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吴伏羲陵导游词(推荐7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太吴伏羲陵导游词(推荐7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太吴伏羲陵导游词,本文共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太吴伏羲陵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各位嘉宾的光临,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太吴伏羲陵。太吴陵坐落在谁阳县城北,古蔡河畔,城湖之滨,是祭祀三皇之首太吴伏羲氏的大型陵庙,占地875亩,建筑雄伟,殿宇巍峨,古柏参天,劲松叠翠,号称天下第一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淮阳老城通往北关途中路东环城湖里,有个方形土岗,那便是伏羲当初画八卦的地方,叫做八卦台。台中央有座八卦亭,亭顶天棚上画有伏羲先天八封图。亭东有棵歪柏树,便是传说中的那棵神奇的八卦柏。八卦台南边有一片较深的城湖水域,便是伏羲养白龟的地方,叫做白龟池。
说来也巧,1984年夏天的一个早晨,一少年在白龟池里竟钓出一只稀世白龟,重2.3市斤。周身洁白,玲珑剔透。其盖上花纹居然和传说中讲的完全相符,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但因管理条件简陋,颜色已赂有改变,淮阳县已于8月1日又由这一少年将其放归蔡池。
伏羲氏生于成纪,他率领部落,由西向东,逐水草而牧,选择了黄淮平原,定都宛丘(今河南谁铂)。伏羲在人类社会从母系到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进化时期,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立下了伟大的功绩。伏羲功盖百王,德配天地。他的主要功德是结网罟、兴渔猎,养牲畜、充庖厨,画八封、造书契,作甲历、定四时,造琴瑟、歌扶徕,正姓氏、制嫁娶,建屋庐、始定居,尝百药、制九针,造于戈、饰武功,以龙纪官、分理海内。他在以古陈为中心的黄淮平原上,掀开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序幕。后人因此称他为“人祖”、“斯文鼻祖”、“龙师”。“太吴”即是人民对伏羲的赞词,意为伏羲功德无量,象日月那样光明。
传说伏羲氏在位1,死后葬于陈。为纪念祖先功德,很早以前,人们就在宛丘筑陵、建庙。据记载,伏羲陵墓始建于春秋,汉代在陵前建祠,以后历代帝王不断扩建太吴陵,成为帝王朝祖祭拜的重要场所。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改道,明以前的建筑除苏氏中书《太吴伏羲氏之墓》的墓碑外,其他已被洪水吞没殆尽。明英宗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在一片废墟上重建陵园,后又在清代多次修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太吴陵园区。
我们现在看到的陵园内建筑多为明代建筑,其建筑结构与明代皇宫相仿。整个陵庙的布局分为内外二城,内城叫紫禁城,外城叫皇城。城垣高3米,上有城垛。陵园内殿宇琉金,楼阁掩翠,金碧辉煌,华彩璀璨。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建有渡善桥、九龙照壁、午朝门、东天门、西天门、玉带桥、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仰观门、俯察门、钟鼓二楼、东西廊房、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寝殿、先天八封台、伏羲陵。大家听到建筑的命名后,就知道整个陵区都蕴含着伏羲先天八卦的基本原理,。一字形照壁,象征混沌未开的无极门意为由无极而生太极。术极门两侧三才门。三才门根据“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命名,五行门,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太极门东西的仰观门、俯察门意味着太吴伏羲氏仰观察而画八卦。根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又有两仪门、四象门。
统天殿显示“大哉乾元乃统天”之意,表明太吴伏羲氏一统天下,至高无上之地位。显仁殿源自《系辞传、) “显诸仁,藏诸用”。太始门,太始者,原始之萌也。统天殿俗称大殿,是陵庙中轴线上最主要的建筑。殿高17米,面积390平方米。该殿单檐歇山式,面阔5间,进深3间。脊上中间三节彩釉陶楼,楼下有一小龛,龛内方框雕楷书“太吴伏羲殿”5字,两边配以兽驮葫芦,骑马武士(二十八宿)。殿正门上悬:“伏羲苍精,初造王业,画封结绳,以理海内”,“象天法地”,“抱一木式为”,…“斯文鼻祖”,“一画开天”等木匠。明间檐柱楹联“华夏文明三始祖;淮阳伏羲第一人”。中间匾额书写“宝笈开源,名迹久传”八个大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彻笔。殿内铁铸楹联“后天地。而生,朱园犹堪寻圣迹;立帝王之极,白云常此护灵墟”。此外还有:“人根之祖”、“中国一人”,“教以人伦”;“万派一系”,“佑我无疆”,“默佑黎民”等匾额。殿中设落地罩式神龛,青石座位。龛上据为花冠形,雕“都宛丘,结网罢,养牺牲,作甲历,画八卦,定嫁娶,龙纪官,造琴瑟,葬于陈”九幅浮雕图案。宪内塑有太吴伏羲氏像:头生双角,腰着虎皮,肩披树叶,赤脚袒腹,手托先天八卦太极盘。左右配享朱襄、吴英。殿前设月台高七级,可容千人跪拜。月台两侧配东西廊房、钟鼓二楼,形成一座庄严的四合大院。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是历代举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场所。
显仁殿位于统天殿后,是一座双檐挑角的建筑,它面阔7间,进深5间,坐落在13级直壁式高台之上。龙凤大脊,殿周有回廊,用独特的地方手法彩绘。殿台东北角方石上有一孔,传为“子孙窑”。殿前原有铁熊一对(今无存),清康熙年间重修碑两通。
