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通用19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通用19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本文共1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篇1: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1.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2.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4)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6)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赋比兴、象征)

7)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抑扬:突出于强调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3.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篇2: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推荐度: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推荐度:中考物理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推荐度:高三诗歌鉴赏专题教学计划 推荐度: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推荐度: 相关推荐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的背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歌。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便不难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

(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

(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来做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诗歌的景象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意象或意境上,解答诗歌景象时,主要侧重于对意象、意境的解答。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人看来,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都附有诗人的情感在内,这正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解答诗歌意象类的题目时,重要的是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如月、鸿雁、子规、兰、竹、浮云、梧桐、夕阳等。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明确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不同意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枫叶”则给人无限喜悦,激昂奋进之感。而“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中的“枫叶”则带给人相思的愁苦。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情与景的有机契合,或者说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组合。对意境类的解答,也有三个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同时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用双音节字词,这样会使语句优美,富有节奏感。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以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为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分析该诗所描绘的景物时,可按照以上三个步骤: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解答该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以张渭的《早梅》为例: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答题时首先应分析梅的自身特征: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然后结合诗歌中后两句评价性述语,从而可以概括出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表达了对梅花由衷的敬仰之情。

一、复习要求:

1、通过复习,理清题型类别及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

2、熟记古诗鉴赏的相关术语,进一步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

3、能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从关键字词、语言、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会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例说五种答题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或问: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何种感情?

2.答题步骤:

①描写诗句中展现的画面(翻译要尊重原文)。

②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等。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备选词语(感情):欢快、恬淡、闲适、悠然;迷恋、仰慕、追慕先贤;老大无成、壮志难酬、功业无就;孤独寂寞、忧闷感伤、忧愤、愤激、愤懑;思念、羁旅愁怀、离别愁绪、怀人念远;高蹈于世、清高自守、坚守节操;伤春惜春、韶华易逝等。

3.答题示例:

问: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这句诗描写出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画景,表现了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

小练习一: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或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等。

艺术手法题要关注鉴赏术语,常见的鉴赏术语:意境、意象、基调、点题、上片、下片、首颔颈尾联;常见的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格;常见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联想、想象、以动衬静、白描、渲染、比兴、铺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衬托、烘托、对比、曲笔、借古讽今、用典、托物言志、以小见大、抑扬、铺垫、照应等。

2.答题步骤:

①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结合诗句说明为什么。

③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答题示例:

例(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问:此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②明月之光可照反衬出深林的幽暗。

③表达了诗人一种潜隐心底的沉郁与孤愤。

例(2)赏析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并说说它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这句话的意思是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贬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②诗句借用典故,前一句用向秀作《思旧赋》,说明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表达了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之情。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小练习二:分析诗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三)分析语言型:

1.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或语言特色、艺术)?

2.答题步骤:

①从以下词中选一个或几个作答: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运用口语、叠词互用、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简练生动等。②结合相关语句说明。③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答题示例:

问:请分析陆游《卜算子咏梅》的语言特色。

答:①此诗语言特点是委婉含蓄。②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借助比喻委婉地道出了自己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的心迹,表达了自己不畏谗言、坚贞自守的志趣。

小练习三:说说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语言特点。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问是否认可。

2.答题步骤:①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②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答题示例:

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中“阔”字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指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及豪迈的气概。

小练习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请赏析“直”、“圆”二字。

(五)诗眼型:

1.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答题步骤:①解释词义。②点明中心。③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答题示例:

问:李白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②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启下。③是全诗的关键。

小练习五:找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的词眼并简析之。

三、赏析下列诗歌(自找角度,自拟题目),要求体现以上五种答题模式: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篇3: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1、提问方法:

列出对其中几句诗(联)的解说,然后要求补写对空缺句(联)的解说。

2、解答分析:

做这样的题目,要分析列出项,再对照它们续写空缺项,做到角度一致。主要方法是按照古代诗歌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答题。

3、答题模式:

