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创新论文(共12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创新论文(共12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创新论文,本文共12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创新论文

篇1: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创新论文

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创新论文

一、创新能力培养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性

(一)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进行提升是改革的需要。在当前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并且良好掌握知识的学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尚未进行较大转变,以传统的教育模式为主,教师一味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阻碍,也不能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进行调动。该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所在,而难以对于学生的课堂效率进行良好的保障,因此就难以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上所需人才的类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结合以上所述,可见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质量是改革中首要面临的问题,并且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推进高职院校改革是满足现代人才需求的选择。当前经济不断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对于高素质的人来进行招聘,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断创新,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当前企业也较以前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同了,当前的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才对于创新思想的应用程度。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远不能对高素质人才进行大量培养,因此这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与其他高校的人才在竞争中就处于较大的劣势,为使得这些学生的就业水平得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十分必要。

二、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对于终身学习理念进行普及。学习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度越来越高,相应知识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全球化的教育理念中出现了终身学习这一概念。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习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人们发现学习应该作为一项持久的活动,伴随着生活不断进行,并且随着人们对于知识的了解程度不断加深,我们对于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学习渐渐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随着学习目标的不断多样化,我们的生活逐渐成为了学习的支柱,从而对于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中结合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举例,从而使得学生认识到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提升自身对于知识的渴求程度,并促进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提升对于事情的解决效率。

(二)教师进一步对教学方法提高重视。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以及自学能力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培养内容。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激发,并且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水利工程设计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作为课堂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对于相关多媒体设施的使用来使学生对真实水利工程进行观看和了解,从而激发出学生对该知识的兴趣,并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引出,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得同学间相互讨论,并找同学进行回答,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适时进行相关引导。教师还应对于师生间的课堂交流进行重视,达到课堂中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学习具有主动性的学生成绩都较为优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组织相关的探讨,从而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以促进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可将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布置,并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其中问题要选用贴近生活的,从而易于学生的理解,并且使得学生探讨的积极性高,适当的时候教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扩展以及延伸,使得学生从中收获到知识,并且与此同时加强了课堂中学生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营造出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只有在学生与教师加强互动后,学习效果才能得到明显提升。

(三)充分利用研究性教学,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提升。将问题作为基础的研究性教学是当前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其目标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关的培养,并且提升其创新能力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对学生进行启发,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及采用问题提出的方法逐步对知识的深入程度进行引导,以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促进,并且加强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以及互动,从而使学生的相关创新思想得到提升,以打破传统教育中的思维模式,使得学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增强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

(四)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强化,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实践教学应用到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动手能力。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使得其更应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其中通过相关情景的创设,与知识有关的案例讲解以及组织学生间的探讨等方式,从而使得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加入到实践学习中来,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对自身的知识掌握水平进行提升,完善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地将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当中。例如在对工程造价课程的讲解过程当中,教师可先给时间让学生对课本的大体知识进行了解,再结合相关的问题将知识一步一步深入化,学生在知识大体掌握后,教师可对相关企业的实际数据进行提出,从而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合理工程造价进行预算。学生在通过该种实践练习的作用下,不仅将自身知识掌握水平进行立体提升,也加强了知识的应用水平,这也有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对今后工作中的相关情况进行经验的积累。也应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相关思维进行解放,从而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今后学生走向社会奠定相应基础,并且将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进行提升,促进今后学生利用创新理念进行创业,从而使得社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三、结语

结合本文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发展过程中高职学校的特点以及改革对其的重要性。在改革过程中,创新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不断对相关教学方面进行更新才能够使得高职学校的教育进一步完善,相关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并且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相关能力的促进。本文对推进高职学校相关创新教学的措施进行了提出与分析,从而为当前相关的教育者提出有效的措施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以进步,并促进学生今后在就业岗位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得以提升。本文的分析较为粗略,望读者借鉴,从而得到相关启发。

参考文献:

[1]杨香,张露丹.创新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分析[J].校园英语,,9

[2]马玉梅.创新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分析[J].校园英语,,2

[3]熊文,杨泽勇,吴小彦.创新高校低年级学生班级党支部组建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9

