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育心得:写好作文要关注八个字(锦集7篇)精选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作文教育心得:写好作文要关注八个字(锦集7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作文教育心得:写好作文要关注八个字,本文共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作文教育心得:写好作文要关注八个字
每当我在学生面上提起或布置写一篇作文,一些小学生就唉声叹气,叫唤不止,他们视作文为惧怕之道,不会写,不愿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想要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人说作文难,那么到底难在哪里呢?难在他们无话可说,无事可议,无情可抒,无从下笔或者是有话不知如何表达,就会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现象存在。这样,出笼的作品就难有“一笑百媚生”的“花容月貌”。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在我多年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我深深懂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我平时善于探索,勤于钻研,总结了这样八个字就是“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在此,提供给大家,我们一同来商榷。
一是多看。多看就是心中有本,多看就是要多看课外书,积累优美词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课内外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一、二年级学生每学年至少要读五万字;三、四年级学生需读四十万字;五、六年级学生需读一百万字。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必尽读天下书,然后可以放笔为文。”还有,张文质先生说过:“要想写作,请从阅读开始。”这些都充分说明多读书才能写出有文采、有价值的作品。小学生开始在习作时,往往不知道怎样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先学会模仿,比如:学生学习了《三味书屋》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顺序来写《我们的书房》,同时学会运用课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当然,模仿的目的是学习语言精品,探索写作规律,尽快进入更高的创新层次,而绝不是永远趴在前人或他人的脚下爬行。要想模仿别人的文章,就必须认真阅读,语言精品读得多了,受到语言的熏陶,潜移默化,自然就能做到文从字顺。在读书时,要教育学生学习毛泽东的读书方法:“读书必须看通、看透。要用笔标记书中要点,要在书眉上写出自己的想法,要摘录书中精彩的地方。总之,不动笔墨不看书。”养成看书时做笔记的好习惯。初写读书笔记时,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学的课文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词句才是优美词句。学生每写一篇读书笔记,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写的最好的,可以在全班进行交流。“众人智慧胜一人”,在班、组交流中,学生能很快地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厚积而薄发”,再进行习作,学生的语言逐渐规范,词汇更加丰富,方言、口语也会逐渐减少。同时,多看课外书,学习语言精品,还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开阔思路,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多看并不仅仅是多看书,还包括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写作素材。但是许多小学生的有意观察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少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溪水般悄悄消失,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如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在学生出发前,教师提出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指导学生在春游途中,注意观察春天来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有哪些变化,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途中发生了什么事;在春游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边游,一边看路边的树木,田野里的庄稼,天上的小鸟,池塘里的小青蛙,河里的小鸭……;回到学校后,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或事情按一定的顺序写具体。这样,学生写作文才会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连平时不爱动笔的学生也不会感到为难。
二是多听。听教师指导,听学生交流,听师生评点,听别人的优秀作文。习作前,听教师的指导;习作后,进行小组交流,听取同学提出的修改 意见,对习作进行修改,然后在全班学生中交流,听师生评点,同时听别人的优秀作文,想想别人写得好在哪里,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习作,提高写作水平。平时在生活中听取周围的一写声音,做有心人,把听来的的美言佳句、听来的故事和听到的美妙声音等一一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三是多想。王充曾说:“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首先是在多看多听的基础上,写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其次是在下笔之前想好如何谋篇布局,写好习作;其三是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儿童天生富于幻想,写想象作文既能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又能提供写作素材。如:教学《牛郎织女》、《穷人》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此时,教师应解放思想,让学生大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然后再进行一些合理想象、科学想象等方面的训练。
