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入园幼儿常规管理教育论文(共7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新入园幼儿常规管理教育论文(共7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新入园幼儿常规管理教育论文,本文共7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新入园幼儿常规管理教育论文
新入园幼儿常规管理教育论文
“幼儿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促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
小班阶段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此时期的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能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做好小班的常规管理工作,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抓好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
生活常规的养成工作是一门学问,它又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常规养成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着幼儿身体健康的成长和各项活动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生活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改进方法。
1.教师要做好幼儿的表率
根据幼儿的特点,他们好模仿、好学习,这就为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俗语说:”言传身教”,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影响至深。他们不仅把周围的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和语言上有板有眼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生活常规规则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生活常规要求应根据幼儿的实际年龄与班级实际情况提出。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制定本班的`常规,请幼儿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提出合理的规则,这样,他们就会乐意接受并遵守。
3.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利用榜样的作用激励幼儿
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的时侯,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用完后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
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完的毛巾整理整齐,利用这位幼儿的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正确使用毛巾并且用完后要摆放整齐,并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都很喜欢模仿,也特别容易受到鼓舞,所以在几次鼓励后孩子们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当然,榜样的行为不仅能要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最重要的是要反映到幼儿的行为中去。所以当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并做出良好的表现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学习榜样的益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二、抓好幼儿的教学及游戏常规教育
(1)寓常规教育于各项教学活动及游戏的过程中,例如:说话轻声、姿势自然、不抢先、室内不奔跑;说话有礼貌、找人帮忙说“请你、注意倾听、积极应答、室内不大声叫喊、行动不任意打扰别人、无意打扰主动道歉等等。教师做好榜样,随时提醒幼儿。既有利于活动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常规落实到行动。切勿把常规教育变成脱离实际的说教或机械的训练。
(2)对幼儿在教学活及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做到一致和一贯,随时贯彻师生行为规范表,当违反规范要求的行动出现要及时提醒纠正。实际上,我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不难,难的是放任后收回,养成不良习惯后改正。因为合理的行为要求幼儿是乐意接受的,一旦形成习惯便成为幼儿的自主行动,不需教师时时提示。
(3)常规教育的效果与教师的语言表述关系密切。建议常规过程中对规则的解释应立足于集体生活秩序的需要,切勿从“听话、做好孩子”等目标出发以免误导。规则一旦建立,在实施时教师的语句要明确简练,语气要坚定,不需要多说理。若有个别孩子不愿服从,则用集体行为来约束个体行动。
常规教育中发指令并不是生硬命令或无理斥责,而是要以礼相待。便如:“请小朋友把椅子放好;一个跟一个走出教室;XX小朋友请快坐下,大家都在等你;请安静,不要打扰别人。”在师生互动中孩子喜欢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对教师的反复唠叨孩子们也是厌烦的。
