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学设计(共19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学设计(共19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学设计,本文共1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学设计

篇1:《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学设计

整合篇目:人教版第五册《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

整合主题:正确看待人和事

《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整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认读“骄傲、傲慢、兴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生字卡片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陶罐和铁罐》

(一)揭示课题

1、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贴图)

(二)初读课文

1、快速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2、思考:这两个罐子,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3、指名回答。

(三)品读课文

1、指导朗读描写铁罐的句子。

①从课文中找出铁罐很骄傲的句子读,抓住“傲慢、懦弱、轻蔑、恼怒”这引起词体会。

②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联的句子。

③多种形式朗读。

2、指导朗读描写陶罐的句子。

①从课文中找出能看出陶罐谦虚和善的句子读。

②根据学生所说的相机指导朗读相关段落。

3、多种形式读对话并评议。

4、看两者结局

①多年以后,这个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结局怎样呢?

②默读课文后半部分。

③指名答并板书:古董   氧化

(四)我想说

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

(五)小结

二、学习《狮子和鹿》

(一)学习课文

1、贴图。

2、播放课件。

3、问:你知道小鹿发出了一句什么感慨吗?

4、相机板书:美丽(送命)   难看(逃生)

5、问: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找相关的句子读读)

6、多种形式读。

(二)我想说

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

三、拓展

你学完这两篇寓言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能讲讲自己身上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吗?

四、师总结

五、练笔

我们共同改写《陶罐和铁罐》 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叫《铁罐与陶罐》。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狮子和鹿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篇2:《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本节课生字。理解“奚落”、“轻蔑”、“覆灭”、“遗落”、“相提并论”和“和睦相处”等同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懂得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其中表达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子之间的故事。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放慢速度多读几遍。

2、扫清文中生字障碍。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3.同桌之间互相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或分角色读。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主要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事?

2、快速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文中的陶罐和铁罐分别像是怎样的人?可在表现他们特点的词句下作标记。

四、研读感悟,体会寓意

1、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陶罐和铁罐的长处和短处各是什么?

(2)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奚落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2、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结合相关的语句谈理解。

3、演一演。

(1)小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读,要求只读对话,在读对话时要有人情人境的动作和表情。

(2)表演展示。(视频出示对话句子。)

五、表达感受,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六、编写童话,强化感悟

1、改编童话。

(1)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不要被课文所限制,放开思路,畅所欲言。)

铁罐:优点――不易碎,坚硬

缺点――易生锈,难看

陶罐:优点――不生锈,美观

缺点――易碎,不坚硬

(2)指导学生以《铁罐和陶罐》为题,改写这篇童话故事。

2、自编童话。

以《____和____》(如:小溪和大海、绿叶和红花、铅笔和钢笔、牙齿和舌头……)为题,展开想像和幻想,编一个童话故事。

篇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的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体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灌的谦虚而不示弱;感悟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居于教材特点、编写意图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陶罐与铁罐》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如下选择:

1.让语文教学更“简约”。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简约,本堂课确定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任务──情境对话。其次是教学环节的简约,本堂课围绕核心任务安排了三个主要环节:熟悉角色、选择角色、进入角色(对话)。

2.让语文教学更“感性”。在这堂课里,我们不要求学生分析寓意,“讲”寓意,更不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记”寓意。不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辩,而是巧妙地在朗朗的书声中,在饶有情趣的情境对话中自然实现人文教育目标。读和说,缓说破。

3.让语文教学更“整体”。文本是一个全息元,是一个整体,能整篇教学就整篇教学,不肢解,不选取。本课的教学中,我将突破习惯于一段一段地教,尝试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例如在“选择角色”这个环节,我提了一个“你为什么选择陶罐”这样一个涵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整体语境中思考感悟。同时在朗读教学中,我也尝试让学生整段整段诵读。

4.让语文教学更“语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角色朗读”、“对文章补白”、“想像对话”等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在“对文章补白”的过程中,在“想像对话”的过程中,即在种种“听、说、读、写”等等言语实践活动中,领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

学生分析

1.有的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7册,有的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6册,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5册。尽管文章内容是一样的,但针对不同学段孩子所设计的教学肯定要有所区别。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认知水平、人生阅历,心理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尤其三上年级的孩子知识储备还不多,对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缺乏了解,各方面语文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我们教师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对文本理解得很深,否则可能演化成一次“精神侵略”,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熟练掌握文本中的语言形式,例如将对四、五乃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提早引进三年级课堂,让学生根据文本创编等,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总而言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要过于强调“超越文本”。

2.《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作者反映的主题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这句话出现在原文的结尾,收录到教材中后省去了。也就是说,童话要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个道理。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陶罐与铁罐而言,陶罐有他的优点:朴素、美观、保存时间长;铁罐也有他的优点,结实、美观,易携带,用途广。然而,三上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几乎是“完人”,没有什么缺点,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我们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因为这是学生对这篇课文所要达到的理解的底限。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认读“陶、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等生字。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奚落、轻蔑”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部分。

3.感悟文章寓意,并将所感悟的寓意融入到“对文章的补白”以及各种特点的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中。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感悟角色

一、课前幽默谈话,让学生领会语文学习要多读书。

二、观看录像,通过猜想表情、模仿、赛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部分。

1.播放执教者有滋有味朗读课文的录像(没有声音)。

师:你都没听到他的声音,为什么就觉得他读得好呢?

