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论文(共12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论文(共12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论文,本文共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论文

篇1: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论文

【摘 要】网络的发展,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将我们彻底带入了信息时代,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

校园作为知识文化的摇篮更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入互联网,建设校园网络,并开始尝试网络教学。

二、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的思想核心是将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动构造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由学生主动建构,消化吸收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只有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案,将可以把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课件内容融合在一起,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课件,突出重点,全面综合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目标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但网络教学却可以做到了这一点。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毫无疑问,网络教学更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状况,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共享,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正是由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使信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也为个性化教育奠定了资源基础。

而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会促进教学关系转变,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变。

4、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各个终端的学生个体可以即时发问,而教师可以及时回答。

交互的方式不仅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

也可以自由相互交流,在课件图文影像声情并茂的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学生间的互相学习。

这种多双向交流学习一反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乐于主动接受教学信息并对网络教学充满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交互学习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能了解到自己的进步,并作出调整,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网络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情感互动问题――传统手段的必要补充

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解决情感互动问题又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中突出教育思想功能,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与网络技术的运用,二者并不是在对立的位置,两者也不是互不相容的,因此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情感互动就会在有声与无声间升华。

例如刚上课时播放一小段励志的小视频,课中穿插一些知识链接,课尾针对同学感兴趣的点展开讨论等,都可以促进情感互动。

因此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互动问。

2、循序渐进推进网络教学

不同于传统教学,网络教学对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学校要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并接入互联网才能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当然,任何一项新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新的学习方式也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实现普及的,这是一种不断摸索并逐步推进的过程,首先我们可以用很低廉的成本建设一个小型的实践环境开始网络教学的探索。

然后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学的条件也将会得到改善。

即便由于某些原因,我们无法全面普及网络教学,但是只要我们在小规模的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转变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学水平,这同样可以视为网络教学实践探索取得的成果。

3、课堂容量问题――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师为了增加课堂容量,大量引入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困扰,那就是大量的资料使学生眼花缭乱,无以下手。

学生可能来不及浏览一遍,就更不要说做笔记、思考、判断、消化的时间了,导致了学生学习漫无目的,无法控制网络教学的状态。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对网络教学容量认识走进了误区,因为我们知道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接受、能消化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课堂上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是不可能无限制扩张的。

所以盲目增加单位时间内教学容量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是片面的,所以教师更要协调好教材与网络的关系。

4、自主学习问题――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适当减少自己的讲课时间,多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

但是,又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教师该充当一个怎样的教师呢?这会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吗?当学生随意阅读教师该不该干涉?经过理论和实际的双重研究论证得出,学生是网络教学中的主体,学习是学习者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监督者,形成教、学想涨的良性交流与循环,非但不会削弱教师作用反而会增强。

四、结束语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

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和各种多媒体功能,我们要以校园网为依托,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利用各种教学方式,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何克抗.建构主义――网络教学的宏观模式论之一.

篇2: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论文

摘要:网络的发展,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问题与对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外部环境更加多变而复杂。

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一方面是提高组织效率和竞争能力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这种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解决信息系统实施低成功率问题关键因素之一,比具体项目的开发更加重要。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它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个切实有效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可以利用信息系统为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服务,规范组织内部管理,提高组织工作效率,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

1.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将我们彻底带入了信息时代,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

校园作为知识文化的摇篮更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入互联网,建设校园网络,并开始尝试网络教学。

2.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的思想核心是将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动构造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由学生主动建构,消化吸收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只有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案,将可以把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课件内容融合在一起,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课件,突出重点,全面综合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教学目标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但网络教学却可以做到了这一点。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毫无疑问,网络教学更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状况,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共享,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正是由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使信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也为个性化教育奠定了资源基础。

而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会促进教学关系转变,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变。

2.4 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各个终端的学生个体可以即时发问,而教师可以及时回答。

交互的方式不仅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

也可以自由相互交流,在课件图文影像声情并茂的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学生间的互相学习。

这种多双向交流学习一反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乐于主动接受教学信息并对网络教学充满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交互学习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能了解到自己的进步,并作出调整,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3.1 向多元化发展。

现代信息系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主要有文字型、数字型、影像型、声音型,其中在文字型信息系统中,全文信息发展很快,是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

3.2 向平民化发展。

信息系统不再只是服务于政府部分、科学教育、银行业务和市场交易,现在的服务对象应该朝着更广更适合大众的方向发展,更深入的普及到股票市场、证券交易、订票系统、天气预报以及个人生活米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

3.3 向着多媒体化发展。

信息系统的发展向着音频和视频、图像文字的声音、影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4 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信息操控系统现在的发展趋势是更符合人性化操作,由过去的逻辑提问命令式发展到语音技术,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相互匹配方向发展。

4.网络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

网络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它的具体创建也是完全由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的,它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其他方面再由教师的引导,其他同学的讨论来完成,通过网络上查找到的相关资源完整的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师生间是交互协作的关系。

网络教学模式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教师,学生,网络,课件(ppt)。

它的创建完全随机的,不拘泥于任何地点,也不拘泥于任何时间,学生可以选择在任意的地点,任意的时间,通过网络学习任意的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向同学或是教师请教,或是直接发贴向网上的朋友或专家请教。

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主体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生或是某几个学生,可以是一个教师跟一个学生,也可以是一个教师跟多个学生,或是一个学生跟另一个学生,多个学生跟多个学生,在网上互动,在网上讨论,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5.结束语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

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和各种多媒体功能,我们要以校园网为依托,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利用各种教学方式,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何克抗.建构注意――网络教学的宏观模式论之一.

