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议论(共5篇)精选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议论文议论(共5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议论文议论,本文共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高考议论:快与慢议论文
快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时代的步伐。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在快节奏的今天,这是我们必须的行走方式。我们追求快,追求速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然对此时而无奈,却也享受其乐。看改革开放以来,如雷贯耳的“深圳速度”,激励着多少的昂扬斗志;看高潮迭起的奥运会赛场,博尔特、菲尔普斯一次次用速度征服对手,征服观众,书写历史。快,是一种进步,一种能力,一门艺术。我们紧跟其后,一步步感受快的气息与魅力。我们需要快,我们必须快。
而慢是一份豁达。不再去回首因慢而挨打的中国近代史,无需去担心“快”将人间的温情冷却。走过千山玩水,慢早已沉淀一份淡然,成就一份豁达。细嚼慢咽,精雕细琢,用慢创造的往往是永恒的精品,仅要文火足矣。李时珍一本《本草纲目》用二十年的光阴;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走过十九年,司马迁著《史记》耗时十三载,曹雪芹一部《红楼梦》梦过十年……精品,是这样炼出来的。慢中的豁达与智慧,早已渗透在点滴之中。慢,慢慢的享受,慢慢的酝酿,收获一份从容的生命姿态。
殊不知,快与慢的完美融合则是一种智慧。在享受快与慢的同时,更应该找到它们的交集。
楚河汉界,仕相炮马,各显神通。是“卒”厉害还是“車”凶悍?小卒一步一个脚印,却也勇往直前,绝不回头,无所畏惧。深入腹地,你将仕能奈何几分!車来势汹汹,横冲直撞,了无障碍便直闯无忌,谁见了都怕三分。可是,烽火战场,它们谁都少不得,谁又能说清是快車好还是慢卒好呢。此时的战场,正是联合車与卒的力量,快慢相辅,冲锋陷阵。
捧起一本好书,是一目十行还是咬文嚼字?快读一气呵成,掌握文本主旨,领悟精髓;慢读品字赏词,感受字里行间的细腻。显然,二者皆不可少,各有其妙。这便是联合的智慧。
生活中的许许多多都是快慢并行的。而控制节奏,驾驭快慢则是一门高超的学问,一种智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或是慢节拍,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要知道,快慢相宜才是真正的境界。
我们的生活需要快与慢的结合,人生亦然。把握快与慢的平衡,你便是真正的赢家。
篇2:高中议论文写作技巧:议论要脉络清晰
高中议论文写作技巧:议论要脉络清晰
高中议论文写作技巧:议论要脉络清晰江苏唐惠忠
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常常碰到两个问题:一是无话可说,一是有话不知如何说。前者涉及文章的材料问题,后者涉及文章的结构、表达问题。结构是文章的基本脉络,能反映出文章布局的基本特点。
对于议论文而言,常见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
一、并列组合,有条有理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的论点是不是令人心悦诚服,往往取决于本论(主体部分)的论证布局是否严谨有序。并列组合是使文章有序的手段之一,这是一种并列组织分论点或若干论据的结构方式(即论证时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分别从几个侧面来证明观点),简称“并列式”。并列式结构的好处在于论证全面,条理清晰,能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容易把握作者思路。运用并列式布局时有两种方法:
(一)理由并列。可以是几个分论点的并列,也可以是几个理论论据的并列。例如全国新课标卷夺魁作文《民族精神,助国崛起》,开篇总起全文,提出“一个伟大的民族,它的精神是其崛起的不竭动力”;主体部设三个分论点,即“是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使中国的科技水平走在世界前列”“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精神,使中国在经历了一次次大灾大难后,仍坚强挺立”“是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精神,为世界递上一张迷人的中国名片”,从三个角度证明中心论点;最后以“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发扬光大是每个人的责任,有了民族精神作为动力,中国才会更快地崛起”收束全文,主题得到拓展、深化。
(二)例证并列。就是从不同角度列举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事例,有层次地论证中心论点。例如优秀习作《我们的价值在中国》,开篇提出观点后,本论部分列举三个时期优秀人物的事例,边举例边分析,从不同角度论证“一切有志之士都把尽忠于祖国作为生命价值的体现”。文章首先列举国难当头、战火纷飞中的吉鸿昌的例子,再举新中国诞生前后钱学森、邓稼先的事迹,最后举当今改革开放潮流中留美博士陈志杰毅然回国创业的事例。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例,深刻而有序地论证了“我们的价值在中国”这一总论点。
二、对照比较,泾渭分明
有些论点的阐述,需要在本论部分选用论据进行对照比较,这种布局方式叫“对照式”。这种方式能使论证内容构成正反对比或相关比较的关系,使文章在布局上对比鲜明,主次明确,论点突出,给阅卷者以较深的印象。(作文大全 )在具体操作时有两种方法:
(一)正反对比。可以是正反观点对比,也可以是正反例证对比。例如20江西卷金牌作文《坦荡之乐》,由朗费罗名言引出中心论点,继而从“仰不愧于天,是责任的要求”“俯不怍于人,是道德的约束”两个角度加以论证。在“仰不愧于天,是责任的要求”部分,用正例谭嗣同;在“俯不怍于人,是道德的约束”部分,用反例文强。一正一反,一古一今,紧扣分论点。这两例的叙写都较具体,而结尾处范仲淹、毛泽东二例则一笔带过,惜墨如金,与前文相得益彰。全文正反对比,观点鲜明。
(二)相关比较。可以是主次、轻重的比较,也可以是利弊、得失的比较。例如优秀作文《近墨者未必黑》,本论部分先指出“近墨者黑”的情况确实存在,但这不是主流,接着列举“近墨者不黑”的事实并分析其原因。当然,也可以先论证“近墨者不黑”,指出这是时代的主流,然后以少量篇幅说明“近墨者黑”的人是存在的,但只是少数。这样的结构布局,既观点明确,又避免了片面。一般来说,本论部分需要辩证分析时,常采用相关比较的布局方式。
三、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将审题、立论时分解出的几个有递进关系的分论点,在本论部分按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关系安排层次,这种布局叫“层进式”。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能反映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阅卷者随着作文思路的步步深入,尽得“风光之盛”。
