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新课程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共5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新课程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共5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程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本文共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新课程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篇1:新课程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新课程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扮演一个新的角色。教师在进入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将随着课堂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

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中的知识,将改变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结构。教师在新课程的讲授,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品质的境况。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权力型社会控制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合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新课程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也改变了课堂中旧有的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教师由权威变为参与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获取者。教师对学生所担负的责任,更多的体现是促进。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促进学生发展”的技能。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能:

1.学习指导技能

新的学习方式,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在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围绕听课、记忆、迁移、背诵、演练等接受活动进行;新课程强调了学习的探究性,教师对学生需要进行课题发现的指导、问题解决的指导、个别指导、小组指导、体验学习指导、探究学习指导、信息收集指导等。

2.合作技能

新课程的综合化、社会化、民主化的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包括:教师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教师与家长更加紧密的合作;教师与教育管理者更加紧密的合作。因此,教师需要摆脱职业的孤独处境,学会与人合作,以适应具有综合特征的新课程的需要。

3.课程设计、开发技能

新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课程具有开放性。拓展课程的空间、开发课程资源,是教师的一个新的课题。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组织计划的设计同样重要,它将影响新课程在实践层面上的切实实践。

[1] [2] 下一页

篇2:新课程下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学习评价观论文

新课程下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学习评价观论文

关键词:新课程 地理教师 学习评价观

摘要:传统地理学习评价存在种种弊端。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习评价应秉承主体取向的价值观,地理教师应树立评价过程动态、评价内容全面、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与类型多样等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观。

地理学习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地理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地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学生地理学习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地理教育决策服务的过程。地理学习评价是地理教学评价的核心,既是促进学生改进学习、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地理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应革新传统的学习评价观,树立新的学习评价理念。

一、传统地理学习评价的弊端

1、评价功能失调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过于强调甑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学习实践的功能;过多注重回顾过去、立足现在,用静态的评价观去筛选学生,而没有用动态的评价观去促进学生发展。例如,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后,许多学校地理教师都会在班上公布地理考试成绩和排名,考试成了区分优劣的工具和标准。

2、评价重心偏离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于强调以地理知识表征为主的学业成绩,过于强调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对学生参与地理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的评价不够,更看不到学生内心演变的过程。例如,某高中只在期中和期末安排地理考试评价,没有形成性评价,且期中、期末笔试成绩就是学期总评得分,没有课堂表现、活动表现和学习态度得分。这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素,削减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3、评价内容片面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过分重视地理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因素,忽视了学习中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重视地理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历。

4、评价主体单一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只有地理教师评价,评价主体为单一源,忽视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家长也没有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

5、评价方法和类型单调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过分注重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忽视了其它许多有效的评价方法和类型,如: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作业法、档案袋评价、质性评价、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等。例如,许多学校只采用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地理学习,而考试又往往是闭卷笔试。

6、评价标准机械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所有的学生,忽视了学生个体特殊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过分强调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的统一性,这不仅会掩盖学生学习和认知方式的独特性,而且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下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主体取向

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学习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但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情境中,不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这种评价取向认为教师作为学习情境的“内部人员”在评价中具有主体性;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是意义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评价取向反对量的评价方法,主张质的评价,因为量的评价与评价的主体性追求是根本悖逆的。

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鹄的。其实,真正的主体性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每一个人的命运靠自己来主宰,但对他人又有责任和义务,所以主体是“自主”与“责任”的统一。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所以价值多元、尊重差异就成为主体取向评价的基本特征。毫无疑问,主体取向的评价体现了学习评价的时代精神。

三、新课程下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学习评价观

1、评价目标追求多元化

地理新课程针对传统地理学习评价的弊端,把评价目标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第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三,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调节教师的学习。可见,地理新课程追求多元化的评价目标。

2、评价过程倡导动态化

地理新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地理学习结果,注重对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进行评价,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地理学习教育行为中,对学生随时进行评价,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档案袋评价等。例如,在评定学生学期地理成绩时,可以这样划分权重:期末考试占30%,期中考试占10%,平时作业占10%,笔记占10%,课堂回答问题占10%,学习态度占10%,课外活动表现占10%,个人作品或地理小占10%。   3、评价内容力求全面化

地理新课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掘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接纳自己,拥有自信;不仅考察“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具体而言,地理学习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等认知发展的水平,更应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以及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地理审美情趣和鉴赏力、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等,力求评价内容全面化。

4、评价主体注重多元化

地理新课程评价观倡导评价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结果本身的正确性;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评价方法和类型倡导多样化

地理新课程强调把评价渗透到地理学习过程的所有环节,不同的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领域、过程与方法领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要选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查、评价。除了书面考试、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常见的评价形式,还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观察、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同时,还要根据需要采用自我报告法、访谈法、问卷法、作业法、档案袋评价等评价方式。强调要将考试与其它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力求改变目前将笔试作为唯一的考试手段、过分注重分数与等级、过分注重量化的现状。实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人内差异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

6、着眼发挥评价的展示激励功能

地理新课程强调要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甑别和选拔功能,倡导在地理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为学生的学习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强调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和努力和成绩;要求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86,304.