篇3: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18-0034-02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我国教育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并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不再受到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以及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展教学。因此,在信息时代下,以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随着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建立高效以及科学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学的新要求。

在信息时代下,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通过数据库、多媒体以及网络等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传授知识,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既定目标。同时,计算机网络也实现对传统教学体系和模式的突破,并且为传统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一定要针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的区别进行科学应用,为现代教育提供发展动力,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有序以及持续发展。

一、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构建教学模式

在信息时代下,教师要根据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并且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需求,通过有效以及积极的引导,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向学生传授相关教学内容,在现代教育和课堂基础充分结合的情况下,实现知识结构的创新与转变,对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促进教学的协调以及稳步发展。

1.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学校主要以培养人才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同时,学校还是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关键阵地,想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实现教学中心的转变,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还要对知识进行创新与加工,实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完美融合,进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

在计算机网络背景下,其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技术、教学课件、学生以及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相应文档以及教学课件的组织,教师将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共享,学生通过登录平台,完成对教学资源的下载。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地点以及时间,并且结合教学目标,对学习活动进行灵活的安排。通过互联网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对教学资料和信息进行浏览和下载,并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进而实现高效课堂。

2.网络教学课堂设计

第一,自主学习模式,在计算机网络背景下,学校以及教师要充分重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建立完善的自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通过阅读以及查阅信息,结合自身对学习信息的需求,通过软件开展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各种聊天软件、电子邮件以及微信等形式,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教师还可以创设教学论坛,通过教学论坛学生可以提出自学中遇见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灵活的开展自学活动,并且通过教学资源以及师生互动,建立多层次、多元化以及多渠道的教学体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第二,“一对X”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包括“一对多”以及“一对一”教学模式,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其实现了教学的实时交互,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开展针对指导,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效模式。其中“一对多”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向多位学生进行授课,实现学生以及师生之间交流的教学模式。而“一对一”是教师针对个别学生而开展教学,通过共用画笔以及写字板等信息工具,实现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第三,多对多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背景下,多对多是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创设虚拟的课堂环境,通过同步对话形式开展教学,建立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合作模式,在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合作意识。当前,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对教师的新要求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获取信息方式更加便捷、简单,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在此背景下,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转变,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和角色也出现相应转变,教师的职责不仅是简单的传播知识,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

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创设了科学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需求以及学习特点,开展自主学习,并且实现学习最优化,这种个性化学习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浏览,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学习目标,并且以此为基础,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寻找相关资源,而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需要建立在教学资源之上,因此,教师要通过相关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并且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性以及积极性,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学习习惯,在丰富而有效情境下,激发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计算机网络背景下,教学课程不同,其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不相同,根据教学实践表明,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实现学生个性化以及自主化学习,并且缓解传统模式与信息时代的矛盾和冲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体现其先进性,提高學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自学能力,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研讨和协作,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激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吸收以及消化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扩展性思维以及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实现全面性以及综合性发展。

三、结语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正在迈向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在此背景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要做出相应的转变,进而符合当前的教学形式。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教学,符合社会、学校以及学生的需要,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学习体系,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孟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01:32-35.

[2]顾世民.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7,03:67-72.

[3]何吾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7:6722-6723.

[4]董东谋.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河南农业,,03:16-17.

[5]汪凯.网络环境下中学计算机教学思路转变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01:149-151.

[6]姚伟江,姜小鹰.网络环境下《护理管理学》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01:13-14.

[7]姜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模式的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09:144.

篇4: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摘 要]网络的发展,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问题与对策

1、引言

网络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发展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由于网络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2、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网络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课件还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它还代表着一种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核心是软件的共享。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4)教学方式的先进性。传统教学的中心是教师的教,网络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在网络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并以作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至于学生的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

(5)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的起点等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在传统的“教学流水线”上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网络教学克服了这些弊端。多媒体网络教学,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将生活中五光十色的现象带进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篇5: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教师网络教学论文

[摘要]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产生了全新的网络文化。

学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立校园网,并将其连入互联网,进行现代化的网络教学。

文章试图分析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过程中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怎样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相互交流以及教师如何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及时反馈。

同时,本文还针对目前网络教学中教师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网络教学 问题与办法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而迅速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政治到军事,从文化到经济,从制造业到新闻出版,每个行业都通过Internet紧密相连,互联网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实现信息通信、传播和交流的最主要途径。

它能将人类的智慧连为一体,因此,也能产生全新的网络文化。

学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立校园网,并将其连入互联网,进行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教学。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

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怎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环境中的相互交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下面笔者将作具体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

1.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工作站能随时回答问题,相互交流信息。

实时交互性的方式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图、文、声、像、影等教育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后传授给学生,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进行适时调整,做到及时改进。

