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精选10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精选10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本文共10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篇1: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资源”二字的重视程度远大于任何一个时期,各种资源相继引起国内外各国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但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去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和问题,一是,地方文献在集过程中存在着任各不清,目标不明,为收藏而收集的问题;二是在搜集中存在着各自为战缺少统一的规划;三是存在着学术研究性的地方文献无人交流收集的问题等,鉴与此,各图书馆必须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建立起本地区地方文献的“呈缴”制和购制制度,并要加快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议的人才培养步伐和地方文献资源共享工作的`步伐.使其更好地为本地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

作 者:赵惠玲  作者单位:中共伊犁州委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刊 名: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年,卷(期): “”(4) 分类号:G25 关键词:图书馆   地方文献   资源问题   分析  

篇2: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关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地方文献在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在图书馆界取得了广泛的认同。因此,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成为各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不少图书馆都建有规模不等的地方文献专藏,并逐步成为本馆文献资源的突出特色。

笔者将围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这一环节,拟就此文,以祈教正于从事地方文献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同道师友。

1 地方文献的概念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首先应当对地方文献的概念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界定,以揭示其内部规定性,作为划分地方文献与非地方文献的依据和标准。

对于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的整体来说,地方文献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不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围绕地方文献的概念所展开的研究和探讨从未停止过,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在国内,最早归纳出地方文献概念的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的奠基者杜定友先生。他认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拓本、表诸、传单、票据、文告、手槁、印模、簿籍等等。这一界定虽然指出了地方文献应具备地方性,但对地方文献的这一内部规定性是根据文献的“什么”而定的,概括的比较模糊。因而,划分地方文献与非地方文献的依据和标准不够明确。80年代以来,随着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在整体上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界又兴起了对地方文献概念的讨论,形成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地方文献是指内容上具有地域性,同时又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这种观点虽然明确指出地方文献本质属性是文献内容的地域性,也即把文献内容是否具备地域性作为划分地方文献与非地方文献的唯一标准。但是,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地方文献的定义仅强调其内容的地域性,也似欠全面。因此,也未能得到图书馆界的一致认可。

笔者在分析了以上两种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地方文献的属概念是文献,要给地方文献下一个标准、规范,便于理解和实际操作的定义,就必须对文献有一个共同认可的科学界定。“文献”的概念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变化,古今定义有数十种之多。我们给“文献”下定义,不应拘泥于古代学者的诠释,而应当定位在当代的认识水平之上。根据1983年7月颁布的国家标准GB3792.1-83《文献著录总则》中规定: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这一简明的定义已被国家权威工具书(辞海)(1989年版)所采用。地方文献是文献的种概念。因此,在文献这一概念之下地方文献与非地方文献的区别在于地域性。因此,地方文献是记录有某一特定地域知识的一切载体。

2 地方文献的范围

地方文献的范围,早期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论述是杜定友先生1957年在南京举办的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上讲授的《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使用》一文中提出:地方文献应该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三个部分。这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广义的地方文献。近几年,随着对地方文献概念所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以及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不断发展,一部分地方文献工作者针对这种划分方法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从地方文献的定义、作用,以及地方文献工作的目的和社会对它的需求出发,在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中,凡是文献内容不具备地域特征的,一般不归入地方文献的范围。其理由是: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固然反映了地方文化与地方出版事业的发展水平,但全部纳入地方文献专藏势必造成地方文献概念和藏书范围的混乱。而且,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部门一般都设在地方公共图书馆内,根据1982年12月国家文化部颁发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 》规定,尽量收集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的任务已由母馆承担,地方文献工作部门没有必要扩大这一范围。因此,他们认为,地方文献的范围大致包括这样四个方面:①是地方史料;②是内容具有地方性的地方人士著述;③是内容具有地方性的地方出版物;④是地方名人的传记和研究资料。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狭义地方文献。

分析以上两种对地方文献范围的划分方法,前者是以文献的内容、著者、出版地的地域性作为划分的标准,后者则是以文献内容是否具有地域性作为唯一的划分标准。集中表现在两者在对待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是否应当全部纳入地方文献收录范围的态度不同。那么,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是否应该包括全部的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笔者将从地方文献是指记录有某一特定地域知识的一切载体这一界定,作以下分析。

界定和理解地方文献的概念,应该着眼于地方文献的社会利用、地方文献之间的关联互补,以及图书馆的实际操作。把地方文献定义为记录有某一特定地域知识的一切载体,并非刻意求新,而在于使这一界定的基本内涵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其中“某一特定地域的知识”可以理解为特定地域的“直