[2]陈澄,樊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

[4]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66.

篇3: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师应如何搞好地理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师应如何搞好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作为一名专职的地理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探讨了如何进行地理教学才能既符合新课程、新课标的要求,又受学生喜欢、提高教学质量,也为培养出新一代的创造型人才出一份力,这是我们共同肩负的特殊的使命。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对创新教育的理解及十多年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体会,总结出了当前的地理教师在新的教学背景下,要搞好地理教学应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以期有机会重新碰撞出新的火花,从而点燃教育教学的圣火。

关键词:知识体系 新理念 探索和实践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欢聚在中国几千年来文化荟萃的摇篮里,在党中央好政策的英明指引下,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培训,让我们多次接受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洗礼,触摸到时代发展的脉搏,了解到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很多经验性的成功的教学手段,受到了教育教学法中思想火花的熏陶……但这些都是属于理论性的知识,要把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在当地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基础知识背景下完全适用,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地探索和实践。为了使我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中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能够有机会重新碰撞出新的火花,甚至点燃教育教学的这把圣火,特将个人在教学中的所获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有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要上好初中地理,必须全面了解整个初中地理的编排体系,知道各个内容分布在哪些年级、散布在哪些章节,通过阅读教学大纲,把握各章节在教学中的重难点。

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由于初一、二的学生贪玩、凭兴趣学习的儿童天性占大部分因素,再加上地理科未列入中考,家长、学校、学生都不很重视,要搞好地理科的教学,只有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即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在人的一生当中,今后你无论进入哪一个行业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要用到。在备课中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在教学中穿插与教学有关的地理谜语,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本中的活动内容,分组讨论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用多媒体播放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带领学生到就近的城镇考察当地的环境卫生、水污染,写出调查报告,向有关部门写建议信,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解释农村的住宅应如何选择,从而破除迷信等。每一节课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都要使学生有一个兴奋点,学生才会乐意去学、主动地学,学习效果自然会好。

三、编辑精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掌握

每学期开始,就应把本期各章节的重点知识以填空、图表等方式制作成练习题发放给学生。一是有利于学生自学时练习;二是便于上课时当堂所学当堂要求学生,该识记就识记,该掌握的就掌握,或以小组比赛的方式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三是有利于洋思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学生抓住要点去练,避免那些大面积大篇幅的练习题,让学生费力不好看,且效率低下。

四、抓好测评和复习工作

为了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可利用平时提问、月测、半期、期末对学生进行检测,试题就从印发给学生的练习题中抽取。对测评成绩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将练习题根据重难度不同分为2-3等,再根据学生知识基础的好坏来确定他们能够、应该掌握哪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各组的组长那里去完成,教师定时去抽查。特别是期末复习期间对学生的测评和监督更重要,只要把复习题掌握好了,以后无论是谁出题、出哪一类型的题,只要不偏离教学大纲,学生都能迎刃而解,这也是这几年来我的教学成绩一直在临近的学校中领先的原因。

五、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掌握地理方面的知识是不是丰富,能不能把地理知识适当地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教师地理语言用得是否规范,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能不能吸引学生,语言节奏是否做到了抑扬顿挫,教师的仪表是否做到了得体、大方,态度是否对学生有亲和力,对学生纪律的要求是否做到了松紧适度,学生是否喜欢老师等等方面的因素,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六、地理老师要有观察、分析地理生活知识的意识

地理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分析、思考、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如当地居民中有哪些民族组成,各个民族有哪些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并比较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哪些优劣之处,它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对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利弊,在比较分析中教育学生哪些对社会不利,我们应该摒弃,哪些对社会有利,我们应该发扬;了解分析当地的社会风气中有哪些不良现象,当地政府部门和人民是怎样处理的,当地的地形气候是什么,对农业生产的利弊是什么,当地有哪些自然资源,面对现实怎样开发和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帮助学生分析当今社会发展的动向,面对现实,我们应该如何发展等等。

总的来说,当今的教师要搞好教学成绩,不仅仅要钻研教学业务水平,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还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己文化、语言、态度等各方面的素养。这是一个合格教师的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发展。