学生可与任课教师进行及时的信息交流;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其他教师发出请求,提出疑问或发表自己的见解;另外,学生还可以与同学通过QQ、电子邮件、BBS等网络平台进行相互交流,讨论疑惑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的话,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获得新的知识以及教师的指导,还能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建构转换自己知识的目的,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自己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特点,教师和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网络信息非常丰富,包括图像、文字、声音、多媒体等各种信息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教材以外的其他教学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查找课堂以外的资源材料。

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思维,加速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速度。

3.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资源提供了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资源,因此,在这种环境中,已不再是以往只能通过课堂学习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的应试教育。

学生可以从更广泛的网络信息源中选择所需要且喜欢的学习材料,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实际情况计划和调整学习方式,获得一种学习知识的成就感,进一步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4.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主要跟着教师的讲解思路走,通过黑板粉笔的板书直接表达出来;网络教学方式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进行自主轻松的学习。

因此,在网络教学中,教学只需教师的指导、组织、协调,学生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进度进行学习,对于作业的检查和评定也是以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查。

5.教学形式的个性化。

传统教学都以相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学生的个体差异被忽视了。

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理解程度等各不相同,所以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完全得到满足。

教师许多时候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即使是进行个别教学,也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为个别学生提供帮助。

网络教学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网络教学可以实现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学生可在教师的安排下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同时,学生也能通过网络及时向教师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教师的帮助和指点下了解自己的不足,适时地调整,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实现教学的个性化。

此外,网络中有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如专题网络、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专题新闻、专业学术组织的网页、专业化的电子杂志等,这些网上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

6.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不同层次、不同版本、相同内容CAI课件,有著名教师的课件、有学校极力打造推出的精品课程等。

教师可以参考这些优秀的电子教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整合和编排,制作出内容更丰富精美的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学生通过对不同形式的课件进行学习和比较,挑选出优秀网站资源或课件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增加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二、网络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1.演示模式。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或校园网或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通过网络向学生演示各种声音、图形、视频、动漫或文本等多媒体教学信息。

这些形象生动、丰富直观的教学内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收。

如利用Visual FoxPror的编程来判断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解,那么先通过CAI课件讲解基本原理,通过Visual FoxPror编写的程序帮助课堂学习与讲解,逐句解释后再启动Visual FoxPror进行演示并显示结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利用Visual FoxPror的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效性,将虚拟世界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兴趣。

2.集体教学模式。

教师采用日常教学的讲授法清楚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思考思路等,创建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老师讲清学习任务要求后,通过网络将信息发布给学生或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进行分组讨论、协作交流。

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将疑难问题通过电子举手进行提问,教师及时解释,化解疑问,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也通过服务器进行监管,选定有疑难问题的一些学生,进行特定分组讨论,相互交流。

学生可以利用QQ软件、飞信软件、语音对话、BBS论坛等展开讨论、进行经验交流。

教师利用服务器上的广播功能,对问题、讨论结果或创造性的见解等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播,这样能迅速纠正错误或分析讨论结果,便于学生及时改正、加强理解。

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到了新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意识;同时,教师还能及时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便于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做出调整,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自主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是利用服务器功能,充分利用网络硬件资源,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效率。

学生利用服务器站点,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以及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与交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一个服务器站点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学生可以共享服务器站点上的大多数信息。

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可以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帮助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网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1.教学观念没有完全改变。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人简单地认为,网络教学中,教师只需将传统的纸质教案转变为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师生的信息交互、疑难问题转换成网络上进行交流,就会提高教学质量。

导致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用传统的观念与方式进行网络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并没有将网络教学观念和现代科学技术真正运用到现实的教学过程中。

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是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真正实现大规模的现代化高质量的网络教学。

2.自主学习资源缺乏。

自主学习是网络教学的特色之一,网络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活动的时空分离。

目前的网络教学在自主性学习中,只体现学生自觉学习这一特点,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

由于网络用户存在不确定性和广泛性等特点,许多时候,网络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生真正需求的学习资源。

网络自主学习资源的不足直接影响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和积极性,最终影响整个网络教学效果。

3.情感互动不够。

网络教学是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信息交流、知识传播的过程,而实践过程中如何解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情感互动、相互交流?思想品德、行为礼仪教育在网络环境下又如何体现呢? 因此,网络教学必将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整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

比如课程开头播放一段与课程相关的音像资料、课程中间插一个相关的新闻或课程结束时出个问题由学生展开自由讨论等,尽力做到师生情感互动。

因此,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互动问题,网络教学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结合,相互补充。

4.网络教学条件不够。

网络教学需要绝对安全可靠,对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的要求很高,需要及时更新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硬件,还要引进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而很多学校难以在短时间全部解决。

网络教学对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学校要根据学生规模,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建立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才能顺利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然而,由于我们对网络教学认识还不全面,且受思想观念及经费的约束,网络教学必将经过一定时空才得以实现。

当然,我们可以先建设一个低成本小型的实践环境进行网络教学的探索,随着网络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的硬件设备也会逐渐改善,教学质量就能不断得到提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教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等优点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欠缺的。

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将之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已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时代的需要。

因此,我们要利用好网络,运用好各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网络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龙冬阳.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楼桦.高职高专院校网络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06(11).

[3]莫卫东.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彭俊.浅谈信息时代下的网络教学[EB/OL].