接的知识”和“间接的知识”;或者从“知识”反映文献内容的地域性特征的紧密程度上分为“直接的反映”和“相关的反映”两个方面。所谓“直接的`”知识和反映,是指文献内容明确记载了某一特定地域的各个方面的有关资料,至于文献的出版地在何处,著作者是否本地人这些因素,均不考虑。这部分文献中所含地方信息密度最大、价值最高,使用价值也相对好一些,构成了地方文献的核心部分。所谓“间接的”或“相关的”知识和反映,是指文献产生与地方社会环境存在潜在的必然联系,但从文献内容的表面不易看出。这部分文献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文献内容不具有地方性的地方人士著述。如果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这部分地方人士著述,文献所描述的内容似乎与地方文献无关。但是,如果客观、全面地分析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由于著作者本人的地方属性,因而其著作自然成为这一特定地域的社会现象,带有地方的特点,并构成特定地域文化史或学术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撇开这部分地方人士著述,了解和研究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史和学术史将无从谈起。同时,从地方人物研究的角度来看,也不可能仅仅依据人物的传记、年谱等文献,其著作也不可忽视。俗语说“文若其人”,足见人物的著述对人物研究的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二是文献内容不具备地方性的地方出版物。一个地方出版物不论其内容所涉及的学科性质均属于这一地方的精神产品,是出版史料、文化志的基础材料,是研究地域状况的一个有价值的方面。地方出版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地域在一定时期的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出地方出版事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一些古代著名的刻本和现当代有影响的出版物,对于了解该地方出版事业的文化视野、出版质量,以及对于推动学术研究、社会进步和出版史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归纳以上分析,地方文献的范围应当包含内容不具备地方性的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取内容有地方性的文献作为“核心地方文献”重点收藏,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作为核心地方文献”的关联互补性文献收录的策略,从而建立起全面记载地方发展历史的全貌的地方文献收藏体系。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能把1982年12月文化部颁发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中关于图书馆应尽量收集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之规定,切切实实落到实处,做好这部分文献的收藏工作,以利于今后图书馆界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3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全部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由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同时也需要图书馆建立起一套科学管理的办法和措施,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性、被动性和资源建设的重复浪费。因此,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地方文献工作中最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笔者试从自己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解、认识和思考,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3.1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应实施区域性的宏观调控,搞好区域内的分工协作,走整体建设的发展道路,最大程度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图书馆协作的规模效益来提高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的综合能力。随着地方文献总量的不断增加和图书馆资金的匮乏,现在一定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将本地区出现的地方文献一网揽尽。因此,一定区域内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只有摒弃各自为政,借助于宏观调控的手段,使各馆把自身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纳入到本地区范围内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大系统之中,实行统筹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协

调管理,改变以往大而全、小而全的文献资源建设的老路。通过地区性中心馆作为协调机构,制定馆间的分工协议,明确各馆的收集范围和重点,避免发生大的冲突和撞车、形成各自特色明显的收藏体系,又共同组成完备的区域性地方文献。这种大视野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方针,既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重复建设而造成的浪费,也可以最终通过网络环境实现本地区资源的共建共享,发挥地方文献资源的规模效应,促进地区内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3. 2 加强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科学管理,使地方文献征集工作能够高水平的运作。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依据本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适用的征集细则。明确征集范围,反映出征集的主要途径、基本的工作程序和征集经费来源及年终数据统计方法;(2)制定出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重点征集对象和一般征集对象,具体实施步骤以及要达到的工作目标;(3)制定征集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提出具体任务、要求、目标以及检查办法和奖惩措施。

3. 3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应注重重点收藏的学科体系,并保证这部分收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地方文献是开展地域性研究的最有价值的文献基础。因此,从文献收集内容伯总体要求来看,应围绕着反映地方建设的理论研究、地区性社会科学的应用研究以及为地方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文献情报服务等为重点来进行。也就是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系要把重点收藏和学科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馆藏地方文献在某几个方面达到文献保障的研究级水平。确定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学科体系,必须结合地域文化中优势突出的方面,或独特的方面。这样既有科学性,又因为目标明确,容易形成各馆自身的独特的地方文献体系。因此,一旦确定了重点收藏和学科体系,就要尽全力保证这部分地方文献收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这部分重点收藏的地方文献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和水平,又会反过来促进这些方面科研究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3.4 重视对非历史文献、非正式出版物和非文史类资料中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地方文献资源是地方文献信息服务的基础。建设完整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是当代地方文献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因此,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对非历史文献、非正式出版物和非文史类资料的征集力度。这部分文献的来源十分广泛,专指性和地域性强,动态性和时效性好,使用价值也较高。根据调查统计,这类文献已经占到每年征集地方文献总量的60%~70%以上,并且还会随着地方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可是,这部分文献出版周期不定,出版量少,出版形式多样,发行范围有限,一般都

是在本行业或本地区以内部发行或交换方式进行传播。搜集者很难掌握其出版信息,因而造成这部分文献的大量流失。因此,在今后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中,要注重对搜集工作人员信息意识的培养,树立良好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多途径、多渠道的搞好信息搜集,以高素质适应地方文献搜集工作日趋

