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小学古诗课后练习(集锦10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小学古诗课后练习(集锦10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古诗课后练习,本文共10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小学古诗课后练习

篇1:小学古诗课后练习

小学古诗两首课后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xì yè guāng jǐngwàn zǐ qiān hóng

( ) ( ) ( )

二、默写古诗。

1、咏柳(作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日(作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咏柳》和《春日》都是描写 季的景象的。

2、《春日》中有两句是千古名句,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柳》这首诗中的“妆”的.意思是 ,“一树”的意思是 。

四、实践活动

1、实地观察柳树。

2、上山看看万紫千红的春天。

篇2:课后练习:古诗

课后练习:古诗两首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篇3:古诗望洞庭课后练习

古诗望洞庭课后练习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庆历四年八月,刘禹锡被贬,在前往安徽和州途中,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了这首诗。

⑴下列诗文中不是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项是(1分)

A.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衔远山,吞长江

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⑵善用比喻是本诗的主要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2分)

⑶王老师认为,刘禹锡是一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请结合全诗说说理由。(3分)

篇4: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课后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课后练习

一、根gēn据jù课kè文wén内nèi容róng填tián空kòng。

1、   离家      ,         鬓毛衰。

2、       将欲行,      踏    。

二、连lián一yì连lián。

《赠汪伦》      贺知章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登鹳雀楼》     李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      王之涣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回乡偶书》    孟浩然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三、判pàn断duàn下xià列liè说shuō法fǎ是shì否fǒu正zhèng确què,用yòng“√”或huò“×”表biǎo示shì。

1、贺知章到朋友家做客时写下《回乡偶书》。            (  )

2、《赠汪伦》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汪伦将要乘舟离去,李白前来送行。  (  )

四、读dú一yì读dú,猜cāi一yì猜cāi。

有位朋友编了一个顺口溜给班报投稿。原文是:

西爪解渴甜又甜,冬爪做菜味道鲜。

傻爪非瓜不能吃,脑爪聪明靠训练。

同学们看了这则顺口溜,哈哈大笑。请你想一想,同学们笑什么?

篇5:小学《将进酒》课后练习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朝如青丝暮成雪: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馔玉何足贵:

④径须沽取对君酌:

⑤呼儿将出换美酒: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噫吁 ( ) 鱼凫( ) 石栈( ) 猿猱( )

巉岩( ) 喧豗( ) 扪参( )(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咨嗟( )

3、解释下面加点词。

(1)尔来四万八千岁: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3)百步九折萦岩峦:

(4)扪参历井仰胁息:

(5)连峰去天不盈尺 :

二、阅读《蜀道难》,完成下面题目。

(1)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丁力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

(2)文中以“六龙回日”的神话,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衬托什么?

答:

(3)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写蜀道人事之难,主要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诗歌中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神话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虚写映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摹写神情、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景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将进酒》,完成下面题目。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诗开篇就是一组排比句。颍阳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抒发感情。这种表现方

法,在古诗中叫:

(2)黄河源远流长,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运用的修辞方

法叫:

(3)如果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写什么呢?

答:

(4)“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诗句悲叹什么?(回答不超过5个字)

答:

(5)从整体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句子,可以看出含有比喻。这比喻的意义是什么?(回答不超过6个字)

答:

(6)这两个“君不见”的句子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但描写的角度不同。

前者的角度是: 后者的角度是: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1)在常人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当纵情欢乐。但句中并未直写痛饮狂欢,而是说“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但作者“人生得意”了吗?从诗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答:

3、“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钟鼓馔玉何足贵”,显然不是酒后吐狂言,而是酒后吐真言。“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说的是自己的“寂寞”。这里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

A、无奈 B、悲哀 C、愤激 D、欢乐

(2)诗人要“但愿长醉不愿醒”,用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的例子。作者与他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

4、“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主人何为言少钱”照应上文哪一句?

答:

(2)“与尔同销万古愁”照应了上文哪一句?

答:

(3)作者为“与尔同销万古愁”,也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很多人评说这句诗写得好,表现出诗人豪放之情和狂放之态。为什么有如此之说?

答:

四、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前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五、背诵默写

1、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3、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5、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________________ ,但愿长醉不复醒。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俗语选读:

阴沟里翻船。比喻在有把握的地方出了问题。例1:“历史上,我们在理所当然的情况下输得太多了,‘阴沟里翻船’的情况我们也经历过不少。”例2: “澳大利亚一个神偷最近‘阴沟里翻船’,他在一次作案时由于老眼昏花,竟然把自己家给偷了。”

有眼不识泰山。比喻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的人。例1:“生日宴保安‘有眼不识泰山’,将王菲推出酒店。”例2:“在公交车上,三个小偷互相掩护伺机行窃,没想到跟踪目标竟是警察,他们刚一出手即被擒拿。在公安公交分局二大队,三人沮丧地埋怨自己‘有眼不识泰山’。”