篇2:试论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方法的创新论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不仅使国际范围内的生产要素有可能实现最优配置,意识形态也面临着怎样把世界优秀文化精华融入到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之中的问题,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就遇到了空前的挑战:①价值导向遇到的挑战。对于我国来说,其传统文化大都以集体主义为本,从教育上反映出来就是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对于西方来说,其传统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本,它注重国家对人民个体的服务。因此,现代的高职学生在思想教育方面就面临着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取向问题。②教育手段上遇到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开放,信息的来源和传播速度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在其中,有健康有益的信息,也存在着很多有害消极的。在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通常是给学生灌输思想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体。从而也就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并与之互动的环节。③人生观确立遇到的挑战。当今社会利益多种多样,人们的进取意识与创造热情得以激发,进而使社会生产力得以发展。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高职学生的私欲在膨胀,他们在甚或中表现出的是个人价值观念。

在这种状况下,他们很难找到个人利益同国家及集体利益的结合点,从而使高职学生在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上,其收到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篇3:试论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方法的创新论文

科学发展观要求人、自然、社会三者在不断优化的前提下,谋求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词,也是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应把握的原则。

3.1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 高职学生思想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就要求我们一学生为主体,为此也要进行制度安排,例如高职学生的衣食住行,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学生身体的健康等,要以学生为本对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加强培养,使其更具人格魅力。学会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去面对生活,在伴有崇高理想的新年新,全面的发展。

3.2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要体现“可持续” “可持续”反映到高职学生思想教育中,就是将公开性和渗透性结合起来。加强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统一,让高职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教师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地传授给高职学生,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不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地传授给高职学生的时间集中在一起,而要设置“双纲”教学机制,使学生消除在传统教育中伴有的抵触情绪,进而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渗透其内心,达到有关思想道德的要求。然而在其中,还涉及到了更新教育理念,也就是更新一些人们通过很长时间总结的社会经验,然后依照社会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这些经验传授给个体,从而形成那种社会需要的教育理念问题。

3.3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应体现“全面、协调” 一个国家包含的民族精神应有许多,而开放也应为其之一。在新时期,高校在思想教育中应该培育出具有民族精神开放性的学生,培养他们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新奇性以及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因此,可以说要想仍学生对其他国家的文明制度有一个平等的理解,先决条件就是培养出具有民族精神开放性的学生;要想高职学生对别的民族精神文明有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就要以培养出具有民族精神开放性的学生为基础。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用纵向以及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和思索历史。更应该让学生学会用一个全局的眼光即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看作整体,将国家与民族的问题看作是世界问题,让学生从本质上改变原先思想教育中的一些狭窄观念。

篇4:试论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方法的创新论文

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在新时期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使方法创新,其首要着手的应该是以学生为本,而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则是其主要点。只有在关系与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

4.1 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创新“跟进式”教育方法 院校要抛弃教师在思想教育中对学生灌输课程的教育模式,进而实行导师制去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种导师团队具有爱心,他们发自内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爱,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学生在校期问全程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育任务通过“进公寓、进社团、进课堂”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取得学生的信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双向互动”升华、内化德育要求,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思想教育。院校要建设一种富有主动性、健康性的良好校园文化,进而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高职学生切实的走进思想道德教育中。

4.2 落实“全面协调”发展观,创新“立体式”教育方法 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学校的“加热”功能抵不过家庭和社会的“散热”功能。所以,院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校外的教育,将校内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衔接在一起,使之形成三方互动,共同教育学生的教育体系。尤其是网络给高职学生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不良信息以及伦理道德问题等,院校还需要依据网络去解决这些问题。学校要通过建立“红色网站”,充分开发网络“隐形教育”功能,拓展思政空间,化被动的“堵截”为主动的“疏导”,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提高网络思想教育水平。高职学生思想教育要构建开放的教育体系,走出当前的封闭状态。具体说就是要进行“五大意识”的教育:①全球意识教育,即让学生懂得从全球利益出发对问题进行考虑,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形式方式。②规则意识教育,使学生懂得践踏规则,将会给我们的国家利益带来危害。③爱国意识教育,即在国际规则的限制下,学生要做大程度地实现国家利益。④危机意识教育,即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危机感。⑤公民意识教育,即使高职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权义观,生活中要与人平等相处,在履行义务的的同时也要维护和尊重自己与他人的权利。