篇6: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借助网络优化地理教学,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激发了地理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师备课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重难点突破,培养了学生能力;有利于顾及个体差异,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网络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加强地理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加强网络环境下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师生交流,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使用,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和效益。

关键词:网络环境;地理教学;优势;实践与思考

借助网络优化地理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在此就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优势、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过程设计模式以及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实践思考谈几点体会。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的四大优势

1.1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地理学习兴趣:网络资源内容丰富,分门别类的图片、文字资料和视频信息等使抽象枯燥的地理事物及地理原理变得直观具体,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也得到有效的锻炼。

1.2有利于促进教师备课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网络环境下,不同学校的地理教师可以进行协同备课,便捷地获得日常教学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师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

1.3有利于重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可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突出、强化教学重点,使教学难点得到突破和解决,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1.4有利于顾及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网络环境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问题,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基础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方式去获取更多的知识,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2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过程设计模式

下面以《酸雨的危害及防护》一节为例,简要介绍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2.1课前准备

(1)教师提出问题。利用前面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在生活中遇到的酸雨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布置任务让学生思考酸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2)学生课前探究。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查找相关资料,提出解决酸雨问题的办法,并制作相关的文档。

(3)制作推荐网站。教师针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收集相关的图片、影像、文字资料制作并推荐教学网站。

2.2教学流程: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流程:情景导入→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协作互助→巩固反馈→思维拓展。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充分利用网页及网络课件,相互协作、寻找答案、提出见解、展开讨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和归纳问题的答案。

(1)网络导课,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收集酸雨问题的漫画、图片、文字、动画及视频等素材,以此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打开网络课件,观察课件中的漫画“雨中垂钓”,提出问题:这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网络展示,明确目标。在网络课件中显示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重庆酸雨怎样产生的?容易造成什么危害?应该怎样防治?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快速有效地提取信息,然后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制作成文档。

(3)网络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访问浏览相关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4)网络交流,协作互助。学生在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如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学生与教师的协作等;还可以通过对酸雨的危害进行分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总结解决的办法,然后进入“讨论区”进行交流,研究其可行性。

(5)网络测试,巩固反馈。课题小结后,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测试网页,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题,独立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网络反馈给师生。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也能有成就感,高分数段的学生同样有激励感,可将测试题分层设计为达标级、提高级、综合级。根据计算机反馈的情况,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评。

(6)网络延伸,思维拓展。布置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访问与酸雨有关的网站,阅读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留言等方式进行交流。

3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实践思考

3.1转变思想观念,做个地理有心人:在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将发生转变,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知识,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策略应围绕如何学而定。教师需要经常关注地理和相关科目的信息变化。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大量的素材。平时上网时加以注意,下载可能有用的资料并分类保存,把这些资源直接变成自己教学所需的素材。

3.2提高教师网络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地理教师要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与其他教师就作业、任务和信息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学会利用FTP进行资源下载、检索和获取信息和上传数据、文档;能熟练地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电子表格、Web网页制作工具等来创建文档、图像、图表、Web网页,以进行信息集成。

3.3加强地理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为了避免工作的重复,教师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形成互助协作的氛围,共同促进地理教学工作的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节省时间,形成合力。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师可以建立地理博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把自己的教学反思、感想和教学材料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地理群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询问地理问题,寻求网友的回答,甚至可以通过视频进行交流。

3.4加强网络环境下对学生的管理:网络的自主性很大,网络的内容十分芜杂,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容易被精彩纷呈的内容所干扰而分散学习精力。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对学生自控性的要求更高,否则会出现上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不良现象。

3.5加强师生交流:网络地理教学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方面尚显不足。网络地理教学中师生不能完全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师生的面部表情及语音、语调所带来的情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了,所有这些情感信息的缺失都将对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在课后的反馈中,加强与学生的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增进师生的情感。

3.6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使用:面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复杂性,网络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使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和效益。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更新,更重要是把信息资源引入地理教学活动中,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模式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海燕.高中地理科际联系中的脱节问题及教学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1-2,28-29.

[2]武笑伟.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的实践与探讨[J].新课程,2011,2,23.

[3]郑晓磊.浅谈科际联系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4,53.

篇7: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广播电视时代特征论文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广播电视时代特征论文

1、背景介绍

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信息技术除了给人们提供新的技术,扩大人们的知识面外,也能为广播电视提供功能、内容、传输方式等方面的定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环境在建设过程中,会不断打破固有的商业模式,可以说计算机网络环境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信息资源是记录广播电视的载体,从广播电视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有线、无线广播、有线电视及卫星、网络广播电视等数次变革,其现代化发展使得广播电视信息技术资源的时代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高科技时代发展背景下,需要正确把握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发展方向,面对来自其他行业的挑战,广播电视需要发挥其优势,跟随时代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多样的信息技术资源,促进广播电视行业长远稳定发展。

2、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广播电视信息技术资源的时代特征

虚拟演播室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电视节目制作工具,虚拟演播室关键技术包括灯光技术、摄像机跟踪技术、场景设计技术等,充分利用摄像机跟踪技术,将获得的数据与计算机生成的背景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来看,是通过计算机视频合成机三维图形技术,不断调整摄像机的参数和位置,能够确保三维虚拟场景的透视关系与前景的一致性。这样,在色键合成之后就能够使前景中的人物图像看起来完全与计算机所生成的三维虚拟场景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逼真、立体感强的演播室效果。如今,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广播电视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就是这种虚拟演播室,能够体现广播电视信息技术资源的时代特征。

