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人人教版三下检阅教学设计(共4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人人教版三下检阅教学设计(共4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bobo101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人人教版三下检阅教学设计,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人人教版三下检阅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人人教版三下检阅教学设计

篇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检阅》教学设计

唐伦芳

教材解读: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截肢、棘手、鸦雀无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条的相关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和“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波兰的国庆节相关资料、教师制作幻灯片课件。

计     14、检  阅

自信          关爱

博莱克                                儿童队员

自强          尊重

真    棒!

教学板块: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版块--情境导入

1、课前观看《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视频,感受检阅。

2、出示课文插图,看,这就是在七月,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举行的一次检阅游行。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这样的检阅掌声如潮,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课文:检阅

4、质疑课题,什么是检阅?

1、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理解什么是检阅。

检阅仪式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学生不了解。通过检阅资料的出示,使学生更加了解检阅场面的庄严和隆重。

第二版块--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学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这是一次怎样检阅?有哪些队伍参加了这次检阅?

2、检查汇报。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交流思考的问题:

A、这是一次怎样检阅?

(课件出示)10自然段,抓住“盛大、隆重”,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检阅的隆重和盛大。

B、参加这次隆重的检阅的队伍有些什么人?(课件出示:步兵、炮兵、青年队员、儿童队员)

1、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2、汇报初读成果。

3、朗读句子,抓住“盛大、隆重”,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检阅的隆重和盛大。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识字的精神。

2、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第三版块--走进故事,品味语言

(一)引导质疑

(1)在这些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人?(儿童队员)。

成千上万的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把最真诚的称赞送给他们,有人说--有人说--(课件出示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2)观众为什么称赞他们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得整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二)、走进博莱克

1、指名读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2、重点品读: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①哪些词让你感觉到博莱克棒?(根据学生回答,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②想象当时博莱克在想什么?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体会人物心情,引导有感而读。)

③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博莱克说句什么话呢?(进一步指导朗读)

3、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

生再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三)、走进儿童队员

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检阅之前的情况吧。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9段,思考:检阅仪式之前,这些小伙子在讨论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他们在讨论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参加检阅仪式?)

3、大家觉得非常为难。课文中也可以具体看出同学们为难的样子。请你们读读课文第3~6段,找出表现同学们很为难的词句。

4、全班汇报。

5、填空

俱乐部里讨论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一问题时,一共有(   )种意见,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你赞成________ 种?因为________ 。

6、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条: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学生齐读。

7、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机会参加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因为他们的小队对他充满关爱和尊重,(板书:关爱、尊重)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因此人们称赞:这些小伙子真棒!(朗读句子)

1、品读句子,学会抓重点词语理解。

2、抓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学生在读文中领悟人们为什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1、体现自读自悟。

2、利用图片,使课文描写的情景再现,激发情感。

3、设计问题,队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从中领悟“这个孩子真棒”和“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第四版块--总结

1、让学生填空,归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    )一所学校的(        ),在(    )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     )游行检阅时,让(              )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             )

2、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在我们的人生中,你也会碰到无数的检阅,也会碰到像博莱克那样的人,老师希望你们能像这些儿童队员一样,懂得关心、尊重每一个人,也希望你们能像博莱克那样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每一个挑战。

1、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归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倾听教师小结

让学生大胆实践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五板块--课外练笔,延续情感。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请把你想对博莱克说的话写下来)。

1、学生练习写话。

写话训练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在笔尖流淌,读写结合,在写中积淀语言,在写中再次升华情感。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检阅》教学设计]

篇2:《检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棘手、鸦雀无声”等词语。

2.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想象、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技能目标:1.培养朗读、理解、想象、表达、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语句的意识,激发兴趣.

