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写出人物的个性教学设计(共14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写出人物的个性教学设计(共14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写出人物的个性教学设计,本文共14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写出人物的个性教学设计

篇1:写出人物的个性教学设计

训练重点

1、学习记述人物二三事

2、用细节表现人物的个性

课内写作指导

审题指导

这一单元的写作训练有两道作文题:1.×××同学二三事,2.我的××。

题1限定比较明确,要求写一位同学的两件或三件事(当然也可以是三件以上),通过几件事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这位同学的个性。可以是几件事共同表现人物一个特点,也可以是几件事各自表现人物不同特点。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同学”二字,所写的事宜在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同时,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特征,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选材应主要围绕校园生活,而这一点常常为同学们所忽视。

题2则相对较为自由,范围较大,可以写你熟悉的任何人,譬如老师、同学、父母、亲戚、邻居等,凡是你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人都可以写。越是有个性的,越容易表现,也就越值得写。当然,同学们还需要注意几点:虽然文题未规定写几件事,但从题干的要求与单元训练的重点来看,还是应当写几件事;所写的事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写老师应主要围绕其教育教学谈,写父母则应能体现其作为父母的特点;所写的人都必须与我有关。

有真实生动的细节是本次作文训练的一个具体要求,无论写这两个题目众的一个,还是另拟题目,都应将这一点作为描写、刻画人物的重点。

构思指津

写人的文章,同学们已经做过不少,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在于选择能表现人物个性的材料。

在人们的生活中,多普普通通的人,少轰轰烈烈的英雄,多日常生活小事,少惊天动地的壮举,所以同学们总觉得写自己身边的人很难写出个性,总以为周围的人实在平凡得让人无话可说,其实不然,有人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要说,世界上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独具个性的人,关键就看我们是否能发现,如何去表现了。每一个人都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可能你会说我周围的人都毫无个性,而“无个性”其实也是一种独特的“个性”。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

首先要观察、思考,发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发现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同样的性格开朗,具体的表现却会大不相同,或心直口快,或热情似火,或直率莽撞……通过细致的观察,你会逐渐发现身边的人原来是那样的各具特点。在观察了人物的这些外在表现后,我们还应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人物形成或这或那的个性的原因,如为什么开朗,为什么忧郁,为什么热情,为什么莽撞……这种进一步的观察会使你对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更鲜明的认识,积累更多的素材,写起来便有了源头活水。

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从外貌入手,也可以从语言或行为入手,亦可通过心理活动来反映,当然外貌、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结合起来辅之以细节描写更好,这样的叙述与描写便可以将人物的个性描摹出来。因为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修养的人,容貌、服饰、姿态、风度、神情、言行等都是不同的,写出了这种植煌簿托闯隽巳宋锏母鲂浴

再次,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描写与叙述的不同,不能误将叙述当描写,因为描写更能体现人物的个性。描写与叙述有什么不同呢?描写要对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腻的刻画,而叙述只要能将一件事陈述清楚就可以了。如,同样是写老师进教室,“闻先生快步走进教室,开讲起来”就是叙述;而下面例文中画波浪线的则是描写。仔细阅读比较,就能够发现描写与叙述的不同,也就能够体会出描写对于刻画人物个性的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以写《我的老师》为例谈一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学们天天在接受老师的教诲,可写起老师来,不是累倒在课堂上,就是备课到深夜;不是将谁都不愿教的差班带成先进班级,就是爱生胜过爱子;不是循循善诱,就是苦口婆心……总之似乎天下教师都一样,十分干瘪,为什么呢?那不是因为老师没有个性,而是同学们缺少一双善于发现老师个性的眼睛。其实不谈别的,就拿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法来说,就有着明显的不同,而通过记录他们的教学就可以写出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学生眼中的闻一多、徐志摩、梁启超、鲁迅:

“记得是初夏的黄昏……七点钟,电灯已经亮了,闻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十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的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乱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之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他的烟盒,打开来,对着学生们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嫣然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神秘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迂缓的腔调,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地,他便开讲起来。他象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烦向教学科交涉把上午的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兴致盎然时,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到他的新南苑住宅。”(冯夷)

“‘他(徐志摩)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英国浪漫派诗,特别是讲雪莱,眼睛朝着窗外,或者对着天花板,实在是自己在作诗,天马行空,天花乱坠,大概雪莱就是化在这一片空气里了。’徐志摩有时干脆就把学生带出室外,到青草地上杂乱躺坐,听着小桥流水,望着群莺乱飞,随他遨游诗国呢。”(卞之琳)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大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了!’”

讲到精彩处梁启超“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悲从中来,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情绪较好时又“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了”,“每当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梁实秋)

“他(鲁迅)离开青年走到讲台上,把两只并不发光却似乎在追究什么的微微陷入的眼睛,默默地缓缓地扫视着渐渐静下来的学生群众,这是一个道地中国的平凡而正直的严肃先生,既无名流学者的自炫崇高的气息,也无教授绅士自我诽谤的风度。这典型,我们不仅只在《呐喊》这本著作中到处可以看见,即在中国各地似乎也处处都有着他的影子。”

作家通过对闻一多、徐志摩、梁启超、鲁迅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细节描写将闻一多、徐志摩、梁启超落拓不羁、飘逸不群的个性与名士风格刻画得淋漓尽致,而鲁迅与闻一多们的“名士”教学法则不同,不用表演亦无需做作,本身便有一种伟岸摄人的气质与风采。读者读至这些回忆性的文字,亦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读了这几段文字,同学们分析一下对闻一多、徐志摩、梁启超、鲁迅所做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细节描写,想必会受到很多启发。要写出老师的个性,首先得选择能表现老师个性的材料,然后考虑切入角度。仔细观察、感受和思考,是不难找到能体现老师个性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切入点的。

(如需要,可以提供两篇构思范例。)

篇2:写出人物的个性教学设计

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平时必须多观察,积累素材。课本上的三个练习其实就是通过片断练习帮助你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同时积累大量的素材。通过多观察,多练笔,会逐步悟出道理,掌握写出人物个性的技巧的。当然心理描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活动,可以使读者真切地理解人物的神情、讲话和动作是受什么思想支配的能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因而心理描写的训练也不可忽视。

除此以外,你还可以写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甚至外貌,既要写出其不同,又要写出其相同,而这个同就是抓住这个人物的个性特点。这样的训练可以使你观察得更细,而且有助于你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譬如,有一篇文章叫《心绪》,其中写了自己的母亲,感叹母亲空有一肚子诗文,却为自己六个兄弟姐妹和父亲当了一辈子家庭妇女。对母亲文中既有外貌描写,亦有语言行为的描写,但都突出有了丈夫孩子之后母亲由一个大家闺秀到家庭妇女的蜕变。

先看一段外貌描写及作者的感叹:

“我眼中的母亲比过去更焦枯更瘦小了,背部变得像一张弓,脊椎则如同刀削一般,头发全白了,满脸挤紧了横七竖八的皱纹……呵,母亲,我幼时在上海见到的那一位穿旗袍着高跟鞋的漂亮少妇哪里去了?那位抱着弟弟妹妹口中轻轻唱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母亲哪里去了?”

外貌上强烈的对比,写出了母亲的“变化”。

“现在的母亲老态龙钟,走路也走不稳,她每天操心的只是鸡窝关好了没有,煤炉封好了没有,后门上锁了没有。每天晚上等褓姆都睡了,她一定要拄一支拐杖一步一步慢慢地洗脸、洗脚,一边口中唠叨着诸如明天菜场可有白鱼卖,或者明天酸菜肉汤之类的话,母亲总是回忆她年轻时的故事,总是说:‘我做姑娘时’和‘我到周家时’如何如何,而且总是一个故事说好几遍。”

行为描写具体写出了母亲的“变化”,但其后的语言描写似乎又有些因这种“变化”而产生的惆怅与无奈。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同学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练习练练笔(要求每一个片断有细节描写)

1.给你的每一位任课教师画像

2.冲刺的瞬间(可以写冲刺时运动员各异的动作、神情、姿态等)

3.你的每一位新的课任老师,上第一节课时都会有个开场白,选择几位老师的开场白进行描写。

篇3: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

2、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恰当使用各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个性”。

3、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恰当运用一种或几种描写手法,揭示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什么“弯弯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地鼻梁,能说会道的小嘴,一笑两个小酒窝。”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活起来,动起来呢?走进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 “格式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投影1】

二、观察与思考

1、最成功的漫画【投影2】

首先,我们来个小测验,测测大家的观察力如何?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图画,认真观察,回答右面的问题。

学生自主发言,叙说画面中人物的年龄、职业、性格特点。

2、猜猜他是谁【投影3】

接下来,我们再一起做个小游戏,需要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哪位同学愿意帮帮老师?谢谢你!下面老师介绍游戏名称和规则。这个游戏叫做“猜猜他是谁?“我出谜,由这位同学来猜。其他同学做什么呢?认真观察这位同学的反应,包括语言、神态、动作等,并记录下来。

猜谜材料:“猜猜他是谁?”

肥头,大耳,长嘴,黑脸短毛,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手提一柄五齿钉耙……

被指名的同学边听边想,根据老师提示说出自己猜测的人名。

三、指点迷津【投影4、5、6】

看来咱们大家的观察力不错,善于发现和观察只是写好人物的第一要素,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方法正确、得当,才能描写出鲜活、生动的形象来。

不过,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笔下的人物似珍珠般熠熠生辉呢?别急,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指点迷津”!只要用心听,我们一定能共同淘到许多亮闪闪的大珍珠!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物描写可以多角度、多侧面的进行。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另外两种描写方法我们在下节作文课再给大家介绍。

关于外貌描写:

那么,外貌描写可以描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自由谈,老师补充)

强调: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选择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方面来写。

指导: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在年龄身份、面目长相、着装打扮、体型体态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再进行筛选,选取外貌上最有特点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细细描摹,要善于将笔触停留在某一点上精雕细琢,做细节描写。

提醒:不要忽略眼睛的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那么眼神也各不相同,或者清澈明亮,或者饱经沧桑;或者写满期待,或者充满绝望;或者满含着成功的喜悦,或者流露出失败的悲伤……

语言描写:

指导:把握语言个性,言谈要符合人物身份,避免众口同腔。

俗话说:“言为心声”,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相同的。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留心观察,人物语言务必符合人物身份。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的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描写劳动人民,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自己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样一定不能揭示出人物性格特征,所以说必须要坚决避免。

为了让人物的语言更能闪耀个性的光芒,我们除了在“说”的内容上做文章,还要在“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方面下功夫,做好细节描写。

四、小结归纳【投影7】

刚刚我们对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大家能不能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呢?

生自由发言,做个性总结。

师评价:大家说的非常好,听得很透彻也很明白,老师很满意,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真的感觉很轻松、很开心啊

五、引以为戒【投影8】

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几个学生的习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师出示病例句,生自由发言说例句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师总结,明确。

病例1:“我爸爸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大大的”。

诊断:词汇贫乏。(呆板式)

医治:多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病例2:“我爸爸四十多岁,明眸、皓齿,精神矍铄,身体丰满,力大如牛。”

诊断:盲目追求华丽词藻,常会弄得词不达意。(拼凑式)

医治:除了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加以区别、选择词语外,还要记住鲁迅先生的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病例3:“我的表弟真可爱,明亮的大眼睛,像苹果一样红的圆脸蛋。他一笑时,脸上还有两上小酒窝呢。”

诊断: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脸谱式)

医治:应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刻画出“这个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

病例4:“哥哥长得很胖,四肢粗大,肚子圆圆。”

诊断:过于简单,缺乏形象性描绘。(干瘪式)

医治:可以选择含义具体并富有形象感的词语,或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形象起来。

病例5:“她,长头发,柳叶眉,高高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红底白花的衬衣,发亮的皮鞋,黑色的裤子,她就是我的老师。”

诊断:生怕会漏掉什么没写上,以致从头写到脚。

(罗列式)医治:写外貌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个性,而不是为写外貌而写外貌,因此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刻画。

篇4: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教学设计

这个教学设计是我在县里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中的作品,学生对象是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农村中学学生,授课结效果良好。整节课环节设计科学合理:有老师的知识传授、方法指导,有对学生的习惯培养、兴趣激励,有学生的自主发言、相互交流,有同学间的双向的相互评价、单向的教师点评,有过程性评价、也有终结性评价,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每一个学生都非常投入。最主要的是学生当堂展示的作品都很优秀,都能抓住人物特点进行细节地刻画,习作中既运用到了老师传授的方法,规避了病例句中存在的问题,还适时地加入了动作、心理描写,每个小组读过习作,其他组的众多同学就会异口同声地猜出他们所塑造的人物的名字,大家都能够在这节课中收获到写作的幸福感、成就感,我的这节课也受到了听课教师和教研室组织人员的好评。

但是,既然是授课,总归会有遗憾。由于借用外校学生做课,对学生情况备得不够充分,所以在猜猜他是谁这个环节,还没有说完三个特点,被指名同学就抢答出了答案,留给台下其他同学观察的时间就很短,对于被观察对象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观察得也就不够细,这就使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些虚。好在我进行了智慧地处理,使得这个环节在创设氛围,激发兴趣方面发挥了不小的功效。

另外,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看错了时间,使得病句修改这个环节进行地比较仓促;而习作展示环节时间相映地过长,每个小组都进行了展示,教师也都一一做了点评,使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些拖沓。如果能合理安排时间,必然会在引以为戒这个环节掀起一个小的高潮,对于今后“错误描写人物”的警醒作用将更深刻。

篇5: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江苏省淮州中学 韩维加

[训练目的]

能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复习指导]

什么是个性,什么样的人物才算有鲜明的个性,怎样才能写出鲜明的个性,是写作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无论是小说中的林黛玉,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车夫老王和哲学家金岳霖,都是因为是独有的“这一个”才让人们牢记的,这就是个性。所谓人物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

那么,如何在文章中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呢?