4.3 落实“以人为本”发展观,创新“管理式”教育方法 “以人为本”的第一要素是满足人的自然需要,高职学生思想教育不可以抛开人都自然性去不切合实际的谈人的社会性。只有把教育机制摆在科学分析人性之上,我们才能切实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工作。思想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对人的影响有所影响,但想要影响人的行为,就需要首先了解人都需要。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要从其生活和学习以及就业方面着手。所以,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引进教育管理理念,使高职学生积极地参与院校和社会的管理。使他们在协调好人际关系等方面意识到社会管理的益处。通过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体验到提高思想素养,提升人生品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真正使新时期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见到实效。

篇5:试论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方法的创新论文

摘要:用科学发展观解读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寻求体现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生活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方法创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 In pursuit of ways of putting into practice ideological moulding work in college in the new phase of the century in the light of Insight into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s guidelines, the paper attempts to look into probe of creative ways or techniques which may be both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in ideological moulding work in correspondence to the new trend as a whole in polysystem in value orientation, globalization in economy and networking in life. It is argued that creativity of methods or techniques in ideological moulding work in college is significantly vital of practicability nowadays.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方法创新

0 引言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是一个塑造高职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涵盖了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要求。但我们多年来惯用的一套教育模式,总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偏执于“外化”的影响而忽视“内化”的作用;教育的时间上总是体现其“集中学生”而忽视其“点滴积累”和“循序渐进”;教育的空间上总是限于“围墙内的说教”而忽视教育结构的“全面、协调”和“整体优化”。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1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仅靠课堂灌输很难完成其使命。目前,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院校普遍的做法是灌输政治理论知识,在考评学生的时候也注重学生对道德和思想方面的知识是否有很好的把握。尤其是对于工程技术类以及职业应用类的院校来说,教师对工程师和技师有着明确的培养目标,忽略了协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个性发展等方面。长期这样下去,高职学生会觉得思想教育课程只是一科单独的知识课程,要想修到学分,凭记忆背诵而不去理解其内涵就可以了。

1.2 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应该是一个“人对人”的具体工程,传统的“灌输”很难实现与教育对象的“对接”。随着当代人际交往的日渐增多以及信息来源的`普遍,加之高职学生思维的发达,他们对社会当中的主流形态意识的了解也相对宽展。他们在接受传统内容时常常会感到大惑不解,从而对院校的思想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

1.3 传统的思教育往往偏执于“外化”的作用,导致学生的思想表现十分依赖于外部环境。在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不论使用何种方法,都要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付诸于学生本身的思维与情感体验,并化为学生自律的品质。然而,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脱离道德要求的情况下,很多人就会产生不道德的言行举止,更有甚者,会有一些学生产生与道德要求不相符的行为。这是由于自律是有时空条件约束的。

篇6: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研究论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相对偏小,心理、生理都不够成熟,整体素质又相对偏弱。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改变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出新的符合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这是个重要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

1.年龄结构复杂,教育层次不一

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结构比较复杂,分为五年制和三年制两部分,小到十五六岁,大到二十三四岁,并且大多是在初中或者高中阶段成绩不太理想或者考试失利的学生。年龄较小的五年制学生心智、生理都还不太成熟,并且多数是独生子女,不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的甚至会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敌对情绪;年龄较大的三年制学生本身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乐意接受外部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生年龄结构的复杂性决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2.追求新鲜感,乐于接受新事物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主体是“90后”,他们大多喜欢寻求刺激、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新鲜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强。但是,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学生在网络上可以接触到巨大的信息量,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于辨别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危害性,会影响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对高职院校来说,也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很大冲击。

3.社会责任感不是很强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一些重大灾难面前以及关键时刻能展示出很强的责任意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受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比较重视物质方面的需求。有一部分人做学生干部是为了今后找一份好工作,入党也是为了在求职过程中比别人多一个资本。有的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比较自私,只考虑个人的喜好,只关心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有一部分人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关心社会、不关心政治,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当今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网络信息泛滥等现象对高职生的价值观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学生受到了拜金主义的影响,一切从金钱、利益出发,还有的学生崇洋媚外,爱国主义情感缺失。高职院校必须要及时向学生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程的讲授;其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党、爱国题材的优秀影片、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再次,通过创业大赛、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引导学生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懂得“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2.树立学生高尚的道德观