①概括诗句的内容。

②说明与上句的关系。如果补写的是对最后一句(联)的解说,须注意它的呼应、总结、点睛的作用,总之,就是一个“合”。

③对句中用得好的词语、表现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简要描述分析。

4、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 “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篇4: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篇5: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篇6: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技巧

参考答案

1.在诗中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炼字寄寓感情。一个“扑”字和一个“护”字,把“风”和“柳绵”写得很有人意。花落时,让风去扑救它,表现出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让柳棉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无可奈何的感情。(这首诗一开始就紧扣春雨的特点写出了一个苍茫的空间,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下文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惜春之情。本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当,借景抒情)

2.(1)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2)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都应给分。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 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

3。①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②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4.答: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5.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②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对即可)

篇7: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

(8-9题,11分,力争6分以上)[约10分钟]

(一)强调四看(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到位。

(二)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

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三)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看《高考一轮》和学案上的相关解说。

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3.表现手法有:

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四)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

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五)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友情提醒】

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

1.先观点后理由

2.先总后分式

3.分点作答式

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

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

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篇8: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问题点播】从近年的高考真题来看,诗歌鉴赏考查范围不拘诗、词、曲,年代也打破唐宋一统天下的局面,形式上除了少数省份有选择、填空之外,绝大多数为主观题,考查方向基本稳定,有以下四种:

诗歌形象,即诗歌所描绘的人、物、景,考查点为形象的特点及其负载的情感与意蕴。

诗歌语言。考查点为诗眼、炼字或炼句;修辞及表达效果;语言主要特色和艺术风格。

诗歌表达技巧。考查点主要在指出何种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或构思技巧,分析其表达效果上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考点包括内容主旨、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方法点睛】针对以上考点,应对方法如下:

#from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来自大学网, 此链接!。注意典型意象的积累和注释提示。

诗眼一般为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句,可在名词、动词、形容词间寻找。炼字除了名动形,还可能在数词或副词上做文章,炼句注意内容、形式及修辞等的运用这类关键词句的答题模式为指出该词句,放回原句(诗)中展开描述,点出该字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修辞及风格类题步骤也如此指出——回归原诗——落脚情感意境,同时注意风格术语的积累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语文知识。

抒情手法有常考的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描写手法注意动静、虚实、正侧、视听、白描、色彩等方法的考查,修辞则集中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借代、双关等手法上,构思技巧要注意扬抑、铺垫、伏笔、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答题模式亦为指出——结合诗句分析——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内容主旨注意诗歌表层和深层意义双重提炼,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注意借助背景、注释和分析意象、内容来把握方向。

本文作者:韩黎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

很差差还行好很好

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

红苹果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

黄苹果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

青苹果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

篇9: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词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的背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歌。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便不难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来做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诗歌的景象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意象或意境上,解答诗歌景象时,主要侧重于对意象、意境的解答。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人看来,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都附有诗人的情感在内,这正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解答诗歌意象类的题目时,重要的是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如月、鸿雁、子规、兰、竹、浮云、梧桐、夕阳等。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明确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不同意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枫叶”则给人无限喜悦,激昂奋进之感。而“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中的“枫叶”则带给人相思的愁苦。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情与景的有机契合,或者说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组合。对意境类的解答,也有三个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同时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用双音节字词,这样会使语句优美,富有节奏感。(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以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为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分析该诗所描绘的景物时,可按照以上三个步骤: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解答该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以张渭的《早梅》为例: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答题时首先应分析梅的自身特征: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然后结合诗歌中后两句评价性述语,从而可以概括出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表达了对梅花由衷的敬仰之情。

一、复习要求:

1、通过复习,理清题型类别及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

2、熟记古诗鉴赏的相关术语,进一步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

3、能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从关键字词、语言、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会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例说五种答题模式:

(一) 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诗词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或问: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何种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 描写诗句中展现的画面(翻译要尊重原文)。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等。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备选词语(感情):欢快、恬淡、闲适、悠然;迷恋、仰慕、追慕先贤 ;老大无成、壮志难酬、功业无就;孤独寂寞、忧闷感伤、忧愤、愤激、愤懑;思念、羁旅愁怀、离别愁绪、怀人念远;高蹈于世、清高自守、坚守节操;伤春惜春、韶华易逝等。