复杂化的要求。

3. 5 建立地方文献报刊资料数据库。地方文献的类型多种多样,报刊文献只是其中的一种。它信息密度最大、传递周期短、内容丰富翔实,且相对客观,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史料价值。但由于报刊文献总量太大,有关的地方文献信息分散在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报刊之中,要想从中迅速查到有关资料,仅靠例览大量的原始报刊,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大大制约了对这部分文献的利用。因此,有必要通过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部门,采用建立地方文献报刊资料数据库这种方式,把各类报刊中有关的地方信息析出,并通过有效的整理和组织,提供给用户使用。这样既有利于充实地方文献资源,也有利于提高报刊文献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利于实现报刊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合理布局。

4 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也是整个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笔者从事地方文献工作仅仅大半年的时间,以上论述,基本上反映了对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认识和思考,其中必然还存在着不少的浅陋之处,还望得到指正批评。

参考文献

1 韩朴.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文津出版社. 1992

2 邹华享. 关于地方文献若干问题的思考

3 倪俊明. 也谈地方文献的“中阳“”地方人士著述”

(以上两篇均属5月召开的“地方文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交流论文)

〔出处〕 当代图书馆 (2)

篇3:贵州省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文章分析了影响贵州省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因,提出了加快地方文献资源建设速度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文献资源;文献资源建设;贵州省

地方文献以反映地方社会、经济、文化为特色,记录一切与地方生产活动及生活活动紧密相关的信息。是各经济独立团体或个人运用不同的方法搜集、整理、创作、记录而成的各种文献信息的载体。贵州省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近几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全国图书馆,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图书馆相比,仍然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图书馆是文化公益事业,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它的生存与发展基本依赖于地方经济的扶持,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贵州省是中国经济最不发达的省份之一,经费的不足长期以来的影响着我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影响着我省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从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整体情况看,到目前为止,仍有相当部分特别是地、县级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业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模式阶段。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开发利用都保持着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在地方文献的收集方面基本以馆为单位,缺乏全省统一的管理和规划,这种各自为阵的方式影响着全省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和资源分布的合理性,降低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在地方文献信息的开发中,受业务水平的限制,只能提供手工目录检索和原始文献,缺乏深层次的文献检索工具。在提供地方文献服务的方式上,由于不具备网络条件,又没有开展馆际互借,读者只能利用一馆资料。地方文献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都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

随着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和研究,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现代化技术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中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传统的文献载体、传统的图书馆采、分、编工作方法;传统的读者服务手段都在无一例外的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贵州省的地方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地方财政对图书馆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财政的增加从资金方面有效的促进了我省现代化图书馆建设的进程,促进了我省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发展。

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需要资金的保障,更需要全新的观念和管理方法,本文试图从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高度,探讨如何构建全省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框架,加快全省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步伐,提高传统图书馆采、分、编工作方法的.技术含量,用现代化传输手段扩大地方文献的服务范围,开发地方文献的信息量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篇4:贵州省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1.1 观念落后。落后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省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过去那种单纯将馆藏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馆办馆标准的思想依然存在,在馆藏建设中只注意馆藏规模的建设而不注意馆藏特色的建设。在馆藏建设中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办馆模式,馆藏的构成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没有突出地方特色资源,没有加大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力度。除此之外,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和用户情报的满意率重视也不够,重藏轻用的思想依然存在,缺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开发的力度。

1.2 缺乏统一的协作机构。由于缺乏统一的协作机构,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缺乏馆际间的协作。因此,各馆在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开发利用方面各自为阵,由此带来的问题,一方面造成文献分布的不合理,收集中容易造成文献的重复采购或文献的漏藏现象。另一方面上加重了资金缺乏和浪费的程度,降低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在地方文献的利用方面,由于缺乏馆际问的协作,缺乏自动化的传输手段,对读者的服务只限于一馆馆藏。

1.3 部分工作人员素质落后。高素质的图书馆工作者是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保障。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图书馆工作不受重视,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图书馆成了安排老、弱、病、残和照顾关系户的地方。随着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图书馆的用人机制也发生了变化。每年都有许多大学生被充实到图书馆工作的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但是,由于老职工队伍中部分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化知识和技术的接受有一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方文献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4 资金不足。资金不足严重的影响着地方文献建设。随着地方文献出版量的逐年的增加,突出了资金不足的矛盾。通过新书目录采购地方文献,只能满足部分地方文献的人藏。对于没有上新书目录、或者是通过其它渠道出版的地方文献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收集。由于资金缺乏,不能经常派出专人到各地专门收集。使部分有价值的地方文献遗散在社会上。

1.5 数据库问题。从由贵州省图书馆引进“ILAS”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以来,我省上自动化系统的图书馆每年都在增加。许多馆都已开展了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也在进行中。由于没有联网,建库前各馆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在所难免。除此之外,建库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数据的录入不规范等,也会影响到数据库建设的质量。

