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精选7篇)精选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精选7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本文共7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新教材的使用体会
新教材的使用体会
厦门市同安大同中心小学是厦门市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的实验基地,下面谈谈我们一学期以来的实验感受。
一、新教材编写方面的优点
1?凸显儿童的年龄特征,图文并茂,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上册教材所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喜欢教科书,而且容易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贴近生活,体验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
一年级上册教材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如“生活中的数”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如“比一比”中的“比长短”“比高矮”及“分类”等都是学生可动手实践的内容。这样的设计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3?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例题或练习题插图一般展示了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境,且能够体现开放式的学习活动,以利于学生尽快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如本册第10页的`例题,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可以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有的按方位、有的按颜色、有的按形状特点等,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再如第10页的“做一做”,是一道开放式的练习题,通过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不同,体现了答案的不惟一性。这样的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张扬学生个性。
一年级上册教材在设计时重视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行为的素材,所设计的情景图符合儿童特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感兴趣、易理解、易接受,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品德、行为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总之,一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重视选取贴近实际生活及儿童感兴趣的素材,重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教材的系统性强,课程资源丰富,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实验的做法与体会
加强教研,确立研究课题。结合我校数学科原有国家级课题“尝试・思维・创造”,通过教师集体研究,确立了课改子课题“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合作探究”,以课改精神指导课题实验。教研组形成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三、五下午第三、四节为实验教师集体备课时间,在教导处及教研组长带动下,教师积极参与备课、说课,发挥集体功能,用好用活数学课改教材。
篇2: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原有的基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课程已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我国过去的传统教学有它的优点,但常常出现重“主导”,轻“主体”,重“学会”,轻“会学”,重“结论”,轻“过程”等弊端,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我们这次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下面,我主要就初一数学教材,谈谈自己在课改中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一、新教材从内容和结构上,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叶圣陶先生说过:“老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打开数学课本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图形”可以发现,这一节中除了两副图,没有一个概念,几乎全是问题有人可能会想:这点内容也值得上一节课?确实,与传统的演绎型教学相比,这里没有定义、定理,更没有推理、证明。可是,就是书上的内容,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竟然有一个班到下课还有一点内容没有处理。原因是什么?每个学生都很投入,对书上设制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全班在对圆柱、圆锥的异 同点进行交流时,有一个学生竟把“它们求体积的公式不同,一个是πr2h,一个是?πr2h”说出来了。虽然这个题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它们形状上的异同点,但在我的鼓励下:“谁还能说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把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圆柱、圆锥的知识都从大脑里提取出来了.这时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学生便可将所得结论进行整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到了知识。
二、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为学生合作互动、交流研讨创造了机会。
翻开课本可以发现,几乎每一节都有“议一议”这一小栏目。针对这一特点,我总是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议论、争辩,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讲有理数加法时,我让学生们讨论“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有一个学生说:“取和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作为和的绝对值。”其他几个学生立刻反驳:“两个数符号相同了才能那样确定,符号不同这样不对!”“那你说,应该怎样做?”你一言,我一语,学生在争论中,互相质疑,互相提问,互相辩驳,一个“有理数的加法原则”就得出来了。爱因斯坦说:“提 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 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 ”转变。