3. 答题示例:

问: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这句诗描写出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画景,表现了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

小练习一: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二) 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或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等。

艺术手法题要关注鉴赏术语,常见的鉴赏术语:意境、意象、基调、点题、上片、下片、首颔颈尾联;常见的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格;常见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联想、想象、以动衬静、白描、渲染、比兴、铺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衬托、烘托、对比、曲笔、借古讽今、用典、托物言志、以小见大、抑扬、铺垫、照应等。

2. 答题步骤:

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② 结合诗句说明为什么。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例(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问:此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② 明月之光可照反衬出深林的幽暗。③表达了诗人一种潜隐心底的沉郁与孤愤。

例(2)赏析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并说说它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这句话的意思是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贬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②诗句借用典故,前一句用向秀作《思旧赋》,说明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表达了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之情。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小练习二:分析诗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三) 分析语言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或语言特色、艺术)?

2. 答题步骤:

① 从以下词中选一个或几个作答: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运用口语、叠词互用、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简练生动等。② 结合相关语句说明。③ 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 答题示例:

问:请分析陆游《卜算子 咏梅》的语言特色。

答:① 此诗语言特点是委婉含蓄。②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借助比喻委婉地道出了自己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的心迹,表达了自己不畏谗言、坚贞自守的志趣。

小练习三:说说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语言特点。

(四) 炼字型:

1. 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问是否认可。

2. 答题步骤:① 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② 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中“阔”字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

答:“阔”指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及豪迈的气概。

小练习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请赏析“直”、“圆”二字。

(五) 诗眼型:

1. 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 答题步骤:① 解释词义。② 点明中心。③ 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 答题示例:

问:李白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② 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启下。③ 是全诗的关键。

小练习五:找出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的词眼并简析之。

三、赏析下列诗歌(自找角度,自拟题目),要求体现以上五种答题模式: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篇10: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的背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歌。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便不难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来做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诗歌的景象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意象或意境上,解答诗歌景象时,主要侧重于对意象、意境的解答。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人看来,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都附有诗人的情感在内,这正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解答诗歌意象类的题目时,重要的是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如月、鸿雁、子规、兰、竹、浮云、梧桐、夕阳等。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明确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不同意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枫叶”则给人无限喜悦,激昂奋进之感。而“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中的“枫叶”则带给人相思的愁苦。

篇11: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

设问方式: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信息;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拨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出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应答步骤:1、性格+身份    2、分条列举出性格而后点明身份。

答题示例: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答:塑造了一个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请赏析这首诗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景物形象(一)

设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3、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物象?作者借它表现什么?

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先准确把握诗歌所写的物象,再进一步体味这些物象给人的主观感受,还要弄清物象所体现的时令、方位特征。至于写景的目的,则要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应答步骤:1、物象+感受(清新、凄冷、悲凉……)

2、时令+物象+感受+什么地方的画面(图景)+抒发感情。

3、感受+物象+表现感情。

答题示例: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步骤一)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步骤二)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步骤三)这是一首热爱田园生活的颂歌,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形象(三)景物形象(二)

设问方式:1、试分析所写景物中蕴含的感情.    2、简要分析诗歌的意境。3、试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作简要分析。

方法点拨:答这类题要把握以下三个要领:

第一,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点有二: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或高阔辽远,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讲清景情关系。景情关系在诗歌表达中,无外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以景衬情等。作答时应注意区别,一般讲,借景抒情,是诗句中有直接表现感情的词语句子;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则为诗句中只有景物描述而没有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只是在物象中寄寓了某种感情,至于以景衬情,则主要体现在乐景哀情的反衬上。

应答步骤:1、通过描写XXX“氛围特点”表现XXX感情(对应设问1)

2、描述图景“氛围特点”形成什么样的意境(对应设问2)

3、景物“氛围特点”揭示感情“点出景情关系(对应设问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鉴赏诗歌的形象(四) 事物形象