篇5:贵州省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首先从思想上提高对地方文献开发与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在文献开发中,转变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做法。充分认识出版物的“海量”与资金匮乏这一对矛盾的坚锐性统一思想,调整思路,在馆藏建设中,重点突出地方文献。在经费缺乏的情况下,首先保证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建设有地方文献特色的文献资源库。

在地方文献的利用方面,图书馆要尽快由传统角色向现代角色转变。在读者服务工作中,不再满足于向读者提供文献的原件、而是以开发和研究地方文献信息内涵为已任。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和用户情报满意率。

2.2 建立文献保障体制。为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体制保障,是保障地方文献开发与利用的有力措施,以省图书馆为中心馆,建立全省统一协作的地方文献建设协作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协调贵州省各地区各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任务。通过分工协调,明确各馆所担负的职责,藏书重点及范围,建立各馆以收藏本地区地方文献为主,补充以各协作馆文献为辅的全省性的地方文献资源库。

在地方文献的利用中,保障地方文献共享目标的实现,开展馆际互借,编制联合目录,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提高一馆读者利用多个馆藏的可能。打破馆与馆之间的资源界线,建立一个相互协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共同享用的科学、合理、实用的地方文献库。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更需要加强馆际问的合作,建库前各馆信息的互通,建库文献重点和范围的划定,软件格式的统一,录入细则的规范等等,以保障数据资源分布的合理性和数据库建设的规范性。在网络条件具备时,实现地方文献的联合编目和联机检索。真正实现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

3 提高数据库质量

数据库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现代化的建设,没有高质量的文献数据库,就无法保障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影响到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提高对数据库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认识,对在数据录入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充分讨论,达到统一,制定规则。一但制定出规范条例,就不得随心所欲,以保证数据录入的规范化。加强数据的质量检查,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同志做质量检查员,以确保数据库建设的质量。

4 提高资金保障率

充足的资金来源可提高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保障率。在当前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要多渠道的开辟资金的来源,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争取社会各界对图书馆发展的支持。在资金的使用中,首先保障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所需的资金。贵州省馆由于对地方文献建设的重要性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开辟多种途径,力保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

5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员保障。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总体文化水平,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部分职工对于现代化技术将会短期内在图书馆工作中普遍应用的知识和心理准备都不足。许多工作人员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一片空白。要跟上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伐,适应现代化技术在地方文献建设中的应用,就要加大学习的力度。由于贵州省图书馆普遍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以提高现代化技术水平就成了大多数工作人员学习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请专家、学者到我省集中授课,用较少的经费使更多工作人员得到学习,是普遍提高工作人员现代化知识水平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峒胜.深圳地方文献的现状与未来.图书馆论坛。(5)

(苗玲 贵州省图书馆 )

〔出处〕 贵图学刊 第1期

篇6: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现实需要与可行分析

关于地方文献,早有杜定友先生就进行过研究,近十多年来不少学者在这方面也取得不少成果。归结其共同点,都认可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特色,是在内容上涉及某一地区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的具有地方研究性质的文献。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其形式和内涵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本文不想在此深究地方文献概念、内容、范围及形式的具体化(已有很多文章进行过探讨),而是着眼于地方文献这个体系本身如何构建并更好地发挥出作用方面作些探讨。

从全社会文献资源的整体建设角度分析,近些年来,由于受书刊涨价,以及国家经济状况使然等因素影响,全国多数文献情报单位,在文献资源建设和文献情报服务方面,已陷入困境。受市场竞争驱使,一些民办信息机构纷纷崛起,它们的起点高,技术力量较强,给官办的文献情报单位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迫使着这些文献情报单位应从宏观上加强文献情报资源的合理布局,发挥优势,搞好资源开发利用,有重点、有特色地做好文献情报的保障服务,否则,文献情报机构是难以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另一方面,从文献使用情况看,由于藏书流通量的大小,藏书利用以后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低,首先取决于读者的满足程度和利用程度,这也从客观上要求,只有通过建立具有适合本地社会需要,满足本地读者需求的特色馆藏体系,才会抓住读者。鉴于上述方面,加强地方文献资源这种特色体系的建设已成为一个新的趋势,给不少文献情报机构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遇。

从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角度来分析,其基本原则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文献资源布局体系,来减少巨大的馆藏建设重复与浪费。共建应以各自的特色为基础,特色意味着馆藏在某些方面的特殊优势,若无特色也就无所谓共享。在这里,文献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文献资源实现共享的前提。而稀缺又是节约和按照需要的比例来配置各种资源的前提。目前我国文献资源浪费与稀缺并存的现状,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来讲,它是建立在本地文献收集、整理与利用的基础与优势之上,既可填补稀缺,又避免了重复浪费,因此,必然可成为一个可靠的,富有特色的保障体系参与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中来。

