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共12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共12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本文共12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著每以为未善 ②太宗遂刻意临学
③或询其意 ④若遽称善⑥帝笔法精绝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参考答案:
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3.王羲之。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若遽称善( ) 帝笔法精绝(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或询其意。
13. 证明了他这样做所取得的效果。2分
14.从全文看,宋太宗之所以让王著侍书翰林,是因为:
(1) (2) 4分
参考答案:
11、马上、立即 极点
12、有人询问王著的想法。(或、其、意)
13、太宗遂刻意临学(或“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
14、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启发”;对人要求严格,不阿谀奉承。
篇2:《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①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②益③也。
【注释】:①右军:王羲之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②规:勉励;③益:得益。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分)
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示:让人看/给……看 ②或询其意 或:有人/有的人
11.给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2分,每多、少、错一处均扣一分。)
12.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王著面对太宗的询问,总是“以为未善”?(2分)
答案合乎情理即可。示例:虽然太宗的字已写得好,但王著担心如果过早赞许他,太宗可能就会不再那样用心学书法,不再勤奋刻苦临摹。
篇3: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著每以为未善
②太宗遂刻意临学
③或询其意
④若遽称善
⑥帝笔法精绝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参考答案: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
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3.王羲之。
篇4: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
“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善 ②刻意 ③临 ④或 ⑤遽 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10.宋太宗学书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3.王羲之。
篇5:宋太宗学书的阅读及答案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
“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善 ②刻意 ③临 ④或 ⑤遽 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篇6:《宋太宗学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阅读练习】
1、解释:①善 ②刻意 ③临
④或 ⑤遽 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参考答案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
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规劝的成果。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
注释
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朝,临朝,统治。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告诫。
5.益:更加。
6.者:……的人 。
7.法:方法,窍门 。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
9.留心:注意,注重 。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
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成语补充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意为已经很好了还求更加完美。
寓意启示
本文通过宋太宗喜爱学书并且在王著:“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的帮助下最后成才的事例来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必须要努力勤奋学习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并已经很好了我们也应该要求更加完美。
篇7:与宋公子牧仲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某叨受太保先公深知,尝援其难,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数下交质以所为文业。仆窃见郡中自吴徐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绝无有清才标映如公子者,尝心口叹颂不能置。
今有所欲言,伏惟公子听之。
仆闻之贾子曰:诸人以太保既薨,有愿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一如太保在日,以为克似太保者。窃谓太保在日,乃天下贵人,皆愿一当以交太保,非太保之交之也。今论者顾欲公子求而交之,以为克似太保,此不惟不似,而固以相远甚矣。往郡中贵达子弟,固有然者,然皆以财力自雄,周旋良苦。今公子善病,体不任衣。太保清节,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公子也。所谓财与力者,公子自审能之乎?破其业以致贫,劳其身以致病,而徒博一交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
抑人之所谓克似其先者有道,不可以不辨。有以卿相之子,世为卿相而不必不辱其先;
有以卿相之子,乃甘为一介之士,而足以光益其袓父者。若公子不深察其道,即如诸人所云,亦不过仿太保在日存其门户,方幅外似之耳,非谓公子遂真似太保为宰相也。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何也?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公子才气超轶,何施不可?愿且朝夕自爱调病,病愈之后,以诸人所陈交结之才,多收古今书籍;以交结之力,闭户力学而笃行之。如此一二十年,亦不必之作太保。即不然,太保亦必含笑于九泉,决不以公子甘为一介之士,遂以为不克似之也。某皇恐再拜。
[注] ①宋牧仲,即宋荦〈1634―1713〕 ,清河南商丘人,官至吏部尚书。诗与王士祯齐名,有《西陂类稿》三十九卷。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不任衣 任:经受
B.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公子也。 谅:相信
C.而足以光益其袓父者 益:更加
D.闭户力学而笃行之 笃:忠诚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 B.有愿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去今之墓而葬焉
C.抑人之所谓克似其先者有道 D.太保亦必含笑于九泉
臣之辛苦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荦似其先人,守道读书。作者自认为郡中自从吴、徐二、三君去世以后,近二十年来,再也没有象宋荦这样有才气的人了。作者曾在心中和口头不止一次地赞颂过。
B、许多人认为太保公去世了,希望公子能出面结交天下的贵人,就象太保在世时一样,做一个能象太保的人,作者对此也表示首肯。
C、别人认为宋荦应该象先辈一样,仿照太保公活着时的排场,才算有出息,作者认为这样做只不过是求得表面上相似罢了。
D、本文“悉亊入情,文笔之妙不必言。 ”在叙述中,作者以情驭文,叙眷念之情,情笃意深。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徒博一交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
(2)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公子才气超轶,何施不可?
参考答案
16.【参考答案】D.笃,坚定
17.【参考答案】C
【解析】不相同的一组是C项,前一个是助词,理解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一个是助词,译为“的”;A项介词,都译为“因为”;B项连词,表承接;D表介词,译为“在”。
18.【参考答案】:B
【解析】A项结合人物形象进行赏析。B项紧扣文章内容,对文章的观点设置了“陷阱”。本文是顺治九年侯方域写给宋荦的一封信,劝告宋荦守道,读书,不要结交天下杈贵。C项紧扣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结合内容进行赏析。 D项则从候方域文章的写作风格入手,结合本文进行鉴赏。
19.【参考答案】
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
【评分标准】:漏断、错断扣1分,扣完为止。
20.【参考答案】
(1)而只是为了博得一个交结贵人的名声,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2)能够达成真正相似,在于守道和读书。公子才气超群,干什么不可?