设问方式:1、诗中所描写的意象(形象)有何特点(特征)? 2、作者借助这个形象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方法点拨:这类题大多涉及的是咏物诗,咏物诗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此类形象,要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即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注意把握描写的类型;景物描写(事物情境、季节、时令、地域),场面描写(战争、农事、狞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应答步骤:描摹图景+概括景象特点+剖析作者感情。

答题示例:鹧鸪天 [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 诗人用杜鹃的意象(步骤一), 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 ,渲染了悲伤的氛围,(步骤二)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步骤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

解答这类试题有以下三个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这种表达技巧;

3、指出此种表达技巧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注:对于已经指明表达技巧的题目可直接进入第二步作答)

篇章结构 设问方式:

1、XX句在全诗有何作用?2、XX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3、X诗在结构上有几个层次?

方法点拨:对行文结构的考查,是近年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命题者的命题切入点,一是开头,二是过渡,三是结尾。答题时要看清是在全诗中的作用,还是在上下文的作用。另外,注意诗歌篇章结构的有关知识:

1、属于开头部分的作用:①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统领全诗;②渲染描写奠定基调;③作铺垫或伏笔。

2、属于中间部分的作用:①承上启下,作过渡;②照应上文,铺垫下文。

3、属于结尾部分的作用:①卒章显志;②以景结情;③总结全诗,照应题目或开头。

应答步骤:先指出作用,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分条应答为适宜。

答题示例: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步骤一),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步骤二)。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表达方式: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与之相关的有: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工笔、渲染,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设问方式: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2、诗人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3、这首诗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

4、如何从动静关系的角度欣赏本诗?

5、本诗从哪些角度来写X景的?

方法点拨: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而诗中最重要的是描写与抒情。描写的技巧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白描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相生等。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判断其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对于描写,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对于抒情,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应答步骤:

1、怎样描写(描写技巧)+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2、抒情方式+用什么景抒(含)什么情(总分式或分总式皆可)+表达效果。

3、先确定何种手法或方式,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题示例: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步骤一:叙)。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步骤二:析)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三:评)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三)

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广而言之,与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同一概念,包含表情达意手段手段的方方面面,诸如:描写方法、抒情方式、写景角度及景情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托物言志;动静关系(以动定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这里我们所说的表现手法是狭义的(我们答题时应理解为广义的,即所有的艺术手法),包括正衬与反衬,联想和想象,虚与实,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扬与抑,明褒实贬,以小见大及对比、用典、铺垫、悬念等。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2、这首诗怎样抒发XX感情的?(是怎样来表现XX的)

3、这首诗在手法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我们应特别注意对题干的审视,要分清是对整体发问还是对局部发问,而后结合对诗歌的整体理解来判定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形成,然后指出其对表现思想内容,强化思想感情,突出作品主旨的作用。

应答步骤:手法+手法的形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或情感)。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 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四)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些)修辞手法?

2、这首诗的XX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艺术)手法?

3、这首诗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

方法点拨:在诗歌的表达技巧中,修辞手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如此喻(效果:生动形象)、拟人(效果:语言整齐)、排比(效果:有气势)、夸张(效果:给人以强烈冲击的感觉)、借代(效果:简练、含蓄),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双关、互文等。其次,要掌握修辞手法答题的规范:先明确何种修辞,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如何运用的,最后阐释其表达效果(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或表达了何种情感)。

应答步骤:修辞手法+手法形成+表达效果(刻画了什么形象,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题示例: 章台夜思(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章台:即楚灵王行宫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南。瑟: 琴瑟。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

答:“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步骤一)一个“怨”字,赋予“清瑟”人的情感,清彻的琴瑟撩人幽怨,让人彻夜难眠,就好像风雨绕弦使人生出无尽悲哀。(步骤二)这样写,既为“思”设计了背景,渲染了气氛,又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步骤三)。

鉴赏诗歌的语言(一)

主要考查方向:(一)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二)对寻常词语的口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三)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从语法角度、修辞角度和语言风格方面设题。具体有四种题型及其变格。

炼字(词)型

设问方式:这一联中最主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诗词中的甲字能换作乙字吗?为什么?