三、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体现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现代著名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使他(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一几何事实,在过去的旧教材上是直接给出来了,绝大部分学生觉得抽象,不可理解。而新教材则用了三幅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得出结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先观察每一副图画的是什么,然后想一想它说明了什么,一部分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看懂了图意后,很快理解了这句话,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用疑惑不解的眼神望着我。接着,我就让学生自己想生活中的哪些例子还能说明这句话。有的说:“流星划过长空的例子说明点动成线。”有的
[1] [2]
篇3:新教材的使用体会
厦门市同安大同中心小学是厦门市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的实验基地,下面谈谈我们一学期以来的实验感受。
一、新教材编写方面的优点
1?凸显儿童的年龄特征,图文并茂,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上册教材所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喜欢教科书,而且容易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 [2] [3] [4]
篇4:新教材的使用体会
作为云南高中课改新教材实施的第一届,在这茫然的一年多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不断地探索,我们曾叫苦连天、不知所措、雾里看花从,到现在的平静从容,真的是‘痛’并‘快乐’着,我们更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柳暗花明,真相大白。其实,高中英语新教材对知识的要求,主要知识点、考点等没有太大变化,只是编排要求上不同。下面本人代表高二英语备课组,对高中英语新课改下的教材处理、教法上谈一些肤浅的认识与看法:
一、新教材不同点
1.单词量剧增。容量过大,内容过于全面,教师需花大量精力进行取舍和删减;
2.听力材料篇幅较长,而且无论材料的内容,还是练习的设置难度都过大,不便于多数学生的接受。
3.有一些素材和实践活动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太切合实际,难于操作。
4.口语训练没有功能句,操作性不强。WWw.133229.COM
5.谈化语法教学,无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语法点的呈现方式对于多数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难于接受。
6.加强作文写作指导。
二、教材教法的处理
1.必修1-5,仔细处理每个单元的话题,包括warming-up,reading,comprehending,grammar,listening,speakingandwriting。从选修6开始,主要处理课文,然后单词,大量删减教材,加工教材,进行取舍。新教材中的speaking部分不好处理,教师只能根据学生水平情况,在不违背单元主题的前提下做一定调整。
2.教法上总体与老教材教法相似,细节上注意体现新课标思想。例如,对于生词,还是提倡先课文,再教单词,培养自主猜词能力。语法教学要跳出课本,分布推进,采用呈现---发现----归纳----练习这一模式。有效的语法教学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发现问题、归纳出来的。另外,要力图融枯燥的语法教学于有趣的活动及语境中。
3.教学进度按每学期两本书,每单元7节课进行。
4.目前只是处理顺序选修7、8,另外的选修序列ii没有开设,还在观望。
5.以课本为跳板,注重同步练习的`巩固。即教师先跳入课本,整体把握整个单元的目标内容要求,然后带领学生跳出课本,加大知识的扩展及练习。借助报纸参考书之类的辅助手段,补充拓展知识。
6.考试题目的设置还是按照现行高考分布模式,只是特意留心课改地区的新题型,让学生在练习中慢慢接触。
三、困惑与不足
1.高考相关方案的滞后,让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于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培训时说,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必须1-5,高考要求到选修8,有条件的学校开设选修9-11,很难把握到底上还是不上。另外要求开设的选修序列ii到底如何开展等等。
3.部分农村学生基础薄弱对于新课改的很多理念难以实施。
4.由于忙着知识点的讲解与考试要求的训练,很多时候没有,也不敢把太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
5.基础薄弱的学生作文功底没有显著提高。高一起始阶段就应该抓好,打好基础。
其实,英语教学不论使用哪种教材,不论实行哪种高考模式,有的方面是共性的,下面说说自己的体会:
1.以积极地心态对待新课改,新教材,做教材的主人。
2.树立新的学生观,转变对学生的态度。
3.教育是一种影响,教育发生于触动。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打动学生,让学生享受老师讲课的美,体味课文的美,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有效。
4.英语教学的秘诀更多的在于影性的引导,思想的灌输,习惯的培养。我特别重视每学年,每学期的开头。要力求把学生的状态引导自己的思想下。
5.把精力花在课堂教学上,把课“讲得巧”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6.抓好常规细节,督促好每一个步骤。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实践,我们对新教材的态度由原来的不适到接受,由原来的担忧到逐渐明了,这个过程带给我们太多的情绪体验,然而也从一个侧面鞭策教师自身多学习,多想办法,及时反思,虽然辛苦,但充实有收获。
篇5: 新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今天,进行了一上午的网络教材培训会。自我感觉新教材很多方面确实优于以往教材。下面就谈谈自己对于这次培训的点滴体会。
其一,缓解了学生的压力,注重了小学生过渡衔接。比如说,把识字教学安排在拼音教学的前面。既让学生易于接受,还体现了识字的重要性。
其二,口语交际的设计,让老师操作起来有的放矢,有具体目标可遵循。不再盲目,不再为交际而交际,只注重了口语表达,注重了形式,而不清楚要达到什么程度,也就算交际目的达到了。
第三,识字方法更加多样化,渗透了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识记字形更容易,且保护了学生的天性,增强了学生幻想想象的空间。
最后,我想说说自己的一点看法。我认为学习拼音和汉子同步进行是最好的方法。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觉得这样学习,学生不会感到只学拼音,或者只学汉子带来的枯燥。在同步学习中两者可以相互弥补,用汉子帮助认识拼音,也可以用拼音帮助认识汉子。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去决定。比如,孩子已经认识,天鹅的“鹅”老师就借助这个“鹅”字让学生认识拼音e,反之如果学生已经认识,字母“a”老师可以利用这个拼音教孩子认识,“啊”这个字。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6: 新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部编课标教材培训工作,20xx年7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腾冲市教育局组织的《腾冲市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三科教材”培训会》,全市每个学校都安排教师参加了这次培训,对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来说非常重要,聆听了老师分析教材编排目标及安排意图,使我对本教材编排体系有了新的认识,对部编一年级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原则、意图、特点及教学重难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使我进一步了了解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现将学习的心得小结如下:
培训教师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祖国的的文字,使小学生具有初步听、读、说、写的能力。可见在培养语文能力应在听、说、读、写四方面下功夫。
培训中我们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朱之文关于做好新教材培训的讲话(视频)。朱之文副部长在讲话中阐述了部编教材的重要性,并对在全国开展教材培训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朱部长强调,这次国家组织专门力量统一编写义务教育三科(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要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奠基工程的高度,充分认识统编三科教材的重要意义。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朱部长要求,各地要统一思想,准确理解和把握统编三科教材的思想和内容,提高认识、强化培训、加强教研、落实保障措施、加强舆论引导,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顺利使用。从朱部长的讲话内容,我能充分认识到国家对这次部编教材的重视,以及新编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为了帮助与会教师准确把握新教材的编写特点,使用好部编一年级语文教材,实现有效教学,市教育局聘请了腾越镇一完小毛家蕊老师作引领性讲座。教材编写实质上是国家行为,使用这套教材,应注意把核心价值观“有机渗透”,又“润物无声”,减少说教。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有七大创新点,不同于以往教材,新教材一开始就是识字教学,然后才学拼音,减少了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选文方面有变化,很多经典课文又恢复了,“时文”相对少了,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新教材采取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以文化人;语文素养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新教材有更加灵活的单元体系,板块设置更清晰,但彼此融合,综合性加强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
通过毛家蕊老师给我们讲解全册识字教学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写字指导要简捷高效,学习汉字基本笔顺规则,创设游戏情境,来突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拼音教学要以趣为先,以读为主。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以,字母的学习,要结合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自编顺口溜、手指操、儿歌等强化识记,将生活和已学拼音进行对接,丰富学生反复练习,以及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等方法让我们对新教材充满期待。
毛家蕊老师对部编教材编写的理念、特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与剖析,让我对一年级语文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思路更清晰。理论联系实践,紧密结合课例,分别从汉语拼音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对新编教材的使用作了细致到位的指导。毛老师从“部编一年级教材的变化及主要特点”和“教材各内容的重难点解析”两个方面解析新教材,提出了很多宝贵高效的教学建议,让听课的老师醍醐灌顶,收获巨大。毛老师强调,小学一年级新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孩子是国家之栋梁,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教育小学生如何学好语文,怎样更好的读好书,是我们作为一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读好书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读书是一个吸收知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过程,然而这还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前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基本的应用祖国文字的能力。阅读是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是能正确应用祖国文字的前提。总之,培训老师从此次部编教材的背景谈起,主要为教师介绍部编教材特色和教学实施建议,既有国际视野、国家远景的关注,也有精准定位、精细操作的解读;既周密严谨又深入浅出。另外,会议还引入典型教学案例,使问题化难为易、通俗易懂,受益匪浅。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会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也会有些困难,但这会激励和带动我们的教研,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篇7:地理教学论文:浅谈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地理教学论文:浅谈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地理教学论文:浅谈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唐奉明(北碚区柳荫中学重庆北碚400700)
【摘要】新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材料,它可以使学生在趣中学、在学中发展兴趣,积极主动地培养各种能力。新教材还强调,教材的使用时,要机动灵活,合理取舍,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善于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培养地理能力,适素应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地理新教材;使用;培养;兴趣;合理取舍
On the use of new materials Some experience
Tang Feng-ming
【Abstract】The new textbook is a good material for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can make th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secondary school, interested in school development, and actively develop capacities. The new textbooks also emphasized that th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flexible, reasonable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stead of teaching materials. Requires teachers to rack their brains to good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can be truly realized Lok Secondary School, learning Chinese music, culture geography ability, appropriate factors should b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requirements.