再从地方文献的内在特征进行分析,地方文献的涵盖范围可以说具有综合性,包括了各个领域,可称“地方小百科”。作为一般读者来讲,他可以通过地方文献来了解当地的基本概貌,加深对本地情况的熟悉程度;作为学者和研究员,他可以通过地方文献全面并有侧重地分析、研究地方性问题,为当地发展提出决策参考;作为外地读者,他还可以通过查阅外地文献与当地文献作联系、比照,择优避害,达到相互交流、扩大宣传之功效。这一切,都有助于各类读者从地方文献的信息含量中受到启发与借鉴,有针对性地解决地方实际问题。

篇7: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二、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大的工程,地方文献作为一个分支,也有其特定的建设要求。并且由于它涉及到全国各个地方的地方文献收集、整理与利用,在建设过程中还应讲求一致性、协调性,力争形成地方文献共建网络化体系。

1、关于文献保障问题。

地方文献的收集方式具有特殊性,这与地方文献本身的形成有关。总体来看,地方文献的产生源较为分散,面广。其中,有些是地方外人士对本地的研究,有些地方文献由于历史原因向外流传,都有可能使地方文献来源跨地区、跨省甚至跨国界。因此收集渠道与途径不能与普通图书论同。除了正常的图书采购渠道外,还要广开门路,拓宽信息渠道。如本地区宣传部、组织部、统计部门、政策研究室、当地各类研究中心等机构都拥有丰富的`情报信息,尤其是各种会议资料、统计资料、调查报告及地情、社情等文献资料,可派专人进行联系,收集;也可利用各种书目索引等工具书摸清历史上的地方文献出版、存佚情况及收藏单位等等,以拓宽视野,掌握尽可能多的地方文献资源信息;地方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正式出版物,还可通过深入实际,调查寻访,顺藤模瓜的方式,直接获取民间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如果涉及到跨越本地区范围的收集工作,要尽可能掌握真实可靠的信息,做好收集工作的各种准备,如购买资金、复印费用、拷贝手段,摄像器材等,争取用最少的花费,获取较多的文献。总之,收集地方文献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在建立广泛联系点的基础上来进行。这当中不仅本地政府要给予支持,地区与地区之间也要相互协作,以保证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有较高的保障率。

2、关于学科体系问题。

从地方文献收集内容的总体要求来看,应围绕着反映地方建设的理论研究、地区性社会科学的应用研究以及为地方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文献情报服务等为重点来进行,着重收集现代和当代各学科、各项建设事业的实际资料和档案资料。具体到一个地方而言,则存在一个深加工问题。也就是说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特色,还需要和学科研究结合起来,才具有生命力和新的活力。这就要求每个地方应相应建立起具有各自学科特色的地方文献收藏体系。作为地方文献本身,它包容百科;而对一个地区来讲,其地方文献的具体内容又表现出特殊性,结合地方特点有其突出优势的方面,如果每个地区在收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注重将这种综合性与特殊性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文献体系,纵观全国,则可构建起多学科、多领域完整的地方文献体系。如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多年来重视对地方文献中大理白族古籍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当代白族生活状况的资料收集,现已形成反映大理白族经济、文化、民俗、物产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资料,为考究大理白族的起源、生活、发展等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应该说,每个地方在建立自己的地方文献体系中,侧重一个主题、一个学科、一个优势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这样既明确了目标,又避免同一地区不同图书馆的重复收藏。一旦某方面的地方文献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和水平,又会反过来促进这个方面学科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关于开发利用问题。

仅仅收集和积累地方文献还是死的资料,只有加以适当的整理、加工和研究,才能从中发掘出有现实价值的东西。从当前实际看,以文献的智力资源为内核,组织一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网络,将地方文献由“死”变“活”,这是体现出图书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最有潜力最有活力的基础性工作。具体做法是:①可以通过对地方文献进行再加工,按类、按用途整理出及时、有效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单位使用,有条件的话,可将这些信息通过INTERNET网,进行扩大宣传。②可以通过地方文献为当地政府发掘一批在全国各地工作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人才库;③利用“乡土”之情引进科技成果,形成具有实力的一个振兴地方经济的巨大信息传递网。④以在外地工作的人才为窗口,了解祖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情况,宣传本地,提高本地知名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澄宇 浅谈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第1期

2、王儒珍 党校要重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市场经济与图书馆建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3 、刘青 地方文献特点和类型试论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19第6期

