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廖有方阅读答案及翻译(通用11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廖有方阅读答案及翻译(通用11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廖有方阅读答案及翻译,本文共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廖有方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1:廖有方阅读答案及翻译

廖有方阅读答案及翻译

廖有方

(唐)范摅

廖有方,元和乙未岁,下第游蜀。至宝鸡西,适公馆,忽闻呻吟之声,潜听而微惙也。乃于间室之内,见一贫病儿郎,问其疾苦行止,强而对曰:“辛勤数举,未遇知音。”眄睐叩头,久而复语,唯以残骸相托,余不能言。拟求救疗,是人俄忽而逝。遂贱鬻所乘鞍马于村豪,备棺瘗①之,恨不知其姓字。苟为金门②同人,归歧凄断。复为铭曰:“嗟君殁世委空囊,几度劳心翰墨场。半面为君申一恸,不知何处是家乡。”

后,廖君自西蜀回,取东川路,至灵龛驿。驿将迎归私第,及见其妻,素衣,再拜呜咽,情不可任。徘徊设辞,有同亲懿③。淹留半月,仆马皆饫,掇熊虎之珍,极宾主之分。有方不测何缘,悚惕尤甚。临别,其妻又悲啼,赠赆缯锦一驮,其价值数百千。驿将曰:“郎君今春所葬胡绾秀才,即某妻室之季兄也。”始知亡者姓字,复叙平生之吊,所遗之物,终不纳焉。少妇及夫坚意拜上。有方又曰:“仆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当兹厚惠。”遂促辔而前。驿将奔骑而送复逾一驿尚未分离廖君不顾其物驿将执袂各恨东西物乃弃于林野。

乡老以义事申州,州将以表奏朝廷。文武宰寮,愿识有方,共为导引。明年,李逢吉知举,有方及第,改名游卿。声动华夷,皇唐之义士也。其主驿戴克勤,堂牒本道节度,甄升至于极职。克勤名义,与廖君同远焉。

【注】①瘗(yì):掩埋。②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③亲懿:至亲。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勤数举,未遇知音

举:被举荐。

B.再拜呜咽,情不可任

任:承受。

C.淹留半月,仆马皆饫

淹留:羁留,逗留。

D.李逢吉知举,有方及第

知:主持,执掌。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问其疾苦行止,强而对曰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B.遂贱鬻所乘鞍马于村豪

不拘于时,学于余

C.物乃弃于林野

今君乃亡赵走燕

D.克勤名义,与廖君同远焉

亦知水与月乎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有方侠肝义胆,仁者襟怀,济人于苦厄而不受回报,他的义举为时人所称道。

B.戴克勤因为廖有方为自己妻子的长兄胡绾料理后事,而对廖有方及其仆人盛情相待。

C.灵龛驿将一家重情重义,知恩图报,戴克勤的德行也获得了朝廷的肯定,被提拔为驿站最高长官。

D.本文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表现了主人公廖有方的义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社会对情义的推重。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驿 将 奔骑 而送 复 逾 一 驿 尚 未 分 离 廖 君 不 顾 其 物 驿 将 执 袂 各 恨 东 西 物 乃 弃 于 林野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久而复语,唯以残骸相托,余不能言。(3分)

(2)仆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当兹厚惠。(4分)

参考答案

16.【A】(举:参加科举考试)

17.【C】(A表修饰/表转折 B给/向 C竟 D介词,和/连词,和)

18.【B】(季,排行最末的。胡绾并非灵龛驿将妻的长兄。)

19. 驿将奔骑而送/复逾一驿/尚未分离/廖君不顾其物/驿将执袂/各恨东西/物乃弃于林野(每对一处得0.5分。)

20.(1)(年轻人)过了好一会儿才又说,希望把后事托付给他,其他的话已经说不出来了。(重点词语:唯,余)

(2)我是男子汉,对古今做人的道理还是略知一二,偶然安葬了一个同科应举的人,不应该接受这样贵重的物品。(重点词语:仆,同流,当,兹)