【Key words】New Geography Textbook; Use; culture; Interest; Reasonable trade-off
新课改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能力。考试制度也随之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新教材适应了这种形势的要求,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思路和灵活性。即每一节都是以设疑激趣开始,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能力,并在能力行程中巩固、发展兴趣。新教材还强调,激趣的方法,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的使用都要注意,机动灵活,合理取舍,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善于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培养地理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新教材的实践,浅谈如何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1.设疑激趣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学习思考的动力源泉。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新教材正是牢牢抓住这一点,在每一节的开头总是精心设计疑问,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求知的热情,培养了各种能力。善于使用,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疑激趣的方法除使用书本上现成的以外,教师也可在其启发下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寻找更为合适的方法,已达到贴近学生、更好地激发求知欲。
(1)实验现象激趣法。
如讲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表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时,做这样的实验:一个盛满水的水槽,抽出底部的活塞,水流出时形成逆时针的漩涡,为什么?(地理教学论文 )又如,讲到大气热力环流时,将一个密闭玻璃槽放在阳光照射处,槽中一半为沙子、一半为水,一段时间后,将点着的一柱香从事前准备好的空隙处插入,让学生看烟的运动路径,然后看书运用原理解释为什么。
(2)使用诗词歌赋作为引导。
如讲到水循环时可使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问:是真的不回来吗?若不是,是怎样回来的?讲到地球形状之前设问:为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何最后只看见船帆?又如:为何“春风不度玉门关”。
(3)谚语的使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生趣,在教学中使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如讲到大陆性气候时,可以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如,讲锋面雨时可使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
(4)歌曲的借用。
在教学中还可以使用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讲到季风时,可以用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就可以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这样就可以把季风引出来讲了。
2.贯穿趣味,培养能力
新教材在设疑激趣以后,紧接着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自主钻研教材、探究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教师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掌握独立研究的本领。同时发展和巩固学生学习的趣味,使之成为不竭的动力。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这是因为智力发展是以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传统的地理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智力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而不善于积极主动地探寻新知识。同时,传统地理教学往往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不多到知之甚多的矛盾过程中,着眼于传授知识的数量,忽视通过教学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的智慧品质。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各种智能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
(1) 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简介概括的反映,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应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设计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幻灯、电视录相、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适当开展地理演讲、考察等第二课堂地理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直观性与实践性,一新、奇、趣吸引学生,提高兴趣,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思维,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火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
(2) 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动机。
在组织观察活动时,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深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揭示他们观察的要领和对比线索。
如观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动时,先假设太阳和公转轨道的位置,让学生便于进行空间想像和思维,接着教师持地球仪转动,在转到春秋分、冬夏至四个位置时停下来,让学生观察阳光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在黑板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并注明在这三条线上太阳直射的日期。从演示到版图、从动态到静态,从空间到时间,使学生通过观察进行了想像和思考。
3.恰当取舍,科学组织
教材本身具有滞后性,教材内容也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脚本”,在使用时可以适当调整取舍、科学组织。
(1) 适当调整、增删教材内容。
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科学发展与知识更新,学生发展与素质的需要,适当地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破除基础知识不变的看法,对传统教材作必要的改动与增删,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手段。
(2 ) 教材的再加工。
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范围。钻研教材,而不能就教材论教材。重要的是要在钻研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组织处理、创造加工,重新将其组织成为教学内容。这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对教材的创造加工首先要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因素;然后考虑把陈述性的知识进行程序化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了解其前后关系与层次,列出结构,揭示内在联系及组成。总结规律,便于客观掌握,图文转换,利于形象记忆,绘列图表,加强技能训练成定量分析等。伴随这一系列,活动就需要有综合、分析、类证、判断、归纳、概括等思维训练,在这中间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就会逐渐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形成。这一切仍是围绕教材这个知识的载体进行,但教师的思路要开阔,联系要广泛,这并非喧宾夺主,而恰恰是使教材的内容更丰满。教师通过这样认真地组织教学内容后,讲起来就决不是客观地“白描”,而是有体会、有感情、声情并茂的“教人”,不再是单纯的“教书”。这样不仅使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其自身的生命价值也将得到体现和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不一定过多、过细、过全地讲。这样,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也确实没有必要。只有对教材进行科学组织、合理取舍,正确使用教材,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有新思路、新方法。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中注入兴趣,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大胆地取舍教材,让学生喜欢地理,从而学好它,真正实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