师:既然你们讲到了表情,那你看到了课文当中描写的哪些表情?

师:下面,就请你们带着丰富的表情有滋有味地练读课文。

2.播放执教者有滋有味朗读课文的录像(有声音)。

师:他到底读得好不好呢?请你们听一听。你觉得他哪一句读得最好?为什

么?你能学一学吗?

师:既然他读得不错,那么你们就吸取他的优点,再练一练。

3.播放执教者骄傲地夸耀自己朗读水平高的录像。

师:同学们,他刚才是因为看不起我们而在奚落我们啊!你们能形容他刚才

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吗?(随机巩固字词)

师:你能读整段话和他来比一比吗?大家做裁判来评价。

第二部分选择角色

三、进入具体语境,在探究性阅读中体会陶罐优点,初步感悟寓意。

师:读了课文之后,你们对陶罐和铁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可以变化,

你愿意变化成陶罐,还是愿意变化成铁罐?

师:(对选择陶罐的学生)我也喜欢变化成陶罐,我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了陶

罐的两个优点,你喜欢变化成陶罐,是否也是因为看到了陶罐的这两个优点呢?

理由1.陶罐可以长生不老。

原因: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尘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理由2.陶罐有文物价值。

原因:“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损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师:那你是因为什么选择陶罐?你看到了陶罐身上的哪些优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由1.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3.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答案: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谦虚)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能同时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友好)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善良)

(点评:引导探究,目标明确;探究的展开,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要求和本质特点。老师把重点引向了陶罐的优点探究,既把握住了文本的客观价值趋向,又导向了对文本的深入阅读。言语实践是语文教学的个性要求,也是其本质内涵,展开探究做到了以言语实践为载体,通过“理由”和“原因”的言语实践,使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相得益彰,同时在实践中实现了人文熏陶。)

第三部分角色对话

四、师生、生生角色对话,随机补白,在言语实践深入领会课文寓意。

1、师生角色对话:(谦虚的陶罐──骄傲的铁罐)

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再说什么?你说啊,难道你身上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难道你还敢跟我比吗?你说啊……

生:再说。

师:“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把你碰成碎片!”

2、生生角色对话:(谦虚的陶罐和谦虚的铁罐)(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架)

教学检测意见

1.你上好课后感觉怎么样?

A 很累,很没意思,早就想着下课

B 有点累,有时候忍不住要想另外事情

C 不累,有点意思,不太想下课

2.你觉得你上完这堂课后,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你觉得下面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

B陶罐不但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所以他为人很谦虚。

C铁罐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他身上没什么优点。

4.你能正确、流利地读出下列词语吗?你能正确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中陶罐与铁罐的对话吗?

陶罐懦弱争辩恼怒羞耻流逝宫殿掘朴素

(设计综评:有人说,现在的语文教改是在爬坡,是行进在很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拐点上,我想,这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比喻了。所谓拐点,就是说可能向左走,也可能向右走;可能向上升,也可能向下坠,拐点上的人和事,面临着无数选择……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正确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正确的选择”本身就是一次有价值的突破。

该设计从学生的年段特点出发,紧扣《课标》的学段目标,抓住课文特点和难点。精选阅读切入口,优化学习方式,加强语言实践,在“我的发现”中发现在课文阅读中发现,注重阅读感悟,提升人文精神。

以读为本,学生在多读中认字解词,体验感悟,凸现语文的可感性和整体性。做到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用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和“补白”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智”开发和“理”的感悟,使阅读成为学生一段难忘的经历。

篇4:《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陶、懦、恼”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重点指导“懦”(nuò)“恼”(nǎo)声母都是鼻音

3、读下列词语:

奚落谦虚

傲慢懦弱

轻蔑争辩

恼怒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羞耻

氧化无影无踪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奚落恼怒

谦虚相提并论

傲慢和睦相处

懦弱羞耻

轻蔑氧化

争辩无影无踪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4、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有什么特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谦虚、友好、克制)

5、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板书:

谦虚

傲慢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傲慢──轻蔑──恼怒”陶罐是:“谦虚──自尊”)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教师巡视、指导。

5、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

3、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

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

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傲慢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综

篇5:《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正确读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

2、借助拼音、工具书熟读课文,分角色读出陶罐谦虚、铁罐傲慢的语气,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说出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法指导:

