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训练

初一年级上册地理第四单元同步训练题及答案(精选8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初一年级上册地理第四单元同步训练题及答案(精选8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一年级上册地理第四单元同步训练题及答案,本文共8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初一年级上册地理第四单元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初一年级上册地理第四单元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1.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洲及北美洲东部等。

思路解析:人口稠密的地区是最符合人类居住繁衍发展的地区,一般是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交通方便、工农业发展水平高的地方。

答案:亚洲东部和南部欧

2.印第安人属于_____________人种,印度人属于_____________人种。

思路解析:印第安人是北美洲的土著居民,地处中低纬度,属于黄种人。印度地处低纬度,所以有黑色人种分布,但是它又有被欧洲白人殖

民的历史,所以也有白色人种的分布。

答案:黄色白色、黑色

3.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人口分布疏密与否,取决于这个地区是否符合人类的居住、繁衍、发展。这些生活、生产条件是由气候、地形、降水三方面决定

的。

答案:地形气候降水

4.人口的.发展必须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相适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协调。

思路解析: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过多所产生的问题。地球所能承载的人口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有关。

答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

篇2:初二年级上册地理第四单元同步训练题

初二年级上册地理第四单元同步训练题

1.阅读下列有关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农业生产东西差异明显。图中MN线为主要种植业区与非种植业区的分界线,此线以东主要为__________(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2)图中①②两基地大部分位于我国温度带的________带,这两个基地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_,其中基地②主要位于我国干湿区的____地区。

(3)基地③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的________盆地。

(4)广东省的商品粮基地是________(填数字),该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商品粮基地大多分布在长江流域,请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地区的有利条件:_________。

2.读“我国温带季风区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片耕地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

(2)简要说明该地形成村庄(聚落)的有利自然条件(三方面即可)。

(3)结合所提供的信息,列举适宜在该地果园种植的水果作物。(三种即可)

篇3:初一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题

初一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题

1.将颗粒完整的活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约25℃的条件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A.甲先萌发B.乙先萌发C.同时萌发

2.菜豆种子的结构中,在条件适宜的时候,能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体的部分是()

A.胚芽B.子叶C.胚

3.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豆油,黄豆可以榨出豆油的部分是()

A.种皮B.子叶C.胚芽

4.网友因物价上涨戏称“豆你玩,蒜你狠”。从结构层次上看,“豆你玩”中的绿豆属于()

A.细胞B.组织C.器官

5.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成熟区8.分生区c.伸长区

6.在10个小麦种子袋中随机选出300粒种子测定发芽率,有270粒种子在一定时间内发了芽,那么这l0袋种子的发芽率是()

A.10%B.90%C.80%

7.若把许多观赏植物安放在卧室里过夜,卧室里的.空气中将()

A.二氧化碳含量增多B.氧气含量增多c.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8.与桃树相比,松树种子最主要的不同是()

A.果实内有种子B.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在外C.胚珠外有子房壁

9.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的组成包括()

A.胚芽、胚轴、胚根、胚乳b.胚芽、胚根、胚乳、种皮C.胚芽、胚根、胚轴、子叶

10.做“豆瓣酱”用的豆瓣主要指的是黄豆的()

A.种皮B.胚乳C。子叶

篇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课时训练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课时训练题

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

A.汉语

B.英语

C.西班牙语

D.俄语

2.俄罗斯使用的主要语言是()。

A法语

B.英语

C.俄语

D.阿拉伯语

3.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

A.亚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

B.欧洲的西部

C.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

D.北美洲的东部

4.法语主要使用在()。

A.英国

B.法国

C.俄罗斯

D.西班牙

5.以下使用英语的国家有()。

A.美国

B.法国

C.俄罗斯

D.西班牙

6.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清真教

篇5:初一年级上册政治第五单元同步训练练习题

初一年级上册政治第五单元同步训练练习题

1、小明坚持将好朋友小林和几个社会青年去游戏厅的事告诉小林的爸爸,因为小明懂得友谊需要

A.原则去培养B.谅解去护理

C.忠诚去播种D.热情去灌溉

2.中学生黄娜总是认为自己又矮又瘦,长的也不漂亮,上课不敢发言,班内有什么活动也很少参加,很少与同学打交道,一个人独来独往。对此,错误的认识是()

A.黄娜的闭锁心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容易形成自我孤立的孤僻性格

B.黄娜的.现象是中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进程的正常心理反应

C.进入青春期后,所有的同学都会产生闭锁的心理

D.黄娜应以积极的心态与他人沟通、交往,消除闭锁心理。

3、赵红说:“我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能独立自主,不用结交新朋友。”对这种说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这种说法正确。因为孤独的人照样能生活

B.这种说法错误。因为成功离不开朋友的帮助

C.这种说法正确。因为能力强的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D.这种说法错误。因为友谊能使人分享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4.克雷洛夫在《小树林和火》的寓言中写道:小树林听信了火苗的甜言蜜语,和它交上了朋友,结果引火烧身,把小树林统统烧光了。这告诉我们()

①交友时一定要分清“益友”和“损友”②交友时切不可良莠不分,随随便便③交上一个好朋友就能受到好影响,对自己有益④交上一个坏朋友就会受到坏影响,对自己不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5.在学校里,应当建立这样的师生关系,即()

A.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B.对立关系

C.上级和下级的关系D.民主平等的关系

篇6: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óu)知识。

B.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shú)和两栖(qī)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D.轻轻松松嚼(jiáo)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jué)一下是什么声音?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物体震动无动无衰B.难逃扼运在却难逃

C.束手无策啸聚山林D.天衣无缝消声匿迹

3.指出下列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2分)

