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训练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训练题(精选10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训练题(精选10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训练题,本文共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训练题

篇1: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训练题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训练题

【知识梳理】

1、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以直接为人类所食用

2、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它们的产量居世界主要食用作物的前三位。

3、人类和动物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

【课堂评价】

一、填空题

1、产量居于世界前三位的粮食作物是----

2、植物的----和等器官可为人类所食用,人类还通过食用其他动物的、、及其制品等,地以植物为食。

3、植物通过,将能转化为能,贮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提供能量,还为提供能量。

二、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

A.马 B.狗 C.羊 D.老虎

2、人类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有赖于 ()

A.吸收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蒸腾作用

3、说出下列植物,可食用部分主要是植物的哪个器官:

胡萝卜( )马铃薯( )甘薯( )姜( )洋葱( )玉米( )花生米( )大白菜( )藕( )小麦( )芹菜()

A.根B.茎 C.叶 D.花

E.果实F.种子

4、现在人们喜爱吃的“绿色食品”主要是指()

A.颜色为绿色的'食品B.无公害、无污染的食品

C.转基因食品 D.反季节蔬菜

三、判断题

1、人可以靠食用肉类、奶类和蛋类为生,所以说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是错误的。

2、动物的食物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3、“绿色食品”出自于良好的生态环境里,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

【课后探究】

1、自然界中存在一些能以动物为食的植物,是不是可以说一些动物也是食物之源呢,为什么?

篇2:生物圈中绿色植物试题

生物圈中绿色植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写的景色主要是因为水中大量繁殖了()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绿色水生小昆虫

2.下列植物中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A.小麦B.大豆C.海带D.玉米

3.水绵和衣藻同属藻类的主要原因是()

A.都有细胞壁和细胞核B.是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C.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D.都有细胞膜和细胞核

4.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A.细胞含有叶绿体B.有假根

C.有茎叶分化,能够产生孢子D.有花和果实的绿色植物

5.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是()

A.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B.有根、茎、叶的变化

C.有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D.生活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

6.下列各项中,容易有苔藓植物生适的地方是()

A.释放浓烟工业区B.干旱沙漠地带C.江南水多D.针叶林地

7.下列植物中有真正根的是()

A.海带B.苔藓C.紫菜D.蕨

8.藻类植物用途广泛,下列不是藻类植物用途的是()

A.能为鱼类提供饵料B.海带、紫菜可食用

C.琼脂可药用D.藻类呼吸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大气中氧气含量

9.一九四五年夏,一架横渡太平洋的客机不幸中途失事,乘客纷纷跳伞降落在一荒芜人迹的孤岛上,从浅海中捞取藻类植物充饥而得以生还,想想他们在岛上时吃的应该是()

A.小球藻和发菜B.小球藻和金鱼藻C.海带和发菜D.海带和紫菜

10.下列不属于苔藓植物的特征是()

A.受精离不开水B.一般具有茎、叶C.生活在阴湿环境中D.可开花产生种子

11.在公园或花卉市场,常见的蕨类植物是()

A.水仙B.苏铁C.卷柏D.君子兰

12.下列植物中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一类指示植物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13.“海带炖排骨”和“紫菜蛋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你知道海带和紫菜与下列哪种植物同属一类吗?()

A.衣藻B.蕨C.白菜D.葫芦藓

14.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A.植株矮小,没有真正的根、茎、叶B.体内无输导组织

C.植株都特别矮小D.不能开花、结果

15.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但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阴湿地带也不容易找到苔藓植物,这是因为()

A.苔藓植物不适应工厂的噪声B.苔藓植物容易受到有毒物质的侵害而死亡

C.城市的环境比森林干旱D.工业区内温度太高

16.关于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有茎、叶B.都只有假根

C.都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D.都适于生活在水中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种子植物

一、单项选择题:

1.有的同学将水稻、西瓜、松树归为一类,把海带、地钱和蕨归为另一类。它分类的依据是()

A.有根或无根B.有种子或无种子C.水生或陆生D.有果实或无果实

2.在解剖和观察种子的结构时,胚根连接在哪个部位上()

A.胚轴B.胚芽C.子叶D.胚根

3.在种子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A.子叶B.胚根、胚轴、胚芽 C.胚D.胚乳

4.小麦和花生的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

A.胚和胚乳B.胚芽和胚乳C.子叶和胚乳D.种皮和胚

5.从种子的结构看,我们食用的面粉主要是由小麦种子的哪部分加工而成()

A.胚B.子叶C.果实和种皮D.胚乳

6.豆油是从大豆种子的哪一部分榨出来的()