(1)为了能够节约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成本,从信息技术资源的获取以及资源再次利用角度看,虚拟演播室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室内进行情境模拟,在保证观者体验的前提下,节约节目制作成本,并且传统的节目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仅仅需要依靠几台计算机就可以完成基本的模拟情境过程。

(2)信息技术资源不仅能够节约节目制作的成本,并且相比传统的制作技术更能体现时效性和便捷性,能大大减少节目制作时间,而且传统的节目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各个部门进行沟通,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节目制作周期延长,既费时也费力,但是如今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节目制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瞬时就可完成,而且各部门提供的建议和意见会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资源实现共享,避免或者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流程,缩短节目制作周期,能够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3、当代计算机网络环境对广播电视信息技术资源的影响

(1)如今现代化的节目制作模式是属于自由式的,逐渐取代了传统固有的节目制作模式,而且从虚拟演播室的构建来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网络制作广播电视节目,能够充分体现现代科技的智能化以及高度的自由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种制作模式的自由化,能够实现在任何地方同时制作电视节目,在信息技术资源发达的时代,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场所将不再局限于电视演播室,将会被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资源组合形成的模拟演播室替代,而这种广播电视信息技术对传统工艺制作来说是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

(2)在计算机网络环境背景下,对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分类,广播电视节目在制作和后期编辑过程中都涉及各种信息技术资源,而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者来说,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技术资源,并做好存储和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当前在计算机网络环境背景下,信息技术资源管理已基本实现智能化和人性化。信息技术资源依附于计算机网络,承载着各种事物,在储存容量以及传输方式和覆盖面等方面都占据一定的优势,从这些角度看,在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背景下对广播电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分类,这样能够确保各种信息之间的高度关联性。

(3)在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背景下,广播电视信息技术资源的可传输性得到提高,主要是由于现代广播电视信息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传输优势,依附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并且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项先进的技术,成为了引导社会前进发展的动力,也是获取与分享信息的重要途径。

(4)广播电视信息资源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体现了实效性和共享性,时效性是指广播电视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传播,其利用价值增加,而共享性是指信息资源可以实现跨时空传播,满足不同个体对于知识信息的需求,现有的技术基本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将各种复杂信息整理融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信息技术资源的时效性和共享性。

4、广播电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与超媒体

近年来,广播电视多采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超媒体技术,这种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检索界面,能够补充现有的数据库技术。

4.1客户机与服务器的结构

广播电视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是为服务器和客户提供的一个应用程序,在系统主程序运行过程中,会根据实际需要调动各个服务器的程序,以便提高主程序的运行速度,而创建客户机与服务器的结构主要是为了通过广播电视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合理划分工作,将分配好的'工作交给最合适的计算机网络服务程序去完成,这种方式使得管理工作更为弹性化,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2]。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扩展广播电视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来自于第三方所构成的组件都可以被添加进信息资源中,补充其功能,另外,在运行这种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时,不需要了解具体的工作机制,但是作为工作人员需要对服务器有基本的了解,会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展开。为了促进广播电视的发展,引入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传统的硬件设施来自不同的经销商,比如摄像机和编辑机可能由于价格、质量原因从不同的厂家或销售商处采购,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掌握不同操作接口的软件以及需要在这些设备之间切换工作环境。但是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提高,设备的功能也越趋复杂,操作流程也较难,需要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才能发挥设备的功能,使得技术人员花在编辑和制作之外的时间也增加,在多人使用和分配的广播电视编辑制作中这种问题凸显出来。有效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在广播电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安装客户机和服务器接口,使得整个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得到极大程度的弹性化的划分。

4.2管理系统结构

广播电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需要充分利用节目资源制作节目,确保编辑人员在短时间能精确、快速找到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因此,需要贯彻超文本的设计思想,并适当添加图像、音频等多媒体信息,超媒体系统是一种人机互动的系统界面,操作简便,构成超媒体系统的部分主要包括节点、链、浏览器,节点是模拟的电子索引卡,每个节点都包含一个标题和待编辑的材料,单个的节点可以通过链进行关联,根据用户需求将节点分类,连成网络,浏览器是帮助定位和实现快速查找信息资源的结构图,在广播电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中,语义网络是其核心结构,每个链可以体现两个节点间的特定关系,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自定义。

4.3超文本与超媒体

超文本是指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和语义的结构网络,是由链将不同的信息节点进行分类、关联,运用这种管理技术的系统被称为超文本系统,传统意义上的超文本是指处理文本的策略,主要是文字文本,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资料中除了文字,还可以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展示,后来引入了超媒体概念,超媒体其实是多媒体与超文本的有机结合,是基于信息节点的内部连接,这些节点中包含各种媒体形式。现在,超文本和超媒体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和微型计算机中,广播电视技术人员也应打破固有的模式,紧跟技术发展步伐,运用超媒体技术,带动整个广播电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

5、结语

近年来,在计算机网络背景下,信息化已成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以虚拟演播室为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节约了节目制作的成本和时间,体现时效性和便捷性,我国的广播事业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对广播电视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作为广播电视企业,需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将信息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广播电视事业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春晶.网络环境下广播电视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及共享[J].黑龙江科技信息,(25):134.

