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唐代体育文化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精选12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我国唐代体育文化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精选12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唐代体育文化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本文共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我国唐代体育文化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
我国唐代体育文化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
本文作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学者2001-20在唐代体育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了初步统计和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唐代体育文化研究在研究主题、研究成果、研究水平及研究队伍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特色研究领域协作、重要研究成果发表、重大研究项目立项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作 者:张宝强 陈小龙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陕西,咸阳,7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5) 分类号:G80 关键词:唐代体育文化 研究论文 发展情况篇2:浅析我国体育品牌现状的研究与分析论文
浅析我国体育品牌现状的研究与分析论文
摘 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人们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的增强,以及体育运动生活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深入,人们对体育文化产业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不可忽略的增长点。尤其是这几年,人们在体育上投入的金钱和时间都有了明显提高。人们不光是对于体育产业的实物消费在提高,对于体育信息消费,以及参与型的体育消费的需求更是大幅增加。
关键词:体育品牌;经济;消费
一、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
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中主要以实物消费为主,主要有运动服装鞋帽、健身器材设备、体育书刊杂志、食品饮料等。经调查表明以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资料的比重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5%,而用于观看比赛,参加娱乐活动的劳务性消费比重仅占体育消费支出的10%左右,体育书刊磁带占7.1%;其他消费品占2.4%。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占到这么大的比重主要还是人们的消费心理没有改变,因为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还没有脱离传统,运动服装鞋帽兼具运动和日常穿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进行体育消费的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生活的改变,所以这种比例分成也就正好表明了现在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层次。停留在外表上的消费,因为去买这种运动服装鞋帽的人民未必会投入到真正的体育运动或锻炼中,那后续的一些带动消费就不存在。其次就是少数人购买小型的健身器材,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小型健身器材,是因为这些器材占用地方小,人们在家中就可以进行锻炼,达到健身的目的,而省去了一些去场馆的费用。当然后者会比前者在体育消费上面的力度大。但是这些都只是前段消费层次。
二、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中国人口数量多,对体育产品具有消费欲望的潜在消费者在中国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为获得“健康”、“活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观赏竞技体育实现心理与情感的满足则日益成为当代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造成我国 体育 消费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
1.收入水平直接 影响着人们对体育消费的投入
根据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其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率越大。随着民民收入的增加,在全部支出中用于食物支出所占的比重会下降,而用于文化娱乐(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会逐渐上升。当较低层的需要初步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那么,体育需求是处于享受需求和 发展 需求阶段,它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求,所以, 经济 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扩大体育消费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及服务水平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我国体育场馆和设施数量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规定单位的体育场所要向 社会 开放,虽然这个规定给人们的健身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因为这些体育场所归各单位管理,场馆的管理维护、运转等投入由各单位负担,所以,为了场馆能正常运营,场馆的管理者就必须考虑到利益和效益,健身的'价格又不能定得过高,会对人们的健身活动有影响,又不能解决场馆的日常开销 问题 ,所以,有的场馆出租场地经营非健身项目以达到收支平衡,实际上用于健身的场地缩小了。现在我国在场馆建设和管理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力度,在大的城市和地区设立比较大的健身中心和文体娱乐中心,从而弥补一些体育场馆不足的问题。那么,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体育消费市场存在着究与分析由网络收集,如有侵略您的权益我们24小时内删除。关键字为浅析我国体育品牌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的问题会逐渐得到改善。
3.传统消费观念的根本改变及对体育功能的重新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体育当作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来认识,体育与文化、教育 、卫生 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即:体育的产业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体制带来但就是们对体育的认识始终局限在锻炼身体、培养意志、为国争光的观念中,而体育运动,以及赛事中的娱乐性没有体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追求的日益迫切,在体育消费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成功与协作的感受会对人们传统的消费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消费资料为主逐渐转向体育赛事及资讯等无形消费。
三、总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我国居民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建设和发展体育市场,引导和激励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北京年奥运会为标志的各类大型体育赛事近年来纷纷涌进中国,我们的生活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和体育、特别是市场行为的竞技体育走的很近。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在进行这类体育消费的同时,有理性消费观的指导,避免出现盲目消费和超支消费等问题。目前的国内赛事和体育机构,应该从培养国内赛事的体育消费群体开始,真正把公众作为赛事成功与否重要组成部分,使公众具备体育消费的习惯,从而面对来势汹涌的国际高水平赛事的时候,能够理性消费、正确消费,从而通过合理的体育消费形成蓬勃发展的体育市场和体育消费系,使体育消费成为我们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张岩,张尚权.李泽润:体育运动经济问题研究[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
[2]马柏湘,王进梅.我省城镇居民体育需求心态的调查与研究[J].体育学刊,,(3).