三、重视家园配合,同步推进常规教育
重视家园联系,达到家园同步,帮助家长能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常规教育。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表现很好,但一回家,家长往往随其自便,不能严格要求,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功亏一篑。因此,把教育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家在园的一致意识。
例如,对幼儿进行礼貌方面的常规教育,我教给幼儿离园、到园、离家、到家的礼貌和礼仪,同时要求家长要有榜样意识,以身作则,如送幼儿入园时,要做到主动和教师打招呼,让孩子学说、学用礼貌用语。我还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们宣讲本班制定的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并把编写的《行为规范儿歌》印发给家长,让他们明白“规范”的内容,按“规范”的要求去教育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幼儿不断受到潜移默化,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效果,就能得以巩固。
总之,小班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艺术处理,唯有这样,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渐渐得由他律走向自律。逐步成长为遵守常规的小小文明人。
篇2:浅谈幼儿园教育常规精细化管理措施论文
浅谈幼儿园教育常规精细化管理措施论文
幼儿园教育常规管理包含众多内容,制度文化建设、营造优良教育环境、进行幼儿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都属于幼儿园最基本的管理工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幼儿园教育管理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面向全体、注重幼儿个性差异,展开多层次、立体化教育管理,丰富教育教学管理内涵,提升管理品质,为幼儿创设健康学习生活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幼儿身心健康水平。
一、制度建设,完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
幼儿园常规管理中的制度建设,主要包含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幼儿日常行为管理制度等,还要涉及文化建设方面的制度管理。为全面升级幼儿园管理制度体系,要针对幼儿园现实条件进行相关制度完善和建设。首先是制度文化的建设要放在重要位置。幼儿园除了常规制度需要贯彻执行以外,还要根据现实推出一些全新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如《成人维护幼儿心理权益10条》《请对孩子说》,以及一些文明公约:《教师文明上岗公约》《家长文明公约》《幼儿文明公约》等。幼儿园要与不同人员签订不同的考核制度,行政人员要深入到第一线,对幼儿教育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其次是文化制度建设要及时跟进,要求教师要做文化传播者、践行者,为幼儿做出榜样,要对教师行为进行定期考核,同时请家长参与到教师行为规范管理监督中来。
幼儿园制度管理需要关注细节,在细节中求发展。对教师教育行为进行管理,要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展开。要求教师和幼儿同吃同住时,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浪费,随手关灯、关水,在物品摆放时,要体现整齐性、条理性、美观性,教师车辆停放要遵守相关规定。教师是幼」L的一面镜子,教师行为规范化提升了,幼儿行为教育效果会更显着。
二、环境营造,调动幼儿教育管理动力
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环境涵盖众多内容,卫生环境、读书学习环境、交流互助环境、运动环境、安全环境等,都需要给出具体的指标要求。首先是卫生环境,幼儿卫生环境保护意识较差,需要教师做出大量的'教育引导工作,要保持幼儿园良好卫生环境,也需要全体教师付出更多劳动和辛苦。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卫生意识,让更多幼儿参与到卫生管理工作中。其次是文明礼貌环境,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和意识,这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育内容。幼儿园要对文明礼貌教育提出执行标准,培养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特别要与家长形成管理共识。再就是思想教育环境,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存在差异,幼儿园要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帮助幼儿建立良好道德品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标兵”评选活动,让“争做文明标兵”成为幼儿的思想共识,这样的幼儿教育环境才是健康向上的。
幼儿园对幼儿文明礼貌素质培养,需要从不同角度切入,组织幼儿多去观察、体验,寻找生活中的文明和不文明现象,这对快速提升幼儿文明程度有重要促进作用。为此,我园特别开展了《童眼看世界》活动,让幼儿将自己看到的现象用图画表现出来,还可以在多种语言活动中讲述出来,家长也要给予积极配合,带领幼儿走出家门,进入社会环境之中,用手机拍照记录这些现象,并给予幼」L一定的甄别指导,让幼儿明确文明行为的标准。幼儿参与文明行为构建活动,为幼儿园教育常规管理带来重要契机,各种管理措施得以有效落实,教育管理逐渐走向正规。
