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心得体会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心得体会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固定资产管理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固定资产管理心得体会1
国有资产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它是国有资产和公共财政职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它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的各项基础工作,是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做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我们了解的很少,可能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一些空白,所以这次的学习对我们而言非常的关键和重要,它能使我们以后更好的管理单位的国有资产。
这次主要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特征和作用;详细剖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研究和借鉴国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思路和基本任务,建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职责、规章制度等
我们环境监测站大型仪器设备很多,对于这一部分的管理我们一直不是十分清楚,也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国有资产管理知识不足,不知该怎样去编写体制和制度,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受益匪浅,对今后如何编写体制和制度有了明确的方向。
而改革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首先就是国有资产产权的登记工作,把属于国有资产的那一部分进行详细登记归类,为以后的管理和清查做准备。其次就是清查工作,搞清楚清查的范围、要求和步骤。最后是建立节约高效的使用制度,这样有助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对于我们单位大型、中型、小型仪器设备较多且价格较昂贵,所以产权登记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然就会造成混乱。清查对我们很重要,以往只是大概的查清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根本就没有制度和原则。现在通过学习,就可以根据我站的情况进行清查原则和要求、步骤的编写,为以后清查带来了方便。
总之,通过这次国有资产管理的培训学习,为我站的以后国有资产管理指明了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固定资产管理心得体会2
我于7月11日下午有幸参加克拉玛依市财政局组织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培训。由自治区财政厅行政事业资产处李平副处长讲解,并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书。
我自分配到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以来,不断接触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从单一的填写调拨单到现在核对各单位固定资产,新置资产记账等,了解了固定资产调拨程序,但是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知识还是很欠缺。通过这次培训,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各级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战友和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剂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特征有公共服务性、非增值性、无偿性、单位占用性、财政配置性、消耗性、安全性。李平老师还讲解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把存在问题的原因给我们分析了一遍。目前,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的是“国家所有,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归区政府所有,由财政部门行使包括监督、管理、调配、处置等具体的实质性的管理权,资产使用单位行使资产的使用权。但是因观念认识上的偏差、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清,资产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资产管理产权观念淡薄等原因引起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资产配置不公平、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相脱离等问题。最后讲解国内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经验,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向。
虽然培训只有半天时间,但李平老师简明讲述,使我已最短的时间大概了解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非常感谢局领导给予我参加这次培训的机会,我将以理论结合实际,扎实工作,为日后工作打好基础。
固定资产管理心得体会3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国家职能顺利发挥的物质基础。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其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参差不齐,有些地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仍停留在旧体制上,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理论研究与创新,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缺乏理论研究与创新,对思想认识以及工作思路而言,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性认识及重视程度均不足
目前,对国有资产的“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重使用、轻监管”的现象仍在一些单位和部门明显存在。这些单位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同时思想认识不够清晰。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国有资产的闲、损毁、丢失甚至流失,从而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率及其保值增值效果。
2、事业单位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过程艰巨性的认识,无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所面临的挑战为:在参与各种社会经济与市场竞争活动中,作为独立承担民事经济责任的主体,如何依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来评价各事业单位的市场活动与行为。这是一
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的情况与问题,这就要求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以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及解决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而言,当务之急是综合考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及管理等因素,做到服务功能以及监督职能均到位,从而充分体现监督的严肃性与管理的服务性,并将二者结合起来。
(二)宏观管理体制不完善,部门职能定位不明晰
面对总量不断增大、范围不断增多、流动性不断增强的事业单位资产,很多单位对此缺乏宏观、统一的监督管理体制框架,国有资产的出资人难以履行其职责,更有甚者有的单位并未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而导致了监督管理职能的缺失。当事业单位进行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时,就会导致部分管理部门间的职能定位不明确而相互推诿扯皮。由此可见,仅靠各部门间的自觉性与道德修养,而缺乏对各职能部门对国家各种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以及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监督,这显然是不够的。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还将导致各部门间相互攀比、各自为政的现象,从而增加协调难度,降低工作效率。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一些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并不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很多单位并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这些单位诸如建筑物、土地、无形资产等国有资产被无偿占用。尤其在经营性资产管理上,重组、改制、关停并转、产权转让、资产评估
等方面又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三产”经营管理人员无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单位内部也未建立业绩考核体系,导致这些人员并没有激励约束机制来进行约束。在国家以及当地政府的要求下,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部分管理制度,但各项制度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未能真正贯彻执行,这种管理体制将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危害单位的权益。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为:国家所有、政府监管,单位使用。而实际情况是,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对国有资产并未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而且出现管理职责及效能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不够到位