道德教育主要包括集体主义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范畴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等内容。学校要通过班会、讲座、辩论等形式教育学生,告诉他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毕业生,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能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此外,还要教给学生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让他们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讲文明、讲道德、不违纪、不犯法,让学生自觉树立高尚的道德观,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3.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现在有的家长对学生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要求,对学生的物质需求几乎是有求必应,有很多家长几乎是包办了学生的人生,还在念书的学生家长已经给他们的工作铺好了路。这些情况导致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耐挫能力很差、人际关系处理的也不够好,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宿舍舍友之间的关系,导致自己变得很孤立,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这很不利于学生在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

1.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高职院校的学生热情、张扬,希望在各种场合体现自己个人的魅力和价值。高职院校可以以学雷锋月、植树节、世界红十字日这些标志性的重大节日为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由来的同时,组织学生在这些日子走向社会、走向社区,提供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可以组织学生去师资匮乏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兼课,到农村看望因父母打工而留下的留守儿童,或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下到社区帮助居民维修电脑、宣传法律知识等等。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社会,了解社会上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通过帮助别人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也让他们明白只有每个人都富社会责任感,社会才会发展得更好,从而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

2.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都将成为各个产业生产第一线的人员,是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很重要的力量,他们的素质如何将会极大地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灌输,更重要的是结合高职生自身“职业性”的特点,加强对他们职业道德的培养。各个专业的老师在讲授专业知识以及讲解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职业道德的教育。学校可以在校内授课的同时组织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让企业的人员给学生讲解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努力培养学生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3.紧抓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随着网络的盛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交友、娱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网络密不可分。从网络上,学生获得了大量信息,也正是这些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坚守住网络这个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与时俱进,结合网络进行教育。很多学生也喜欢在空间日志、博客、微博上写下自己的心声或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可以由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设专题的网站,开设学生感兴趣的版块,例如心理话题、情感话题、时政话题、社会现象等,让学生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的同时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并且使学生的思想变化能被及时把握。

篇7:高职院职业教育改革论文

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矛盾,农村职业教育比较落后,城市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较为发达。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不够均衡严重制约了我国城乡的统筹发展和一体化进程,对和谐社会建设存在严重的影响。对此将城乡作为统一整体实现统筹发展,以城市带动乡镇,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性工程,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不但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同时还对人们树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十分有利,可以提高我国民众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城乡一体化

(一)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的流动

通常教育资源的组成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软性教育资源,其中包含了师资力量、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等;另外一个是硬性物質资源,其中主要有图书、教学设备和校舍等。推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城乡一体化,要软硬兼施。

对于城乡职业教育资源的软性资源共享,主要措施是积极建立城乡职业院校师生的交流互动制度,开展城乡职业教育教师的流动化教育。城乡职业教师在城乡不同教育岗位上流动,不但可以提高农村的职业教育质量,还能实现职业教师快速全面成长。实现职教信息技术资源共享,重点建设城乡职业信息交流平台,积极探索城乡职校招生、就业、技能培养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实现城乡职业教育培养技术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并且城乡教师还要共享硬性资源,城市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远胜于农村,针对硬件条件分布不均衡的状况,要切实开展城市扶持农村的职业教育硬件资源互动,共享教学实践基地、教学设施,充分利用城市职校的硬件资源。

(二)优化和调整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增加对农村及地区的职业教育基础设置投入

职业教育人才通常会被完善的教育配套设施吸引。建议政府将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同时还要侧重性地给予农村职业院校一定的优惠,增加对农村职教资金的投入,建设全域性的城乡职教一体化。实现城乡职业教育的一体化,重视城乡平衡的维持。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并非是同质化和等化城乡职业教育,其重点强调的是城乡职业院校在自身的基础上和特点上实现同等水平的发展,因此,要密切结合各地经济文化背景及学生差异,对不同的职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职业教育

(一)构建一体化城乡职教管理制度

城乡职教的一体化要从管理制度入手,建设城乡职教一体化管理制度。现在我国职教管理制度核心为县,具有范围小和无法实行高层次统筹等不足,此外和城乡职教目标差距较大。众所周知,县级政府、财政和资源有限,管理权限及能力也是有限的.。城乡差距较大不能获得根本上的缓解,教育更是如此。为此要从政府管理体制内找出突破点,将统筹主体管理级别进行提升,实现对城乡职教一体化统筹范围的扩大,提升教育城乡统筹主体至市级管理,城市范围的市政府统一管理职教范围内的人、财、物,并且直接担负城乡职教投入和师资建设的责任等,这样将会增加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内涵的契合度,缩小城乡教育差别。