[3]唐宏贵.对武汉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与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 .
篇3:校园体育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1.校园体育文化特征
1.1教育性
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特性在校园文化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校园体育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发挥它的育人功能。运用内化的形式来实现教育的目标,从学生感知的角度来深化对学生的教育,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与隐蔽性,这也就意味着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够完全展现出来。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对人的行为进行内化,对学生的体育意识进行逐步地培养。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展现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还能够培养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
1.2先导性
校园是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教育单位,文化层次相对偏高,传播媒体也相对完备。因为学校是社会文化潮流的重要阵地,所以学校的成员对于各类社会思潮、社会现象是十分敏感的。能够快速收集、传播各种体育信息与其他信息,及时地反映出最新的体育科技水平与体育动态。学校可以根据校园体育文化的先导性特点,判断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进而确立体育教学发展的规模,制定校园体育设施的管理手段。
1.3人文性
校园体育文化实质上是将广大学生的享受、生活与发展需要作为切入点和最高价值目标的人文形态。多样化的校园体育文化在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同时,还能够给学生展现出多一些的个性发展机遇,不同的体育项目能够满足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需要。在体育运动进行的过程中,通过多次的努力,人们能够发现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并且不断地向新的目标前进,体育文化始终都在诠释着一种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理念。
篇4:校园体育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2.1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体育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改善有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经常开展体育运动能够使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机能得到加强,使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得到改善,使人的头脑清醒、思维敏捷。除此之外,体育运动对人心理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有助于思维创造能力的提升。校园体育文化能够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大程度上的实现个人价值。
2.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体育运动中包含许多团体项目,这些项目都能够使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培养,队员之间只有互相了解、团结协作才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体育运动中的体育项目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构建和谐的文化气氛。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盛行的时代,网络产品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许多学生都忽视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整日的.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然而校园体育文化能够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拘泥于自己的小圈子。新课改下的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都在主张个性发展与团队协作相融合,即在展现个性特征的同时,还要重视相互配合、团结合作,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2.3培养学生顽强意志
校园体育文化中的竞技体育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竞争的乐趣,使他们在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对于学生而言,复杂社会环境中存在众多的竞争,在学校对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挑战对手、战胜对手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奋斗精神与独立意识,同时对于学生自制力、果敢性及勇敢坚毅意志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所以,高等教育应当充分利用竞技体育运动,对学生健康向上精神、拼搏进取社会价值观与奋发图强进取精神进行培养,如此才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迈向社会。
2.4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体育运动能够给予人美的熏陶,在高等教育中对审美意识进行培养是教育的高层次境界,是人们的美好追求。校园体育文化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最佳手段。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姿态美、动作美、形体美、心态美和仪态美及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能力的得到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身心都投入其中,能够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在运动中培养自身审美意识。
2.5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健全的人格是能够展现完善人类价值的主要表现之一。对人格的培养和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是一样重要的。运用各式各样的手段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体育运动对人格的塑造、情操的陶冶、身心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是人格培育的重要阵地,广泛的人际交往、形式多样的身体活动和激烈的竞技对抗都为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需要适应群体生活的需要,与其他人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同时还要学会互相学习,主动帮助他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校园体育文化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道德情操得到塑造,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生活环境。
