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训练

虎年腊八节话题作文(精选24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虎年腊八节话题作文(精选24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虎年腊八节话题作文,本文共24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虎年腊八节话题作文

篇1:腊八节话题作文

作文1:不一样的腊八节

今天是腊八节,妈妈在外地出差,年底了,妈妈特别忙,眼看着这个腊八节是不能回来和我们一起过了。

晚上,妈妈给爸爸发了条短信,内容是“今天晚上我回去看你们,给我做点儿好吃的。”但是,由于爸爸不认真,读成了“今天晚上我回家看你们,我给你们做点好吃的”看完后,爸爸很奇怪,一般都是爸爸做饭,,妈妈怎么想起来做了呢?因此,我和爸爸一直等,等到九点多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妈妈问爸爸:“晚上做什么好吃的啦?”爸爸说:“等你做呢。”妈妈说:“我不是让你做嘛?”爸爸把短信碉出来,仔细读了一遍,说:“哎呦,我给读反了。”最后,我们每人吃一带方便面,我说:“咱们吃的是腊八面!”

腊八节搞了个大乌龙,没有腊八粥,也没有大餐,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哪怕只是吃泡面,我也觉得很香,很香!

作文2:腊八节的感想

草草地吃过早饭,匆匆地上市场买菜。有人告诉我说,今天是腊八节。我一个人都过糊涂了,听后,才有了点离年傍近的感觉。 回到家里,楼室空空。一股怀旧的情思便萦绕心头。记得小的时侯,一进腊月,便期盼新年的到……

草草地吃过早饭,匆匆地上市场买菜。有人告诉我说,今天是腊八节。我一个人都过糊涂了,听后,才有了点离年傍近的感觉。

回到家里,楼室空空。一股怀旧的情思便萦绕心头。记得小的时侯,一进腊月,便期盼新年的到来。我们几个孩子几乎一有时间就翻看日历,将春节那天的红页折叠,一遍遍倒记时数。一天,两天,三天……恨不得春节即刻来临。我们的母亲见我们渴盼的样子,便笑着说起了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听着母亲那慈爱的吟诵,便感觉春节真的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腊月初七晚上,家里开始热闹起来。父亲将黄米、糯米、红枣、和红豆用温水泡上,接着就用砂锅在火炉上煮板栗。父亲说,做腊八粥得要用五种材料,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我们哥几个围在父亲身边,象几只没扎翅的小鸟,等鸟妈妈喂食。栗子煮好,父亲用干裂的手剥开褐色的硬壳,将又甜又面的果肉,一颗颗轮流送进我们的嘴里,可他一颗也舍不得尝。这时,母亲盘腿坐在炕头,在明亮的罩子灯下,为她的这几个儿女赶制新年的衣裳。橘红色的罩子灯光柱直映用白纸糊的顶棚,顶棚便出现一轮圆圆的小月亮。小月亮下面就是我们幸福快乐的一家。腊八节的早晨鸡还不叫,爸爸就起床了,他顶着星星抱进柴草。轻轻的开门、关门声,他咕哒,咕哒的拉风匣声,现在好象还响在我的耳畔。我们也都醒来,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风匣发出的有节拍的响声,象在聆听马头琴上优美昂扬的《步步高》曲。粥做好了,父亲呼唤着我们起床,笑着说:“快吃!快吃!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谷子先黄尖。咱们家早吃。”于是我的眼前又浮现了一片金黄。

腊八节年年有,而我们的父亲、母亲却早已做古。我们兄弟姐妹也工作在天南地北。尽管交通方便,都聚在一起也是一种奢望。那美好的时光再也不会回来了!,想着想着,两行热泪便从眼角流出。

篇2:腊八节话题作文

今天是腊八节,而在郊区开会的妈妈在不停地忙。晚上,妈妈给爸爸发了条短信,内容是“今天晚上我回去看你们,给我做点儿好吃的。”但是,由于爸爸不认真,读成了“今天晚上我回家看你们,我给你们做点好吃的”看完后,爸爸很奇怪,一般都是爸爸做饭,,妈妈怎么想起来做了呢?因此,我和爸爸一直等,等到九点多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妈妈问爸爸:“晚上做什么好吃的`啦?”爸爸说:“等你做呢。”妈妈说:“我不是让你做嘛?”爸爸把短信碉出来,仔细读了一遍,说:“哎呦,我给读反了。”最后,我们每人吃一带方便面,我说:“咱们吃的是腊八面!”