(二)城乡职教投入一体化

教育投入及发展存在直接联系,城乡职教发展差距较大的原因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偏向城市,城市职业教育的资源占有量较大。对此要重点落实对农村职教的补偿政策。(1)建立城乡职业教育一体的公共财政制度。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职教的弱势局面,提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拨款额度,实现城乡教育经费的一致统一,并且加大对农村贫困职教学生的财政补助,扶持贫困学生学业、建立贫困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2)建立各级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基金的分摊制度。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稳定投入,扩展教育经费来源,建立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的教育财政制度。(3)健全政府转移支付的职教财政制度,确保该制度的充分透明和规范。实现对职业院校财务公开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保证对教育财政经费的充分利用。

总之,本文针对教育公平视阈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些改革意见,当前我国城乡教育差距较大,特别是湖南省这一情况更为明显,为建设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距,必须要实施城乡职业教育改革,统一城乡职业教育的管理制度,重点扶持、设立专项资金,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管理机制等,希望可以为城乡职业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

篇8:高职院职业教育改革论文

本文将职业教育理念、完善制度标准以及转变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出发点,简要分析了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如何深化教学改革这一个问题,以便于能够使得职业教育改革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一、前言

“十二五”以来,高职院校陆续的为各个行业输送了近5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民生改善的过程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国务院和教育部已经全面启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案,由此职业教育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高职院校面临的是“十三五”规划开局这一个问题,将职业教育放置在了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之上。与此同时,国家也是在大力的推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各个相关的行业致力于在新一轮的发展当中抢占先机。

二、“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的职业教育理念

“互联网+”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的背景之下,和市场、用户以及产品甚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有机的相互融合的基础上,重组和创新的过程。

“互联网+”的精髓其实就是将用户体验当做导向的,用户思维是整个互联网思维当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思维。由用户来引起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并辅一速度较快的更新换代,逐步的实现免费服务和增值服务这两个目标,提倡个性化,将用户的需求作为导向。职业教育是应当坚持“以人为本”这一个核心理念的,将用户的价值作为中心思想,将用户的体验作为核心内容,用产品来塑造品牌,这个理念希望达成的目标就是使得学校能够认真的发挥高职院校培养多层次多样化人才。职业院校应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打破传统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教学资源得以高效配置。

三、人才培养系统化,逐步完善制度标准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内涵建设的核心其实就是在于人才培养,准确的定位出来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教学等内涵层面上的要素进行建设和提升,从而能够使得学校规模和质量实现协调发展这一个目标。高职院校使用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定要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从而就能够使得高职院校中的毕业生和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之间的适应性比较强。

“互联网+”重视的是跨界融合,国家是将互联网和各个行业深度融合当做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与新功能的过程中的重要策略的,关键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够使得每一个行业和互联网进行相互融合的切实可行的点。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之下是需要为社会提供互联网思维型人才的,所以就需要对各个行业和互联网相互融合的模式进行全面的研究,并需要对各个行业在创新、变革以及融合的过程中的实际发展状况形成明确的了解。

第一,将行业现状和发展、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岗位职责等为依据,及时且系统的编制出来和“互联网+”思维提出的要求相适应的人才规格、培养标准,将使得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应用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作为目标的基础上,对以往施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综合性的改革。

第二,在对自身优势以及定位有着明确且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在和市场、产业以及职业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来设置专业,着重的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急需的鼓励类产业相关专业进行建设,在上文中所提到的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传统服务产业是需要向着高端化、低碳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的。

四、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现阶段我国所处的时期是工业社会向着信息化社会过渡的时期,我们是第四次教育革命的见证者。这个时期中涌现出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等成为了这次教育革命的最新发展趋势和重要推动性力量。微课是花费时间较少的在线教学视频,能够使得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得到满足的,在对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来将知识内容展现出来,演变为了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慕课就是大规模的在线开放式课程的简称,其本身具有开放性、大规模性以及交互性就决定了它的教学价值取向是将学生学习作为根本的,对传统职业教育经常使用到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的背景环境之中,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完成对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作业、测试题或者实验,这样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