三、常规管理,实现幼儿教育最优发展
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要通过教师的细心引导,帮助幼儿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文明到文明,教师的主导教育作用至关重要。在幼儿园教育常规管理中,教师是主要的施教者,教育活动设置、游戏组织、日常行为管理等,都是教师的主要责任和工作。
教育活动设置,教师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设计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认知习惯。如季节变化时,教师要合理组织幼儿参与一些认识自然的活动,重要节日到来时,教师要组织幼儿了解相关历史常识,丰富个体思想积累。在日常活动设置时,要根据室内、室外的现实条件,保证幼儿在园生活学习的舒适感。幼儿游戏活动设置,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重要内容和形式,教师要为幼儿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以满足幼儿的个性需要。为提升幼儿游戏教育品质,教师要注意重点抓好几个环节:早间、午间休整时间要充分利用,挤出一定时间满足幼儿游戏需要。要充分利用户外空间,特别是操场实际利用要科学,将各种游戏活动进行合理分配和规划,协调各个班级的游戏活动。日常行为管理设置,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教师成为全程教育监护人,要严格执行教师守则,对幼儿进行全天候、全方位教育管理,幼儿的游戏、吃饭、午睡等环节设计,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都需要教师进行精细化管理。如幼儿参与游戏时,教师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游戏材料,为提升材料利用率,教师还要对器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为后面的游戏设计提供重要参数。
常规管理属于幼儿园最基本管理形式,其管理内容、管理形式、管理意识都需要进行整合优化,以便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要从制度建设、环境营造、活动设置、网络共建等多个角度出发,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要和幼儿家长、社会等形成完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管理品质,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
江苏省扬中市永胜中心幼儿园 杨红梅
篇3:幼儿园幼儿新入园教师教育心得
幼儿园幼儿新入园教师教育心得1
孩子们起床以后,一个个坐到了自己的位子上,我告诉大家这天吃的点心是热呼呼的青菜馒头,第一排的孩子有秩序地先去洗手了,但是还有冉冉、小业、露露、若茜四个孩子坐在第一排没有动静,其他孩子都在提醒他们,只见他们个个嘟着嘴,带着尴尬的表情看着我。我明白他们又要嚷着不要吃了。连忙说:“这天但是香喷喷的馒头,这些馒头都是食堂阿姨们自己包的,里面的青菜很新鲜,味道很好!你们不去尝一尝,怎样明白自己不要吃呢”我又走到小业面前:“小业,你爸爸放学要很晚来接,你要是还不吃馒头,那待会肚子肯定会饿得咕咕叫,你舍得这样!”这时候,后面的小乔就开心的插话道:“我已经闻到馒头的香味了,肯定很好吃。”旁边的孩子也三三两两的发出声音:“我最喜欢吃青菜馒头了,……”
小业这才站起来去洗手准备吃馒头,旁边的几位也陆陆续续的跟上了。等他们吃完,我又问他们:“这天的馒头味道怎样样”他们都笑了“很好吃,我全都吃掉了。”
大班的孩子似乎越来越有主见,对食物也开始挑挑拣拣,经常有这样的状况发生,分析其原因,也许是为了特立独行,让自己看起来不一样,这样就能得到老师更多地关注。也许是在家养成了挑食的习惯,可能是受家长挑食的影响,也可能是家长放任自流造成的。第三种原因可能是爱学样,看到别人能够这样,那我也这样,缺乏正确的认知观念。
基于以上分析的可能原因,我觉得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细致观察幼儿平时的饮食,询问其挑食的原因;其次,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状况,从而分析其挑食的真正原因。如果是受家长挑食的影响,那么就要与家长沟通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家长转变自身的挑食观念,躬亲示范。如果是家长放任自流的原因造成的,那就要是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幼儿挑食的严重后果。如果不是以上两种原因,那么就要耐心、细致的引导幼儿,一方面用生动搞笑的语言赞美食物,勾起幼儿的食欲,另一方面让他们明白老师会平等的对待每位幼儿,只有表现的好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而不是靠树立坏榜样获得关注,从而帮忙他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篇4:幼儿入园适应教育-走向新生活
幼儿入园适应教育-走向新生活
从家庭到幼儿园,这是幼儿走向社会,进入新生活的第一个转折点。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完全陌生的人,幼儿能否尽快地适应将直接影响其社会化的进程和性格的发展。
一、幼儿为什么不愿上幼儿园
每年的新生入园,都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哭闹。幼儿为何不愿上幼儿园,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情感上的依恋性。大部分幼儿在刚离开自己的父母时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产生情感上的恐惧与不安,这与幼儿的依恋性有关。一般来说,幼儿对环境越陌生或者平时对抚养者的依恋程度越强,他的分离焦虑也表现得越严重。
