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年级物理《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案设计(推荐15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八年级物理《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案设计(推荐15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八年级物理《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案设计,本文共1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八年级物理《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安排了3节内容。先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和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定性地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接着通过测量和实验探究的方法与手段,重点引导学生去体验如何定量认识“质量”和“密度”的过程。最后借用计算机术语“点击”出一些新材料,一方面有目标地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新材料,简介它们的性能及其应用;另一方面告诉学生今天的新材料层出不穷,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启发他们通过上网、进图书馆,及开展社会调查等方式去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进而在拓展他们的学习层面的同时,培养他们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本章特点:
1、首先它把物质的一些基本物理属性如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相对集中的编排在一起,采取观察与实验的手段,结合它们性能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定性地认识它们。然后把重点转移到对“质量”和“密度”两个属性的定量探究。最后再延伸拓展,并与生活、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这种由浅入深的递进,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既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又能达到逐步深入认识理解事物的目的。
2、强调实验活动,突出探究过程,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然融入到过程与方法之中,切实地体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的要求,这是本章比较明显的特点。
全章安排了9个实验活动,其中包括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课标》的要求基本都隐含在实验活动和探究过程中,因此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认真体验探究过程,不仅能索取到知识,形成某些技能,而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也能得到升华。
【课标要求】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联系起来。
3、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4、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5、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6、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7、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8、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打算用6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1课时,复习1课时。
4.1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三维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联系起来,能根据属性、用途对物质进行分类。
2、学会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去认识物质的一些属性,在参与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和实验的兴趣与习惯、认真细心的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法指导】
本节教学主要是通过交流和实验活动两种方式完成。
1、组织学生利用书中的图文资源对两个问题进行开放性的交流讨论,一是说说图4-1中的物体由哪些物质组成的,二是讲讲这些物质的属性。讨论的重点不是求得标准答案,而是培养学生交流讨论的兴趣,及用这种方式学习的习惯;知道自然界的`物质千姿百态,属性多种多样。这样既能让学生知道要合理地开发利用它们;同时也可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关于物质磁性,重点放在磁性的应用上。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物理属性: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讲解、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磁铁、晶体二极管、电池、小灯泡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有很多种,它们的属性多种多样。请同学们讨论如图4-1所示的各种物体,它们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都有哪些属性?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方框中。
板书: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二、新课教学
1、物质的磁性
结合图4-2、3指导学生学习:
1)磁体的基本性质:指向性
2)指南针的工作原理及它能指示方向的原因。
3)知道地球是一个大磁体。
4)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磁性材料的有关应用。
这里可向学生介绍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1、物质的导电性
1)做活动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讨论交流,完成文中的填空。
归纳: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做活动2,让学生认真观察,认识半导体,知道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3、物质的导热性
做活动3,指导学生学习,归纳认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4、物质的硬度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知道物质硬度的比较方法:就是两者进行“较量”。
知道铅笔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烧制成的。它有17种硬度。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指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
四、巩固练习:
1、课文P78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2、本节“基础训练”。
五、反思
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较为容易,学生掌握的效果较好。但在练习中,有些题目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如: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导体易导电的原因等。对这些知识利用练习的时间,应给予补充。
篇2: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案设计
教材内容:5.4《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沪粤版新教材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单元第四节
(需要一个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探究课,探究是科学的灵魂,而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核心,探究教学通过猜想、设计实验等完成教学过程,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和思考深度。教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物质的物理属性已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只是在如何比较物质的硬度方面有一定的难度。比较多种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学生的猜想各不相同,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必须事先建立一个比较的基准点,然后再比较有关物质硬度。基准点的选择决定了探究方法的繁简,一般以你认为硬度居中的物质作第一基准点,这样可将物质分成两类:一类硬度较大的,一类硬度较小的。然后在硬度较大的部分按上述方法分类排序,最后在硬度较小的部分按同样的方法分类排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能根据属性用途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观察的和实验的方法去认识物质的一些属性,学会比较物体的某种物理属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参与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和实验的兴趣、习惯、认真细心的品质、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物质物理属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自然物质的多样性,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教学重点: 除状态、比热、密度外,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教学难点:比较物质的硬度。
教学准备 磁性实验:磁铁、铁块、铜块、铝块、磁针;(1套演示实验)
导电实验:示教电路板 (电池、灯泡、开关、鄂鱼夹、导线)、笔芯、塑料线、电解槽、水、硫酸铜;(1套演示)
导热实验: 火柴、蜡烛、铁钉、粉笔;(15套分组);
硬度实验: 玻璃、铁皮;(15套分组实验);
其 他: 8张练习灯片; 6张游戏卡片:(标有镍、铜、硅、塑料、金刚石、海水六种物质的);投影灯泡1个,塑料带6个,杯子
课前准备:(10分钟)把磁针磁化 水 调投影仪 请班长发分组器材(粉笔、铁钉、玻璃、铁片)
教学过程
复习或导课 师:同学们,这几天江西卫视每晚都在播《春秋战国》的电视剧。每晚我都
在看,哪位同学也喜欢看呢?
生:
师:你知道有关勾践剑和夫差矛的故事吗?喜欢听吗?
师:下面我给大家讲课本72页有关勾践剑和夫差矛的故事:
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号墓的越王勾践剑,剑长55.7厘米;
1983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马山5号墓的吴王夫差矛,全长29.5厘米。现在都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据说这两件兵器锋利无比,制作极其精美。去年有位游客在“观勾践剑和夫差矛”这两个国宝后,吟诗一首:《吟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宝剑因矛铸,寒光乱古风。千秋人天后,却是比邻朋。
讲的是春秋时期是一个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的时代,任何一个诸侯国,要想图生存、求发展,都必须发展武力。因此各国都大力从事军务建设,悬赏重金,鼓励工匠制造武器,
多年前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他们是敌人,在战场上剑矛相见,格外眼红。2000多年后的今天,勾践剑和夫差矛却被放在一起,成为朋友,供游客欣赏。
同学们,想知道勾践剑和夫差矛谁厉害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四章第一节。
篇3: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案设计
新授 标题 教学设计
物质的磁性 师:所谓属性就是性质、特点。
(板书)性质、特点
(灯片1))(从生活走向物理)
请同学们观察72页4-1所示的各个物体,它们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呢?我们主要利用它的什么性质、特点?