运用这种结构形式,必须对论述的层次内容有明确认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由浅入深、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比如季羡林先生的《成功》一文,开篇亮出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然后并列分述“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同的”“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这三层之间可视为“并列式”)。在此基础上,深入一层,着重强调“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并引述材料加以印证。此文前后两个大层次之间是逐层深入的,并非单纯的并列关系。又如周国平的《种子与土壤》,在引述耶稣的故事后,顺势提出“种子必须落在好的土壤里,才会有好的收成”,接着用三句话拓展文章的思路――“首先应该承认一个事实:在人类精神土地的上空,不乏好的种子”“基于这一认识,我相信,不论时代怎样,一个人都可以获得精神生长的必要资源”“那么,一个人有没有好的心灵土壤,究竟取决于什么呢”,进而于篇末作结:“每一个人都应当留心开垦自己的心灵土壤,让落在其上的好种子得以生根开花,在自己的内心培育出一片美丽的果园”。环环相扣,逻辑谨严。
【结束语】
文章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中规中矩,也可新颖活泼。比如年高考重庆卷考话题作文“情有独钟”,满分作文《对抱怨情有独钟》用三个小标题组合全篇(分别为“境界一:物是人非,事事喋喋不休”“境界二:上帝为我关上一扇门,却没有开一扇窗”“境界三:念社会之黑恶,独怆然而涕下”),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又如2011年辽宁卷佳作《眼见未必为实》,由“眼见为实”反弹琵琶得出“眼见未必为实”的立意,以“伪装”“假象”“欺骗”作为小标题(从生物学角度说“伪装”,从日常生活中说“假象”,从感官角度说“欺骗”),别具一格。
总之,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只要做到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就可以。
篇3:初中议论文的议论方式技巧简介
初中议论文的议论方式
一、针对中心论点的题型
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对归纳中心论点的能力要求较低,很多议论文能够在文章中找到原句回答,只有很少一部分需学生自己概括。可参考如下步骤寻找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先弄清作者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议论,并明确作者对所谈问题的态度跟看法是什么。
2、寻找文中适合做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因此在形式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并且概括性很强。这个句子可能在文章开头,中间与结尾,一部分情况下,文章题目即中心论点。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凭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判断的一步并不能。
3、如果文章中没有可作论点的原句,则须自己概括。概括时可借用文中词句,但一定要关照全文,不能断章取义,所写句子需准确完整。
二、针对论据的题型
针对论据来出题,可有如下四种出题方式:
1、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具体,也可概括。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但有些学生把文章中凡是名人的话都作为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名人的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
2、概括事实论据
即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3、分析论据的作用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但在阅读时,需分析到底是直接还是间接的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观点,而那个观点未必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4、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这是近年来常见的题型,看起来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
三、针对论证的题型
可能会有三种出题方式,1,分析文章用到的论证方法;2,分析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3,总结分析文章中某一段(几段,全文)的论证过程。
四、语言类题和开放性题
1.语言类题
可能会有两种出题方向,第一,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第二,体会议论文中的语言严谨性。
2.开放性题
可能会有两种出题方向,第一,阅读延伸题,所谓阅读延伸题指的是那些需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文章的观点谈感受的题。第二,材料链接题,题干中给你另外一些材料,让你根据要求处理这些材料。
上述题型中,第三,第四类题型是学生学习议论文的难点,后续将会有文章专门针对这两个问题做一个说明。
议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
第一乐章:抓题眼
审题如同下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审好题,关键要抓好三点:1、注重提示语;2、找准题眼;3、看清要求。
第二乐章:明题义
考场作文要想夺魁,必须有美好、深刻的思想与内涵。
第三乐章:精选材
考场作文的材料力求新颖,尽可能做到“言人所未言”。
第四乐章:美形式
“人是衣服马是鞍”。漂亮的新娘需要美丽的衣服装饰,美妙的文章也需要一套得体的“衣饰”以锦上添花。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
1、标题式
2、寓言、童话式
3、日记式
4、一线串珠式
5、反串法
第五乐章:靓文面