要学会感受,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人物的生活与情感,是写好人物的基础。高尔斯华绥《品质》中的坚守制靴和做人品质而最后被饿死的靴匠,杨绛《老王》中身处困境却同情关心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的三轮车夫,作品之所以能把这些底层人物描写得真实感人,是因为作者对生活中这类小人物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尊重和爱。缺少这样的眼光和胸怀,就无法认识人物,更无法写好人物。

要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就必须写出人物生存的环境。换句话说就是作者要熟悉生活。杨绛不熟悉生活是写不出老王来的,哪怕老王天天在她面前转悠;高尔斯华绥不熟悉生活是写不出格斯拉兄弟的,哪怕格斯拉兄弟整天坐在他面前。注意观察和思考生活是写出鲜明人物个性的必备条件。

个性体现在人物的方方面面,人物的言行都是个性化的,是他人无可替代的,写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就必须写出能体现人物鲜明个性的言行。它体现一个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性格、文化教养等诸多方面的东西。

人物的言行中往往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最能传神地表达出人物的个性,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描绘人物个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比如杨绛写老王送钱钟书去医院后,面对杨绛坚决给钱的举动,哑着嗓子悄悄地问:“你还有钱吗?”这一细节就非常传神地把一个善良人的复杂心态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方面老王得收车资,他是靠这个来维持生活的,为雇主干活当然得拿报酬;另一方面,老王又不忍心收钱,因为老王知道对面的好人正在落难之中。“你还有钱吗”一句,就把一个好人对另一个好人的同情准确地表达出来,写出了人物的性格。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人物的生活细节可能很多,但并非所有细节都有价值,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选材,只保留能体现人物鲜明个性的材料。《品质》、《老王》、《金岳霖先生》等文章都是这方面的样板,要仔细体味作者在细节选材上处理的妙处。

还有,要注意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孤立地描写人物肖像不是不可以,但不如抓住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把肖像描写与语言、动作描写结合起来,这样给人的感觉更立体更逼真;静态地描写人物心理固然好,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可能更能丰富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世界,刻画人物的个性。

当然,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还有其他一些艺术手法,通过阅读与写作实践,你自然会慢慢体会到。

[[典题探究] (2008高考湖北卷)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人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这道题在审题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因为材料本身就暗合了命题的内涵和走向,故考生比较容易把握,不大可能产生跑题的现象。考生可以根据材料中所规定的具体情境,本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等和谐共处的目的,着重论述个人修养与其言行举止之间的内质与外在关系。比如“透过举手投足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等。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范文引路]

举手投足之间

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静止了。

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开心。

有时外婆买菜,用了很长时间。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边不住张望,希望看到外婆的身影。可是当得知外婆是为了买我们爱吃的正宗牛肉,走远路时,外公又喜笑颜开起来。

可是,后来外公,还是去了另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世界。

第一次没有外公的年饭,是在酒店吃的。外婆来了,却不大高兴,原来为大家准备的餐具中少了外公的,可是当服务员送来一张椅子时,外婆却拒绝了,并谢了她。

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点了,他该是高兴的。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外婆是个朴实的人,但她的那番话,却让我比什么名著都记得牢。

外公外婆总是散发着某种东西,举手投足之间的,我说不出的,却总想亲近的东西。

所以,就算是高考前的一个清明节,我仍然坚持去爬高高的山,去为外公扫墓,去默默地和他交流。

外婆是细心的,小心地摆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饭,在外公墓前。这个时候,外婆总是哭。我知道,外婆听别人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品,可是他们的喉,只有针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样子,就会很难过吧。而外婆叠的纸钱,已经厚得烧不完了。如果那些飘飞的灰烬能带上外婆的思念,那么我觉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书。

外公与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让我见证了他们的不离不弃。我的眼角常常湿润,或许因为,久在喧嚣,终于触动了心中长久未拨的一根弦。

而我总是努力地去传递些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是对爱的敬仰,还是为爱而生的感激?

[例文评析]

这篇文章选材很好,选取了外公和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看起来琐碎、寻常,但是非常生活化,而且渗透了人物情感,极为传神地描摹了恩爱老年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作者对生活观察细致、体验深刻,所以文章能以情感人。

[作文训练]

以“凡人小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提示:文题给人以亲切朴实之感,所写的内容也较广泛。但应注意,本题的题眼在字眼的反面:平凡之中写出不平凡。写作时要突出重点,以记叙为主,通过生活细节体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和内在的精神,可以适当议论与抒情。

[佳作赏析]

凡人小事

法公,全名林宏法,因他是我父亲的至交,又是我祖辈,因而自小我就称他为法公。

法公,他身材矮小,很是瘦弱,全身被太阳晒得黑黑的,平时不爱穿上衣,每次出现,都因“排骨”条条,显得有点惊目。但他面上常带笑容,行动也甚是斯文,我们小孩也就都喜欢跟他玩,他又无啥排场,啥人都合得来,人缘一直很好。但他还是最喜欢来我家跟我爸妈聊天。法公家很穷,但仍生养了五个孩子。

法公每次来的时候,脸上都是笑眯眯的,全没外头人的忧愁样,他一来到我家,我就会高兴的缠着他,有时硬要他讲古;有时又要他陪我玩纸牌。法公他最爱讲古,并且爱讲些鬼怪的古,我们都爱听,因为从他口里讲出的这些鬼怪,尽是些好鬼怪,从不害人的,还时时想办法帮助那些没饭吃、没肉吃的穷人。那时我总弄不明白,为何法公会认识这么多好的鬼怪?等我长大了,读初中了,在看课外书时,看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的鬼故事后,才突然觉得《聊斋志异》里的鬼,都很像是法公讲的古里的那些好心肠的鬼怪,是不是法公看过了《聊斋志异》,再把书里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呢?可法公是不识字的啊!

再到后来,我才想到,是不是法公他一直在想着,在生活中,最好能有这样好心肠的鬼怪,或是在希望自己就是这些好心肠的鬼怪,以便能帮助其他人吧!我们也很喜欢跟法公玩纸牌,虽然我们是小孩,不太懂玩,可是只要我们拿到好的牌,我们都会赢的,法公输了,他仍是笑眯眯的。法公说:“玩这东西吗,有赢的时候,自然也有输的时候。”他如此说法,我自然不相信,因为我们跟其他大人玩牌时,就算我们拿到好的牌,也都是输的,后来爸爸告诉我,说是我们跟其他大人玩牌时,那些大人都是在玩花招的,所以不管我们拿到多好的牌,都会输的。我这才知道,法公他就算和我们这些小孩玩,他也决不耍花招的,所以我们便更喜欢跟他一块玩了。

在我眼里,法公他很不幸,因为法公的老婆是个哑巴,我们都叫她“哑婆”,我很不明白,象法公这样好心肠、面上尽是笑容的,为何要一个哑巴来做老婆呢?我也问过法公很多次,可他不肯说,很快的他又讲起我们爱听的鬼怪古来,我们便忘记追问这个问题了。后来才听人说法公家一直都很穷,到了他该迎娘的时候,家里仍无财物,长的又不出众,于是就没被哪个女子看的上,没办法,他父母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个哑婆。

“哑婆”成了法公的人后,随着孩子一个个出世,生活也就越来越艰难了。但难得的是,生活再艰难,法公他也不会干些偷鸡摸狗的事。记得有一次,下了一场倾盆大雨,生产队鱼塘里的水都涨得流了出来,有很多鱼也随着水流到外面的水沟里,很多人便冒着雨在水沟里抓鱼,都抓到了很多,法公知道了,他没有跟着别人去抓鱼,只是淡淡地说:“鱼是公家的,怎么能去抓呢?”那些去抓鱼的人便都嘲笑他了,有的说他就是懒,跑出来的鱼竟然都不去抓;还有的说他懒就懒了,干嘛还找借口。

七八年前,我们搬到县城去了,就很少跟法公见面了,他后来的情况了解的不是很多。前阵子我又因事回了村里一趟,抽空去看他一下。他就搬了两张小凳子,放在过道里和我坐着聊天,这一次他仍没穿上衣,我发现法公他更黑了,黑的略带金色;也更瘦了,瘦得几乎没了肚子。我便问他如何会这样,他还是跟我印象里一样笑嘻嘻的说:“这段时间不太知道肚子饿,很少吃饭,所以就瘦多了些。”但我发现他笑容里隐约带了些无奈。我们又谈了些家庭杂事,谈到他儿子,他说:“儿子今年已有二十几岁了,老大的一个人了,还没有成家,虽说曾谈过几个对象,可谈到最后,都不合他意,也都散了,就这么瞎折腾几场,婚没结成,竟也花了好几千元了,没法,随他了,唉……!”我只能劝说:“他还年轻,自会有美好姻缘的。”有关儿子的事,他也没说啥了,又聊了一会,看看时间不早,我就告辞了。

今年里有一天,我回老家一趟,有朋友告诉我说法公已故,我只能长叹一声,还能做什么?他不在了,他的哑婆,还有他的那个未曾成家的孩子怎么办?

[简评]

文章写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农民--法公,通过一些平凡的小事,如讲好心肠爱帮助别人的鬼怪的故事,玩纸牌时从不耍花招,不去抓公家的鱼等,表现了人物善良、诚实的品格,写出人物的个性。本文肖像、语言、细节等描写很成功。

篇6:记叙文写作专项训练二--写出人物的个性之三(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写作专项训练(二)--写出人物的个性之三(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达标练习2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要求写记叙类的作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可以记叙自己经历,也可以编述故事)。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只有引导材料和写作要求,而没有话题,看起来跟我们熟知的话题作文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只要细致分析一下引导材料,便不难从中发现,引导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无外乎就是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校园的课钟、窗外的风雨、新岁的爆竹、梦中的短笛等声音。也就是说,这道作文题的话题其实就是“声音”。这种不明确点出话题而需写作者自行确立话题的作文题型,我们称之为潜话题型话题作文。这种作文题型是才出现的新题型,它能更好地引发我们思考,反映出我们的生活情趣,从而有效地考查我们的观察力、感悟力、体验美的能力以及思想的深度、认识的高度等。潜话题型话题作文一诞生便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估计将成为今后各省高考作文的首选题型。

潜话题型话题作文的写作跟一般话题作文的写作稍有不同:一是我们必须准确地确立话题,否则将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写20高考湖北卷的作文时,必须准确确立好“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这一话题,否则便难以把握好“内”与“外”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是必须高度重视审题。一般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往往较低,而潜话题型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它的引导材料或提示语都有可能对话题起限制作用。如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假如我们仅从三个广角镜头归纳出“当今的文化生活”这一话题便匆匆行文的话,便有可能偏题,我们还必须注意提示语--“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从而确定出其话题应为“当今的文化生活与自己的成长”。本道作文题则在材料中对话题进行了限制,即要求我们所写的“声音”必须是能“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一语破的】千万种声音中,能触动内心世界的,必定是使我感受最深的声音。

【素材超市】自己最熟悉的声音:校园的声音、家庭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声音等。

(一)校园的声音。

1.老师上课时神采飞扬的讲解及抑扬顿挫的语调,让我终身难忘,更让我体味到老师的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精神。

2.老师循循善诱的批评教导声,如雨露般滋润着我茁壮成长。

3.我的特异功能--听声知人。由走路、说话声判断出声音的主人,可见友情的融洽与醇美。

4.同窗的梦呓。同窗平素酷爱绿装,军训时,更是梦语不断。这让我感受到了同窗处处以军人自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竞选演讲。班委的竞选演讲,充分展示了同龄人的青春风采和鲜明个性。

6.令人生厌的铃声。铃声一响,老师上场;铃声一落,超负荷作业滚滚而来。这是紧张、单调的学校生活的再现。

(二)家庭的声音。

1.父母的叹息声鞭笞着我永不停息。 2.父母的脚步声散发着浓浓的亲情。 3.父母的叮嘱声绵延着厚重如山的关怀。

(三)与自己兴趣爱好有关的声音。

1.听《好大一棵树》的感受。我希望自己能像树一样,做一个在风雨中昂起头,冰雪压不服,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的人。