参考译文

廖有方,唐宪宗元和十年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游历蜀地。走到宝鸡的西面,住进驿站,忽然听到呻吟之声,仔细一听,呻吟之声气息微弱。于是在隔壁屋子里看见一个贫病交加的年轻人。廖有方问他生了什么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年轻人勉强地回答说:“我辛辛苦苦参加了几次科举考试,却遇不到一位赏识我的人。”他用眼斜视廖有方并给他磕头,过了好一会儿才又说,希望把后事托付给他,其他的话已经说不出来了。廖有方想要为他治病,但是不一会儿这个年轻人就死了。于是,廖有方将自己所骑的马和鞍具卖给了村里的富豪,买了棺材安葬了他,只是遗憾不知道这个年轻人的姓名。同是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却在归家险途中凄惨地断送了性命。廖有方又为他题了碑文:“感叹你死了只留下一副躯壳,你曾几度在考场费尽心力。只为你我半面之缘为你抒写悲痛,不知哪里是你的.家乡。”

后来廖有方从西蜀回来,取道东川路,到灵龛驿站。驿站官员把他接到自己家中。等到见到驿站官员的妻子,只见她穿着丧服,拜了两拜,泣不成声,悲伤得好像支持不住。整天不离有方左右,陪伴聊天,如同对待自己的至亲。廖有方在此逗留了半个月,就连仆人和马匹都吃喂得很好。主人备办山珍,极尽宾主的情意。廖有方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心里很是恐惧警惕。临别之时,驿站官员的妻子又悲伤地哭了起来,赠送给廖有方缯锦一驮,价值数百千钱。驿站官员说:“您今年春天所安葬的叫做胡绾的秀才,就是我妻子最小的兄长。”有方这才知道死者的姓名。他也讲了当时安葬年轻人的情形和怀念的话,但是不肯接受所赠送的财物。驿站官员和他的妻子坚决请他收下。廖有方又说:“我是男子汉,对古今做人的道理还是略知一二,偶然安葬了一个同科应举的人,不应该接受这样贵重的物品。”说着便催马往前走。驿站官员也骑着马送他,两个人又经过一个驿站,仍然没有告别。廖有方看都不看所赠财物,驿站官员拉着他的衣袖,双方都遗憾分手,各奔东西,赠礼竟被弃掷在荒野丛林。

乡里主管教化的乡老将廖有方的仁义之举上报到州里,州升官又上报给朝廷。文武百官知道了都想结识廖有方,一起向皇帝推荐。第二年,李逢吉主持科举考试,廖有方被录取。他改名叫游卿。他的声名传遍了全国,成为大唐有名的义士。那个灵龛驿站的官员戴克勤,朝廷给他所居之地的节度使发出文牒,把他提拔到驿站的最高职位。戴克勤的声名和廖有方的一样远播。

篇2:《宋史.廖刚传》阅读试题及答案与原文翻译

《宋史.廖刚传》阅读试题及答案与原文翻译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 顺昌民以刚为命 B.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

谓即如此,何以示惩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 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D. 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是欲置我何地耶 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答案】

8. 【解析】:A项“檄”,这里作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再根据上下文词义推断可知其余各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9. 【解析】:B项“从盗者使反业”是他安抚百姓的一个方面,“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是他直言抗争的语言表现,符合要求。A项中,“昌民以刚为命”是廖刚安抚百姓的结果;C项中“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与 “是欲置我何地耶”都不是直接表明廖刚“安抚百姓”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D项中“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一句是对圣上的`劝谏之言,不能说是“敢于抗争”。因而,A、C、D三项均不能选。

10. 【解析】:D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因此该项不正确。A项是对廖刚的总体介绍,B项和C项分别概括了廖刚军事思想和重视粮食生产,均为正确选项。

11. (1)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参考译文】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国子录,提升监察御史。当时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因双亲年老要求补授地方官,出朝为兴化军知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郞,因母亲有病推辞不受。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路监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君主的威势,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营建建康,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重新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三说,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当时朝廷追究章敦、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时章杰从崇道观任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廖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样做,以什么来表示惩戒,于是一并给与祠禄官。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进谏说:“礼有厚薄,哥哥为君就用君礼对他,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郑亿年因与秦桧关系而得到美官,廖刚上疏明显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背叛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近藩,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去世。

篇3:阅读答案翻译

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②。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③华叶衰④。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①长歌行: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②晞:晒干。③焜黄。④衰:读cui。

「译文」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白白悔恨了。

「阅读训练」

(1)第二联中的“布”和最后一联中的“徒”,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布:散布;徒:空)