文面包括“语言”和“卷面”,它好似认人的脸面与产品的包装,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首先语言要生动,不妨恰当的运用一些修辞:生动形象的比喻;活灵活现的拟人;气势磅礴的排比;整齐典雅的对偶;文采飞扬的名言古诗……
再者,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的文章肯
初中作文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一、写生法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转动法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三、剥笋法
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四、拟人法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五、化动法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六、说明法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七、运用“五觉”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八、借物抒情法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九、托物言志法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篇4:典范议论文与议论散文之区别
典范议论文与议论散文之区别
议论性散文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又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就是“形散神不散”。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语体风格:一般议论文属政论语体,要求以抽象思维为内核的“线状结构”的语言,它更强调清晰的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议论性散文属文学语体,它用的是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片状结构”语言,它要通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展现一幅幅画面,而且要把自己的观点蕴涵其中。
论证结构议论文要求有严密的论证过程(即形成“论证结构”),按照逻辑层层展开,或是起承转合,或是演绎归纳,设置分论点则环环相扣,使用论据则精要概括,总之都强调规整严正、简洁清晰。议论性散文也是“议论”,也有议论的层次,但它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严格,它往往以内心感受为线索,由若干片段描写衔接而成。
例如下面两段文字,主题都是:赞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提倡抛弃世俗。
议论文: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这事实上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追求。他们视功利如鸿毛,内心澄澈如水,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独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只是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伟人。我们不仅要反省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摒除外界的干扰,他们选择的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
评析:这是议论文的写法。先说事实,再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的一般规律。整个语段虽然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但有鲜明的理性和逻辑。侧重理性,除了给人理性的认识,还能给人审美的愉悦。
议论散文:骜不驯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漂泊,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自己设置的轨道上,不为周遭的一切所牵绊,包括富贵功名——尽管他也曾十分向往功名利禄;而淡泊名利的诗人陶渊明则毅然拒绝了朝廷上的钩心斗角,远离喧嚣,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生活;还有范仲淹选择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选择了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上阵杀敌的人生道路——虽然直到双鬓斑白他仍壮志难酬。无论这些伟人的选择是否高尚,无论最终他们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评析:是议论性散文的写法。它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特写镜头,一个个意象,作者的观点、理念就渗透在这些镜头、意象之中,读者要通过这些镜头、意象去感悟作者的观点、理念。整个语段,虽然不乏内在的逻辑,但人物的形象性更为突出,情感也更加强烈。侧重于感性,文字显然更有“视觉冲击力”,更能吸引读者。
总结构思议论性散文的基本途径就是“渗透”和“寄托”。把观点“渗透”到某一具体的人物事件中去,是议论性散文写作的重要因素。比如讲“心灵的选择”,一般议论文要分层分点,举例分析。议论性散文则往往从一人一事中选择最能表达自己理念的关节,通过想象联想,描绘出动情的画面,把观点渗透到画面中去。比如,写谭嗣同在生死关头的选择,写闻一多作最后演讲的选择,写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选择等等。
写议论性散文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语言材料。因此,要想写好议论性散文就得在平时多观察,多积累。侧重于感性,文字显然更有“视觉冲击力”,更能吸引读者。典范议论文举例:1、超越弯道一起飞
弯道中蕴含着超越的机遇,超越中拥有着勇敢的情怀——题记
“超越梦想一起飞,你我需要真心面对。”一首《超越梦想》唱出了无数人敢于超越自我、超越梦想的激情。的确,超越中暗含着危险,超越需要十足的勇气,但是没有超越就没有可能到达一个崭新的高度。
篇5:议论文中如何叙述
议论文中如何叙述
写议论文时,进行适当的事例叙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样,叙述与议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倘若我们没有慎重考虑叙述事例这个环节,就将直接影响文章论述说理的力度。那么,我们在议论文中如何进行出彩的叙述呢?