2.当自己失败不自信时,从《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自己》等音乐声中,找回了前进的勇气。

3.赛场上观众为运动员欢呼呐喊的声音,令我热血沸腾并激励着自己勇往直前。

4.从自己的呼吸声中,感受到“逝者如斯夫”的紧迫并警醒自己时不我与。

(四)自然界的声音。

1.雨敲石板发出的叮咚声引人沉浸在“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温柔与“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悲壮等美丽意境中,从而让人洗去心灵的污浊,升华思想。

2.黄河波涛滚滚,撞击两岸的气壮山河之声让人感受到拼搏的壮美。

3.冰雪融化、燕子泥喃、蜜蜂嗡嗡、小麦拔节、小草的萌动等春天的.声音告示着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莫负大好时光。

(五)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声音。

1.做梦偶然听到风与沙联手扩大地盘、进攻人类、计划消灭人类的对话,旨在说明风、沙要与人类较量,对人类进行报复,从而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2.由自己最钟爱的“百鸟朝凤”想到大自然中树木越来越少、鸟类越来越少,从而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而哭泣。

【思路突破】 思路设计一:自然界的实实在在的声音,风声、雨声、燕子泥喃、小麦拔节声;人的声音社会的声音,师长的教诲声、父母的叮嘱声、朋友的嬉闹声、“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的洞箫声等等,这些声音里,哪些是最触动内心的引发你无限遐思的声音,这些声音凭着什么特点,又是怎样让你动了真情,感受至深?从自然界的实实在在的声音,风声、雨声、燕子泥喃、小麦拔节声等角度由实到虚;从人的角度社会的呼吁角度,师长的教诲声、父母的叮嘱声、朋友的嬉闹声、“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的洞箫声等等角度,写出最触动内心的引发你无限遐思的声音。

思路设计二:

还有一种无形的声音,爱心和同情的呼唤,对于保护自然爱惜生命的呼吁,对于真挚感情的向往等等,这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要用心倾听。

父亲的笛声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著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时分,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他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他为我吹了十多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能产生如此强烈地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而父亲的笛声则是我的心魂。

【推荐理由】作者以笛声为线索行文,而又把父爱熔铸于笛声之中:年少时爱父亲,其笛声最美;年龄稍长时厌父亲,吹笛被看作“不务正业”;到外地求学时复苏了爱父的情感,其笛声与我的心产生强烈的共鸣。笛声始终牵动着“我”的内心深处,“是我的心魂”。这笛声,其实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笛声了,而是如山般深沉的父爱的象征。

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耐人寻味,是本文的突出特点。小作者仅用“用粗糙的手捏我的脸蛋”“兀自傻呵呵地笑”“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等几个细节,便把“父亲”的质朴、憨厚、隐忍、痴心的形象勾勒出来了。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清新,文采斐然,意境优美,真情款款,富有乡村风味。掩卷思之,令人回味无穷。

心只为之牵动

一种声音,总是会让我在人群中蓦然回首--咳嗽。

的确,这不是天籁,不是妙音,但是它总是时刻牵动着我的心,因为我的父亲。

父亲经常咳嗽,许是因为频繁抽烟。父亲是个直率的人,处事原则也是顺其自然,因此对于自己的咳嗽也从不在乎。他经常说:“只要今天过得开心就好。”但母亲和我总是颇为担心。

父亲的咳嗽总是来得惊天动地,每每我总是听得心痛,听得撕心裂肺。

幼时,父亲还年轻,可以把我放在他的肩上,穿过人山人海;可以为我飞身跃起拿下高大圣诞树尖上的礼物。彼时的父亲,健康,咳嗽鲜有。

如今,父亲的咳嗽经常在家中响起,纠扯着我的心,全家都默认是父亲抽烟过度。其实我比谁都清楚,父亲更多是因我而苍老。为我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奔波忙碌,父亲付出的代价便是健康。他愈是对此描绘得云淡风清,愈是让我无地自容,无处容我的任性,无处容我的叛逆。

也许我现在的懂得还为时不晚。因为中国人传统上内藏的感情,我从未在父亲咳嗽的时候为他倒过一杯水,我一直为此惭愧。我只能总是装做不经意地为父亲做些什么,然后轻描淡写地带过;总是在父亲在家的时候显得心情愉快,与他谈笑风生。然而无论做什么,都已经不能让父亲的咳嗽声不再出现。

于是我只能在夜深人静时,被父亲格外刺耳的咳嗽声惊醒,拥被而坐,泪流满面。

有人把父母比做折了翅膀的天使,自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只能永远守护在孩子身边,不能飞翔。孩子长大后,便会渴望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老了的天使,只能在家中望穿秋水。

太多时候我们把父母给我们的爱当作天经地义,接受得理所当然。年轻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忽略了他们的脆弱,忽略了他们的衰老。最令我难以理解的是竟然有如此多的同龄人不知道父母的生日!百道孝为先,中国的传统美德被遗忘在逝去的时光中。

最终我们会心痛,会悔恨。当父母故去之后,突然发现我们视而不见的竟是如此深沉的爱,无可取代。

然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总是在一代代的重演。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午夜梦回,泪流满面的我,听着父亲的咳嗽声,心痛着,却无能为力。一声,两声,声声入耳,铭刻在心…

爆竹声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除夕之夜热烈的爆竹声总能触动我的心灵深处,它以其磅礴的气力尘封过去的一年,并为新的一年揭开了序幕。矗立在过去与未来的交界线上,用心聆听时间之轮从身边滚过的声响,宏大而厚重。

时钟将近十二点,窗外寂静的夜空已开始时不时地被一些稀疏的“独鸣”打破。人们心中都很清楚,真正的盛宴将于零点准时开席,我静心等待那一刻的来临。当春晚主持人倒数十秒时,我的心已无法平静,我很清楚下一步的狂欢将会如何震动我的内心。“新年好,向全国人民拜年------”。已经是新的一年了,我顾不得寒冷打开窗,想更真切地感受窗外的一切......远处吹来一些爆竹声,有点轻;耳边也有几声鸣响,有点短,怎么了?我有点失意,不明白曾经撼动我心的爆竹声去了哪里。

躺在床上,回想起曾经惊天动地的爆竹声,心跳又不觉加速起来。

“三、二、一、”伴随着零点的临近,窗外的黑空不再寂静,取而代之的是响彻云霄的惊雷之声。爆竹声用其特有的方式,使今晚与众不同。海啸般的音浪在此刻使其余的一切为之褪色,没有什么能与其抗衡。爆竹声用它那排山倒海之势冲刷着黑幕下每一寸土地,使原本寒冷的冬夜也随之升温,它在向人们宣告春的脚步。每到此刻。我都经不住颤动。不知是内心的激奋带动了全身,还是爆竹的声浪引起了共振。在强烈的听觉刺激下。我已分不清是喜是悲,只是被一种莫名的感动包围着,冲击着。然而今晚的感动却只能来自于回忆。

初四的夜晚,爆竹声起始于晚餐之后,随着夜深了,爆竹声更是不绝于耳,其势与除夕之夜不可同日而语。声音之响,时间之长,完全胜过了除夕的一切。本想欣赏这“迎财神”的贺礼,却始终不在状态。双耳听到的是嘈杂,内心感到的是焦躁。同是爆竹之声,产生的感觉却截然不同。所感到庆幸的是人们还没有忘记“接财神”的传统,却也毫无掩饰地暴露了对金钱、对不劳而获的青睐。除夕夜的“冷清”一定只是巧合,我宁愿相信是爆竹本身的问题,而绝非世人的内心的选择。

曾经感动无数人的爆竹之声并未远离,它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将它点燃。耐心等待下一个除夕,它会因为爆竹声音的回归而锦上添花。

那一声声“再见”

坐在车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窗外,我的脸上渐露一抹微笑:瞧,那边的幼儿园,小朋友们挥动着稚嫩的小手和爸爸妈妈说再见。你们可知道,那一声声“再见”也包含了那千丝万路缕,纠缠的情感呢?

那一年,坐在车上的是爸爸,说“再见”的是爷爷……

我的老家在云南,爸爸拥有一身的好本事,所以他想要到大城市里打拼,干一番大事业。于是,火车站里,爷爷对爸爸不停地说着再见,依依不舍地送别了爸爸。

我从小就很少见到爷爷,但每天都会听到爸爸谈起他,讲他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小时侯家里很穷,爸爸想吃糖,爷爷就省吃俭用给他买糖吃;过年了,爸爸想穿新衣,爷爷就卖了自己的,再去给他做一件;大了,爸爸想上学 ,爷爷就把自己珍爱的集邮簿送进当铺……爷爷不仅爱儿子,还爱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爷爷原是一位朴实的煤矿工,结识的都是一帮穷朋友,他常常把工厂里发的奖金送给那些天天只能啃菜叶的人,把升职的机会给那些上有老,下有一大帮孩子的家庭顶梁柱……爸爸每天都讲这讲那,可有一天,他突然不讲了。云南那边传来消息,爷爷病了。

那一天,坐在车上的依旧是爸爸,说“再见”的是我。

火车站里,人潮涌动,喧哗声,哭泣声,欢笑声,嘈杂的声响纷纷入耳,爸爸却听而不闻,焦急地寻找售票处,额上的汗珠也不时地滚进他的衣裳,妈妈也牵着我的手在人群中穿梭……爸爸买了票,赶忙上了车,妈妈追着车在呼喊:“一定要让咱爸的病治好,你也要一路平安啊!”我也一样呼喊,只不过是一直重复两个字,“再见”。我不舍爸爸的离去,却又那样的担心爷爷,所以脱口而出的只有“再见”,一定要再次看到您平安地回来,和爷爷一起平安地回来!

“再见”并不只是一曲骊歌,那里面有对亲人的牵挂和对重逢的企盼;“再见”是一种爱的舍弃和奉献;“再见”更是一种承诺,一种对责任,对爱的承诺。“相见识难别亦难”,那一声声“再见”总让我看到爱的希望,因爱说再见!

点评:展现“亲情”,向来是看似好写但实是最难写好的文章主题。因为它容易落入俗套,往往就是写家长的关心和叮咛,语言往往就是那几句话,平中无奇,缺少新意,引不起读者的兴趣。本篇文章的作者角度独特,着眼于“再见声”,通过“再见”展现“亲情”,小中见大,构思奇巧。为了不使文章在叙事的过程中显得平淡,作者巧妙的把主体部分分成两大块,即:爸爸和爷爷之间的再见,我和爸爸之间的再见,两个版块相互独立,在内容上又相互融合,充分展现了一家三代人那美好的心灵和真挚的感情,结尾“因爱说再见”也点得不错。

篇7:写出人物的个性教学实录

一.导入

苏州的西园是一个佛教名寺,最出名的要算那五百罗汉了。在众多的罗汉中,有几位是不容易让人忘怀的。如弥勒佛、济公**,还有观音菩萨。即使我不加任何描述,大家还是能够想像得出这三尊菩萨是怎样一副容颜。想到弥勒佛那世间无二的大肚,那望之可亲的笑容,很容易联想起一副对子: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世上可笑之人。许多人,包括从未游过西园的人,甚至只要一见到“弥勒佛”这三个字,便能发出会心的微笑。其中奥秘何在?至于济公,我们只要闭上眼睛,片刻间,身穿破衣,手摇破扇,踢趿着破鞋的疯和尚就会自由自在地跑到我们面前,冲着大家扮出一张令人啼笑皆非的鬼脸来。这又是因为什么?西园的观音菩萨也算是一绝了,在众佛中她是最高大的一尊,也是最奇特的一尊——她有一千只手,而且每只手掌上都有一只眼睛。但不管她如何奇形怪状,有一点在大家的眼中乃至于心中是不会变的,她的神情气质是永恒的悲悯世人的慈善。怎么会这样呢?

这一切似乎很奇妙,其实不过是塑像大师以他高超的技艺创造出了人物的独特面貌,而这一富有个性的特征又在一个个传说故事中不断得到强化,于是他们的形象也便随之深入人心,于是他们的特点也便固定下来,于是从一颦一笑中我们也能区分出谁和谁来。其实塑像大师能做到的,我们用笔同样也能做到。要让人物栩栩如生地走到我们笔下,关键在于要写出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二.述要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她)是谁?

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 ------你道他(她)又是谁?

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得不出个圆满的答案来,都是,又都不是;而对于后者,相信你一定会脱口而出:猪八戒!

