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榜样4》人民功臣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及感想(共18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榜样4》人民功臣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及感想(共18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榜样4》人民功臣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及感想,本文共18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榜样4》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近日,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在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张富清同志他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员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奉献。
基层干部,我们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保家卫国、坚守岗位的英勇作为;学习他吃苦耐劳、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精神。
“牺牲的战友没机会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我有什么资格显摆战功。”这是张富清同志在采访中说的话,他的话值得我们反思,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不是存在过多的的追求名和利,而一时遗忘了初心和使命,丢失了公仆情。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贯彻一生,在工作中亲民爱民,为群众解决眼前的问题,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心系国家,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敢为同危害国家事业的敌对势力斗争,为国家事业无限奋斗。心系工作,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力量,确保担当作为。
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做奉献有为的干部;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守住初心、牢记使命。
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及感想【4】
战斗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不负铮铮誓言
革命年代,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他放弃安逸生活,主动来到最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深藏功名64年;耄耋之年,他不计个人得失,活得朴实而纯粹……
他叫张富清,一名普通的*员,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月3日,湖北省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发现,这座宁静安逸的小城里竟“藏着”一位有着卓著功勋的战斗英雄。
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上,记录了这位张富清老人在硝烟战火中的九死一生:
1948年6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打死敌人两名、缴获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边部队顺利前进,获师一等功;
1948年7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带领突击组6人,在东马村消灭外围守敌,占领敌人一个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自己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获团一等功;
1948年9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临皋执行搜索任务,发现敌人后即刻占领外围制高点,压制了敌人封锁火力,完成了截击敌人任务,迅速消灭了敌人,获师二等功;
1948年10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永丰战役中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了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获军一等功。
……
张富清告诉记者,1948年3月他参加了解放军,不分白天黑夜的战火纷飞,早已记不清打过多少仗,受过多少伤,但印象最深的是永丰城那一仗。
“我是夜间跃城,第一个跳下城墙的。很快在脚下刨了个土坑,把捆好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弹环上栓了个绳索,我猛地一拉,炸药和手榴弹同时爆炸,炸毁了敌人的第一个碉堡。”讲述起往事,老人的脸上洋溢着昂扬斗志。张富清说,他端着冲锋枪朝敌群猛扫,突然感到头顶仿佛被人重重锤了一下,他并没有在意继续战斗,直到血水顺着脸颊滑下,用手一摸头顶,才发现一块头皮被揭了起来……这是一颗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在头顶留下的一道浅沟。
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他炸毁了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四箱弹药。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张富清获得西北野战军甲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战斗结束,张富清死里逃生,而突击组的另两名战友却从此杳无音信。
“收复永丰以后,和我一起的两名突击组的战士,我到处去找……找不到,他们到底去哪儿了?”张富清喃喃道。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友,他们很少留下照片,但他们的影子却深深印刻在了老人的心底,六十余载,成为老人最挂念的人。
1950年张富清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1955年退役后,他将包括“人民功臣”奖章在内的三枚军功章,和那些证书一起,装进了一只旧皮箱里,被封存、被隐瞒、被遗忘……
对于父亲的往事,小儿子张健全表示,几十年来,他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从未听他说起过这些赫赫战功。
这些战斗功勋,为什么从来不讲?
张富清说:“很多战友,为党为人民献出了生命,他们的功劳都比我高,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炫耀显摆自己?”
瞒得再紧,瞒不过最亲的人,只有妻子孙玉兰最清楚丈夫身上的伤。
“他的牙齿是假牙,我问他牙齿怎么回事,他就说炮弹打过来把他牙齿炸掉了。我经常笑他的脑袋,我说你是个癞脑袋,他说我这脑袋是在战场上受伤的。”孙玉兰笑道。
在张富清右身腋下,是战争中被燃烧弹灼烧黑乎乎的一大片;在头顶的伤疤至今依稀可见……
枪林弹雨,视死如归,大义凛然。那些留在身上的伤痕,是张富清戎马一生抹不去的“勋章”!
1955年初,张富清退役转业,他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或者回到阔别多年的陕西老家,从武汉一路向西,来到地处偏远、人才匮乏的湖北恩施来凤县,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工作,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把余生奉献给了这座小城。
1985年,张富清在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从转业到离休的30年里,这位曾经的战场上“排头兵”,在平凡岗位默默地做着一颗“螺丝钉”。
如今,张富清已经95岁。耄耋之年的他,经历了人生中的又一次“变故”。
7年前,88岁的张富清因病左腿高位截肢,家人都以为他的余生会在轮椅上度过。但卧室中的轮椅,张富清却很少使用。他装上义肢,想要依靠自己,重新站立起来。
“我当时想的是,我要发扬保持突击队员的精神,我要站起来!”张富清说,比起失去生命的战友,他的生活是幸福的,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
他用双手撑着辅助行走支架,一遍一遍在家中练习行走。练习初期,因为走不稳经常摔倒,受伤流血的意外时有发生。家里的墙壁上,至今还留有他为了重新站起来时流过的血迹。
靠着一股打不倒的执拗,如今的张富清已经可以自由走动,可以下楼买菜,还会亲自下厨给老伴炒几个小菜。
一家四代人,如今有6名*员,后辈们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子孝孙贤,是晚年张富清最满足的事。
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告别军旅,初心不改。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员的忠诚信仰;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深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一个*员的铮铮誓言。
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莫道无名,人心是名。和平年代,英雄事迹和精神仍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将英雄精神赋予新的时代,让英雄人物、英雄精神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坐标,让不朽功绩永不磨灭,让英雄精神熠熠生辉。
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及感想【5】
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四个碉堡,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
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
现在,他95岁,仍然坚持学习。他说:“人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
……
所有这些,只因他是一名*员。
他就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张富清。
(一)
年12月3日,来凤县城。
来凤县委政法委干部张健全,小心翼翼地怀揣着一个包裹来到县人社局。彼时,县里正在按照上级统一安排,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
张健全带来的东西,是父亲张富清一生珍藏的宝贝。
“那是下午5点20分,我正准备下班。看到闪耀着光芒的勋章,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对那天的情景,来凤县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专班信息采集员聂海波记忆犹新。
在聂海波注视下,张健全郑重地一一取出包裹里的物品——
一本立功证书,记录着张富清在解放战争时立下的战功:立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
一份西北野战军的报功书,讲述着张富清“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
一枚西北军员会颁发的奖章,镌刻着“人民功臣”四个大字……
激动地看完张健全带来的材料,聂海波深感震撼:“没想到我们来凤还隐藏着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大英雄!”
