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郡斋即事》试题及答案(精选7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郡斋即事》试题及答案(精选7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郡斋即事》试题及答案,本文共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郡斋即事》试题及答案

篇1:《郡斋即事》试题及答案

《郡斋即事》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郡斋即事①范仲淹三出专城②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②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

14.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题目中的“即事”点明了诗歌的题材,该类诗歌重在写人叙事,很少用到描写和议论,这在该诗中得到了体现。

B.首句使用比喻手法,“如丝”写出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失意后容颜上的突变,暗示内心所受打击、怅怨之深。

C.首联次句拿“禅师”来正面衬托自己,突出了诗人的“潇洒”;同时,该句又领起下文,中间两联是对“潇洒”的具体描述。

D.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一句与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

E.颈联写诗人赏菊、对月。“健”“迟”两字用得极为精妙,“健”字写出在雨中赏菊时兴致之高,“迟”字写出诗人观赏江月的.流连忘返。

15.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6分)

试题答案:

14.CE(答E给3分,打C给2分)

15.前一句直抒胸臆,后一句借典抒情,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2分)共同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萦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4分)

篇2:范仲淹《郡斋即事》诗文介绍

作者:范仲淹

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篇3:小斋即事古诗阅读附答案

小斋即事古诗阅读附答案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答案:

8.(5分)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能写出对第一联句意补充,给1分;能指出两联间句子的承接关系,给2分;能加以分析说明,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6分)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能写出托物言志,给2分;能写出作者之“志”,给2分;能写出抒发什么样的情怀,给2分。

篇4: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相关试题及答案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诗作于淮阴,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①淮上:淮河流域一带。

②眇眇:辽远。

③沧海:大海。

④满:全诗校:一作远。

⑤宿昔:从前。容鬓:容颜鬓发。

⑥独鸟:作者自喻。

相关试题及答案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答: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这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2.这首诗的第二联在写景上有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简要赏析。

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极目望去,这雨幕无边无际与大海相连。这一联写景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渲染了孤寂凄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离思。

3.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中 鸟 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悲和对广陵亲故的思念 (离别亲故的伤感)。尾联写独鸟飞向东南离广陵愈近,反衬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故愈远,突出了诗人的满腹离思。

阅读练习二:

注①: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1) 颔联中起和连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字简要赏析。(2分)

答:示例一:起字写傍晚时钟声响起,以声衬静写出环境的静寂(1分),反衬诗人内心的不平静(1分)。

示例二:连字写眼前雨势连绵、苍茫暗淡之景(1分),烘托了诗人内心的伤感(1分)。(意思对即可)

(2) 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4分)

答以问句起写我独自西行,以问句收写孤鸟南归,首尾呼应(1分);鸟儿的南归和诗人西行相比照(1分),含蓄表达了对亲故的思念之情(1分),以及前途未卜的茫然和生命孤寂与无助(1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是韦应物所作的.一首诗。这诗写离别之情,全用景物烘托,气氛渲染。诗中景物凄迷,色彩黯淡,钟声哀远,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藏在轻纱帷幕后面,触之不能及,味之又宛在。且这种感情不仅从一景一物中闪现,而是弥漫全诗,无时不在,却又无处实有,无时实在,使诗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深沉的韵致。

从诗意判断,这首诗应作于淮阴。诗人在秋天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亲友都还留在广陵。到了渡口,天色已晚,又不见渡船,看来当天是无法再走了。他一个人踟蹰在河边,天正下着雨。淮阴地属楚州,东滨大海,极目望去,这雨幕一直延伸到大海边。晚风凄劲,淮河里波涛起伏。诗人的思绪也正象波涛一样翻滚。把此时此地所见所闻所感,写进了这首律诗。

诗人只身北去,对广陵的亲故怀着极为深沉的感情。但这种感情,表现得颇为含蓄。我们从诗中感觉到的,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摄取了眼前景物,淡墨点染,构成一种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一种执着的情感。

诗的首联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寂寞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为深重。有了这样浓郁饱满的感情积蓄,五六两句才轻轻点出离思二字,象凄风偶然吹开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诗人憔悴的面容。按说诗写到这里,应直接抒写离思之情了,然而没有。诗人还是隐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飞的伶仃小鸟。这小鸟,从独字看,是失群的;从下字看,是归巢的;从东南二字看,是飞往广陵方向去的。既是失群的小鸟,你能睹物而不及人吗?既是归巢的小鸟,你能不想到它尚且有一个温暖的窠巢,而为诗人兴断肠人在天涯之叹吗?既是飞往广陵方向的小鸟,你能不感到诗人的心也在跟着它飞翔吗?而且,鸟归东南,离巢愈近;人往西北,去亲愈远。此情此境,岂止诗人难堪,读者也不能不为之凄恻!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与诗人同时发出深沉的一问:广陵何处在?这一问,怅然长呼,四野回响,传出了期望回答而显然得不到回答的曲曲苦情,写出了想再一次看见亲故而终于无法看见的心理状态。而正在此时,声声暮钟,不断地、更深沉更晌亮地传到耳边,敲到心里;迷蒙雨雾,更浓密更凄迷地笼罩大地,笼罩心头。于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篇5:杜牧《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诗歌鉴赏

作品介绍

《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4卷。

原文

篇6:杜牧《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诗歌鉴赏

作者:唐·杜牧

有客谁人肯夜过,独怜风景奈愁何。

边鸿怨处迷霜久,庭树空来见月多。

故国杳无千里信,采弦时伴一声歌。

驰心只待城乌晓,几对虚檐望白河。

注释

①彩弦:指彩饰的弦乐器。

②白河:指银河。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体对照

篇7:杜牧《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诗歌鉴赏

有客誰人肯夜過,獨憐風景奈愁何。

邊鴻怨處迷霜久,庭樹空來見月多。

故國杳無千裏信,采弦時伴壹聲歌。

馳心只待城烏曉,幾對虛檐望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