四是多写。“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写作就是倾吐,多写就是要经常练笔。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强调动手与动脑实际上是同样重要。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把平时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经常写,不忘练笔,由生而熟,熟能生巧,就会越写越好,就会笔下生花,以致发展到文采飞扬。
总之,我想写好作文,必须做到八个字:多看、多听、多想、多写。
公众号:甘宁界
篇2:中考作文指导:作文要写好 秘诀6个字
5月8日上午,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了一场名为如何写好作文的公益讲座,有着20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闻素芬,向前来参加讲座的父母和孩子提出了“体验式作文”的观点,建议家长以“顺序、详略、感情”三种方式来引导孩子写作文。
问题
注重细节
孩子却越来越不懂写了
张女士的孩子一直对写作文不怎么感兴趣,为了培养孩子对写作的兴趣,张女士花了不少功夫,比如陪着孩子读书、一起去听作文讲座等,每当孩子写作文时,她总是待在一旁陪伴,并时不时看写作情况。在检查孩子的作文时,非常注重细节,如果遇上错别字或者标点错误,她会要求孩子重写。张女士本以为在这种要求和训练下,孩子的作文会有所进步,但却收效甚微。
建议:孩子写作文时,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过于纠结孩子的错别字。激励孩子写作,家长可以将孩子平日里说得比较精彩或者有趣的话记录下来,在适当的时候拿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其实自身就很有“墨水”,可以大胆地将自己的才华运用到写作中。
作文字数
孩子总也写不够
李先生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每当老师布置写作文,李先生发现孩子总是草草应付,每次都只写个一两百字。细问之下,原来孩子憋不出那么多字。“他总是和我抱怨不懂怎么写,有时候他写的字数是够了,可一检查,发现都是一些很零散的内容,口水话比较多。”李先生说。
建议:闻素芬认为,孩子之所以写作文凑不够字数,是因为在听、说、读、观、写中,忽略了观察。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进行体验式观察,每当要写某一主题的作文时,家长可带着孩子先去体验或者观察该主题的对象。
“所有的小学作文都离不开三个环节,顺序、详略、感情。”闻素芬说,顺序指的'是孩子将看、听、想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记下来;而详略则是针对孩子认为比较感兴趣的事物环节或者中心点,多加以描述;最后将自己内心对事物的感觉表达出来,便是感情的体现。
观点
细致观察
先培养兴趣再鼓励写作
对写作文不感兴趣或者写作能力较差的孩子,闻素芬认为,家长应先让孩子有写作的兴趣,然后再鼓励孩子尝试写作。
在体验某件事物或者参加活动时,家长要耐心引导孩子讲述感受,并将孩子的话语录下来,当孩子的写作素材。体验观察并不要求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外出,可以从身边的事物着手,如多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季节变化等,并将这些观察及时写在本子上,作为写作素材存储下来。
生活中,父母还可以和孩子多交谈、多阅读,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闻素芬还鼓励家长给孩子养些植物或者小动物,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增强内心对事物的情感。
“细致观察、认真体验和善于思考是体验式作文的精髓,只要父母用细心、耐心去引导孩子多观察,一定会有所收获。”闻素芬认为,写作文的目的不仅在于驾驭文字表情达意,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在这过程中能养成细致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写好作文的几点要求】
一、观察的要求观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它要求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先生说过:“若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再下笔。”可见观察在作文中的地位。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观察要选准立足点。我们可采取定点观察的方法,也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事物。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
第二、观察要准确细致,要注意发现事物的特点及其未被人发现的地方。
第三、观察不局限于视觉方面,还要调动多种感官,或闻、或嗅、或品尝、或触摸、或倾听,还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第四、观察要作笔录。
二、积累的要求写作素材从何而来——源于点滴的积累。比方说吧,工厂要正常生产,必须保证有原材料;在家里要做饭,先要有米粮和油。要不,等机器运转再去购买材料,等水开了、油煎好了再去买米,这怎么来得及呢?
古今许多大诗人、大文学家写文章、成诗句,他们都尤其注重积累。北宋出口成章、落笔即诗的大诗人梅尧臣不管到哪儿——或和朋友游玩、或平时吃饭睡觉,他的身边都带着一个小袋子,不时把想到的一句、半句诗装入口袋,甚至是只言片语也不放过。我国元末明初“积叶成章”的唐宗仪,清朝的“烟茶换故事”的“聊斋先生”蒲松龄都是讲究积累的典范。
茅盾也告诉过喜欢写作的人们:应该时时刻刻身边都有一支笔和一本本子,无论到哪里,都可以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
那么,积累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要写好作文需要准备许多的材料,但材料来自哪里呢?对我们学生来说,素材来自学习和生活:从大千世界的人物形象,社会动态,到生活琐事,及我们学习的心得体会,再到一本书、一本杂志、一张报纸,甚至一篇纸、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都会是我们写作的材料。因此我们要多看、多读、多记。
第二、可以用日记本、摘录本记下我们每一天搜集的材料,还可以把它们用卡片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出来。这样写作时我们就会有材可选,并能选好适合的材料。
第三、积累材料要“以十当一”,越多越好,这样在用材料时才能作到以“一当十”,做到越精越好。
三、拟提纲的要求
古代诗人曹植“七步成诗”,史青“五步成章”;还有王勃作文章先磨墨饮酒,再卧床思考,醒后挥笔成章,不易一字。这些名家写文章、作诗句时的走动、磨墨、饮酒、卧床,其实就是打草稿、想提纲的过程。像这种拟提纲的方式,我们称为“打腹稿”。
初学写作者最好用笔把作文提纲写出来,等我们有了较强的作文功底,再用想框架、打腹稿的方法。列提纲有这些好处:第一、能帮助我们把作文的结构理出来,作文时就能围绕提纲写,不易跑题,也不会忘记材料。
第二、考试时我们作文来不及打草稿,写提纲、想框架、打腹稿是最省时、最便捷的方法。
所以,初学作文者更应在平时养成先拟提纲后作文的习惯。
四、修改的要求修改是作文的最后一环。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确实有理,它告诉我们要反复地修改作文。修改要注意哪些要求呢?