这两个人,为什么前一个猜不出,后一个一猜就中呢?关键就在于前者只简单介绍了人物的外貌,没有写出特征,更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后者则不然。

许多同学认为要写出人物特征,最简单的方法便是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入手,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这样想不可谓不聪明,也不失为记叙人物、表现人物特点的一条终南捷径。方法人人能想到,但要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不----不-----”的公式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红扑扑的小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类的大众化脸谱同样也写不出人物的个性。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思想,有特定的品质,有异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形”与“神”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在形象描写中能体现出人物的神采,在对人物精神的阐述中能使人物的音容笑貌更加具体,在“形”与“神”的互现中,人物的个性也就凸现出来了。八戒丑陋的外形下带着他的憨态,憨态的骨子里刻着“馋”、“懒”,也刻着“情”、“义”,恐怕这就是他立体生动的原因。

这样看来,要真正把握人物的整体风貌,光写外貌是不行的,还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表现人物。

仍以猪八戒为例。虽然孙大圣的勇猛和机智夺走了读者许多的视线,但这不妨碍我们喜爱猪八戒。当然,他并不美,与孙悟空的小巧机灵一比,他愈发显得笨拙;他的武艺不错,但在金箍棒的威力下,他绝不敢逞强(高老庄的一场厮杀除外);他的心眼似乎也不能说很好,在沙和尚的老实忠厚面前,他的懒惰与自私是藏也藏不住的。但就是这么一个缺点多多的人,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人间的烟火味,一种属于凡人的个性特征。他的这些特点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作者就用多个事例来具体地描绘给我们看。因此,我们才看到了这样一个猪八戒:在高老庄,变身为壮汉的他食量大如牛,一人可抵好几个庄稼汉,你能说他不是一个勤劳的好农民吗?奉师命去寻找食物,他美滋滋地吃了一顿大西瓜,然后懒洋洋地睡了一个好觉,这样一个八戒,怎能逃脱“馋”和“懒”的评语!孙猴子被赶回了老家,八戒不也是依依不舍?大师兄不在的日子里,师傅有难,他不也是奋不顾身与妖魔斗得天昏地暗?这样一个八戒,不也是有情有义?当然,我们也忘不了他在三位菩萨变化而成的美女面前,丑态百出,这不又是一个活脱脱的好色之徒?--------就是通过众多的事例,从多个方面,写出了一个世俗的、有着人间男子的大多数优缺点的八戒。

事例有了,但如果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合理利用的话,那么我们的文章可能无力承载浓厚的情感,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更谈不上去感动别人。拿一把放大镜,定格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瞬间表现,人物便会因此而生动立体。还是谈一下我们熟悉的猪八戒。当调皮的孙悟空抖出他私设“小金库”的隐私时,他嘴里嘀嘀咕咕地发着无意义的牢骚,一边很不情愿地从大耳朵中掏出几钱银子来,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们无法忽视,无法不发出会心的微笑。

好了,该到小结的时候了。写好一个人物其实不难,关键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人物的个性也不难,综上可概括出“三诀”:1。形神并举;2。多管齐下;3。微处动情。

三.点拔

父亲的爱

(美)E·Bombeck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的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点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汽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再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以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生:老师,这篇文章读上去好像平平淡淡的,没有什么特色。

师:的确,它的文字相当朴实,但朴实之中却蕴含了真情。

生:正像题目所说的,是写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可是文中写了太多的事例,它们之间好像也没有太大的联系,是不是显得太散?

师:作者是写了多个事例,“偷糖”、“受伤”、“生日”、“拍照”、“学车”、“家信”、“电话”、“结婚”等。应该说这都是一系列的生活琐事,作者没有采用一般人对父爱的正面歌颂的写法,而是在琐事中用看似有些抱怨的笔调来写父亲的爱。写的这些事,多是多,但却未必散,仔细读一下,文章自有它的纲目在。

生:作者一开始就说“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结尾又说“爹完全不懂得怎样表达爱”,是统率全文所有事例的,这和《琐忆》有相通之处的。

师:很好,看出些门道来了。多管齐下,并不是非要表现人物的不同侧面,也可以是就一项特征进行不断的强化。本文作者想再三强调的是什么呢?是父亲深沉的,不显山露水的爱。文章最后一句很重要,“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生:哦,这句话才是全文的总纲。我明白了。但是有一点我很疑惑,老师说过细微之处最能展现人物的风貌,也最能打动读者的心,可文中似乎没有详细的细节描写呀?

师:首先要帮你纠正一个观念,细节不一定都要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动情的瞬间有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来解释,这就是“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手法,达到作者的目的就行了。我们可以看一下“电话”这件小事,“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这既是一个事例,也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父亲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他想表达对儿子的关心与爱,却不习惯直白的表达,正好反映出父亲之爱是含蓄而又深沉的。

生:我明白了。父亲写信给儿子,表面上是在说他的草坪,其实是在想念儿子,留恋那些儿子在家踢足球、在自己身边的日子。

师:你能触类旁通,不错。作者用简炼的语言写出了生活中看似平凡却感人至深的细节。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但你注意到了本文的另一个特点了吗?

生:是不是作者在写父爱的同时,也写了母爱,把两者进行了对比?

师:正是。作者述事,看似处处在与母爱进行正反对比,实际上是在说明父爱往往是另一种表达形式——寓爱抚于严格,是对母爱的补充。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建议,在文章加上一些人物肖像描写会不会更好些?

师:我说过,形神并举,更能体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但并不是每篇文章都有进行肖像描写的必要。本文的写作主题是“父爱”而不是单纯的“我的父亲”,人有千面,但爱是共同的,这种爱的方式是有普遍意义的。结尾一句,作者以猜测的口吻写父爱,正好揭示了一般人对严父之爱暂时不易觉察到的共同规律。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相对于主题而言,父亲的外貌是可有可无的,而对于这类内容应该是能省就省。

生:老师我明白了,要真正写出人物个性应该灵活运用你所说的方法。

四.反馈

写身边一个真实的人物,要写出他(她)的个性,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例文(仿宋体排印部分):

阿 荣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谢奕韬

开学过来,听同学说阿荣调走了。我呆了呆,心里有股莫名的惆怅。

阿荣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有一次看电视散文,听到电视里的人深情的说着“阿隆走了,留下了他的芦笙。”“隆”和“荣”音很近,于是我们便叫他阿荣。

(阿荣不潇洒,与时髦的“酷”更是沾不上边,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又有什么?我是聪明绝顶的。”我们看他毛发萧条的脑门,纷纷表示赞同,有些同学还不忘强调一下,“对!聪明绝顶!”对这颇有些不恭的调侃,阿荣只憨憨一笑。)

(听阿荣的课是最舒服也是我们最投入的时候。他的课文只讲那么十分钟,剩下的时间,便和我们海阔天空的侃。)期中考试我们的语文成绩在年级里是垫底的,为此,我们的班主任颇有微词。可阿荣并不在乎,用他的话来说,“别急,别急,语文急不来,看以后!”(于是,课堂上依旧谈他的“山海经”,从孔子的苦恼到朱容基的口才,从《诗经》到流行歌词,我们乐此不疲的听他扯上一番,便心满意足的下课了。)

阿荣的文采很好,时常发表文章,有时还拿上几篇到班级里来“献一下宝”。这时我们总免不了要问他拿了多少稿费,他也免不了要说出一个让我们心动的数字,我们当然也免不了要他请我们“搓”一顿。可每到这时,他总是一笑了之,于是我们就开始骂他,“小气,抠门,怪不得头发这么少,原来每天都想着怎么攒钱,头发就这么被愁掉了”。(逼得急了,阿荣也只是摸摸光亮的脑门,憨憨地陪着笑,“别急,别急,等以后,下次,下次一定请”!)

(阿荣好像从未大声疾呼“要重视语文,要多读书”之类的话,可每逢有什么演讲赛、征文赛、辩论赛什么的,我们总能拿出一个令许多老师大跌眼镜的好成绩。可阿荣从未表示过惊奇,常常是平淡地说,“我们又有一位同学的文章上报了。”但就是这个“又”字,令我们全都明白了,阿荣正得意着呢。)

阿荣很少谈自己的家事,可有一次不知怎的触动了他的思家之情,竟然激动的连课文都不讲了,便开始谈他老婆的创业史。一开始讲的并不是很精彩,大家听的也不是很认真,可当他讲到他老婆现在开了家饭店,而且是颇有声名时,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个个眼中放出奇异的光,仿佛是饿了三天的老鼠看见了一块面包,短暂的可怕的停顿之后,教室里立刻闹成一团,拍桌声、砸书声、叫喊声,声声入耳;桌子在颤抖、窗户在颤抖、教室在颤抖、阿荣也在颤抖,“去搓一顿!”这是人耳唯一能分辨的内容。

(现在想来,那次我们正处于期中考试过后的低潮期。阿荣成功地转移了大家的不快,他那个从下岗女工到女老板的妻子也帮了大家不少。最起码,我是在一塌胡涂的成绩中爬起来了。回头想想,只会憨憨笑的阿荣好像挺有心计。)

细细数一下,阿荣已不止欠了我们一顿饭了。于是我们常念着他,时常来一句“阿荣走了,留下了他的学生”。(当然,那时我们并不知道阿荣真的会走。)可见我们是多么的爱阿荣。当然,还有那几顿饭。

想到这儿,我的口水就会不自觉的流下来,并幻想着在酒桌上将阿荣灌个大醉,(最好是在送他回去的路上,能得意的听到他说“我没醉,下回还是我请”。)

可这得意的一刻至今没有实现。现在阿荣真的调走了,心里的失落当然不止那几顿饭,最重要的是,少了一位能令我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老师。

明天就要开学了,不知新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更不知他家是否也开饭店。总之,阿荣永远不会被取代。

(阿荣,一路走好!)

五.提高

应该说《阿荣》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特别是作者的语言,平实简炼,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设计的情节,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阿荣是一个平凡的人,而不是一个大家想象中的,概念中的老师。这样的一位老师不但能获得他的学生的爱戴,也让大家充满了向往。因为他可以和大家做朋友,不会为了保持所谓的“师道尊严”而拒学生于千里之外。老师与学生和谐相处,没有“代沟”,写出了老师“阿荣”的人情味,应该说这是本文最成功之处。

可是仔细读下来,这篇文章还是有些小小的遗憾。请同学们为作者指点一二。

生一:阿荣应该是怎样一副模样?我想象不出,只知道,他大概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文中第四段提到过一次,他的头发很少,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我想如果能像老师说的那样,做到形神并举,阿荣的形象会更生动。我建议,作者可以在开头加上几笔人物肖像,不要全,只要写出他的特点就行了,最好是能和同学们的“骂”相呼应。

生二:应该说在现实生活中,阿荣这样的老师肯定会引起争议。班主任会对阿荣上的课“颇有微词”,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仔细想想,阿荣除了会“侃”,还教给了学生什么呢?虽然文章最后提到,阿荣是一位“能令我们学会做人的老师。”可这一句话显得太单薄,也显得很突然。我想毛病可能就出在没有具体的事例来证明。所以我建议,作者可以增加一个事例来反映阿荣在这一方面对学生的影响。

生三:在文中,阿荣一直没有开口说过话,是不是也可以让他说上几句,从语言上表现出他的个性特征来呢?当然,不管如何改,希望不要丧失平实的语言风格。

根据同学意见和建议,作者对《阿荣》一文作了修改,主要是增补,修改稿见上,括号里的内容为修改部分。

六.激活

要求学生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骆驼祥子》、《呐喊》、《子夜》、《家》、《雷雨》、《围城》、《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哈姆雷特》、《唐·吉诃德》、《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等中外名著中找出一两段写出了人物个性的文字来介绍给同学,让他们猜猜他(她)是谁。最好能加以表演,可用综艺游戏的形式来开展。

七.创新

鲁迅先生说,他(创造典型)“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请在下列方案中任选一个,来试一试:

1. 杂取中外名著中几个人物的种种,合成一个“新人”;

2. 杂取生活中所见人物的种种,合成一个“典型”。

篇幅不限,主题自定,运用小说笔法。

篇8: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作文训练教学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关于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今天作文课我们主要学习写作人物个性。这里有几幅画,请大家看画面,猜猜他们是谁?

生1:林黛玉、小燕子、周杰伦、比尔盖茨

师:好的,大家都说得很正确。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他们的文字材料,大家能不能结合自己所了解的资料和老师给出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说说他们是怎样的人吗?

(课件操作:①点击每幅图片,链接到相关文字; ②点击相关人名,回到图片。)(文字资料:①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逗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这时里面传来一阵笑语之声,细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②小燕子立刻豪气的一笑,“ 如果用得着我,我一定全力帮忙,打听人和事,我还有点办法……不过,都是‘旁门左道’的办法哟!我在柳树坡狗尾巴胡同十二号,一个大杂院里,有事,尽管找我!”说着就伸手给紫薇:“我的名字你已经知道啦!小燕子!你呢?” ③走在大街上,大概不出五步,就能和周杰伦招牌式的面无表情四目相交一次。他的表情可以用“亘古不变”来形容--永远歪着头,永远耷拉着眼皮,永远撇着嘴,永远是一副欠揍的模样。即便如此,我还是可以从顾客的步伐、表情和声调里察觉到扑面而来的狂热。但音乐本身才是周杰伦封王的资本。来听听我随机采访到的言论:“其实我喜欢JAY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真的是个有才华的人,会大提琴,爵士鼓,还弹一手漂亮的钢琴,他专辑每首歌都是自己作曲,还参与歌词制作,太佩服了!” ④盖茨夫妇曾表示,将把95%的财产捐给慈善事业。比尔盖茨在一次访谈中说:“如果认为我是为了纠正‘发达国家的人都很吝啬’这句话,那就错了。我没有任何政治目的,只是想让非洲儿童过得好一些。”)

生2:林黛玉是个爱哭的人。

生3:周杰伦很有才华,会写歌词。

生4:林黛玉多愁善感。

生5:小燕子是个活泼开朗的人。

生6:林黛玉美丽动人,很漂亮。

生7:周杰伦很酷、很时髦。

生8:比尔盖茨有爱心。

生9:小燕子喜欢笑,行侠仗义,对人很热情。

生10:比尔盖茨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生11:林黛玉体弱多病,弱不禁风。

师:我们常说,大千世界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社会生活中,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同样是漂亮的女子,林黛玉爱哭,才气横溢,小燕子爱笑,热情仗义;同样是成功的男士,周杰伦有才华,走在时髦的前端,是新新人类的偶像,比尔盖茨有爱心,敢于倡导科技的创新,是众多企业家的梦想。而每个人的个性又都在他们各自的外表、语言、动作、心理等表现中得以形象地流露,这就需要我们能细致地观察和描述。今天我们的训练点就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点击课件,揭示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

(二)知识链接:

1、怎样观察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个性?