[2]作者不详.《中国有线电视》创刊十周年稿件总目次(1993.10~.10)[J].中国有线电视,2003(z3):107-174.

篇8: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的教学论文

网络环境下关于初中语文的教学论文

一、在网络环境下,深化语文教学体验

网络环境给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进程的加快提供了动力,也让课堂教学节奏更快,教学环节更加紧凑。多媒体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对于教学内容的扩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并不是教师一句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从文字学习中获得真实的体验。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感悟,有利于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比如,在讲解《荒岛余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主人公在荒岛上的心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重现文章中的'情境。

针对文章中主人公在荒岛上收集各种材料建设房屋的情境,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为学生搜索一下相关的动画或者视频,让学生通过课外资源来了解荒岛求生的艰难,了解主人公的坚强与机智。当播放动画与视频时,学生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他们跟随动画、视频一起去体验荒岛的生活,去感受余生者的心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找到自己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网络环境让初中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在网络环境下,促进语文教学个性飞扬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方式和对新知识的领悟能力,这会影响因材施教的实施。一些教师出于对课堂时间的考虑,不能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设备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让教学活动更加紧凑。交互性乃网络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与网络进行人机对话,并得到反馈,相互学习、补充,利用网络资源激活思维,以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长此以往,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作业设计与反馈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就作业内容进行交流,共同研究作业中的难题。

教师可以设计学习任务单,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件制作,并展示自己所制作的课件成果,这样促进了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在学习《森林中的绅士》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业水平,让他们利用课下时间做一个相关课件,展示自己对于此文的理解和收获。同样,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让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妙趣横生、多姿多彩。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资源的合理应用与开发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彰显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要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教师需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支持初中语文教学,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深入改革,会大大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网络环境的存在与方法的合理利用,会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飞速发展。

篇9:网络环境下ERP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网络环境下ERP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ERP人才不断扩大。如何培养大批优秀的ERP人才,服务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迫切课题。本文从分析ERP人才培养的特点与定位入手,构建了新的ERP实践教学体系,针对ERP实践技能培养的瓶颈,提出以网络为环境,以成功的ERP案例为对象,构建模拟的ERP实施训练平台,通过反复的模拟训练,再配以竞赛、社区、论坛等措施,达到ERP实践能力的强化培养和快速成长。

【关键词】网络环境 ERP 实践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资源计划(ERP)人才的需要进一步扩大。如何培养大批的优秀的ERP人才,服务于当今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紧迫课题。综观ERP人才培养过程中,不难发现,企业上马ERP项目无论从规划、分析到实施都有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或者说是理论指导,可是企业实施ERP的成功率并不高。究其原因,除了ERP实施的复杂性和企业差异大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ERP人才的实践能力的欠缺。ERP实践技能的培养与积累却成了人才培养的瓶颈。

1 ERP人才培养的特点与定位

对于高校进行ERP专门化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了解ERP人才应具有的特点,并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对其所培养的人才进行恰当的定位,总的来看ERP人才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1 实战性

ERP是从企业信息化和IT管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应用和发展之中。现有的ERP理论还很难对日新月异的企业信息化活动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ERP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实战性特征,要使ERP人员迅速理解、适应和进人ERP实务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熟练地进行ERP活动。

1.2 复合性

ERP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作为一个合格的ERP人才应该拥有足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懂得ERP技术手段,能将企业运营需求转化为ERP应用,熟知ERP环境下的企业运作模式及活动方式。当然ERP人才知识的复合性特征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企业运营知识的随意组合。它的复合性知识性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ERP人才应理解ERP环境下的运营组织、管理和业务方式及其特点,理解ERP决不仅是企业运营手段和方式的更替,而是整个企业运作体系的变革。

1.3 多元化

由于ERP的变革几乎涉及到管理企业运营的所有方面、所有层次,而每个方面、每个层次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要求ERP人才具有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能将ERP人才简单地归为一个方面或一个层次的人才,应该充分认识到它具有多方面多层次和多元化特性。正是由于其复合性和多元化特征决定了ERP人才复杂性和多样性,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一定要准确,要突出人才培养特点。ERP人才的培养必须从知识、素质和能力三方面进行着手,力图打造一个“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和学习型人才模式。也只有这样扬长避短、学术有专攻才能形成共性培养与个性嫁接的育人体系。

2 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ERP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从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一切为了学生,适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新体系从机制上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个性的张扬,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敢于竞争,主动学习,不断进步优良学风的形成。ERP实践教学包括基础实践层、核心实践层和特色实践层等三层,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该实践教学层次图的特点在于:其核心为“基础+核心+特色”的ERP实践课程体系。基础层实践主要依托于学校经济和管理学科优势,打造学生扎实的经济、管理和计算机实践的基础技能。经济类分析实践包括经济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投资评价等;IT原理实践包括程序实践、数据库实践、网络实践;企业管理实践包括管理学实践、生产运营模拟、市场营销模拟。核心实践主要有ERP分析、设计、沙盘实践等。特色实践则是围绕着ERP的应用而展开。主要是ERP与企业管理、企业商务相结合的特色选修实践,其目的在于打造学生的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客户关系管理(CRM)》、《ERP挖掘》、《ERP审计》等多项有特色的实践群。