在事业单位资产购、使用、处的全过程中,国资管理部门受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并未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同时也未对单位购买、报损、报废、出售财产报批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不清楚单位的实有资产底数。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未制定对包括固定、流动以及无形资产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些事业单位对购、出租、出借、出售、报废财产等有很大的主动权,甚至有些单位尚未建立最起码的物品领取和归还制度。
(三)事业单位重钱轻物,未对实物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事业单位的资产大多数是属于非经营性资产,如主要为财政性资金形成的公共财产。这种资产的特点是:不计成本,无偿使用,不核
算盈亏,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重钱轻物,未对实物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现象。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严格控制国有资产的入口
作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入口”,资产配连接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为了杜绝盲目、重复购的现象,使预算安排与事业单位已占有、使用资产的状况间建立科学的联系,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并遵循如下原则:
1、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与资产配的互相适应
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与资产配的互相适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事业单位应满足资产配的合理需求;二是高标准、高档次、不计行政成本的资产配会造成资产的闲浪费,事业单位不应盲目追求此类的资产配。
2、科学合理地优化资产结构
科学合理地优化资产结构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为了使存量资产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避免重复配,应按照工作的需要来科学编制配规划;二是不同单位、单位内部各部门间的调剂、共享应加以推动。对于临时需要且能通过市场租用的资产,则无需重新配。三是加强对资产存量增量配的管理,以达到优化资产配,提高使用效益的目的。
3、勤俭节约、严格控制
对于有无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分别按照标准或实际需要来配,同时在保证质量性能的基础上,应当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4、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单位年度部门预算应包括资产购项目等,各单位应将批复文件及有关材料报送至同级财政部门,若是未经批准,就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以及单位经费支出。
(二)强化资产使用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资产运转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资产使用,在使用国有资产时,强化资产使用管理是事业单位需要特别关注的.。事业单位应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严格的管理责任制,以此来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1)建立单位法人代表责任制。
(2)通过指定专人来负责资产管理的日常性、基础性工作,包括负责规范账卡管理、实物管理以及统计报告等工作。
(3)建立岗位责任制,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建立资产使用人责任制,以便达到责权分明,层层负责的目的。
(4)建立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对所占有以及使用的国有资产,为了做到清楚家底,账、卡、实相符,事业单位应建立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盘点,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三)强化资产出口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及完整为了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就需要抓住资产处这个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应尽量采用如招投标、拍卖、协议转让等公开
的处方式,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来进行资产处。对国有资产的处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事业单位则不能处。当事业单位面对以下情况时,如撤销、分立、改制、合并等或是隶属关系发生改变,事业单位清查登记其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并对其编制清册并报送财政部门审核、处,及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对此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管理。
(四)采取行政干预手段,引入奖惩机制
应加强国有资产使用者的管理意识,采取行政干预手段,引入奖惩机制,量化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对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应规范考核奖惩,对业务人员定期跟踪检查,并进行严格的考评。同时为了增强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严肃性以及权威性,对造成国有资产浪费损失的直接责任人,视情节予以经济或行政处罚,如若构成犯罪,则交付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伴随着我国国有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国有资产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所以只有不断进行研究与探索,才能更好地完善管理体制,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固定资产管理心得体会4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行使职能及各项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管好用好这部分资产关系到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笔者从近年来审计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比较混乱,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基础薄弱。根据现行有关财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产盘点,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管理往往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只设置总账,没有设置明细账和资产卡片,购置的资产不及时入账,不对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资产的管理也没有明确责任人,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账实不符,大量资产游离于账外,正常资产处置无法下账,不正常的资产损失也无人追究责任。
(二)资产产权关系模糊。产权登记作为界定产权归属、确认国家所有关系、单位占有使用关系的一种法律凭证,对行政事业资产产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从审计情况来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产权登记,特别是一些行政划拨的资产,长期不办理过户入账,事隔多年后既无法认定其原始价值也无法证明其产权归属。
(三)经营性资产管理不规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用于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经营性活动,所得收益既不缴入财政专户,也不向财政部门缴纳“非转经”占用费,用于弥补办公经费不足或发放补贴,在财政体外循环。
(四)资产处置程序不合规。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处置上,既不经过专业技术机构的评估,也不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自行处置国有资产,容易导致“假报损、真转移、假报废、真多占”等情况的发生。
(五)部门间资产配置差别悬殊。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资产属非经营性资产,占用的资产没有创收的压力,各单位尽量争取多占用国有资产,造成了不同部门间占用资产规模悬殊。根据最近对某市8家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财务审计调查情况看,有的`单位人均占用国有资产31万元,而有的单位人均占用国有资产仅4万元,部门间资产配置差别悬殊。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资产管理基础工作。通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按照现行财务制度的要求做到账账、账卡、账实三相符,要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对盘盈或盘亏资产,查明原因,该报废的进行报批处理,该入账的盘盈资产作入账处理。
(二)规范资产操作程序。资产的购置、划拨、变动、注销要按照《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申办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经营性资产转非经营性资产应向财政部门审批,并缴纳“非转经”占用费;资产的处置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由单位向主管部门申报审核、经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
(三)科学合理配置资产。根据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设计资产配置定额标准,依据其人员编制和资产定额标准来配置资产,超配的资产在不同部门间调剂,杜绝多要多占行为的发生,提高资产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