情感目标:1. 感受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2. 感受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句“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板书课题

老师带大家去看看国庆六十周年时的检阅仪式(播放视频)

刚才这段录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这些队员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所以他们才能给大家呈现这么好看的检阅仪式。还想看吗?书中的检阅同样精彩,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七月的波兰,去感受那隆重盛大的节日场面--齐读课题《检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大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出示图片,配乐: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波兰首都国庆节的盛况吧,看,多么盛大的节日!街上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多么隆重的检阅!步兵过去了,炮兵过去了,青年组织的队伍也通过了主席台,现在轮到儿童队员了。在经过检阅台这么多队伍当中,赢得观众称赞的是-- (儿童团)

师:观众是怎样夸奖他们的-- ( 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并板书在黑板上。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检阅场上博莱克真棒!

1.这拄拐的博莱克竟然能得到这样的表扬,他棒在哪?到文中去找一找。

生读,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2. 师: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再来给大家读这段。你一定会通过文字看到博莱克的内心。闭上眼睛,你就会看到。(文本补白)此刻博莱克____极了!现在就把自己独特的体会带进去读出来。(自由读)

3. 还有谁愿意来认识博莱克?(生个别读)想一想,这是个怎样的小伙子? (谈谈各自独特的体会。)

师:有理有据,是阅读的好方法。看到拄拐的博莱克能走得这么好,难怪观众会发出这样的称赞:这个小伙子真棒。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你心中最棒的博莱克!) 齐读

4. 师: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的,这位小伙子就是博莱克,虽然他拄着拐杖,但他高昂着头,挺着胸膛,精神抖擞,与全队保持一致,这是多么不容易啊!这一句称赞的背后,隐藏着多少艰辛啊。通过这个镜头,我们仿佛看到他平时辛苦练习时的情景: (自由发挥,想象博莱克刻苦练习时的情景。)

师:难怪他走得这么好--(生读)怪不得他才走得这么好--(生读)是的,正是他平常这么坚持,不怕辛苦地练习,才有了今天的表现-- (齐读句子)

5. 师:面对这样的小伙子,你想对他说什么? (我想对他说……)

师:是的,这一幕幕镜头,这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地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板书:自信、坚强)(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二)俱乐部里儿童队员真棒!

1. 分段读儿童队员讨论的段落。

师: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其他儿童队员呢?为什么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9自然段,想一想,儿童队员们在干什么?

生:儿童队员们都在讨论,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

师:因为他们觉得这件事-- (非常难办)

2. 师: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件事情非常难办呢?

生:“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从这里我感受到了大家很为难。

师:把你的为难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生读)

生:“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事情确实非常难办,因为博莱克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我感觉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所以整个俱乐部里-- (鸦雀无声)

师:从鸦雀无声感受到-- (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谁也不说话。)

师: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生读)

生:“队长,”终于有一名队员说话了,“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

师:这的确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吧。(生读)

3. 师:是的,正是这件棘手的事情,使整个俱乐部鸦雀无声,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大家心里都在想:

课件出示填空:如果让他去,--------,如果不让他去,--―――

生:发挥想象,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师:难怪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多么善良的儿童队员啊!既想使检阅队伍整齐划一,更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可怎么办呢?队长,队长在哪里,你有什么好主意?

生: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让大家都看见他,怎么样?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出示此句)

师:这么好的主意怎么说的声音这么小?来,自信地再说一遍!(生读)

师:正是这大胆的决定,才有了博莱克今天的表现。让咱们一起来读读队长的话。(生齐读)

4. 师:队长这么好的提议,队员们赞同吗?从哪里体会到?

生: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员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出示此句)

师:还有谁想读?指名二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想让博莱克走在-- (走在队伍的第一排。)

指名三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很高兴,你高兴什么? (生:因为…… )

指名四读:

师:我听出了你的自豪,你自豪什么? (生:我自豪……)

师:此时,再也不是沉默的局面,大家的想法都得到了统一,每个队员们都欢呼着--

齐读: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5. 师:此时,大家的脸上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出示:大家脸上都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刚才是那么沉默的局面,而现在为什么大家都露出笑容,鼓起掌来呢?(生:因为……)

师:虽然队员们都矛盾过,犹豫过,但最后大家的想法得到了统一,所以-- (大家脸上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看!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也许曾经犹豫过,也许曾经为难过,但此时他们的意见终于得到了统一。

他们不会劝他不去,难怪人们由衷地赞叹:这些小伙子真棒!