师:要想在写作中突出人物个性,首先要学会细致观察,那么,怎样做到全面细致地观察呢?你们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全面观察人物,就是从看、听、想、感四个方面入手。(点击课件,出示相关文字)看,看人物的外貌和神情、动作;听,听人物的语言和说话的语气;想,联想人物的相关资料和别人的评论;感,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评价,还可以感受揣摩人物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观察人物,了解并写出人物个性。请看:

(点击课件,出示三幅图片。)

师:通过图片,你能看出他们各自的个性吗?

生12:左边的一幅表现那个小女孩天真活泼的个性。

生13:小女孩很可爱,喜欢笑。

生14:小女孩很好动。

生15:右上角的那幅很调皮。

生16:右下角的那幅,从这个滑冰人的脸上可以看出他那种勇于拼搏的精神。

生17:右上角的很滑稽,很搞笑。

生18:右下角的那个人很拼命。

(点击课件,揭示这几位人物各自的个性:活泼、调皮、拼博。)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音乐,同学们注意听,看你能不能从音乐声中听出什么?

(点击课件,播放音频画面一。点击画面,可以暂停。)

生19:听音乐时,能让人想起家的温暖。

生20:我觉得这段音乐的气势非常磅礴,非常浩大。

生21:听出人们过新年的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生22:隆重,盛大。

师:这儿还有一段动画,大家看看,听一听,看能不能从两个妖怪的语言和说话的语气中听出些什么?

(点击课件,播放音像视频画面二)

生23:这两个妖精非常卑鄙无耻。

生24:两个妖怪十分恶毒。

生25:它们很贪心,还想把七个葫芦娃都抓住,炼成七心丹。

生26:很狡猾、很讨厌。

生27:两个妖精阴险狡诈。

师:大家都听得非常仔细,回答得也很棒。

(点击音像视频空白处,出现相关文字:激动喜悦、阴险贪婪。)

师:至于想和感,都是在看和听的基础上补充,比如我们刚才看到关于林黛玉的描写片断,大家可以再看一下,(点击课件,回到关于林黛玉的描写片断)作者把她的心理描写得非常细腻,把她那多愁善感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今后写作时,就要学习别人这样的写作方法。好,以上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一点。(板书“学会观察”)

(点击“全面观察”字样,回到“知识链接”的幻灯片。)

2、人物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写出人物个性?

师:下面我们谈第二点,如何写出人物个性。人物的个性特点有外在的体现,也有内在的体现。外在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内在的主要表现在人的心理、品质、气质、修养等方面。

(点击课件,出示相关文字。)

师:常用的写人方法有哪几种?

生28: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师:前面我们已经专门进行描写的训练,现在来结合例子回顾一遍。

(课件展示:看肖像:①出示鲁迅画像及个性。)

师:能否通过你的观察表现出人物“坚毅不屈”的个性,并描述出来?

(小组讨论)

生29:从脸色的苍白来看,鲁迅先生生病都坚持写作。

生30:鲁迅的眼神充满了对敌人的痛恨。

生31:鲁迅先生那严肃的表情反映出他的刚毅不屈的性格。

生32:他的头发一根根抖擞的站着,有如他的精神,默默地反对黑暗社会。

生33:他的胡须呈“一”状,如他的人一样,很正直。

(师出示相关鲁迅先生的文字,要求学生朗读。)(相关文字: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精神抖擞的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师:由此可见肖像描写可以突出人物个性。我们再看下面几幅漫画。猜猜他是谁?

(②出示漫画,猜人物。)

生34:葛优。(许多学生说)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35:因为他是光头。

生36:他门牙很大。

生37:他眼睛很小。

师:很好,看来我们在给人物做外貌描写的时候就是要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

(接着出示李咏的漫画。)

师:请找出他的典型特征。

生38:李咏的眼睛很小。

生39:卷头发。

生40:大嘴巴。

生41:大耳朵。

师:肖像描写要选取亮点,突出人物鲜明个性,不必面面俱到。

(点击出示以上文字。)

(课件展示: 思动作:出示文字《节俭的张老师》,思考:作者怎样表现人物节俭的个性?)

师:注意这几个动词。

生42:张老师连自己衣服上抵张老师的节俭。

生43:这几个动词表现张老师的节俭:端、仰、喝、低、撩、伸、舔。

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动作描写要紧紧围绕人物的心理动态,围绕个性写,要重视细微的举止。

师:下面请学生们朗读自己所搜集的语言描写片断,并说说这些语言描写突出人物什么样的个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

生44:(小组一:周紫荆、舒雨桥两同学分角色朗读所找片断。)

爸:“这一次英语考砸了吧!?”

我:“嗯!”

爸:“老子的话,你总是不听。你说你看小说,你学到了什么?--啊!记一两个好词,你记得住吗?凭你那蠢猪脑袋,钉子都钉不进!”

“你说别人还有腔有调,叫妹妹别看,她还没到那个程度。你也不看看你自己有什么资格来说别人!你英语不中,中考英语得鸡蛋,你参加中考有什么意义?”

“作为学生,只要把书上的学好就可以了,你总自以为是,自认为了不起,你还好高骛远!我觉得你没有什么希望!”

这段对话表现出爸爸粗暴的性格特点,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

生45:(小组二:周境莹有表情地朗读。)

爸爸每次回家都劝妈妈:“这样的活儿,又脏又臭又累的,我不在家,你就出钱雇个人干好啦。”可妈妈却说:“我就是这个命儿,没那么金贵。再说了,咱们挣钱多不容易,得掂量着花,我能干的,干啥雇别人干?”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妈妈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是一个很会持家的好妈妈。同时也可以看出爸爸很爱护妈妈。

生46:(小组三:许伟杰朗读。)

我警告他说:“以后不许随便动我的东西!”没想到,他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说:“你比我哪儿都强,就在外号上比我少了一个‘淘’字。”比小淘气鬼少了一个“淘”字?那我不成“小气鬼”了吗?这个“小淘气鬼”,也不知是谁教他这么说的!

这段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幽默、机智和活泼的性格。

生47:(小组四:李小曼、陈思雨、张弛分角色朗读。)

“唉,老师你就给我调调吧,我坐那儿不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而且就我这个头,前边的人若直直腰,我就只有看他的后脑勺了。”我几乎哀求似的第三次向班主任提出给我调座位的请求。“看不清配眼镜,前边的人把你挡住了,你就不会向两边歪歪头?”听完了班主任的回答,我的心一下子又凉了,看来这次又没戏了。但我仍想再努力一次:“我配了眼镜,但离黑板太远,上晚自习光线一暗就又看不清了。”“看不清是你眼镜质量问题,你为啥不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呢?”“不会是质量问题吧,我验了三次光,结果都一样,最后一次还是电脑验光。”“什么电脑验光不电脑验光的,电脑验光也有假的。”听完此言,我还想争辩,但班主任已显出不耐烦:“别再多说了,让你坐到第七排够照顾你呢,再有不满,让你坐到墙角去!”

这段对话可体现出这位班主任是威严的人,但对学生很刻薄,一点都不体谅学生,不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师:她们的发言都很精彩,让我们用掌声向她们表示鼓励和感谢。由这些我们可以知道,语言描写要紧紧围绕人物的心理动态写、围绕个性写、贴近人物身份、文化背景等,充分表现人物典型性格。(点击出示以上文字。)

( 课件展示:说心理:出示话题“两个孩子为了探险,深入山洞,却迷了路,在这困难时刻,猜想他们可能有的心理活动。注意,一个孩子性格比较乐观,叫阳阳;一个比较悲观,叫唯唯。”)

师:假设你们就是文中的两个人,你在这种情况下,会有怎样的想法?一至七小组的同学假设自己是阳阳,七至十四小组的同学假设自己是唯唯。好,请你们拿出笔和草稿纸写一写。写完后大家再全班交流。

(写阳阳的):

生48:呵呵!咱们在山洞里还可以去学学远古时代的山顶洞人呢,在黑暗中找一找光明,那不是很有趣的吗?

生49:面带微笑,嘴里还哼着山歌,好像很开心的样子:没事的,总会走出去的,总会有人来救我们的,如果走不出去那就在这儿安居乐业吧!

生50:阳阳摸了摸头,心想:天不会永远都下雨的,总有晴的时候,所以不能沮丧,总有走出去的时候。

生51:一阵冷风吹来,山洞越发的昏暗,让人感到害怕,可阳阳却想:“这下可有点像小说中的鬼故事场面了,我要把你给识破了。”阳阳咧开嘴笑了笑。

生52:真有趣!我从来都没有来过这里,还真新鲜。我倒要看看这山中有什么新奇的奥妙可以探讨。

生53:山洞里,清澈的泉水滴在石头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好像是说:“阳阳,别灰心丧气,一定能走出去的,加油!”

(写唯唯的):

生54:啊!苍天呀!你就可怜可怜我吧,南无阿咪驼佛,我会感谢你的,我好像看见前面就是黄泉路,我可不想走上去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吧!给我一条逃生的出路吧!

生55:山洞里黑乎乎的,如果有老虎怎么办?如果有狮子怎么办?如果有鬼怎么办?上帝啊!观音菩萨啊,保佑我啊,求求你们呀,我以后再也不探险了!

生56:我不停地摸着口袋,把手伸进去又把手拿出来,又把手伸进去,把手拿出来。反复重复着这个动作,腿哆嗦个不停,嘴唇也微微颤动着,心想:“怎么办啊,我到底该往哪走,这里不会有狼吧,我会不会死在这里啊,妈--,爸--,我迷路了,怎么办呀!”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让我们再一次地把掌声送给他们。给大家一个小提示:心理描写不要写得过于含蓄,过于抽象化,而应做到细致真实。

师:以上是第二点,正确的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板书:运用描写)

(三)实践操练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要写出人物个性,必须对人物进行全面观察,要多看、多听、多想、多写。不仅要看到人物外在的面貌,还要充分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写好人物个性的根本。另外,还要恰当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那么,就给大家一次实践运用的机会。(点击课件出示作文题目)

题目:以“他(她)是位  性格   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补全题目, 紧扣个性,写一篇记叙文。

2.运用描写, 突出个性,力求形象生动。

3.字迹工整, 文面清洁, 不少于 500字。

(学生开始写作,直至下课。)

付老师

篇9:谈记叙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教育论文

谈记叙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教育论文

摘要:以记叙描写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原委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体裁和题材都很广泛。要想写好人的外貌、行为等特征,关键要写出人物的个性,本文对此谈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记叙文;人物;个性

Abstract: It is a narration of the main content in order to the whole story of narrating experience, the behavior or the thing which describe personages, types and subject matter it is very extensive. If you want to write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the appearance, behavior of the good person, etc. , should write out personages’ individual character in key, this text discusses to this what time it is

Personal view.

