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处处有文章散文(精选12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处处有文章散文(精选12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处处有文章散文,本文共12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处处有文章散文

篇1:处处有文章散文

处处有文章散文

江苏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王一铭

斜阳暮,秋草黄,断井残垣。即便是废墟,我亦憬然发现其中大有文章。“没有废墟的世界太拥挤了,没有废墟的人生太虚伪了。”历来我们的主导意识形态便标榜超乎常人的理想、道德与激情,容不得半点废墟。殊不知,也许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堆砌着自己的生命废墟。

圆明园废墟是北京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全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那么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 存在的'只是今日的游戏。

生命多废墟,体验废墟,走过废墟,要有一种敢于决断敢于承担的勇气。当黄佐临在七七事变三天后告别导师萧伯纳赴国难时,那是他的爱国脊梁;当黄佐临在国难中开创上海戏剧的黄金时代时,那是他的艺术声腔。若细细品味他的一生,便会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感动折服,便知光辉与废墟交织出怎样的精彩。

在我们为这样一个艺术大师惊叹时,是否想过,是什么导致我们想要成为他们?他说,对废墟的坦然才能走过废墟。

生命是一篇大文章,终于在摸索中逐渐明白,废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与废墟的抗争中成长。认识了人性的怯懦和卑下,才会懂得包容与感恩,再踏实地谋求进步与完善。当我们跟随着自己的心,从理想主义变成现实主义,从空想派变成行动派,也就离希望中的我们不远了吧。

然而,阻挠我们的外界因素总是喧哗地顽固地想让我们跌个鼻青脸肿。正如木心在《竹秀》中所说:“生活是安于人的奴性和物的奴性的交织。”真性情的人往往只占少数,很难相容于所处的具体时代,起哄式的贬损让刚刚明朗的心又陷入踌躇。

然而这种奇特的现象并不是毫无益处的,它筛选除了真正成熟的人:不再向世界宣告自己的梦想与激情,却有着无须声张便光芒万丈的厚实;不再标榜崇高而蔑视废墟,却有着洗刷了偏激的圆润和从容。

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固守自我而品尝喧嚣。

拥有废墟,走过废墟。

篇2:生活处处有文章

生活处处有文章

生活处处有文章

江苏省邳州市戴庄中学 高建州

【摘要】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从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初中生作文存在的弊端入手,提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建议,提出生活中处处有文章的论点,论述作文应生活化。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生活化作文 作文指导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语文教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一周六节语文课,其中两节是作文课;中考140分试卷,作文的分值达到60分,几乎占分值的一半。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可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不重视作文教学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剖析初中作文教学的弊端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主要还是见之于教师的原因:教师的思想上的不重视、教学方法上的忽略导致学生对作文的应付,或东拼西凑或随便“复制粘贴”就交差的做法。这些都应该禁止的,教师应该重视写作过程的指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写作教学,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描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勇于针砭时弊,实现“作文因时而发”的宗旨。

1.教师对作文的轻视

语文作文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在实际教学中,淡化作文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诗词、优美的段落,摘抄经典的句子,以备作文时借鉴,为写作积累素材;而有的教师则强调文章的赏析,即重视读的作用,课本的文章包括配套的阅读教材, “篇篇过关式”进行教学,唯恐考试考到没讲到使学生失分。

于是难免出现一周四节课不够用的现象,只好挤占作文课,作文课多用来上阅读课,临下课的几分钟匆匆布置作文题、课后抽时间写作、周末交上来的“三部曲”做法,对于写作的指导、写作的讲评置之不理,甚至连批阅也只是象征性看一看,一个“阅”字给作文的批改画上了句号。这些做法,都有悖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合语文教学大纲的宗旨,更谈不上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与素质教育、新课改格格不入。

2.学生作文的应付现象

“天下文章一大抄”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耳闻能详、看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真理,教师把这句话作为作文教学的座右铭,启发学生仿写不足为奇,诱导学生“就看你会抄不会抄”,于是,平时的作文习作、试卷上的考题作文出现雷同作文、假话作文、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了。