例:1.“勾践剑和夫差矛” 是由 青铜和锡等合金 组成,主要利用它 硬度 的属性。
2.“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上海金茂大厦”建筑宏伟,它用到_玻璃__、隔音板_、空心砖_建筑材料,这种物质具有_透明__、_隔音___、__隔热__属性
3.“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上海金茂大厦”内部设施齐全,如电视外壳、电视里面它用到塑料___、_磁铁_材料,这种物质具有_绝缘___、_磁性___属性。
4.水罐是由__陶瓷___组成的,用它盛开水,主要利用它__隔热_____属性。
5.灯丝炽热达千度,使用很久也不断,灯丝由__钨丝_组成的,主要利用它导电性_、_熔点高_属性。
生:
师:(板书)硬度、透明、吸音性、隔热性、绝缘、磁性、熔点、导电性、、、
这些性质、特点都是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其中的几个。
一.探究一: 一.物质的磁性
师:(出示条形磁铁、小磁针)同学们知道这个是什么?
生:磁铁
师:它有什么属性呢?
生:磁性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物质的磁性
(板书)一.物质的磁性
1. 吸铁钴镍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有磁性的呀?
生: 它能吸引铁?
师:(演示吸铁性靠近)看。它能吸引铁。能不能吸引铜、铝?
生:
师:是不是只能吸引铁?
生:
师:它除了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钴和镍等物质。物理上把物质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如,条形磁铁,磁针。
(板书)1.吸铁钴镍
2. 指示南北
师: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磁体,有没有磁性,除了这个办法,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将它支起来或吊起来静止时,若能指南北,则有磁性。
师:小磁针支起来起来或悬吊起来,让其自由转动,静止时,它指向南北,物理上规定指南的那极叫南极,指北的那极叫北极。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就是利用磁体指示南北的性质。
(板书)2.指示南北
师:你知道小磁针为什么指南北呢?请再看这个实验:
(演示:用条形磁铁靠近小磁针,先让它吸引,再让它排斥,然后分别沿东西和南北方向放置在小磁针的旁边。)
磁铁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偏转;磁铁静止时,小磁针指向一定方向;撤去磁铁时,小磁针指向南北。
小磁针之所以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和条形磁铁一样,它是一个大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磁场,而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指南针能指示方向就是因为地磁场对指南针有力的作用。这些问题我们到初三时,还要进一步研究。
3.应用广泛
师:同学们,,磁的应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你知道磁有哪些的应用吗?请看书73-74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3.应用广泛
生:
师:(出示USB电子硬盘128MB)看,这个是随身带来的128MB的USB电子硬盘,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它能储存近百本书的文字资料。此外,家用电器、医疗保健,军事上的磁炮、电磁导弹,科技上的正负电子对撞机都用到磁。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灯片2)边学边练一
在一盒铝钉中,混有一些外表完全相同的铁钉,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将它们区分开来?
物质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师:下面我们来探究物质的另一个物理属性
(板书)二.物质的导电性
1.导体
2.绝缘体
师:(演示:连接简单电路,让灯泡发光。)这是一个简单电路,闭合开关,灯泡发光。
(出示铅笔芯和塑料线)如果电路断开,把铅笔芯和塑料线接到电路中小灯泡发光情况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笔铅芯和塑料线是否容易导电呢?
生:塑料线不容易导电,铅笔芯容易导电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请举手。我和同学们猜想不一样。我认为铅笔芯不容易导电,塑料线容易导电。到底谁是谁非?怎么样比较它们的导电性能呢?
生:实验验证。把铅笔芯和塑料线分别接入带有小灯泡的电路,看灯泡发光的亮度。
师:(演示:把铅笔芯和塑料线分别接入带有小灯泡的电路)
通过实验观察你判断它们哪个容易导电?
生:铅笔芯
师:好,物理上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板书)1.导 体:容易导电。如铅笔芯、金属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如塑料、玻璃
师:很好。水是不是导体?
生:
师:说不准确就让我们用实验探究。
师:我这杯水从实验拿来的纯净的水(没有一点杂质),我把它接入电路。看纯净的水是不是导体?
(演示实验) 1纯净的水不是导体
生:
师:这个是硫酸铜水溶液,看它导电性能怎么样?
(演示实验)2硫酸铜是导体
生: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纯净的水是绝缘体;不纯净的水,像硫酸铜水溶液是导体,并且硫酸铜水溶液在通电的时候还有新物质铜出现,看,这根碳棒上出现了红色的铜。这种现象在工业上常被用于电镀加工。
师:导体和绝缘体应用非常广泛。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呢?
(出示闸刀开关)
看,这是闸刀开关。你能指出各部分的物质,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呢?
生:
3.半导体
师:我这里还有一种物质它的导电性能很奇特。请看实验
师:(演示实验: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这个收音机上的二极管,把它接入电路,灯泡发光(不发光),改变通过它的电流方向,灯泡不发光(发光),它导电性能明显改变,二极管的这种性质叫单向导电性。
师:像这样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锗、硅、砷化镓都是半导体材料。
(板书)3.半导体:锗、硅、砷化镓
师:半导体用途也十分广泛。请同学们看书76页,然后回答它有哪些用途?
生: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灯片3)边学边练二
将铁、铜、干木快、橡胶、食盐水、橡胶、纸张、锗 几种物质按导电性能分类填入下表中
导体铁、铜、食盐水
绝缘体干木快、橡胶、纸张
半导体锗
师:下面我们再和大家认识物质的另一个属性。
(板书)三.导热性
师:同学们,我们家的锅和碗通常分别是用什么物质做的呢?为什么用它做?