方法点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分析炼字,就是口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口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应答步骤:该字句中含义+放入句中描述景象+该字形成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鉴赏诗歌的语言(二)

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有人认为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说说诗中某一诗句的妙处)(前人认为某一句在诗中最有表现力请谈谈你的看法)(某诗句有什么意味?)

3、分析前人的评价(和前两点有交叉),提问方式一般为:某人对此诗作过某种评价,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某人认为此诗有某种特点,谈谈你的理解)

方法点拨:这类试题在题干中有两种问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诗句中用得生动传神的'字或词,然后要求结合全诗阐发理由;二是预设一种前人评点(“诗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观点,再阐发理由。解答“诗眼”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读诗句,定“诗眼”。若问字词则抓句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若问句子则抓诗歌情感句、议论句、警策句。

(2)  阐发理由,注意层次。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概念意义),再回归原诗分析所用修辞及其效果(语法意义),最后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炼字效果(语境意义)。分析要既联系整体又着眼于细节,点面结合。

应答步骤:

1、判定词句+解释描述(句意)+分析(手法及效果)+作用(内容或感情)。

2、分析前人评价:表明态度+分析证据(意象、手法、主旨、情感)。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鉴赏诗歌的语言(三)

语言风格特色及叠音词: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设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为XX,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中,“XX”叠音词的作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方法点拨:诗歌的语言风格。多了解、多记忆常见的语言风格,然后注意答题步骤。其具体步骤为:第一步,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词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叠音词的应答步骤为:先结合诗句指出它描写了什么景,再说这景传达了什么情,最后说叠音词的表达作用(音乐性、节奏感)。

答题示例: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比较鉴赏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答题示例: 禾 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病 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答:不同(步骤一)。《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步骤二)。《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步骤三)。

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 人物形象

设问方式: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信息;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拨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出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应答步骤:1、性格+身份    2、分条列举出性格而后点明身份。

答题示例: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答:塑造了一个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请赏析这首诗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景物形象(一)

设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3、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物象?作者借它表现什么?

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先准确把握诗歌所写的物象,再进一步体味这些物象给人的主观感受,还要弄清物象所体现的时令、方位特征。至于写景的目的,则要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应答步骤:1、物象+感受(清新、凄冷、悲凉……)

2、时令+物象+感受+什么地方的画面(图景)+抒发感情。

3、感受+物象+表现感情。

答题示例: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步骤一)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步骤二)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步骤三)这是一首热爱田园生活的颂歌,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形象(三) 景物形象(二)

设问方式:1、试分析所写景物中蕴含的感情.    2、简要分析诗歌的意境。3、试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作简要分析。

方法点拨:答这类题要把握以下三个要领:

第一,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点有二: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或高阔辽远,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讲清景情关系。景情关系在诗歌表达中,无外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以景衬情等。作答时应注意区别,一般讲,借景抒情,是诗句中有直接表现感情的词语句子;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则为诗句中只有景物描述而没有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只是在物象中寄寓了某种感情,至于以景衬情,则主要体现在乐景哀情的反衬上。

应答步骤:1、通过描写XXX”氛围特点“表现XXX感情(对应设问1)

2、描述图景”氛围特点“形成什么样的意境(对应设问2)

3、景物”氛围特点“揭示感情”点出景情关系(对应设问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鉴赏诗歌的形象(四) 事物形象

设问方式:1、诗中所描写的意象(形象)有何特点(特征)? 2、作者借助这个形象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方法点拨:这类题大多涉及的是咏物诗,咏物诗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此类形象,要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即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注意把握描写的类型;景物描写(事物情境、季节、时令、地域),场面描写(战争、农事、狞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应答步骤:描摹图景+概括景象特点+剖析作者感情。

答题示例:鹧鸪天 [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 诗人用杜鹃的意象(步骤一), 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 ,渲染了悲伤的氛围,(步骤二)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步骤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

解答这类试题有以下三个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这种表达技巧;

3、指出此种表达技巧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注:对于已经指明表达技巧的题目可直接进入第二步作答)

篇章结构 设问方式:

1、XX句在全诗有何作用?2、XX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3、X诗在结构上有几个层次?