Key words: narration; personages; individual character

以记叙描写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原委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体裁和题材都很广泛,包括散文、书信、日记、传记、游记、访问记、速写等。写人的外貌、行为、语言、心理,关键要写出人的个性,现就此问题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1写好记叙文的总体要求

1.1记叙文要有具体性的特点

在写人、记事、写景时都要把写作对象写得真切、具体。写人的要使人物栩栩如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记事的要有具体的画面,让读者一读就知道其事件的完整性、生动性、故事性,有如临其境之感;写景的要有写作对象的真切性、画面感。

1.2叙述语句要生动

例如“有一银元掉在地上”这就不具体,于是改成“有一小小银元,从桌子上滚了一圈掉在地上,叮叮当当响了一会儿”,就具体了。

1.3记叙文要有含蓄性

无论选材还是主题都要情节曲折,主题要脱俗,选材要有创新意识,材料即使是旧的也要赋予它新思维新角度新包装,语言要含蓄生动。例如在写人流泪时,作者就这样写道:“她吻了我一下,我觉得有一滴热乎乎的东西落在我脸上,一直向耳根流下来。”又如“酒瓶一到他手里就像滴水倒入沙漠中似的”。笔者就以人物作文为例谈谈怎样写活人物。

写人,是写记叙文的中心。事件、景物也是围绕人物来展开的,即使是专写景的文章,也是作者这个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重要的是我们要研究怎样才能写出有个性的、生动的人物。客观地说,世界上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特有的个性,正如歌德所说:“在一棵树上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也是如此,是有个性的,水浒梁山108人,个个都有特殊性、差异性。

2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2.1从细节入手,发现人物个性

首先观察人物的细微特征,发现其人物个性。“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其差异。体操王子李小双兄弟俩,一个活泼,一个沉稳,他们不仅性格上、连形象上也有差异点。广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点,主要表现在人物自身的言谈举止、交友处世上。每个人的行动都是受性格支配的。即使是一件事,不同性格的人作出的反应就不同,处理方法也就不同了。比如同是在大风中吸烟划火柴这件事,性情暴躁的人会骂一句,并将火柴梗踩在脚下;而另一性情怯懦的人会叹一口气说:“真倒霉!”。同是喝酒,有的是踱进店里慢慢坐下喝;有的自斟自饮;有的欣赏似的、陶醉似的一饮而尽;有的一小滴一小滴地品尝式地喝;有的是边皱眉边喝;有的是边喝边划拳;有的边喝酒,边摇头……真是形形色色。因此留心人物的细微差异,就能发现人物的个性。 2.2质疑思维就是顺着已知的问题逐步探根究底,是写好写活人物的有效方法

每一个人物,包括人物的每一个纽扣,每一根发丝都要清晰地区别开来。正如著名作家老舍曾举例说:“……如下巴光和脚肿,或某人的脖子如一根鸡腿……这种形容一句便够,马上使人物从纸上跳出来,而永存于读者的记忆中。”那人物个性也就鲜明了。如果写“运动员5号跳高,跑上前,嚓的一声,跳了过去”。这句话就缺乏个性。可以自问:跳高怎样跳?跳高时甲的神态与乙的神态、心理等如何?“嚓”的一声是怎样“嚓”的?像什么?“跳过去”的形态、情态是怎样的?……经过这一质疑,作者写出:“只见5号运动员目光凝视前方,嘴唇紧闭,脸上显现出既紧张、又充满信心的神情,试跳几下,量了量起跳步距,弯了弯腰,伸了伸臂膀、舒了口气,尽量平衡自己的心情,便飞步奔向跳竿腾空而起,嚓的一声,像小鸟一样飞过了高高的跳竿,稳稳地翻坐在垫子上,露出愉快的表情。”

2.3运用对比法表现人物的个性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愤世嫉俗、时怀忧伤的个性和薛宝钗装愚守拙、圆滑阴柔的个性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晴雯的风流灵巧、泼辣耿直的个性,与袭人的貌似忠厚、心藏奸诈的性格都在对比中愈现鲜明。《故乡》中的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胡屠户自身前后性格的对比,都是突出了人物鲜活的个性的成功范例。因此,运用对比法,把人物形象进行比较,能找出共性中的个性。

2.4适当的艺术加工,突出人物个性

鲁迅先生说:“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文学家可以把3个妇女形象集中在一个“吴琼花”身上,学生作文也可以进行适当联想揉合。必要的虚构是丰满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作者高度驾驭想象思维的表现。让学生塑造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似曾相识的新人物,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熟悉的材料联想出不熟悉的情节,就是运用联想思维进行虚构,使之情节丰满自然,具有个性。《热爱生命》这一类征文,有的学生就虚构了二哥在越南战场上牺牲前给妈妈、小妹的一封信,信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但是更充满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爱。为了祖国和人民的生命,他们甘愿血洒在这边关疆场。这是生活中的常事,谁能说不是事实呢?又有谁能说她真有一位二哥牺牲了呢?经过这一虚构,人物个性就鲜明了。

根据众多的材料进行杂揉,虚构出精彩的细节,可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写人的作文,最忌讳写成流水帐。人生漫长,材料极多,面对人物经历的许多事件要进行认真筛选,筛出最有说服力的典型材料,然后进行必要的虚构,充实人物的个性细节,就能突出人物的形象。《分马》中孙老头从马上摔下来,将鞭子举得高高的,又轻轻的放下的细节,鲜明的表现出了老孙头的个性。《红楼梦》中的四十四回刘姥姥进贾府,贾府众小姐丫环的笑,这一细节,把每个人物的个性以及每个人在贾府的地位都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根据生活的原型进行适当的虚构,突出人物个性,正如巴金谈人物淑英和慧时说:“这两个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是我也并非完全无中生有,凭空创造,我从我的姐姐妹妹和表妹妹的身上看到过他们的影子,我东拼西凑地把影子改变成活人。”

合理虚构情节,实际上是对生活进行适当的完美和充实,这也是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的一种方法。

篇10: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写作课教学设计:写出人物的精神

【学习内容】

课文文章:《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丛书文章:《铁匠》《金岳霖先生》《汽笛•布鞋•红腰带》《祖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及正确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积累的习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运用对比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内探究】

谈话导入:人物的精神包括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写人物重在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行为,心理的刻画中,对与人物有关事件的叙述描写中,在对人的评述中,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精神品格,人物才会形神皆备,鲜活生动,如在眼前。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

活动一:温故知新

回忆一下写人作文的基本步骤:

第一、细心审题,弄清题意。 (审题)

第二、确定好所写人物的思想品德。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 (立意)

第三、依据要表现的品德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进行具体描写。选典型的材料:最能说明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的材料。(选材)

第四、据所选材料的情况,按时间或材料类别布局。采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选择最能表现突出人物形象的来写。(布局)

第五、修改、交流欣赏。(总结全文,点题照应)(点题)

活动二:文本感染

一、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

《邓稼先》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_”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朴实的民族自尊心。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苦读写作《唐诗杂论》;李公朴遇害后大无畏参加群众大会,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

关心帮助青年;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工作辛苦,带病坚持工作。

二、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事情生动,主题更明确。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阅读左拉的《铁匠》,勾画出文章描写铁匠外貌的语句,归纳出铁匠的性格特点。

〔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2.语言细节描写。

阅读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勾画出文章描写金先生语言的语句,归纳出金先生的性格特点。

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描写,俗话说言如其人,又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也常说,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3.行动细节描写。

行动描写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示个性形象,而且引人入胜。年轻人之所以喜欢看武打小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作吸引人。

阅读萧红的《祖父》,勾画出文章描写祖父行动的语句,归纳出祖父的性格特点。

4.心理细节描写。

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要设身处地地推测人物的内心所想,把自己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真切、生动而传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阅读陈忠实的《汽笛•布鞋•红腰带》,勾画出文章中的心理描写语句,归纳出“我”的性格特点。

三、借助对比手法描写人物,使形象更鲜明。

对比是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 刻画性格,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邓稼先》一文中把邓稼先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平实,从不骄傲。

四、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点睛式的概括。

在记叙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这段文字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两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活动三:写作指导

以“我的好朋友”为例,进行思路点拨。

第一、首先确定好朋友的性格、精神或气质,运用议论的语句加以概括。

第二、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特征。人物肖像必须符合年龄、性格特征,典型事例必须体现精神品质。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第三、精选写作手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本质和性格特征。

写作要求:

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

2.写好心理,倾诉心声。

3.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

4.写好环境,以景写人。

5.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写作步骤:

一是细心审题。

二是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

三是选典型的材料。

四是据所选材料的做好布局。

五是反复推敲修改。

六是交流欣赏。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篇11:写出人物的个性

一、导入  :

最佩服漫画大师,他们往往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对象的特征,只用寥寥几笔便能勾画出一个人物,将其个性展露。不信,请看。(演示漫画图)

这一切似乎很奇妙,大师以他高超的技艺创造出了人物的独特面貌,于是从一颦一笑中我们也能区分出谁和谁来。其实漫画大师能做到的,我们用笔同样也能做到。要让人物栩栩如生地走到我们笔下,关键在于要写出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二.述要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她)是谁?

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 ------你道他(她)又是谁?

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得不出个圆满的答案来,都是,又都不是;而对于后者,相信你一定会脱口而出:猪八戒!

这两个人,为什么前一个猜不出,后一个一猜就中呢?关键就在于前者只简单介绍了人物的外貌,没有写出特征,更没有,后者则不然。

许多同学认为要写出人物特征,最简单的方法便是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入手,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这样想不可谓不聪明,也不失为记叙人物、表现人物特点的一条终南捷径。方法人人能想到,但要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像“不----不-----”的公式不能;“红扑扑的小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类的大众化脸谱同样也写不出人物的个性。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思想,有特定的品质,有异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形”与“神”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在形象描写中能体现出人物的神采,在对人物精神的阐述中能使人物的音容笑貌更加具体,在“形”与“神”的互现中,人物的个性也就凸现出来了。八戒丑陋的外形下带着他的憨态,憨态的骨子里刻着“馋”、“懒”,也刻着“情”、“义”,恐怕这就是他立体生动的原因。

这样看来,要真正把握人物的整体风貌,光写外貌是不行的,还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表现人物。

仍以猪八戒为例。虽然孙大圣的勇猛和机智夺走了读者许多的视线,但这不妨碍我们喜爱猪八戒。当然,他并不美,与孙悟空的小巧机灵一比,他愈发显得笨拙;他的武艺不错,但在金箍棒的威力下,他绝不敢逞强(高老庄的一场厮杀除外);他的心眼似乎也不能说很好,在沙和尚的老实忠厚面前,他的懒惰与自私是藏也藏不住的。但就是这么一个缺点多多的人,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人间的烟火味,一种属于凡人的个性特征。他的这些特点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作者就用多个事例来具体地描绘给我们看。因此,我们才看到了这样一个猪八戒:在高老庄,变身为壮汉的他食量大如牛,一人可抵好几个庄稼汉,你能说他不是一个勤劳的好农民吗?奉师命去寻找食物,他美滋滋地吃了一顿大西瓜,然后懒洋洋地睡了一个好觉,这样一个八戒,怎能逃脱“馋”和“懒”的评语!孙猴子被赶回了老家,八戒不也是依依不舍?大师兄不在的日子里,师傅有难,他不也是奋不顾身与妖魔斗得天昏地暗?这样一个八戒,不也是有情有义?当然,我们也忘不了他在三位菩萨变化而成的美女面前,丑态百出,这不又是一个活脱脱的好色之徒?--------就是通过众多的事例,从多个方面,写出了一个世俗的、有着人间男子的大多数优缺点的八戒。

事例有了,但如果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合理利用的话,那么我们的文章可能无力承载浓厚的情感,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更谈不上去感动别人。拿一把放大镜,定格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瞬间表现,人物便会因此而生动立体。还是谈一下我们熟悉的猪八戒。当调皮的孙悟空抖出他私设“小金库”的隐私时,他嘴里嘀嘀咕咕地发着无意义的牢骚,一边很不情愿地从大耳朵中掏出几钱银子来,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们无法忽视,无法不发出会心的微笑。

好了,该到小结的时候了。写好一个人物其实不难,关键是要;也不难,综上可概括出“三诀”:1。形神并举;2。多管齐下;3。微处动情。

三.点拔

例文(仿宋体排印部分):

阿荣<?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开学过来,听同学说阿荣调走了。我呆了呆,心里有股莫名的惆怅。

阿荣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有一次看电视散文,听到电视里的人深情的说着“阿隆走了,留下了他的芦笙。”“隆”和“荣”音很近,于是我们便叫他阿荣。

(阿荣不潇洒,与时髦的“酷”更是沾不上边,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又有什么?我是聪明绝顶的。”我们看他毛发萧条的脑门,纷纷表示赞同,有些同学还不忘强调一下,“对!聪明绝顶!”对这颇有些不恭的调侃,阿荣只憨憨一笑。)

(听阿荣的课是最舒服也是我们最投入的时候。他的课文只讲那么十分钟,剩下的时间,便和我们海阔天空的侃。)期中考试我们的语文成绩在年级里是垫底的,为此,我们的班主任颇有微词。可阿荣并不在乎,用他的话来说,“别急,别急,语文急不来,看以后!”(于是,课堂上依旧谈他的“山海经”,从孔子的苦恼到朱容基的口才,从《诗经》到流行歌词,我们乐此不疲的听他扯上一番,便心满意足的下课了。)

阿荣的文采很好,时常发表文章,有时还拿上几篇到班级里来“献一下宝”。这时我们总免不了要问他拿了多少稿费,他也免不了要说出一个让我们心动的数字,我们当然也免不了要他请我们“搓”一顿。可每到这时,他总是一笑了之,于是我们就开始骂他,“小气,抠门,怪不得头发这么少,原来每天都想着怎么攒钱,头发就这么被愁掉了”。(逼得急了,阿荣也只是摸摸光亮的脑门,憨憨地陪着笑,“别急,别急,等以后,下次,下次一定请”!)