(2)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___”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 (恐)

(3)诗歌从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_____的思考,最终得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 (人生价值)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篇4:阅读答案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虑而后能得 得:处事合宜

B.致知在格物 格:标准

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辟:偏向

D.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矜:怜悯,同情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学之道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B.知止而后有定 人而不仁,如礼何

C.欲齐其家者 其恕乎

D.小人闲居为不善 为之于未有

10.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

B.跨者不行

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B.《礼记》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美学等思想。

C.曾子,名参。其父曾点,字皙,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D.“慎独”可以理解为独处时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

1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心不在 / 焉视而不见听 / 而不闻食 / 而不知其味

B.心不在 / 焉视而不见 / 听而不闻 / 食而不知其味

C.心不在焉 / 视而不见 / 听而不闻 / 食而不知其味

D.心不在焉视 / 而不见听 / 而不闻食 / 而不知其味

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B.继而又提出了“八条目”之说,“八条目”之间是并列关系,“格物”是其核心。

C.要做到“诚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摈弃不良情绪和外界干扰。

D.选文中使用了顶针、排比等修辞,使得道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说服力。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2分)

(2)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3分)

(3)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3分)

8. B【解析】 格:推究

9. D【解析】 A助词,的;代词,它 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假设 C 代词,自己的;语气词,大概 D动词,做

10.D【解析】 A大学 古义:大人之学,博学 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 B古义:行走不稳 今义:不可以 C古义:用绳结缀 今义:思考,担忧 D 古今均指小孩子

11.A【解析】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2.C

13.B【解析】 “八条目”之间是递进关系,“修身”是“三纲八目”说的核心。

14.(8分)

(1)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2分)

(“明”字1分,句意1分)

(2)要使意念真诚,就先要获得知识(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3分)

(“诚”字1分,“致”字1分,句意1分)

(3)所以喜好一个人也能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也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很少!(3分)

(“好”字1分,“恶而知其美者”中的“恶” 字1分,“鲜”字1分)

【参考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所谓使意念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小人在闲居独处时做不好的事,没有什么坏事不干,见到君子后就隐藏躲避,掩盖藏匿做过的坏事,宣传夸耀自己做过的善事。岂不知在别人眼中看着他,就如同看清了他的肺肝一样,他这样做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心有真实的想法,外表上一定会表现出来的。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很谨慎。曾子说过:“虽独处,其实也有很多眼睛在看着你,很多手在指着你,多么严厉、多可敬畏啊!”财富可以装饰屋室,道德可以润饰身心,心胸宽广,身体自然安适,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

所谓要修养自身德行就是要端正内心:自身如果有愤怒怨恨,内心就不能端正;自身如果有畏惧恐慌,内心就不能端正;自身如果有喜好欢乐,内心就不能端正;自身如果有忧患烦愁,内心就不能端正。心思不能专注于要做的事情,虽然也在看,却是看不到;虽然也在听,却是听不清;虽然也在吃,却是吃了还不知道什么滋味。这就是说,修养自身德行就是要端正内心。

所谓管好家要先修养好自身的德行:就是说人们对自己所亲爱的人会偏向喜爱,对自己所厌恶的人会偏向厌恶,对自己所敬畏的人会偏向敬畏,对自己所怜悯的人会偏向怜悯,对自己所傲视怠慢的人会偏向傲视怠慢。所以,喜好一个人也能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也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很少!所以谚语说:“对于自己的孩子,没有人还知道孩子有缺点;对于自己的庄稼,总觉得禾苗长得还不够壮硕。”这就叫不进行自身德行的修养就不能管好自己的家。

篇5:阅读答案翻译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卖酒者问日: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聚饮者日: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

卖酒者日:几何数?日:子母④四百金。卖酒者日: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吱。客多负,私快快日: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日: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日: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日: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②咨嗟:叹息。③侪:,同辈,同类的人。③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责券:求取证据。⑥橐: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善酿致富。 以: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遣童婢沽 遣: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逾期不肯偿,将讼。逾: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2)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3)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小题3: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1)凭借,依靠。(2)派遣,打发。(3)超过。(4)快步走。