五、结语

职业教育是需要主动的适应“互联网+”时代带来的诸多的挑战,才能够将教育价值展现出来;高职院校需要能够满足社会发展进程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教学改革来推动内涵建设,以便于能够取得竞争优势,才能够更好的在地方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促进性作用。希望职业教育能够妥善的使用互联网思维,善于把握互联网时代中涌现出来的展现机会,以期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

篇9:新时期中职教育改革发展探讨论文

在新时期的发展下,中职教育进行持续性改革势在必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就学生而言,通过持续性的教育改革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满足当今学生发展的需求。由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已经呈现白日化的态势,学生只有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才能提高社会竞争力,从而实现学生长远发展[1]。②就中职学校而言,由于我国教育需求的加大,中职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只有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才能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也才能吸引更多优质的生源,实现中职学校与学生的共同发展。③就整个教育行业而言,中职学校只有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才能够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改革和优化,从而提高我国整体学校的教育水平。因此,中职学校在实际的发展当中,需采取有效的改革策略,提高教育改革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的竞争力[2]。

篇10:新时期中职教育改革发展探讨论文

中职学校应充分的认识到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从教育理念、专业设置、办学特色、师资质量等方面进行改革,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2.1教育理念的改革发展

中职学校在进行持续性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进行教育理念的改革发展。何为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实际上是指教育思想,其具有引领教育方法的作用。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中职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应停滞不前,需进一步完善及创新。例如,创办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专业发展为目标的中职教育理念,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及专业教育,凸现中职教育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从而推动中职教育的优化改革。此外,中职学校还应积极学习其他学校优秀的教育理念,并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和创新。

2.2专业设置的科学优化

中职学校主要以培养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为主,其专业设置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质量。因此,在新时期的中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需对专业设置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首先,应摒弃一些落后、不实用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转而将正处于持续发展的专业融入到中职教育中,像,机制专业、数控专业等[3]。此外,应结合各个专业理论及技术的发展,对各个专业进行创新,引进现代化理论及技术,提高各个专业的教学质量。

2.3办学特色的凸现创设

中职学校要想获得长远发展需创设办学特色。而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生源质量不佳、学生就业率低,发展前景不好。因此,只有创设办学特色,才能够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4]。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打造教育品牌。中职学校应将本校师资力量最雄厚、设备最先进、专业前景最佳等专业作为品牌专业打造,将其设置成为中职学校的招牌,以吸引更多优质的生源。②推行校企联合,拓展安置渠道,中职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注意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行校企联办,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开展订单招生、定向安置,形成以进名优企业多,对口岗位多,技术岗位多和学生自主创业多的就业特色。

2.4师资质量的优化提高

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依赖于高质量的师资。因此,中职学校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打造一支精品化的师资队伍,更好地学生开展教学服务。①坚持引进来。中职学校须招聘高学历、高能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教师,同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促进中职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②坚持走出去。中职学校应定期组织本校教师到他校学习交流,同时还应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深造,学习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优秀办学理念,并将其带回进行有效应用[5]。③实施优秀师资的有效流动。中职学校可与其他学校交换优秀教师学习,将他校的优势引入到本校,从而提高中职学校教育的质量。总之,中职学校只有拥有一批高品质、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才能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及科研水平,从而提高中职学校社会竞争力,实现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中职教育也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动力,其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且中职学校也已经成为为社会直接输送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中职教育不能满足当下,应持续进行改革与创新,力求与社会的用人需求以及人才的发展需求接轨,以实现最佳的发展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丁留宝,张洁.近十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问题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01).

[2]鄂甜.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01).

[3]吴亚娟,闫超.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国企研究.(20).

[4]董志刚,兰清鑫.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民营科技.2016(01).