为了应付作文,教师布置完作文题后,学生的突出表现不是思考文章的体裁、写法,不去列提纲,不去构思文章的 篇章结构,而是绞尽脑汁地搜索以前读过的文章的踪影,或者翻阅作文选找作文以备参考。如此,学生的作文发生“撞车”现象在所难免,假话作文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纵观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作文课被挤占,且教学形式简单化。课前随便出个题目,布置学生写作,讲评或者忽略不计,或者读篇优秀的作文,仅此而已。学生对写作应付差事,久而久之,作文教学的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二、思想上高度重视,实现生活化作文

学生的撞车式作文,即雷同作文,其根源是“失真”.学生没写出自己的感受、没写出心里话。那么,如何杜绝作文中的“失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还作文课给学生

教学中挤占作文课时间上语文课的数不胜数。()那么,把作文课还给学生是重视作文课的关键所在。教师结合教材或学生实际,布置作文题,给出话题,引导学生构思,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如,教师布置学生写一篇《珍惜……》的文章,如果教师把作文题往黑板上一写,把写的任务就交给学生,恐怕多数学生会急不可耐地找类似的`作文“参考”,出现雷同作文的现象就不新鲜了。如果教师这时和学生一起探讨这篇作文的写法,素材的选取,如珍惜时间、珍惜友谊、珍惜粮食等等,学生就没有必要去借鉴《作文选》的佳作了。

2.将作文课延伸到到生活中

学生写作经常出现“无米可炊”的情况,对作文题一筹莫展,没有写作素材、思路枯竭等,作文不能一气呵成,写一句停几分钟的捉襟见肘的窘态时有发生,其关键在于学生写作素材的困乏,也就是常说的无话可说。

那么,怎样使学生写作“有米可炊”呢?将作文课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走进生活,作文课向实际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多动笔记下身边的真善美;只有学会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生活中的真善美才可能触动学生的灵感,写作素材才可能取之不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充实,才会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感。陶行知先生也倡导“生活即教育”的观点。由此,开放作文课,让学生走进生活走是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的关键,学生有了生活的感受,就可以写出文道俱佳的文章。

3.扩大阅读面,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雷同作文、假话作文的误区,应引导启发学生多阅读课外书,如《中考满分作文》《作文选》《读者文摘》等,以及多阅读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小说和杂文等,只有多读书,才可能积累写作素材,对自己的写作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读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另外,在读课外书时,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多记读书笔记、摘抄美文佳句、书写心得体会等,久而久之,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令人担忧,教师的不重视、多数中学生文不成文、句不成句,写作基础、写作能力也令广大语文教师倍感头疼。因此,把作文教学放在重中之重,加强作文写作过程的指导,让学生走进生活,将作文课向实际生活延伸,并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写作素材。有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就会写出震撼心灵的上乘之作。

篇3:《处处有文章》阅读答案

刘墉

网上说土耳其人很爱喝咖啡,甚至能用剩在杯里的咖啡渣为喝的人算命。

何止由咖啡渣能算命,古人说:“见微知著”,从许多微小的征象都能看出大的情势。譬如有一派说法是,任何一样东西,都是经过千年万载演化至今的,所以从每样东西上都能见到天地间的“理”。即使在溪谷里随便捡起一颗小石头,也能推想“它”过去的遭遇。

上面这许多“见微知著”、“由小见大”,其实都是“格物致知”,也就是从每样“物”上去观察、去思考,得到其中的知识与道理。

写文章也一样,很多年轻朋友说他们没有灵感,碰上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岂知只要懂得“格物致知”,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

举几个例子——

现在我正伏案写稿,眼前看到订书机,我可以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想:

“订书机是简单又神奇的东西。很难让人相信,那短短细细,看来一点也不坚硬的订书钉,居然能够一下子穿透上百张纸。我看了许久,终于想通:真正的原 因,是由于它能把力量集中在两个点上,垂直用力。这世上许多人,看来很弱,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才能,却能成就伟大的事业,都是因为他能像订书钉一样,认清目 标,集中全力,不彷徨,不犹疑,奋斗到底。”

这样不是由小见大,从订书机引申出人生的道理了吗?