生:铁导热性能好,陶瓷导热性能差。
师:(出示粉笔和铁钉)请猜测粉笔和铁钉哪个导热性能好?能用实验探究你的猜想吗?说说你的做法。
生:手同时拿着粉笔和铁钉,把它们同时放在火焰上烧,先烫手的导热性能好。
师:好,请分组实验。
生:(实验)
师: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生:铁的导热性比粉笔好
师:物理上把容易导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
(板书)1.热的良导体:容易导热。 如,铁、铝
2.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导热。如,粉笔、塑料、陶瓷
师: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个地方用到的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生:交流答案
师: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灯片4)边学边练三
冬天常用稻草捆扎幼树和户外的自来水管子,为什么?
物质的硬度 四.探究活动四:四.物质的硬度。
师:下面我们再来探究物质的另一个物理属性――物质的硬度
(板书)四.物质的硬度
1.相互较量法(划痕法)
师:(出示玻璃片和铁片)玻璃片和铁片谁的硬度大?猜一猜?
生:
师: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怎么样比较玻璃片和铁片的硬度来验证你的猜想呢?
生:相互较量法。如果甲物体能划破乙物体表面,并留下痕迹,就表明甲物体比乙物体硬。
师:很好。比较物质的硬度可以用相互较量法。
(板书)1.相互较量法(划痕法)
如果甲物体能划破乙物体表面,并留下痕迹,就表明甲物体比乙物体硬。如果互划时都能给对方留下伤痕,则要比较伤痕的深浅来确定硬度。但必须是在相同条件下划痕才能进行比较。
师:请分组实验,探究玻璃片和铁片的硬度,实验时注意安全,不要划破手指。
师:结果出来没有?
生:玻璃
师: 大家知道常用的铅笔有哪几种类型吗?它们的硬度是否相同?请看77页信息浏览。
2.硬度机(仪)
师:同学们,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都是千年利刃,到底谁的硬度大?能不能用划痕法?
我们又该怎么比较呢?
生:数显显微硬度机
(板书)2.硬度机(仪)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灯片5)边学边练四
为了适应绘画、写字、作图等需要,铅笔有17种硬度,下面哪枝铅笔硬度最大?(D )
A.6B B.HB C.F D9H
小结 灯片6)知识积累
1.物质常见的属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具有吸引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_________。
磁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性质。
3. __________________叫导体。__________________叫绝缘体。______________ 叫半导体 。
4. __________________ 叫热的良导体 。 __________________ 叫热的不良导体。
5. 比较物质的硬度除了用 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还可以用 ______________测量。
学以致用
(灯片7)做游戏:听口领,举牌子。将标有镍、铜、硅、塑料、金刚石、海水六种物质的卡片发给前排六名同学。
口令:(1)谁能被磁铁吸引?(2)谁是热的良导体?(3)谁的硬度最大?(4)谁是导体?
(5)谁是绝缘体?(6)谁是制作半导体的材料?(7)谁是液体?
课外活动(从物理走向社会)
(灯片8)参观省体育馆,看看里面有哪些设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这些物质有什么属性?
作业 将玻璃、水晶、铁、牛奶、水银、白酒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为两类,并按照
分类方式1(示例)填空
分类方法:按是否透明来分类
透 明 不透明
玻璃、水晶、白酒 铁、牛奶、水银
分类方式2(请填空)
分类方法:按 来分类
铁、水晶、玻璃 水银、牛奶、白酒
分类方式3(请填空)
分类方法:按 来分类
篇4: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训练题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训练题
一、填空
1.一头大象的质量约8t= kg= g.;一粒黄豆的质量约10mg= g= kg
2.物体中含有 的多少叫做质量,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 .
3.为了保持天平测量精度,使用时要注意:
(1)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不能超过天平的 ;(2)砝码要用 夹取,(3)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把 和 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4.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能用的砝码已经磨损,则称量的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5.某种物质 叫做该种物质的密度,它的单位是 。
6.一个铜盆的质量是250g,一个铜锅的质量是500g,则它们的质量之比是 ,密度之比是 。
7.一空烧杯的质量为80g,倒进50cm3的煤油后质量为120g,则煤油的密度是 kg/m3;
若用掉1/4煤油,则剩下的煤油的质量是 g,密度是 g/cm3.
8.质量为1kg的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为 .冰的密度为0.9103kg/m3,则1kg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了 m3.
9.宇航员将一铁块带到月球上,铁块的质量 ,密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0.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冬天室内的暖气用热水循环供热,而不用其他液体,是因为;在降低相同温度时,水比等质量的其他液体放出的热量 .
11.水的比热是 4200J/(kg℃),表示的含义是 .
1kg的水温度降低10℃放出的热量是 J.
12.温度计里常用水银、酒精、煤油作测温物质,这是因为这些物质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二、选择题
13.一杯鸡尾酒有几颜色,且不同颜色层界线明显,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的( )
A、质量不同 B、体积不同 C、密度不同 D、温度不同
14..将1m长的铜丝抽成3m长,则铜丝的质量是原来的 ( )
A.1/3倍 B.3倍 C.2/3倍 D.1倍
15.在一架已经调好平衡的天平上称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右偏,则下列纠偏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
A.减少右盘中的砝码 B.增加右盘中的砝码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侧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16.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不同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都相同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它跟质量、体积无关
17.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的原因是 ( )
A.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C.水缸里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 D.水缸里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变大
19.下列情况中,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把铁块加工成铁屑 C.水凝结成冰 D.10℃的水变成20℃的水
20.在日光照射下,水泥路面的温度比潮湿地面的温度高,是因为 ( )
A.水泥路面吸收的热量多 B.潮湿地面含有水,水的比热较大
C.水泥路面不易散失热量 D.潮湿地面含有水,流动的水带走了热量
21.有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之比是2:1,密度之比是4:1,那么甲与乙的质量之比是
A.8:1 B.2:1 C.1:4 D.1:8 ( )
22.若游码没有放在零刻度线处就将天平的横梁调节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所得到数据比物体的实际值 ( )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不能确定
23.有中间空心的铁球、木球、铝球、铜球,质量和体积都相等,中空部分最大的是(木) ( )
A.木球 B.铜球 C.铁球 D.铝球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能装800cm3水的瓶子,一定能装800g酒精.B.能装800g 水的瓶子,一定能装800g 酒精.