1、借助拼音、工具书读熟课文。分角色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内容。

2、合作交流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借助拼音、工具书熟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ào màn huāng liáng qiān xū nǎo nù jià zhí pǔ sù

( ) ( ) ( ) ( ) ( ) ( )

(2)我会读

陶罐 奚落 轻蔑 无影无踪 覆灭 争辩 挖掘 羞耻 翻来覆去

合作探究:

1、读课文1—9自然段学习一下内容:

(1)画一画,读一读体现陶罐和铁罐态度的语句。

(2)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3)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2、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

陶罐:

铁罐: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

拓展延伸:

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课堂检测:

1、想一想,选一选

争 (辨 辩) (骄 娇) 傲

惊 (荒 慌)

(恼 脑) 怒

价 (值 植) (朴 扑) 素

2、想一想,连一连

老爷爷高兴极了 他那两道浓眉紧锁

爸爸在思索 他那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

那个人在生气 他那双眼睛眨也不眨

弟弟在听故事 他那双眼睛都快喷出火来了

篇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本节课生字。理解“奚落”、“轻蔑”、“覆灭”、“遗落”、“相提并论”和“和睦相处”等同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懂得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其中表达的寓意。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子之间的故事。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放慢速度多读几遍。

2、扫清文中生字障碍。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3.同桌之间互相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或分角色读。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主要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事?

2、快速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文中的陶罐和铁罐分别像是怎样的人?可在表现他们特点的词句下作标记。

四、研读感悟,体会寓意

1、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陶罐和铁罐的长处和短处各是什么?

(2)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奚落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2、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结合相关的语句谈理解。

3、演一演。

(1)小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读,要求只读对话,在读对话时要有人情人境的动作和表情。

(2)表演展示。(视频出示对话句子。)

五、表达感受,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六、编写童话,强化感悟

1、改编童话。

(1)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不要被课文所限制,放开思路,畅所欲言。)

铁罐:优点——不易碎,坚硬

缺点——易生锈,难看

陶罐:优点——不生锈,美观

缺点——易碎,不坚硬

(2)指导学生以《铁罐和陶罐》为题,改写这篇童话故事。

2、自编童话。

以《____和____》(如:小溪和大海、绿叶和红花、铅笔和钢笔、牙齿和舌头……)为题,展开想像和幻想,编一个童话故事。

篇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理解“傲慢、恼怒、相提并论”等词语。

2.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对话了解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和铁罐的傲慢、无礼,难点是理解体会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谈话导入各自特点。

(1)同学们看,这是一只——(陶罐),这是一只——(铁罐),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生说能装东西。) (2)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1:我会选择陶罐,因为铁罐容易生锈。

生2:我会选择铁罐,因为陶罐容易打碎。

生3:…….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陶罐易碎,不生锈;铁罐坚硬,易生锈。根据板书,师引导同学们说,它们各有——长处,各有——短处]

(3)相机解释铁为什么会生锈呢?

a、生说。b、师补充理解:因为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粉末状物质,即我们所看到的铁锈。铁生成锈,也就是说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了。

导入:这就是当年存放在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它们本该和睦相处,共同为国王效力,可是,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这样。那么,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整体感知,自学课文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大家想读一读吗?请大家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读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这些问题。

(1)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故事?

(2)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品读交流、内化感悟

1、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故事?

2、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者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陶罐和一只怎样的铁罐?(把你所想到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陶罐:谦虚 友善 铁罐: 傲慢 无礼

看图,分辨哪只是陶罐,那只是铁罐?为什么?

3、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的?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描写神态和语气的词语,和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看怎样才能读好它们,待会儿我们一起来参加一个朗读交流会。(学生练读)

2、细读品味,内化情感

请大家把描写神态的语气的词语写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a “傲慢”。

屏显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谁来试试做一只傲慢的铁罐?(指名读)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师:面对这般傲慢无礼的铁罐子,陶罐是怎样应对的呢?

生:“不敢,铁罐兄弟。”和它相对应的词语是什么?(谦虚)

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却称铁罐为“兄弟”,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陶罐的宽容大度,谦和善良。)

b “轻蔑”。

屏显句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轻蔑”是什么意思?

生:轻视,不放在眼里。

师:铁罐子变得更加骄傲了,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看看这眼神,看看这动作,让人感觉到一脸轻蔑的神气了吗?谁再来读读?