A.胚B子叶C.胚乳D.种皮

七年级生物同步练习:生物圈中的人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人类能更好地交流和合作是由于()

A、火的使用B、语言的使用C、工具的使用D、直立行走

2、森林古猿从树上到地下生活的原因是()

A、为了换环境B、由于流星撞击

C、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D、为了扩张领地

3、森林古猿过的是()

A、树栖生活B、洞穴生活C、陆栖生活D、水栖生活

4、出现较早的古人类化石是()

A、北京猿人B、“东非人”C、“露西”少女D、山顶洞人

5、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历程中,最关键的是()

A、使用工具B、使用火C、产生语言D、制造工具

6、在距今1200万年前,森林古猿主要分布在()

A、非洲B、亚洲C、欧洲D、澳洲

7、人在进化过程中,身体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与人的直立行走有直接关系的变化是()

A、牙齿变小,分工更细B、下肢粗壮,脚板变宽

C、身材高大,体质好D、体毛减少,胎生哺乳

8、由猿进化到人关键的第一步是()

A、制造工具B、使用工具C、直立行走D、产生语言

9、人类与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

A、猴B、黑猩猩C、长臂猿D、森林古猿

10、1000万—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气候发生剧烈变化,大量森林消失,对古人类的出现的影响是()

A、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自身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B、森林古猿开始会用火了

C、古灵长类都灭绝消失了

D、语言已经发展成熟

12、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

A、将果实从树上摘下来B、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

C、扩大行动范围D、保护环境

13、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

A、黑猩猩B、长臂猿C、猕猴D、大猩猩

14、下列与人体的直立行走有关的是()

A、下肢骨粗长B、长骨为管状结构

C、骨中空D、上、下肢基本一样长

7.松树和桃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A.松树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B.松树没有果实,种子裸露着

C.松树的球果包被着果实D.松树雌球花由胚珠和子房壁组成

8.柏树、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茎高大,根系发达B.有种子形成

C.都形成球状果实D.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

9.下列植物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A.水杉B.卷柏C.金鱼藻D.地钱

10.一粒种子能够萌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于种子的()

A.胚根B.胚芽C.胚轴D.胚

11.大豆种子的结构包括()

A.胚芽、胚根、胚轴、子叶B.胚和种皮

C.胚、胚乳、种皮D.胚根、胚轴、胚芽和胚乳

12.种子的胚包括()

A.胚根、胚轴和胚芽B.胚根、胚芽和子叶

C.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D.胚根、胚轴、胚芽和胚乳

13.小麦、玉米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

A.胚B.子叶C.胚乳D.种皮

14.蚕豆的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A.胚B.胚芽C.子叶D.种皮

15.在玉米种子纵切面上,滴加碘酒后,切面上遇碘酒变蓝的物质及结构是()

①淀粉②蛋白质③脂肪④子叶⑤胚乳⑥胚芽

A.②④B.①⑤C.①④D.③⑥

16.“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这句谜语依次描述的是花生的()

A.果皮、种皮、胚B.果皮、种皮、子叶

C.果皮、种皮、种子D.种皮、果皮、胚乳

17.现在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类群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18.被子植物区别于裸子植物的主要特点是:

A.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B.有种子

C.种子外有果皮包被D.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19.下列植物类群中,能产生种子的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

20.下列哪种植物是裸子植物?()

A.苹果B.西瓜C.核桃D.银杏

21.小明在山间的伯父家住了一段时间,他很喜欢吃伯父家的板栗、玉米、蕨菜和银杏,他想要这些植物的种子带回家去种。他不可能要到哪种植物的种子?()

A.板栗B.玉米C.蕨菜D.银杏

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

一、单项选择题:

1.种子萌发时必要的外界条件包括()

①适宜的温度②水③光④土壤⑤空气⑥肥料

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2.种子萌发除了必要的外界条件外,还需要种子的()

A.结构完整B.胚是活的C.胚芽是完整的D.子叶完整

3.早春播种后铺盖地膜,其主要目的是()

A.避免日光照射B.防止风沙影响种子发芽

C.防止鸟兽掘食种子D.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种子萌发,植珠生长

4.种子萌发后,将来发育成地上部位的是()

A.胚芽B.胚根C.胚轴D.子叶

5.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影响的实验:在①、②两个花盆中种了大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右表所示)。其他同学看了设计后提出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花盆阳光温度水

①向阳处20℃充足

②暗室28℃充足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B.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20℃

C.①花盆应在28℃,②花盆应在20℃D.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6.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B.虫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7.将籽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下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是()

A.甲先发芽B.乙先发芽C.同时发芽D.都不发芽

8.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原因是()

