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双有效”研讨课活动心得体会(共4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双有效”研讨课活动心得体会(共4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双有效”研讨课活动心得体会,本文共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双有效”研讨课活动心得体会

篇1:“双有效”研讨课活动心得体会

“双有效”研讨课活动心得体会

我们在这周进行了“双有效”研讨课活动,作为新人的我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在这一周的研讨课活动学习中,我们的主要活动形式是上课、听课、评课。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活跃思维,以“他山之石”推进思维的深度。研讨课活动有效地激活了各学科的教学研究,营造了互动式的对话氛围,引起了教师个体之间的反思与共鸣,帮助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观念的变革,行为的转变。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在研讨课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或因估计不足而产生的问题,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那么多的老师面前开课,所以特别慎重:教案改了又改,背了又背,结果也许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收获还是蛮多的。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本。做到以学生学习为主,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应该是备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启智学生就要提醒我们要注意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3、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4、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5、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经过这一周的研讨课活动,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会了如何上好一堂课;学会了如何评课;学会了如何将听课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记录下来;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某些相处之道等。

总之,过去的已永远不再回来,且不代表未来,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扬长避短,虚心向全体教师学习,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对症下药,变换教学思路,在研讨课活动中全身心投入到新教法的研讨实践中去,逐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篇2:复习课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复习课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4月27日,市复习研讨课展示活动在东华小学进行。此次展示的5节课例均为市复习课优秀案例设计评比一等奖的作品。活动以课例+讲座结合的形式进行,代表学校的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对复习课教学模式的理解与实践。本次活动,我的关注点是:知识整合、意义对话、语篇教学。

关注一:知识整合

我听了南城阳光中心小学刘小莉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Recycle 1 Period 2的一节课,该课以Travelling为话题,分为三站。

第一站:从谈论学生timetable出发,再到介绍weekend plan,推出旅游的计划,带出一个生活常识:旅游签必须先了解当地的季候天气情况,巧妙地与Unit 2的知识衔接起来。

第二站:以“争当小导游”为任务,先谈论四季的天气、活动,由季节转到月份,通过猜谜,把月份单词进行分类,“the first letter with ‘J’”, “ending with ‘ber’”等,然后通过阅读教材中的短文,了解Canada的四季天气及活动,最后再带领学生到四个国家游览,了解世界各地的天气及活动。

第三站: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精细、巧妙,以Recycle 1 为蓝本,以Travelling为话题,把Unit1 ―― Unit3 进行了有机地整合,使各单元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关注二:意义对话

相信大家在学习对话时都会让学生分角色对话,操练句型,但很少思考句型的语用功能是什么?对话是在什么情景下发生的?

邓老师指出:五、六年级的Let’s Talk都是节选了对话的精华部分,对于对话的背景并没有交代清楚,这些隐性信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挖掘出来并加以运用,使学生明白所学句型是在什么情景下使用的。如下对话:如只是分角色表演,要求有点低,而且意义不大。

参加市复习课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TITLE=”收获与思考獠渭邮懈聪翱窝刑只疃心得体会" />

如果我们给学生提供两种情景:“A ―― Mike and Sarah are in the supermarket. B ―― Mike is a vegetarian.”这样学生的语言产出就丰富多了。

又如今天刘小莉的这节课,在最后语言输出的环节中,她给学生提供了3中活动:1、Make a guide book;2、Make a report;3、Make a dialogue .3个活动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梯度分明,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展示方法,想这样内容充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对话,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语言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关注三:语篇教学

关于语篇教学多年前已有所提及,近年,语篇教学理念在词汇、对话、阅读等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已渐趋成熟,对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邓老师以今天的课例,给我们分析了语篇教学的优势。对于语篇教学,邓老师作了简单概括,就是把我们的教学顺序“倒过来”,先把最后的输出放在最前面,作整体呈现,让学生整体认知后,才学细节。她指出: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教师经常把一大堆东西塞给学生,一到下课,学生只能徒手抱着零乱的知识回家了,结果只会是一边走,一边丢,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就不怪学生的知识遗忘率高,请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反观,如果一上课,老师就给学生一个袋子,通过语篇整体理解、学习,让他们把学到的东西放进去,下课时,就可以拎着回家了,整齐、归一,需要使用时,就可以顺手拈来。