作文4:腊八节_600字

有到了腊八节,看着腊八节必吃的腊八粥,我不仅想起许多往事……每年的腊八节妈妈用花生、红枣、核桃仁、绿豆、栗子、大米、红豆之类加上白糖熬成的热腾腾的粥。在我眼里曾经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当然,腊八粥也并是只在腊八,平常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母亲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心情。每当母亲说要熬腊八粥了,那我会开心的帮母亲剥栗子、花生等等,还热心的尽可能凑着八种原料,回想起来,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麻烦很热闹的事。

而如今,小吃摊上随处都可以买得到的八宝粥让腊八粥对我的吸引力消失贻尽,只要想吃,出门就可以买的到。我再不会对母亲央求:“今天我们做腊八粥吧。”只因为,实在没必要费工费时去准备那些东西,真想自己做,超市里就可以买到一应俱全的材料,而失去了准备的那番忙碌,喝腊八粥也便没有了以往的乐趣。有时候,我们所在意的,真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完成这件事的过程而已。就象腊八粥,没有了为其忙碌的必要,品尝起来便仿佛失去了当日的香甜。

腊八是如此,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也是如此。当月饼不再是只有八月十五才可以吃到的美味,中秋节在我的眼里便黯然失色。当新衣服不是只有在新年才能穿上身,只要想买,随时随地就可以购置新衣;当麻花、丸子、耦合之类不在是必须在年前准备的美食,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吃得到,春节在我眼里便也成了越来越不热闹的节日。为什么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只因为,已经没有什么能令人企盼的东西。曾经和母亲忙碌着拧麻花、炸耦合的我已经一去不回了,取而代之的,是年关将近却暗暗叹息又老了一岁。似乎只是眨眼之间,曾经以为会是多么幸福的明天,摆在眼前时也不过如此,原来,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腊八节的腊八粥真的是人间的美味,我喜欢腊八粥!

篇3: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作文1:不一样的腊八节

今天是腊八节,妈妈在外地出差,年底了,妈妈特别忙,眼看着这个腊八节是不能回来和我们一起过了。

晚上,妈妈给爸爸发了条短信,内容是“今天晚上我回去看你们,给我做点儿好吃的。”但是,由于爸爸不认真,读成了“今天晚上我回家看你们,我给你们做点好吃的”看完后,爸爸很奇怪,一般都是爸爸做饭,,妈妈怎么想起来做了呢?因此,我和爸爸一直等,等到九点多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妈妈问爸爸:“晚上做什么好吃的啦?”爸爸说:“等你做呢。”妈妈说:“我不是让你做嘛?”爸爸把短信碉出来,仔细读了一遍,说:“哎呦,我给读反了。”最后,我们每人吃一带方便面,我说:“咱们吃的是腊八面!”

腊八节搞了个大乌龙,没有腊八粥,也没有大餐,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哪怕只是吃泡面,我也觉得很香,很香!

作文2:腊八节的感想

草草地吃过早饭,匆匆地上市场买菜。有人告诉我说,今天是腊八节。我一个人都过糊涂了,听后,才有了点离年傍近的感觉。

回到家里,楼室空空。一股怀旧的情思便萦绕心头。记得小的时侯,一进腊月,便期盼新年的到来。我们几个孩子几乎一有时间就翻看日历,将春节那天的红页折叠,一遍遍倒记时数。一天,两天,三天……恨不得春节即刻来临。我们的母亲见我们渴盼的样子,便笑着说起了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听着母亲那慈爱的吟诵,便感觉春节真的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腊月初七晚上,家里开始热闹起来。父亲将黄米、糯米、红枣、和红豆用温水泡上,接着就用砂锅在火炉上煮板栗。父亲说,做腊八粥得要用五种材料,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我们哥几个围在父亲身边,象几只没扎翅的小鸟,等鸟妈妈喂食。栗子煮好,父亲用干裂的手剥开褐色的硬壳,将又甜又面的果肉,一颗颗轮流送进我们的嘴里,可他一颗也舍不得尝。这时,母亲盘腿坐在炕头,在明亮的罩子灯下,为她的这几个儿女赶制新年的衣裳。橘红色的罩子灯光柱直映用白纸糊的顶棚,顶棚便出现一轮圆圆的小月亮。小月亮下面就是我们幸福快乐的一家。腊八节的早晨鸡还不叫,爸爸就起床了,他顶着星星抱进柴草。轻轻的开门、关门声,他咕哒,咕哒的拉风匣声,现在好象还响在我的耳畔。我们也都醒来,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风匣发出的有节拍的响声,象在聆听马头琴上优美昂扬的《步步高》曲。粥做好了,父亲呼唤着我们起床,笑着说:“快吃!快吃!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谷子先黄尖。咱们家早吃。”于是我的眼前又浮现了一片金黄。

腊八节年年有,而我们的父亲、母亲却早已做古。我们兄弟姐妹也工作在天南地北。尽管交通方便,都聚在一起也是一种奢望。那美好的时光再也不会回来了!,想着想着,两行热泪便从眼角流出。

篇4: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今天是腊八节,而在郊区开会的妈妈在不停地忙。晚上,妈妈给爸爸发了条短信,内容是“今天晚上我回去看你们,给我做点儿好吃的。”但是,由于爸爸不认真,读成了“今天晚上我回家看你们,我给你们做点好吃的”看完后,爸爸很奇怪,一般都是爸爸做饭,妈妈怎么想起来做了呢?因此,我和爸爸一直等,等到九点多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妈妈问爸爸:“晚上做什么好吃的啦?”爸爸说:“等你做呢。”妈妈说:“我不是让你做嘛?”爸爸把短信调出来,仔细读了一遍,说:“哎呦,我给读反了。”最后,我们每人吃一袋方便面,我说:“咱们吃的是腊八面!”