A.胚被破坏B.除掉了种皮C.胚乳被损伤D.除去了谷壳

9.为了尽快得到某种植物的幼苗,在选种时一般选()

A.刚采下的幼嫩种子B.已经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C.正在进行休眠的种子D.刚采下的即将成熟的种子

10.下表是某同学四次测得小麦的'发芽率,结果都不相同,你认为他测得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应是()

组别1234

发芽率92%90%95%91%

A.92%B.90%C.95%D.91%

被子植物的一生:植株的生长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顶端依次向上是()

A.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B.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

C.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D.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

2.一条根能够不断长长的原因是()

A.根冠不断增加新细胞B.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C.分生区不断增加新的细胞D.分生区细胞数量增加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3.一棵大树的枝条是由( )发育成的.

A.茎B.根C.叶D.芽

4.种庄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

A.有机物B.水C.无机盐D.氧气

5.植物生长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A.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B.含氮的、含磷的、含铁的无机盐

C.含磷的、含钾的,含硼的无机盐D.含氮的、含磷的、含锌的无机盐

6.无土栽培是指()

A.把植物直接栽培在人、畜的粪尿中B.直接将植物栽培在水中的栽培方式

C.不需要给植物施无机盐的栽培模式

D.把植物栽培在将植物需要无机盐按比例配制好的营养液中

7.发育成茎和叶的是种子的()

A.胚轴B.胚芽C.子叶D.胚根

初一生物同步练习:消化和吸收课堂练习

()1、我们在吃馒头时,越嚼感觉越甜,这是因为

A、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葡萄糖B、唾液变成了葡萄糖

C、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D、口腔内产生了葡萄糖

()2、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实验的水浴温度是37℃,这是因为37℃

A、接近人体体内温度,酶的消化能力最强B、随意温度,无特殊意义

C、接近室温,易保持恒定D、各种生物体的酶维持活性的最适宜温度

()3、下列物质在消化道内,不能被直接吸收的是

A、维生素B、氨基酸C、含钙的无机盐D、麦芽糖

()4、经常酗酒的人,最直接受到伤害的消化器官是

A、胃B、小肠C、大肠D、口腔

()5、下列液体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A、胃液B、胆汁C、胰液D、肠液

()6、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7、消化脂肪的主要器官是

A、胃B、小肠C、大肠D、肝脏

()8、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A、胰腺B、肠腺C、肝脏D、胃腺

()9、下列结构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适应关系的是

A、小肠内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B、小肠黏膜有皱襞和绒毛

C、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小肠绒毛内有毛细管和毛细淋巴管

()10、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A、氨基酸B、葡萄糖C、脂肪酸D、甘油

参考答案:1——5:CDDAB6——10:CBCAA

篇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1.(株洲)下列关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都不能开花、结果B.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都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2.(2013株洲)如图是人们常见的花生果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①是裸子植物没有的

B.结构②说明花生属于种子植物

C.结构②中有2片子叶

D.结构②中有贮存营养物质的胚乳

3.(2013枣庄)利用孢子进行繁殖,并且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4.(2013云南)蕨类植物一般比苔藓植物高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受精作用离不开水的限制

B.有假根和真正的茎、叶

C.有根、茎、叶及输导组织

D.靠种子繁殖的植物

5.(2013玉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气温适宜,水中的绿色植物大量繁殖,使春水荡漾着绿波,这类植物主要是(  )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苔藓植物D.被子植物

6.(2013永州)小琴同学假日在植物园中游玩,非常喜欢下列植物,想将这些植物的种子带回家去种植.她不可能得到种子的是(  )

A.

苏铁B.

蕨C.

银杏D.

苹果

7.(2013盐城)如图是花生的果实,据此可判断花生属于(  )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8.(2013烟台)地钱和卷柏的主要区别是?(  )

A.地钱以孢子繁殖,卷柏以种子繁殖?

B.地钱生长在干燥环境中,卷柏生长在潮湿处?

C.地钱没有完善的输导组织,卷柏有根茎叶的分化?

D.地钱是自养生物,卷柏是异养生物?