(二)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年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况异常惨烈,“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
对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95岁的张富清仍历历在目。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张富清又是突击连的突击班成员。27日夜,他和两名战友匍匐前进,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城墙,与围上来的敌人激战。
“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
“打死七八个敌人后,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把我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弹,炸毁了碉堡……”
那一夜,张富清接连炸毁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数箱弹药。战斗中,他幸存下来,两个战友却从此杳无音讯……
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张富清获得军甲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48年3月参军,8月入党,在壶梯山、东马村、临皋、永丰城等战斗中都冲锋在前——这位陕西汉中小伙子历尽了九死一生。
(三)
陕西、新疆、北京、南昌、武汉……
几经辗转,1955年初,已是连职军官的张富清面临退役转业的人生转折。听说湖北西部恩施条件艰苦,急缺干部,他二话不说:“我可以去!”
听说来凤县在恩施最偏远、最困难,没有丝毫犹豫,他又一口答应:“那我就去来凤。”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从武汉动身,一路向西,再向西。恩施是湖北西部边陲,来凤更是边陲的边陲,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张富清来了。
“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员不来,哪个来啊!”——带着一个*员的赤诚,张富清来了。
此后几十年,“人民功臣”张富清勤劳的身影,先后出现在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双脚却很少再迈出来凤。母亲去世,他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工作挑最苦最难的干,从不争名争利。张富清把余生献给了来凤,献给了这片曾经毫无关联的大山。
浴血奋战,战功卓著……自从到了来凤,过去的一切,都被张富清刻意尘封起来。
60多年,无论顺境逆境,张富清从不提自己的战斗功绩。证书和军功章被他藏在一个随身几十年的皮箱里,连儿女也不知情。
(四)
瞒得再紧,瞒不过最亲的人。
妻子孙玉兰最清楚丈夫身上有多少伤。右身腋下,战争中被燃烧弹灼烧,黑乎乎一大片;头顶的伤疤至今依稀可见……
孙玉兰和张富清是同乡。战争期间及之后的几年,村里人都以为张富清已经不在人世了。1954年,张富清回了趟家乡,大家才知道,他还活着。
共青团员、妇女主任孙玉兰,和长自己11岁的张富清一见钟情。不久后,被爱情召唤的孙玉兰,追随张富清到了来凤。
这一来,就是一辈子。
上世纪60年代,为给国家减轻负担,担任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的铁饭碗“下岗”。他的理由很简单:“国家困难,我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占群众、公家的好处……要精简人员,首先从我自己脑壳开刀……”
同挚爱的人在一起,多苦都是甜。
夫妻俩生养了四个孩子。大女儿患病,至今未婚,常年在家靠母亲看护;小女儿是卫生院普通职员;两个儿子凭自己的本事上学、工作,从基层教师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县里的干部。
几个子女,没有一个在张富清曾经任职的单位上班。
如今,最小的儿子也快到退休年龄。形容自己眼中的父亲,张健全用了一个词:“平凡”。
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像一块砖头,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乐观、朴实、真诚……在大家的印象中,他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差别。
(五)
张富清是“战斗英雄”的消息,在来凤迅速传开了。
不少人感到震惊。“只知道他当过兵,没想到他是那么大的英雄。”
有人感到不解。“别人没他那么大的功劳,还整天问组织要这要那。他老婆没有工作,大女儿又残疾,也没见他提什么要求。”
有人感到惋惜。“那么大的战功,如果当初留在武汉,早就成了高级干部。”
更多的人深受教育和感动。
去年,张富清做眼部手术。术前,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行长李甘霖特意叮嘱,张老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选好一些的晶体。但张富清听说同病房的农民病友用的是的,也选了的。
“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衣服的袖口都烂了,还在穿;儿子给他买的新衣服,他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箱子里。
张富清的心里,几乎没有他自己。
“以前,只不过觉得他大我们一些,工作在我们前头;现在他从我面前过,我都要在心里默默向他致敬!”72岁的来凤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昌恩说。
(六)
在张富清简陋的家中,珍藏着一个打满了补丁的搪瓷缸。
一面是熠熠生辉的*、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一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孙玉兰说,这是丈夫最心爱的物件。
从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
上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仍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过去,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两口的家还是老样子。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这个家整洁而充满生气。阳台上整齐地养着一排绿植,像是一队整装待发的战士。
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我们面前的张富清,仿佛不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近几年,他仍然坚持自己下楼买菜,有时还下厨给老伴炒几个菜。透过窗户,常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1985年离休后,张富清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他特别爱看《半月谈》。
卧室的写字台上,一本版的《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被他翻阅得封皮泛白。
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做着标记——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这不正是*员张富清一生的写照吗?
