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炎黄张纪清颁奖词(共5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炎黄张纪清颁奖词(共5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炎黄张纪清颁奖词,本文共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好心人“炎黄”――张纪清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xx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做人难,做好人更难,一直做好人难上加难,希望我们以后可以以他为榜样,做个好人,做炎黄的好儿孙。
篇2:名人故事:大爱无形的“炎黄”子孙-张纪清
年轻时他就喜欢做善事
放牛娃出生的张纪清从小由继母带大,这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言传身教,用质朴和善良教会了张纪清一个道理:“做人很简单,帮人也不复杂。有时就是搭把手的事。”
从还是半大小伙儿时起,张纪清就经常做“搭把手”的事。张家住在江阴市祝塘镇大宅浜河边,从小深谙水性的张纪清是这条河上的“义务救生员”,一年到头,总能从河里救上三五个落水者。
上世纪80年代初,张纪清把村上的一位落水者救上了岸,结果送到镇卫生院时因条件简陋无法施救,只能送市医院抢救。然而,落水者家属不在,没人垫付50元车费,竟就这么僵持在那了。“老张一看情况不对,人还躺在门板上,再不送就没救了,他硬是自己凑了钱垫付,这才将人送走。”这一幕,张纪清的老伴黄琴芬至今记忆犹新。
这种出力又出钱的“傻事”,张纪清做得还真不少。有一年,他到上海出差,碰到了一个落魄的瘸子“阿毛”。两人一番攀谈,张纪清获知“阿毛”叫夏福根,浙江嵊山人,家里还有个双目失明的老父亲靠他供养,这次到上海是专程来看风湿病的。张纪清听了夏福根的遭遇后,又想“搭把手”帮一帮。“当时他说祝塘有位老中医陆建元,治风湿很厉害,如果相信他的话,就跟他去祝塘。”夏福根跟着张纪清来到祝塘,在他家里住了一个礼拜,病情好转后就回浙江了。“听说陆建元的药有疗效,等我回去后,张师傅又帮我抓了几帖药,泡了药酒专程送到我家里。”夏福根事后说。
除了送药之外,张纪清还给夏福根送去了1000元救济金,后来夏福根家里起新房,他又汇去了5000元。去年,夏福根带着女儿专程到祝塘来看望张纪清一家,这让他十分高兴。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从上海回无锡的张纪清出了火车站就瞧见一个小姑娘孤零零地站着,一打听是从内蒙古赤峰来无锡外婆家的,不知怎的,舅舅没来接。张纪清先是陪她去了附近的电话局去发电报,后来转念一想:小女孩孤身一人不安全,索性好事做到底吧。当时已是中午时分,顾不上吃饭,他根据小姑娘对外婆家的模糊记忆,一路公交再转车,终于将人安全送达。
化名“炎黄”传递爱心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张纪清就是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1980年,他就在祝塘镇从事养殖业,成为当地有名的万元户,他靠着勤劳致富赚取的钱盖起了三开间楼房,还有四间门面房。
有了钱,张纪清想的是不能光顾自己。同时,他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有点不满,很多人一心向钱看,为了钱甚至不择手段。他说当初自己捐款的动机,就是要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不要眼睛只盯着钱”。
1987年6月28日,张纪清第一次化名“炎黄”,用“无锡汉昌路1439号”这个假地址向祝塘镇党委汇款1000元,请其转交给正在筹建中的祝塘幸福院。之所以当时化名“炎黄”,张纪清认为中国人都是炎黄的子孙,助人为乐、济贫帮困是传统美德,起“炎黄”这个名字意在明志,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不懈,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
之所以当时用化名和假地址,张纪清解释说,是怕让人找到。既然选择了帮助人,就别想着留名,这样也就不会给被资助人留下心理负担了,没想到这一藏就是27年。
这些年来,光有明确记录的用“炎黄”及其相关化名的捐助记录就有30条,他捐助的对象主要有祝塘敬老院、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还有贫困学生、受灾地区。
在张纪清家里,他自己还保留着厚厚的一叠汇款单据和包裹单,上面大多写着“炎黄”“黄炎民”等寄出人姓名,还有的.则写着张纪清的真名。“写真名的是化名为‘炎黄’之前寄出的。”
祝塘镇退休教师、今年64岁的丁道昌是张纪清的挚交好友,曾7次远赴宁夏希望小学支教。去年,张纪清相约去宁夏看望这位伙伴,顺便也考察一下当地情况看能否出一份力,但是到了银川就因脑梗在医院里住了好几天。“一个礼拜后,他是拎着氧气瓶回来的。”老伴黄琴芬告诉记者,张纪清喜欢独来独往,前几年身体好的时候经常去中西部贫困地区走动,说是去“旅游”,其实是为后面的捐款捐物“打前站”,这些经历现在想来后怕,但这依然没有改变他做好事的初衷。
后来养殖业不景气之后,张纪清到祝塘工业公司经管办当了一名会计,由于不是正式编制,属于民办人员,退休金至今也不过每月78元,加上失地农民的补贴款500元,他的月收入就是578元。
收入不多,但捐款照旧。捐出的钱从哪里来?张纪清说,依靠全家人的支持,每年春节,子女都会孝敬给他几千元。平常如果需要什么开销,一个电话,子女们也会立即送上门。家人也都知道他常在做善事,但从不问他钱用到哪里去了。爱人黄琴芬的退休工资也被他支取了不少。
身份意外被曝光
11月20日,张纪清在向鲁甸灾区汇款时突发脑梗“晕倒”,竟将他隐藏了27年的秘密给“倒”了个干干净净。随身带着的几张汇款单,上面虽然只写有“炎黄”和“黄炎民”的化名,但背后隐藏的秘密却在无所不能的网络时代下无所遁形。张纪清就是 “炎黄”——那个27年来隐姓埋名做好事,却一直没有被人们找到的好心人。