小题2:(1)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起饮酒,相互叹息呢? (2)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买肉一同吃喝。(3)唉!卖酒人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小题3:(l)诚信经营。例如,儿童或女人来买酒,一定要问买酒给谁喝。(2)乐于助人。例如, 为别人还债。(3)善解人意。例如,担心客人不能尽情吃喝,采用了与客同博赢钱买酒 肉的方式待客。(4)智慧理家。例如,无事在家与三子终日博,保护自己的家产。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是《20xx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以的通假。课下对以的用法作总结,常考。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是《20xx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聚饮 相咨。2句中连日以饮啖的意思。3句中匪智士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是《20xx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参考译文】

万安县有个卖酒的人,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一生从不欺负别人。有的人派遣儿童、女人来买酒,卖酒者一定问:你能饮酒吗?有的人(来买酒的)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卖酒者总是从自己家里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买酒的人)拿着回去。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

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起饮酒,商量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卖酒的人询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起饮酒,相互叹息呢?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不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得安息了!卖酒者询问:你们担保了多少钱?他们回答:本息一共四百两。卖酒者说:这有什么发愁的呢?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了贷款,并不求取借据。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下大雪,不能继续前行。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快步走到他家寄宿。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买肉一同吃喝。客人大多时候是睹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吗?然而我已经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从我这赢的钱。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所输的钱,准备出发。卖酒者笑着说;哪有主人竟用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奕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卖酒者把从客人那里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者喜好,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有人问他,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和别人,败坏我的家产了。唉!卖酒人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篇6:阅读答案翻译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②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③。还,进位司空,镇寻阳④。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⑤也。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鹤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抹杀檀江州。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选自《南史·卷十五》,有删节)

【注】①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号。②到彦之:南朝时宋的将领。③禳鬼:驱除鬼神。④寻阳:地名,即江州。⑤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吊:捆绑,捉拿

B.北略地,转战至济上 略:夺取,攻占

C.以降者妄,斩以徇 徇:巡行示众

D.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全:保全,使完整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资运竭乃还 申之以孝悌之义

B.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其皆出于此乎

C.皆释而遣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乃脱帻投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檀道济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①道济为前锋,径进洛阳 ②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

③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 ④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

⑤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⑥若道济在,岂至此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2.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当年檀道济和他的两个哥哥曾经跟随宋武帝刘裕平定京城,都参与武帝的军事活动,檀道济在军中多次得到提拔封赏。

B.武帝攻占洛阳后,檀道济反对屠杀战俘,建议释放俘虏并遣送他们回家。此举深得人心,很多人都愿归降武帝。

C.檀道济威名显赫,被权臣刘湛、义康视为心腹之患。义康假托文帝之命召檀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并借机将其杀害。

D.檀道济被收监后,非常气愤,一会就喝掉一斛酒,将头巾扔在地上,并预言:魏人一定会先攻破万里长城,然后长驱直入。

篇7: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答案及翻译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本站还有更多关于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的资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 )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 )

A.遂而则   B.乃而故

C.乃以则 D.遂以故

解析:选B。乃:竟然;而:连词,表承接关系;故:所以。

(2)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援琴撞之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④左右请除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①②④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句③是助词“的”。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

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

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

D.“释之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

解析:选D。A.前“莫”是“没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B.三个“于”均为介词“在”之意。C.两个“也”均为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D.“释之以为寡人戒”中的“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愚以为”是“我认为”。

参考译文:

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收起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者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警告。”

篇8:《狼》阅读答案及翻译

《狼》阅读答案及翻译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顾野有麦场。( )⑵其一犬坐于前。( )

⑶一狼洞其中。( )⑷眈眈相向。( )

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亦毙之。

B.盖以诱敌。 盖竹柏影也。

C.以刀劈狼首。 何以战。

D.屠乃奔倚其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4.结合选文内容,用二字词语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遇狼→( )→( )→杀狼

25.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屠夫和狼各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从狼与人的较量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

参考答案

21.⑴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⑵像狗似的⑶打洞⑷注视的样子。

22.狼也很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23.B

24.惧狼(怕狼),御狼(拒狼)

25.示例:屠夫:机智、果敢。狼:狡猾、贪婪、自作聪明。

启示:做人不能贪得无厌;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对待恶势力不能心慈手软等。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启示

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面对“狼”要沉着冷静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