(七)
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党员的信仰——
“我一直按我入党宣誓的去做……满脑子都是要消灭敌人,要完成任务……所以也就不怕死了。”
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
讲起这些,这位95岁的老人声音颤抖,泪水溢满了眼眶。
英雄事迹传出后,有媒体闻讯而来。张富清拒绝接受采访。记者越来越多,没有办法,张健全只好骗父亲:“这是组织的要求!”张富清这才答应——身为一名*员,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
张富清最欣慰的,是一家四代有六个党员。
考虑再三,让子女拿着立功证书去登记,出发点也是对党忠诚——
“党和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是一件大好事。如果我不如实向党报告,那就是对党不老实……”
(八)
时光回溯到2018年3月17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近一个月后,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挂牌。
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军人是最可爱的人”“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随着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有序开展,许多英雄事迹,陆续被发掘出来。
九旬老兵张富清,不想给党、给国家、给军队添任何麻烦。不久前,在给曾经战斗部队的一封答谢信中,他情真意切地写道:
“希望你们坚决听党的话,坚决听从习近平主席指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
(九)
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张富清当年战斗的英雄部队。年轻的官兵,正紧紧围绕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强军目标,学习老前辈张富清英雄事迹,立志做新时代革命军人。
3月2日,部队派员专程到来凤,探望老战士张富清。
是夜,平素内敛沉默的张健全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眼含热泪,他写下深情的记录——
部队来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澜
面对军装上的军徽
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
缓缓举起右手
庄严地行上军礼
……
篇2:《榜样4》人物介绍_时代楷模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及感想【1】
战斗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不负铮铮誓言
革命年代,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他放弃安逸生活,主动来到最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深藏功名64年;耄耋之年,他不计个人得失,活得朴实而纯粹……
他叫张富清,一名普通的*员,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2018年12月3日,湖北省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发现,这座宁静安逸的小城里竟“藏着”一位有着卓著功勋的战斗英雄。
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上,记录了这位张富清老人在硝烟战火中的九死一生:
1948年6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打死敌人两名、缴获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边部队顺利前进,获师一等功;
1948年7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带领突击组6人,在东马村消灭外围守敌,占领敌人一个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自己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获团一等功;
1948年9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临皋执行搜索任务,发现敌人后即刻占领外围制高点,压制了敌人封锁火力,完成了截击敌人任务,迅速消灭了敌人,获师二等功;
1948年10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永丰战役中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了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获军一等功。
……
张富清告诉记者,1948年3月他参加了解放军,不分白天黑夜的战火纷飞,早已记不清打过多少仗,受过多少伤,但印象最深的是永丰城那一仗。
“我是夜间跃城,第一个跳下城墙的。很快在脚下刨了个土坑,把捆好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弹环上栓了个绳索,我猛地一拉,炸药和手榴弹同时爆炸,炸毁了敌人的第一个碉堡。”讲述起往事,老人的脸上洋溢着昂扬斗志。张富清说,他端着冲锋枪朝敌群猛扫,突然感到头顶仿佛被人重重锤了一下,他并没有在意继续战斗,直到血水顺着脸颊滑下,用手一摸头顶,才发现一块头皮被揭了起来……这是一颗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在头顶留下的一道浅沟。
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他炸毁了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四箱弹药。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张富清获得西北野战军甲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战斗结束,张富清死里逃生,而突击组的另两名战友却从此杳无音信。
“收复永丰以后,和我一起的两名突击组的战士,我到处去找……找不到,他们到底去哪儿了?”张富清喃喃道。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友,他们很少留下照片,但他们的影子却深深印刻在了老人的心底,六十余载,成为老人最挂念的人。
1950年张富清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1955年退役后,他将包括“人民功臣”奖章在内的三枚军功章,和那些证书一起,装进了一只旧皮箱里,被封存、被隐瞒、被遗忘……
对于父亲的往事,小儿子张健全表示,几十年来,他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从未听他说起过这些赫赫战功。
这些战斗功勋,为什么从来不讲?
张富清说:“很多战友,为党为人民献出了生命,他们的功劳都比我高,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炫耀显摆自己?”
瞒得再紧,瞒不过最亲的人,只有妻子孙玉兰最清楚丈夫身上的伤。
“他的牙齿是假牙,我问他牙齿怎么回事,他就说炮弹打过来把他牙齿炸掉了。我经常笑他的脑袋,我说你是个癞脑袋,他说我这脑袋是在战场上受伤的。”孙玉兰笑道。
在张富清右身腋下,是战争中被燃烧弹灼烧黑乎乎的一大片;在头顶的伤疤至今依稀可见……
枪林弹雨,视死如归,大义凛然。那些留在身上的伤痕,是张富清戎马一生抹不去的“勋章”!
1955年初,张富清退役转业,他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或者回到阔别多年的陕西老家,从武汉一路向西,来到地处偏远、人才匮乏的湖北恩施来凤县,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工作,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把余生奉献给了这座小城。
1985年,张富清在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从转业到离休的30年里,这位曾经的战场上“排头兵”,在平凡岗位默默地做着一颗“螺丝钉”。
如今,张富清已经95岁。耄耋之年的他,经历了人生中的又一次“变故”。
7年前,88岁的张富清因病左腿高位截肢,家人都以为他的余生会在轮椅上度过。但卧室中的轮椅,张富清却很少使用。他装上义肢,想要依靠自己,重新站立起来。
“我当时想的是,我要发扬保持突击队员的精神,我要站起来!”张富清说,比起失去生命的战友,他的生活是幸福的,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
他用双手撑着辅助行走支架,一遍一遍在家中练习行走。练习初期,因为走不稳经常摔倒,受伤流血的意外时有发生。家里的墙壁上,至今还留有他为了重新站起来时流过的血迹。
靠着一股打不倒的执拗,如今的张富清已经可以自由走动,可以下楼买菜,还会亲自下厨给老伴炒几个小菜。
一家四代人,如今有6名*员,后辈们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子孝孙贤,是晚年张富清最满足的事。
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告别军旅,初心不改。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员的忠诚信仰;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深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一个*员的铮铮誓言。