3.结语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通过自身在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意志、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等方面的作用来展现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篇5:体育文化和体育教育的关系研究分析论文
体育文化和体育教育的关系研究分析论文
摘要:体育文化与体育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将对体育文化的考量,纳入体育教育的研析和进程中,能够推动体育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确保我国特色体育文化的传承。文章分析了体育文化与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并认为体育教育在体育文化的范围内进步,受体育文化的影响;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体育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文化;体育教育;载体
体育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体育方面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体育教育是传承体育文化,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深入探究体育文化与体育教育的关系,对于开展体育教育事业,传承体育文化有积极意义。
一、体育教育在体育文化的范围内进步,受体育文化的影响
(一)体育教育是体育文化表现的途径之一,是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人类开展的体育活动拥有一定的相同性与一致性,因此,各种不同的体育方式也具有特定的共性与一致性。将体育文化视为有机整体,能够对其实施整理归纳,最先是历来经过继承和开发储存下来的体育价值,再是不同门类的各式各样的活动,之后是人类怎样开展活动的相关理论,最后是服务机构和不同体育场所和资源。简言之,可以将其分为四方面,体育传承、体育相关活动、体育教育、体育机构。体育教育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体育文化的影响。体育主张加强体力、发展体质,要完全体现体育文化的教育作用,凭借体育教育,提高人们的身体、心理等适应能力。
(二)传统体育文化对体育教育具有约束力,体育文化推动不同体育教育的发展
传统体育文化拥有体现民族体育特有的民族精神、意识、思想等内容。可以把传统体育文化分为独特的体育价值观、专业理论技能、逻辑思维、体育符号等。这些对体育教育理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运用都具有约束作用。传统的体育文化在人们传承和发扬中与特定的体育价值观协调一致,这种独特的民族体育价值观限制、约束着体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任何民族都具有独特的体育文化,我国民族众多,各种各样的体育文化构成了整体的体育文化。民族体育文化各具特色,同一个民族的体育文化完全体现了本民族的特质,展现出来的民族逻辑观念受到体育文化的限制。体育语言符号作为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了体育文化的历史和特色。对传统体育民族文化的展现和表达,能够让学生深刻感知本民族体育运动所包含的民族特质。
(三)体育教育与体育文化大融合,且相互作用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体育教育的理念、价值也在不断改变,这体现了不同体育文化的互相结合作用。人类社会的起初阶段,知识体系不完善,体育运动由社会实践而来。因此,进一步将体育文化的获得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更能体现体育文化自身的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手段和方式也愈发先进,随着对体育文化的传承,其体育文化本身也在逐步发展优化,更具特色。
二、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体育教育的作用
(一)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以开展体育教育为途径
当前,体育文化存在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与人类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传播着体育文化,但是,如果要想体育文化能够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更加系统的被传承和发展,只依靠无意识的运用完全不够,需要体育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体育教育向人们传播的体育文化具有高度概括性、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等特点,是体育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播的核心途径和手段。此外,体育教育并不是没有意图的,任意对所有体育文化进行传播,对已经不适合人们需求的体育文化,应该予以摒弃。体育教育对体育文化的传播具有目的性和合理性。
(二)体育教育有利于国内外或者不同体系的体育文化互相交流和学习
发展意味着改变,而改变的来源则是对新事物的学习和利用。如果只是单纯地利用已有范围的资源,对体育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显然难有明显的成效,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体育文化,但因为客观性、多因素的制约,只单纯依靠民间的发展,很难有效地对千里之外的文化进行学习,因此,这就需要体育教育的作用,因为它可以通过丰富的手段,对国内外各种体育文化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并且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合理、有针对性的传播,最后依据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手法,使其被教育者高效充分地汲取和学习,同时,也为国内外不同领域之间的体育文化的交流和协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如现今中国功夫与散打、泰拳的结合等。
三、结语
体育文化和体育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体育教育为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科学、系统、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与此同时,体育文化也为体育教育的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两者彼此作用,协同发展。因此,必须重视体育教育过程中对体育文化的借鉴和考量。
参考文献:
[1]商秀海.浅谈体育文化与体育教育[J].体育科技,(37):147-149.