3 加强网络环境下ERP实践的实施与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规范了学生对ERP实践活动的要求,明确了通过ERP实践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程度,成为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训练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由于企业赢利的特殊性,ERP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以实际运作的企业为场景进行现场实践,那么比较有效的办法是进行企业ERP模拟。以网络为平台,以成功的企业ERP案例为对象,通过软件模拟进行教学,将企业成功实施ERP的过程引入课堂,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然后,通过竞赛、企业实习、科研课题、社区、论坛等方式进行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ERP实践培的养目标。特别是企业ERP实习和有关企业的ERP科研项目的开发,更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的积累。

4 结束语

ERP人才是现代企业运营的重要生力军。以网络为环境,以“基础+核心+特色”的ERP实践教学体系为蓝本,以“模拟+半实战”为手段,将ERP人才的培养成为“知识 + 能力 + 素质”的学习型人才,从而提升ERP人才的培养效果和速度。

参考文献

[1] 王长全.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实验室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第1期:127-130.

篇10: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论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中小学全面实施,教育的重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知识是第一位的,发展到能力很生要,发展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怎样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需求?成了各位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两年来,许多教师都在积极摸索着当前中学教学中教与学的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又切实可行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兴的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已经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正以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内涵,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等系列问题带来强有力的冲击。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从多年的实践经验出发,我感觉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数学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机械地进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新课讲解、练习,学生几乎没有独立地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师生间的交流形式单调,内容贫乏。而如果是单纯由学生自主学习则易出现学生学习不易监控,教师指导困难等麻烦。利用网络课堂教学后,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讲授八年级的'《不等式》为例,它的自主学习阶段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即不等式性质的归纳和性质的应用,而网络系统的交互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你解题出现错误时,计算机立即给予帮助,这些帮助引导学生思考,独立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直到解对为止;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系统的功能,学生可随时电子举手向老师提问,而且老师也可以通过主机监控任何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时通过音频、视频信号的传送进行个别辅导、分组解答或转播讲解以及个别提问,这样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从“复制型”、“消极型”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地发挥其认知能力,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实现自我教育,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网络环境课堂教学能够实现按原班级的分层次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同,将题目按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顺序设计,使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且能适时得到帮助,并设计了良好的人机对话的界面,使学生可以回到已经讲过的内容重复学习,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则可以快速通过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速度、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入提高篇,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实例应用等等,进而实现按原班级的分层次教学,使得各层面的学生都在原有的数学认知的结构上充分主动地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可以及时形成课堂评价体系

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课堂反馈信息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不够快速的遗憾,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利用网络的编程实现整个课堂的纵向统计和横向统计,实现时时监控,及时准确地反馈,达到评价的效果。所谓纵向统计即走对每个学生做题情况时进行统计,出现在每个学生计算机上,人机交互和反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它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受到教学成果的激励,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产生良性循环。所谓横向统计就是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实现主机对终端的时时控制和统计,收集每个学生对每道练习题的学习情况的反馈数据,对全班课堂练习从总人数、登入数、一次性做对人数、正确率四个方面进行总评价,从而,取得学生对各题目所做情况的真实反馈及本节课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堂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时时进行个别的导、集体或全班讲评。

四、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具有最优化资源

网络环境课堂教学融教法和学法于一体,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学生思考、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在CAI软件设计过程中,将授课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存入计算机网络中,使之可以任意调用,重复使用,因此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精讲多练,环环相扣,提高了课堂训练的密度及效率。而且利用人机对话的功能,从动画、图表、帮助解答等各处入手,使学生可以各取所需,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能力。在唐华教师的公开课《变化的鱼》中,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必学任务外,还可设计提高题、预习题,特别实例应用中可以通过课件设计,采用形象的画面,较强的直观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从而诱发其更强的学习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搜寻有意义信息,并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出猜想、简化问题、构造模型,并用软件技术解决。从课堂活动开拓到网络遨游,充分认识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的魅力。

实践证明,网络环境课堂教学将以其优教、优学而取性,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思考,传统教学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如何将现代化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黑板和粉笔的作用?如何设计出适合自己学校、自己班级的网络环境的课件等等。这些都是对我这一代教师的新的挑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把握好以纸笔运算、推理、作图等为主要手段的数学学习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之间的平衡。既使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落实(这里必须有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运算、推理、作图等的实践),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拓观察、思考、归纳、猜想的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事高水平数学思维、理解数学本质的活动。

篇11: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也在不断的做出调整。声乐作为教学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发展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网络环境对其已经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展开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声乐教学;思考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声乐教学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看,网络环境下的声乐教学必须由媒体、教师以及学生三要素共同组成。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理应是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媒体则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形成良好沟通的桥梁。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可以为教师教学活动增添更多的乐趣。将人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出来的同时,促使网络设备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立足民族性与多元性,结合网络教学与音乐教学

对任何国家来说,音乐教学始终立足于本国音乐。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教育作用与艺术作用的相互统一,促使时代性与经典性保持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相互统一。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应当挖掘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音乐作品。唯有如此,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欣赏音乐,学习音乐艺术的时候,感染情感,熏陶情感[1]。当然,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认识到,将网络环境作为教学平台,可以促使学生在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中了解不同的音乐形态,促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在学生对此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后,才会形成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观。音乐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其实就是要将现代化人类学与音乐文化价值观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喜爱,并认识到保护多元文化的紧迫性,链接传统,认识到发展传统音乐文化形式,继承人类文化,对发展和保护文化的重要性。