(阿荣好像从未大声疾呼“要重视语文,要多读书”之类的话,可每逢有什么演讲赛、征文赛、辩论赛什么的,我们总能拿出一个令许多老师大跌眼镜的好成绩。可阿荣从未表示过惊奇,常常是平淡地说,“我们又有一位同学的文章上报了。”但就是这个“又”字,令我们全都明白了,阿荣正得意着呢。)

阿荣很少谈自己的家事,可有一次不知怎的触动了他的思家之情,竟然激动的连课文都不讲了,便开始谈他老婆的创业史。一开始讲的并不是很精彩,大家听的也不是很认真,可当他讲到他老婆现在开了家饭店,而且是颇有声名时,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个个眼中放出奇异的光,仿佛是饿了三天的老鼠看见了一块面包,短暂的可怕的停顿之后,教室里立刻闹成一团,拍桌声、砸书声、叫喊声,声声入耳;桌子在颤抖、窗户在颤抖、教室在颤抖、阿荣也在颤抖,“去搓一顿!”这是人耳唯一能分辨的内容。

(现在想来,那次我们正处于期中考试过后的低潮期。阿荣成功地转移了大家的不快,他那个从下岗女工到女老板的妻子也帮了大家不少。最起码,我是在一塌胡涂的成绩中爬起来了。回头想想,只会憨憨笑的阿荣好像挺有心计。)

细细数一下,阿荣已不止欠了我们一顿饭了。于是我们常念着他,时常来一句“阿荣走了,留下了他的学生”。(当然,那时我们并不知道阿荣真的会走。)可见我们是多么的爱阿荣。当然,还有那几顿饭。

想到这儿,我的口水就会不自觉的流下来,并幻想着在酒桌上将阿荣灌个大醉,(最好是在送他回去的路上,能得意的听到他说“我没醉,下回还是我请”。)

可这得意的一刻至今没有实现。现在阿荣真的调走了,心里的失落当然不止那几顿饭,最重要的是,少了一位能令我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老师。

明天就要开学了,不知新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更不知他家是否也开饭店。总之,阿荣永远不会被取代。

(阿荣,一路走好!)

四.提高

应该说《阿荣》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特别是作者的语言,平实简炼,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设计的情节,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阿荣是一个平凡的人,而不是一个大家想象中的,概念中的老师。这样的一位老师不但能获得他的学生的爱戴,也让大家充满了向往。因为他可以和大家做朋友,不会为了保持所谓的“师道尊严”而拒学生于千里之外。老师与学生和谐相处,没有“代沟”,写出了老师“阿荣”的人情味,应该说这是本文最成功之处。

可是仔细读下来,这篇文章还是有些小小的遗憾。请同学们为作者指点一二。

例一:阿荣应该是怎样一副模样?我想象不出,只知道,他大概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文中第四段提到过一次,他的头发很少,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我想如果能像老师说的那样,做到形神并举,阿荣的形象会更生动。我建议,作者可以在开头加上几笔人物肖像,不要全,只要写出他的特点就行了,最好是能和同学们的“骂”相呼应。

例二:应该说在现实生活中,阿荣这样的老师肯定会引起争议。班主任会对阿荣上的课“颇有微词”,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仔细想想,阿荣除了会“侃”,还教给了学生什么呢?虽然文章最后提到,阿荣是一位“能令我们学会做人的老师。”可这一句话显得太单薄,也显得很突然。我想毛病可能就出在没有具体的事例来证明。所以我建议,作者可以增加一个事例来反映阿荣在这一方面对学生的影响。

例三:在文中,阿荣一直没有开口说过话,是不是也可以让他说上几句,从语言上表现出他的个性特征来呢?当然,不管如何改,希望不要丧失平实的语言风格。

根据同学意见和建议,作者对《阿荣》一文作了修改,主要是增补,修改稿见上,括号里的内容为修改部分。

五.激活

鲁迅先生说,他(创造典型)“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请在下列方案中任选一个,来试一试:

1.杂取生活中所见人物的种种,合成一个“典型”。篇幅不限,主题自定,运用小说笔法。2.写身边一个真实的人物,要写出他(她)的个性,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篇12:《写出人物的个性》

《写出人物的个性》

一.导入

苏州的西园是一个佛教名寺,最出名的要算那五百罗汉了。在众多的罗汉中,有几位是不容易让人忘怀的。如弥勒佛、济公**,还有观音菩萨。即使我不加任何描述,大家还是能够想像得出这三尊菩萨是怎样一副容颜。想到弥勒佛那世间无二的大肚,那望之可亲的笑容,很容易联想起一副对子: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世上可笑之人。许多人,包括从未游过西园的人,甚至只要一见到“弥勒佛”这三个字,便能发出会心的微笑。其中奥秘何在?至于济公,我们只要闭上眼睛,片刻间,身穿破衣,手摇破扇,踢趿着破鞋的疯和尚就会自由自在地跑到我们面前,冲着大家扮出一张令人啼笑皆非的鬼脸来。这又是因为什么?西园的观音菩萨也算是一绝了,在众佛中她是最高大的一尊,也是最奇特的一尊――她有一千只手,而且每只手掌上都有一只眼睛。但不管她如何奇形怪状,有一点在大家的眼中乃至于心中是不会变的,她的神情气质是永恒的悲悯世人的慈善。怎么会这样呢?

这一切似乎很奇妙,其实不过是塑像大师以他高超的技艺创造出了人物的独特面貌,而这一富有个性的特征又在一个个传说故事中不断得到强化,于是他们的形象也便随之深入人心,于是他们的特点也便固定下来,于是从一颦一笑中我们也能区分出谁和谁来。其实塑像大师能做到的,我们用笔同样也能做到。要让人物栩栩如生地走到我们笔下,关键在于要写出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二.述要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她)是谁?

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 ------你道他(她)又是谁?

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得不出个圆满的答案来,都是,又都不是;而对于后者,相信你一定会脱口而出:猪八戒!

这两个人,为什么前一个猜不出,后一个一猜就中呢?关键就在于前者只简单介绍了人物的外貌,没有写出特征,更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后者则不然。

许多同学认为要写出人物特征,最简单的方法便是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入手,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这样想不可谓不聪明,也不失为记叙人物、表现人物特点的一条终南捷径。方法人人能想到,但要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不----不-----”的公式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红扑扑的小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类的大众化脸谱同样也写不出人物的个性。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思想,有特定的品质,有异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形”与“神”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在形象描写中能体现出人物的神采,在对人物精神的阐述中能使人物的音容笑貌更加具体,在“形”与“神”的互现中,人物的个性也就凸现出来了。八戒丑陋的外形下带着他的憨态,憨态的骨子里刻着“馋”、“懒”,也刻着“情”、“义”,恐怕这就是他立体生动的原因。

这样看来,要真正把握人物的整体风貌,光写外貌是不行的,还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表现人物。

仍以猪八戒为例。虽然孙大圣的勇猛和机智夺走了读者许多的视线,但这不妨碍我们喜爱猪八戒。当然,他并不美,与孙悟空的小巧机灵一比,他愈发显得笨拙;他的武艺不错,但在金箍棒的威力下,他绝不敢逞强(高老庄的一场厮杀除外);他的心眼似乎也不能说很好,在沙和尚的老实忠厚面前,他的懒惰与自私是藏也藏不住的。但就是这么一个缺点多多的人,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人间的烟火味,一种属于凡人的个性特征。他的这些特点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作者就用多个事例来具体地描绘给我们看。因此,我们才看到了这样一个猪八戒:在高老庄,变身为壮汉的他食量大如牛,一人可抵好几个庄稼汉,你能说他不是一个勤劳的好农民吗?奉师命去寻找食物,他美滋滋地吃了一顿大西瓜,然后懒洋洋地睡了一个好觉,这样一个八戒,怎能逃脱“馋”和“懒”的评语!孙猴子被赶回了老家,八戒不也是依依不舍?大师兄不在的日子里,师傅有难,他不也是奋不顾身与妖魔斗得天昏地暗?这样一个八戒,不也是有情有义?当然,我们也忘不了他在三位菩萨变化而成的美女面前,丑态百出,这不又是一个活脱脱的好色之徒?--------就是通过众多的事例,从多个方面,写出了一个世俗的、有着人间男子的大多数优缺点的八戒。

事例有了,但如果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合理利用的话,那么我们的文章可能无力承载浓厚的情感,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更谈不上去感动别人。拿一把放大镜,定格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瞬间表现,人物便会因此而生动立体。还是谈一下我们熟悉的猪八戒。当调皮的孙悟空抖出他私设“小金库”的隐私时,他嘴里嘀嘀咕咕地发着无意义的牢骚,一边很不情愿地从大耳朵中掏出几钱银子来,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们无法忽视,无法不发出会心的微笑。

好了,该到小结的时候了。写好一个人物其实不难,关键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人物的个性也不难,综上可概括出“三诀”:1。形神并举;2。多管齐下;3。微处动情。

三.点拔

父亲的爱

(美)E・Bombeck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的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点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汽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再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以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生:老师,这篇文章读上去好像平平淡淡的,没有什么特色。

师:的确,它的文字相当朴实,但朴实之中却蕴含了真情。

生:正像题目所说的,是写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可是文中写了太多的事例,它们之间好像也没有太大的联系,是不是显得太散?

师:作者是写了多个事例,“偷糖”、“受伤”、“生日”、“拍照”、“学车”、“家信”、“电话”、“结婚”等。应该说这都是一系列的生活琐事,作者没有采用一般人对父爱的正面歌颂的写法,而是在琐事中用看似有些抱怨的笔调来写父亲的爱。写的这些事,多是多,但却未必散,仔细读一下,文章自有它的纲目在。

生:作者一开始就说“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结尾又说“爹完全不懂得怎样表达爱”,是统率全文所有事例的,这和《琐忆》有相通之处的。

师:很好,看出些门道来了。多管齐下,并不是非要表现人物的不同侧面,也可以是就一项特征进行不断的强化。本文作者想再三强调的是什么呢?是父亲深沉的,不显山露水的爱。文章最后一句很重要,“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生:哦,这句话才是全文的总纲。我明白了。但是有一点我很疑惑,老师说过细微之处最能展现人物的风貌,也最能打动读者的心,可文中似乎没有详细的细节描写呀?

师:首先要帮你纠正一个观念,细节不一定都要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动情的瞬间有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来解释,这就是“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手法,达到作者的目的就行了。我们可以看一下“电话”这件小事,“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这既是一个事例,也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父亲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他想表达对儿子的关心与爱,却不习惯直白的表达,正好反映出父亲之爱是含蓄而又深沉的。

生:我明白了。父亲写信给儿子,表面上是在说他的草坪,其实是在想念儿子,留恋那些儿子在家踢足球、在自己身边的日子。

师:你能触类旁通,不错。作者用简炼的语言写出了生活中看似平凡却感人至深的细节。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但你注意到了本文的另一个特点了吗?

生:是不是作者在写父爱的同时,也写了母爱,把两者进行了对比?

师:正是。作者述事,看似处处在与母爱进行正反对比,实际上是在说明父爱往往是另一种表达形式――寓爱抚于严格,是对母爱的补充。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建议,在文章加上一些人物肖像描写会不会更好些?

师:我说过,形神并举,更能体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但并不是每篇文章都有进行肖像描写的必要。本文的.写作主题是“父爱”而不是单纯的“我的父亲”,人有千面,但爱是共同的,这种爱的方式是有普遍意义的。结尾一句,作者以猜测的口吻写父爱,正好揭示了一般人对严父之爱暂时不易觉察到的共同规律。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相对于主题而言,父亲的外貌是可有可无的,而对于这类内容应该是能省就省。

生:老师我明白了,要真正写出人物个性应该灵活运用你所说的方法。

篇13:写出人物的个性教案

写出人物的个性教案

一.导入

苏州的西园是一个佛教名寺,最出名的要算那五百罗汉了。在众多的罗汉中,有几位是不容易让人忘怀的。如弥勒佛、济公**,还有观音菩萨。即使我不加任何描述,大家还是能够想像得出这三尊菩萨是怎样一副容颜。想到弥勒佛那世间无二的大肚,那望之可亲的笑容,很容易联想起一副对子: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世上可笑之人。许多人,包括从未游过西园的人,甚至只要一见到“弥勒佛”这三个字,便能发出会心的微笑。其中奥秘何在?至于济公,我们只要闭上眼睛,片刻间,身穿破衣,手摇破扇,踢趿着破鞋的疯和尚就会自由自在地跑到我们面前,冲着大家扮出一张令人啼笑皆非的鬼脸来。这又是因为什么?西园的观音菩萨也算是一绝了,在众佛中她是最高大的一尊,也是最奇特的一尊——她有一千只手,而且每只手掌上都有一只眼睛。但不管她如何奇形怪状,有一点在大家的眼中乃至于心中是不会变的,她的神情气质是永恒的悲悯世人的慈善。怎么会这样呢?