[5]胥涛.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路径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篇11:教育改革贵在创新论文

教育改革贵在创新论文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努力。

【关键词】改革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民族的发展靠科学,科学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摇篮,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随着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日渐深入,不论是教材改革,还是教法改革,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造就创新人才,是经济时代到来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是党和人尽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那么,我们如何实行创新呢?经过研究,我们觉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创新教育。

一、深入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努力提高创新教育意识

学习掌握创新教育理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起点。学校应当组织教师首先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深刻掌握创新教育理论的实质,把创新教育理论融入自己的学习和教学之中。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让广大教师认识到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掌握创新知识,培养创新人才,增加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形成,真正实现学生是教学主体地位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要做学生的朋友。我们应尽量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扬民主,做到学有所思,读有所得,读有创造。在教学中经常做到民主、平等的与学生交流思想,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反驳、反问、更正和补充教师的意见,满腔热情地肯定学生的创造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可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多么重要。在这种氛围中,教师由领导者变成了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由“教”变成了“导”,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建立适应的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创新教育,除了要求以教学为主渠道研究创新教育的是方法外,还应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管理机制,首先是学校要给每一位教师创造一种平等的外部环境,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管理者要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人们在和谐的环境中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创新教育素质。

不仅如此,教师也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一个人在轻松自在的心里状态下,才有可能出现创新思维的灵感,为此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要改变传统的、落后的陈腐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四、制定创新的激励机制,保障创新教育的顺利进行。

学校要在充分发挥民主的基础上,与教师共同制定创新的激励机制,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形成鼓励创新、鼓励提问、鼓励发明的良好校风,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评价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评价时,要注意激励机制的合理性。事实上,创新教育的培养并不是要求教师和学生每天都有独到的做法和专利产生,而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

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除了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创新氛围,还必须破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让学生明白人人具有创造性。现代创造学理论指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多说、多动,让他们自由发挥、大胆设想。对学生富有创造意的“点子”,即使不完美,甚至有缺憾,也不横挑鼻子竖挑眼,要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启发学生从思维的障碍中冲出来,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独立思考、善于想像的能力,创新的火花就会不断地迸发闪烁,品尝思考之乐趣,产生愉快之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唤起了他们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改革课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力来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突破消极的定势束缚,打破固定的思维锁链,不断变换思考角度,努力求新、求异、求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标新立异”,就没有发展,也就没有超越。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标新立异”,不盲从别人的结论,另辟蹊径,大胆求异,思人所未思,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七、学会创新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鼓励学生不难师、不难书、不轻信现成结论,进行研究性学习,重在自己的判断推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只有突破思维定势的羁绊,才能学得实、学得深、学得活,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例如,针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课堂作文、应试作文,北京大学等七所全国重点大学和上海《萌芽》杂志社联合举办了首届“新概念”、“新表达”“真体验”的主张,其中在“新思维”这条中提倡:“创造性发散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在这一次活动中,涌现了一批体现个性,富有创意的佳作。这些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发现,却是同学们敢于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突破定势思维的表现,应给予极高的评价和鼓励。

八、拓展创新的空间,树立“大课堂”教育观。

教师应树立“大课堂”的教育观,做到课内和课外的有机衔接,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课外学习能促进课内的学习,使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拓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据说,美国工程师杜里埃在思考如何解决使汽油与空气均匀混合,从而使内燃机有效工作的难题时,受妻子手中喷雾香水的启发,想到如果把汽油变成雾状送入发动机的气缸中,问题不就解决了吗?由此,他发明了发动机汽化器。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这说明,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有时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事实上,大多数最佳创意均来自跨越专业学科领域,向其他领域寻求创意及见解。艺术、商业、科学及技术等之突破性进展,往往是由于不同学科的相互交流所致,这些成功经验,给教师有益的启迪,值得借鉴。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的“大课堂”,科学系统地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实践”机会,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强化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激发创新灵感,造就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实施素质教育贵在创新。

篇12:对于新时期任职教育改革之我见论文

对于新时期任职教育改革之我见论文

一、新时期任职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具体明确的岗位指向

任职教育是在培训对象完成学历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是一种岗位适应性教育,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指向培养对象的岗位任职需要。这一特点要求院校必须对承担的各类教学对象的岗位需求了如指掌、胸中有数,明确不同的任职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根据不同班次特点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提升能力的教育目标

任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即通过有限时间的集中强化训练,使培训对象具备胜任某一特定岗位职务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任职教育必须在“能用”上下功夫,培训对象回到工作岗位后就要能做、会干、顶用。这一特点要求院校必须根据各类培训对象任职岗位的能力需求,来科学地设置课程、精选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在加强实践性教学上下功夫。