C.能装500g 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500g 水D.以上说法都不对
25.平常说铁比棉花重的确切含义是 ( )
A、铁比棉花质量大 B、铁比棉花体积大
C、铁比棉花密度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6.人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请你估算一下一个中学生的体积与下表最接近的值是
A.50dm3 B.50m3 C.50cm3 D.50mm3 ( )
27.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3.2kg=3.21000g =3200g B.3.2kg=3.2kg1000g=3200g
C.3.2kg=3.2kg1000=3200g D.3.2kg=3.2kg1000g=0.0032g
28.对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密度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种物质 B.液体的密度一定比固体的密度小
C.液体的密度一定比气体的密度大 D.自来水的密度比盐水的密度大.
29.有一架托盘天平,最小砝码为5g,游码示数0~5g,但某同学称质量时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这时该同学按正确的方法读出物体的质量为46.8g,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 )
A.46.8g B.45g C.41.8g D.43.2g
30.如图所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A、B、C的大小关系是
A.A ( )
B.水
C. A
D.不能判断
31.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 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比较液体的比热是( )
A.a液体比热大 B.b液体比热大
C.两种液体比热一样大 D.无法判断
三、实验与设计
32. 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披纱这一奇特现象,请加以解释。
33. 某同学对物质的热学特征的一次探究: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先要了解物质吸热和放热的特性,让我们先看一个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倒人250克的水和煤油,每个杯内还置有相同的标有220V、300W的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如图所示 电加热器串联后再接在220的电源上,通电4分钟(通电时要给杯内的液体搅拌),可以看到水的温度升高15℃, 而煤油的温度升高30℃.
这个实验说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_______.由此可以推知,质量________的不同物质,当温度升高________ 时,吸收的热量_________.可见,不同物质,吸热和放热的特性不同.
在图中实验中,将250克的水换成500克的煤油,让两个电加热器通电2分钟(同样需要搅拌),可以看到250克煤油温度升高15℃,而500克煤油温度升7.5℃.
这个实验说明:同种________,吸收相同_______时,质量增大一倍,升高温度减少一半,即温度_____ 和_________成反比.
对于通电4分钟和2分钟的250克煤油来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质量________的________物质,吸收热__________一半时,升高温度________一半;反之,温度升高增大一倍,吸收热量也增大一倍.
实验还表明:质量________的同种________,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和它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可见,物质升温吸热和降温放热具有相同的特性.
该同学探究经历了哪几个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请测定一形状不规则的石蜡块的体积V(已知石蜡的密度为 ,水的密度为 ,且 ),所用器材不限,
王强同学已设计出一种方法(见方法一),你再设计三种不同的方法,并按要求填在横线上
例 方法一:(1)用天平称出石蜡块的质量m (2)V=m/
方法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方法四:(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35.有一批工件,每个工件质量为几十毫克,数量达数千个。请你设计实验,测量出这批工件的具体数目,写出主要测量步骤。
36.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体积(m/v)/gcm-3
① 铝块1 54 20
② 铝块2 108 40
③ 松木块1 108 216
④ 松木块2 10 20
(1)比较第①②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铝),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 。
(2)比较②③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铝块和松木,它们的体积 。
(3)比较第①④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
(4)比较四次实验的质量/体积栏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7.自选器材,实际实验比较:木勺、不锈钢勺的导热性能哪一个最强。写出重要实验步骤及实验结论。
38.下表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比热。
几种物质的比热C/103J/(kg℃
水4.2103 冰2.1103 酒精2.4103 蓖麻油1.8103
煤油2.1103 矿石0.92103 铝0.88103 铜0.39103
干泥土0.84103 水银0.14103 铁0.46103 铅0.13103
请你认真阅读上表,可发现什么特点?(至少写二条)
例1: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 。
3: 。
39.种物质:铁、水银、水晶、白酒、牛奶、巧克力,请用不同的方法把它们分成两类
分类一: 透明: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透明: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二: 常温下固态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液态________________
分类三:可导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导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金属丝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在一台拉力机上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这台拉力机可以逐渐增大固定在该机器上金属丝的拉力,可以读出金属丝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实验能提供的金属丝有下表所列的9个品种(每个品种有许多根)。试根据有关猜想,选择实验所需的金属丝。
金属丝名称 金属丝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10 0.5
B 铜 10 1
C 铜 10 1.5
D 铜 20 0.5
E 铜 20 1.5
F 铜 30 0.5
G 铁 20 0.5
H 铝 20 0.5
I 铝 30 1.5
(1)猜想一:相同材料的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拉力大小与金属丝长度无关,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的金属丝为( )、( )、( )。
(2)猜想二:相同材料的金属丝被拉断时单位横截面积所受拉力相同,在猜想一已获得验证的情况下,为验证猜想二,应选用金属丝为( )、( )、( )。
(3)猜想三:不同材料的金属丝被拉断时,其单位截面积所受的拉力不同,在猜想一、猜想二都获得验证的情况下,为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的金属丝为( )、( )、( )。
四、计算
41.容积是250cm3的瓶内盛着130g的水,有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质量为10g的小石子投入瓶内,问它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小石子,才能使水面升到瓶口?(石子的密度2.5103kg/m3)
42.要测一形状不规则木块的密度,先用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是15g,取一只量筒,并装有50ml水,将一铁块放进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到80毫升刻线处,取出铁块跟木块拴在一起,再放进量筒中,水面上升到105ml刻度线处。则此木块的密度是多大?