篇6:大学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文化研究论文
1.1应用型大学体育概述
应用型大学体育是指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区别于传统的以竞技项目为主的体育教学,更多的是交给学生综合性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训练,强调学生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将体育教学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1.2校园体育文化概述
大学文化是以校园为载体,通过广大师生和校方的一代代传承和发展,汇聚了历届师生对于物质、文化、生活及精神方面的心得和感悟。大学是以提供优良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场所,为社会输送各种人才。大学文化首先需由浓郁的学术交流和钻研的环境、科研探讨精神和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责任感组成。对于大学文化概念的界定,众多专家学者认为大学文化由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组成。目前国际上关于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文化是指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包括设施、制度等。在广义的体育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我国学者认为体育文化是由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组成。狭义的体育文化是指体育文化也属于文化的一部分,体育文化由体育用品、体育生活、体育教学、体育制度、体育活动参与者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总结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念等组成。大学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发展和运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共性。大学体育文化由不同层次组成,大学体育文化义同体育文化,是指大学师生在大学校园内运用各种体育器材来达到强身健体和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之效。此类解释下的大学体育文化包括基本的体育知识、体育设施、体育价值和规律及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各种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知名学者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将大学体育文化划分为4个层次,在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的基础上加上了行为文化,并为每个层次划分相应的指标分类。一级指标即4个层次;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大类划分,如制度文化下包括大学体育制度、组织领导管理等;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进一步细分,如大学体育制度下包括XX管理法则、体育设施开放时间和管理细则等。本文将大学体育文化定义为包含校园体育教学、体育运动、比赛、体育文化推广、体育设施等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文化的总和。
篇7:大学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文化研究论文
3.1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
体育硬件设施和活动场地的投入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大学体育教育与校园体育文化互动的物质基础,保证了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3.2搞活大学体育教学的活动氛围,促进互动融合
要想既能提高体育教学成果,又能促进师生学习领会校园体育文化,搞活体育教学活动氛围很有必要,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赛事、体育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广大师生的参与互动,扩大体育项目在校园的影响力,构建积极活跃的体育文化。
3.3以人为本,加大对学生的关注
一切校园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参与者,既是体育教学的参与者,又是体育文化构建和互动的参与者。校园体育活动是以鼓动师生参与体育锻炼,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的。因此,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为了加强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的互动,学校应以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为参考,积极组织展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参与,营造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教学因体育文化而精彩,体育文化因体育教学更丰富和更具实践性。积极促进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和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互动,以人为本,促进体育物质、精神、制度、行为文化和体育教学活动的共同发展,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黄银华,程风.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模式教学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以钦州学院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1).
[2]司强.高校体育教学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
[3]李吉远.构建和谐生态大学与校园体育文化互动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6).
篇8:大学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文化研究论文
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集约使用校园体育设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共同创造和传承校园体育文化。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也是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一部分。通过大学体育教学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而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围绕体育展开的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文化,课内外一体发展的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体育教学和体育项目的发展,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促进身心的发展。所以,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和校园体育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发展的。
2.1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包括体育设施、活动场地、师资、校园教学环境等,为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创造了前提。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前提,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教学环境、体育设施和师资等,才能开展教学、竞赛等群体活动。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首先应具备相应的体育场馆、运动器材、校园地理资源等条件,如:网球场、游泳馆、塑胶跑道、操场等。所以,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是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物质准备。但目前,随着高校扩招、全民健身的参与和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求增长及高校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日益跟不上大学体育教学的步伐。所以,各大高校需根据校园规划和实际发展需要,合理适当地对体育物质文化加大投入力度以满足师生强身健体、释放心情的需求。