(三)层次丰富的教学动态

任职教育是培训周期短、层次类型多、流转节奏快的动态教育。这一特点要求院校的教学科研必须突出“新”字,始终密切关注发展动态和相关学科理论前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及时动态更新,不断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时效性;教学管理、教学保障等工作的运转必须务实、敏捷、快速、高效。

二、新时期任职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身临其境,人本位教学理念

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钱学森之问”给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启示就是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决冲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观念。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因此,教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建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真正体现教学以学员为主体,引导学员自主学习的理念。

(二)授之以渔,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思想是:教学过程是学生参与生活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现有经验继续不断地改造。因此,教学不应该是讲和听,而必须通过亲身活动去感受、发现和升华。该模式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员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身实践的知识;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在这一模式中,教员是“引导者”和“顾问”,教员必须全面掌握整个问题体系和熟知学员认知水平、思维过程,同时教员要允许学员出错,不要急于判断学员的行为,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员大胆质疑。善于发现和捕捉他们发言中的闪光点。注意观察和了解学员的反映和表现,及时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尽量地让班上所有学员都积极参与讨论。

(三)深入浅出,案例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教员不仅要紧贴部队需要,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现教学与部队的良好衔接,更要确立超前观念,体现时代气息,关注学术前沿,认真分析世界范围内局部战争的新特点,及时将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纳入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下,发挥学员内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运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员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思考,以此加深学员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进而培养并提高学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员要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或者留下一些疑难问题,让学员去思考,并各抒己见,广泛交流,把问题搞透。这样能及时激活学员的神经,使其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学员的创造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员的创新能力就可在这种背景下得到培养和发展。案例教学要求教员不但熟悉案例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及应用背景,而且具备驾驭研讨过程的`能力。例如,当讨论偏离讨论的主题时,教员应及时地给予引导,让讨论回到教学的航向上来;当讨论气氛趋向冷淡时,教员应适时地给予激发,让学员富有热情地投入到讨论中来;当讨论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时,教员应恰当地给予启发,让讨论达到最大的深度。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员的要求更高了,需要教员倾注更多的精力,积累深厚的案例知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

(四)取长补短,复合式教学手段

板书和多媒体是两种常见的教学手段,要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复合运用两种教学手段。一是坚持两种手段都要使用。“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适时变换方式才是最为有效的”,教员只使用传统手段,使得教学过程过于乏闷,容易导致思维和视觉的疲惫,只使用视频或者动画等多媒体技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员的兴趣,使其处于兴奋的状态,但也容易导致思维和视觉的疲惫。要在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同时,适时、灵活地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就能从不同方式、不同层次刺激学员的视觉和思维,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二是要使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做到相辅相成,就必须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设计时首先需要吃透教材,对教材的所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切实领悟其中的教学思想,考虑用哪种手段更有利于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更切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还要考虑学员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以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五)不拘一格,多元化考核方式

现有的考核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形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学员个性的发挥和创新,也不利于学员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保证教学效果,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过程考核加期末闭卷考试。过程考核通过平时课堂讨论和个人课下作业两种形式完成。课堂讨论可以由教员随机抽取几名学员发言,也可以自愿发言,教员根据学员的发言次数和每次的表现给出相应评价。个人作业法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就讨论题目独立自主地做准备,教员根据学员准备的情况打分,作业与课堂讨论的情况记人平时考核成绩,加上期末闭卷成绩作为学员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可以是开放式的,比如,如果学员对自己的闭卷考核结果不满意,教员可以提供几次机会申请再次考核,将每次考核成绩替代上次成绩作为新的考核结果。二是开卷考试。教员出一些学员未见过的案例,让学员在规定时间内,根据平时所学内容,可以翻阅教材或笔记参考书等,将问题解决。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促使学员熟练掌握基本知识,还可以锻炼学员的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交论文。教员不指定题目,学员根据兴趣爱好去探寻问题,可以是个人论文或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论文,这种方式可以考核学员综合掌握知识的能力,可以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四是个人展示。让学员在期末把所学内容通过讲述展示出来,并讲述如何根据所学过的内容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教员根据表现打分。这种方式可以给学员自我展现的机会,不仅能让学员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概括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