龄《西宫春怨》

19.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王昌龄《送郭司仓》

20.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王昌龄《胡笳曲》

篇7:描写边塞的经典诗句

描写边塞的经典诗句

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出塞》)

3、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唐.马戴.《出塞》)

4、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6、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张籍.《凉州词》)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8、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9、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1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1、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

12、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

13、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六)

14、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七)

1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王贺.《南国》)

篇8:描写边塞的诗句

1、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3、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5、渭城春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

8、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9、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10、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1、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2、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3、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4、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篇9:描写边塞古城诗句

描写边塞古城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