这一切似乎很奇妙,其实不过是塑像大师以他高超的技艺创造出了人物的独特面貌,而这一富有个性的特征又在一个个传说故事中不断得到强化,于是他们的形象也便随之深入人心,于是他们的特点也便固定下来,于是从一颦一笑中我们也能区分出谁和谁来。其实塑像大师能做到的,我们用笔同样也能做到。要让人物栩栩如生地走到我们笔下,关键在于要写出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二.述要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她)是谁?

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 ------你道他(她)又是谁?

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得不出个圆满的答案来,都是,又都不是;而对于后者,相信你一定会脱口而出:猪八戒!

这两个人,为什么前一个猜不出,后一个一猜就中呢?关键就在于前者只简单介绍了人物的外貌,没有写出特征,更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后者则不然。

许多同学认为要写出人物特征,最简单的方法便是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入手,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这样想不可谓不聪明,也不失为记叙人物、表现人物特点的一条终南捷径。方法人人能想到,但要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不----不-----”的公式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红扑扑的小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类的大众化脸谱同样也写不出人物的个性。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思想,有特定的品质,有异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形”与“神”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在形象描写中能体现出人物的神采,在对人物精神的阐述中能使人物的音容笑貌更加具体,在“形”与“神”的互现中,人物的个性也就凸现出来了。八戒丑陋的外形下带着他的憨态,憨态的骨子里刻着“馋”、“懒”,也刻着“情”、“义”,恐怕这就是他立体生动的原因。

这样看来,要真正把握人物的整体风貌,光写外貌是不行的.,还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表现人物。

仍以猪八戒为例。虽然孙大圣的勇猛和机智夺走了读者许多的视线,但这不妨碍我们喜爱猪八戒。当然,他并不美,与孙悟空的小巧机灵一比,他愈发显得笨拙;他的武艺不错,但在金箍棒的威力下,他绝不敢逞强(高老庄的一场厮杀除外);他的心眼似乎也不能说很好,在沙和尚的老实忠厚面前,他的懒惰与自私是藏也藏不住的。但就是这么一个缺点多多的人,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人间的烟火味,一种属于凡人的个性特征。他的这些特点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作者就用多个事例来具体地描绘给我们看。因此,我们才看到了这样一个猪八戒:在高老庄,变身为壮汉的他食量大如牛,一人可抵好几个庄稼汉,你能说他不是一个勤劳的好农民吗?奉师命去寻找食物,他美滋滋地吃了一顿大西瓜,然后懒洋洋地睡了一个好觉,这样一个八戒,怎能逃脱“馋”和“懒”的评语!孙猴子被赶回了老家,八戒不也是依依不舍?大师兄不在的日子里,师傅有难,他不也是奋不顾身与妖魔斗得天昏地暗?这样一个八戒,不也是有情有义?当然,我们也忘不了他在三位菩萨变化而成的美女面前,丑态百出,这不又是一个活脱脱的好色之徒?--------就是通过众多的事例,从多个方面,写出了一个世俗的、有着人间男子的大多数优缺点的八戒。

事例有了,但如果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合理利用的话,那么我们的文章可能无力承载浓厚的情感,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更谈不上去感动别人。拿一把放大镜,定格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瞬间表现,人物便会因此而生动立体。还是谈一下我们熟悉的猪八戒。当调皮的孙悟空抖出他私设“小金库”的隐私时,他嘴里嘀嘀咕咕地发着无意义的牢骚,一边很不情愿地从大耳朵中掏出几钱银子来,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们无法忽视,无法不发出会心的微笑。好了,该到小结的时候了。写好一个人物其实不难,关键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人物的个性也不难,综上可概括出“三诀”:1。形神并举;2。多管齐下;3。微处动情。

三.点拔

父亲的爱

(美)E·Bombeck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的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点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汽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再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以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生:老师,这篇文章读上去好像平平淡淡的,没有什么特色。

师:的确,它的文字相当朴实,但朴实之中却蕴含了真情。

生:正像题目所说的,是写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可是文中写了太多的事例,它们之间好像也没有太大的联系,是不是显得太散?

师:作者是写了多个事例,“偷糖”、“受伤”、“生日”、“拍照”、“学车”、“家信”、“电话”、“结婚”等。应该说这都是一系列的生活琐事,作者没有采用一般人对父爱的正面歌颂的写法,而是在琐事中用看似有些抱怨的笔调来写父亲的爱。写的这些事,多是多,但却未必散,仔细读一下,文章自有它的纲目在。

生:作者一开始就说“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结尾又说“爹完全不懂得怎样表达爱”,是统率全文所有事例的,这和《琐忆》有相通之处的。

师:很好,看出些门道来了。多管齐下,并不是非要表现人物的不同侧面,也可以是就一项特征进行不断的强化。本文作者想再三强调的是什么呢?是父亲深沉的,不显山露水的爱。文章最后一句很重要,“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生:哦,这句话才是全文的总纲。我明白了。但是有一点我很疑惑,老师说过细微之处最能展现人物的风貌,也最能打动读者的心,可文中似乎没有详细的细节描写呀?

师:首先要帮你纠正一个观念,细节不一定都要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动情的瞬间有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来解释,这就是“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手法,达到作者的目的就行了。我们可以看一下“电话”这件小事,“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这既是一个事例,也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父亲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他想表达对儿子的关心与爱,却不习惯直白的表达,正好反映出父亲之爱是含蓄而又深沉的。

生:我明白了。父亲写信给儿子,表面上是在说他的草坪,其实是在想念儿子,留恋那些儿子在家踢足球、在自己身边的日子。

师:你能触类旁通,不错。作者用简炼的语言写出了生活中看似平凡却感人至深的细节。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但你注意到了本文的另一个特点了吗?

生:是不是作者在写父爱的同时,也写了母爱,把两者进行了对比?

师:正是。作者述事,看似处处在与母爱进行正反对比,实际上是在说明父爱往往是另一种表达形式——寓爱抚于严格,是对母爱的补充。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建议,在文章加上一些人物肖像描写会不会更好些?

师:我说过,形神并举,更能体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但并不是每篇文章都有进行肖像描写的必要。本文的写作主题是“父爱”而不是单纯的“我的父亲”,人有千面,但爱是共同的,这种爱的方式是有普遍意义的。结尾一句,作者以猜测的口吻写父爱,正好揭示了一般人对严父之爱暂时不易觉察到的共同规律。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相对于主题而言,父亲的外貌是可有可无的,而对于这类内容应该是能省就省。

生:老师我明白了,要真正写出人物个性应该灵活运用你所说的方法。

四.反馈

写身边一个真实的人物,要写出他(她)的个性,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例文(仿宋体排印部分):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谢奕韬

开学过来,听同学说阿荣调走了。我呆了呆,心里有股莫名的惆怅。

阿荣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有一次看电视散文,听到电视里的人深情的说着“阿隆走了,留下了他的芦笙。”“隆”和“荣”音很近,于是我们便叫他阿荣。

(阿荣不潇洒,与时髦的“酷”更是沾不上边,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又有什么?我是聪明绝顶的。”我们看他毛发萧条的脑门,纷纷表示赞同,有些同学还不忘强调一下,“对!聪明绝顶!”对这颇有些不恭的调侃,阿荣只憨憨一笑。)

(听阿荣的课是最舒服也是我们最投入的时候。他的课文只讲那么十分钟,剩下的时间,便和我们海阔天空的侃。)期中考试我们的语文成绩在年级里是垫底的,为此,我们的班主任颇有微词。可阿荣并不在乎,用他的话来说,“别急,别急,语文急不来,看以后!”(于是,课堂上依旧谈他的“山海经”,从孔子的苦恼到朱容基的口才,从《诗经》到流行歌词,我们乐此不疲的听他扯上一番,便心满意足的下课了。)

阿荣的文采很好,时常发表文章,有时还拿上几篇到班级里来“献一下宝”。这时我们总免不了要问他拿了多少稿费,他也免不了要说出一个让我们心动的数字,我们当然也免不了要他请我们“搓”一顿。可每到这时,他总是一笑了之,于是我们就开始骂他,“小气,抠门,怪不得头发这么少,原来每天都想着怎么攒钱,头发就这么被愁掉了”。(逼得急了,阿荣也只是摸摸光亮的脑门,憨憨地陪着笑,“别急,别急,等以后,下次,下次一定请”!)

(阿荣好像从未大声疾呼“要重视语文,要多读书”之类的话,可每逢有什么演讲赛、征文赛、辩论赛什么的,我们总能拿出一个令许多老师大跌眼镜的好成绩。可阿荣从未表示过惊奇,常常是平淡地说,“我们又有一位同学的文章上报了。”但就是这个“又”字,令我们全都明白了,阿荣正得意着呢。)

阿荣很少谈自己的家事,可有一次不知怎的触动了他的思家之情,竟然激动的连课文都不讲了,便开始谈他老婆的创业史。一开始讲的并不是很精彩,大家听的也不是很认真,可当他讲到他老婆现在开了家饭店,而且是颇有声名时,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个个眼中放出奇异的光,仿佛是饿了三天的老鼠看见了一块面包,短暂的可怕的停顿之后,教室里立刻闹成一团,拍桌声、砸书声、叫喊声,声声入耳;桌子在颤抖、窗户在颤抖、教室在颤抖、阿荣也在颤抖,“去搓一顿!”这是人耳唯一能分辨的内容。

(现在想来,那次我们正处于期中考试过后的低潮期。阿荣成功地转移了大家的不快,他那个从下岗女工到女老板的妻子也帮了大家不少。最起码,我是在一塌胡涂的成绩中爬起来了。回头想想,只会憨憨笑的阿荣好像挺有心计。)

细细数一下,阿荣已不止欠了我们一顿饭了。于是我们常念着他,时常来一句“阿荣走了,留下了他的学生”。(当然,那时我们并不知道阿荣真的会走。)可见我们是多么的爱阿荣。当然,还有那几顿饭。

想到这儿,我的口水就会不自觉的流下来,并幻想着在酒桌上将阿荣灌个大醉,(最好是在送他回去的路上,能得意的听到他说“我没醉,下回还是我请”。)

可这得意的一刻至今没有实现。现在阿荣真的调走了,心里的失落当然不止那几顿饭,最重要的是,少了一位能令我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老师。

明天就要开学了,不知新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更不知他家是否也开饭店。总之,阿荣永远不会被取代。

(阿荣,一路走好!)

五.提高

应该说《阿荣》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特别是作者的语言,平实简炼,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设计的情节,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阿荣是一个平凡的人,而不是一个大家想象中的,概念中的老师。这样的一位老师不但能获得他的学生的爱戴,也让大家充满了向往。因为他可以和大家做朋友,不会为了保持所谓的“师道尊严”而拒学生于千里之外。老师与学生和谐相处,没有“代沟”,写出了老师“阿荣”的人情味,应该说这是本文最成功之处。

可是仔细读下来,这篇文章还是有些小小的遗憾。请同学们为作者指点一二。

生一:阿荣应该是怎样一副模样?我想象不出,只知道,他大概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文中第四段提到过一次,他的头发很少,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我想如果能像老师说的那样,做到形神并举,阿荣的形象会更生动。我建议,作者可以在开头加上几笔人物肖像,不要全,只要写出他的特点就行了,最好是能和同学们的“骂”相呼应。

生二:应该说在现实生活中,阿荣这样的老师肯定会引起争议。班主任会对阿荣上的课“颇有微词”,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仔细想想,阿荣除了会“侃”,还教给了学生什么呢?虽然文章最后提到,阿荣是一位“能令我们学会做人的老师。”可这一句话显得太单薄,也显得很突然。我想毛病可能就出在没有具体的事例来证明。所以我建议,作者可以增加一个事例来反映阿荣在这一方面对学生的影响。

生三:在文中,阿荣一直没有开口说过话,是不是也可以让他说上几句,从语言上表现出他的个性特征来呢?当然,不管如何改,希望不要丧失平实的语言风格。

根据同学意见和建议,作者对《阿荣》一文作了修改,主要是增补,修改稿见上,括号里的内容为修改部分。

六.激活

要求学生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骆驼祥子》、《呐喊》、《子夜》、《家》、《雷雨》、《围城》、《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哈姆雷特》、《唐·吉诃德》、《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等中外名著中找出一两段写出了人物个性的文字来介绍给同学,让他们猜猜他(她)是谁。最好能加以表演,可用综艺游戏的形式来开展。

七.创新

鲁迅先生说,他(创造典型)“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请在下列方案中任选一个,来试一试:1. 杂取中外名著中几个人物的种种,合成一个“新人”;2. 杂取生活中所见人物的种种,合成一个“典型”。篇幅不限,主题自定,运用小说笔法。

篇14:作文课-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教学设想:

1、结合教材第三十三页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在学生完成大作文的基础上,对第一单元的作文进行讲评,让学生在实践与讲评中初步掌握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

2、对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和七年级上册多彩的四季中的四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作一次总的串讲,加深学生对这些课文的理解。(实际上,我在讲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时已经对作者的写作思路作了单独地分析,为本次课及上一次作文课进行了铺垫。)

3、由于本次作文需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思路,因此我安排在上完这课后再进行这次教学。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