2、习惯上的不适应。幼儿在家庭中自由散漫惯了,各有各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到了幼儿园,要遵守统一的规则纪律,这种习惯上的冲击使幼儿感到极大的不适应,从而产生不愿上幼儿园的抵触情绪。
3、能力上的压力感。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同伴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不会自己吃饭,要解小便不会告诉老师,不知道怎样与同伴玩,这种种能力上的欠缺都会使幼儿产生心理压力而害怕上幼儿园。
二、帮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1、做好准备,逐步过渡。
在幼儿入园之前,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逐步做好心理上、生活习惯上和能力上的准备工作。比如带幼儿去参观幼儿园的`环境,用积极的语言向幼儿介绍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改变幼儿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注重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培养,让幼儿尽早学会自己吃饭、独立入睡等等。
2、正确认识、冷静对待
幼儿初上幼儿园,难免会有哭闹、情绪波动,这是正常的现象。有些家长却感受到特别心疼,一看到孩子大哭大闹就不由自主地驻足回头或跑过去安慰,即便勉强离开了也放心不下,老想着去看一眼,其实这是不必要的。父母越舍不得,孩子的焦虑感便越强,越不容易适应。父母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暂哭闹,要想念在幼儿园老师的教育照料之下会一点点好起来的。
3、细致交流,游戏促进
幼儿在幼儿园接触新的环境、新的同伴,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的心理感受,家长要比平时更加细致地关注幼儿的表现和体验,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引导幼儿讲讲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内容,说说有趣的事,认识了哪些新朋友等等。这种交流要尽可能地积极化、游戏化、趣味化,比如让孩子告诉心爱的小熊玩具他今天上幼儿园有没有哭,吸引孩子把幼儿园学的歌曲教妈妈唱,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表演送娃娃上幼儿园的游戏。这种游戏化的语言放游戏的形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入园适应。
4、主动配合、持之以恒
幼儿能否顺利适应集体生活、家园一致、配合教育是关键。家长多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各方面状况,以便于教师尽快掌握孩子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孩子不适应集体生活的一些习惯反应,要尽可能地向幼儿园的要求靠拢,而不是希望老师网开一面给予特殊照顾。另外,还要多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增进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保持与幼儿园教育的步调一致。
三、家庭辅导策略
1、让孩子尽可能地与更多的人接触,而不是事事都依恋家里的某一个人。
2、入园前,多带孩子去幼儿园玩玩,提前认识一下自己的班级和老师。
3、不要拿老师或幼儿园作业做规矩的“杀手锏”,说一些“不听话就告诉老师”、“再不乖就送你去幼儿园”之类的话。
4、提醒孩子每天早晚向老师和小朋友问早、道别,离园时让孩子整理好椅子、玩具,增加与幼儿园的亲合力。
5、每天接孩子时多问问孩子“高不高兴”、“有什么事要告诉妈妈”等情感话题,而不仅仅是关心孩子“听不听话”、“吃了什么菜”之类。
6、让孩子多表演在幼儿园学的本领,使孩子体验入园的成就感。
篇5: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学科论文
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学科论文
“哇”,我要回家。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喊,让送幼儿入园的亲人心如刀割。怎样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减轻分离焦虑。笔者从教十余年,通过阅览书籍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一、分离焦虑对孩子的影响
从生理上来说,分离焦虑对儿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离焦虑的儿童常出现睡眠不好、做恶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晕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有的幼儿在上幼儿园的最初一周内还会出现感冒、腹泄等疾病。而分离焦虑对儿童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的效率,甚至会影响他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及早地发现并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分离焦虑形成