提到订书机,让我想到“圆规”,你也可以用圆规来“格物致知”——

“小时候,每次走过电影院前的广告看板,上面有圆形的图案,父亲总会指着说:‘你信不信?在每个圆的中间,都能找到一个小小的洞眼,那是圆心,是画 广告的人为了画圆,必须先固定的。有时候他们的圆规不够大,就先在圆心钉一根钉子,再拴上线,线的一端绑支笔,拉着绕一圈,就能画出漂亮的圆。’听父亲说 这话到今天,已经许多年了,但是每次我经过那样的广告看板都会想到他的话,还有他说的‘一个人做事要有计划、要有心,想画个人生的圆吗?先定下你的 心!’”

你说,这不是一篇既感性又寓理的短文吗?所以写文章一点也不难,只要你如我最近文章中所说的,多读书,而且从“人地事时物”的方向想,加上“格物致知”的功夫,一定能左右逢源。

最后,让我举个自己在处女作《萤窗小语》中的文章给你看,那居然是我学生时代从标点符号里领悟的——

生命就像一篇文章,在文章结尾有些人用的是“句点”,有些人用的是“叹号”,更有些人以“问号”来结束。

孔子、孟子是圣人,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用的'是句点;岳飞、王勃,壮志未酬身先死,所以是叹号;至于不知为何来到这个世界,又懵懵懂懂过一辈子的人,只好以问号来结束了。

说了这么多,总归一句话:“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只要你肯用心,多观察,俯拾都是妙文佳句啊!

12.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在文中着重阐明的道理。(3分)

13.文章开头为何从喝咖啡、看石头说起?(3分)

14.作者选的“订书机”“圆规”和“标点符号”这三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特点?针对的是什么读者?(2分)

15.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在本文中,“见微知著”“由小见大”“格物致知”三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B.全文由“见微知著”的现象谈到“格物致知”的方法,最后作总结,符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C.作者以亲切的口吻,平等的态度跟年轻人讲如何写作,让读者读起来更容易接受。

D.文末“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每一个微小的事物都是美丽的。

16.请用作者所教的“格物致知”的方法,结合下面的示例,从下面三种常见事物选择一种,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30字以内)(3分)

铅笔 橡皮 尺子

示例:圆规——定下心,人生就能画出完美的圆。

▲ : ▲

篇4:《处处有文章》阅读答案

12.(3分)只要留心观察、思考,就能得到许多知识与道理(就能写出好文章)。(2分,核心词为“观察、思考”,表达意近即可)

13.(3分)①引出下文的观点;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证明观点。(答出一点得1分)

14.(2分)选用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 针对需要写作文的年轻朋友。(每问1分)

15.(3分)D

16.(3分)示例:铅笔——不剥去华丽的外表,就无法书写人生。 橡皮——抹去错误,需要消耗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尺子——自身正直,就有资格评量他人。 (符合事物特点1分,包含生活道理1分,表达1分)

篇5:生活处处有语文-散文

关于生活处处有语文-散文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他可能是一片幽默风趣的文章,可能是丰富的知识,可能是迷路时的指引,也可能是寂寞、无趣时陪伴左右的好友……语文无处不在,它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完整、美好。我从自然中学到了语文。

黑夜渐渐撒下他那块巨大的幕布,星星、月亮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藏在草丛中的蟋蟀停止了歌唱,公鸡站在山包上用那嘶哑的声音告诉沉醉在梦乡中的人们该起床了。旧的一页彻底翻过去了。

清晨,朝阳随着夜色的离去慢慢露出了笑脸。于是,我怀着好心情踏上了一段“感受自然”的旅程。

潺潺的流水一路向着尽头欢快的奔去,是不是还为我们现场几首悦耳、动听的歌曲!用手轻轻的触碰流水,一股清凉、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透过这面自然而成的镜子,我眼中浮现了鱼儿们的身影,他们是那么自由,那么快乐,整天无忧无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越过石板制成的小桥,我来到一片茂密的树林之中。橘子树上已经挂满了青里透红的小灯笼,前几个星期还是一树乳白色的小花,现在已经完完全全变了样儿。深绿色的叶子中隐藏着快成熟的果实,好似在和人们玩捉迷藏;整棵树大而蓬松,又仿佛是天然的雨伞,为人遮风挡雨,避荫解暑。坐在树下,忽然,一束束阳光灵巧的避开那繁密的枝叶,径直射在我的脸颊上。我低着头,轻轻地抚摸着身旁的小草,我也许是第一次这么认真的抚摸它吧!