9.(2013孝感)大豆是一种常见的双子叶植物,它在分类学上的显著特征是(  )

A.网状叶脉、须根系B.网状叶脉、直根系

C.平行叶脉、直根系D.平行叶脉、须根系

10.(2013湘潭)湘潭市的“市花”--菊花,菊属于(  )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11.(2013咸宁)菜豆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菜豆种子中有胚,而玉米种子没有

B.菜豆种子含有胚乳,而玉米种子不含

C.菜豆种子具有2片子叶,而玉米种子只有1片子叶

D.它们的萌发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12.(2013潍坊)下列叙述正确的(  )

A.卷柏无种子和果实属于蕨类植物

B.沂山银杏雌雄异株,果实椭圆形

C.被子植物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D.苏铁孢子生殖,陆地生活能力强

13.(2013泰安)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B.F可表示有输导组织

C.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D.Q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14.(2013泉州)用于制作海苔的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  )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15.(2013泉州)龙眼果皮里包有种子.这类植物属于(  )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

16.(2013南通)蚕豆种子的可食用部分主要是(  )

A.种皮B.胚芽C.胚根D.子叶

17.(2013南通)有一种植物,植株高大,结有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这种植物属于(  )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18.(2013牡丹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水泛绿是由于下列哪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

A.裸子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

19.(2013龙岩)如图是玉米种子纵切示意图,能为玉米种子萌发提供所需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

A.①B.②C.③D.④

20.(2013临沂)我们生活中做面包用的面粉和炒菜用的花生油,分别来自种子的哪一结构?(  )

A.小麦的子叶、花生的子叶

B.小麦的胚乳、花生的子叶

C.小麦的子叶、花生的胚乳

D.小麦的胚乳、花生的胚乳

21.(2013连云港)将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构①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

B.玉米种子完整的胚由结构③④⑤三部分组成

C.玉米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结构③

D.与蚕豆种子相比,结构②的数量和功能都相同

22.(2013连云港)大多数蕨类植物的茎生长在地下,有不定根,进行孢子生殖.下列属于蕨类植物的是(  )

A.水绵B.贯众C.马尾松D.桃

23.(2013兰州)将浸泡后的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刨开,并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部位是(  )

A.胚乳B.胚根C.胚芽D.子叶

24.(2013兰州)将浸泡后的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并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部位是(  )

A.胚根B.胚乳C.胚芽D.子叶

25.(2013荆门)种子中的幼小生命体是(  )

A.胚B.胚芽C.胚乳D.子叶

26.(2013锦州)已剥壳去皮的一粒花生米,是花生的(  )

A.种子B.果实C.胚和子叶D.胚

27.(2013嘉兴)研究人员近日宣布,他们以裸藻为主要原料成功生产出塑料,裸藻是一类兼具动物和植物特点的单细胞生物,之所以把它称为“裸藻”,原因是与其它的藻类细胞相比,它的细胞没有(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28.(2013湖州)长兴的白果(银杏种子)和德清的枇杷是我市的特产.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枇杷树属于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  )

A.白果与枇杷的甜度B.叶的形状

C.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D.白果与枇杷的'颜色

29.(2013湖北)下列关于“岁寒三友”松、竹、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腊梅树靠导管运输有机物

B.松树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松树是裸子植物

C.它们都能进行蒸腾作用

D.竹子靠地下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30.(2013呼和浩特)下列植物中,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是(  )

A.葫芦藓B.满江红C.海带D.天竺葵

31.(2013呼和浩特)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尖伸长区的细胞来自分生区

B.玉米茎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细胞

C.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

D.植物可通过保卫细胞来控制气体和水分的进出

32.(2013衡阳)关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离不开水

C.苔藓靠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

D.苔藓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常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3.(2013黑龙江)在人人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哪种植物可以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植物(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

34.(2013广州)现在地球上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

35.(2013广东)如图表示玉米种子的结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胚乳

B.②处滴碘液,会被染成蓝色

C.③是子叶,有两片

D.④⑤⑥共同组成胚

36.(2013福州)黄豆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于(  )

A.胚芽B.胚根C.胚轴D.子叶

37.(2013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市具有贮量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煤炭是我市的主要支柱产业.形成这些煤的植物类群主要是古代的(  )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

38.(2013大庆)下列概念图错误的是(  )

A.

B.

C.

D.

39.(2013大庆)人工种子是将类似胚的结构包埋在能够提供营养的胶状物质中制造的生命有机体,该层胶状物质相当于种子的哪部分结构(  )

A.种皮B.子叶C.胚乳D.子叶或胚乳

40.(2013达州)种子的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供小麦种子胚萌发的营养物质在(  )

A.种皮里B.子叶里C.胚乳里D.胚里

41.(2013滨州)同学们在秋游中发现山上有一种植物,这种植物植株高大,结有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这种植物属于(  )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42.(2013百色)一粒小小的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主要是因为种子中具有(  )

A.胚芽B.胚C.胚乳D.子叶

篇4:七年级生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初中生物实用学习方法和技巧

1谐音串记法

(1)细胞的结构中有关细胞膜的记忆:线叶双无心糖。

即: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

子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细胞器:原(原核生物)来有核(核糖体)