方法点拨:对行文结构的考查,是近年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命题者的命题切入点,一是开头,二是过渡,三是结尾。答题时要看清是在全诗中的作用,还是在上下文的作用。另外,注意诗歌篇章结构的有关知识:

1、属于开头部分的作用:①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统领全诗;②渲染描写奠定基调;③作铺垫或伏笔。

2、属于中间部分的作用:①承上启下,作过渡;②照应上文,铺垫下文。

3、属于结尾部分的作用:①卒章显志;②以景结情;③总结全诗,照应题目或开头。

应答步骤:先指出作用,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分条应答为适宜。

答题示例: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步骤一),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步骤二)。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表达方式: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与之相关的有: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工笔、渲染,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设问方式: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2、诗人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3、这首诗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

4、如何从动静关系的角度欣赏本诗?

5、本诗从哪些角度来写X景的?

方法点拨: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而诗中最重要的是描写与抒情。描写的技巧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白描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相生等。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判断其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对于描写,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对于抒情,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应答步骤:

1、怎样描写(描写技巧)+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2、抒情方式+用什么景抒(含)什么情(总分式或分总式皆可)+表达效果。

3、先确定何种手法或方式,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题示例: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步骤一:叙)。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步骤二:析)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三:评)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三)

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广而言之,与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同一概念,包含表情达意手段手段的方方面面,诸如:描写方法、抒情方式、写景角度及景情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托物言志;动静关系(以动定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这里我们所说的表现手法是狭义的(我们答题时应理解为广义的,即所有的艺术手法),包括正衬与反衬,联想和想象,虚与实,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扬与抑,明褒实贬,以小见大及对比、用典、铺垫、悬念等。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2、这首诗怎样抒发XX感情的?(是怎样来表现XX的)

3、这首诗在手法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我们应特别注意对题干的审视,要分清是对整体发问还是对局部发问,而后结合对诗歌的整体理解来判定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形成,然后指出其对表现思想内容,强化思想感情,突出作品主旨的作用。

应答步骤:手法+手法的形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或情感)。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 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四)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些)修辞手法?

2、这首诗的XX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艺术)手法?

3、这首诗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

方法点拨:在诗歌的表达技巧中,修辞手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如此喻(效果:生动形象)、拟人(效果:语言整齐)、排比(效果:有气势)、夸张(效果:给人以强烈冲击的感觉)、借代(效果:简练、含蓄),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双关、互文等。其次,要掌握修辞手法答题的规范:先明确何种修辞,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如何运用的,最后阐释其表达效果(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或表达了何种情感)。

应答步骤:修辞手法+手法形成+表达效果(刻画了什么形象,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题示例: 章台夜思(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章台:即楚灵王行宫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南。瑟: 琴瑟。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

答:“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步骤一)一个“怨”字,赋予“清瑟”人的情感,清彻的琴瑟撩人幽怨,让人彻夜难眠,就好像风雨绕弦使人生出无尽悲哀。(步骤二)这样写,既为“思”设计了背景,渲染了气氛,又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步骤三)。

鉴赏诗歌的语言(一)

主要考查方向:(一)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二)对寻常词语的口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三)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从语法角度、修辞角度和语言风格方面设题。具体有四种题型及其变格。

炼字(词)型

设问方式:这一联中最主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诗词中的甲字能换作乙字吗?为什么?

方法点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分析炼字,就是口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口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应答步骤:该字句中含义+放入句中描述景象+该字形成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鉴赏诗歌的语言(二)

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有人认为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说说诗中某一诗句的妙处)(前人认为某一句在诗中最有表现力请谈谈你的看法)(某诗句有什么意味?)