作文4:腊八节_600字

有到了腊八节,看着腊八节必吃的腊八粥,我不仅想起许多往事……每年的腊八节妈妈用花生、红枣、核桃仁、绿豆、栗子、大米、红豆之类加上白糖熬成的热腾腾的粥。在我眼里曾经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当然,腊八粥也并是只在腊八,平常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母亲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心情。每当母亲说要熬腊八粥了,那我会开心的帮母亲剥栗子、花生等等,还热心的尽可能凑着八种原料,回想起来,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麻烦很热闹的事。

而如今,小吃摊上随处都可以买得到的八宝粥让腊八粥对我的吸引力消失贻尽,只要想吃,出门就可以买的到。我再不会对母亲央求:“今天我们做腊八粥吧。”只因为,实在没必要费工费时去准备那些东西,真想自己做,超市里就可以买到一应俱全的材料,而失去了准备的那番忙碌,喝腊八粥也便没有了以往的乐趣。有时候,我们所在意的,真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完成这件事的过程而已。就象腊八粥,没有了为其忙碌的必要,品尝起来便仿佛失去了当日的香甜。

腊八是如此,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也是如此。当月饼不再是只有八月十五才可以吃到的美味,中秋节在我的眼里便黯然失色。当新衣服不是只有在新年才能穿上身,只要想买,随时随地就可以购置新衣;当麻花、丸子、耦合之类不在是必须在年前准备的`美食,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吃得到,春节在我眼里便也成了越来越不热闹的节日。为什么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只因为,已经没有什么能令人企盼的东西。曾经和母亲忙碌着拧麻花、炸耦合的我已经一去不回了,取而代之的,是年关将近却暗暗叹息又老了一岁。似乎只是眨眼之间,曾经以为会是多么幸福的明天,摆在眼前时也不过如此,原来,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腊八节的腊八粥真的是人间的美味,我喜欢腊八粥!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腊八为话题的作文:腊八节的习俗

2.过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5:腊八话题作文:腊八节闲谈

前些天,奶奶打来电话,说要我们星期天回老家吃粥。我听了,心理想:粥有什么好吃的?真是的,大老远去就叫我们吃粥。什么意思呀!可妈妈说,那粥肯定味道不一般。

今天,妈妈还真带我到奶奶家去了。奶奶端上来一碗粥,我一看那粥的样子,灰不溜秋的,心里想肯定不好吃。“开饭罗!”奶奶招呼大家坐下,端上的还是一碗碗的粥,并没有什么别的什么菜。我只好端起来小心地尝了一口,呀!味道还真不错,有点甜,吃到嘴里,又有点滑,还真是爽口,比饭店里的咸粥有滋道。我一连吃了两大碗,我问奶奶这粥是怎么做的,奶奶笑着说:“这是腊八粥,放了不少东西呢。”我连忙问:“都有什么呀?”奶奶扳着手指头说:“青菜、胡萝卜、芋头、山芋、排骨、枣子、黄豆、赤豆、饭豆……”还有点什么,我也记不清了。

奶奶还告诉我这粥还有个故事呢,据说,从前有个穷人,腊八这天,他有几个朋友来到他家做客,而他家早已揭不开锅了,他就东挪西借,把借来的零碎的一些东西和在一起煮,朋友觉得非常好吃,就把这种煮粥的方法传开了。我吃着吃着,不由自主地对奶奶说:“这腊八粥虽然颜色不太好看,但是味道特别鲜美。奶奶,让我们带点回家再吃吧!”“好勒!”奶奶连忙动手窑粥,让我们带回满满一大茶缸呢!

晚餐时,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了腊八粥。

所以,我最喜欢的食物就是腊八粥。因为它的美味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篇6:中国腊八节话题作文

除夕我记得这个时候很冷。这个时候不要腊月粥,用很多米煮这个味道是象征,是庆祝节日的。

除夕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是冬天最难忘的一天,是独特的,无限的寒冷。这种寒冷使我受不了。冷得连鼻涕都冻住了。这种天气不是户外运动,而是想呆在家里。

今年的除夕和往年不一样。今年的除夕不冷。今年除夕的天气比往年温度不同,有质的变化。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这种天气其实是气候在作怪。这种天气是因为人们不断砍伐,不断破坏环境,不断与自然斗争的结果。气候变暖,全球海洋面积增加,全球寒冷的“南极会融化”,非常危险,因此我们的生活将被破坏。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是环境,即生活的空间。环境的好坏决定了你和我能否过得那么稳定,这样稳定的日子不会那么平静。为此,应该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种很多树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净化这个空间,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物质。保护我们不可再生的资源,让这些资源充分发挥真正的能源光。让能源花在真正的需要上,不浪费资源,不破坏资源。约翰肯尼迪。

除夕那天,我想到了环境保护,认为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是今天大家最应该做的事情的首要任务。

篇7:腊八节的话题作文:腊八节民风

介绍了有关腊八节的传说、腊八粥的制作方法极其成分。有趣的是,中国的腊八节竟与佛祖释迦牟尼有关。

The majority Han Chinese have long followed the tradition of eating laba rice porridge on the eighth day of the twelfth lunar month. The date usually falls in min-January and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Legend about the origin of this festivity abounds One maintains that over 3,000 years ago sacrificial rites were held in the twelfth lunar month when people offered up their prey to the gods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Chinese characters for the hunt and the twelfth month (lie and la) were interchangeable then, and ever since la has been used to refer to both. Since the festival was held on the eighth day of the last month, people later appended the number eighth (ba in Chinese), giving us the current laba.