篇5:苏科版八年级下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案
课标内容: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了解热量的概念。5、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6、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一、物体的质量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一种物理属性。●通过实验,感知质量单位的大小,能说出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阅读天平使用说明,知道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能说出实验室、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文件大小: 14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篇6:苏科版八年级下《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二)整体教学思路、方法探究是科学的灵魂,而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核心,探究教学通过猜想、设计实验等完成教学过程,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教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教学重点:除状态、比热、密度外,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透明度、导电状性、导热状性等。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物质物理属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自然物质的多样化,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四)教学难点: 比较物质的硬度。
突破: 比较多种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学生的猜想各不相同,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必须事先建立一个比较的基准点,然后再比较有关物质硬度。基准点的选择决定了探究方法的繁简,一般以你认为硬度居中的物质作第一基准点,这样可将物质分成了两类:一类硬度较大的,一类硬度较小的。然后在硬度较大的部分按上述方法分类排序,最后在硬度较小的部分按同样的方法分类排序。
(五)教学器材:
文件大小: 34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篇7:4.1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粤沪版八年物理上]
4.1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粤沪版八年物理上]
第四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安排了3节内容。先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和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定性地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接着通过测量和实验探究的方法与手段,重点引导学生去体验如何定量认识“质量”和“密度”的过程。最后借用计算机术语“点击”出一些新材料,一方面有目标地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新材料,简介它们的性能及其应用;另一方面告诉学生今天的新材料层出不穷,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启发他们通过上网、进图书馆,及开展社会调查等方式去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进而在拓展他们的学习层面的同时,培养他们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本章特点:
1、首先它把物质的一些基本物理属性如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相对集中的编排在一起,采取观察与实验的手段,结合它们性能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定性地认识它们。然后把重点转移到对“质量”和“密度”两个属性的`定量探究。最后再延伸拓展,并与生活、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这种由浅入深的递进,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既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又能达到逐步深入认识理解事物的目的。
2、强调实验活动,突出探究过程,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然融入到过程与方法之中,切实地体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的要求,这是本章比较明显的特点。
全章安排了9个实验活动,其中包括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课标》的要求基本都隐含在实验活动和探究过程中,因此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认真体验探究过程,不仅能索取到知识,形成某些技能,而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也能得到升华。
【课标要求】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联系起来。
3、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4、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5、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6、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7、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8、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打算用6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1课时,复习1课时。
4.1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三维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联系起来,能根据属性、用途对物质进行分类。
2、学会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去认识物质的一些属性,在参与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和实验的兴趣与习惯、认真细心的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法指导】
本节教学主要是通过交流和实验活动两种方式完成。
1、组织学生利用书中的图文资源对两个问题进行开放性的交流讨论,一是说说图4-1中的物体由哪些物质组成的,二是讲讲这些物质的属性。讨论的重点不是求得标准答案,而是培养学生交流讨论的兴趣,及用这种方式学习的习惯;知道自然界的物质千姿百态,属性多种多样。这样既能让学生知道要合理地开发利用它们;同时也可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 [2] 下一页
2、关于物质磁性,重点放在磁性的应用上。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物理属性: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讲解、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磁铁、晶体二极管、电池、小灯泡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有很多种,它们的属性多种多样。请同学们讨论如图4-1所示的各种物体,它们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都有哪些属性?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方框中。
板书: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二、新课教学
1、物质的磁性
结合图4-2、3指导学生学习:
[1] [2] 下一页
篇8: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升华和凝华是初中学生最难理解的一对物态变化,原因是升华和凝华的发生过程在课堂比较难观察。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不理解,对自然界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自然现象就更模糊。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从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升华和凝华的事例出发,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②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③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
教师:碘的升华演示实验器材多套;电教平台,有关视频资料。
学生:课外搜集以下物品 ①新旧白炽灯各一个;②新旧“樟脑丸”若干。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想一想,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熔化)(吸) ( ) ( )
固体 液体 气体
( ) ( ) ( ) ( )
教师:培养复习的好习惯且可以“温故知新”
二、引入课题
教师:除了以上四个物态变化,还有没有其它变化吗?