第一、须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第二、应从文章的字、词、句、段中的有误或不当之处入手;第三、要美化作文的语言;第四、要提炼文章的主题,使主旨得以深化。
当然,做到如上所说的各方面不是朝夕可就之事,对中学生来说更应该从点滴训练起,还要有“不怕作文”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写作文,才能体验到作文的快乐。
篇3:中考作文指导:作文要写好 秘诀6个字
【作文要写好 秘诀6个字】
5月8日上午,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了一场名为如何写好作文的公益讲座,有着20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闻素芬,向前来参加讲座的父母和孩子提出了“体验式作文”的观点,建议家长以“顺序、详略、感情”三种方式来引导孩子写作文。
问题
注重细节
孩子却越来越不懂写了
张女士的孩子一直对写作文不怎么感兴趣,为了培养孩子对写作的兴趣,张女士花了不少功夫,比如陪着孩子读书、一起去听作文讲座等,每当孩子写作文时,她总是待在一旁陪伴,并时不时看写作情况。在检查孩子的作文时,非常注重细节,如果遇上错别字或者标点错误,她会要求孩子重写。张女士本以为在这种要求和训练下,孩子的作文会有所进步,但却收效甚微。
建议:孩子写作文时,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过于纠结孩子的错别字。激励孩子写作,家长可以将孩子平日里说得比较精彩或者有趣的话记录下来,在适当的时候拿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其实自身就很有“墨水”,可以大胆地将自己的才华运用到写作中。
作文字数
孩子总也写不够
李先生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每当老师布置写作文,李先生发现孩子总是草草应付,每次都只写个一两百字。细问之下,原来孩子憋不出那么多字。“他总是和我抱怨不懂怎么写,有时候他写的字数是够了,可一检查,发现都是一些很零散的内容,口水话比较多。”李先生说。
建议:闻素芬认为,孩子之所以写作文凑不够字数,是因为在听、说、读、观、写中,忽略了观察。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进行体验式观察,每当要写某一主题的作文时,家长可带着孩子先去体验或者观察该主题的对象。
“所有的小学作文都离不开三个环节,顺序、详略、感情。”闻素芬说,顺序指的是孩子将看、听、想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记下来;而详略则是针对孩子认为比较感兴趣的事物环节或者中心点,多加以描述;最后将自己内心对事物的感觉表达出来,便是感情的体现。
观点
细致观察
先培养兴趣再鼓励写作
对写作文不感兴趣或者写作能力较差的孩子,闻素芬认为,家长应先让孩子有写作的兴趣,然后再鼓励孩子尝试写作。
在体验某件事物或者参加活动时,家长要耐心引导孩子讲述感受,并将孩子的话语录下来,当孩子的写作素材。体验观察并不要求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外出,可以从身边的事物着手,如多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季节变化等,并将这些观察及时写在本子上,作为写作素材存储下来。
生活中,父母还可以和孩子多交谈、多阅读,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闻素芬还鼓励家长给孩子养些植物或者小动物,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增强内心对事物的情感。
“细致观察、认真体验和善于思考是体验式作文的精髓,只要父母用细心、耐心去引导孩子多观察,一定会有所收获。”闻素芬认为,写作文的目的不仅在于驾驭文字表情达意,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在这过程中能养成细致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写好作文的几点要求】
一、观察的要求观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它要求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先生说过:“若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再下笔。”可见观察在作文中的地位。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观察要选准立足点。我们可采取定点观察的方法,也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事物。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
第二、观察要准确细致,要注意发现事物的特点及其未被人发现的地方。
第三、观察不局限于视觉方面,还要调动多种感官,或闻、或嗅、或品尝、或触摸、或倾听,还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第四、观察要作笔录。
二、积累的要求写作素材从何而来——源于点滴的积累。比方说吧,工厂要正常生产,必须保证有原材料;在家里要做饭,先要有米粮和油。要不,等机器运转再去购买材料,等水开了、油煎好了再去买米,这怎么来得及呢?