Buddhism was well accepted in the areas inhabited Han Chinese, who believed that Sakyamuni, the first Buddha and founder of the religion, attained enlightenment on 12/8. Sutras were chanted in the temples and rice porridge with beans, nuts and dried fruit was prepared for the Buddha. With time the custom extended,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where peasants would pray for a plentiful harvest in this way.

There is, however, another touching story. When Sakyamuni was on his way into the high mountains in his quest for understanding and enlightenment, he grew tired and hungry. Exhausted from days of walking, he passed into unconsciousness by a river in India. A shepherdess found him there and fed him her lunch.

篇8:腊八话题作文:家乡的腊八节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个‘美味’的腊八节。为什么说是‘美味’呢?那是因为腊八节的“腊八粥”。

腊八粥是用糯米红枣红糖还有十八种干果熬成的。妈妈给我讲:“在很久以前十八种干果代表十八罗汉,是佛教寺用来供佛的。”后来这风俗在民间流传,人们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的杂果清理干净,煮给孩子吃,一是节约的好办法。

今年的腊八节到了,我们一家人一起洗干果,这时我想,为什么妈妈说十八种干果原来代表十八罗汉,那现在代表什么呢?想着想着干果洗好了,我把干果递给奶奶,奶奶接过干果胸有成竹的放进高压锅开始熬粥。

我站起来走到餐桌边,坐了下来,把胳膊一弯,边喝水边想问题。我感觉还不到五分钟,腊八粥就煮好了,妈妈帮我们端饭,我们一家人同喝粥同欢乐。就我一个人在那里沉默不语。妈妈一眼就看了出来我在想什么,就说:“现在的腊八粥不是来纪念十八罗汉,而是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她边说边从口袋里拿出一张非常古老的日历,“上面伤痕累累”可是就“乙卯年农历十二月八日”的字样还完好的保留在那张模糊不清的日历上,嗯?十二月八号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全国默哀”。我很好奇,就指着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周爷爷逝世的日子。”妈妈说。我恍然大悟,心里更加敬爱我们的周爷爷。

我若有所思慢慢的走回自己的房间里,脱下鞋,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心里想“那么不起眼的一碗腊八粥记载着这麽多光辉历史,这家乡的腊八粥可真是不同寻常啊!

篇9:腊八话题作文:家乡的腊八节

东北的冬天是相当寒冷的,特别是我的家乡,地处长白山脉属高寒山区。每当入冬,那真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一旦到了农历腊月,林涛怒吼,狂风卷着雪花,刮到脸上,比刀子割的还要痛。在家乡一直流传着一句话“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俗语。

家乡的腊八节,虽然没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那样隆重热闹,但我还是特别喜欢过腊八节的,那是因为腊八节的腊八粥是相当好喝的。

到了腊八节这天,姥姥买来粘大米、红小豆、大红枣、松仁、五花猪肉等等。用清水淘洗干净,一起下锅煮,一直煮到香味四溢。一家人坐在炕头上,喝着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唠着家常嗑。我问姥姥:“为什么每到腊八节要煮粥呢?”姥姥回答说:“腊八粥很粘,你老爷的下巴长,万一冻掉了怎么办啊,只能用粥粘住啦。”这一句话把全家人都给逗乐了,我也笑得差点把饭给喷出来。的确,老爷的下巴确实很长,比中央电视台《非常6+1》节目主持人李咏的下巴还要长。现在想起来我还憋不住笑呢。

腊八粥里有雪白的粘米、红红的大枣、紫红的小豆、淡黄的松仁、灰白相间的五花肉,全都散发着醉人的清香,真是色相味俱全。喝上一口沁人心脾,那种惬意的感觉是难以用语言的来表达的。现在回想起来,我还直流口水呢。

家乡的腊八节,让我情有独钟,让我回味无穷啊。

篇10:腊八话题作文:“腊八节”快到了

似乎只是眨眼之间,曾经以为会是多么幸福的明天,摆在眼前时也不过如此,原来,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今天是腊八,可惜好多天天被工作和生活搞的晕头转向如我的人是记不清这些日子的。一早起来,我用高压锅做了小米粥,煮了鸡蛋,这才跑到网上,这也算一种统筹安排时间的方法吧,做饭上网两不误。看到搜狐社区首页有关于腊八的来历,教做腊八粥之类的帖子,这才恍然,原来是腊八啊。

曾经,我也很喜欢喝腊八粥。母亲用红枣、花生、大米、核桃仁、栗子、绿豆、红豆之类加上白糖熬成的热腾腾的粥在我眼里曾经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当然,并不需要在腊八,平常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母亲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心情。每当母亲说要熬腊八粥了,那我会开心的帮母亲剥栗子、花生等等,还热心的尽可能凑着八种原料,回想起来,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麻烦很热闹的事。