分离焦虑是儿童时期教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分离焦虑是儿童时期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是孩子健康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明父母和孩子之间已建立了亲密的依恋关系,他不愿意离开安全、熟悉的人和环境。而孩子分离焦虑也是因为建立与亲人的早期依恋。早期依恋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出生~三个月)――这个时期的婴儿对人的反应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即对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②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这时期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对母爱更为偏爱。③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多)――从6~7个月起,婴儿对母亲的存在表现出特别的关切,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而当她离开时则哭喊。只要母亲在身边,婴儿就能安心地玩,勇敢地探索周围环境,好像母亲是他安全的基地。婴儿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形成了专门对母亲的情感联结。因而,在部分情况下,分离焦虑纯粹是缺失妈妈的结果。
三、家园同步,共同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
家长应该做的
1、适时分离。幼儿在婴幼期,父母要帮助幼儿与亲人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使孩子有基本的安全感,归属感及对他人的信赖感,同时为幼儿提供分离过渡期,让孩子与陌生环境的陌生人适应之后,亲人与其再短时间分离,从而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为幼儿入园的长久分离做准备。
2、亲近幼儿园。家长可以提前带宝宝到幼儿园去参观,让宝宝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活动,玩耍,对幼儿园有一点概念,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尤其要鼓励孩子去玩一下幼儿园的大型玩具,如滑梯等。让宝宝对幼儿园有一个直观的美好印象,平时也可以有意识的多和宝宝讲讲幼儿园开心、快乐的事,使宝宝对幼儿园充满向往。
3、结交伙伴。现在的宝宝与其他同龄伙伴的接触机会很少,不太懂得交往,因此进入幼儿园后一旦与伙伴发生争执,或受到挫折就容易对集体产生排斥感,家长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宝宝与外界接触,认识更多的人,学习礼貌用语,教孩子一些与人相处的方式,例如想玩别人的玩具,应该与人商量,得到别人的同意后才可以拿,也可以用自己的玩具与人交换,等等。可能的话,家长可以联系一两个同班宝宝预先熟悉起来,这样孩子入园后能减少陌生感和不安全感,更容易适应群体生活。
4、鼓励孩子多用语言表达。宝宝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让家人知道他想干什么。但是在集体中,教师对宝宝的了解需要时间。所以入园前家长要“笨”一点,装作看不懂宝宝的眼神和动作,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
5、做好幼儿生活技能准备。幼儿园是一个大集体,每个班三个教师要照顾几十个孩子,家长培养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一方面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增强孩子的信心,从而减轻孩子心理负担,使孩子分离焦虑能有所缓解。具体生活技能有:①学会独立吃饭。如果您的宝宝挑食、偏食,千万不能迁就。尽量丰富宝宝的饮食品种,特别是宝宝不喜欢吃的菜,更要让宝宝尝试着吃。否则到了幼儿园恐怕较难适应幼儿园的营养配餐。②学会喝水。家长可为宝宝准备一个不容易打破、带把手的杯子,一开始可以给宝宝倒一点点水,等宝宝学会后可以多倒一点。现在幼儿园一般都用饮水机,如果家中有饮水机可以教宝宝认识冷水开关和热水开关,并学会自己接水喝。③学会大小便。经常有宝宝来到幼儿园后尿湿裤子,或者把大便解在裤子里。小部分宝宝可能是因为情绪紧张,但大部分宝宝是因为不会自己解大小便,甚至不知道叫成人帮忙。家长可以了解幼儿园卫生间构造,在家训练幼儿大小便,如孩子较小,可以告诉他向教师请求帮助。④学会洗手。平时要养成宝宝饭前洗手和便后洗手的习惯。⑤学会穿脱衣裤、鞋子。家长要给宝宝提供方便易穿的衣服、裤子、鞋子,不能只考虑美观因素,对于孩子而言,舒适是第一位的。⑥养成午睡习惯。午睡是为了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宝宝的成长。因此给宝宝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很必要,晚上9点左右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这样的作息时间可以让幼儿在午睡时间顺利入睡,并改掉一些不良的睡前习惯,如:摸大人的耳朵,摸大人脸等。
幼儿园应该做的
1、为家长提供见习机会。在开学前一个星期,允许家长带领幼儿到园,到班了解幼儿园情况,同时将幼儿园基本工作及生活程序告知家长,并将相关的入园教育信息通过橱窗、宣传册等方式告知家长,使家长对幼儿园工作有理性与感性的认识,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设新生入园咨询室,请有经验的教师、保育员与家长进行前期沟通。
2、有意给幼儿园新入园幼儿多一点关注,减少其孤独感,缓冲其初离亲人的不适应。幼儿入园时,准备一些科学实用的表格让家长填写,从而了解幼儿的性格、爱好等基本情况。幼儿园可以准备一些新颖玩具、好看的VCD,或有趣的木偶剧等吸引幼儿。在幼儿刚入园时,教师热情的态度、充满爱心的话语,都会让孩子感到安全,从而让孩子尽快适应母亲般的教师。同时,本班教师通过家访,让孩子熟悉自己,增进与孩子的信任联系。另外,教师和家长谈论一下幼儿园育儿观念,也了解一些家长的育儿观念,这样双方可以更好的配合。