古今许多大诗人、大文学家写文章、成诗句,他们都尤其注重积累。北宋出口成章、落笔即诗的大诗人梅尧臣不管到哪儿——或和朋友游玩、或平时吃饭睡觉,他的身边都带着一个小袋子,不时把想到的一句、半句诗装入口袋,甚至是只言片语也不放过。我国元末明初“积叶成章”的唐宗仪,清朝的“烟茶换故事”的“聊斋先生”蒲松龄都是讲究积累的典范。
茅盾也告诉过喜欢写作的人们:应该时时刻刻身边都有一支笔和一本本子,无论到哪里,都可以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
那么,积累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要写好作文需要准备许多的材料,但材料来自哪里呢?对我们学生来说,素材来自学习和生活:从大千世界的人物形象,社会动态,到生活琐事,及我们学习的心得体会,再到一本书、一本杂志、一张报纸,甚至一篇纸、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都会是我们写作的材料。因此我们要多看、多读、多记。
第二、可以用日记本、摘录本记下我们每一天搜集的材料,还可以把它们用卡片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出来。这样写作时我们就会有材可选,并能选好适合的材料。
第三、积累材料要“以十当一”,越多越好,这样在用材料时才能作到以“一当十”,做到越精越好。
三、拟提纲的要求
古代诗人曹植“七步成诗”,史青“五步成章”;还有王勃作文章先磨墨饮酒,再卧床思考,醒后挥笔成章,不易一字。这些名家写文章、作诗句时的走动、磨墨、饮酒、卧床,其实就是打草稿、想提纲的过程。像这种拟提纲的方式,我们称为“打腹稿”。
初学写作者最好用笔把作文提纲写出来,等我们有了较强的作文功底,再用想框架、打腹稿的方法。列提纲有这些好处:第一、能帮助我们把作文的结构理出来,作文时就能围绕提纲写,不易跑题,也不会忘记材料。
第二、考试时我们作文来不及打草稿,写提纲、想框架、打腹稿是最省时、最便捷的方法。
所以,初学作文者更应在平时养成先拟提纲后作文的习惯。
四、修改的要求修改是作文的最后一环。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确实有理,它告诉我们要反复地修改作文。修改要注意哪些要求呢?
第一、须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第二、应从文章的字、词、句、段中的有误或不当之处入手;第三、要美化作文的语言;第四、要提炼文章的主题,使主旨得以深化。
当然,做到如上所说的各方面不是朝夕可就之事,对中学生来说更应该从点滴训练起,还要有“不怕作文”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写作文,才能体验到作文的快乐。
篇4:小学作文教育心得:怎样写好研究报告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是走进信息世界的综合性学习,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可以针对一些现象产生疑问,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找相关资料解答疑问,并把这一过程整理成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模式,可以参考课文提供的阅读材料《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即: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同学们尝试进行研究时,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现象选择合适的题材。如:通过调查班里近视的人群,寻找近视的原因和预防近视的方法;通过调查班里阅读课外读物,了解同学们的阅读趋向,探究阅读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在调查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研究的结论。如调查近视人群的问题设计上,既要了解近视的度数、开始近视的时间,还要了解近视的大致原因,在统计各个问题的回答人数后,借助网上查询的资料便可以得出相关结论。
公众号:木子说教育
篇5:小学教师作文教育心得:怎样写好“田园风光”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为孩子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让城里的孩子感受到如诗如画的田园诗情。本次习作的内容就是写一写“田园风光”。
对于城里孩子来说,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似乎距离他们很遥远,但是细细回忆,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跟“田园风光”有关的片段:跟父母回老家,节假日去玩玩“农家乐”,乘车经过高速路边的田野……都是本次习作的好材料。
写好本次习作,要抓住两点,一个是写作的顺序,一个是介绍的内容。