坐了一会儿,我踏着又大自然编织、汇集而成的歌曲,向着家的方向走去……

篇6:生活处处有诗意散文

生活处处有诗意散文

希望

也许生活只是一杯白开水,平常人体会不到它的甘甜,倘若你捻几片茶叶,就有了它独特的香,独特的韵。这便是诗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段朴实的文字,竟透出无限风趣:柳是翠的,天是青的,黄鹂鸣叫,优美婉转;白鹭飞天,遥远无境。远与近,是一片景色;动与静,是一处融合。于是,你会想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思绪又飘到了亭中,古道是一处历史见证,见证着我们的离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心中的依依不舍,化成零落的.花朵,飘到天涯海角。诗意幽远深长。

“你的笑,极浅极淡,如日落后的群岚。”席慕容将诗意刻在本上,印在心里,她不过是诗意的陶醉者,犹如一杯神秘的紫色葡萄酒,唇齿留香,留下不尽的怅然。“遂翻开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我含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青春谱写生命,而诗意点缀青春,在青春的身边围绕,在青春耳畔歌诵,诗意令人遐想。

一朵白色山茶花,一张画板,一串几世纪时的葡萄……皆是诗意的衬托,才会变幻莫测,才会纯洁动人。此时的生活已变成一杯绿茶,带着清新的香气,带着透明的绿,带着一丝平淡后的惊喜。

谁不曾想过:“红了殷桃,绿了芭蕉”?而当真正的绿和红来临,却发现太过朴实,难以找到新颖。诗意携带着它们来到生活之中,就发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它盖上了一层面纱,诗意油然而生,变成路途山景,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意境。

当我摊开掌心,眼前是一颗充满着图腾的树,无数丝线错落有致,诗意便领导着它们,成为了魂牵梦萦的江南古镇,转瞬又幻化成玉龙潭泉水,水波上映着诗意满眼含笑,凌空而起,从水面掠过。那一头,正是即将开始的生活,他无休无止,演绎着世间百态,交织成神秘的幻象。一个不平凡的笑容,却露出多少惊喜,生活展开双手,迎接着诗意。万水千山,载着生活的记忆,带着生活的回忆,皆生诗意,甘苦的绿茶回味无穷,皆生感动,皆为诗意。

窗外的树叶

窗外的树叶是季节的名片

总在提醒青春是如此短暂

窗外的树叶

一岁一枯荣

就如我们的爱情

总在落叶处生发新芽

人生在岁月里磨砺,命运没有给谁画什么界限

人生在岁月里磨砺,命运没有给谁画什么界限,也没有给谁预设了什么苦难,生活的艺术就是不管经历哪一条街道,相逢什么人,别忘了几分宽恕,几分看淡。

篇7:人间处处有真情短篇散文

人间处处有真情短篇散文

人间处处有真情

那年夏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似乎着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然而温暖人心的故事也在上演!

这天,我上街买东西,烈日炎炎,走在路上感到我裸露在外的脸、手臂、腿好像被火烤着般发疼。

突然,我发现一群人聚在马路边,七嘴八舌地在议论着什么。过去一看才知道,年龄大约十几岁的女孩子躺在地上,像是中暑了。

这时,不远处走过来一位老奶奶和一个阿姨。老奶奶边走边说:“哎呀,这是谁家的孩子啊,这是怎么了呀?”一旁的阿姨说:“看样子应该是中暑了啊,妈,您在这照顾下这个小姑娘,我去那边药店买点解暑药。”说着就急匆匆地往药店走去……

一个老爷爷端着水杯赶了过来,看到我们说:“来来来,你们赶紧帮忙把她扶一下,我给她喝点凉开水。”于是我们赶紧给小女孩喝下凉白开,这时那位阿姨也拿着解暑药回来了。

给小女孩吃完药,喝过水,我们把她送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救助,小女孩这才算是没大危险了,只是身体还有点虚弱,稍微休息下就好了。这时候,小女孩的父亲也赶到了医院,这时老爷爷,老奶奶和那位阿姨已经把医药费垫付过悄悄走了。小女孩的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

回家的路上,我心里一直在想,如果像老爷爷,老奶奶和那位阿姨那样的好心人越来越多的`话,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了。想到老奶奶慈祥的目光,阿姨的微笑。我的心里涌上了一阵暖流!我坚信:人间处处都有温情!