篇2:周口太昊陵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各位嘉宾的光临,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太昊伏羲陵。太昊陵坐落在谁阳县城北,古蔡河畔,城湖之滨,是祭祀三皇之首太吴伏羲氏的大型陵庙,占地875亩,建筑雄伟,殿宇巍峨,古柏参天,劲松叠翠,号称天下第一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淮阳老城通往北关途中路东环城湖里,有个方形土岗,那便是伏羲当初画八卦的地方,叫做八卦台。台中央有座八卦亭,亭顶天棚上画有伏羲先天八封图。亭东有棵歪柏树,便是传说中的那棵神奇的八卦柏。八卦台南边有一片较深的城湖水域,便是伏羲养白龟的地方,叫做白龟池。
说来也巧,1984年夏天的一个早晨,一少年在白龟池里竟钓出一只稀世白龟,重2.3市斤。周身洁白,玲珑剔透。其盖上花纹居然和传说中讲的完全相符,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但因管理条件简陋,颜色已赂有改变,淮阳县已于198月1日又由这一少年将其放归蔡池。
伏羲氏生于成纪,他率领部落,由西向东,逐水草而牧,选择了黄淮平原,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伏羲在人类社会从母系到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进化时期,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立下了伟大的功绩。伏羲功盖百王,德配天地。他的主要功德是结网罟、兴渔猎,养牲畜、充庖厨,画八封、造书契,作甲历、定四时,造琴瑟、歌扶徕,正姓氏、制嫁娶,建屋庐、始定居,尝百药、制九针,造于戈、饰武功,以龙纪官、分理海内。他在以古陈为中心的黄淮平原上,掀开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序幕。后人因此称他为“人祖”、“斯文鼻祖”、“龙师”。“太吴”即是人民对伏羲的赞词,意为伏羲功德无量,象日月那样光明。
传说伏羲氏在位114年,死后葬于陈。为纪念祖先功德,很早以前,人们就在宛丘筑陵、建庙。据记载,伏羲陵墓始建于春秋,汉代在陵前建祠,以后历代帝王不断扩建太吴陵,成为帝王朝祖祭拜的重要场所。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改道,明以前的建筑除苏氏中书《太吴伏羲氏之墓》的墓碑外,其他已被洪水吞没殆尽。明英宗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在一片废墟上重建陵园,后又在清代多次修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太吴陵园区。
我们现在看到的陵园内建筑多为明代建筑,其建筑结构与明代皇宫相仿。整个陵庙的布局分为内外二城,内城叫紫禁城,外城叫皇城。城垣高3米,上有城垛。陵园内殿宇琉金,楼阁掩翠,金碧辉煌,华彩璀璨。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建有渡善桥、九龙照壁、午朝门、东天门、西天门、玉带桥、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仰观门、俯察门、钟鼓二楼、东西廊房、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寝殿、先天八封台、伏羲陵。大家听到建筑的命名后,就知道整个陵区都蕴含着伏羲先天八卦的基本原理,。一字形照壁,象征混沌未开的无极门意为由无极而生太极。术极门两侧三才门。三才门根据“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命名,五行门,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太极门东西的仰观门、俯察门意味着太吴伏羲氏仰观察而画八卦。根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又有两仪门、四象门。
统天殿显示“大哉乾元乃统天”之意,表明太吴伏羲氏一统天下,至高无上之地位。显仁殿源自《系辞传、)
“显诸仁,藏诸用”。太始门,太始者,原始之萌也。统天殿俗称大殿,是陵庙中轴线上最主要的建筑。殿高17米,面积390平方米。该殿单檐歇山式,面阔5间,进深3间。脊上中间三节彩釉陶楼,楼下有一小龛,龛内方框雕楷书“太吴伏羲殿”5字,两边配以兽驮葫芦,骑马武士(二十八宿)。殿正门上悬:“伏羲苍精,初造王业,画封结绳,以理海内”,“象天法地”,“抱一木式为”,…“斯文鼻祖”,“一画开天”等木匠。明间檐柱楹联“华夏文明三始祖;淮阳伏羲第一人”。中间匾额书写“宝笈开源,名迹久传”八个大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彻笔。殿内铁铸楹联“后天地。而生,朱园犹堪寻圣迹;立帝王之极,白云常此护灵墟”。此外还有:“人根之祖”、“中国一人”,“教以人伦”;“万派一系”,“佑我无疆”,“默佑黎民”等匾额。殿中设落地罩式神龛,青石座位。龛上据为花冠形,雕“都宛丘,结网罢,养牺牲,作甲历,画八卦,定嫁娶,龙纪官,造琴瑟,葬于陈”九幅浮雕图案。宪内塑有太吴伏羲氏像:头生双角,腰着虎皮,肩披树叶,赤脚袒腹,手托先天八卦太极盘。左右配享朱襄、吴英。殿前设月台高七级,可容千人跪拜。月台两侧配东西廊房、钟鼓二楼,形成一座庄严的四合大院。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是历代举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场所。
显仁殿位于统天殿后,是一座双檐挑角的建筑,它面阔7间,进深5间,坐落在13级直壁式高台之上。龙凤大脊,殿周有回廊,用独特的地方手法彩绘。殿台东北角方石上有一孔,传为“子孙窑”。殿前原有铁熊一对(今无存),清康熙年间重修碑两通。
出太始门,经八封台、陵桓门,便是太吴伏羲的陵墓。陵高20多米,边长182米,上呈圆形,下有方座,象征“天圆地方”,显得高大雄伟;气魄非凡。陵前有宋代青石碑一通,宽3尺,高15尺,上有“太吴伏羲氏之墓”7个大字,据传碑为苏小妹用丝巾作笔写成。陵左右各立明重修碑一通。陵上有白擅,周有古檀,苍翠峥嵘,浓荫匝地。人们1976年发现陵西侧古柏树权间长出一颗白檀树,枝叶茂盛,当地人称“两柏夹一檀,打的粮食吃不完”。