一、叙述材料,简明概括
议论文中的叙述材料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所以应简明扼要。如果叙述材料是人们熟知的,只需“一言以蔽之”,即使不被众人熟知,也同样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例如某年高考广西卷高分作文《感恩,让世界充满温情》,作者用简练的语言列举了古今中外的事例,如俞伯牙对钟子期的知遇之恩、韩信对漂母分食的感恩、毛泽东感谢老师的培育,以及奥巴马感谢外祖父母等鲜为人知的事例,语言简洁,叙述概括。又如江西一考生为了论证中心论点“探究往往能够成就一个人的辉煌”,就选用了徐迟和拉瓦锡的事例,有力地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在例证的同时,作者还能够进行阐述、分析,更令人信服。
二、正反并用,对比映衬
我们写议论文时,不仅要通过叙述一些正面事例来论证文章的论点,还要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反面事例,并将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为有力地佐证论点。具体叙述时要注意根据论证思路,安排好正例与反例的先后顺序,在对比的基础上,辅之以必要的'分析,可使论证雄辩有力。比如臧克家的《纳谏与止谤》使用对比手法,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和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将古人与今人进行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再如某年高考高分作文《境由心生》,行文中先是从正面举鲁若晴、苏轼的例子,而后从反面举了海子的例子。通过正反对比,使中心论点“境由心生”得到了充分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表现力。
三、紧扣论点,定向转述
在运用事例材料证明论点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定向限制,学会对记叙的材料进行恰当的剪裁或变通,撷取最能证明论点的叙述角度,侧重记叙与论点相关联的部分,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例如学生习作《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作者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人既要有猛虎般的雄心与勇气,又要有细嗅蔷薇般的宁静之态与感悟之心,两者交融,人生方能幸福美好”,就选用了风华绝代、誉满全球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事例,同时进行恰如其分的剪裁,只提炼了她临死前因对子女的疏忽而悔恨的情节梗概,并不是详述其完整、充实、细节的生活。正所谓紧扣论点叙关键,定向转述效果好。
四、融情入文,展现风采
写作议论文时,可以在引述事例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爱憎之情,好恶之意,让读者在接受你的观点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浓浓的情韵。如某年高考湖南卷高分作文《风景随心》片段:
美国摄影师安德烈一直希望自己拍摄的纪录片能在美国纪录片频道播出,这对他而言,是不可磨灭的骄傲。他努力了很多年,妻子一直陪伴身边,但他一直都没有成功。其间他闲来无事,随手抓拍了几张妻子的照片,并将其展出,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些照片,有些是妻子在洗碗,有些是妻子在晒衣。安德烈最喜爱的一张,是一个阴雨天,妻子目送儿女离家上学后,坐在桌边看书,她将长发挽起,安静的侧脸美得不可思议。安德烈在接受采访时说:“或许我更该观察身边,现在我的心只在家人身上。”
从这些饱含深情的叙述中,读者能看到作者对“风景随心,心停留在家里,最美的风景就在家里”的赞美之情。
总之,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议论文写作中加强练习,紧扣论点,合理叙述,进而写出优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