学生:讨论:还有没有其它物态物态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 和探索思维。
学生:观看新旧灯泡的实物投影,观察、对比灯丝的粗细。
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质疑。
提出问题:为什么用久的灯丝会变细?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讨论,回答:物体不需要经过液华过程,直接变成了气体和固体。
教师:直接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物体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叫凝华。
三、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教师:通过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让学生想想“升华和凝华”过程需要什么条件?是要放热还是要吸热?引导学生观察物态变化条件。培养学生的联系对比思维。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互逆过程现象,回答: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四、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师:播放雾松、冰箱内结霜的图片及冰冻的衣服变干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态变化现象和过程。
学生:观察、思考、判断,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师: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升华凝华提出实例。
想一想: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升华和凝华”,同学们可根据课前收集的信息回答。
学生:感受、思考、分析、讨论收集到的信息并综合应用联系发散思维,回答:
“樟脑丸”变小、“干冰”制冷、灯丝变细等是升华;
霜的形成、灯泡发黑、玻璃窗的冰花等是凝华。
教师: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加深对“升华
凝华“的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让学生阅读“科学世界”的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来对此现象做出解释。
学生: 分析、小组讨论。
教师:培养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中 的物理学道理,提高学习
物理的兴趣。
五、小结
教师:请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学生:思考,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谈谈学生学习感受。
教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六、巩固练习
(1)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_____现象,玻璃泡发黑则是由于钨蒸气遇冷时______的结果。
(2)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窗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3)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____时要_______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 物不易燃烧。
七、板书设计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二、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三、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篇9:《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导电性,
导热性,延展性,弹性,
磁性,韧性
教后感:
篇10: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反思
上课开始,我准备了一个玻璃茶杯和一个不锈钢茶杯,带进教室学生觉得非常好奇。于是我问: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物体有各自的特性。你们知道玻璃杯和不锈钢茶杯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各抒己见:玻璃杯脆而易碎、透明、导热性差、硬度高。不锈钢杯韧性好、耐腐蚀、不透明。是呀,玻璃杯易打碎,可用用开水泡茶可以欣赏茶叶泡开时优美的形态,茶杯拿在手中不烫。不锈钢茶杯不易损坏,茶杯拿在手中很烫,所以不锈钢的茶杯一般要做个把,以免烫手。
很简单的道具,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学效果很明显。学生很快理解了物质的物理属性有:透明度、导热性、柔韧性和硬度高等。
你能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吗?学生随口而出,不锈钢和玻璃哪个硬度大?我问:怎样比较问题的硬度呢?学生讨论后设计了实验方案很快比较出不锈钢和玻璃的硬度。随后还将我们身边的钢锯条、塑料尺、铜钥匙、铁钉、粉笔、铅笔芯拿来实验并按硬度从大到小进行了排列。在组织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巡回指导,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划伤手,也不要损坏课桌等。学生情绪高昂,觉得物理课好玩,在好玩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
反思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
1.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坛坛罐罐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2.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3.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安全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比较物体硬度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划伤手,也不要损坏课桌等。
本节教学也有不够满意之处:如:利用我们身边的钢锯条、塑料尺、铜钥匙、铁钉、粉笔、铅笔芯拿来实验比较了他们的硬度后,若再让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说出分类的方法和依据就更好了。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启发、引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水平、情境设置能力,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长足的提高。
篇11: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反思
本章学习了物质的基本性质——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等,同时学习探究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会应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标明确地提出了学生要会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淡化概念教学的僵化性。但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与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所以在复习时我让学生一边演示一遍讲解实验过程。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密度概念,这样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探究,凸显教育理念的转化,使学生由被动地对知识的接受向知识的探究转化,从而使学生能自由地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主学习,梳理知识点,再让学生交流讨论归纳知识点,完成学案上的问题,使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进一步的掌握知识点,在通过展示知识点和问题,加深印象,教师补充拓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通过测量液体的密度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终生探索的乐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最后通过当堂达标巩固知识点,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针对不同的学生就要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对于我校的学生只有反复的练习从基础入手,扎实基本功,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篇12: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反思
最近主要是带领学生们学习了.这一章的内容,主要学习了物质的物理属性中的质量、密度.
在质量的教学中,学生的掌握还比较清楚,知道什么是质量、它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以及怎样用天平测质量等等.但是到了密度这部分,学生就感到比较困难了。例如要解释密度的意义:水的密度是1×103kg/m3,它的意义是什么?有学生会重复说一下,不知道怎么去解释,还有的学生说:一立方米的水的密度是1×103kg/m3或者说一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103kg/m3。对于所说的一些物理量与对应的单位根本不能一一对应。这种现象还出现在计算题上面,在写上公式后就代数据,不习惯写单位,所以最后算的是什么量,是质量,体积还是密度,是什么单位,不好好考虑,都写上密度的单位,反正现在讲的是密度。抱着这样的思想作题很成问题。而在要用密度的知识应用时就更加糊涂了。具体到根据已知器材去测未知物体的密度,一般是利用水以及天平等去测油的密度,饮料牛奶的密度等等会感到很难下手。但在这之前类似的计算题已经做过。但是他们在做题目时也许根本没去琢磨,没去理解没有做通,只是停留在仅做题的基础上。再做到这样的题目:一只杯子装满水质量是200g放一块45g的金属后溢出一部分水再把金属取出后发现只有 196g,求金属的密度。这道题目涉及的是一些物体的质量,还有一个隐含的是水的密度,但要能找出哪部分水的体积刚好就是金属的体积,问题就好解了。在讲过这样的例题后,学生基本知道这样的思路,但是对于哪部分水的体积是金属的体积去比较模糊,所以胡乱找个大的质量减去小的质量就以为是少的水,算出其体积就是金属的体积。有些学生反映的问题都是这样。
密度这部分内容反映的问题较多,学生也有点怕,但它是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所以还得迎难而上,关键要学生能理解密度这个物质的特性,要多做题目,在做题目的过程去总结,去理解,去思考,去应用,去联系。
篇13: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坛坛罐罐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安全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比较物体硬度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划伤手,也不要损坏课桌等,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启发、引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水平、情境设置能力,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长足的提高。
本节教学也有不够满意之处:如:利用我们身边的钢锯条、塑料尺、铜钥匙、铁钉、粉笔、铅笔芯拿来实验比较了他们的硬度后,若再让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说出分类的方法和依据就更好了。
篇14: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颜色
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见的光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① 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② 投影仪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③ 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七、眼睛与透镜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眼的屈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眼的屈光本领过弱,或眼轴偏短,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后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第四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表示,质量不会因为物体的位置、形状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 (mg)等。换算关系是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常用太平测量质量。常见的工具还有台秤、磅秤、电子秤等
4、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1)称量前要把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游码应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天平就平衡了。
(2)称量时把待测物体放到左盘,法码放在右盘,取法码时要用镊子
(3)读数时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法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对应刻度的质量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所含质量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和位置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2.密度公式:ρ=m/v 单位是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cm3)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g/m3=1X10-3g/cm3。
6、物体的密度的测量
(1)一般固体密度的测量
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②向量筒中注入适良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③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体积V2;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固体的密度。
(2)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
①用烧杯装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记下倒入液体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m2 ,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液体的密度。
第五章物质、新材料、粒子和宇宙
一、物质的物理性质
1、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如物质的磁性、物质的导电性、物质的导热性、物质的硬度、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3、物质按导电能力的不同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物质按导热性能的不同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物质的硬度:硬度大的物体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二、新材料
1、纳米材料:是指纳米尺度的材料,纳米是长度单位大小为
2、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环境下,导体的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材料
3、形状记忆合金:是指受热后又会恢复原来合金
4、隐性材料:隐性材料能将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大部分吸收,反射回去的却很少
三、粒子和宇宙
1、分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直径的尺度数量级为10-10m=0.1nm
2、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3、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4、光年是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9.4605×1015m
八年级物理学习方法
1、细读书,多设问,培养自学能力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1)课前阅读,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
(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
(1)观察要有主次
如在观察水的沸腾时,要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沸腾前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大小、多少,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沸腾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敷是否有变化?停止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
(2)观察要有步骤
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仔细观察.如在”研究液体的压迎”实验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要观察所使用的压强计,用手指挤压压强计盘上的橡皮膜,观察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2)将水倒人烧杯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形臂两边液面是否出现高度差,报据观察判断水的内部是否存在压强?(3)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再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根据观察判断水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其大小有什么关系?(4)保持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个侧面,比较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有什么关系?(5)将金属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怎样改变?(6)观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压强和盐水的压强是否相同?