指名赛读,齐读。

c “争辩”。

师: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一而再,再而三地难听的话嘲笑陶罐,课文中用了个词语“奚落”。(现在你明白了奚落是什么意思了吗?)陶罐也听不下去了,和他争辩地说……

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d“恼怒”。

屏显句子▲“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点评:(如读得不到位)陶罐的争辩激怒了铁罐,那么你还能读得如此平静,如此无动于衷吗?请你再读读。

(读得到位)①就是,“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谁再来读读。

②师引读,铁罐恼怒了……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看来铁罐是要和陶罐子吵起来了,陶罐只好无奈地说……

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铁罐气炸了,他说……

(屏显文字)生齐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铁罐一而再,再而三地辱骂陶罐,陶罐却一直忍让,同学们,你们认为陶罐懦弱吗?(讨论交流:陶罐不懦弱,它知道自己的任务是盛东西的,不是互相碰撞,也不是互相争吵的。它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谦让的美德,是做人的一种态度,不是懦弱。)

3、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就好像来到了国王的厨房里,看到了谦让宽容的陶罐,蛮横无理的铁罐,多么有趣啊!对这么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想不想分角色表演读?

(1)小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读,要求只读对话,在读对话时要有入情入境的动作和表情。

(2)过渡:你们出色的朗读表演让老师深深陶醉了,老师仿佛已经走进了这个童话世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老师很想知道后面的发生的事情,请你们默读10—17节,看完再告诉老师,好吗?

4.默读课文10—17节,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

(1)学生默读思考: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陶罐:朴素美观,铁罐:无影无踪)

(2)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铁罐是那样地伤害陶罐,陶罐为什么还要人们把铁罐挖出来呢?

(.陶罐善良宽容,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

四、说写延伸,深化感悟,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篇8:《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篇9:《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图片:展示陶罐和铁罐,引出课题

②板书课题,读题。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

②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③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

b.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19陶罐和铁罐

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

篇10:《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体会心情中指导感情朗读。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摘抄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课前准备:了解铁会被氧化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奚落”引入 设置悬念

1、出示“溪”,让生读。

2、去掉三点水 “奚” 认识吗? 查查字典。

3、“奚落”什么意思?看看字典里怎么说。(讥笑 嘲笑)平时谁奚落过谁呢?为什么奚落?

4、看这里的一段话: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随机教学“御厨”。

5、质疑:铁罐怎样奚落陶罐?结果怎样?

“陶罐和铁罐”的寓言故事能告诉我们。用心学习,才会收获多多。(板书课题)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随时学习生字“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读准词语:傲慢 懦弱 轻蔑 恼怒 羞耻 流逝 覆灭 宫殿 倒塌 朴素

2、读好带有多音字的句子。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自由说————为了使同学们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老师帮帮大家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 )陶罐,经常( )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然( ),而铁罐却( )。

过渡: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陶罐又是什么态度,我们一起轻轻读读2-——9自然段吧!

四、精读课文 深入感悟

(一)、学习2——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速读1——9自然段,思考:文中的陶罐与铁罐分别留给你什么印象。

2、交流。(铁罐:傲慢、狂妄…… ; 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 不自卑……)

3、多媒体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指导第一组对话

A、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课文中也能找到表示陶罐态度的词。

B、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铁罐的话,女同学读陶罐的话,老师读旁白。

C、小结朗读方法:大家读得不错,其实读好它们的对话并不难,用我们的火眼睛找到体现他们态度的词,想想意思,体会当时的心情,就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②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我们能像刚才那样的学习方法,读好他们的话吗?小老师负责,小组合作学习吧!

④指导朗读,全班评议。

A、指名一小老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学习的。能把你们组的学习成果展示一下吗?来,试试————(预设:当读到第4自然段时,铁罐的态度有那么好吗?从哪个词看出来?“轻蔑”不是一般的小看,轻视,而是十分看不起,再说课文“轻蔑”词语前有“更加”,可见铁罐是非常非常看不起陶罐,第四段中铁罐的话谁来说说。邀请几位赛读。当读到第五段时,请问大家,“争辩”什么意思?你和别人争辩过吗?为自己辩护,怎么读?读得很投入,看你争辩得脸都红了,语速也快了,齐读——靠近一学生,问,陶罐兄弟,你还有话要说,你怎么不说了呢?因为铁罐不容许陶罐再争辩了,不容许陶罐和他相提并论,他气急败坏,生气极了,用书中的一个词说,他——恼怒了。谁能把第六段中铁罐的话说得更好。老师引读7、8段。陶罐不再理会铁罐。怕他了吗?)

B、多种形式直接对话——男、女、师分角色朗读1——9自然段。

⑤铁罐就是这样的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⑥学生回答。

⑦师总结,铁罐以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板书:奚落)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一次次地忍让,(板书 忍让)

(二)、学习10——17自然段。

1、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许多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成了破碎片?而陶罐是否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并用“~”划出变化的句子。

2、指名读,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很有价值)人们没找到了铁罐后,这是为什么,铁罐去哪里了呢?(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结合讲解铁要氧化的科学道理)

3、身价百倍的陶罐此时有没有忘记铁罐?出示句子:“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从这句话看出什么? (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还经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善良,对铁罐很友好。我们要向陶罐学习,宽厚待人。)