篇9:《王冕》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冕》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释:①王冕:人名。②挞:打。③已而:不久。④会稽:地名。⑤韩性:人名。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⑦卒:死。

练习题:

1.解释文中加点字。

(1)亡:______(2)遂:_______

2.解释“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

(1)暮乃反:_____ (2)乃不知有汉:_______ (3)乃入见: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说说喜欢的理由。

王冕,字元章,年少时,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就放牛。他(常常)偷偷地到学堂听各个学生读书,到了傍晚才回家。丢失了牛,父亲发怒打他,不久还是这样。母亲说:“儿了(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王冕因此去了依僧寺,夜晚坐在佛的腿上映着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听说了并对他很惊异,收他为弟子,就称他博通经典的儒士,韩性死了,门人对待王冕象对待韩性一样。

参考答案:

1.丢、于是,就

2.才、竟、于是,就

3.儿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

4.答喜欢谁都可,育之成理即可。

篇10: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知①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②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选自《孙子?谋攻》)

【注释】①知:预知。②用:使用,运用。③虞:准备。④御:干涉。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任选4个作答)

⑴ 齐师败绩( ) ⑵ 下视其辙( )

⑶ 上下同欲( ) ⑷ 每战必殆( )

⑸ 一胜一负(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彼竭我盈,故克之。

⑵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19.甲文长勺之战的胜利印证了乙文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两处作简要说明。(2分)

20.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 】

A.甲文重在叙述曹刿在战争中的'表现,乙文则重在阐述“知胜之道”。

B.两文中“公问其故”“故知胜有五”“故曰”中的“故”的意思是一样的。

C.甲文中的公(鲁庄公)是一个昏庸无能、胆小懦弱的君王。

D.依据前后文可以推断出乙文空白处应填的句子是“知己知彼”。

18.(1)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军。(2) 将帅具有指挥才能而且国君不干预牵制,就会取得胜利。(4分。一句2分,意对即可)

19.参考: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印证“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印证“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时把握时机,印证“知彼知己”。(共2分。答到两点即可,若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20.A. (共2分。)

【参考译文】

所以预知胜利有五个方面:一是敌我情况了如指掌,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具有了这种准确判断力,就会取得胜利;二是既能指挥大部队作战,也能够指挥小部队作战,具有这种应战能力就会取得胜利;三是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三军上下同仇敌忾,就会取得胜利;四是以有戒备的军队对待防御松弛的军队,具有这样条件,就会取得胜利:五是将帅具有指挥才能而且国君不干预牵制,就会取得胜利。以上这五条就是预测胜利的原则。所以说:清楚敌人和自己的实力,每次战斗都不会失败;不清楚敌人实力而了解自己实力,只是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不清楚敌人和自己的实力,每次战斗都会失败。

篇11:《明史》阅读答案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翻译

何景明,字仲默,信阳人。八岁能诗古文,弘治十一年举于乡,年方十五,宗籓贵人争遗人负视,所至聚观若堵。十五年第进士,授中书舍人.与李梦阳辈倡诗古文,梦阳最雄骏,景明稍后出,相与颉颃。

正德改元,刘瑾窃柄。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语极激烈。已,遂谢病归。逾年,瑾尽免诸在告者官,景明坐罢。瑾诛,用李东阳荐,起故秩,直内阁制敕房。李梦阳下狱,众莫敢为直,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救之。九年,乾清宫灾,疏言义子不当畜,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留中。久之,进吏部员外郎,直制敕如故。钱宁欲交欢,以古画索题,景明曰:“此名笔,毋污人手。”留经年,终掷还之。寻擢陕西提学副使。廖鹏弟太监銮镇关中,横甚,诸参随遇三司不下马,景明执挞之。其教诸生,专以经术世务。遴秀者于正学书院,亲为说经,不用诸家训诂,士始知有经学。嘉靖初,引疾归,未几卒,年三十有九。

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 ,与梦阳并有国士风。两人为诗文,初相得甚欢,名成之后,互相诋諆。梦阳主摹仿,景明则主创造,各树坚垒不相下,两人交游亦遂分左右袒。说者谓景明之才本逊梦阳,而其诗秀逸稳称,视梦阳反为过之。然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