篇11:腊八节文化的话题作文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篇12:腊八节的由来的话题作文

腊,在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

南北朝时,农历十二月初八才被正式固定为“腊八节”,在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月初八这天,中国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王来华表示,据史料记载,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人们喜食。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

王来华说,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们便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篇13:腊八节文化的话题作文

传说一:相传,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据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篇14:腊八节文化的话题作文

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是民间的“腊八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汉朝时,每年农历十二月必定要举行年终腊祭,因此农历的十二月又叫“腊月”或者“蜡月”。在腊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腊八粥”。

对于“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很多,各地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传说释迦牟尼逃出王宫到迦嘟山当了和尚以后,学习经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学经完毕的时候,正是腊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说的“释迦牟尼得道日”。又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6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村中一牧牛女子,用钵盂煮牛奶给释迦牟尼吃,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复健康。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

篇15:腊八节话题作文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风俗通》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膘肥毛美,歇冬的农人猎之用于祭祀,用之当时。但当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都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清代,雍和宫的腊八盛典极为隆重。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为2米,深1.5米的古铜大锅,重约4吨,专用熬腊八粥。腊月初一起,皇宫总管内务府派司员把粥料和干柴运到雍和宫。粥料品种繁多,有上等奶油、羊肉丁和五谷杂粮以及各种干果等,到初五晚准备就绪,初六皇帝派大臣会同内务府总管大臣,率领三品以上官员及民夫到庙里监督称粮、运柴。初七清晨,皇帝派来的监粥大臣下令生火,并一直监视到初八凌晨,粥全部熬好为止。这时皇帝派来的供粥大臣率领官员开始在佛前供粥,宫灯照耀、香烟袅袅、古乐齐鸣、众喇嘛进殿念经,随后把粥献给宫廷,同时装罐密封,用快马送往承德行宫和全国各地。直到天亮以后舍粥完毕,盛典才告结束。据史料记载,每一锅粥用小米12石,杂粮、干果各50公斤,干柴5000公斤,共熬6锅。第一锅供佛,第二锅献给皇帝及宫内,第三锅给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锅给文武官员和封在各省的大官吏,第五锅分给雍和宫的众喇嘛,第六锅作为施舍。

篇16:腊八节话题作文

“腊八节”是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也就是阴历的十二初八,十二月中国人俗称腊月,所以,也就有了腊八一说,那么“腊八节”是怎么由来的呢?有什么样的传说呢?腊八节应该吃什么呢?有什么习俗呢?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月节,农历十二月,人们习惯称为“腊月”。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下令将每年十二月改称为“腊月”。而“腊”这一词到汉代才正式出现。

说起腊八节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若是讲起腊八节的来历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据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

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百丈清规》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申供养。”寺院在这天举行诵经。

篇17:腊八节作文

腊八节作文_学生作文大全

进入腊月,也就是进入了年终岁末的时候了。腊月是农家人最喜悦,也是最忙碌的时候。腊月初八的早晨,家乡人有喝腊八粥">腊八粥的风俗习惯。腊八粥是有黄豆、麦仁、大枣、花生、玉米面等五谷杂粮汇集在一起熬成的粥。“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往往腊八节这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所以早晨的这碗腊八粥,御寒的功能是最强的,喝了腊八粥出门就不觉得特别的冷了。腊八处于秋收后的一段农闲时期,粥料的多种多样,象征着丰收的喜悦。腊八粥对来年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腊八的到来,预示着春节离我们不远了。腊八腌蒜是我们这里的习俗,据说腊八这天早晨起来,在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腌制的.蒜,颜色翠绿,吃在嘴里酸酸的,很是招人喜爱。做法也是极其简单,腌蒜的材料主要是米醋和大蒜。每年的这个时候,腊月初七娘买下2斤米醋,剥下很多白白的蒜瓣。腊八的早晨,用我家那个大罐子腌制好,把它们放到院子的阴凉处,等到过年的时候拿出来招待家人亲戚朋友蘸饺子吃。打开罐子,一股诱人的蒜香扑鼻而来,满屋子空气里弥漫着蒜味。你再看那泡在醋里的蒜已经由白变绿,通体碧绿碧绿的,像一颗颗翡翠躺在那里。用筷子加上几个,放在饺子上,那蒜如同那翡翠碧玉衬托在饺子上,甚是好看,让人看了垂涎三尺,使人食欲大增。故腊八蒜又被称为“翡翠碧玉腊八蒜”,你听这名字,多美呀。冬天经常吃些腊八蒜,对人的身体很有好处的,既杀菌,还解毒。对治疗高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软化血管也有一定疗效,总之,多吃一些腊八蒜对人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年将至,在外漂泊的游子归家团聚,体味着家的温暖,享受着亲情的甜蜜。家,永远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停靠休憩的港湾。今天就是腊八节了,在外劳作的人们已经盘算着回家过年了吧。因为家永远是温馨的,家里有至亲至爱的爹娘,把在外漂泊一年的收获和喜悦带给爹娘。温馨的家,这里拥有着亲情,无论走多远的人,过年过节的时候永远忘怀不了的总是家。