篇8:关于心里有阳光处处喜散文

春是新的,扬弃了过往,它是孕育新的果实的开端,它是新一轮的成长。

我们曾经感受过它的澎湃与激情。我们曾经在春天沉醉于一片桃花的粉红、一片梨花之雪白。我们曾经在徐徐的风里吟诵,在三月的风里放飞。

在熟知了花开花落之后,春与我们开始疏远。当春与我们开始疏远时,我们仅存为数不多的梦想。对春天的感受不是人为能调整的。当我们调整对春天的感受之时,我们就将面对与春的告别。

而春天始终是会来的,不管你曾经历过火热的夏,或丰硕之秋。

春是会回来的,这是万物之循环。当春再次来临,我们似乎应该破茧而出,摒弃曾经的束缚。

春需要我们重新接纳,当春走近我们之时,不要因过去的困顿而再次错过春的美好。

我们为春光乍开而兴奋,为一片片鲜花的铺开而惊喜,为春雨中花朵的凋零而忧伤,为春花去后留下的果实而欣慰。

在春天,我们为生命拔节的声音而激荡,为生命美丽的形态而歌唱。春天是美丽的记忆,那么温馨与明媚。诗人把一切美好的词语献给了春天,他们沉湎于春之亮丽与忧伤。

春天容易绽放激情,春天属于年轻的生命。当回首春天的时候,当春天轮回之时,我们仰望着春天,珍惜着春天,而感叹着春之匆匆。

当春天再次来临的时候,我以观赏的姿势面对它、仰望它。当我不再于春天迷失,是因为我曾在春天努力寻找过。

春天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切开过的花还有机会重新怒放。一切腐朽了的生命还会重生。曾经没有结果的鲜花,还会有孕育之机。

当春天来临之时,我们又赋予它缤纷的色彩。

篇9:关于心里有阳光处处喜散文

春风把爆竹的尘埃慢慢吹散的时候,油菜花、桃花、梨花、李花在城市的视野之外,渐渐变得娇艳而灿烂起来。同样娇艳而灿烂的杨柳,在城市的某些角落,撒着娇,和花们争奇斗艳。虽然也把一些目光牵绊着,却挡不住那些向往田野的脚步。

于是,田野变得热闹起来。阡陌之间,繁花之前,丽影流动,帅气翩翩。镁光灯闪烁,颈项长伸,花的芬芳和人的芬芳混合在一起,让大自然少了三分野性,多了半点世俗。好在春风真是一个合格的净化师,总是不辞辛劳地在夜色里,往返于田间地头,清洁着那些不属于乡野的戾气和浮躁,哪怕只是一宿的清纯,也总是不急、不躁。

“三月花红人娇柔,一夜春风两相欢”。虽然三月的脚步总是这么明媚可人,却总不能留住时光的流逝。一声轻叹再待来年,红花依旧,故人在否?

三月,空灵的思绪

那条流过梦里的河,淡淡地飘飞着氤氲的春烟,湿了三月里娇艳的桃花、雍容的菜花、纤柔的柳丝,和远去的帆影。

穿过青莲居士悠长悠长的远望,掬一杯滔滔的长江水,揽一缕多情的月光,捧一部瑰丽的盛唐华章,饮了千年,醉了千年,醉成一尊不朽的雕像。

走进西湖歌舞的画船碉楼,酌一瓢清思竹弦,抛却虚浮的繁华,忍听着如朔风一般潇潇而来的金戈铁马,洒一腔无用的悲愤,悲成零丁洋里一株孤独的巴茅。

舍了山海关前冲冠一怒的红颜,弃了紫禁城里高高在上的威严,从虎门落魄的炮台上逃离,躲过武昌城头跌落的炮火,扛起卢沟桥边血染的战旗……

终于,又回到了这个娇媚的三月。我在灯下,电脑前,轻敲着熟悉与不熟悉的文字,流露喜怒哀乐,抒写离恨缠绵。把那些一泻千里、遗落九霄的飘逸豪情,都化作艳阳里的片片飞絮,美丽了眼前,幻化了梦境。