〔出处〕 全国地方文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

篇8:浅谈省属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浅谈省属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地方文献是记录有关地方知识的一切载体。它具有以下特征:1、区域性。以一个地区为记述范围。因不同地区的自然风貌、民族、文化、宗教、政治、语言、习俗等差异,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地区性文献。2、广泛性。地方文献内容广泛,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且形式多样。以著述形式分,主要有:①地方志;②地方史论著;③地方年鉴;④地方报刊;⑤地方丛书;6地方 谱谍;7地方档案;8地方统计资料;9地方大事记;10地方图片等等。3、可靠性。地方文献中的地方志、地方史、地方年鉴、地方谱谍、地方传记等大多出自地方人士之手,许多文献是经过多方调查取证的实录,真实可靠。地方政府公报、文件、档案、统计数据直接反映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状况, 不仅可靠且具权威性。所以,地方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4、时代性。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产物,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特征,形成了地方古文献、地方近代文献和地方现、当代文献等不同的文献内容和反映在载体和印刷方面的时代特点。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是反映一个地区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状况的重要资料。它对当今地方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科学研究起着借鉴和指导作用。作为省属地方高校图书馆毫无疑问应加强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省属地方高校师生对地方文献需求的分析

国家教委198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和馆藏基础,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补充国内外书刊,逐步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省属地方高校主要为地方建设培养专门人才,在办学目标上有明显的地方性。如:福州大学是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兼及经济、管理、文化的综合性大学,它把福建经济建设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和追求。该校的三个学院, 19个系、48个专业已经覆盖了福建省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中所确定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 它的每个系和专业的设置,总是适应和契合着本省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它把省支柱产业作为选择和确定各个学科的.依据,使重点学科建设直接服务于省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正是由于地方院校把服务地方做为办学的宗旨,因而在学科设置,科学研究上呈鲜明的地方特点,师生在文献利用上也带有明显的地方性倾向。

1.学生对地方文献的需求。省属地方高校生源来自本省各地,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回家乡工作,成为地方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是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地方高校有责任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联系地方实际思考问题。如:师范生应懂得地方基础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农、林生应懂得本省独特的地理条件对农、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实际出发思考农村的改革问题;医科生应知道地方流行病,探讨解决办法。学生经常接触地方文献,学习地方知识,就能从中把握地方历史和现状,并对现实做出分析与判断,产生富有创建性的设想,还能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信心。可以说,地方文献是乡土教育最全面、最系统、最真实、最生动的好教材。

2、教师对地方文献的需求。省属地方高校教师既承担培养学生的重任又担负着推动地方两个文明建设的使命,对地方问题的关注、探求、思索是教师的职责。不论是国家、省有关部门、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还是教师自选研究项目,地方性课题都占较大比例。据调查,福州大学近十年完成1000多项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率为69.9%-86.2%,其中85%的科技成果转向省内国有企业,为其传统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服务。福建师大每年也承担着大量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部委研究项目,省教委、科委研究项目,以及省社科规划项目,省自然科学项目,地方横向委托项目和学校各种科研基金项目等多种科研课题。以1994年的在研项目为例,共410项(国家古籍整理项目未统计在内),其中文科项目227项,有关福建和闽台关系课题69项,占文科总项目的30.39%,理科项目193项,研究福建的55项,占理科项目的28.49%,总计,文、理科有关本省问题研究各占总项目的1/3左右。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教育;2、地方历史;3、地方思想文化;4、地方经济发展与改革;5、区域地理;6、地方人物;7、地方工农业开发应用等等。由此可见,地方研究在地方高校科研中占有重要位置。作为学校办学三大支柱(师资、图书馆、实验室)之一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满足师生文献需求是其办馆的目的和任务。针对师生对地方文献需求的迫切性,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把地方文献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加以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以实现地方文献资源保障。

二、大力加强地方文献的采集工作

由于地方文献时限跨度大、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且文献源分布分散:有公开发行、内部发行,还有私人珍藏,这就给采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要使采集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必须根据本校的学科设置和科研重点,制定出适应本校师生需求的采集大纲,使采集工作能有依据、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其次,必须设采集专款,以保障该项工作能长期、稳定坚持下去,并使采集工作在围绕本馆地方文献采集大纲的基础上向广度、深度展开。第三,必须专人负责。采集地方文献是专业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既能鉴定地方文献价值又善于与文献源生产单位、个人以及收藏者打交道,取得他们的支持。所以,应挑选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且具公关能力的同志承担此项工作。

地方文献采集的渠道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征订。主要是通过出版社和邮局订单订购。2、函购。对于不公开发行的地方文献,可先向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了解内部出版发行情况,然后发函购买,若在本地也可直接上门求购。3、上访。派人到有关机关、单位、团体、学会收集有关政务信息、会议论文、调查报告、统计年报、年鉴、法规、法律汇编等内部资料。4。交换。与一些单位建立文献交换关系,定期交换双方的出版物。5。利用各地的馆藏目录和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与本馆目录进行核对,对自己所需的缺藏文献可派人前往他馆复制。6。从古籍中收集。许多历代地方文献被收录在大型丛书、总集、文集等类型的古籍中,可利用古籍目录,如《四库全书总目)等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收集。