【腊八节作文_学生作文大全】

篇18:腊八节作文

在我很小的时候,腊月初八这天,母亲都要焖一锅加了粉红饭豆的黄粘米饭,说是腊八饭。平时虽然也经常吃黄粘米饭,但是基本上是没有白糖可拌的。而腊八这天却例外,父母和我们兄弟姐妹喷香的黄粘米饭碗上都会覆盖一层雪白的砂糖。搅拌均匀了,吃起来,真是又香又甜,感觉美极了。我记得也曾问过父母为什么要吃腊八饭,可是,他们总说是从老辈子传下来的,说不清楚具体理由。反正,是吉利的。还怪我们小孩子家家的,问那么多干嘛?大人做好了吃是了。若不识相地再继续缠着问,母亲就会笑着说:“都说腊八腊八冻掉下巴,不是咱黑龙江天儿冷吗?那咱就吃粘米饭粘上下巴,省得冻掉了。”可我还是不信地问:“我咋没看见有人冻掉下巴呀?”旁边的父亲听了,则会笑着说:“是啊,那不是谁家都吃了粘米饭粘住了嘛。”

为了证明父母说的没道理,我记得有一年的腊八那天,在没吃腊八饭之前,我故意到冰天雪地里跑上几圈儿回来,捂着冻得通红通红的下巴,我问父母说:“我的下巴还是没冻掉啊?”母亲则嗔怪地说:“就你总问这问那的,好了,快吃饭吧,等黄米饭凉了,非硌掉你的小牙不可。”都这样了,我也只好不问了。虽然没有弄明白腊八的来历和吃腊八饭的理由,但我知道,腊八的确是一个好的征兆,因为,到了这一天,意味着年就快要到了。在我们家乡的村庄里,到处都流传着“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年猪”的歌谣。杀年猪就有肉吃了,所以,我还是很盼望腊八这个日子的。等后来长大了,离开了家乡,我也渐渐地远离了母亲每年的腊八饭,使我几乎忘记了这个习俗。今天早晨去上班,我刚在公交车上坐下来,一个同伴就问我说:“姐,你家今天喝腊八粥了吗?”我惊讶地问:“没吃啊,怎么今天都腊八了吗?”因为坐车没什么事儿,为了打发时间,我乘兴问她说:“你知道为什么要在腊八这天喝腊八粥吗?有什么典故呢?”她没加思索就笑着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有什么来由,可能是早些年咱这地方太冷,喝点热粥暖和吧?”

重新引起来的兴趣,还是没有找到答案,我就有些不死心了。

晚上,回到家里,我打开电脑,开始向百度搜索请教,然后,我就获得了一些关于腊八和腊八粥的信息。

原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后,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12月8日成道,称为“佛成道节”。佛寺在这天举行诵经,并效法成道前牧女贡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做粥供佛。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月节,农历十二月,人们习惯称为“腊月”。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下令将每年十二月改称为“腊月”。而“腊”这一词到汉代才正式出现。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典故。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读完了这些内容,关上百度搜索页面,我长出了一口气,为了这么多年我对腊八和腊八粥的不理解到终于了然于胸。

我想,无论以前我父母有趣儿的谬解还是今天从百度上了解的正确答案,哪种说法都没有离开向善的轨道,这已经足够了。

今年的腊八就这样错过了,我打算明年也像模像样儿地做它一回呢。

篇19:腊八节作文

腊八来到永泉风景度假区,我就被香甜的腊八粥所吸引。粥很浓,上面漂浮着两颗红枣,通体是红色的。打粥的阿姨说,粥里除了显而易见的红枣,还有黑米、桂圆、糯米、玉米、红豆、花生米和冰糖,甜甜的,香香的,我一下便爱上了腊八粥,一连喝了三碗。

抬起头来,才发现这里全是徽派建筑,十分古典。圆形的拱门、倾斜的屋脊、青色的砖瓦和木制的牌匾,无不彰显着这座山庄的韵味。放眼望去,水波粼粼的湖面映入我的眼帘,浅滩的石头长满青苔。

水十分清澈,隐约看见鱼儿在里面游动。湖中央的亭子更加美丽,亭顶是尖的,四个角落微微翘起。游客坐在亭中,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感受微风,充满诗情画意!

这里的小吃也应有尽有,其中最好吃的要算是粑粑。只见营业员摊开一块面饼,将农家土菜塞进饼中,放入油锅,炸至两面金黄。捧在手心,暖手,咬一口,暖心,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饼中有一朵小花装饰。一口咬下去,又酥又脆,里面的菜香甜可口,可真有年的味道。

随后我又尝了另一种粑粑,这种饼是红豆味的,上面也有一种花,只不过很软,咬上去黏牙,但是那股甜味和年味更浓郁,令我回味无穷。

走出小店,来到广场,我回头望去,鲜红的灯笼挂在梁上,店里不时冒出阵阵热气和香甜的气味。下次再来吧,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这年味十足的农家山庄。