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莫道无名,人心是名。和平年代,英雄事迹和精神仍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将英雄精神赋予新的时代,让英雄人物、英雄精神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坐标,让不朽功绩永不磨灭,让英雄精神熠熠生辉。
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及感想【2】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甲子跃迁尘与土,半生深藏功与名。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看似寥寥数语的评价实则却是春秋笔法、字字珠玑。爱国主义在任何国家都是备受推崇的“人间正道”,由此不禁想起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讲中最为后世称道的那句“爱国之问”:“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为你的国家做了什么”。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启动之际,总书记亲自做出重要批示,彰显出“不能让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铮铮承诺,张富清同志的典型事迹无疑是最为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干惊天动地事,需要涵养“慎独”的自律。“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慎独”是刻在骨子里的自律,自律的程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没有孔夫子韦编三绝、管宁藜床半穿的坐得住“冷板凳”、经得起“冷眼色”韧劲,是难以有所建树的;做学问如此,做事情更如是。张富清同志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与“死神”博弈、同时间“赛跑”,于贫困山区的崎岖小路上与人民“同甘苦”、和群众“共患难”,这一切都离不开虔诚向党、忠诚为民的政治自觉和高度自律。在西方历史虚无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思潮甚嚣尘上,荼毒国民的社会“大熔炉”中,张富清同志俨然是“洁身自好”的“一股清流”,其数十年如一日的“钉钉子”精神“冲刷”着喧嚣浮躁的不良积垢、涤荡着奢靡声色的滋生温床。
做隐姓埋名人,必须锤炼“慎众”的自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慎众”是挂在脸面的自觉,自觉的力度擘画人生的深度。总书记自身就有一种根植于心的“英雄情结”,“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而遗忘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对于真正的民族脊梁、时代楷模而言,“荣极一时”的功与名也许正是“过眼云烟”的尘与土,和耄耋之年仍宵衣旰食的袁隆平老先生一样,张富清同志转业之后没有向政府“摆资历”、“论勋章”而是悄无声息地主动请缨,扎根一线山区,这一去就是壮年热血变成暮年青丝,“发如雪”的催人泪下故事直至现在才曝光在“聚光灯”下戳中国人“泪点”,人生一世,有几个六十年可以重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潮头,大浪淘沙、风起云涌,前尘往事历历在目、音容笑貌言犹在耳,张富清同志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又一位“建国”。
时代楷模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3】
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这样的功名足以让人震撼,让人对功名的主人肃然起敬。可以想象,张富清同志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是何等的英勇顽强,是如何的奋不顾身。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劳苦大众的解放,他用鲜血书写了爱国主义的伟大华章,体现了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
然而,张富清同志却将这样伟大而光荣的功名“雪藏”,甚至连身边最亲近的亲人都不知道。也许在他看来,功名再大再响亮,都已经属于过去,需要从新开始;也许他在这样想,相比起那些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战友,他已经很幸运,功名不值得一提。
张富清同志退役转业后,又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张富清同志没有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没有选择舒适和安逸,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更愿意和生活困难群众战斗在一起。他在离开革命战争的战场后,又在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开辟了
“第二战场”,继续发挥他的革命斗志,实现他的革命理想。
这一“隐藏”一“选择”,彰显了张富清同志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革命者情怀。在部队,他冲锋陷阵舍生忘死,为了保家卫国不怕流血牺牲;到地方,他又心系群众冷暖,身先士卒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他用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实际行动,书写了精彩的人生 篇章。
张富清同志把党的事业、党员责任和群众利益看得很重,总是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他把把金钱名利、个人得失看得很淡,只讲付出,不求回报。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守初心、不改本色。要不论身披何种荣誉头戴何种光环,不论何时何地,都始终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和责任,不忘艰苦奋斗的党员本色,始终以国家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时代楷模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4】
重读张富清老人的生平经历,于平凡中感悟身为中国*人的光荣伟大;体味张富清老人的动人话语,于点滴中催发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
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党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简单平凡的话语在此刻听来却那么掷地有声,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迎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前,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64年前,他退伍转业,在湖北来凤县的艰苦山区奉献一生。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
“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现在,他95岁,仍然坚持学习。他说:“人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作为一名中国*党员,张富清用自己的行动见证了自己的铮铮誓言,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身为*员的初心和使命。
朴实纯粹,淡泊名利。深藏战功63年,因为一次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这位老人才重新被人们认识。谁曾想这位平时默默无闻的张富清竟是立下赫赫战功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这让当时负责信息采集登记人员都为之震惊。每当提起70年前牺牲的战友,老人泪眼婆娑:“我的战功,和他们的贡献相比,差得很远;我现在人还在,生活等各方面都比他们享受得多,还有什么理由向组织提要求?”甘于贫苦,淡泊名利,装修、家具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老样式,平日生活更是将勤俭节约融入了生活的点滴。在面对儿女工作时,时任革委会负责领导的张富清毅然让儿女下乡锻炼,到祖国更需要的地方历练成长,甚至在晚年患白内障进行手术时也只是选择了一副的晶体,而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老人用他的淳朴淡泊彰显了*员的高尚品格。
一心为国,造福一方。抗战时期的战斗英雄,复员转业后的人民好干部。哪里需要我就到那里去,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张富清抱定这样的一种信念扎根来凤30年,为官一任,张富清认真工作深藏功名,带领群众投工投劳,一起放炮眼、开山修路
……为来凤县带来了新气象,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见证了*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正是有无数像张富清老人一样的人为我们负重前行默默付出,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捍卫了我们的建设成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党员的无限忠诚,这一切的一切也将不断地激励着我们新的一代继续向前,以无数英模先辈为榜样凝聚成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为祖国的明天不懈奋斗!