通过以上方法及策略,孩子减轻了入园时与亲人的分离焦虑,并能愉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园与家长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态度不仅为幼儿在幼儿园健康成长打下基础,而且会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幼儿终生发展及塑造他们完整的人格奠定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篇6:论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成因及应对措施论文
论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成因及应对措施论文
从家庭到幼儿园使幼儿在人生道路上迈出的重要第一步,是她们接受正规教育的起跑点。幼儿入园初期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现象,早期幼儿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会降低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幼儿将来的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何让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有个好的过渡呢?为此,我对幼儿“分离焦虑”的形成原因做了三个方面的分析,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实际工作所遇的一系列现象讨论了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和措施。
很多人对分离焦虑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认为每个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对分离焦虑有所了解,那到底什么才是分离焦虑呢?即幼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于学龄前期。一旦出现分离焦虑,幼儿在情绪上就会表现消极,会出现嚎啕大哭,又踢又闹,甚至是不愿理睬教师,不愿鱼其他幼儿交往等现象。这些随之产生的现象有被称为“心里断乳期”。
一、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分析近两年新入园的幼儿中,焦虑严重的幼儿人数呈上升趋势。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大部分幼儿的焦虑情况都有所缓解,但是有些幼儿仍有很强的焦虑情绪,可能与家长的过分呵护,娇惯紧张幼儿有关,使他们一离开父母就不愿参加其他活动。具体原因还与家庭教养方式、亲子之间相互依恋的关系、幼儿自身因素三哥方面有关。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1、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溺爱。据了解,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幼儿都自理能力欠佳,并事事依赖父母。他们入园后,上厕所不会脱裤,午睡起床不会穿鞋,吃饭不愿动手,老师的照顾毕竟不像家人照顾的那么周到,所以这样幼儿必然会产生焦虑。
2、家庭环境是孩子缺乏交往经验。独生子女的特殊生活环境让幼儿很少有和同龄人相处的机会。长期下去,幼儿便缺乏和其他幼儿交往的经验,这样也导致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容易产生冲突,有时会出现集体适应障碍。
(二)亲子依恋关系的影响
1、幼儿对父母的依恋。部分幼儿出生后就一直在父母照料下长大,这样的幼儿安全感较强,对周围的世界信任,入园后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另一部分的幼儿是出生后不断更换照料者的,或被父母忽视,易形成矛盾型或回避型的依恋关系,这样的幼儿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周围环境或人的变化都会使他们产生较强的焦虑感。
2、父母的依恋也产生影响。刚入园阶段,不仅孩子有分离焦虑,家长亦会产生焦虑。很多家长缺乏科学教育知识,他们可能无法正视幼儿成长中的变化,这样都会导致家长分离焦虑的产生。而家长一旦长生分离焦虑,便会从行动上表现对幼儿又亲又抱,或送孩子入院后迟迟不愿离去,更有甚者在送幼儿入园时与幼儿一起痛哭流涕,可谓难舍难分。其实,家长这些情绪的表现都会进一步影响幼儿,加强幼儿分离焦虑的程度。
(三)幼儿自身的因素
1、生活自理能力的缺乏。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已经是目前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在实习中,就常见有而不能独立用餐,不会整理衣裤等。在进入幼儿园后,没有了家长细致及时的照顾,幼儿难以完成自己的事情,这时,他们总是很需要老师的帮助,在寻求和等待帮助的同时,幼儿往往会受到情绪上的困扰,激发或增强分离焦虑。
2、生活节律变化的不适应。在入园前,幼儿在原来的家庭中,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起床、进餐、活动、午睡等等都有着原本的节律,时间和顺序也都和幼儿园不同。一进入幼儿园,一切活动都得按照统一的作息时间进行安排,原有的节律被打乱。对那些适应能力较弱的幼儿而言,生活节律的变化也会给他们带来不适应和焦虑。
3、自身的个性因素。个性本身开朗的孩子,容易融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来,也能在短时间内同教师产生新的.师生依恋关系。而性格本身就内向的孩子,原本就不爱说话,换了一个环境,就变得更加的沉默寡言,也极少与其他幼儿交往,偶尔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其分离焦虑表现的也相对强烈。
二、幼儿分离焦虑的缓解措施实际上婴儿出生就是一个人最早的分离体验,充满焦虑与恐惧,因而孩子一出生就会哇哇大哭。接着是入托、入学期的分离,也就是与家庭的分离,最后是青春期的分离,过程中都需要家长的帮助,帮助他们在成长中学习面对分离并准备好接受分离。对新入园的幼儿来说,消除焦虑感、做好上幼儿园的准备很是重要。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共同的努力和合作。