4、师总结: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去截然不同,设想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五、明辨是非,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出示寄语: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六、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1、摘抄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句。(摘抄在“日积月累本”上)

2、小练笔:假如铁罐复活了,它会对陶罐说些什么?陶罐会说什么?请续写《陶罐和铁罐》,相信自己一定行!(写在“我的文章本”上)

七、板书设计,文路清晰

陶罐易碎 ——→ 永久

忍让 和 奚落

铁罐坚硬 ——→ 氧化

篇11: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2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跟老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出示课题)

2、读题,

师:谁来读题?(读题)

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要求:

1、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陶罐御厨奚落懦弱

轻蔑争辩恼怒羞耻

流逝宫殿掘开

朴素

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小老师带读,正音,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提示和睦相处是多音字。

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表现人物的神态?(懦弱、轻蔑、恼怒、羞耻)并适当理解。

3、生字词语都认识了,再来读读难读的句子。

4、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指名说。

追问,铁罐哪里去了?

补充小资料袋: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4、整体感知

请你观察人物的表神态,说说故事中的2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的,故事一开头就写出了铁罐的骄傲,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这段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骄傲、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我们往下读读看

5、认真默读2~9自然段,

用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划出陶罐回答的话。

三、学习课文29自然段

1、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部分对话。

出示第一部分对话:1-6自然段

○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

①同桌分别挑选一个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

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②注意神态的词语就能把句子读好。那铁罐和陶罐在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找出第一次对话时描写神态的词语。

你看看陶罐说的这句话,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很谦虚?(称呼上)

再看看铁罐对他的称呼呢?(真是太骄傲了,没礼貌)

③再请一组对话。

问1:铁罐,你为什么这么傲慢啊?

问2:陶罐,听了铁罐的傲慢的语气,你没有生气,反而很谦虚,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讲出铁罐的坚硬和陶罐的易碎的特点。)

④你还找到了铁罐说话时的哪些神态和语气?

(更加轻蔑)轻蔑是怎样的,你能来做个动作吗?谁来用更加轻蔑的神气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

(恼怒)恼怒就是说他(很生气了,越来越骄傲)铁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呢?(因为陶罐在争辩)

⑤陶罐要争辩些什么?出示句子(他不是懦弱)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陶罐还想继续说下去)会说些什么呢?(自己读读,想想指名说)但是铁罐容许他争辩吗?(不)哪里看出来的'?(铁罐打断他说的话)所以这里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的快一点,硬一点。

⑥再指名2人来读这两句对话

○第2次推荐读(直接读对话)

(1)再同桌分角色练读,要读出铁罐和陶罐不同的神态和语气,你还可以加上一些眼神和动作。

(2)推荐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来推荐一位同学读铁罐,一位同学读陶罐。到台上来读,表演读,其他同学同样要听仔细,一会来点评。

(3)评价(估计读的好)如果读的不好,老师范读

○第3次展示读(直接读对话)

师:下面1、2大组做铁罐,3、4大组女生做陶罐,分角色来读这部分对话。

2、想象神态朗读

出示余下的对话:7-9自然段。

(1)师:这部分对话又该怎么读呢?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吗?

出示:陶罐地说(心平气和、温和、平静、好言好语等)

铁罐()地说(歇斯底里、怒不可遏、暴跳如雷等)

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2)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3)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问1:铁罐,为什么你越来越生气了?

问2:陶罐,你为什么总是心平气和呢?难道你真的很懦弱吗?最后为什么又不再理会铁罐了呢?

3、全部对话练读

4、整体感悟

师:刚才大家从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中读懂并体会了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

铁罐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傲慢,一次比一次狂妄,而陶罐却始终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在和它讲道理。

5、师:为什么铁罐一次比一次傲慢?

骄傲的铁罐自以为很坚硬,总拿自己的长处去和陶罐的短处比,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板书:坚硬

是的,陶罐的确不坚硬,容易碎,板书:易碎。

但是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他惧怕了吗?

指导书写:谦虚。

四、存疑结束

师:同学们,骄傲的铁罐一直拿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陶罐的短处,那故事最后的结局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更深的思考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预设:

篇12: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无价之宝)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无踪无影)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

第2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陶罐和铁罐》,知道了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只是陶罐,另一只是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成了无价之宝,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板书: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二、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板书: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齐读后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样子的?而铁罐呢?

请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出示14、17段,分别齐读。

(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2、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4、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三、作业:

其实,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故事我们以前在课内课外都读到过,比如《小柳树和小枣树》、《骆驼和羊》,老师还重新编了一个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读吗?咱们自己也能编一个这样的童话故事。

板书预设:谦虚、友爱陶罐←→铁罐骄傲、自大

↓↓

易碎坚硬

↓↓

永久氧化

↓↓

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篇1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的故事。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消失得无踪无影。

本文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年段教学目标、本册教学目标和本专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形成的。(一)培养学生自觉,独立的阅读能力。(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联系学过的课文或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本寓言故事的道理,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对于本文的教学,我将采取以下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策略一:引导学生通过大胆质疑,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策略二: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抓住重点词句,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策略三: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

策略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品一品,理解品味。

4、演一演,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陶罐、铁罐的实物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让你们触摸了我从西藏带来的非常漂亮的罐子,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好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坚固”“易碎”两个词语)

同学们通过触摸,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一只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二)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四)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骄傲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引导学生。

(五)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1.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出示课件1: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呢?