2.2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由师生共同完成,由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致力于打造一种适合本校师生共同参与和发展的精神文化氛围。校园体育文化精神方面建设包括体育精神、价值、拼搏进取、团结奋斗、克服困难险阻等精神,构建公开、公平、经世致用的体育道德精神。积极健康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体育学术氛围和群体交流氛围,帮助推动大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大学体育教学除了具备专业的师资水准,还需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和严谨的教学态度,构建良好的师生交流环境,带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体育文化建设的理解和共建,加深学生对体育精神的参悟和坚守。如:健美操项目是一项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体育项目,集形体、舞蹈、音乐和健身为一体的全民运动项目之一,但如果没有参加健美操锻炼的学生只能通过健美操观赏到形体之美,而如果参与这一运动项目中,则不止体会到形体之美,更能体会到健身之乐、拼搏之乐,对体育专业知识和团队合作的集体意识加深理解,并能形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从而对体育精神文化的进行补充。
2.3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健全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保证大学体育教学的健康有序发展。高校领导致力于建立健康、有序的制度条约和活动准则来规范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和完善体育参与主体的行为和体育活动的成功开展,帮助师生养成共同管理的文明规范。大学体育教学在体育课堂及课外活动中开展,在制度文化的指导下规范、安全、有序地进行,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及体育设施保管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及遵守制度的习惯。
2.4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参与体育项目、群体性活动、娱乐活动等体育行为。高校体育行为主要有课堂训练、互动、课外健身、参与体育赛事等形式,行为文化促进了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和体育精神的理解,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团队拼搏进取、不畏困难的精神和责任感。同时行为文化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校园活动氛围。通过大学体育教学重塑了行为之美、重申了强身健体的重要性。
篇9: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摘 要:本文分析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概括当今开发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对策,挖掘发现并解决当今民俗体育问题,促使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彰显活力、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俗体育文化;现状;对策
随着各种民俗体育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民俗体育与学校教育、旅游商贸的结合,特色鲜明的民俗体育展现巨大魅力,其发展道路越发宽广。但是,民俗体育的功利化倾向和传承渐衰问题日益严重,而且民俗体育尚未受到体育社会科学界和民俗学界的重视。因此,提高民众民俗体育认识,鼓励并引导良性变异,将能够使民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存活并彰显活力。
1 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在基础理论、民俗个案、民俗应用和发展对策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就,但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人们的传统时空观慢慢为现代时空观所代替,不可逆转的改变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威胁着民俗体育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传统的民俗体育游戏却难登大雅之堂,再加上民俗体育竞技性偏弱,难以纳入正规的比赛,造成其难以推广,而逐渐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民俗体育大部分都属于行为民俗,随着农村年轻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使得乡村民俗体育正面临传承衰落的堪忧境况,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将使许多优秀的民俗体育文化面临着传承的危机。人为民俗体育商品化,导致一些优秀的民俗体育面临衰退或消亡的局面。
篇10: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民俗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心理及风俗等文化特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是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们通过长期体育实践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以为开发旅游资源,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开辟新途径。民俗体育从内容和形式上丰富了我国体育文化,也促进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和推广。
民俗体育本来就属于体育的范畴,因此,积极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民俗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状况的.提高,加强人际交往,陶冶情操,是民间健身的重要活动形式。
篇11: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3.1 加强宣传引导和组织开发
借助各种大众传媒手段宣传、介绍民俗体育活动的文化价值特性,充分利用多媒体传播工具的优势进行宣传,对大众的体育生活方式做出科学的引导,使民俗体育在群众中深人人心.通过宣传引导,人们认识到民俗体育的作用。加强民俗体育的组织与开发,积极拓展民俗体育的发展空间,加强政府政策、组织和经济的大力支持,将民俗体育推广到人们日常的体育生活当中。
3.2 加强队伍建设
民俗体育的开发、组织和推广离不开相关的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工作,民俗体育运动项目的继承、整理和推广需要一定的专业人员介入,加强民俗体育运动项目的教练员和社会指导员队伍建设是开发和弘扬民俗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保障.充分利用基层的力量,有计划、有规划地进行民俗体育调查、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以树立和巩固学校和社会体育教育中民俗体育的地位。
3.3 提高娱乐审美性,增进现代性发展
民俗体育活动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其活动大都适于业余时间进行,且运动者和观赏者都能通过项目运动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只要我们注意发掘其中的娱乐审美价值,增进民俗体育的现代性,对其组织和形式进行不断地改革、拓展,这些体育活动必将显出活力而逐步走向世界为各国人民所接受、喜爱和参与。
参考文献
[1] 李艳茹,汪普健,张黎.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及其资源的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7):88-91.
[2] 田晓岫.中国民俗学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1-35.
[3] 李志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变异探析[J].体育科学,,24(1):68-72.
[4] 李磊.民俗体育的昨天与今天[N].中国体育报, ,10.