2口诀记忆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

无(病)中生有(病)为隐性(遗传病)

有(病)中生无(病)为显性(遗传病)

大量元素——他(C)请(H)杨(O)丹(N)留(S)人(P)盖(Ca)美(Mg)家(K);

微量元素——铁(Fe)棚(B)铜(Cu)门(Mn)新(Zn)驴(Cl)木(Mo)碾(Ni)

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口诀

神经系统司令部,脑和脊髓做中枢;

中枢发生指挥令,四通八达靠神经;

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高级脑中枢;

感觉运动语视听,大脑皮层发指令;

协、准、平衡小脑管,“活命中枢”在脑干。

灰白蝴蝶叫脊髓,反射传导小中枢;

基本单位神经元,细胞(体)突起来构成。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知识点

1.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使土壤酸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使水质酸化,从而使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开发新型能源。

2.排入水中的有毒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水中、土壤中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砷,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3.温室效应形成: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形成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台风更加频繁,土地更加干旱,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生存危机。

篇5: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学习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

2、在和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形成新的和,

3、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是从茎的部分渗出来的。

4、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作用散失的。

5、一株玉米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比人一天喝的水还多,有的植物还不止这么多,那么多的水分都用来组成植物体了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认识叶片的基本结构

1、自学教材第113页学习徒手切片的制法。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结合《叶片结构示意图》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

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深吗?为什么?”

3、拓展反思,讨论交流:如何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

学习任务二:描述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

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

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

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

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

思考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

讨论总结: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拓展延伸:“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

篇6: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图3.1了解水圈中各种水体的构成。

2、能运用图3.2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3、能运用图3.3分析水循环的过程,说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能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4、能运用水循环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读图、分析、绘图、案例思考、自由讨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水循环运动过程,认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2、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水圈中各种水体的构成及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水循环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本节知识没有什么难点,但需把教学重心放在陆地水体及水循环上。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用一个大水杯装一杯白开水,让学生观察水在冒烟,引导得出:地面上的水蒸发成了大气中的水。设问:大气中的水又将有何去向?(降落到地上)。之后,地上的水又可能蒸发成大气水,从而形成一个循环。那么,自然界的水也是这样循环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自然界的水循环。

讲述新课: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齐读第一段话,思考三个问题:什么是水圈、水的存在形态、水的存在空间。

1、什么是水圈?(全体回答)

各种水体共同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的分类:(个别回答)

(1)按存在形态分:气态水、固态水和液体水

(2)按存在空间分: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判断这三种水哪种水的储量最大。(海洋水)

过渡:但我们平常用的喝的是海洋水吗?那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水呢?接下来,我们就重点来探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陆地水。

阅读第二段文字和图3.1,思考:陆地水由哪些水组成、淡水的主体是什么。(个别回答)

3、陆地水:

(1)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图片展示各种水体)

(2)主体:冰川

但是,我们生活中用的水是主要来自冰川吗?在这些陆地水中,哪些水我们利用得最多呢?这些水体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篇7: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测试题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在茎的结构中,运输水和无机盐与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分别是

A.导管和筛管B.筛管和导管

C.都是导管D.都是筛管

2、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制造者

3、在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实验组最好选用()

A.干的种子B.煮熟的种子

C.萌发的种子D.刚收获的种子

4、下列不能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是()

A.根尖B.叶片C.叶柄D.嫩茎

5、我国有不少特有的珍贵树种,被称为“鸽子树”的是()

A.水杉B.银杉C.桫椤D.珙桐

6、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分别在植物细胞的()中进行。

A.叶绿体细胞核B.液泡、细胞核

C.线粒体叶绿体D.线粒体液泡

7、“揠苗助长”会使幼苗死亡,这是因为损伤了()导致的。

A.幼苗的老根B.幼苗的幼根和根毛

C.幼苗的茎D.幼苗的叶

8、青菜堆放久了会发热,原因是细胞进行()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D.蒸腾作用

9、人类生命活动中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

A.地球B.植物C.太阳D.食物

10、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农作物会出现萎蔫的现象,这是因为()

A.根细胞吸水过多B.根细胞失水过多

C.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多D.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少

11、下列哪一组是胚的结构()

A.胚芽、胚轴、胚根、胚乳B.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C.胚芽、胚轴、胚乳、子叶D.胚芽、胚轴、胚根、种皮

12、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B.根毛区C.伸长区D.分生区

13、叶芽中发育成叶的结构是()

A.芽B.芽原基C.叶原基D.幼叶

14、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

A.空气B.种子具有活的完整的胚

C.充足的水分D.适宜的温度

15、下列叶片的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的是()