写作的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也可以是空间顺序。如果在乡下待有一天或者一段时间,则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早晨——中午——晚上,如果只是转瞬即过,或者逗留的时间不长,建议采用空间顺序:从远到近,或者从近到远。这样介绍景物时就比较有条理了,不会让读者读起来感觉杂乱无章。
介绍景物时,可以像《乡下人家》一课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来介绍,也可以像《麦哨》一课那样,选取某一事物贯穿全文。由于孩子们初次涉及这种题材,可以模仿课文那样写,选取多种代表性景物,尽量详细描述,这样一篇稚拙的“田园风光”也从笔下流淌出来了。
本次习作的感人之处在于从习作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田园风光,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这也是孩子们要在习作中体现出来的。
公众号:木子说教育
篇6:作文教育心得:怎样写好“我会变”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作文题材是“我会变”。题目的关键字眼是“变”字。变什么呢?孩子们想变的东西多着呢?可是怎么写好这篇作文?这样的想象作文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要先确定“变”的主角,可以变成神话或传说中人物,如孙悟空、神笔马良或什么神仙,可以变成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周瑜等,也可以变成世间万物,如天上的云、地上的树……还可以是动画片中的人物。一句话,这“变”出来的必须是孩子们自己感受最深的,这样他们才有话可写。
确定好主题后就可以构思故事的情节了。情节的构思要跟主角的特性相符合:如果是变成孙悟空,就离不开七十二变;如果是神笔马良,就要体现神笔画出来的都会变成真的;如果是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就需要以历史为前提作适当想象,但再怎么穿越都不能违背历史;如果是动画片中的人物,也一样要符合这些人物原本的特点,像《疯狂小糖》中的软小糖,手脚可以像橡皮筋一样伸长收缩;如果是世间万物,也一样要符合原本特性,如云可以随风飘动,云聚积多了可以降雨,但是树就不能移动,除非被砍掉了。抓住了主角的特性就可以编写故事了。
故事情节可以扶危济困的情节,也可以把生活中的场景、校园中的场景搬进习作中,还可以天马行空乱想一番。如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写过一部小说《我是猫》,通过猫的一系列活动展现人的思想活动,整部小说至始至终没有离开猫这个角度。这也是孩子们可以模仿的一种写法。
公众号:木子说教育
篇7:小学作文教育心得:怎样写好“未来的事物”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科技世界,人类的许多梦想在20世纪变成了现实。所以在这一单元习作里,孩子们要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既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也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未来的食品、未来的住宅、未来的交通……
由于孩子们初次写想象作文,习作可能会出现只是单纯停留在描述未来事物的功能上,如有的孩子写未来的书桌,只是写了书桌融合了平板电脑、录音视频功能和提醒坐姿写字姿势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是怎么实现的,习作没有写出来了,这样就显得干巴巴的。有的孩子还没办法把思维从现有的状态中跳跃出来,写出来的事物还停留在现实中,这也是不可取的。
首先从选材上,孩子们要摆脱原有思维的束缚,可以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把生活中一些不够便捷的东西想象得更为便捷些,甚至可以把现有的物品来个大反转。比如:有的孩子会觉得要迟到的时候走路太慢,如果能给鞋子装上“风火轮”,人就可以像哪吒那样在空中飞行,想飞就飞,想停就停。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构思了。当然要在空中飞行,还得顺便想出一个解决人体在飞行中控制平衡的方法。是多出两只翅膀,还是要在鞋子加上安全装置……这么一想,奇妙的构思就越来越具体了。
有的孩子觉得现在常有拐卖儿童的事情发生,如果书包能有防盗或者攻击坏人的装置,那么被拐卖的危险就能大大降低了。至于书包的防盗和攻击装置可以怎么设计,就需要孩子开动脑筋,把一些相关的知识运用到书包的设计上。比如日本孩子的书包在地震中可以保护头部,落水时还可以当救生圈。孩子们在想象未来的书包时,把这些功能都加入到自己的奇思妙想中,那么想象出来的这个书包就“非一般寻常”了。
总而言之,孩子们在想象未来的事物时,既可以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加工,也可以自己胡编乱造,但是有一点要确定的,那就是尽自己的知识范畴,对未来事物的设计尽量解说得更为具体一点,切忌泛泛而谈。
公众号:木子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