篇10:关于心里有阳光处处喜散文

慵懒的三月,娇阳如我一般漫不经心,而远比娇阳更受欢迎的,是三月的花们。

你看,樱花小心翼翼的样子,像极了一位大家闺秀,素手轻轻一举,玉腕之间,春光如瀑般飞流而下,溅起无数的浪花,撩动着红润的脸庞,神采奕奕,倩影潋滟。

只是,我还是喜欢油菜花的豪放,它会把它所有的金黄,毫无保留地倾泻在田野,铺就一张看着就欣喜无限的绒毯,为那飞舞倦了的蜂蝶们,营造一个舒适而温馨的家园。

我也喜欢妖艳的桃花,站在枝头的它,迎风而颤的时候,让我想起恹恹的西施,不觉心生怜惜。而仿佛依然留在记忆中的那似曾相识的旧颜,早已消失在渐浓渐绿的山荫深处,踪影难见。

其实,我更偏爱那如云般锦绣的李花。弹指破血的娇弱,与飞花若雪的轻盈,在纸鸢满天的牵手和沉思中,掬一捧清茶,或者举一杯烈酒,邀月而歌,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一幅画卷?

……

三月,我予你一次期许,盼你待我若烟,缭过指尖,随风向天。

三月的花们,祈你一丝浅愿,为水绽放,伴闲而眠。

为此,我愿:

聊逐东风半日闲,与君戏语醉花间。

回眸一次终生忆,不怨春愁不怨山。

篇11:关于心里有阳光处处喜散文

李花的娇柔,桃花的妩媚,在四月匆匆的脚步声里渐渐褪去。如期而至的翠绿挂满枝头,虽然少了一些喧哗,但那些清亮,依然让每一双寻觅的眼睛充满期待。

缭绕的炊烟,似乎已经变得稀少,曾经熟悉的味道,偶尔还会在旷野上飘曳成一首唐诗、半阙宋词,在浓郁的乡梦里,洒下回望的泪珠。

横坐牛背的牧童,早已不知道牧笛的去向,不再熟悉的牧歌,也忘了吹响。“杏花村”的酒旗,在山路的那头,变成一只只美丽的风筝,在东风里争奇斗艳。

小溪,依旧潺潺奔流。

竹篱和茅屋,只是残留在元曲里的记忆了——一排一排整洁而明靓的新村庄,在高远的蓝天下,洋溢着欢快与轻盈。追逐的鸭群,是田野上最动听的音符,一声燕呢,吟出这最美的四月天。

所以,我不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芳菲”;我不道“你是人间四月天”,因为,不只是四月,所有的日子,都值得珍惜和回味。

篇12:关于心里有阳光处处喜散文

一个咏叹千年的古老话题,一个历久弥新的永恒话题。

受够了万物枯残、萧瑟凄冷的折磨,受够了蜷缩屋内、不能飞翔的禁锢,受够了臃肿压身、不得伸展的沉重。谁不渴望欣欣向荣的美景,谁不渴望自由远行的惬意,谁不渴望轻盈舞动的张扬?

付出超过情人相约的殷切,期盼她的翩然降临。

有一种叫酵母的东西在雨水里浸泡吧,不然,枝丫为什么会在冷风中膨胀?有一种叫催情的东西在空气里弥漫吧,不然,鸟雀为什么会相互追逐成对欢唱?

匆匆忙碌的人们,始终无法跟上朝夕之间变化演绎的脚步。冰封一冬的情思,都在这个季节萌动发芽。

紧握引领方向的长线,让翻飞的纸鸢,驮伏美好希冀,在蓝天之上自由飞翔。漫山遍野的青草野花,挤满双眸,逗开灿烂笑脸,吐露稚嫩芳香。少年不识愁滋味,何必为赋新词强说愁?

携手踏青而行,漫步幽静小路,书写天下无双的缠绻。百花争艳,莺飞蝶舞,究竟是谁在煸谁的情?定格下来的,是一抹亮丽,一份生动,是慢慢变老值得咀嚼的甜美回忆。耳鬓细语,笑谈崔护物是人非的惆怅。

走过了太多的桥和路,走过了太多的苦辣酸甜,走过了太多的起落沉浮。当鲜红朝阳普照大地时,疲惫的身心依旧温暖激荡。抖擞抖擞精神,抛却昨日眷恋,让和煦春风扬起生机勃勃的生命之帆。

春天,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不同色彩。纵情歌唱吧,为自己的春天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