(3)观察时要思考
如在引入“牛钡第一运动定律”前做有关演示时,当观察了同一高度处的小车从斜面上分别经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时运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后,要认真思考: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跟什么有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摩擦力很小时,运动的距离很大吗?当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无阻力)运动时,运动的距离将有多远?经过观察、思考、推理后,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学习技巧
(1)立足课堂,夯实基础。课堂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阵地,只有把握课堂,抓牢“双基”,学习必要的方法,才会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实验探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估;除了学习物理知识,还应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如:转化法,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理想实验推理法,归纳法、等效法、类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3)强化训练,提高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课外适当做一些补充练习是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提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提高审题能力。
(4)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遇到学习的难点、疑点,由于初三阶段的学习较为紧张,不能花很多的时间去慢慢“磨”,应做好标记,跟同学讨论,最好求得老师的解答,理解过程,掌握方法。
(5)归纳概括、串前联后,形成综合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并将新学的知识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到前后贯通。如学习功率的概念时可以对照已经学过的速度概念进行综合思考。
(6)规范解答,注意细节。“规范”在考试中主要体现在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中。历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屡见不鲜。
篇15:八年级物理电压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电压教案设计
第一节 电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信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干电池若干、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投影仪、家用手电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这个词听起来也不陌生。同学们知道哪些知识与电压有关呢?
[生]手电筒里电池有电压,电压值是1。5 V。
[生]电子表和电动玩具车里用的电池也有电压。
[生]高压线上有电压,人不能靠近。
…
[生]到底什么是电压?电压是哪来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什么是电压。
二、进行新课
[探究]什么是电压?
[师]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串联电路图并利用干电池、小灯泡及导线、开关连接串联电路。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
[生]小灯泡发光。
[师]取走干电池,补上一段导线,再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
[生]小灯泡不亮。
[师]导线和灯丝都是金属制成的,不是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吗?为什么灯不发光呢?
[生]只有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小灯泡才会发光。
取走电源,换上导线,导线中虽然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但不发生“定向”移动,所以没有电流,小灯泡不亮。
[生]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能使电路中的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电路中才会有电流。
[师]也就是电源的两极间存在着某种“力量”迫使整个电路中的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我们就把电源两极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电压”。
[板书]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想想做做]
[师]改变电路中接入的电池的多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灯泡的亮度相同吗?
[生]接入电路中的电池不同时,灯泡的亮度不同。
[生]接入两节电池时比用一节电池时灯亮。
[师]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用一节电池做电源和两节电池做电源的电压不同,不同的电压产生的效果不同。
[生]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越亮。
[师]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说明大家对电压的概念已有所掌握。哪位同学还知道电压的代表符号及单位是什么?
[生]电压的符号是“U”。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为“伏”,单位符号是“V”。电压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V)”“微伏(μV)”“千伏(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V=103 V 1 V=10—3 V 1 μV=10—6 V。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阅读书中小数据,了解常见电压值,记住干电池的电压值。人体安全电压值及家庭电路的电压值。将数据中以千伏、毫伏为单位的数值化成以伏特为单位,以伏特为单位的数值化成以千伏或毫伏为单位。
[同学们练习,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电池有电压,在闪电的云层间也会有很高的电压,以前的学习中大家还了解过“生物电”,生物体内也会产生电压吗?
[投影]
电鳐
电鳗
[师]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相关的内容。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对电池及电压已有所了解。如果老师现在有几节不同的电池,由于不小心将电池上标称的电压值磨掉了看不清楚,但必须知道其电压值是多少,大家可以帮助我吗?
[生]找到和老师的电池相同的电池,看看上面标的值是多少。
[生]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
[师]大家的主意不错。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来测量。但是,什么样的表是电压表呢?
出示几种电表,让同学们分辨。
[师]请一位同学从这几块表中选出电压表,并说出选择的依据。
[生]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就是电压表。因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标有“A”的是电流表。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标有“V”的就是电压表。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向同学们介绍电压表的分类,如演示用表、学生用表等。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电路中电压表又该如何表示呢?
[生]电路中电流表符号是○A,电压表符号应该是○V。
[投影]“电压表”
请同学们观察如投影所示的电压表,根据以前学过的电流表的知识,认识电压表。
[生]①该电压表的零刻度线在表盘的最左端。
②该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个公共的“—”接线柱和两个“+”接线柱。
③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3 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1 V”,每一小格表示“0。1 V”;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15 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5 V”,每一小格表示“0。5 V”。
④电压表中间的旋钮可以调零。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电压表。该怎样用它来测量,如何使用电压表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6“使用说明书”,回答书中提出的问题,总结出电压表使用的一般规则。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使用说明书”,提醒同学们不需要读懂说明书中的所有内容。
问题(1):电压表应该和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具体接法是什么?