生:傲慢

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2.)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出示课件2: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轻蔑

板书:轻蔑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3.)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

出示对话3“住嘴…………在这里”。

师: 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板书:恼怒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谦虚、大度、礼貌……(板书:谦虚、大度)

师: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出示课件5:“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四、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一)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二)戴上头饰表演。

五、学习课文10—17自然段

(一)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二)学生认真读,积极发言

六、归纳主要内容,揭示寓意领会中心

(一)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

(二)教师:出示铁罐、陶罐的实物,看同学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出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七、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课文,模仿着编一则寓言故事。

课文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yù)厨(chú)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qiān)虚的陶罐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nuò)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脑怒了,”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mù)相处吧,有什么可吵(chǎo)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chǐ),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shì),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fù)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遗(yí)落在荒(huāng)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渣滓(zǐ)和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jué)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得叫起来。

捧起陶罐,掏出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pǔ)素(sù),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jià)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mēn)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jí)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它,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完全氧(yǎng)化,早就无踪无影了。

篇14:《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至第9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至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读懂课文讲的道理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

【教学重点】: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懦、辩、耻、逝、殿、掘”6个二类字及“骄傲、傲慢”等1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傲慢、懦弱、奚落”。

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3.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请跟老师板书“陶”(课题已板书在黑板上),注意它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预设):陶罐是什么物品?

师:陶,是用黏土烧制成的。(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一类字):傲慢 谦虚 恼怒 荒凉 朴素 价值 嘴巴 吵闹 感受 捧起 和睦相处 盛东西

(二类字):懦弱 争辩 羞耻 流逝 宫殿 掘开 奚落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铁罐常常( )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铁罐( )了。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奚落

篇15: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至第9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至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读懂课文讲的道理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

【教学重点】:

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懦、辩、耻、逝、殿、掘”6个二类字及“骄傲、傲慢”等1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傲慢、懦弱、奚落”。

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3.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请跟老师板书“陶”(课题已板书在黑板上),注意它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预设):陶罐是什么物品?

师:陶,是用黏土烧制成的。(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一类字):傲慢 谦虚 恼怒 荒凉 朴素 价值 嘴巴 吵闹 感受 捧起 和睦相处 盛东西

(二类字):懦弱 争辩 羞耻 流逝 宫殿 掘开 奚落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铁罐常常( )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铁罐( )了。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奚落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的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

1、师:铁罐常常奚落陶罐,那他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请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读读铁罐的话,看看铁罐是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课件:1-6自然段

生预设:铁罐很傲慢,自以为是……

师:同学们说得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其实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词语。

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老师把“傲慢”变成红色,那么“傲慢”是什么意思?(生:骄傲)。傲慢是这句话的关键词,通过“傲慢”,我们能知道说话人当时的神态,还能理解说话人当时的心情。这个词还能让我们读出傲慢的语气。谁来试一试?指导生读,评价)

2、师过渡:傲慢表现人物神态的关键词,而且这些关键词出现在对话时的旁白(提示语)中,对话中的旁白可在句子中有三个位置:句子中、前、后。请你找到旁白后再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关键词。

生:同桌合作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师生汇报交流)

师: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描写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学生汇报)

3、师:将说话人的神态动作带进对话中去,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内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小组间比赛)

(二)学习第7-9段,学生自己归纳表达陶罐和铁罐神态或心情的词语。

师过渡:关键词能让我们一下就知道人物的神态动作,可是作者有时不会在提示语中加上这样的词。(出示课本7-9自然段。)

1、请读7-9段,考虑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心情变化?小组内讨论并确立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加到句子中,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 )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2、小组汇报学习。

a.生(小组代表)预设:陶罐很温柔、不生气、和气…… 铁罐:发疯、更加生气、怒火冲天……

篇1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骄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谦虚、轻蔑、争辩、愤怒等很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思考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自编、自导、自演《陶罐和铁罐》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

4、将《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进一步掌握寓言特点,培养学生创品行互换,变成《铁罐与陶罐》造思维能力,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大家看一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学生可以用手敲一敲,听一听来判断是陶罐和铁罐。)

2、师: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生说能装东西。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1:我会选择陶罐,因为铁罐容易生锈。

生2:我会选择铁罐,因为陶罐容易打碎。

生3:设计意图:利用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摸、敲,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并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直入中心,为学生体验情感奠定了基础。