现在我们来到了陵墓山的蓍草园,相传伏羲就是在此采蓍草画八卦的,称“揲蓍画封”。蓍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互生叶,形似艾草,春天开白色或粉红色小花。《博物志》说:“蓍秽而三百茎,故知吉凶”。蓍草的茎有八棱,草梗很硬,是占卜之物,当地称其为神草。蓍草在全国其他地方少见,惟独此处生长最茂盛。宋以后,历代皇帝春秋遣官致祭,复命时必以此草为凭。山东曲阜孔庙里的蓍草,据说还是当年孔子从这里带回家乡的呢。
篇3:河南太昊陵导游词
在河南省淮阳城北1公里处。淮阳古为陈国,传为伏羲之都,这里春秋时已有陵墓,后代又屡加修建,逐渐增至500亩大小。有内外两城,建筑很多,寝殿后的伏羲陵高20余米,陵前巨碑上镌“太昊伏羲之墓”。
太昊伏羲氏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圣明帝王,他“为百王先”,居三皇之一,列五帝之首。传说伏羲氏在位1,死后葬于陈。后人为纪念祖先功德,很早以前,就在宛丘(今淮阳)筑陵、建庙。据记载,春秋时这里已建伏羲陵墓。今存陵园占地500余亩,陵园内,殿宇琉金,楼阁掩翠,壁辉煌,华彩璀璨,是河南省名胜古迹之一,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1.5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18大名陵之一.因其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庙,故称“天下第一陵”。6月26日,时任国务院副的朱镕基同志参观太昊陵后,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四个大字。 - 据 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颁诏“禁民刍牧”。五代周世宗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禁民樵采耕犁.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置守陵户,诏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关湖畔,面积达875亩大。太昊、伏义,史书记载是一个人,他教民捕鱼打猎,饲养牲畜,烤煮食物,初创婚姻制度,书八卦,制乐器,结束了原始时代生活方式。后人为追念他的功德,尊他为中华民族的先祖,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这里都举办“朝祖进香”庙会。
篇4:河南太昊陵导游词
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1.5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18大名陵之一。因其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庙,故称“天下第一陵”。196月26日,时任国务院副的朱镕基同志参观太昊陵后,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四个大字。
该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全庙南北长750米.占地875亩。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全陵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几十座建筑主要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如果把南北大门层层打开,可从南面第一道门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大陵墓,号称“十门相照”。 ’
据《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颁诏“禁民刍牧”。五代周世宗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禁民樵采耕犁。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置守陵户,诏示三年一祭,牲用太牢,造祭器。乾德四年(公元966年),诏立陵庙,置守陵户五,春秋祀以太牢,御书祝版;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又增守陵户二,以朱襄、昊英配祀。此后,陵与庙祀.日见崇隆并有御祭。元朝,祀事不修,庙貌渐毁,至元末已荡然无存.宋以前的建筑仅留下一块传为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巾书的墓碑。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访求帝王陵寝,太昊陵首列第一,四年,驾幸陈(今淮阳),御制祝文致祭。八年,遣官行视陵寝。九年,复置守陵户。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知州张志道奏立寝殿、廊庑、戟门、厨库、宰牲等房;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复加修葺,立后殿、钟鼓楼、斋宿房,又作三清观;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增高钟鼓楼、彩绘殿宇;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输币三千金,又大修之;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发帑银八千两,大为修葺。至此,内外城垣,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金碧辉煌,定成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1949年成立了羲陵保管委员会,1962年、1963年先后被县、省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建太昊陵文物保管所,1984年建太昊陵派出所,1985年建淮阳县博物馆,馆址设在太昊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昊陵南临碧波荡漾的万亩龙湖。沿湖滨北行70米,是一道宽约25米的蔡河,即太昊陵的南部边界。鸟瞰全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横跨蔡河的11米宽的石桥,名曰“渡善桥”,俗称“面桥”,意思是朝祖进香的善男信女和游客,来到这里已和“人祖爷”见面了。应万心归善。桥全长25米,敞肩式青石桥,桥头四石狮护卫。