3、分析前人的评价(和前两点有交叉),提问方式一般为:某人对此诗作过某种评价,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某人认为此诗有某种特点,谈谈你的理解)

方法点拨:这类试题在题干中有两种问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诗句中用得生动传神的字或词,然后要求结合全诗阐发理由;二是预设一种前人评点(“诗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观点,再阐发理由。解答“诗眼”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读诗句,定“诗眼”。若问字词则抓句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若问句子则抓诗歌情感句、议论句、警策句。

(2)  阐发理由,注意层次。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概念意义),再回归原诗分析所用修辞及其效果(语法意义),最后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炼字效果(语境意义)。分析要既联系整体又着眼于细节,点面结合。

应答步骤:

1、判定词句+解释描述(句意)+分析(手法及效果)+作用(内容或感情)。

2、分析前人评价:表明态度+分析证据(意象、手法、主旨、情感)。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鉴赏诗歌的语言(三)

语言风格特色及叠音词: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设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为XX,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中,“XX”叠音词的作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方法点拨:诗歌的语言风格。多了解、多记忆常见的语言风格,然后注意答题步骤。其具体步骤为:第一步,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词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叠音词的应答步骤为:先结合诗句指出它描写了什么景,再说这景传达了什么情,最后说叠音词的表达作用(音乐性、节奏感)。

答题示例: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比较鉴赏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答题示例: 禾 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病 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答:不同(步骤一)。《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步骤二)。《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步骤三)。

篇12: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集锦

第一、如何描绘诗句的情景:用描写的方法去翻译。诗歌鉴赏一般都有“描绘”某句诗的一小题,学生看到这种题目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实际这个题目不是很难,说白了,就是叫你把诗句给翻译一遍,但仅仅翻译还达不到“描绘”的要求,所以,在翻译的基础上,把现代语言用描写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可。

第二、如何回答诗句表达的感情:抓住主要,略加阐述。在我们学习过的古代诗歌中,通常有以下几种感情:1、友谊;2、思乡;3、热爱大自然(包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4、爱国(包括边塞和抗击外族);5、田园山水生活;6、其他哲理;7、爱情(此类很少)。古代诗歌中,送别诗其内容多为叮嘱对方、赞颂对方,诉说惜别之情,叙述别后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为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有的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有的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有的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有的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细节要尤为注意,如抓住服饰、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细小的环节进行分析,挖掘其蕴含的情感。

这些感情在诗句里一般表达都很明显,很少有交叉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抓住是哪一类,围绕这一类来阐述即可,一般只要把主要意思说出来,再编些句子陪衬即可。

第三、如何分析诗歌表现手法:了解表达方式,分析艺术手法。古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象征、反衬、用典、赋比兴、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感怀、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掌握了这些术语,有利于我们在回答的时候说点“内行话”。

篇13: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1、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比喻:更形象具体与生动。

比拟:使读者觉得亲切,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夸张;强调和突出该事物;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等等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诗歌的表现力”等

互文 :使诗歌内容更加凝练;

用典;使诗歌内涵丰富;内容更加凝练

化用前人诗句:使诗歌内涵丰富;内容更加凝练

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与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反问:表强调等。

2、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作用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篇14: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分享

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

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

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

二、答题方法

1、捕捉信息,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

(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

2、列清单: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闻笛----折柳----故园情。

情感:(故园情)思乡怀远之情。

技巧:接物抒情。

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中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

三、抓住关键词语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

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

四、如何鉴赏?

内容,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言与技巧:用了什么语言、技巧,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归纳、梳理出相应的解题思路。

五、语言(炼字)类考题答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结合诗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态。

“看“字。每回看一次,都令自己肝肠寸断,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情景。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在整体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

六、答题思路

1、答法:研究题干

(1)、方向:思想、气氛、形象、结构、手法、

(2)、层级:填空(用词)、简答(问什么,答什么)、简述(温习议论文,观点+材料)

2、性质判断:规范、半开放、开放。观点,符合社会价值观,符合逻辑。

问到人或物特征,用形容词。注重意译的重要。古诗的表现手法与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高度重叠。

3、古诗词的艺术手法

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就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卒章显志、借物抒情、特征与功能。