3、师:今天,陶罐和铁罐这两件物品非常高兴地来和我们大家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和它们成为好朋友们呢?(出示课件:认读词语,理那就请你们先来认识百变的他们吧!解词意)学生在电脑前用鼠标操作点击各种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来认读词语,并查看词意资料,进行理解。设计意图:该环节以识字为明线和主线,以理解阅读为暗线和辅线,不仅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还力争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和谐统一。

二、读中感知

1、师:陶罐和铁罐结交你们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好开心哟!那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呢?那就请你们睁大眼睛看屏幕,竖起耳朵听我讲吧!教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以课件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将过去拉到现在,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文本,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

2、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一读?那就请大家读吧!可要注意读书方法哟!用课件出示读书方法:读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分角色朗读,对你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多读几次。思吧!关于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理由是什么?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自主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在读中进行初步的感知,在思中进行内心的体味。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三、画、议、读、演中感悟,学中有乐

1、师:同学们,你们读好了吗?思好了吗?那我就来采访采访)你们。教师像记者一样随机采访:你喜欢谁?(学生接受采访做答。师:那我们就小组合作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思吧!设计意图: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2、画一画

师:先别忙着行动,看我这里带来了什么礼物。设计意图:教师微微地神秘一笑,故弄玄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热情。师:我知道你们各个都是小画家,所以我这里准备了两张没有表情的脸,请你们在议的同时为他们画出表情,怎么样?(学生情绪高涨,分小组合作,纷纷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画一画,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学生动手画表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进行充分地理解感悟,既考查了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又发展了创造力,还提高了绘画技能,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例如:当学生要表现陶罐当时那种谦虚的表情,就要把眉、眼、嘴画地平一些、长一些才能反映陶罐的谦虚,体现它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而铁罐说话时,特别生气,后来恼怒了,大发雷霆。所以就把它画出眉毛竖起,两眼圆瞪瞪的样子……

3、议一议

师:汇报交流会现在开始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随机问学生:你这是画得什么表情?为什么要这样画?同时指导学生抓住对话、抓住重点语句充分朗读,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边读边想像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语气、神态、心理、动作,感受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展示。这时对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画?)更具有深刻意义,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像。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再现文本。

4、演一演

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自制道具和喜爱演的角色上台演一演“陶罐和(教师点拨表演时的语气、语调、表情、神态、动作等方面对铁罐”人物特征的展示。)设计意图: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动作、神态和情节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为学生的创造开辟空间。

5、玩一玩

师:同学们表演得很棒,我想陶罐和铁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让我们来做个游戏考考你吧!瞧这片草地上盛开着鲜花,每朵鲜花后面都有一个词语,请你摘下那朵鲜花,大声地朗读那个词语,之后再把它放到相应的陶罐和铁罐中!设计意图:在玩中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地是考查了学生对课文语言吸收、内化、积累和运用,并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四、模拟采访,领悟寓意

师:请摘下鲜花的同学们留步,老师当记者采访你们:你知道你们的优点和缺点吗,今后打算怎样做?《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你想对陶罐、对铁罐、对自己或别人说点什么呢?(话音刚落,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由哲理知识向生活实践延伸,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懂得要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五、放飞想像,读写结合。

师:学完这则寓言故事,同学们都喜欢陶罐,因为陶罐的身上有许多优点;可是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容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

师:让我们大家放飞思路,大胆去想,共同来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陶罐回答:不是让我们比美……”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激发想象、拓展延伸都是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改编寓言——重构文本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解读文,从而实现阅读创新。本”到“重构文本”再到“超越文本”

篇1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师:我知道大家都特别爱读书,尤其是童话和寓言。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寓言,那就是第 24 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2、大家看大屏幕,老师把他们带来了。这是陶罐,这是铁罐,你们知道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坚硬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屏幕出示词语, 现在心里默读一遍,有不熟悉的现在心里记住它。

3、同学们,词语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下面我们就随着它们一起走进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4、打开书,我们分段读文,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奚落”) 二、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解课文。

1、理解“奚落” 师:同学们刚才在说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词“奚落”,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师:那么,文章中的“奚落”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真正的理解“奚落”。

2、学习2——9 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1)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请自由读 2——9 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直线画出来。

(2) 谁来读读铁罐第一次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什么?(骄傲,傲慢、看不起别人) 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

师:明明知道铁罐不敢碰他,却偏要抓住铁罐的弱点进行发问,目的是? (嘲笑铁罐) 那通过铁罐这个表现,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看不起别人,用难听的话说别人的缺点) 师: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铁罐不慌不忙,他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读第二句 师:陶罐不但不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说明了什么? (陶罐谦虚友好) 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 同位分角色练习。

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第一组对话。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读得这么好,首先抓住了重点提示语,进一步理解读,然后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读。这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的三组对话。