篇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技能心得感想

我学习了下篇第一章讲授,第三节的内容是讲授的方式,我的学习心得

讲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传输特定的知识信息,综合地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技能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几乎没有哪一种教学活动可以离开它。方式有:

一 简洁生动的叙述

叙述型讲授又称为讲述,主要是借助于描摹、叙述的表达方式来传输教学信息。它运用生动具体的或直白的语言,描绘现象和情景,列举数字与事例,叙述结构与过程,一般要求既清楚准确,要言不繁,又生动具体,耐人寻味。大致分以下几类。(1)概述式。(2)例证式。(3)譬喻式。(4)具象式。(5)进程式。

二 清晰明确的解释

教师用说明、解释的方法来提示概念或原理的含义,侧重于注解、诠释、剖析与说明,一般称之为讲解,它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要义式。(2)对译式。(3) 联系式。(4)比较式。(5)展开式。

三 有理有据的论证

采用一定的逻辑方法推理论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的讲授方式。按照论证的逻辑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若干形式。(1)分析综合式。(2)归纳演绎式。(3)类比式。(4)问题中心式。(5)原理中心式。

四 动静结合的传输

语言讲授与具体操作活动相结合,是这一类型的特点。(1)讲读式。(2)演示证明式。(3)动作中心式。

篇5:新课程下小学体育技能教学的五点反思论文

新课程下小学体育技能教学的五点反思论文

《新课标》中的运动技能的定义是:“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说运动技能是通过身体的练习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活动方式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一种主观经验的表现。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离不开思维,离不开大脑对运动技能的分析和综合,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动作表象才能转化为动作概念,学生才能掌握动作要领并进行有效运用。因此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运动技能教学中的生物学刺激怎能发展学生运动素质和体能,随便玩玩又怎能得到有效的身体锻炼?如果没有运动技能的提高和伴随其中的成功感又怎么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

反思一:注重转变角色,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的一个重点是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如引导学生体验玩绳,教师示范简单的玩绳方法,然后提出精彩的玩绳方法来自大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教师则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帮助,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完成动作。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讨论、互评、表演评比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使整堂课充满了欢声笑语。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开始的示范,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引导,提出“要求”实际上是给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学生则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自主的探究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创新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只有我们体育教师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才能使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反思二:注重器材的一材多用,发挥体育资源的.多功能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下,体育器材的作用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辅助教具,如看到垫子就要练习滚翻,看到垒球就要练习投掷等,而新课标提出要利用和开发器材资源,来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发挥创新精神,合理利用和开发体育资源。一次课中,我合理地利用和发挥器材的多功能性,确立以绳子为中心,提出明确的练习目标,突出“玩”字,让学生的思路始终围绕绳子而进行,从而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身心协调发展。从玩绳器材创编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玩绳可以一组一条绳子,也可以两条,甚至可以每人一条。不同数量的绳子,都可以玩出不同的水平。同样在其他常见的器材中,只要加以开发,也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如垫子,我们可以开发出推小车、作为跳跃的障碍高度等;如垒球,我们可以踢、可以抛、可以滚、可以换物跳等。

只要体育教师善于开发和利用器材,以学生的需要和实践为出发点,我们的课堂教学必将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力。

反思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体验成功的优越性

让每位学生都能乐学、爱学,对体育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这是体育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本课一开始,教师设置玩绳情境,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愉快和好奇的心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玩绳的展示设计中,教师要求把最佳的方法展示和评比,并把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相联系的练习和大家一起练习、一起分享,使学生的努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无形中告诉学生:只要付出,必定会有所收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始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让成功的喜悦传遍体育课堂。

反思四: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合作探究的实效性

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能力、个性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本案例由于在分组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只求自由分组,形成好的小组,各方面都突出,差的小组什么都不行,就出现学生课后要求换组的想法。如果不加以改善,久而久之,在课堂中将无法融合集体,使学生产生体育学习的自卑感,丧失体育学习的兴趣。在课后的调查中,85%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自由组合与教师调配相结合的分组最佳。这样,既可以与自己要好的伙伴分成一组,又可以使各小组能力、水平都差不多,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在这样分组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中更应关注相对而言能力较弱的小组,让他们在教师的关注下,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反思五:关注技能教学的过程和评价,突出教学的层次性

在确定运动技能领域各水平段的具体教材内容时,应充分考虑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接受能力。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就更应注重学生的基本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然而,“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并不是说对于运动技能的教学的过程就可以非常笼统,应循序渐进,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有效地抓住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激励学生学好运动技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教师应对技能动作在不破坏核心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分解,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练,进而体会和形成对动作的分解及整体概念。

运动技术的形成和掌握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经验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应体现在如何教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上。在教学中将运动技能教学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运动技能迁移的机会,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