他们也没有把他放在队尾,所以我们觉得:这些小伙子真棒!

他们更没有把他藏在队伍中间,我们也想由衷的称赞:这些小伙子真棒!

他们让博莱克走在了队伍第一排: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正是这些小伙子们的大胆决定使博莱克有机会参加了检阅,并站在了队伍的第一排,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博莱克--

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6. 师:在他的表现中我们感受到他已经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但是他没忘记什么?所以他同全队……那么此时我们又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个小伙子真棒!而这个小伙子真棒正是因为: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看着这自信坚强的博莱克,人们由衷地赞叹--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看着这整齐划一的儿童团队伍,人们再一次由衷地赞叹--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尊重(板书关爱、尊重),人们又一次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四、拓展文本,写话延伸

1. 就让我们用这掌声和称赞声送这个小伙子,不!是这些小伙子渐渐走远。但他们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感受却永远的留在了这检阅台上。

小练笔,任选其一进行写作:

(1)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和队员们,我想对他们说:“……”

(2)波兰华沙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博莱克,面对镜头,他这样说:“……”

(3)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一批像博莱克这样特殊的人,以及无私帮助他们的人。出示残疾人影像:春晚舞蹈《牵手》

师:失去右臂的女孩马丽和失去左腿的男孩翟孝伟在春晚上的这个节目震惊了全场。他们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通过努力,在舞蹈上有很深的造诣。当然也离不开教练、舞蹈老师的教导。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才让她们原本残缺的世界,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绚丽多彩,才让他们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带来了最震撼的美丽.

2. 孩子们,面对这些人,面对帮助他们的人,你们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生:……)

师:是的,孩子们,作为健康的人,我们应该像文中的儿童队员们那样-- (图片: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

师:作为残疾人,更应该像博莱克那样-- (图片:残而不废,身残志坚)

师: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 (图片:为了同一片蓝天,让我们将心连在一起!)

板书设计:

14、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自信、坚强

这些小伙子真棒!--关爱、尊重

[《检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篇3:人教版三下语文教学反思

一、教学工作

作为我平时的教学工作,可以说和大家做的都一样,我选择了两点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字词

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三年级更为重要,所以我加强了生字、词的学习。除了多写、多练习外,我要求学生每天中午一定要练写生字10分钟,可以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内容一定要是课本内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觉前再把所学的生字读一遍,加深记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生字词的练习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因此,每节课教学之前我都要布置学生自查字典,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要求在查字典的过程中记录有关知识。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对生字的书写和记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学会预习

三年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时期,课前预习的教学必不可少。但这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让学生们先了解什么是预习,于是,在三年级上学期,我给孩子们拟定了一份简单的预习方案:1、将课文读三遍:要求文中的长句、难读的句子或出现生字、词较多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基本了解预习后,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预习的必要性及其好处,我在三年级下学期,又重新拟定了一份预习方案:

1、自由读文二遍,熟悉课文内容(读的方式可以自定,可小声的读 、可默读,也可朗读)。

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要查字典弄明白,并在课本上做批注)。

3、读文第三遍,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题下)。

4、读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问?(三个)

5、读文第五遍,写出你初读文章的感想。(于本子上)现在,课前预习以成了孩子们的一种学习习惯。

二、作文教学

(一)模式教学

提到作文,孩子们都怕,记得我读小学时,也是一样,不知如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也许是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是我一直思考的比较多的问题。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还是要从模式教学开始,使学生逐步达到创新进步、作文有成。其实模式,简言之就是事物的一个样板、柜架,很多的人都认为,作文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应对孩子们要求过多,要让他们自由发挥。但其实,孩子们连最基本的作文知识都没有,又从何谈起说写作文呢?而三年级又是作文起步最关键的一年,所以我觉得应先让孩子们了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于是我要求孩子们作文一定要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而在此基础上,再教孩子们如何将句子写通顺,怎样分自然段写。然后,再进一步的引导孩子们怎样一不一不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等等。