三、努力搞好地方文献的管理与组织

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工作都围绕着有利于读者利用文献资源展开。文献管理与组织也应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馆藏文献布局是否合理,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影响读者的利用。目前,高校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多采取分散管理的办法,依文献出版类型的不同划归不同部室管理,如福建师大图书馆将地方古籍划归古籍部,地方图书划归流通阅览部,地方报刊划归期刊部。且同类型文献因出版年代不同又分藏不同的库、室,即便存放同一库、室的地方文献也按学科与非地方文献混杂排列,读者查找极为不便。实践证明,这种分散管理的方法很不科学、不适用,违背读者求快、求便的查寻心理。笔者认为,应设立独立的地方文献部,将各类型地方文献集中管理。这样做的好处:1、方便读者。读者到馆的目的不外乎借与阅。地方文献自成一体,集中存放,对于使用地方文献目的性很强的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约了读者的时间,也提高了文献利用率。2、便于文献的补充与开发。集中存放地方文献,既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掌握读者的文献需求和统计文献利用情况,又对于制定今后的文献补充和文献开发项目有很大的帮助。地方文献部所设的地方文献室实行藏、借、阅三合一,既是书库又是阅览室。室内设阅览坐位,电脑查寻终端和读者咨询台。

文献按古籍、图书、期刊、报纸分架排列,以体现不同类型文献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地方文献多为单本, 应以内阅为主,少数有复本的可外借。考虑到地方文献收集不易,且文献类型复杂,版式多样,其中有些文献属珍品,若向全体师生开架,乱架率和损坏率较大,将影响文献的保护,因此,除对教师实行开架借阅外,对学生只宜闭架借阅。要设置咨询台,让工作人员及时解答读者的疑问并辅导读者掌握检索地方文献的方法。这种将参考咨询服务与流通阅览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方式,既深化了服务内容又加强了读者服务工作的学术性,对优化图书馆专业队伍,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发挥图书馆在学校教学、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积极开展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地方文献需求量虽大,但长期以来其利用率并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它的宣传、揭示不够。读者对馆藏地方文献不甚了解,不知如何获取;有些地方文献,如古籍和近代报刊因缺乏检索功能,使许多读者不会利用或嫌麻烦而放弃使用。因此,应尽快开发地方文献,将过去深藏书库中的静态的地方文献资料, 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不同类型、不同深度、不同方式的整序、加工,活化为动态的知识情报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发挥其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中的作用。

1、编制馆藏综合性目录,以反映馆藏地方文献的全貌。综合性目录依文献出版类型分古籍、图书、期刊、报纸四大类,每类按学科、主题,书名(或题名)、作者四种检索途径编排。馆藏目录以卡片式、书本式,电脑数据库形式出现。

2、编制专题目录、索引。根据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或实际需求,如科研需求、教学需求、决策管理需求等,编制相应的专题性目录、索引。如:福建师大图书馆根据教师科研需求,先后编制了《闽籍作家作品研究目录》。《朱子著作、生平及学术思想研究资料目录》等多种地方性研究目录。专题目录、索引的编制力求主题鲜明,资料全面、系统,编排科学,著录标准、规范,检索途径多样化,直观性强,易于使用。

3、汇编专题资料。地方文献分布零散,某一主题文献常分布于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专业或综合性文献中。为了便于读者利用文献,可将分散的某一主题地方文献,用复制、摘录等手段将其抽取出来,集中汇编成册。当然,此项工作费工、费力,不易普及,只能针对读者需求面广、使用频率高的某主题的文献进行编制。

4、加强宣传报道。图书馆内设置地方文献宣传栏,专门报道地方文献研究动态、最新出版物,定期推荐若干学术价值、史料价值高的地方文献,加深读者对地方文献的了解,增强读者的情报意识,激发他们对地方文献的利用热情。

5、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随着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开通,各地高校也纷纷建起了校园网,为文献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快捷通道,使长期难以实现的文献资源共享得以在网络上实现。因此,各地方高校应将自己独具特色的地方文献通过馆藏目录上网服务,让社会了解、利用各校馆藏。此外,对于各校长期以来引以为豪的独家收藏的地方文献,也应开发成全文数据库,提供网上共享,用各馆自己的馆藏优势为社会的整体文献建设做出贡献,让这部分文献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建进,宗贤虎 福州大学的定位与追求,光明日报, . 11.7

[2]骆伟 试论地方文献的特点,图书情报论坛, 1990,(1)

[3]柯平论地方文献的特征及其划分,图书情报论坛, 1990,(4)

[4]杨位平论高校图书馆“藏借阅三结合”的新型服务方式,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2,(5)

〔出处〕 文献信息学刊 (1)

篇9:党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党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摘要从如何加强党校系统图书馆对地方文献搜集工作的角度出发.对地方文献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其对教