篇3:党员先进事迹张富清精神《榜样4》观后感学习心得400字
《榜样4》在央视播出后,我看了非常感动。每位“上榜”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以不同的感人事迹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当我们聚焦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主题中,通过他们典型的事迹,我看到的,是一种“勇于担当,服务群众,无私忘我,热情奉献”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和境界,恰是我们每个共产党都要认真学习和践行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书写着人生理想和大爱,从平凡
精彩,他们只是默默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燃烧着自己,然后照亮了世界和人民。而这些,都基于他们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有着一颗优秀共产党员的心,更是共产党人集体思想和信念感染着他们,让他们深深地理解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既平凡又伟大,也让他们在自己的生命中,有了更大的空间和热情,去热爱他们所眷恋的土地和人民。
篇4:党员先进事迹张富清精神《榜样4》观后感学习心得400字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张富清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一辈子忠于党和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战争年代,他不怕牺牲,奋勇杀敌,两次获得“战斗英雄”称号;和平时期,他主动选择到湖北最偏远艰苦的来凤县工作,坚守工作岗位,矢志奉献;从过去到现在,他从不向组织伸手要名利、要待遇,甘于淡泊,清廉自守,从不宣扬自己的过去,至今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一心为国,造福一方。哪里需要就往那里搬,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扎根来凤30年,为民造福,带领群众一起放炮眼、开山修路,为来凤县带来了新气象,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见证了共产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在张富清老人眼里,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应该做到“党指到哪,就打到哪”,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在祖国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应该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艰苦就去哪”,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新中国走过了70年风风雨雨,张富清同志的岗位和身份也随之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崇高精神。
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往往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始终坚持无私奉献的信念,都在平凡的岗位展现伟大,刚好见证了那句“于平凡中见证伟大”。张富清同志任劳任怨,最终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他的事迹,让我们明白要做优秀的共产党员就要学会默默地无私奉献,在工作中坚持“干事比名分重要”,更要干一行爱一行。我们身为纪检监察干部,特别从事审查调查一线工作的我们要做到三个一定。
第一个一定是:一定要做到守住初心。我们审查调查的初心就是捍卫纪法尊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做一名无愧无悔的纪检人。审查调查工作中,每一件问题线索涉及的都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查办案件要尽心尽力,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坚决严肃查处涉黑涉恶、治理脱贫攻坚、民生领域等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给人民满意的答复,让人民幸福,默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第二个一定是:一定要保持奋斗者的姿态和精神风貌。审查调查工作艰苦繁杂,必须要主动担当作为,不松劲、不停歇,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扎实开展初核和审查调查工作,做到问题线索件件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给人们群众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个一定是:一定要不求回报,孜孜不倦、无私奉献。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在别人眼里都略带神秘色彩,因为我们是一群秉公执纪、无私奉献的特殊战士,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在我们的心中,党纪与国法,公职与纪律,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所办的每一起案件,都浸透着心血和汗水,饱含着坚守法纪和正义的执着。在平凡中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汗水里体验着工作的快乐,敢于“得罪人”,勇于“作斗争”,善于“找毛病”,甘于“挑重担”,用担当诠释忠诚,用实干扛起责任,用奉献书写初心。
10月21日晚,《榜样4》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我观看完节目后激动不已,久久不能平复。榜样的精神是如此熠熠生辉,照亮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灵,温暖了亿万的人民群众。学习榜样精神是一件常抓不懈的大事、要事,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的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继承榜样精神,要始终对党忠诚。“党指挥到哪里,就打到哪里”是张富清老同志一生在践行的誓言,他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保家卫国,到地方为民造福,诠释了以身许国的一腔忠魂。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严峻挑战,要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做到对党永远忠诚;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决抵御克服“四大危险”,做政治、思想、行动上的明白人,才能长风破浪济沧海。
继承榜样精神,要始终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主题和承诺,隋耀达同志就是一位践诺的代表,他动员全家人搬到乡下,扎根农村开展扶贫工作,改善了共村学校教学条件,带领全村党员和贫困户成立合作社共同致富。隋耀达同志的先进事迹无处不在体现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二字装在心中,牢记党员的初心使命、公仆的为民之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百姓心为心,始终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为民服务解难题,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重要标准,答好时代考卷。
继承榜样精神,要始终克己奉公。《榜样4》中的李连成,自担任村支部书记起,没有喝过村里的一滴酒,没有乱花村里的一分钱,连自己在村企业使用的办公用品都是从家里带去的。看似小事,却折射出一名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正能量”形象,正所谓“廉生威”,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榜样,树牢遵纪守法意识,自觉接受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约束和监督,坚决不踩“红线”,不碰“底线”,不打“擦边球”;管好自己的心,不该想的不要乱想,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乱吃,不该说的不要乱说,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乱拿,管好自己的脚,不该去的不要乱去,做人民满意的“勤务员”。
继承榜样精神,要始终干字当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就是立下愚公移山之志,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党员干部始终要以“干”字当头,要肯干,做一名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新时代奋斗者;要实干,不在言多,不要满腹牢骚、抱怨,心实手勤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积跬步以至千里、积涓流以成江海;要苦干,敢于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要能干,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实干苦干中讲究方式方法和与时俱进,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篇5:《榜样4》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同志深藏功名60多年,不改初心和本色,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是千千万万党员学习的榜样。
个人认为,要学习张富清同志的精神,一是要牢记使命,保持本色。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二是脚踏实地,不懈奋斗。要持之以恒的战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推动工作创新发展,用高质量的业绩回馈祖国和人民。三是不计得失,从容应对。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无论是学习、工作,面对得失都要从容淡定,保持宽广的胸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篇6:《榜样4》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有这样一位老英雄,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他就是湖北来凤县离休干部,今年95岁的张富清老人。
在部队,他保家卫国。部队军营,战功赫赫。1948年,24岁的张富清离开陕西汉中洋县的家,光荣入伍,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的一名战士。先后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子战场冒着枪林弹雨,不顾自身安危保家卫国,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到地方,他为民造福。退役转业,低调奉献。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他克己为国,国家开展精简退职工作,张富清首先动员的,竟是自己的妻子;他辗转多个岗位,一直默默地做着一颗螺丝钉;他年逾八旬截肢,自己锻炼用义肢走路,没给国家添过一份负担。60多年来,他刻意封尘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他的事迹才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才得以重现在人们面前。