篇20:腊八节作文

夏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寺院煮以供佛的粥,叫“腊八粥”。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按腊八粥又名“七宝老百姓在华岩寺喝腊八粥时的热闹情景粥”,十二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以供佛。后亦通行于民间。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粥介绍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还叫做七宝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成佛之前曾经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后,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12月8日成道,称为“佛成道节”。佛寺在这天举行诵经,并效法成道前牧女贡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做粥供佛。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月节,农历十二月,人们习惯称为“腊月”。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下令将每年十二月改称为“腊月”。而“腊”这一词到汉代才正式出现。

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的原因:《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篇21:腊八节作文

每逢腊月初八,我都会想起姑姑家过腊八节时热闹的场景。

腊月初八定是在冬季,新疆这个时候一定是银装素裹的。厚实的雪总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犹如西北人墩厚、豪爽的性格。

姑姑家每年腊八节,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莫过于一大清早睡醒时方可听见的那余音袅袅的念佛声及空气中飘来烧香的味道。整个室内烟雾缭绕,诵佛之声声入耳。于是,我便顿悟,今年的腊八到了,年的脚步声近了。

如果不赖床,还会看见奶奶长跪在观音菩萨像前,为全家人祈福求平安的情景。有时,一旁的我也会被奶奶拉去拜观音,许愿。我也学着奶奶跪在菩萨前,很是一番认真,悄悄的说了很多心愿。

当佛香燃尽后,烟雾散去后,便传来阵阵粥的清香。那应该是姑姑在煮腊八粥了。如果说,之前我还不敢断言今日定是腊八,那么,闻到这粥的清香,那一定是腊八无疑了。

这回,伴奏的是我肚子咕咕叫的声音。姑姑家的腊八粥又与别处的不同,别有一番风味。姑姑家的腊八粥,以稠、料足、种类多、量大见长,这也是姑姑向来引以为豪的地方。

记忆中,姑姑家的腊八粥是黑色的,因为放了足量黑米的缘故;记忆中姑姑家的腊八粥是粘稠的,甚至让人误以为那是干饭;记忆中,姑姑家的腊八粥是细软的,食料被泡了一整天,又煮了半天的时间,即使是平日里“坚强”的绿豆、红豆此时都软绵绵、懒洋洋的“入口即化”地在那里簇拥着等着你去品味;记忆中姑姑家的腊八粥是食料丰富,五花八门的,而且一次还会做很多,往往能够吃很多天,姑姑常笑称,每年一过了腊八,往后几天都省了她做饭的功夫;姑姑家的腊八粥味道一般都很平淡,吃时总要放很多白砂糖进去,这大概又是姑姑家吃腊八粥的一大特色了。总之,姑姑家的腊八粥,味道独特,吃法特别,食料丰富,老少皆宜,年味十足,更少不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快乐。

姑姑家的腊八节,除了一大清晨的礼佛祈福、做腊八粥外,当然还要准备许多菜,摆起宴席。于是厨房里传来的碎碎的切菜声,油锅里的悉嗉声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时腊八节的时候,奶奶会回忆之前的往事,然后给我们念叨几句,让我们常有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传统年代的错觉。仿佛我们也是那些个扎着长辫,手里纺着布,包着小脚的阁中闺秀。腊八这天,奶奶也总是很是高兴,一年之中,她能如此津津乐道的讲起那些个陈年旧事,大家都认真倾听的日子并不多。

姑姑家的腊八节,嘈杂中不失了宁静,世俗中不失了古韵,平淡中不失了年味。如同腊八粥一般,丰富,粘稠,让人记忆犹新。

篇22:腊八节作文

今天,黎明姐姐也为我们熬了腊八粥,美其名曰“六六大顺腊八粥”,因为里面放了六种食材,每一个走进教室的同学都先喝几勺粥,接受着老师的祝福,心里顿觉暖烘烘的。大家一个个喜气洋洋,教室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喝完粥了解完腊八节有关知识后,我们的包饺子大赛就开始了!

看着面前的馅和饺子,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对它们说道:“哼哼!虽然我没有包过饺子,但是,这点小事却还是难不倒我的!”说着,我便开始大显身手。可没过多久,我就被残酷的现实打败了,惭愧不堪,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只见我历尽千辛万苦才捏出来的第一个饺子,正软绵绵地趴在盘子上,无论我怎样捏,它却始终站不起来,我顿时就被气炸了:哼,我就不信了,本公主我迟早会捏出一个漂亮的饺子的!

第二轮的人饺大站开始。这一次,我全神贯注地盯着这块饺子皮,把勺子里的少许馅儿倒进了饺皮中心,将下皮提上来,与上皮牢牢地捏在一起,又用上洪荒之力捏住了侧面的饺皮,很快,饺子便成型了。可是我左看右看,却总是感觉不太满意,好像少了些什么?没错,是卖相。这饺子看起来也太普通了,得让它变得好看一些!不一会儿,一个圆滚滚的小金元宝就诞生了,看着我的杰作,我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环顾四周,我立即被大家的创作吸引了,张浩然用尽脑汁,创作出了一只像宇宙飞船一样的饺子,起名为:“印度飞饼”!