3、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三次对话。

(1)提出学习要求:同桌合作练读后面的三次对话,注意圈出描写神态或心情、重读的词语和标点,进一步理解读,然后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同桌合作表演读。

(2)同桌练读,老师巡视指导。

(3)学习第二次对话,大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

师:从他们读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

生加动作表情再读。

师:同学们看,这有一个什么号?.......,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说,陶罐没有说完的话。

师:对,我们有理时就要争辩,要理直气壮。

(4)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谁想跟老师一起来读第三组对话。(大屏幕出示第三组对话)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不好)同学们都比老师会读书,谁来读读。

生读。

(5)学习第四次对话。

师:铁罐这么恼怒无理,而陶罐还是那样平静友好。铁罐由刚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现在是—— 生:火冒三丈、恼羞成怒........ 指名生朗读第四次对话。

师:同学们,铁罐一次又一次地用不好听地话说陶罐,这就是—— 生:奚落。

(6)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分角色朗读。

过渡:陶罐谦虚而不懦弱,它不跟铁罐针锋相对,而是向铁罐讲明道理,可以看出陶罐的胸怀非常宽阔,铁罐以为自己很坚固,就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据理力争,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说出了那么多蛮不讲理的话。

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陶罐和铁罐的结果又将如何呢? 4、学习10——17 自然段。

(1)请学生默读课文 10——17 自然段,想想陶罐和铁罐结果如何? (2)生交流汇报,出示相关句子,师相机板书“光洁、美观、无影无踪”。

(3)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4)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生交流汇报 三、揭示寓言,领会中心。

1、如果你碰到了这只铁罐,你会怎么劝告他? 2、生交流说。

3、揭示寓言寓意,身体和灵魂 四、作业:

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语句,积累语言。

篇18:《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课文分析:小学语文第五册《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学这则寓言,我们采取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采进行。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不口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怎样才能把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

我们采用话剧的手法把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原则,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是一个绳子,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性格。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另外一个叫铁罐。

他们都生活在国王的御厨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去看看吗?好吧,老师就带大家去御橱里看看他们吧!(播放动画)动画播完了,你们觉着这个故事怎么样?有趣吗?那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呢?让我们打开书的126页,一起学习《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查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老师啊有个小要求,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许多年之后,它们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人们发现了陶罐,它还是像以前一样美观、漆黑锃亮。

而铁罐早就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就锈烂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孩子回答不完整或不简洁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刚才这两位同学总结的故事当中,都提到了铁罐奚落陶罐,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奚落吗?(奚落就是用尖酸刻薄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让人很难堪。

)师:同学们从文中找找,那几个自然段写到了铁罐奚落陶罐呢?(1——9)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师:下面呀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分内容。

(师用情地读第一段)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孩子们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1.重点分析铁罐的性格学生找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1)、抓住铁罐对陶罐的称呼,让学生体会铁罐的性格师:你们觉得这个称呼怎么样?谁来体会着铁罐的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3个同学)(2)、从傲慢一词体会铁罐的骄傲、看不起人,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铁罐的性格。

师:我们再来看看后半句:铁罐傲慢地问。

什么是傲慢呀?师:看来呀,这个铁罐还不仅仅是不尊重别人,它呀对陶罐从内心里还透着一份看不起,一份傲慢。

谁来把铁罐那种傲慢的语气读出来。

(3-4个学生)(3)、大家想想同样都是罐子,铁罐凭什么这么奚落陶罐啊!生:由于铁罐坚硬,陶罐易碎,它感觉自己比陶罐强多了所以看不起它。

2.分析陶罐听到铁罐这么傲慢无理的提问,那陶罐是怎么回答的呢?生:不敢,铁罐兄弟师:陶罐称铁罐为兄弟,想想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兄弟啊!体会着陶罐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生:更加轻蔑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试着读读师总结:短短的一问一答就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傲慢无理的铁罐,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

铁罐对陶罐的奚落还不仅仅于此,它们之间的争执会愈演愈烈,下面同学们就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2-8自然段,体会体会陶罐和铁罐之间不同的性格。

(分角色读一读,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3.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

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出示课件师:王朝覆没了,宫殿倒塌了,陶罐和铁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

许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陶罐,它还是和以前那么美观,而铁罐早就消失了。

同学们面对这样迥然不同的结局,你们想要说些什么吗?(出示课件)你想对傲慢的陶罐说:—你又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说:———四、总结:是啊,孩子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希望你们通过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够像陶罐一样谦虚、善良、脚踏实地的走好你们的每一步!教后反思:《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

篇19: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基本模式

引――探――议――练

1.创设情境,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读读

1.自由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再读课文,说说陶罐与铁罐的异同。

三、演演

1.学生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

2.学生分小组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按课文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

4.师生共同评议。

四、议议

1.默读课文。

思考: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评价“人物”,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五、说说

1.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提示寓意:全面的看问题,懂得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正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