篇12:我国公共场所禁烟的立法的分析与研究论文
我国公共场所禁烟的立法的分析与研究论文
我国公共场所禁烟立法的问题从十年前就被人们提出,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权利实现的需要,公共场所的禁烟问题更加受到关注。为此我国先后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来控制公共场所的吸烟问题。但是在立法方面,我国有关公共场所禁烟的法律条款却大都见于不同的法律法规或是某此部门规章之中,而并未建立一部专门的有关禁烟的法律。
一、国内公共场所禁烟的立法现状
(一)全国性法律法规
如上所述,我国有关禁烟的法律条款散落在许多不同的法律法规中,例如199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1997年颁布的《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中都包含了关于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条款。2011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其中第18条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二)地方性法规与行业规定
目前,我国已经有100多个地区颁布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例如2008年银川市颁布了《银川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2009年上海市通过了《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
此外,包括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款的行业规定常见于-此特殊行业中,最早提出禁止吸烟规定的是民用航空领域。早在1983年,我国民用航空局就规定禁止在国内航班上吸烟,而从2003年开始航空业成为了首个全面禁烟的行业,即在所有国内国际航班上实现全面禁烟。除航空业外,第二个对禁烟有着严格规定的行业是铁路运输业。1987年3月1日,北京火车站首次宣布设立无烟候车厅,铁路禁烟就此拉开序幕。
二、国外公共场所禁烟立法进展
在世界各国中,新加坡是禁烟效果较好的国家之一,其主要依赖的禁烟措施包括:严格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并禁止一切以媒体为载体的香烟广告。逐步扩大禁烟的范围,包括对公共场所范围界定的扩大和对吸烟人群年龄限制的加强。此外,政府还通过取消香烟的免税许可来增加吸烟的成本,从而达到控烟的目的。美国政府的禁烟运动,主要依靠的一个手段便是议会立法。英国的禁烟运动主要通过取缔电视香烟广告,在烟盒上印“吸烟有害健康”的警语,不断提高香烟价格以及严格的惩罚措施和较大的惩罚力度等,这此措施使得他们的禁烟运动取得了成功。法国自80年代初期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吸烟运动,并规定了“戒烟日”和全国“无烟日”。同时法国也通过提高香烟价格以及严禁香烟广告等方式进行控烟。加拿大政府在禁烟运动中,禁止了一切宣传中的香烟广告,取而代之的是电视、广播等媒介对以“吸烟有害健康”为主题的活动的大力宣传。与此同时,政府还积极开展“不吸烟的星期三”运动帮助宣传禁烟,提高人们的禁烟意识。此外,政府还将通过提高烟税取得的收入拿出一部分作为健康教育的研究经费。2004年,不丹通过了全面禁烟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实行全面禁烟的国家。不丹政府颁布的严苛的禁烟法极大地帮助不丹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全面禁烟。例如在其禁烟法中就有规定,警察如果发现房内有人吸烟,则有权破门而入,掐灭烟头,制止吸烟行为。
三、我国公共场所禁烟立法的不足
从立法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公共场所禁烟存在着许多不足。这此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少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控烟法律,而是把禁烟条款散落于不同的法律法规当中。其次,地方法规的位阶比较低,对于全国禁烟来说可操作性不强,不足以起到应有的法律效果。第三,不同的法律法规对禁止吸烟的场所界定不够统一。第四,对于违反禁烟条款的处罚措施缺失或者过轻,没有有效的法律制裁手段支持,不利于有效执行,不足以达到防治违法行为的目的。因此,我国应当完善公共场所禁烟的立法,从而提高禁烟效率,达到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最终效果。
四、完善我国公共场所禁烟立法的建议
(一)我国公共场所禁烟规定的立法目的
为了推动我国控烟进程,尽快实现公共场所禁烟,其最关键最有效的策略便是立法。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对公共场所禁烟进行立法,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也应该包括禁止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促销或赞助,以及杜绝向青少年出售烟草等。
吸烟行为的危害范围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吸烟者本人身体健康的危害,另一方面,吸烟行为对被动吸烟人群也存在着极大的伤害,即二手烟的严重危害。从权利的角度看,吸烟者有自由吸烟的权利,而不吸烟者也有拒绝遭受烟草侵害和呼吸新鲜空气的健康权利。人们有权实现自己的权利,但前提条件是要在不侵害他人权利的基础之上。而各国(包括我国)有关控烟禁烟的立法正是为了平衡吸烟者的自由吸烟权与他人的健康权。