A.保卫细胞B.表皮细胞

C.栅栏层细胞D.海绵层细胞

16、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的实验得出了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

A.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B.不是从土壤中获得的

C.都是从水中获得的D.不是从水中获得的

17、单性花是指()。

A.不长雄蕊的花B.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

C.既无雄蕊也无雌蕊的花D.无花萼和花冠的花

18、对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C.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D.动物的呼吸作用

19、我国森林植被面临的现状是()。

A.森林覆盖率高于世界人均水平

B.对森林利用不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呈现衰退趋势

C.对森林利用合理,无乱砍滥伐现象发生

D.我国是个多林国家

20、花生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

A.胚乳B.子叶C.胚芽D.胚轴

二、简答题:

21、下图是一棵银边天竺葵(边缘呈白色),将其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一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的两块软木片在A处从正反面遮住,然后将整个植物体移到阳光下。数小时后,选择的叶片摘下,去除叶绿素,加碘液处理后的变化是:

①A处颜色,原因是,从而说明了。

②B处颜色。原因是。

③C处没有变蓝,说明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

④将植株放在暗处24小时的原因是。

22、请你用图示法表示植物花的结构及其与果实形式的关系,并回答问题。

花托

花萼

花瓣

柱头

花柱

子房③→种子

(1)上述图示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2)由图示可以推知,花是植物的器官,受精作用是指

23、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

A.叶片不作处理;

B、在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

C.叶片的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

D.切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

将这四株嫩枝插到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并在清水的上面滴加油,同时放在阳光下。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到80克,其后每隔4小时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曲线图如下:

(1)曲线Ⅰ代表的两组装置是、。

(2)曲线Ⅱ代表的装置是;曲线Ⅲ代表的装置是。

(3)如果对叶片上下表面气孔的相对数目作出合理的推断,请将C组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2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绿色植物的什么生理过程:。

(2)用反应式表示上述生理过程:。

(3)上述生理过程的实质。

25、下图中的枝条中有个节,个节间。请按图中的提示,填出图中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并按发育关系将左右两侧的结构用箭头连线相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ACADCBACBBBDBBCBABB

二、简答题:

21、(1)不变蓝,A处背着光未进行光合作用,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2)变蓝,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它遇碘变蓝色。

(3)叶绿体。

(4)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将淀粉全部消耗掉。

22、(1)雌蕊、果皮、胚珠、雄蕊

(2)生殖器官,进入胚珠内部的花粉管释放出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受精作用。

23、(1)C、D(2)B、A(3)在叶片上表面涂上凡士林

24、(1)光合作用(2)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

(3)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能量。

篇8: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知识点提纲

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知识点提纲

绿色开花植物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根:

1.生长在土壤中,起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及贮存养料的作用。

2.根的长度不断增加的原因: ①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②伸长区的细胞不断成长,体积增大。

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吸水: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 细胞液的浓度;

失水: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

茎:

1.茎的主要作用是支持作用以及通过茎中的导管把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花和果实,通过筛管把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部。

2.茎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由外到内)

花:

1.雄蕊和雌蕊是植物花的重要组成部分

2.必须记住:开花后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

3.花与果实的关系: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 珠被→种皮。

果实:

果实由果皮和里面的种子组成。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 果皮包被,因此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有的果实果皮很厚,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如桃。

幼苗的类型

1.有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幼苗两种基本类型。胚生长形成幼苗时,若下胚轴伸长,把 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即形成子叶出土幼苗;若下胚轴不伸长,只有上胚轴伸长把 胚芽推出土面,则子叶留在土中,因而形成子叶留土幼苗。

2.在生产上播种时,要了解各种作物的幼苗类型,对形成子叶出土幼苗的宜浅播,形 成子叶留土幼苗的可适当深播。

植物的三种作用的比较:

1、光合作用:

(1)含义:绿色植物在 光的作用下,利用 二氧化碳 和 水 等无机物制造出 有机物 ,并释放 氧气 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2)表达式:

(3)生产应用:①合理密植 ②大棚中增加CO2的含量 ③大棚内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

2、呼吸作用:

(1)含义:生物体利用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

(2)表达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温度、氧气浓度、水分和二氧化碳浓度。

保存蔬果: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充气;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

蒸腾作用:

(1)含义:叶将根吸收的水经气孔以气体形式向大气散发的过程。

(2)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是根吸水的动力

②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③可降低叶面的温度

(3)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等。一般气孔周围的湿度小,气温较高,光照强,则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强,反之就比较弱。应用:植物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叶,在阴雨天移栽。