(选自《明史》)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屈服

B.用李东阳荐:任用

C.众莫敢为直:伸冤

D.初相得甚欢:投合

11.下列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阁制敕房舍人:明代中书舍人的一种,掌书办制敕、诏书、诰命、题奏等机密文书,以及各王府敕符底簿。

B.进士:明代殿试中选者称为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合称“三鼎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若干人,二甲第一名叫传胪。

C.吏部:吏部为管理文武官员的机关,负责考授、升调、封爵、世职、恩荫、出继、入籍、终养等事务。

D.书院:起自明朝的书院有考课式和会讲式。考课式书院重授课、考试;会讲式书院强调讲会、论辩。东林书院便是会 讲式书院。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何景明年少扬名,仕途曲折。十五岁中举,十九岁成进士,做官之后经历了被免官和久不提拔之事。

B.何景明为人正直,宁折不阿,刘瑾窃权,上 书许进,劝诫语气激烈;乾清宫受灾,上疏直言皇帝为政之失。

C.何景明精于治理,善于教学。任陕西提学副使期间,何景明惩治了廖銮的.随从人员。又选拔优秀生员,亲自为他们讲经,让更多学生了解了经学。

D.何景明蜚声文坛,成就显著,与李梦阳不仅在诗文上相互唱和,在文学观点上也一致,同属“四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遂谢病归。逾年,瑾尽免诸在告者官,景明坐罢。

(2)钱宁欲交欢,以古画索题,景明曰:“此名笔,毋污人手。”留经年,终掷还之。

【参考答案】

10.B B.用李东阳荐:因为,凭借。

11.C 错在说吏部是掌管文武官员的。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12.D (在文学观点上也一致 不对)

13.(1)随后,他称病告假归家。过了一年,刘瑾将所有告假的官员尽行免职,景明也获罪被免官。(已:后来/随后;谢病:称病告假;逾年:过了一年;在告者:告假;坐罢:获罪免官)

(2)钱宁欲与景明交为朋友,将一幅古画请景明题名,景明说:“这是名家大作,不要玷污了名人的手迹。”画在景明那里留了一年,最后还是原物退还。(交欢:结交;题:题名/字;此名笔:这是名家手笔(判断句);污:玷污;经年:一年)

参考译文

何景明,字字仲默,是河南信阳人。他八岁的时候就能作诗,仿写古文。弘治十一年(1498)乡试中举,年纪刚刚满十五岁。宗室贵人争相派人看望,所到之处人们聚集如墙。十五年进士及第,授中书舍人。与李梦阳等人以诗文相唱和,梦阳的诗文雄峻,景明虽年轻些,但能与梦阳抗衡。

正德改元,刘瑾窃取政权。景明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他把握住政权,不要向刘瑾屈服,语气极为激烈。随后,他称病告假归家。过了一年,瑾将所有告假的官员尽行免职,景明也获罪。刘瑾被诛,由李东阳的推荐,景明官复原职,掌管内阁制敕房。李梦阳下狱,大家不敢为他申冤,而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援救。正德九年(1514),乾清宫大灾,景明上疏提出不应养义子,京城不应留住边防军,不应宠信西域僧人,不应重用宦官,这份奏疏被扣压,未进呈后端。久后,进升吏部员外郎,仍掌管制敕。钱宁欲与景明交为朋友,将一幅大画请景明题名,景明说:“这画出于名家之手,不要玷污了名人的手迹。”在景明那里留了一年,最后还是原物退还。不久,景明升为陕西提学副使。廖鹏的弟弟太监銮镇守关中,横行霸道,廖銮的随从人员遇三司不下马,景明将他们逮捕鞭挞。他所教育的诸生专以经学、儒学及时务为主。选拔优秀者于正学书院,景明亲自为学生讲经,而不用诸家时辞句的解释,士子始知有经学,嘉靖初,因病归家,不久逝世,年仅三十九岁。

景明为人正直,重节义,鄙视荣利,与梦阳并有国士之风度,两人学诗做文,开始一唱一和,成名之后却相互诋毁。梦阳主张摹仿,景明则主张创造,各树旗帜,互不相让,两人交游也分手了。有人说景明之才本不及梦阳,但其诗则比梦阳的诗好。然而,天下人在谈论诗时,则必何、李并称,与边贡、徐贞卿合称为“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