(二)我国公共场所禁烟的立法原则
立法原则是指立法活动中立法主体所要遵循的重要准绳,是立法实践中立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是立法的内在精神品格之所在。立法遵循一定的原则,将有利于立法者通过所立的法实现最初的立法目的。我国遵循的公共场所禁烟的立法原则是普遍保护原则,即所有人都有权受到法律保护,以确保所有人在所有公共场所免于接触二手烟草烟雾的侵害。
(三)我国公共场所禁烟立法的主要内容
1、公共场所的界定
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公共场所是指“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展览馆、博物馆、美奉馆、图书馆;商场(店)、书店;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从禁烟方面来看,对于公共场所的界定能够直接体现国家禁烟的力度,影响禁烟运动的执行和效果。因此在将来的立法当中,界定公共场所将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必须清楚阐述的内容。笔者认为,在我国公共场所禁烟的立法中应当明确,“公共场所”不应只是最早提到的医院、学校、影居」院等少数局限的公共场所,而应当是指所有的`室内公共场所,包括工作场所(如会议室)、公共交通工具,还包括饭店、餐厅、网吧等各类经营性的公共场所。
2、公共场所禁烟的措施
要想取得公共场所禁烟的最终成功,禁烟的措施必然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为了达到良好的禁烟效果,根据我国现实的国情以及地方公共场所禁烟规定的一些经验,同时借鉴国外取得良好禁烟效果的国家的有效禁烟措施,笔者认为在我国的公共场所禁烟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完善禁烟立法。
第二,广泛开展控烟禁烟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宣传吸烟以及二手烟对身体健康和环境带来的危害。从而使得人们从心理上充分认识烟草的危害性并主动远离烟草。
第三,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应该率先禁烟,为公众禁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人民群众应当努力扭转当下的烟草社交文化,形成更加健康的烟草社会文化,例如在工作场所或公共场所不递烟、不吸烟,为促进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禁烟氛围。此外,严格禁止用公款送烟制品也是促进健康烟草文化形成的重要举措。我国已经开始认识到禁烟运动中领导干部带头禁烟的重要性。如2013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
第四,针对烟草作为我国政府收入的一大渠道,我国政府应当逐步摆脱对烟草相关收入的过分依赖,这将大大提高政府禁烟运动的动力与支持力度。
第五,从源头上减少烟制品的产出,即严格限制烟叶、烟制品的生产总量,对于不种植烟叶的农民给予优厚的政治补贴。同时还需严格控制进口量,可通过提高进口关税达到控制总量的目的。
第六,提高吸烟成本。可以通过提高烟制品的税率或价格来达到提高吸烟成本的目的。使得青少年和生活水平较低的烟民无力消费烟草。
第七,禁止对烟草和烟制品进行广告宣传,包括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反之,应在烟制品外包装上印有醒目的危害提示,达到对烟制品危害性的宣传目的。
第八,在禁烟的公共场所张贴醒目的禁烟标示,并且不设立吸烟区,以最大限度地防治二手烟对人身健康的危害。
第九,建立合理有效的处罚机制,以保证禁烟法律法规的顺利执行。
3、公共场所处罚力度
在我国以往的禁烟条款中,鲜有处罚条款,即使有也只是类似于“个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可处10元罚款”等处罚力度过低的条款,这类处罚力度根本起不到控烟禁烟的效果。与之相对比,在禁烟颇有成效的英国,奉行的是处罚严厉,令行禁止的原则。英国的严厉处罚措施不仅作用于违法吸烟者,同时还作用于对禁烟措施处理不当的禁烟场所业主们。例如,如果业主在应当张贴“禁止吸烟”标示的场所没有按照规定贴出禁止吸烟的标记,那么这个场所将会接受到200英镑到1000英镑的罚款。再如对违法吸烟者没有及时做出制止行为的业主会面临最高可达2500万英镑的罚款。英国的所有这此严厉的处罚措施都对提高吸烟者或是公共场所的业主以及每个人的禁烟意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加坡对禁烟的处罚金额也为上千元人民币,远远大于我国规定的力度。因此,在我国未来的禁烟立法中,应当明确规定对违反禁烟相关法律规定行为的处罚措施,适当提高处罚力度。严格的处罚措施和较高的处罚力度无疑是有效的控烟禁烟宣传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禁烟法律法规顺利执行的坚强后盾。为了达到理想的禁烟效果,实施严格的惩罚手段非常重要。由此建议,在我国未来的禁烟立法中可以规定:个人在禁烟的公共场所违法吸烟且不听劝阻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而禁烟场所所在单位不能按照规定履行管理职责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除了金钱方面的处罚,对于情节过分者还应当辅以行政或民事拘留,甚至予以强制禁烟的处罚。
综上所述,人们的生命健康应得到尊重,他们有权利呼吸到不受烟草毒害的空气,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是维护不吸烟者的权利。因此,出台一部全国性的、专门的公共场所禁烟的法律对于我国尽快实现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