(一)家长方面:配合幼儿园,做好入园准备工作1、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幼儿。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可有意识的多带孩子来幼儿园来,熟悉周围环境,尤其是新的老师。家长应多和教师进行密切的联系,相互沟通,这样能够让教师更多的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从而进行正确指导。同时也减少儿童对教师的陌生感,便于以后的因人施教。
2、给幼儿做好能力上的准备。家长除了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幼儿园,还要改变幼儿在生活中的随意性,比如制定和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以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入园更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还要在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心理能力三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家长在幼儿入园前这一阶段,应试着对幼儿进行一些训练,比如自己拉裤子,自己吃饭,自己穿鞋袜,自己洗手擦脸,自己解大小便等。曾经有一位家长和我说过他的经历,他在孩子入园前两个月,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学着自己做一些能做的事,只怕孩子进幼儿园后老师照顾不周到。没想到这两个月的训练让孩子比别的孩子更快一步融入到了幼儿园的这个大家庭里。可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是家长的“必修功课”。
交往能力的准备:有些幼儿一直待在家中,很少出去交往,所以很害怕幼儿园。家长应在幼儿入园前尽可能多的认识同龄小伙伴,多提供机会让他们一起玩耍,培养幼儿与人的交往能力。外出玩耍的同时,可让幼儿拿出自己的零食和玩具同其他孩子分享,这样有益于幼儿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中。也可经常带幼儿出去串门,鼓励幼儿学习主动与人打招呼,锻炼他与陌生人接触的能力。
心理能力的准备:幼儿没进幼儿园前,幼儿园对他们来说只有陌生,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当他们面对陌生时都会有恐惧和不信任的自然心理反应。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言语疏导,幼儿最信任的也是家长,所以家长这时可对幼儿说一说幼儿园的好,如幼儿园小朋友很多,幼儿园的老师都很好都很喜欢他。类似这样的心理暗示都会减少幼儿对幼儿园的抗拒。
(二)幼儿园方面: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科学、切实的方法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指导。
1、精心设计活动室环境。活动室布置可根据新入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精心布置活动室和设计活动角,在活动室墙面可贴一些可爱的动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画,让墙面说话,调动幼儿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提供丰富的玩具,家庭常见的电器模型等,这些都能使幼儿体验熟悉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缓解分离焦虑。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幼儿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可为新入园幼儿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比如音乐活动,亲子活动,都能够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快乐,既消除了教师与幼儿的陌生感,也可以使幼儿对新的环境产生新鲜感。
3、建立良好的师幼依恋关系。注重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是保教老师和幼儿之间建立新的依恋关系的关键。幼儿入园后,教师应根据幼儿个体的状况调整保育计划。日常生活中多抱抱,多亲亲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生理反应(诸如劳累、饥饿等)和情绪反应(紧张、厌烦等)做出及时的反应,以行动、言语、表情等方式与幼儿形成相互作用,这样双方的情感就可以很快建立。
4、鼓励幼儿学习自主和互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入园后更应该得到鼓励,当他们在鼓励下学会了洗手、喝水、吃饭、上厕所等,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焦虑感自然会减少。鼓励他们多帮助其他小伙伴,他们也会有成就感,促进集体交往并喜欢上集体生活。
5、家园双方达成共识并沟通交流。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双方要多沟通,并互相合作,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每个孩子和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家长和老师都可尝试以上的几种方法来缓解幼儿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及家长的不同需求来适当调整、改变我们的疏导措施,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够更好的成长!