篇15: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一、“课标”、“说明”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孝感市“考试说明”要求:“诗词品析材料源自于教材中的教读篇目,侧重于句义的理解、形象的把握、情感的熏陶、语言的审悟、价值的判断等。”“考查古诗词默写”(含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

二、考试模式

孝感市中考古诗词阅读与欣赏共两题,一是主观试题(理解填空题或分析解答题),一是客观试题。每题两分,合计4.分。古诗文默写3个小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默写,第二个层次是理解性默写,第三个层次是应用迁移性默写。

三、复习过程中必须弄清的几个问题

【一】诗歌类型

(1)边塞诗。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

(2)山水田园诗。如王维的《过故人庄》,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3)咏物诗。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杜甫《望岳》。

(4)咏史诗。如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再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又如杜牧的《泊秦淮》。

(5)哲理诗。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再如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咏怀诗。如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闺怨诗。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

(8)送别诗。如李白的《送友人》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再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又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羁旅行役诗。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出了游子早行见到的凄凉景象和悲怆心境。

(10)民生诗。如白居易的《观刈麦》,又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诗歌风格特点

归纳初中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平淡(质朴)。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句句平淡,但平淡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又如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工丽(绚丽)。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明快(直率)。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4)委婉(含蓄)。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意在于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却不直接写出。

(5)自然(清新)。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全诗不事雕琢,率真自然。

(6)清幽。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7)雄奇。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8)奔放。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9)悲慨。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10)洗练。如《长歌行》(汉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1)沉郁。如杜甫的《石壕吏》。

(12)风趣。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最爱小儿无赖,溪水卧剥莲蓬。”

【三】诗歌表现手法

(1)白描。如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用白描的手法写麦收时节农家辛苦繁忙劳累的情景。

(2)工笔(细描)。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烘托。如刘禹锡的《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面写秋天万里晴空,一只白鹤直冲云霄,实际上烘托了诗人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精神。

(4)渲染。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首句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二句渲染守军威武雄壮,三、四句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

(5)虚实。如曹操《观沧海》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虚实相映,以表现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6)动静。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以动衬静,为全诗增添了肃穆与淡然之气。

(7)用典。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还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亲射虎,看孙郎。”

(8)借古讽今。如杜牧《泊秦淮》,诗人借古讽今,抨击当朝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篇16: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第一种类型鉴赏形象型

1、提问方式: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寓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提问变体:诗中的某某某有何比喻或象征意义?抒发了诗人怎样一种情怀?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理想?

3、解答分析:诗词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景。所以,诗词形象包括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景或物。

4、答题步骤:

(1)指出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点。

(3)形象的意义。

5、答题示例: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①封候,匹马戍梁州②关河③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⑤!

【注解】

①觅:寻求。

②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

③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何处:不知何处。无踪迹可寻之意。

④“胡未灭”三句:胡未灭:用《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鬓先秋:鬓发先白。

⑤“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沧洲: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题: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诗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壮志未酬的抗金英雄形象。/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英雄。现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链接:常见艺术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篇17:诗歌鉴赏答题小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小技巧

(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

1.看背景

了解了诗人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2.看体裁

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3.看技法

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4.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

5.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二)诗歌技法的快速把握

1.要牢固、准确地掌握古代诗歌常用的技法。比如,词法,句法,修辞手段,表现手法。

2.通过强化训练,提高把握诗歌技法的准确性与熟练程度。

3.鉴赏技法时,如果没有规定角度,应选择作品最为突出的、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

采取此项解题策略,既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篇18: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

1.看背景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2.看体裁

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例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再看下面这首诗: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请看下面这首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3.看技法

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例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采用的写法,一为用典,“朱雀桥”“乌衣巷”为东晋的繁华之地,“王谢”为东晋权贵豪门。一为借景抒情,“野草花”“夕阳斜”,这些景物让人联想到萧条衰败;旧时的堂前燕,目睹了王谢家族的富贵荣华,现在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技法入手,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昔盛今衰的王朝悲歌。在这首诗中,诗人很可能就在感叹唐王朝的衰败。

4.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

篇19: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策略是什么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策略是什么

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