宰相肚里好撑船。比喻人有度量,能容忍、原谅别人。例1:“一个阿姨级别的老友道:你是男子汉,宰相肚里好撑船,跟女孩子生什么气呀?”例2:“对烦心事,不顺心的事,或不中听的话应豁然大度,泰然处之,不予理睬,付之一笑。俗语说:‘将军额上能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

篇6:小学《将进酒》课后练习答案

一、1,青,黑色;雪,白色;会须,应当;钟鼓,泛指音乐;径须,竟须,犹只管;沽取,指买酒,“取”字助词,无义;拿出去 2、yīxū,fú,zhàn, náo,chán,huī,ménshēn,pīng,wéi,shǔn,zī. 3、那;可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绕着;摸;去,距离;盈,满;非;叹息。

二、(1)答: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为蜀道开辟之难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衬托蜀道高山险峻。

(3)怀着对国事的`担忧、对人民的关切之情,警告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地方军阀据险作乱,残害人民。

(4)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了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出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三、1(1)起兴(2)夸张(3)大河之去,势不可回(4)人生短促(5)人生易逝。(6)空间。时间。2(1)诗中用“金樽”“对月”,将饮酒诗意化了;使用“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加强了语气。(2)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隐含作者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但他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诗人正是为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而痛饮的:“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3(1)C(2)与曹植一样,都是把酒与诗文联系起来;与曹植一样,都是有志难展。4(1)“千金散尽还复来”。(2)“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诗人不过是被朋友招待的客人,此时此地他却反客为主。

四,1,“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2,“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有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篇7:古诗之《春日偶成》课后练习及答案

关于古诗两首之《春日偶成》课后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日偶成①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②偷闲学少年。

〔注〕①偶成:不经意写成的诗。

②将谓:就认为。

⑴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请简要描述。

⑵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请简要赏析。

答案:

⑴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柳丝飘拂的春日景色所感染。(2分)

⑵这首诗描绘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其中“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3分)

韵译

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这惬意的春游呀,人们并不了解,将会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散译

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注释

⑴偶成:偶然写成。

⑵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⑶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⑷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⑸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篇8:小学三年级学生课后练习作文

一年一度的美食节到了,今年美食节在东方广场举行。我们全家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就在星期天中午的时候,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美食节那儿吃小吃。

到了东方广场,那里车上马龙,人山人海,许多人都赶到了美食节那边,我们也跟了过去。到了美食节那里,我们看见了许多小吃,比如有羊肉串,牛肉串、骆驼肉串、鹿肉串、煎蛋、大饼、炸蛋糕…….真是应有尽有,五花八门啊!它们分别来自台湾、西班牙、海南等地方。路上有年轻人、小孩、老人、大人成群结队,边走边吃,个个吃的津津有味,看着他们 我就口水直流,我们也吃了起来,吃完羊肉又吃鹿肉、骆驼肉、濑尿虾、牛肉丸、大饼``` ```我们几乎吃了个遍。其中最好吃的是炸雪糕,刚开始炸雪糕是用一条普普通通的雪糕来做的,接着,把雪糕放进油锅里慢慢地炸,不一会儿,那条普普通通的雪糕就变成金色的了,然后再炸一下,用夹子把炸雪糕夹到纸盒上,最后,再把一些像果冻一样的东西倒在炸雪糕上,炸雪糕就做好了。炸雪糕拿在我手中的时候,我忍不住大口咬了下去,咬下去后,我口中顿时觉得有一阵香脆和冰凉的感觉。

啊!美食节让我尝到了世界各地的美食。虽然美食节已经过了挺久了,可还是经常让我回味无穷。

篇9:小学三年级学生课后练习作文

以前,我在老家养了一只大黑狗。

这只狗一身光滑的毛,黑得发亮,肥壮的身体,粗大的四肢,毛茸茸的大尾巴,再加上锋利的牙齿,铁钩似的爪子,铜铃似的眼睛,看起来很威武。

我家的狗对主人很忠诚很乖巧,平时也不吼不叫。但如果有陌生人靠近,它就会发出呜呜的警告声。如果你还不走,大黑狗就会过去攻击你。白天它总是躲在一个角落里睡觉。到了晚上它就会很称职地守着家门口,如果听到一丁点儿声音,它就会马上竖起耳朵,那聚精会神的样子活像一个专职的警卫员。

我非常喜欢我家那只大黑狗。

篇10:小学三年级学生课后练习作文

现在的滑板车,既不方便又让人摔伤,现在21世纪发明了新式的滑板车了!

新式的滑板车有10个轮子,保证你不会摔跤,即是不会的人都可以骑!

我骑着新式的滑板车上路了,不一会儿,滑板车提醒我:前方堵车了。我一点也不着急,我按了一下蓝

色的按钮,后面长出来了一双向火箭一样的火筒,我和滑板车都飞离而去了。

我又走了起来。滑板车又提醒我:现在下雨了。我又按了一下白色按钮,上面了一把伞。挡住了一场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