二、结合网路教学与音乐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与能力

对学生而言,综合能力的获得对其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就能力来说,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人的素质包括了知识与能力,但是知识并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就教育理念发展历程而言,从过去的知识教育到能力教育,直至现今的素质教育,其实就已经在说明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与发展。通过研究分析教育理念的发展过程就可以发现,这种理念下的教育是将受教育者作为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同时重视受教育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特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展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因此,在这样一种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开展高度重视学生的`特点与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就应当借助网络环境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音乐展开想象,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问题。如,教师播放一首音乐曲子之后,就可以询问学生音乐意境?音乐的风格是什么?音色、力度以及速度是怎样在演唱中进行变化的?教师借助网络技术来指导学生歌唱技巧,并加强学生创作实践。指导学生歌曲演唱,教师应当明白声乐作品演唱其实就是二度创作的过程。但是任何一项创作活动都离不开创作背景,离不开生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的时候,为促使其能够尽快熟悉音乐风格,就可以运用网络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音乐形态,音乐文化等文字性的资料。另外,在指导学生歌曲创作的时候,针对信息化时代,教师就应当认识到信息化教学不应当局限于学生学习,还应让学生自己学会寻找信息,促使学生寻找到的信息联系。教师在任何一项教学活动中,均可借助网络技术来促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的优美,感受曲子在此过程中变化,从而让学生完全进入到音乐的角色中。

三、网络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更应当重视学生思维的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然,借助网络环境,还应当突出“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便课堂教学实践有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这样就可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以丰富多彩、活泼趣味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教师教学重视趣味性,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形式,展现声乐教学的开放性,这样就可以解放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的音乐才能。实际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的感受音乐和学习音乐的意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网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认识到网络技术具备的价值。并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越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谭竺雯,洪翠笙.基于网络环境的声乐教学探讨——以地方工科院校声乐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6):233-234.

[2]柳建军,邹洁.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12(02):302-302.

篇12: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浅议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浅议论文

小学科学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门新兴课程,它源于课改前的自然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课程内容很好地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以其逼真的图像、动画、音效能营造另一个教室外的“真实的虚拟环境”,同时又以其灵活多变的交互性深深吸引着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教学之中,能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此,笔者拟就网络环境科学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解决教学重难点

科学课上有众多的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这些活动的安排教材编排者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的,他们有能力完成。但有些活动过程周期较长,要在课堂上立刻看到结果是不可能的。采取计算机网络资源来进行教学既让学生进行了自主的探究,又能不受学生调查时间的制约,从而保证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科学课上经常会有一些实验要学生来完成,这些实验的操作过程因为学生的差异会造成实验的进程和效果各不相同。教师的演示只能针对大多数,不可能反复地进行。有一些实验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如解剖植物的种子,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教师演示要求。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制作或实验演示分成几部分放在自制的网页里供学生随时调用,让人机进行对话,教师腾出时间进行实验结论的指导。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 ,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丰富网络资源,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科学发展表明,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某一特定对象,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最有前途的方向。各种信息数量增大,知识种类增多,使人能产生丰富的联想,找到多种事物的交叉点,产生新的思路,提出多种设想,得出新的结论。当代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正是产生于各门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点上。基于这方面的认识,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无疑应让学生把教材变“厚”,从而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在科学课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能让学生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网络对学生来说是一座巨大的信息宝库,根据老师的指引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收集大量的信息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讨论、补充、分析所收集的信息,在交流中激活思维,可以产生许多新的想法

三、发扬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在科学课中探究活动占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特点。教材中大量的实验既是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些真实的或模拟的环境中掌握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于网络环境下的科学实验在前文已有简要叙述,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是为了创设一种全新的科学课教和学的情境,网络还是教和学的工具以及研究和交流的工具,它不单是一种手段。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迎接蚕宝宝的诞生》这一课时设计了页面精美、内容丰富的网页,上课开始就以一段生命的变化视频片段引出生命诞生这一话题,然后让学生就“生命诞生”这一主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进行主题探究时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网页中的单元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然后再进行交流。在网页中教师不是单纯地丰富教材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而是根据教学目标还设计了一个留言板,让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及时地发布,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从教学的反馈来看,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工具使得课堂容量可以无限扩充,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真正成为了科学学习的主体。

四、积极探索,摸清规

在网络环境下,将科学课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一种趋势。由于科学课的开设时间不长,故其整合规律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有许多具体的操作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其一:网页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学生在线学习时对那么多的信息有时有些茫然,有时点击了很多页面还很难有所收获,如何设计好网页能更明显的体现学科特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可是我们要长期探索的一个问题努力。

其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师的角色如何把握呢?从传统的课堂跨入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关系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但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呢?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加以解决。

其三,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急待提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师生都要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能发挥出网络的优势,目前这种状况还只能是一种理想,要将理想变成现实需要我们教师作出更多的努力。

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是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催生的结果,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重视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的研究,同时还要充分挖掘传统课堂中的精华,将其发扬光大并融入到网络之中,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