生物知识点口诀记忆

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

无(病)中生有(病)为隐性(遗传病);

有(病)中生无(病)为显性(遗传病);

大量元素——他(C)请(H)杨(O)丹(N)留(S)人(P)盖(Ca)美(Mg)家(K);

微量元素——铁(Fe)棚(B)铜(Cu)门(Mn)新(Zn)驴(Cl)木(Mo)碾(Ni)。

生物人的视觉知识点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篇9:初二生物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1、生产者:绿色植物是生物圈的主要成分,它们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属于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2、消费者

(1)概念: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1植食动物: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消费者,如兔、牛等

(2)类型    2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消费者,如狼、狮等

3 杂食动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植物的消费者,如棕熊等。

二、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1)    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

(2)    组成: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

(3)    动物的作用:在食物链中,动物一方面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同时也可能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是食物链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多条食物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

3、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由于生物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

三、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1、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动物对植物生活影响:

(1)积极影响: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2)不良影响:如: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引起水体透光程度降低,影响浮游植物的分布和光合作用;蝗虫和害鼠危害农作物。

篇10: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中国人有句古老的问候语:“你吃饭了吗?”。生物课多安排在下午,本课的教学就从“你中餐吃的什么?”的话题展开教学,以活动《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为主线,在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过程中,穿插学习“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等知识内容并完成相关问题的讨论。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寓于探究活动中,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二、教学目标1.知识:(1)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知道消费者的分类,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2.能力:(1)通过对图片及视频等资料的观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共事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讨论活动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人合作;(2)树立保护动物及生态环境的意识。三、课型 新授课四、教学重点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2.动物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五、教学难点动物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六、教学方法以“启发—探究”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和讲授法。七、教学设备1.活动报告;2.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3.实物抽影仪。八、教案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一)新课的引入师:我们中国人有句亲热的问候语“你吃钣了吗?”。现在我要借用这句话问一问大家“你们吃钣了吗?”“吃的是什么?”“一个一个地说,否则我招架不住。”老师点名让一学生起来说,老师将菜名写在黑板上。师:请同学们对这些食物进行分类。“动物和植物是生物圈中两大重要的家族,那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样吗?”(二)新课学习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探究的内容。(板书)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师:“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我们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学过,谁还记得,请起来告诉大家。“动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要是我们人类能进行光合作用该多好啊!晒晒太阳不吃钣肚子就饱了。”(板书)一、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想来报菜名,请原谅老师的不是,冷落了大家,现在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因时间关系要换一种方式,不是说出来,而是写出来,怎么写?请大家依照书上p41活动中的方法步骤的要求来写。”(教师来回巡视,及时指导、点拨、释疑。)教师提示学生:如果你的中餐食物种类单一,影响你构建食物网,你可以将你早餐的食物加进去,如果还不行,可以将你昨天乃至前天甚至近段时间吃过的食物加进去。(估计学生完成得差不多了)师:步骤4、5中提到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两类动物。(利用课件播放动物取食方面的视频。)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动物的食性相同吗?”讲:由于植物、动物营养方式的不同,动物的食性不同,这样就在“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之间建立了一种食物联系。我们把这种联系叫食物链。请同学在书上找出“食物链”的概念,并检查一下自己建立的食物链合不合理。展示:课件中的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观看并要求用文字和箭头将它们之间捕食与被食的关系表示出来,然后分析动物在食物链中的作用。(抽一学生起来分析。)老师赞扬学生分析回答得好。(板书)二、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讲:现在我们回过头看一看根据我们的食物建立起来的食物链。有谁愿意将自己的成果拿出来让大家分享呢?(教师有意让做得好的和有缺陷的依次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存在的问题强调:“→”指向的重要意义:反映能量流动的方向。因此“→”只能指向捕食者。师:大家看一看,你所建立的食物链是一条,还是有多条?到底有几条?如何数?课件展示:一个比较复杂的食物网。让学生数出食物链的条数。“为什么大家数出来的条数不一样,到底谁的数字准确?”“现在我们请几个不同答案的代表上来数一数,下面的同学当裁判,看谁是真正的英雄。”(让数对的同学告诉大家是怎么数的。)“不同食物链之间有没有联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食物为联系的交错网状结构,我们叫食物网。”问:大家想一想,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为什么?