葸嘉禾包出的饺子,软软的趴在餐盘上,明明卖相难看,但是他却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小太阳”。除此之外,还有王小乐的“馄饨饺”,曹智博的“月牙饺”等等。

老师笑呵呵地帮我们煮熟了饺子,大家都争先恐后伸出筷子,夹起自己包的饺子往嘴里送。我也迫不及待地夹起我包的塞进嘴里,嗯!味道还不错!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细细地品味了大家的“奇形怪状饺”。就这样,大家说着、笑着、吃着,不知不觉间,包的几大盘饺子就吃完了。太香了!我们都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

其实,饺子皮是老师在面条店买的,饺子馅也和妈妈平时包饺子准备的馅味道相同,只是因为这是大家用心、用自己的双手包出来的。这一个个奇形怪状的饺子里,包含着大家浓浓地情谊、浓浓的祝福,还有我们充满欢声笑语的快乐时光。

啊!我爱腊八节!爱今天这别出心裁的腊八节!

篇23:腊八节作文

记得小时候,每逢腊月初八日,母亲总会早早地熬好一锅腊八粥,然后拿过那带蓝边的粗瓷碗,盛给我们一人一碗。那时仅靠父亲每月微薄的工资维持一大家子,生活拮据,于是,这粥只有米和几种杂豆,可是,当粥熬熟的那一刻,满屋豆香。每次喝下这碗粥,我心里觉得特暖和、特踏实。

光阴荏苒,近年,每至此日,在距我童年住的辛寺胡同只有两站地的雍和宫又是一番景象。但见红墙黄瓦的大院内熙熙攘攘,空气中弥漫着粥香,人们手捧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喝着、交谈着,充满了温情,和煦的阳光映照着张张幸福的笑脸。

早上,远方的朋友短信提醒,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了,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腊八是过年的序幕,从这天开始,妈妈就会为过年做准备了,一直要忙到除夕。

在我们家里腊八这天,二件事必做,一是熬腊八粥,二是腌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将蒜剥皮后放入醋中,妈妈说这一天腌的蒜会变成碧绿色。很神奇,确实如此。多年来一直以为只有腊八这个节气才能把蒜腌绿,前段时间无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变绿了,才知道这大概是妈妈为了让我们剥蒜皮而编出的一个美丽的谎言吧。腊八这天我们小孩子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挑豆子,将坏豆子及石子挑出来,这也是最开心的时刻花花绿绿地滩了一桌子,两个姐姐仔细检,我两手抓满豆子,满桌子的和啦,劈啪直往地上掉,惹的她们俩生气。现在挑豆子这项任务妈妈又交给了她的孙子辈,孙女要比他爸爸小时淘气多了。腊八粥里除了各式豆子外,还有红枣、葡萄干、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少不了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这种粥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软烂黏稠又要不粘锅,要用时用心的,妈妈熬出的腊八粥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满楼飘香,我们都是一路闻着香味上楼的。妈妈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民间美食家,上世纪70年代,物质普遍不太丰富,但我们家因有妈妈的粗粮精做,餐桌上总是有吃不尽的美味佳肴。

篇24:腊八节作文

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腊八节,听大人们讲,腊八节是古人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意思,每年的腊八节仍然是冬季中最热闹、最喜庆的一个节日。

说到腊八节,就不能不说其中最重要的风俗——喝腊八粥。对于喝粥的文化,自然有好多说法,有民谣曰:绿豆绿,莫忘苦当初;黄豆黄,莫忘做文章;红豆红,莫忘菜汤汤;蚕豆蚕,莫忘天更寒;豌豆豌,做官切莫贪。

原来呀,这些来自民间的谚语还有这么深刻的道理,喝腊八粥有这么多文化呢。这不,我家今年还做粥吃,但却不是外婆做好送来的,妈妈要亲自下厨啦,这可高兴坏了我,既可以看到做粥的全过程,又可以给妈妈当助手,学做腊八粥。

妈妈说,熬腊八粥的传统做法,需要前一天晚上浸豆子,将各种豆类备料浸泡到位,第二天早晨才可以做的,如今很多老人还延续着这样的做法,但年轻人就不同了,用高压锅照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浸好各种豆子,这叫“高科技”。也不知是妈妈故弄玄虚,还是真的有科技含量,反正妈妈这次熬粥是在腊八当天早晨熬得。

那天一大早,妈妈就开始忙碌开了。只见她围上围巾,挽起袖口,先将各种备料按照比例搁在一起,然后开始淘米、洗红枣。我被妈妈不时地传唤着,一边递盆子,一边端水,忙的不亦乐乎。弄好了这些,然后将所有备料下到高压锅里,添好水,加了几勺食碱,打开煤气阀门,开始“烹饪”了。

十五分钟后,妈妈关掉煤气,将高压锅里已经焖烂的豆粥倒在普通锅里,加里一些冰糖,再进行慢火煮。妈妈说这个过程最讲究火候,慢火才能煮出好粥。果然,一会儿粥香就从锅里溢出来。

大约半个小时后,粥熬好了,全家人围坐在桌子旁边品着妈妈煮的香喷喷的八宝粥,谈论着今年的收获和喜庆的事儿,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童年的记忆很多,妈妈熬得腊八粥够我记忆很长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