过桥30米。便是太昊陵的第一道大门———午朝门。此门建于明代.通高10.35米.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红门金钉,中门为9排9路,两侧均为7排9路,属帝王规制。前有台,台前有三连体五级垂带式踏跺,两侧有硬山式“八”字墙,门上方悬有“太昊陵”、“午朝门”、“开天立极”匾额。它的东西两侧相距24米左右,有馒头式卷棚顶东天门和西天门。
过了午朝门,只见中轴线上主甬道青石铺墁,两旁古柏参天,庄严肃穆。距午朝门约30米,有一条小河,叫玉带河,河上有三座敞肩式石拱桥。分别与午朝门、东天门、西天门对应。玉带河穿过东西两侧陵墙,通往蔡河,在陵墙外侧河岸,各有一口井,名叫“玉带扣”。过玉带桥前行不远,是穿堂式的“道仪门”,旧称通德门,群众称之为“三门”,通高8米,与午朝门相距126米,单檐硬山式,面阔三间,内有券门三,是太昊陵的第二道大门。
穿过道仪门约106米,迎面是一座高台建筑,上悬一石匾.名为“先天门”,通高11.35米,是清代建筑,与道仪门一样,都是为歌颂伏羲功德而命名。台上建有飞翠高阁三间,灰筒瓦覆顶,周匝回廊,台正中有一砖砌拱门。此门原无登临阶梯,70年代为方便游人,在两旁建了旋梯,游人可凭阁远眺。
过先天门为太极门广场。广场南北长73米,东西宽66米。中间有玉带路横贯东西,东通内城的“三才门”和外城的“东华门”,西通内城的“五行门”和外城的“西华门”。广场北面与先天门相对为“太极门”,旧称太极坊或戟门。它是太昊陵东西南北的中心,与“两仪门”、“四象门”、“三才门”、“五行门”等都是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而定名的。此门在古建筑中属三间三楼柱不出头式木牌楼,通高7.6米,筑于高台之上,台高五级。东有角门名“仰观”,西有角门名“俯察”,以示太昊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中观万物,创先天八卦,肇始华夏文明。
过太极门为太昊陵的中心大院。大院东南角有钟楼,西南角有鼓楼。二楼通高11.2米,东西对峙,均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周匝回廊,重檐歇山式建筑,下部为直壁式台基,上部为灰色筒瓦覆盖,楼内有木梯可达上层。钟楼上悬有明铸巨钟一口,撞之,其声悠扬。鼓楼内挂有大鼓一面,敲之,其音悦耳。钟鼓二楼,层檐凌空,昭穆对峙,晨钟暮鼓,响彻陵区。
与太极门相对应,迎面为“统天殿”,俗称“大殿”,建于明代,通高15.7米,是陵庙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重点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龙凤大脊,屋面覆以黄色琉璃瓦,脊上装饰考究:中为三节彩釉吉星陶楼,楼下有一龛,龛内书有“太昊伏羲殿”五字,左右配以28宿代表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座;殿四挑角为四绝人(庞涓、子都、韩信、罗成)等吻兽。殿内有“丈八木龛”,雕工精细,造型庄重。龛内塑有伏羲像,头生双角,腰着虎皮,肩披树叶,手托八卦,赤脚袒腹。左右配享朱襄、昊英。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殿内墙壁上嵌有高1.2米、长36米的青石浮雕《伏羲圣迹图》,分别为履巨人迹、伏羲出世、都于宛丘、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定姓氏、制嫁娶、画八卦、刻书契、作甲历、兴礼乐、造干戈、诸夷归服、以龙纪官、崩葬于陈。殿前有月台,面积300多平方米。这里是历代举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场所。殿、台周围有青石栏杆,它和《伏羲圣迹图》均为大修时新增设。
环统天殿、钟鼓二楼,为东西廊房,共42间,呈曲尺状,前有回廊、棂子门窗、花砖大脊、吻兽装饰、彩绘檐椽、红柱绿窗。东廊房北段有通外城的“两仪门”,西廊房北段有通外城的“四象门”,两门东西相对。
下得统天殿后门台阶36.2米,便是等级仅次于统天殿的“显仁殿”,俗称“二殿”。该殿通高16.4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高台走廊,周围巨柱林立,结构朴实、端庄、严谨。
与显仁殿相距7米是太始门,又称“寝殿”,为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通高16.66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周匝回廊,灰筒瓦覆顶。该殿下为古城门式门洞,门洞上方嵌有阴刻楷书“太始门”三字,右悬“继天立极”,左悬“赞神明”铁匾。上筑寝殿,两厢有台阶、角门,可以绕殿循游,因此又称“转厢楼”。整座建筑始建于明代,分三次垒砌而成。楼内立有明正德八年 (公元15)御碑一通,故又称“御碑亭”。它是太昊陵现存古碑中有年款的最早者。碑文开头有“洪武四年”字样,故有传说现在所看到的太昊陵格局是明朝洪武四年仿照南京皇宫建造的。民间传说是:元朝末年,朱元璋领兵起义,打了个败仗,只剩他孤身一人,又后有追兵,在走投无路之时,跑到了太昊伏羲的小庙内,祈祷说:“人祖爷若能保我平安无事,今后一旦得天下,一定依照我的宫殿,替你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说也奇怪,他话音刚落,一只蜘蛛立即在庙门口飞快地结起了蛛网。元兵追到庙前,见蛛网封门,便追向别处。后来,朱元璋得天下建立明朝,于洪武四年便派他的大臣徐达前来,重修了太昊陵。
太昊陵内现存古碑有二百余通,碑文大多是为伏羲歌功颂德的,还有一部分是记述对陵内建筑重修或增修的经过,最多的是各地民众来“朝祖进香”的纪念碑。而皇帝派大臣来祭祀的,则名曰“御祭碑”,目前已所剩无几。
寝殿后面是“先天八卦坛”。该坛与寝殿相距5.22米,青砖垒砌,为直壁式等边八角形,径4.45米,高0.74米,周有青石压条。坛面以青砖砌先天八卦图,卦序为乾(三三)、兑 (三三)、离(三三)、震(三三)、巽(三二)、坎(三三)、艮(三三)、坤(三三)。中为一八角形凹槽,上原有一尊“龙马负图”,俗称“四不象”。据传,这四不象为古代一个精通八卦的高道所立。他看到世人对先天八卦各执一词,争讼不已,没有一个能说到底蕴之处,把先天八卦弄成了“四不象”,便出资铸造了一只四不象立于此坛中,用以警示后来人。