[生]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某元件两端电压时应与这个元件并联。具体的接法是:标有“+”号的接线柱应靠近电源的正极,标有“—”号的接线柱要靠近电源的负极。
教师通过引导应使学生明白:双量程电压表的三个接线柱中有一个是公共的接线柱标有“+”或“—”。如公共接线柱标出的是“+”则剩下的两个接线柱皆为“—”接线柱;如果公共接线柱标出的是“—”,则剩下的两个接线柱皆为“+”接线柱。
问题(2):如何确定电压表要使用的量程?
[生]电压表的量程必须大于被测电路两端的电压。
[生]如果能判定被测电压不超过15 V,可以先用“0~15 V”的量程测;如果测出的电压不超过3 V,可以改接“0~3 V”的量程,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师]同学们知道了怎样使用电压表。现在请两位同学将电压表接入我们开始连接的串联电路,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另两位同学一起在原来画出的电路图上加入电压表,并在图中标出电压表的“+、—”接线端。
[投影]接入电压表后的电路。
全体同学认真检查。电路无误后合上开关,观察电压表的示数。
[师]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如何读数呢?
[生]电压表的指针向右偏得越多,表示电压越高。
[生]读数时,首先应该看清选用了电压表的哪个量程,知道满刻度表示的电压值。第二,要看清该量程下一大格表示的电压值是多少?每一大格又分成了几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多少?第三,看清测量时,指针停在哪个大格,哪个小格上。然后读出来。
[师]如果指针没有指在刻度线上,而是指在两刻线之间,该如何读数呢?
电流表、电压表都不需要估读。测量时,指针的位置离哪条刻线近,就按哪条刻线算。
[投影]练习题
1。读数练习:利用指针能活动的刻度盘。
(1)量程已知且不变:指针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的读数是多少?
(2)指针的位置不变,接不同的量程时,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2。一名同学使用学生用电压表测电压。这只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 V,0~15 V。经判断选用0~3 V这一量程连入电路。但是0~3 V的刻度盘上的数字模糊不清,无法准确读出实验数据,于是他从0~15 V刻度盘上看到指针在12。5 V处,从而判断出实验测得电压是_________V。
通过思考此题,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指针指在同一位置时,从0~15 V刻度盘上读出的电压值是从0~3 V刻度盘上读出的电压值的5倍。
[师]电压表、电流表不仅外形相似,构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上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但它们测量的又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同学们要注意区分。同学们一起归纳电压表的使用规则:板书:二要、一不、二看清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二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
[想想议议]
[师]电压表的接线柱旁都标有“+、—”号。使用规则要求电流必须从电压表的“+”接线柱通入,从“—”接线柱流出;还要求被测电压值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请同学们思考:
[投影]
1。如果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
2。如果被测电压超过了电压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
3。如果事先不能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应怎样选择量程?
[生]如果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指针会反向偏转,即向没有刻度的方向偏转。
[生]如果被测电压超过了电压表的量程,电压表的指针可能会超出刻度盘上的刻度线。
经过大家的讨论并结合演示(注意不允许学生效仿),肯定同学们的回答。强调这两种情况的后果是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损坏电表。
在事先不能估计被测电压的情况下,可以用“试触”的办法来选择量程。连接好电路后,在合上开关时轻轻接触一下就断开,同时观察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偏转过激,指针超出了表盘刻度线,则电压表量程太小,应换用较大量程;如果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则电压表量程太大,应换用小量程。
“试触”的方法在电学中很重要,利用试触的方法不仅可以选择电压表的量程,还可以判断电源的正负极;判断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是否正确。
[想想做做]
出示家用手电筒及干电池若干节。
[师]请一位同学将干电池装入手电筒,并能使手电亮起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怎样装电池,才能使手电发光?
[生]第一节电池正极朝前,第二节电池的正极和第一节电池的负极接在一起,第三节电池的正极和第二节电池的负极连在一起。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画出来。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图形,并请一位同学将正确的图画在黑板上。
[师](结合学生画出的正确的电路及电路图)说明:像这样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依次连接起来就叫电池的串联。这几个电池合在一起叫电池组。余下的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就是电池组的正极和负极。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探讨什么是电池的并联。
[师]请同学们分组测量每节电池的电压和电池组的电压,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用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压,就要把电压表并联在电池两端。电压表可以不经用电器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吗?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非常好。这种认真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电压表可以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这也正是电压表与电流表使用中的一个区别。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操作完毕,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第一组:用两节电池,每节电池电压是1。5 V,电池组电压为3 V。
第二组:用三节电池,每节电池电压是1。5 V,电池组电压是4。5 V。
第三组:…
[师]根据各组的实验结论,谁能总结出电池电压和电池组电压之间的关系?
[生]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电压之和。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比较电池的倒接和顺接究竟有什么不同,电池“并联”成电池组电压会怎样变。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
三、小结
利用投影仪投影如下的表格,请同学们填写。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连接图如下:
连接过程中要注意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以及量程的选择要正确。
也可以换用其他电器进行练习。
2。如下图,将图中连接正(或负)接线柱的导线松开,将电压表正(或负)接线柱的塑料帽扭下来露出接线的金属柱。用导线(线芯的金属丝)迅速碰撞电压表的金属柱,观察电压表指针偏转情况。若电压表反偏,说明电压表正接线柱接的是电源的负极,电压表负接线柱接的是电源的正极。若电压表正偏,说明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着的分别是电源的正负极。这就是用“试触”法判电源极性。也可以用“试触”法来判断电表接入量程的大小是否合适,这种方法在实验中经常要用到。
3。如图:甲连接的是0~3 V的量程,最小刻度是0。1 V,所以甲的读数为2 V;乙中连接的是0~15 V的量程,最小刻度是0。5 V,因此乙读数为12。5 V;丙中连接着小量程,其读数为0。1 V×6=0。6 V。
4。这位同学连接的电路,测量的是两只灯泡的总电压,而不是左边灯泡的电压。正确的连接如下图: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