(1)美国政府正在()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A.酝酿B.准备

(2)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

A.灾难B.厄运

(3)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下,很可能会无节制地()。

A.繁衍B.繁殖

(4)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将()。

A.束手无策B.束手待毙

4.指出下列句中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2分)

A.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B.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C.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D.候鸟也来得越晚。

相同的:________相近的: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中的反义词。(2分)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________

(2)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________

(3)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________

(4)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

6.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2分)

①“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②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③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④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⑤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排列列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2分)

(1)竺可桢,_______家,地理学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_______学的。

(2)谈家桢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里,介绍了“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这些现在统称____________。

8.按要求扩展句子。(3分)

同学们听大自然的声音。(说清“听”的状态)

9.结合《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谈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含的物候知识。(3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6题。(14分)

恐龙无处不在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10.《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阿西莫夫是美国________作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2分)

11.《恐龙无处不在》谈到了恐龙的灭绝,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分)

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2分)

①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分)

14.选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2分)

15.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

16.画波浪线的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出它的作用。(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6分)

被压扁的沙子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7.下列这个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粹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18.选段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1分)

19.“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分)

20.“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其原因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1分)

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①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这是一个专门收集分类研究基因的地方。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中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剔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造”出来了吗?基因研究院主席克莱尔弗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②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条基因。他们把基因一条条剥离,结果发现有170条是多余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把有用的那300条基因一一加入试管,就可能“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我们必须停止实验。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结论。”基因研究院老板克莱格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制造生命的研究。

③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等组成的小组对“人造生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予以证实,不存在一种创造了生命的神秘的魔术般的外力。

④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摆在人类面前: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的基因,最终这些化学物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

21.题目中的“造”字可用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这个新词是__________。(2分)

22.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第②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3.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3分)

24.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作者对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持什么态度?(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5~27题。(9分)

①“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略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

②纳米科技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人们普遍认为,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③从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得以迅速发展,新名词、新概念不断涌现,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等。

④科学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若干年后的蓝图:纳米电子学将使量子元件代替微电子器件,巨型计算机能装入口袋里;通过纳米化,易碎的陶瓷可以变成韧性的,成为一种重要材料;世界上还将出现1微米以下的机器甚至机器人;纳米技术还能给药物的传输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对基因进行定点等。

⑤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从战略高度部署纳米领域的研究。

25.根据第①段文字,给“纳米科技”下一个定义。(3分)

26.从文章看,纳米科技有什么深刻意义?从文中选取有关语句回答。(3分)

27.第①段和第④段中加点的“略”“将”能否删去?请分别简要说明理由。(3分)

三、写作(40分)

28.到目前为止,我们接触了不少有关克隆的知识。试就“克隆的前景”这个话题写一篇想像类作文。

要求:①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可以编故事,可以议论,体裁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A(候—hòu)

2.C(A.振,衷;B.厄,劫;D.销)

3.(1)A(2)B(3)A(4)A

4.迟—晚损害—损失

5.(1)沉睡—苏醒(2)冷—热(3)温和—寒冷(4)高—下

6.③⑤②④①

7.(1)气象学物候(2)《奇妙的克隆》克隆

8.同学们侧耳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9.略

二、(一)10.《新疆域》孟庆任科普科学幻想小说

11.大陆漂移假说

12.fènɡ形容事物没有一点破绽。zhě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13.印度洋板块与亚洲板块相碰撞,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14.时间顺序

15.分阶段介绍了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的过程。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是相吻合的,以此佐证它们很早以前可能是一整块陆地,从而说明大陆漂移学说的可能性。

16.举例证明

(二)17.作诠释

18.二氧化硅

19.形成原因相同,即由于在超高压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

20.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原始状态。

(三)21.克隆

22.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或:美国科学家创造生命)逻辑顺序列数字

23.人和其他生命不是上帝创造的。

[4]

[5]

24.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有用的基因就可创造出活生生的生命。作者认为利用基因创造生命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前景。

(四)25.纳米科技就是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

26.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27.不能。如果删去“略”,就成了1纳米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删去“将”,“蓝图”就成了事实,显然与原意不符。

三、28.略

篇7: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五单元降水的变化与差异同步训练参考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五单元降水的变化与差异同步训练参考题

1.下列有关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同一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B.雨量器就是测量降水量用的量杯

C.赤道附近的降水量大多在毫米以上

D.降水对人民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很大

2.北京的降水量是644毫米,其含义是()

A.某一年的降水量B.多年来的平均降水量

C.每天测得的降水量总和D.历史上降水量最多和最少平均值

3.我国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A.全年多雨区B.全年少雨区

C.夏季多雨区D.冬季多雨区

4.在赤道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5.下列哪个事例不能反映气温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A.柑橘树在零下9度以下会受到毁灭性冻害

B.俄罗斯人冬季喜欢喝烈酒

C.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变化不大

D.新疆吐鲁番人“早穿皮袄午穿纱”

篇8:初一年级上册英语同步训练题

初一年级上册英语同步训练题精选

用括号里面的`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①BillCrayisanAustralianboy.He_______(study)atDarwinSchool.

②Hisfatherisaworkerisaworker.He____(work)inabigcarfactory.

③Hismotherisateacher,she____(teach)Englishinasmalltown.

④TheChinesestudents_______(work)hardatEnglish.

⑤Bill’smotherispleasedwithChinesestudents____.

⑥Bill____(say)he____(want)to____(be)anEnglishteacher,too.

⑦Hewouldlike____(teach)Chinesestudents,becausehe(want)tolearnChinesefrom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