先天八卦坛之后便是紫禁城,城内是伏羲氏的巨型陵墓,“陵高十寻”(一寻相当于今8市尺)。方座边长182米,上圆下方,取天圆地方之意。陵墓前竖有一块巨型墓碑,高3.46米,宽80厘米,字大径尺,既无题跋又无年款。因此,关于碑文书者与年代,其说不一。《淮阳县志》上说:碑文为“太昊伏羲氏之陵”,但最后一字“似陵又似陇”,又说“相传此碑为苏文忠女弟巾书或以为苏长公。”还有人说是魏晋人所书。不过关于苏东坡女弟苏小妹巾书传说较广。说是宋神宗年间,重修陵庙,工将竣,欲于陵墓前建一丰碑,以壮观瞻。知苏东坡在其弟如舟署里住着,便派人前往,请他书写“太昊伏羲氏之陵”七个大字。纸墨字条送到如舟署里,适值东坡出城游玩未归,其女弟苏小妹偕女仆同到书室,见桌上墨纸齐全,书兴大发,因无大笔,就用她的汗巾,一气把“太昊伏羲氏之陵”七个大字写完。东坡回来见了,喜出望外,认为苍老古劲,可传千古。求书者来取,东坡即付之。此外还有传为“太昊伏羲氏之莫”的。说苏东坡游玩回来,见苏小妹前面六字写得苍劲有力,却把“墓”错写成“莫”,甚为惋惜,苏小妹在一旁则只笑不语。苏东坡望着小妹的得意之情,忽然醒悟,连连称赞:“妙,妙”。原来,苏小妹是以大地为土。此三说不知究以何说为是,或三说均非,因年代久远,风化日晒,后一字已模糊不清,所以无可考证。
陵墓的后面是“蓍草园”。《淮阳县志》记载:“太昊陵后有蓍草园,墙高九尺,方广八十步。”此为淮阳的八景之一——“蓍草春荣”。传说伏羲就是根据白龟龟背图案,采来蓍草“揲蓍画卦”,创下了先天八卦,所以被称为“神蓍”。据说全国只三处生长此草:一为山东曲阜,一为山西晋祠,再就是太昊陵了。因此草稀有,历代帝王每当春秋二季派大员前采朝拜人祖,返京复命时都必须带回一束蓍草作为到了太昊陵的信物。
太昊陵除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外,在统天殿和显仁殿之间的外侧,东有三观:岳飞观、老君观、元都观。另有火神台;西有四观:女蜗观、玉皇观、天仙观、三清观。这七观,现仅存岳飞观,其它六观有待恢复。在太昊陵,传说中的各神不说,就连玉皇大帝也只能配享香火。
另外,三才门外有更衣亭五间,外城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午门西侧的东天门前有石牌坊,曰开物成务,西天门前有石牌坊,曰继天立极。这些也有待恢复。
陵区有古柏108株,古槐2株,古檀3株,新植松柏数千株。在陵区的东南隅,有一座被称为“淮阳独秀”、“华夏一绝”的松柏造型公园。196月,中央电视台在一、二、四套节目《九州神韵》栏,均作了专题报道,题目为《松柏造型天下奇》。该公园建于1957年,有各种松柏造型200余种。 是太昊陵的另一景观,令游人留连忘返。
太昊陵以其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令人肃然起敬,叹为观止。清人雷方晓在一首诗里写道;“宛上龙蟠面碧湖,岿然岳峙一陵孤;功开天地规模大,道冠皇王气象殊。”年逾八旬的台胞方雅初先生无限感慨地赋诗:“朝思暮想妻子女,梦里同游太昊陵。”
篇5:淮阳太昊陵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各位游客的光临,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太昊伏羲陵。太昊陵坐落在谁阳县城北,古蔡河畔,城湖之滨,是祭祀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庙,占地875亩,建筑雄伟,殿宇巍峨,古柏参天,劲松叠翠,号称天下第一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淮阳老城通往北关途中路东环城湖里,有个方形土岗,那便是伏羲当初画八卦的地方,叫做八卦台。台中央有座八卦亭,亭顶天棚上画有伏羲先天八封图。亭东有棵歪柏树,便是传说中的那棵神奇的八卦柏。八卦台南边有一片较深的城湖水域,便是伏羲养白龟的地方,叫做白龟池。
说来也巧,1984年夏天的一个早晨,一少年在白龟池里竟钓出一只稀世白龟,重2.3市斤。周身洁白,玲珑剔透。其盖上花纹居然和传说中讲的完全相符,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但因管理条件简陋,颜色已赂有改变,淮阳县已于8月1日又由这一少年将其放归蔡池。
伏羲氏生于成纪,他率领部落,由西向东,逐水草而牧,选择了黄淮平原,定都宛丘(今河南谁铂)。伏羲在人类社会从母系到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进化时期,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立下了伟大的功绩。伏羲功盖百王,德配天地。他的主要功德是结网罟、兴渔猎,养牲畜、充庖厨,画八封、造书契,作甲历、定四时,造琴瑟、歌扶徕,正姓氏、制嫁娶,建屋庐、始定居,尝百药、制九针,造于戈、饰武功,以龙纪官、分理海内。他在以古陈为中心的黄淮平原上,掀开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序幕。后人因此称他为“人祖”、“斯文鼻祖”、“龙师”。“太昊”即是人民对伏羲的赞词,意为伏羲功德无量,象日月那样光明。
传说伏羲氏在位1,死后葬于陈。为纪念祖先功德,很早以前,人们就在宛丘筑陵、建庙。据记载,伏羲陵墓始建于春秋,汉代在陵前建祠,以后历代帝王不断扩建太吴陵,成为帝王朝祖祭拜的重要场所。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改道,明以前的建筑除苏氏中书《太吴伏羲氏之墓》的墓碑外,其他已被洪水吞没殆尽。明英宗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在一片废墟上重建陵园,后又在清代多次修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太吴陵园区。