我想可以从现成的模式教给孩子们基本的作文知道,而这个模式就是课文。例:课文《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开头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这里,我就教给孩子们开头可直接点题。例如《颐和园》这篇课文,结尾:“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在这时,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们在写作文时,结尾处可写明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可以说,我在上每一篇课文时都会涉及到作文教学。

(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得,我受到老师第一次表扬的作文是写的《我的家人》,而这篇文章就出至于我心中最真实的感受。现在想想,这也许就是关键,只有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你的文章才可以成为受人观注的文章。虽然三年级还只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但我仍要求孩子们写作文时尽量写自己身边最真实的事来写,而除此,我还有一个要求:每篇作文的结尾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最真实的感受和观点,而在楚天杯作文竞赛中,孩子们能获奖的原因,或许就是真中取胜吧!

(三)悄悄话和睡前半小时

什么是悄悄话?这又是一种什么形式?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其实这就是自己内心想法的真实独白,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悄悄话其实就是日记的另外一种形式,不同之处在于,在这种形式中孩子们可以和老师做心与心的交流,可以随心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所以孩子们更乐于接受。但如果只是孩子说而我却无动于衷,那就不叫交流了。面对孩子们心中的高兴和烦恼,我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和他们交心,有时在本子上直接给孩子回话,而更多的是找他们谈心。而从中可以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长。有了老师的回音,孩子们在写时就会没顾及,而写的兴趣也会更浓。还有就是不要害怕孩子对你有意见。要写好作文,需要大量的积累,阅读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制定了睡前半小时的读书计划。睡前半小时,就是睡觉前必须读书半小时,而书籍类型我并不做规定。因为我记得窦桂梅老师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在童年、少年时期,孩子需要的是童话、神话、名人传记,除此之外,也许没有什么可以包袱他的诗意、灵性和慧根,只有孩子们在阅读着沾满蜂蜜的书籍,在舒展自由心灵,张开想象的翅膀的阅读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但这些少不了家长的配合,所以之前我和家长都做了交心谈心,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及好处,有了家长的积极配合,睡前半小时的计划也顺利开展起来了。刚开始,只是阅读,然后家长在签字本上反映孩子们阅读情况,随后,我开始教给孩子们怎样将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如何做批三注,这项工作也在进行中。

要想写好作文,无外乎多练。我布置小练笔是很频繁的,内容大多取之于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级中出现的事写自己的感想。其实,课文也是很好的小练笔的来源。例:学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我便布置孩子们写出自己的感想。随后,再连续帮家长做一个星期的家务,再来写一篇感想。这样既练了笔,又让孩子们真真了解槐乡孩子的了不起。

篇4:人教版三下语文教学反思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散文《荷花》。课文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优句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1.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样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让我感到欣慰。

2.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要求提出后,教室里举手要求表达的学生并没有如我预期的哪样纷纷举手,而是一片沉默。看到学生有困难,我又提示学生可将景点里自己想介绍的具体景物列成提纲以便介绍。学生们都去思索提纲,好半天没想好的样子。一节课在沉闷与学生的思索中用去了一大半时间。此后匆匆的分小组交流、派代表介绍,草草收场。

课后与组内教师反思失败的原因一是过分重视与作文衔接,忽视了口语交际的课型特点。忽视了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区别。二是一口气提出了作文的五点要求,忽视了学生年段特点,要求学生出口成章,拔高了口语交际的要求。老师贪多求全,反而挡住了学生的交际欲望,学生由于无法同时满足种种要求望而怯步。三年级以段的教学为住,这一思想同样运用贯穿于口语交际教学之中,学生能说一段话,能针对五项要求在一段话中体现一项即是很大的了不起。

这节失败的口语交际课提示我们,教师应时刻将学生年段特点放在心中,提出符合学生年段特点的要求。将教材中的种种要求想出具体的办法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生硬的出示成对学生的要求。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在创设宽松交际氛围同时,更要提供给学生具体的说话材料,即让学生有具体的说话内容,知道按怎样的顺序说,有哪些具体的词汇和方式(如拟人、比喻、数字说明等)去说清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一步一步为学生搭建一个宽松、自由、有话可说、知道如何说的交际平台。在扎实的训练中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