张富清选择扎根苦境,艰苦奋斗,始终以突出队员的姿态,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树立起一段让普通人无法企及的英雄高度。“藏”起来的是功名,“露”出来的是初心。张富清从未因追逐名利而工作,从不求被他人铭记,但求奉献自己无愧的人生。从未将自己的荣誉向他人提及,一直过着低调而简朴的生活,他是我们美好生活背后的奋斗者,他是淡泊名利、奉献自己的时代英雄。他的坚强党性和光辉品质,正是新时代“绝对忠诚”的鲜活教材,引导并教育我们,
淡泊名利的张富清老人,其实很富有。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一枚枚军功章镌刻着他的荣耀,他的经历很富有;和平时期,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用共产党人的本色赢得群众信赖,他的精神很富有。理想信念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忘初心、不负使命、不改本色,张富清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坚守信仰的时代标杆。
篇7:榜样4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观后感
95岁人生,71年党龄,深藏战功63年,每一个数字,都是不平凡的岁月刻度,都是实实在在的寒来暑往,风雨阴晴。张富清选择扎根苦境,艰苦奋斗,始终以突出队员的姿态,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树立起一段让普通人无法企及的英雄高度。藏起来的是功名,露出来的是初心。张富清的坚强党性和光辉品质,正是新时代绝对忠诚的鲜活教材,引导并教育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光辉征程时,攻坚克难、甘于淡泊、克己奉公,仍然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坚守的党性本色、精神底色和境界特色。只有对党绝对忠诚,才有哪里最困难,我就到哪里去的决心和勇气。与张富清的军功一同重见天日的,是他参加突击队敢死队浴血奋战的英雄经历。祖国从战争走向和平,张富……
篇8:榜样4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观后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揭开了一位革命老兵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赫赫功名。在张富清人生旅程中,风华正茂之时,他捍卫忠诚,用血肉之躯在枪林弹雨中挥洒青春;功成身退之时,他选择付出,投身西部边陲山区奉献一腔热血;老骥伏枥之时,他箪食瓢饮,用最简朴的生活,最崇高的品质,成为无数党员干部的精神丰碑。我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张富清哽咽着说出了将自己所有战功尘封64年的心里话。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主动请缨,始终冲锋前阵,无惧生死,突击任务中炸碉堡、负重伤&h…
篇9:榜样4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观后感
《榜样4》专题节目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通过先进事迹再现、典型代表访谈、嘉宾现场、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集中彰显优秀共产党员坚定信仰、担当作为、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开展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观看央视专题片《榜样4》,感触颇多。节目第一位出现的嘉宾是今年“火”遍大江南北的一位老英雄——湖北省来凤县离休干部张富清。张老已90多岁高龄,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来到节目现场,但是他通过镜头重温了自己的入党志愿。老人用仅剩的一条腿,站了起来,举起右拳,大声宣读: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濮阳县……
篇10:榜样4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观后感
以革命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今年已95岁高龄的张富清,是解放战争中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4个碉堡,有着赫赫战功的西北野战军突击队员;是转业时前往鄂西山区,为一方贫穷百姓,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是在艰苦岁月里藏起战功,甘守清苦,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的退伍老兵。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的入党誓词,坚决听党的话,保证完成任务。我是共产党员,哪……
篇11:榜样4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观后感精选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他的奉献精神,是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他的感人事迹,不仅是建行人的荣誉,更应该是我们落实总书记‘三个能力’建设的精神食粮。
张富清的事迹,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应当具有的精神境界和自我追求。他胸怀大局、不计得失,为支援地方建设,张富清同志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到条件最艰苦的来凤工作;在国家精简工作人员时,率先动员妻子放弃“铁饭碗”,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使我想起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诠释的共产党员高尚品格。他深藏功名、居功不傲,虽然九死一生、功勋卓著,却从未对身边人提过半个字,一直珍藏在心中60余年,更不以此向组织要福利、要待遇。让我在敬仰的同时,内心感到深深的震撼,所谓“守真志满、逐物意移”,更是党的十九大精神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道理的活生生榜样。他淡泊名利、乐观向上,多年来,张富清同志住着老房子、用着旧家具,吃着粗茶淡饭,过着清贫生活,88岁截肢仍乐观向上、坚持锻炼,靠着假肢和支架重新站了起来;95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看电视新闻,他不居功、不自傲,所追求的是心安,是不给人民、党和国家添麻烦。
张富清的事迹,让我产生共鸣的是,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会拥有这样一颗初心。过去几年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不忘初心,要求全党同志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一定要砥砺奋进。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张富清老英雄,让我看到了一生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赤子之心的情怀。给我的启示是,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无论我们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张富清的事迹,使我坚定信念,忠诚担当、不忘初心。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同志坚决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在祖国建设时期,坚决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儿,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作为一级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金融市场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更应不忘初心,对党忠诚、强化政治担当,思想和行动上体现坚定信仰、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认真履行好一岗双责。具体来说,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知行合一、一以贯之:一是彰显政治统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融入业务工作,健全制度机制,严格责任落实,努力把政治建设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张富清的事迹,催我不断奋进,不畏艰难、矢志奋斗。张富清同志面对生死考验,无私无畏,主动请缨担任突击队员,当前锋打头阵、翻城墙炸碉堡,与敌人殊死搏斗,负伤不下火线。当前,虽然处于和平年代,但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使金融市场已经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建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市场份额、抗风险能力、队伍战斗力的提升,都是我的现实职责和使命。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要发扬张富清同志的奋斗精神,立足岗位、坚守职责、勤勉敬业,自觉融入中国建设银行三大战略和第二曲线的愿景。要聚焦中心工作、注重实际效果,平常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推进实施“三大战略”、“第二曲线”重点工作相融合,修炼党员队伍能力,使基层党建工作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更广的辐射能力、更好的带动作用,为建行转型发展做出新贡献。
篇12:榜样4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观后感精选
榜样4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观后感我五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揭开了一位革命老兵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赫赫功名。在张富清人生旅程中,风华正茂之时,他捍卫忠诚,用血肉之躯在枪林弹雨中挥洒青春;功成身退之时,他选择付出,投身西部边陲山区奉献一腔热血;老骥伏枥之时,他箪食瓢饮,用最简朴的生活,最崇高的品质,成为无数党员干部的“精神丰碑”。
“我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张富清哽咽着说出了将自己所有战功尘封64年的心里话。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主动请缨,始终冲锋前阵,无惧生死,突击任务中炸碉堡、负重伤……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当突击队员是,他只淡淡一笑:“我入党时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让张富清敢于直面生死、英勇杀敌,也造就了时代丰碑“人民功臣”。
张富清的一生注定是默默奉献的一生,时逢部队转业,他本可以选择去条件更好、待遇更优的地方,但他却主动投身湖北恩施边远山区,下基层、搞生产、修公路,住柴房、睡草席,吃萝卜、咽青菜。心中装的是老百姓的温饱冷暖,却顾不上自己家的柴米油盐,在湖北恩施多年,张富清在多个岗位上工作过,却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福利,为家人开后门、亮绿灯。因为“我是国家干部,我要把我的位置站正。如果我给我的家属行方便,这不就是以权谋私吗?这是对党不廉洁,对人民不廉洁,我坚决不能做!”多年来,张富清舍小家顾大家,“不给组织添麻烦”潜移默化的成了家风。
如今,已经95岁高龄的张富清和老伴还生活在建于上世纪80年代潮湿老旧的老房子里,最简单的陈设,最清淡的饮食,最朴实的生活。71年党龄的张富清经历得了战争岁月的洗礼,耐得住功成身退的清寂,依旧守着那一份老党员淳朴作风,守着入党时的那份炽热初心,他“心中富足、两袖清廉”,激励着我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廉洁自律,张富清同志终将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们值得学习的“榜样力量”!