学、科研的基本功能作用以及地方文献在党校系统的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地方文献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党校

分类号 G253

各地地方党校大都对地方文献的收集较为重视.从而对教学、科研起到了重要的文献信息保障作用。加强地方文献

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仍是党校今后的努力方向。

1 地方文献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1,1 地方文献的概念

所谓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某一地理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军事等各方面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总和。不是在

这一区域内出版的.但内容是有关这一地理区域的文献也属地方文献:而在本地区出版的不是有关这一地理区域内容的

文献不是地方文献。这里还应将地方文献与灰色文献区别开来,地方文献的种类从出版形式上看可以是公开出版的,也

可以是非公开出版的。而灰色文献是通过正规销售渠道得不到的文献资料。灰色文献中有关某一地理区域的文献也是地

方文献,而且是地方文献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1.2 地方文献的种类

地方文献按出版类型可分为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两大类。正式出版物包括:通过正规出版渠道出版的图书、

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等各种文献资料。非正式出版物是指通过正式销售渠道所得不到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统计资料、公告、政府文件、未正式出版的各种学会论文集、各行业系统的内部资料、各种未正式出版的资料汇编、工作总结、工作报告等等。

1.3 地方文献的特点

第一,针对性。地方文献中所研究的对象必须是有关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

第二,广泛性。凡关于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的文献就是地方文献。除了通过正式渠道出版的文献资料外,非正式出版

的资料汇编、政府文件、统计资料手册、地方志、内部资料等都是地方文献。其内容可涉及到某一地理区域内的各个方

面。

第三,实用性。由于地方文献针对性较强,因此对于研究某一地理区域内的各种情况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地方文

献中的内部资料、政府文件等,大多反映了实践中的新成果中的内部资料、政府文件等,大多反映了实践中的新成果、

新问题、新情况,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用价值,是极为宝贵的文献资源。

2 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作用

党校图书馆根据党校的性质和任务,加强各种载体类型的文献资料的收集,是做好图书资料工作的基础。发挥党校

特色搞好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1 为党校教学服务

党校学员大都来自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他们不仅迫切希望随时了解我国建设和改革方向的重要情况。以及在工作中

碰到的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而地方文献所具有的针对性、实用性特点正好能

弥补教材的局限性

2.2 为党校科研服务

近几年来。党校对地方经济的`研究不断升温。而对地方经济的研究除了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外.还需要图书馆为

他们提供反映本地区现实情况的丰富资料。而地方文献的资源建设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

2.3 为领导机关决策服务

党校图书馆作为与党政机关联系最密切的文化机构之一, 理所当然地应发挥为各级党政机关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这就需要有较好的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并在广泛、高质量的文献资源保障的基础上,加工出二三次文献提供给决策机关。

2.4 有利于资源共享网络的建立

资源共享网络的建立需要各成员馆分工协作建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这就要求各成员馆按不同的特点建立各具特

色的馆藏体系。党校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应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优势。

3 地方文献资料的开发和利用

3.1 积极拓宽地方文献收集渠道

由于地方文献范围较宽,传播范围与流通渠道较狭窄,基本上处于分散无序的状态,许多有价值的文献一直被视为内部资料,封闭起来,不为人知。因此,在收集上存在一定难度。首先,公开出版物的采购工作,要在保证馆藏重点学科文

献建设的基础上,侧重地方文献建设,不论是否具有时效性,只要是属于地方文献就应纳入收集范围。其次,重点做好非

公开出版物的收集工作。充分依靠党校与党政部门的密切关系。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建立省情资料联络员网络,使省情

资料的收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第三,通过其他道采集地方文献。如:深人机关、社会团体、科研单位、新闻单位,走访沟通情况,登门求助等。

3.2 加强地方文献资料的管理

由于党校地方文献大部分来自党政领导机关。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内部“性质。因此在管理地方文献资料时要做到

既不失原则。又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应成立专门的地方文献阅览室、由专人负责阅览室的管理。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

行必要的筛选、管理和加工,划分出一定的读者范围,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3.3 搞好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根据教学和科研以及领导部门决策的需要。应对地方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加工,编制一些综合性、参考性的文摘、综

述、题录等二三次文献或专题研究报告等,以利于发挥地方文献对教学科研的参考作用。

总之.加强各级党校地方文献建设是搞好党校系统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一个方向。地方文献建设不仅有利于党校教

学、科研,而且有利于领导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 刘江 辽宁省委党校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图书馆馆长。)

〔出处〕 图书馆学刊 第1期

篇10:论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问题

论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问题

搞好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而且有利于地方院校图书馆突出办馆特色,是地方院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 者:褚凤燕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海口,570228 刊 名:现代情报  PKU英文刊名:MODERN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27(10) 分类号:G250.76 关键词:地方文献资源   数字化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