带着这种思维,邓老师分析了大朗镇水口小学的一节课例,她强调教师需要善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去创设情景,呈现语篇,不要过于依赖多媒体,而且最好是能够通过听的'方式达到让学生理解、明白的目的,而不一定要通过视觉的感知,听的方式更能给学生惊喜与神秘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度。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的收获是满满的,同时也带给自己一些思考:

思考一:意识先行

意识先行,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邓老师在不同场合都给我们渗透的一个观点。邓老师把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偏差现象比喻为我们身上的小毛病,如果我们觉得身上的小毛病,不足以影响健康的话,我们是不会重视的,正如教学中的偏差现象不是没有效果,只是低效,长此以往会抹去我们对教学的热情,抹去自己上进的动力,让自己陷入多技巧却无成绩或有成绩却无技巧的尴尬之境。如果我们想改,一种方法就是当小毛病积累到一定程度,对健康造成影响,我们就会重视并把它改掉,但这是被动的;另一种方法是我们人为地把自己的小毛病放大,放大到自己无法接受的程度就自然愿意改了,这是主动的。所以,想不想改变,是意识说了算。

思考二:听说先行

说、写属于输出能力,听、读属于输入能力,课标之所以把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定位为“听说读写”,是遵循了学生语言掌握得规律的,因此,我个人认为,但凡需要写的,应该先让学生说;但凡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去理解文本的,可以通过听的方式去完成。

不少老师受应试的束缚,陷入了“唯技巧论”的误区,认为通过精做练习可以锻炼答题技巧,提高能力,结果我们发现学生越来越沉默,当哪一天需要学生输出时,学生沉默寡语,于是就扣上了“高年级的孩子就是懒得动口”的帽子,显然教师并没有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语言需要在表达中自然习得,切勿让学生学习“哑巴英语”,扼杀了学生感受语言魅力的机会。

篇3:课研讨活动心得体会作文800字

1、培养观察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写作文首先要有内容,观察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组织写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积累作文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李启老师在课上有意让学生观察鸡蛋在盐水中的变化,为孩子们提供了观察的内容,让学生轻松的把全身心放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在有效引导下变得丰富、生动大胆。此时,如果动笔去写,一定成竹在胸,从而改变了学生作文入手难的看法。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把握了“老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的关系,学生始终是课堂参与的主体,她们以谈话的形式切入课题,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邹老师作文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把学生带到了传统节日之中,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许多的妙语连珠从学生们里嘴里迸出,一篇篇充满情趣的童言稚语的文章就在这40分钟里完成。李老师的小实验就更不用说了,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们都成了科研小能手一步一步步骤走进我们的生活。正因为老师给了学生“渔”的能力,孩子们的习作才大放光彩。

这短短两节课让我收获颇丰的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更好地服务。

篇4:课研讨活动心得体会作文800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也就是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将“渔”的能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而且能够“会学”。

这四位老师在备课上都把握了“老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的关系,学生始终是课堂参与的主体,特别是祝博娟和童丽华老师做的尤其到位。她们以谈话的形式切入课题,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祝老师的听声音写作文,不同的声音把学生带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许多的妙语连珠从学生们里嘴里迸出,一篇篇充满情趣的童言稚语的文章就在这40分钟里完成。童老师的兔年说兔就更不用说了,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们都成了故事大王编出了一个个色彩缤纷的童话故事,让可爱的小兔走进我们的生活。正因为老师给了学生“渔”的能力,孩子们的习作才大放光彩。

她们的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始终像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始终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课堂的组织和调控能力更是体现了她们教学功底的丰厚,加上准确规范的语言,自始至终,她们都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变,游刃有余。

几位老师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上也做得有特色,学生们组内互助合作,组间评比竞争,有效的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总之,每位老师独具匠心,周密细致,每堂课都有闪光点和亮点,值得我学习。她们就像一面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懂得学无止境,勇于创新的理儿。这次习作研讨课犹如久旱的甘霖,滋润着我,营养着我,指引了我今后的习作教学。

最后,我要感谢区教研室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好的学台,也给了哪些优秀教师们展示才华的机会。祝愿_教育事业兔年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