教师举例阐述食物网中食物链越多越好的意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和稳定。并适时进行情感教育:珍爱动物、保护环境。师:最后我们根据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来讨论3个问题:(见书上p41—42)同时用课件展示出来。1.分析说明不同食物链之间的关系。2.找出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这条食物链有几个环节?3.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动物,人类的食物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三)小结1.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是生物圈中的  消费者 。2.通过建立食物网的活动,我们认识到动物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因此,我们要珍爱它。保护它。动物的存在会对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学习。学生笑,并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都吃过了。”学生七嘴八舌,都争着说。不少学生开始举手了。一学生站起来说:“我中餐吃了米饭、烧白、豆芽、洋芋、肉丸子汤。”一学生答:“可以将食物分为两大类: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不一样。”学生自觉地将书翻到p39。一学生起来答:“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属于消费者。”学生笑。(知道老师说的是不可能的,是荒唐的。)学生很快动起来,将书翻到了p41,有的开始看书,有的动笔做,有的小声商量、讨论。有学生举手。学生专心听讲。一部分学生进行修改,一部分学生准备另起炉灶——重新来过。学生认真观看。“我们看到了动物在取食。”“动物的食性不一样,我看到了吃草的牛、羊,它们属于植食动物;我看到了狮子捕食斑马、狼捕食羊的血腥场面,它们属于肉食动物;我还看到鸡既可以吃大米,又可以吃虫子,鸡应该是杂食动物。”学生听讲。学生翻书到p40,用笔勾划出“食物链”的概念。学生自我检查。学生认真观看、欣赏flash动画。学生动笔建立起一条食物链。同桌及邻桌同学开始小声讨论。学生:蝗虫吃草,同时蝗虫会被青蛙吃掉,青蛙在吃蝗虫时,自己也会被蛇吃掉,因此,动物是食物链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踊跃举手。学生专心观看、比较、议论。学生找出了问题并进行了修订。学生明白了“→”指向的重要意义。“不止一条。”学生七嘴八舌。学生很快数出来。学生数出来的条数不一样。学生都不认输,认为自己是对的。几个同学依次上台数,下面几十双眼睛盯着。很快判断出谁的答案正确。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数法。“有联系。”学生专心听讲。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争论、辨论。学生专注地聆听。认识到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1.不同食物链之间通过一种或几种特殊生物联结在一起,形成食物网。2.食物链中的每一种生物都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有多少种生物就有多少个环节,环节越多,食物链就越长。3.如果没有动物,人类的食物结构只剩下植物,使得人类的食物结构变得简单,营养获得不全面。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以一句生活中日常问候语引入,能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情感。学生有话可话,也很愿意说。这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列举菜名不是目的,教会学生分步、分类处理才是关键。抓住时机,适时引入课题,学生感觉很自然。注意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学习新知时要复习巩固旧知,这样才不会让旧知遗忘。只有在旧知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新知、学好新知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明白动物(包括人类)与植物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样,在生物圈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正式进入活动。实际上从一上课,活动就已经开始了,中间穿插了新课的引入、知识点的学习,现在又重新回到活动中来。始终紧紧围绕“活动”这一主线展开教学。教师不用细讲和作示范,放手让学生去做,锻炼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有预见性,及时给予方法指导,提高活动的效率,增强学生继续活动的信心,而不是出现半途而废、浪费时间的结局。中途插播视频,能消除学生的疲劳,增加趣味。让学生观看、比较,找出视频画面中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同中找异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寻找生物之间的关系,为食物链、食物网的建立提供科学的依据。插播flash动画,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帮助学生正确建立起合理的食物链。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既是对学生成果的肯定,又让同伴分享了快乐。同时让学生的不足得到及时的修正,帮助他提高。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的严谨,不能随意凭空捏造。启发引导学生建立起“食物网”的概念。并教会学生数食物链的条数。学生自己建立的食物链比较简单,容易数,教师及时展示复杂的食物网,让学生学会数,掌握方法。学法指导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不要轻意否定谁。让学生明白规律是可以被发现的,掌握了规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真理是争论、辩论出来的,而不是强加的。发扬教育民主,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才会产生真理的火花。举例讲解,让学生心服口服,促学生自觉树立起保护动物的意识。通过前面的引导、讲解、展示,学生不难回答这3个问题。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学生明确一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最后环节。有始有终。教会学生学会梳理、归纳知识。使当堂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探究学习无止境。九、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重新整合了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线,将知识的讲授、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2.不足之处:过渡语言应更优化些,时间分配应更合理些。十、教学点评程勇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整合了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参与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真正使学生 “在做中学”,也就使教学目标得以较好地落实。特别是活动的引入、动画的插播、成果的展示、问题的争论、知识的延伸、幽默的语言、恰当的评价、善意的提示等教学环节及手段,都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能力,获得知识。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活动不但给予了有效的指导,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教师为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所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此外,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跟在学生的后面,放手让学生在前面探索,让学生发表见解、阐述观点,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力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总之,这节课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这是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