【评分标准】第一句翻译要点是“徒”、“仆”,词语各1分,句意通顺为1分。第二句翻译要点是“克”、“轶”,词语各1分“何施不可”句式,1分,句意通顺为1分。
译文:
我蒙受令尊太保公的深知,在危难中曾受到他的救援,您也不因为我学识浅薄,几次将作品拿来和我商榷。我自认为郡中自从吴、徐二、三君去世以后,近二十年来,再也没有象公子这样才华出众的人了,曾在心中和口头不止一次地赞颂过。现在我有些话要谈谈,恳切希望公子能听进去。
我听贾开宗说,许多人认为太保公去世了,希望公子能出面结交天下的贵人,就象太保在世时一样,做一个能象太保的人。我认为太保公在世时是天下的贵人,大家都愿意主动地去接近他,并不是太保公自己去结交他们的。现在提建议的人,却是想要公子主动去寻求和结交他们,认为这样就能象太保了。其实这样不只是不象,而实在是距离更远了。以前郡中的贵达子弟当然是有这样做的,但他们都有着雄厚的财力, (这样的)周旋交往也是煞费苦心的。现在公子常有病,衰弱到体不胜衣的程度。太保公一生清廉,我相信他不会有多少资财留给公子。所说的财与力这两方面,公子自己估量一下能有吗? 破了家业遭致贫困,劳累身体招来病痛,而只是为了博得一个交结贵人的名声,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至于别人所讲的能象先辈一样才算有出息,不应该不加以分析。有的人是卿相的`后代,也接续做卿相,但也不一定不辱没他的先人;有的人同样是卿相的后代,却甘心情愿做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也一样可以为祖辈父辈增光。如果公子不深入考虑这方面的道理,就象众人所说的那样去做,也不过仿照太保公活着时的排场,求得表面上相似罢了,不能说是公子巳经真象太保一样是宰相了。公子家过去是宰相,现在是秀才,怎么能强求相同呢?你想不顾自己的力所不及,去求得真相似,结果是一定不能相似,只是表面相似罢了。这是为什么呢?能够达成真正相似,在于守道和读书。公子才气超群,干什么不可?希望你暂且早晚爱惜调养身体,病好之后,用众人所说的交结的才能,多收集古今书籍;用交结的力量,关起门来努力治学,专 心修养德行。这样一二十年以后,也不一定去作太保。就是不去作太保,太保也一定含笑九泉。决不因为公子甘心当一个普通读书人,就会认为不能够象他一样。 我恭敬地再次向你致意。
篇8: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
【原文】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
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朝,临朝,统治。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告诫。
5益:更加。
6者:……的人 。
7法:方法,窍门 。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
9留心:注意,注重 。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
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十分有心得,在翰林苑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好几次派内侍拿自己写的书法给王著看,王著次次都说(写得)不好,于是太宗就努力的临摹学习,后来(太宗)又拿书法来询问王著(的意见),王著还是像先前一样说(书法写得不好)。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写得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好,恐怕圣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那之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古,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勉励他的得益。
篇9:《太宗纳谏》阅读答案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选自《贞观政要》)
20.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恒于宫中养饲恒:常常,平常B.皇后谏曰谏:进谏,规劝
C.诸侯闻之,必轻吾国轻:轻视、瞧不起D.极有利益尔益:增加
21.请将文章画线句子“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22.这个故事中,太宗和皇后形象特点分别是怎样?(2分)
答案:
20.(2分)D【解析:“益”应为“帮助、好处”】
21.(3分)让国君因为马的缘故杀人,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后,一定会抱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关键词“使”“以”“闻”“之”译对2分,句意通顺1分】
22.(2分)太宗知错即改,善于纳谏;皇后体恤下属,善于进谏。
【参考译文】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后,一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是很有益的。”
篇10:《太宗罢朝》阅读答案
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导读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徵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了。
注释 :①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③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会杀此田舍汉( )( ) 2.谁触忤陛下( )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 4.妾闻主圣臣忠( )
二、翻译
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_______________”,可见魏徵之正言直谏。
参考答案:
一、1.定要 乡下佬,指魏徵 2.触犯 3.文德后李世民之妻 穿戴 4.皇上圣明臣方忠诚
二、1.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
2.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三、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篇11:《太宗罢朝》阅读答案
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发怒说:“定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谁冒犯了您?”太宗说:“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戴上风冠站在太宗旁,太宗吃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长孙皇后回答:“我听说皇上圣明臣下才忠诚。现在您圣明,所以魏徵才能直言。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太宗罢朝》阅读答案与原文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太宗罢朝》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篇12:《太宗教子》阅读答案
《太宗教子》阅读答案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太宗谓侍臣曰 (2)见其临食将饭
(3)尔方为人主 (4)可以自鉴
1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如土石何?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1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分)
生活小事情
治国大道理
吃饭
提倡节俭
①
乘舟
②
休息
③
参考答案: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11.(4分)告诉、对……说(2)面对(3)刚刚(4)借鉴(照镜子)
12.(2分)D
13.(4分)(1)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喻。
(2)做君主的虽然(即使)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言就可以圣明。14.(3分)乘马:提倡休养生息。乘舟:体恤百姓(对百姓施行仁政)。休息:善于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