我们现在看到的陵园内建筑多为明代建筑,其建筑结构与明代皇宫相仿。整个陵庙的布局分为内外二城,内城叫紫禁城,外城叫皇城。城垣高3米,上有城垛。陵园内殿宇琉金,楼阁掩翠,金碧辉煌,华彩璀璨。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建有渡善桥、九龙照壁、午朝门、东天门、西天门、玉带桥、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仰观门、俯察门、钟鼓二楼、东西廊房、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寝殿、先天八封台、伏羲陵。大家听到建筑的命名后,就知道整个陵区都蕴含着伏羲先天八卦的基本原理,。一字形照壁,象征混沌未开的无极门意为由无极而生太极。术极门两侧三才门。三才门根据“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命名,五行门,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太极门东西的仰观门、俯察门意味着太吴伏羲氏仰观察而画八卦。根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又有两仪门、四象门。 统天殿显示“大哉乾元乃统天”之意,表明太吴伏羲氏一统天下,至高无上之地位。显仁殿源自《系辞传、)“显诸仁,藏诸用”。太始门,太始者,原始之萌也。统天殿俗称大殿,是陵庙中轴线上最主要的建筑。殿高17米,面积390平方米。该殿单檐歇山式,面阔5间,进深3间。脊上中间三节彩釉陶楼,楼下有一小龛,龛内方框雕楷书“太吴伏羲殿”5字,两边配以兽驮葫芦,骑马武士(二十八宿)。殿正门上悬:“伏羲苍精,初造王业,画封结绳,以理海内”,“象天法地”,“抱一木式为”,…“斯文鼻祖”,“一画开天”等木匠。明间檐柱楹联“华夏文明三始祖;淮阳伏羲第一人”。中间匾额书写“宝笈开源,名迹久传”八个大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彻笔。殿内铁铸楹联“后天地。而生,朱园犹堪寻圣迹;立帝王之极,白云常此护灵墟”。此外还有:“人根之祖”、“中国一人”,“教以人伦”;“万派一系”,“佑我无疆”,“默佑黎民”等匾额。殿中设落地罩式神龛,青石座位。龛上据为花冠形,雕“都宛丘,结网罢,养牺牲,作甲历,画八卦,定嫁娶,龙纪官,造琴瑟,葬于陈”九幅浮雕图案。宪内塑有太吴伏羲氏像:头生双角,腰着虎皮,肩披树叶,赤脚袒腹,手托先天八卦太极盘。左右配享朱襄、吴英。殿前设月台高七级,可容千人跪拜。月台两侧配东西廊房、钟鼓二楼,形成一座庄严的四合大院。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是历代举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场所。
显仁殿位于统天殿后,是一座双檐挑角的建筑,它面阔7间,进深5间,坐落在13级直壁式高台之上。龙凤大脊,殿周有回廊,用独特的地方手法彩绘。殿台东北角方石上有一孔,传为“子孙窑”。殿前原有铁熊一对(今无存),清康熙年间重修碑两通。
出太始门,经八封台、陵桓门,便是太吴伏羲的陵墓。陵高20多米,边长182米,上呈圆形,下有方座,象征“天圆地方”,显得高大雄伟;气魄非凡。陵前有宋代青石碑一通,宽3尺,高15尺,上有“太吴伏羲氏之墓”7个大字,据传碑为苏小妹用丝巾作笔写成。陵左右各立明重修碑一通。陵上有白擅,周有古檀,苍翠峥嵘,浓荫匝地。人们1976年发现陵西侧古柏树权间长出一颗白檀树,枝叶茂盛,当地人称“两柏夹一檀,打的粮食吃不完”。
现在我们来到了陵墓山的蓍草园,相传伏羲就是在此采蓍草画八卦的,称“揲蓍画封”。蓍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互生叶,形似艾草,春天开白色或粉红色小花。《博物志》说:“蓍秽而三百茎,故知吉凶”。蓍草的茎有八棱,草梗很硬,是占卜之物,当地称其为神草。蓍草在全国其他地方少见,惟独此处生长最茂盛。宋以后,历代皇帝春秋遣官致祭,复命时必以此草为凭。山东曲阜孔庙里的蓍草,据说还是当年孔子从这里带回家乡的呢。
伏羲画八封(八卦台)传说,伏羲在蔡河里,捉到一只白龟,甚奇,就把它养了起来。
一天,他来到蔡河见到一只龙不像龙,马不像马的怪物。那怪物背上长有花纹: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看罢,转身上岸,薅一节蓍草梗,在一片大树叶上照着龙马背上的花纹画下来。
伏羲整天拿着那片树叶,琢磨上面的花纹,一天,他发现白龟盖上的花纹中间五块,周围八块,外圈儿十六块,最外圈儿圈儿二十四块。
于是他也把白龟盖上的花纹画在树叶上。
伏羲反复比较,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找到了一定规律。结果画出八种图案称为八卦,成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结束了先民们结绳决事的历史。
后人称伏羲八卦为伏羲先天八卦,于是把八卦形命名为乾、坤、震、艮、离、坎、巽、况,这八个字分别象征天、地、山、雷、泽、风、水、火。以三道儿为一组变化出八个卦形,若用四道儿、五道儿等多道儿为一组就能变化出更多的卦形,以致无穷。现在外国许多学术界都在研究八卦。据说八封涵有极为深奥的哲理辩证法,能解释世间万事万物。
剪枝公园: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剪枝公园,即太吴陵公园。无论何时,当你走进淮阳县太吴陵公园的时候,都会被那苍翠欲滴的松柏造型所吸引。这里有各种姿态的飞禽走兽,却不走不跳,不吃不叫;有巍峨壮观的“亭、塔、阁、坊”,却未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它们全都是用松柏修剪而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淮阳太昊陵公园修建于1957年,面积33350平方米。园内现有松柏造型200多个。整个公园松柏夹道,绿草如茵,园中套园,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入北门东拐,双峰驼昂首遥望,似引颈长鸣,与风沙搏斗中呼唤着绿草甘泉。驼左边是一座绿色的牧包,呈现出一派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风光。东北行,穿梅园,有一株巨臂长伸、覆盖面积l10平方米的倒栽槐,绿荫浓蔽,下设石桌石凳,小坐品茗,清爽惬意。其近南侧,一条尾触青云、头探人间的巨龙,活灵活现。龙的南侧,双象守护,长鼻在卷着地上的绿叶。横穿柏道,便进入一个绿色的神话世界,这里有青龙戏珠、孔雀开屏、猛虎下山、鱼游龙宫、蝴蝶迎春、百鸟朝凤、夜猫扑鼠、金鸡报晓、双狮把门、雄鹰凌空,还有仿汴铁塔、先天门楼、长桥翠涵、南天玉坊等。尤其是大大小小的飞机、坦克、汽车、火车等常令人赞叹。更为新奇的是用6棵松树修剪的“六角凉亭”,它直径4米,高5米,飞檐挑角,好似绿色的琉璃瓦。这里,晴可遮日,阴可避雨,老人常在亭内下棋、聊天;青年男女常在这里谈情说爱拍照留影,别有一番情趣。这件件艺术珍品,都凝结着剪枝巧匠王月惠的心血。太昊陵公园如今成为人民群众游览、休憩的好地方,每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国内外一些影视摄制组,纷纷来这里采取外景,被誉为“剪枝公园天下奇”。