篇13:榜样4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观后感精选
榜样4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观后感三
以革命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已95岁高龄的张富清,是解放战争中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4个碉堡,有着赫赫战功的西北野战军突击队员;是转业时前往鄂西山区,为一方贫穷百姓,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是在艰苦岁月里藏起战功,甘守清苦,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的退伍老兵。“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的入党誓词,坚决听党的话,保证完成任务。”“我是共产党员,哪里有困难,哪里条件艰苦,我就去哪里。”“党把我培养成一个革命军人、一个国家干部,我就要努力为党、为人民做点事。”这就是革命老前辈、老英雄张富清的铮铮之言。
战争年代,张富清火线入党,从此70多年的漫漫岁月中,初心不改。带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在战场上张富清舍生忘死,为新中国、为人民不畏困难、勇于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张富清夙夜在公,哪里有困难,他就主动去哪里,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不计得失。自家的日子再难,也从不向组织开口。他高度自觉:“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为党和国家分忧,不能跟党讲价钱。”
张富清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人们感动于英雄无言,更感动于一位耄耋老人历经岁月磨炼而始终坚守的初心。他的感人故事正是“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的生动诠释。履职尽责、许党报国是张富清一生的修行,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每一位革命军人的修行。他是新时代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广大党员干部要向老前辈张富清学习,学习他初心不改、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他夙夜在公、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学习他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进取精神;学习他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不计得失的刚毅品格;学习他不畏困难、敢于牺牲的斗争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奋进新时代,开拓新征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一定要以革命前辈张富清为榜样,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始终把忠诚和信仰刻在心中,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努力在自身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勇做时代先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程,依靠前辈们不断攻坚克难、默默奉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畏艰难、不懈奋斗。
“正是有了无数像张富清这样的先进人物,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不断前进,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岳奎说,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以英雄为榜样,见贤思齐,甘于奉献。全社会都弘扬奉献精神,就能凝聚起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榜样4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观后感四
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近日来已经形成了一股忘我奉献之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积极弘扬张富清同志这种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这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一种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张富清老人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奉献力量的、是凝聚党员使命意义的:荣获西北野战军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这样赫赫战功的英雄却默默无闻64年,没有对任何人吐露过自己的功勋。他说:“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东汉有一名将叫冯异,人称“大树将军”,因为每到众将军在一起夸耀自己功绩的时候,他总是坐在一旁的大树下默默无语,从不参与讨论。张富清老人就是新时期的“大树将军”,甚至比“大树将军”更低调、更朴实,因为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实践自己“让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初心。为了这份初心,他可以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出生入死;为了这份初心,他可以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岗位上耕耘几十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这就是一名真正的、纯粹的共产党员所展现出来的初心力量。
自古人们追求的无非就是名利,名利的诱惑是巨大的,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首先要学会淡泊名利。淡漠名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不提那种“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变态心理,单单一个“青史留名”就让无数风云人物为之向往。人生百年,功名利禄难以绕开。有些人把功成名就当成人生的奋斗目标,为出人头地无所不用其极;有些人则看中功名、权利所带来的利益,幻想着福泽绵长、后辈兴旺。只有共产党人,才能把“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的共产主义当成毕生的追求,“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俗话说“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乱晃”,一些人刚刚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漫天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生怕组织埋没了他的功劳,甚至把取得的一点成绩当成向组织伸手的资本,要权、要名、要利。唯有真正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英雄,才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不为名利所诱惑,不为功名所束缚,才能将荣誉看得如此云淡风轻。在张富清老英雄这些人民功臣的眼中,共产党员的初心、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比任何的名利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一段时间的坚守,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将奉献精神贯穿一生时间着实不易,这也是一名优秀共产党人一生的不懈追求。名利面前、大是大非面前,张富清老英雄用他的言行,为我们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初心本色。他是当今时代。每一个共产党员行为的标尺、对照自身的一面镜子,对照出了我们的差距与不足;他可以说是我们实现伟大中国梦途中,每个共产党人前行的旗帜,这面旗帜鲜活、让目标更加明朗,让奋斗更加充满意义,追梦路上,砥砺前行,奋勇向前。
篇14:榜样4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观后感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他的奉献精神,是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他的感人事迹,不仅是建行人的荣誉,更应该是我们落实总书记‘三个能力’建设的精神食粮。张富清的事迹,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应当具有的精神境界和自我追求。他胸怀大局、不计得失,为支援地方建设,张富清同志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到条件最艰苦的来凤工作;在国家精简工作人员时,率先动员妻子放弃铁饭碗,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使我想起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诠释的共产党员……
篇15: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及感想 观看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学习张富清优秀事迹心得体会
世上没有生而为圣的人,也没有生而便伟大的人。然而那些最终伟大的,那些最终被尊为圣人的人。他们与我们这些普通人区别在哪里,是什么让他们最终名列青史,万古流传。那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支撑他们的力量,一种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帮助他们获得胜利的力量,一种使人高贵与伟大的力量,那便是信仰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钙,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比作共产党人的总开关。面对如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信仰不仅是人生的指路明灯,也是社会聚沙成塔的利器,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至信而深厚,唯有崇尚信仰的力量,才能照亮前行之路。
