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明文三要素(共4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说明文三要素(共4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Lily妈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说明文三要素,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说明文三要素,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什么是说明文的三要素
什么是说明文的三要素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描写、议论。
说明文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介绍说明,,达到以知识教人的目的。与记叙文、议论文相比,说明文更强调科学性、客观性。说明文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教学大纲对说明文的训练要求为:
(1)能写简单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明确,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2)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和平实。因此,对于初学写作说明文的同学,要牢记这几条要求(即说明文的三要素):
1.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写说明文,一定要对说明对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即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某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标志,即该事物所特有的个性。它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外显性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等;
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
一要认真观察。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二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深入分析其异同,抓住了“异处”,就把握了该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重点。
三要重视积累、扩大生活视野,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注意间接经验的获得,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2.要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写作说明文时,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当然在具体运用的时候,有时出现了说明顺序的并酣矗丰匪莶睹奉色斧姬用与交叉的现象。如:《中国石拱桥》在说明赵州桥的构造特点时采用了逻辑顺序,而在说明中国石拱桥辉煌成就时,又采用了时间顺序对其修建时间做了逐一说明。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一要考虑所说明的事物的结构特点(上下、左右、内外各部分的组成情况)和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
三要考虑说明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说明事物时的顺序安排一般有这样的'几种:
(1)如果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
(2)如果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
(3)如果为了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就以“程序”为序,即按操作行为的先后标明序号逐一加以解说,便于读者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进行操作。
(4)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顺序。
3.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把事物说得更清楚明白,便于读者理解。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是衡量说明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比如要说明沙漠地区的日照时间长,说“那里日照时间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通过列数据、作比较,就能形象地突出了沙漠地区日照时间长的特点。再如,要说明水不是白色的,就可以拿水同豆浆比较一下。水同豆浆一比较,白色的是豆浆而不是水。水,什么颜色都没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写作中应根据要求灵活地选用。
4.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比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这些也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既可平平实实,,也可生动活泼。如,写作时采用比喻、拟人、对话、自述、讲故事等说明方法都可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认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一定能写出优秀的说明文的!
篇2:说明文的特点三要素
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篇3:说明文的特点三要素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如何阅读说明文?说明文特点的三要素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说明文三要素
教学大纲对说明文的训练要求为:
(1)能写简单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明确,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2)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和平实。因此,对于初学写作说明文的同学,要牢记这几条要求(即说明文的三要素):
1.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写说明文,一定要对说明对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即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某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标志,即该事物所特有的个性。它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显性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等;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
2.要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写作说明文时,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当然在具体运用的时候,有时出现了说明顺序的并用与交叉的现象。如:《中国石拱桥》在说明赵州桥的构造特点时采用了逻辑顺序,而在说明中国石拱桥辉煌成就时,又采用了时间顺序对其修建时间做了逐一说明。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一要考虑所说明的事物的结构特点(上下、左右、内外各部分的组成情况)和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三要考虑说明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3.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把事物说得更清楚明白,便于读者理解。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是衡量说明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比如要说明沙漠地区的日照时间长,说“那里日照时间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通过列数据、作比较,就能形象地突出了沙漠地区日照时间长的特点。再如,要说明水不是白色的,就可以拿水同豆浆比较一下。水同豆浆一比较,白色的是豆浆而不是水。水,什么颜色都没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写作中应根据要求灵活地选用。
怎样阅读分析说明文
第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从而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第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
辑顺序进行说明。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第三,分析说明方法。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说明文阅读
篇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三要素
1.内容的严密性:
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
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说明文的答题套路
1、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
答题格式:(1)点明了_说明对象;(2)突出了_说明对象的_特征;(3)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结合文意,给本文加个标题。
答题要点:(1)要点明说明对象;(2)要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3)要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介绍了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从题目中找;(2)从文中找,一般开头即点明。
4、本文所介绍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依次介绍_说明对象的?
答题思路:(1)可能在开头一段的尾句总说:(2)可能在中间每个大段的开头一句:(3)可能需要自己根据每段段意概括。
5、本文/本段/_几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题思路:(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一般是这三种中的一种,有时是两种。
6、本文/本段/_几段采用了什么空间顺序?
答题格式:由_到_。常见的空间顺序有(1)由远到近;(2)由外到内:(3)由上到下;(4)由中间到两边;(5)由整体到局部等。
7、本文/本段/_几段采用了什么逻辑顺序?
答题格式:由_到_。常见的逻辑顺序有(1)由主到次:(2)由现象到原因(或本质);(3)由总到分:(4)由一般到特殊等。
8、本文/本段/_几段/某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举例子;(2)列数字;(3)作比较;(4)列图表
9、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多为举例子)/具体准确(多为列数字)/清楚明白(各种均可)地说明了_说明对象的_特征。
10、_词语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好。因为(1)_词语意思是_,在范围/程度/语气/数量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__,符合事实;(2)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简析加点的词语的表达作用。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一定要联系这个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不能删去的原因、理由。(这是关键)不能删去:可能与文意不符/可能与客观实际(事实)不符/可能与人们认识事物规律不符3、这个词体现了(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阅读链接材料,联系文段,说说你的探究结果/发现等。
答题思路:⑴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即共同点;(2)角度多样,按分答点。
12、联系生活,列举一个与本文相似的例子。
答题思路:(1)弄懂吃透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参照文中所举的例子;(3)打开思路,联系自己所见所闻。
小编推荐:怎样答好高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13、本文语言风格是准确/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准确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__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__,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1)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拟人修辞/该句使用了打比方(或引用:多指引诗文名句、谜语、俗语等)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说明对象的_特征;(2)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4、_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一般往代词所在的句子前边找,尽可能地摘录原词原句,或根据其概括。(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