篇7:浅析幼儿园管理教育与幼儿关系论文
浅析幼儿园管理教育与幼儿关系论文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阶段,打好幼儿发展最坚实的基础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幼儿启蒙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生,在幼儿身体、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如何帮助幼儿在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茁壮成长则是一个幼儿园管理教育的重点。幼儿园班级是幼儿保教的关键,不同年龄的幼儿需要不同的管理,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特点,幼儿园的管理教育也应遵循其特点。幼儿园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每一方面都极有可能影响幼儿的一生。
一、“赢”在起跑线上的“小学化”教育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一句话使多少家长让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各种知识以及艺术文化,生怕落后于其他幼儿,当今某些幼教工作者也都还存在着以质量观衡量幼儿教育的错误意识。幼儿园推出特色教学、文化幼儿教学,注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轻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忽视幼儿自我学习能力及其积极的情感体验状况等。而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求进行的错误教学、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使幼儿园教学计划中出现教学目标小学化、课程设置小学化、教学过程小学化、行为规范小学化以及教学评价小学化等现象。幼儿园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出现不少幼儿园要求幼儿识字、学习拼音、珠算、外语等本该出现在小学教育中的教学计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应,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所呈现出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是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幼儿园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更应按照《幼儿教育指导纲领》来制定合乎科学的方法指导幼儿园的教学计划。避免出现错误的“小学化”教育。在幼儿的启蒙学习中我们更应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去掉小学化教育的错误方式,给幼儿在启蒙教育中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探索,科学的设置舞蹈、绘画、游戏等活动,使幼儿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都获得初步发展。
二、一个科学的教学课程方案
幼儿园除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更需要一个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案。幼儿园每学期都有依照有关教育部门的请求制定相关的'幼儿教学课程方案。在制定幼儿教学方案中,课程方案的讨论权、制定权和决议权完全掌握在园方手中,幼儿教师就只能毫无自主性的按照教学方案上面的进度来指导教学,园方制定好并出台教学课程方案后,对于大多数的幼儿教师来说,教学的过程就是执行园方出台的教学课程方案的过程,如果教学的方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幼儿成长不会有较大影响。假如园方在制定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认知性的读写算,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幼儿教师在校所学技能,使得幼儿教师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及志向,出现幼儿教师在课程上与教学目的发生冲突的现象,就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在幼儿园里,应充分利用游戏的综合作用,开展各类游戏会更好的激发幼儿的积极性,锻炼幼儿拼搏的意志,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一些集体游戏还能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各种活动竞争或能力竞争中,幼儿能不断的超越自己,找到在学的乐趣,学会独立做事和团队协作,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在学与玩中更好的找到一个平衡点,用游戏提起幼儿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儿童智力迅速发展,兴趣爱好,个性品德迅速形成的时期,早期教育的作用很大,一个科学的教学课程方案对幼儿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良好的作用。幼儿智力及身心健康发展与幼儿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与幼儿管理教育的联系也是不可分割的,若在这个时期内,规划一个科学的教学课程方案,对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幼儿园班级工作管理
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其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班级的管理方式,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班级是幼儿园施行保教任务的一个小场所,在幼儿园里,对幼儿来说,班级是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生活的地方,大多数的学习、游戏活动、进食都是在班级内部进行的,因此幼儿是否能在幼儿园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保教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是否恰当。拥有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状况必定拥有一个适合幼儿学习生活的环境,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就要注重老师与幼儿的关系。怎样处理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呢?不同年龄性格的幼儿,都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管理,而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爱则是首要条件,最不可或缺的。除了爱之外,我们也要注重老师和幼儿之前的交流,交流多了,自然双方也就更亲近了。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可爱但敏感的天使。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应对每一个幼儿的家庭状况,个性特性,身体情况等等进行适当完善的了解,同时用真诚的爱心、完美的耐心并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让幼儿体会到爱,打开心扉,乐意与社会交流。对于不同年级的幼儿在管理办法上应该有所不同,比方说对小班幼儿,多用肢体言语来亲近幼儿,如摸一摸、抱一抱、拉拉手等来传达爱意,让孩子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保护、关怀,使幼儿自然而然的对教师产生一种平安感、亲切感等。在对于这个陌生的脱离父母保护的集体中体会到安全、舒适、开心。到了中、大班,则适合多用表情、言语去感染教导孩子,一句真心赞誉的话语、一个鼓舞的眼神、一个会意的笑容,都会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暖意。老师的爱一旦被孩子了解和乐意接受,他们就会积极开心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导教学游戏活动中来,从而使幼儿管理可以愈加顺利有效地展开。
四、结语
当幼儿离开疼爱自己的家人来到幼儿园时,他的生活将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单一的家庭生活突然过度到复杂的集体生活,坏境的转变给幼儿带来了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变化。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有些幼儿在幼儿园很受其他小朋友的欢迎,拥有很多好朋友;而也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独自一人,几乎没有朋友。幼儿园就像是幼儿踏进的第一个小小的社会,不同性格的幼儿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不同。但幼儿也处于朦胧阶段,对大多东西都在学习中,学前幼儿正处于幼儿教育的关键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人格健全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在各个方面都将在幼儿成长有或大或小的影响,使得幼儿在自我管理能力,幼儿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等各方面都向着一个较好的方面形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