明孝陵,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且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江苏省南京明孝陵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青岩还有自身特有而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闾鹂煽冢系平正宽家?874年首户生产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双花醋也有百岁高龄,至今不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黑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偏爱。
篇6:河南太昊陵导游词
河南太昊陵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各位嘉宾的光临,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太昊伏羲陵。太昊陵坐落在谁阳县城北,古蔡河畔,城湖之滨,是祭祀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庙,占地875亩,建筑雄伟,殿宇巍峨,古柏参天,劲松叠翠,号称天下第一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淮阳老城通往北关途中路东环城湖里,有个方形土岗,那便是伏羲当初画八卦的地方,叫做八卦台。台中央有座八卦亭,亭顶天棚上画有伏羲先天八封图。亭东有棵歪柏树,便是传说中的那棵神奇的八卦柏。八卦台南边有一片较深的城湖水域,便是伏羲养白龟的地方,叫做白龟池。
说来也巧,1984年夏天的一个早晨,一少年在白龟池里竟钓出一只稀世白龟,重2.3市斤。周身洁白,玲珑剔透。其盖上花纹居然和传说中讲的完全相符,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但因管理条件简陋,颜色已赂有改变,淮阳县已于198月1日又由这一少年将其放归蔡池。
伏羲氏生于成纪,他率领部落,由西向东,逐水草而牧,选择了黄淮平原,定都宛丘(今河南谁铂)。伏羲在人类社会从母系到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进化时期,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立下了伟大的功绩。伏羲功盖百王,德配天地。他的主要功德是结网罟、兴渔猎,养牲畜、充庖厨,画八封、造书契,作甲历、定四时,造琴瑟、歌扶徕,正姓氏、制嫁娶,建屋庐、始定居,尝百药、制九针,造于戈、饰武功,以龙纪官、分理海内。他在以古陈为中心的黄淮平原上,掀开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序幕。后人因此称他为“人祖”、“斯文鼻祖”、“龙师”。“太昊”即是人民对伏羲的赞词,意为伏羲功德无量,象日月那样光明。
传说伏羲氏在位114年,死后葬于陈。为纪念祖先功德,很早以前,人们就在宛丘筑陵、建庙。据记载,伏羲陵墓始建于春秋,汉代在陵前建祠,以后历代帝王不断扩建太吴陵,成为帝王朝祖祭拜的重要场所。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改道,明以前的建筑除苏氏中书《太吴伏羲氏之墓》的墓碑外,其他已被洪水吞没殆尽。明英宗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在一片废墟上重建陵园,后又在清代多次修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太吴陵园区。
我们现在看到的陵园内建筑多为明代建筑,其建筑结构与明代皇宫相仿。整个陵庙的布局分为内外二城,内城叫紫禁城,外城叫皇城。城垣高3米,上有城垛。陵园内殿宇琉金,楼阁掩翠,金碧辉煌,华彩璀璨。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建有渡善桥、九龙照壁、午朝门、东天门、西天门、玉带桥、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仰观门、俯察门、钟鼓二楼、东西廊房、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寝殿、先天八封台、伏羲陵。大家听到建筑的命名后,就知道整个陵区都蕴含着伏羲先天八卦的基本原理,。一字形照壁,象征混沌未开的无极门意为由无极而生太极。术极门两侧三才门。三才门根据“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命名,五行门,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太极门东西的仰观门、俯察门意味着太吴伏羲氏仰观察而画八卦。根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又有两仪门、四象门。
统天殿显示“大哉乾元乃统天”之意,表明太吴伏羲氏一统天下,至高无上之地位。显仁殿源自《系辞传、)“显诸仁,藏诸用”。太始门,太始者,原始之萌也。统天殿俗“后天地。而生,朱园犹堪寻圣迹;立帝王之极,白云常此护灵墟”。此外还有:“人根之祖”、“中国一人”,“教以人伦”;“万派一系”,“佑我无疆”,“默佑黎民”等匾额。殿中设落地罩式神龛,青石座位。龛上据为花冠形,雕“都宛丘,结网罢,养牺牲,作甲历,画八卦,定嫁娶,龙纪官,造琴瑟,葬于陈”九幅浮雕图案。宪内塑有太吴伏羲氏像:头生双角,腰着虎皮,肩披树叶,赤脚袒腹,手托先天八卦太极盘。左右配享朱襄、吴英。殿前设月台高七级,可容千人跪拜。月台两侧配东西廊房、钟鼓二楼,形成一座庄严的四合大院。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是历代举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场所。
显仁殿位于统天殿后,是一座双檐挑角的建筑,它面阔7间,进深5间,坐落在13级直壁式高台之上。龙凤大脊,殿周有回廊,用独特的地方手法彩绘。殿台东北角方石上有一孔,传为“子孙窑”。殿前原有铁熊一对(今无存),清康熙年间重修碑两通。