黄琴芬说,以前家里人只知道他在做好事,可不知道“炎黄”就是他。直到几年前帮他洗衣服,从口袋里掏出的汇款单据落款上才晓得的。她也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就连儿子女儿也全被蒙在鼓里。
自己捐款做好事,却从万元户变成了“负元户”,从大房子搬进了现在70平方米的小房子。张纪清却说,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当他一人富裕的时候,却看见周围众多人十分贫困。现在,他帮助的不少人都有了出息,自己虽然不是太富裕,但生活吃穿不愁,家庭和睦。“心里很知足、很踏实、很开心。”
对于家人来说,张纪清是不是“炎黄”倒不是很重要。“父亲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家教就是要助人为乐、行善积德,”张纪清的儿子张虎回忆,早在1987年之前,父亲就经常做好事并资助一些生活困难的人,哪怕后来换了一个化名,也改变不了他做好事的初衷。
27年来,家人也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张纪清的爱心行动,老伴把自己的退休金拿了出来,女儿把空着的房子给父亲拿去出租。最让张纪清欣慰的是后继有人了,孙子从四年级开始就跟他做慈善,每年他都会把压岁钱和旧衣服捐出去。
虽然“炎黄”曝光了,但张纪清的爱心捐助还将继续下去。张纪清以前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想带头把周边地区人们不穿的衣服募集起来,送到他曾经考察过的那些贫困地区去。在他看来,那些地方甚至没人知道,但恰恰是真正需要帮助的。现在自己不用再“潜伏”下去了,也意味着他以后会光明正大地去做这些事了。
“炎黄精神”崛起大爱
其实“炎黄”是谁已不重要,“炎黄”已经从一个名字升华为一种精神,受“炎黄”精神影响,乐善好施不留姓名的“炎黄们”在当地层出不穷。
祝塘敬老院是“炎黄”首个捐款资助的单位,在敬老院的账本上,记载着历年捐款捐物的数字。除了“炎黄”“黄炎民”这两个张纪清化名的捐款记录外,还有署名“炎黄姑娘”“另炎黄”等许许多多其他受“炎黄精神”影响的爱心人士的捐款。学“炎黄”、当“炎黄”的良好风尚在江阴蔚然成风,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特色品牌。
27年来,“炎黄”的事迹曾被不少媒体聚焦,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栏目曾专程到祝塘拍摄了专题片《谁是炎黄》。受“炎黄”精神影响,乐善好施不留姓名的新“炎黄”在当地层出不穷,江阴也因10万青年志愿者遍布城乡而被誉为“志愿者之乡”。
人们一次次地寻找“炎黄”,在当地小学有“炎黄大队”,镇里收集了不少有关“炎黄”的信息,有汇款单、新闻媒体的报道……为弘扬“炎黄”精神,表彰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江阴市在专门建了个陈列室,同时被命名为江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月,又被无锡市委命名为“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炎黄”陈列馆已经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基地,每年有不少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到这里来参观。在这里,“炎黄”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群体代称。
2月3日,祝塘镇兴塘新村村民朱利兴跳入淤泥池,救出险被淤泥淹没的男孩,谈及此事,朱利兴只是说“我下次还是会这样做”。63岁的祝塘中心小学退休教师丁道昌,以每天一个电话的执着打动了志愿活动的组织方,作为“超龄”志愿者踏上了宁夏支教之路。77岁的退休教师戴玉才连续5年打扫公交站台,扫坏了无数把扫帚。他还和自己的爱人一起,经常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解决生活困难。
这么多年来,张纪清也会去“炎黄”陈列馆走走看看,听听大家是怎样议论“炎黄”的,而这么多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做着和“炎黄”一样的事,才是让他最欣慰的。文/冯琳
历程评述: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张纪清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篇3: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的事迹介绍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的事迹介绍及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篇4: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张纪清
2015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张纪清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事迹:
张纪清(江阴炎黄)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度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篇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张纪清
4、大爱深沉:张纪清
【获奖名片】——涓滴见沧海
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张纪清的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