出太始门,经八封台、陵桓门,便是太吴伏羲的陵墓。陵高20多米,边长182米,上呈圆形,下有方座,象征“天圆地方”,显得高大雄伟;气魄非凡。陵前有宋代青石碑一通,宽3尺,高15尺,上有“太吴伏羲氏之墓”7个大字,据传碑为苏小妹用丝巾作笔写成。陵左右各立明重修碑一通。陵上有白擅,周有古檀,苍翠峥嵘,浓荫匝地。人们1976年发现陵西侧古柏树权间长出一颗白檀树,枝叶茂盛,当地人称“两柏夹一檀,打的粮食吃不完”。
现在我们来到了陵墓山的蓍草园,相传伏羲就是在此采蓍草画八卦的,称“揲蓍画封”。蓍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互生叶,形似艾草,春天开白色或粉红色小花。《博物志》说:“蓍秽而三百茎,故知吉凶”。蓍草的茎有八棱,草梗很硬,是占卜之物,当地称其为神草。蓍草在全国其他地方少见,惟独此处生长最茂盛。宋以后,历代皇帝春秋遣官致祭,复命时必以此草为凭。山东曲阜孔庙里的蓍草,据说还是当年孔子从这里带回家乡的呢。
伏羲画八封(八卦台)传说,伏羲在蔡河里,捉到一只白龟,甚奇,就把它养了起来。
一天,他来到蔡河见到一只龙不像龙,马不像马的怪物。那怪物背上长有花纹: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看罢,转身上岸,薅一节蓍草梗,在一片大树叶上照着龙马背上的花纹画下来。
伏羲整天拿着那片树叶,琢磨上面的花纹,一天,他发现白龟盖上的花纹中间五块,周围八块,外圈儿十六块,最外圈儿圈儿二十四块。于是他也把白龟盖上的花纹画在树叶上。
伏羲反复比较,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找到了一定规律。结果画出八种图案称为八卦,成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结束了先民们结绳决事的历史。
后人称伏羲八卦为伏羲先天八卦,于是把八卦形命名为乾、坤、震、艮、离、坎、巽、况,这八个字分别象征天、地、山、雷、泽、风、水、火。以三道儿为一组变化出八个卦形,若用四道儿、五道儿等多道儿为一组就能变化出更多的卦形,以致无穷。现在外国许多学术界都在研究八卦。据说八封涵有极为深奥的哲理辩证法,能解释世间万事万物。
剪枝公园: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剪枝公园,即太吴陵公园。无论何时,当你走进淮阳县太吴陵公园的时候,都会被那苍翠欲滴的松柏造型所吸引。这里有各种姿态的飞禽走兽,却不走不跳,不吃不叫;有巍峨壮观的“亭、塔、阁、坊”,却未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它们全都是用松柏修剪而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淮阳太昊陵公园修建于1957年,面积33350平方米。园内现有松柏造型200多个。整个公园松柏夹道,绿草如茵,园中套园,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入北门东拐,双峰驼昂首遥望,似引颈长鸣,与风沙搏斗中呼唤着绿草甘泉。驼左边是一座绿色的牧包,呈现出一派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风光。东北行,穿梅园,有一株巨臂长伸、覆盖面积l10平方米的倒栽槐,绿荫浓蔽,下设石桌石凳,小坐品茗,清爽惬意。其近南侧,一条尾触青云、头探人间的巨龙,活灵活现。龙的南侧,双象守护,长鼻在卷着地上的绿叶。横穿柏道,便进入一个绿色的神话世界,这里有青龙戏珠、孔雀开屏、猛虎下山、鱼游龙宫、蝴蝶迎春、百鸟朝凤、夜猫扑鼠、金鸡报晓、双狮把门、雄鹰凌空,还有仿汴铁塔、先天门楼、长桥翠涵、南天玉坊等。尤其是大大小小的飞机、坦克、汽车、火车等常令人赞叹。更为新奇的是用6棵松树修剪的“六角凉亭”,它直径4米,高5米,飞檐挑角,好似绿色的琉璃瓦。这里,晴可遮日,阴可避雨,老人常在亭内下棋、聊天;青年男女常在这里谈情说爱拍照留影,别有一番情趣。这件件艺术珍品,都凝结着剪枝巧匠王月惠的心血。太昊陵公园如今成为人民群众游览、休憩的好地方,每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国内外一些影视摄制组,纷纷来这里采取外景,被誉为“剪枝公园天下奇”。
篇7:河南太昊陵导游词
在河南省淮阳城北1公里处。淮阳古为陈国,传为伏羲之都,这里春秋时已有陵墓,后代又屡加修建,逐渐增至500亩大小。有内外两城,建筑很多,寝殿后的伏羲陵高20余米,陵前巨碑上镌太昊伏羲之墓。
太昊伏羲氏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圣明帝王,他为百王先,居三皇之一,列五帝之首。传说伏羲氏在位120xx年,死后葬于陈。
后人为纪念祖先功德,很早以前,就在宛丘(今淮阳)筑陵、建庙。据记载,春秋时这里已建伏羲陵墓。今存陵园占地500余亩,陵园内,殿宇琉金,楼阁掩翠,壁辉煌,华彩璀璨,是河南省名胜古迹之一,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1.5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18大名陵之一。因其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庙,故称天下第一陵。1997年6月26日,时任国务院副的.朱镕基同志参观太昊陵后,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四个大字。 —据
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颁诏禁民刍牧。五代周世宗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禁民樵采耕犁。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置守陵户,诏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关湖畔,面积达875亩大。太昊、伏义,史书记载是一个人,他教民捕鱼打猎,饲养牲畜,烤煮食物,初创婚姻制度,书八卦,制乐器,结束了原始时代生活方式。后人为追念他的功德,尊他为中华民族的先祖,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这里都举办朝祖进香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