如今,有人说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没有了主义,没有了精神。一些人丢了信仰,忘了理想,忘记了作为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忘记了作为干部的奉献与牺牲,忘记了与百姓的鱼水关系,高高在上,这是一个可怕的现实。信仰的缺失不仅仅是损害个人利益,更多的是对整个社会的质的伤害,而且信仰缺失并非像一堵墙的瞬间坍塌,而是一砖一瓦的累积式崩碎。唯有重拾信仰,真正才能驱散阴霾。
在实现小康社会之路,实现伟大复兴之路,信仰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崇尚信仰,才能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做到心系群众。无论扎根基层,还是奉献社会,也会将信仰的力量化为工作的动力,践行于实践之中。
信仰是对党忠诚的纯粹。“虔诚而执著,至信而深厚”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对党绝对忠诚,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坚定一生跟党走的铮铮信念。
信仰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仰必须始终根植于泥土,充满百姓气息,才能历久弥新、永葆生机和活力。“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信仰更是爱岗敬业的坚守。把职业当事业,把责任当己任,把实干担当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将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共筑一道坚实的思想之墙,驱散信仰阴霾,为国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战斗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不负铮铮誓言
革命年代,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他放弃安逸生活,主动来到ZUI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深藏功名64年;耄耋之年,他不计个人得失,活得朴实而纯粹……
他叫张富清,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12月3日,湖北省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发现,这座宁静安逸的小城里竟“藏着”一位有着卓著功勋的战斗英雄。
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上,记录了这位张富清老人在硝烟战火中的九死一生:
1948年6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打死敌人两名、缴获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边部队顺利前进,获师一等功;
1948年7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带领突击组6人,在东马村消灭外围守敌,占领敌人一个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自己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获团一等功;
1948年9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临皋执行搜索任务,发现敌人后即刻占领外围制高点,压制了敌人封锁火力,完成了截击敌人任务,迅速消灭了敌人,获师二等功;
1948年10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永丰战役中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了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获军一等功。
……
张富清告诉记者,1948年3月他参加了解放军,不分白天黑夜的战火纷飞,早已记不清打过多少仗,受过多少伤,但印象ZUI深的是永丰城那一仗。
“我是夜间跃城,第一个跳下城墙的。很快在脚下刨了个土坑,把捆好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弹环上栓了个绳索,我猛地一拉,炸药和手榴弹同时爆炸,炸毁了敌人的第一个碉堡。”讲述起往事,老人的脸上洋溢着昂扬斗志。张富清说,他端着冲锋枪朝敌群猛扫,突然感到头顶仿佛被人重重锤了一下,他并没有在意继续战斗,直到血水顺着脸颊滑下,用手一摸头顶,才发现一块头皮被揭了起来……这是一颗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在头顶留下的一道浅沟。
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他炸毁了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四箱弹药。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张富清获得西北野战军甲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战斗结束,张富清死里逃生,而突击组的另两名战友却从此杳无音信。
“收复永丰以后,和我一起的两名突击组的战士,我到处去找……找不到,他们到底去哪儿了?”张富清喃喃道。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友,他们很少留下照片,但他们的影子却深深印刻在了老人的心底,六十余载,成为老人ZUI挂念的人。
1950年张富清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1955年退役后,他将包括“人民功臣”奖章在内的三枚军功章,和那些证书一起,装进了一只旧皮箱里,被封存、被隐瞒、被遗忘……
对于父亲的往事,小儿子张健全表示,几十年来,他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从未听他说起过这些赫赫战功。
这些战斗功勋,为什么从来不讲?
张富清说:“很多战友,为党为人民献出了生命,他们的功劳都比我高,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炫耀显摆自己?”
瞒得再紧,瞒不过ZUI亲的人,只有妻子孙玉兰ZUI清楚丈夫身上的伤。
“他的牙齿是假牙,我问他牙齿怎么回事,他就说炮弹打过来把他牙齿炸掉了。我经常笑他的脑袋,我说你是个癞脑袋,他说我这脑袋是在战场上受伤的。”孙玉兰笑道。
在张富清右身腋下,是战争中被燃烧弹灼烧黑乎乎的一大片;在头顶的伤疤至今依稀可见……
枪林弹雨,视死如归,大义凛然。那些留在身上的伤痕,是张富清戎马一生抹不去的“勋章”!
1955年初,张富清退役转业,他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或者回到阔别多年的陕西老家,从武汉一路向西,来到地处偏远、人才匮乏的湖北恩施来凤县,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工作,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把余生奉献给了这座小城。
1985年,张富清在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从转业到离休的30年里,这位曾经的战场上“排头兵”,在平凡岗位默默地做着一颗“螺丝钉”。
如今,张富清已经95岁。耄耋之年的他,经历了人生中的又一次“变故”。
7年前,88岁的张富清因病左腿高位截肢,家人都以为他的余生会在轮椅上度过。但卧室中的轮椅,张富清却很少使用。他装上义肢,想要依靠自己,重新站立起来。
“我当时想的是,我要发扬保持突击队员的精神,我要站起来!”张富清说,比起失去生命的战友,他的生活是幸福的,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
他用双手撑着辅助行走支架,一遍一遍在家中练习行走。练习初期,因为走不稳经常摔倒,受伤流血的意外时有发生。家里的墙壁上,至今还留有他为了重新站起来时流过的血迹。
靠着一股打不倒的执拗,如今的张富清已经可以自由走动,可以下楼买菜,还会亲自下厨给老伴炒几个小菜。
一家四代人,如今有6名共产党员,后辈们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子孝孙贤,是晚年张富清ZUI满足的事。
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告别军旅,初心不改。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信仰;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深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莫道无名,人心是名。和平年代,英雄事迹和精神仍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将英雄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英雄人物、英雄精神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坐标,让不朽功绩永不磨灭,让英雄精神熠熠生辉。
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四个碉堡,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ZUI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
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
现在,他95岁,仍然坚持学习。他说:“人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
……
所有这些,只因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他就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张富清。
(一)
月3日,来凤县城。
来凤县委政法委干部张健全,小心翼翼地怀揣着一个包裹来到县人社局。彼时,县里正在按照上级统一安排,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
张健全带来的东西,是父亲张富清一生珍藏的宝贝。
“那是下午5点20分,我正准备下班。看到闪耀着光芒的勋章,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对那天的情景,来凤县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专班信息采集员聂海波记忆犹新。
在聂海波注视下,张健全郑重地一一取出包裹里的物品——
一本立功证书,记录着张富清在解放战争时立下的战功:立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
一份西北野战军的报功书,讲述着张富清“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
一枚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奖章,镌刻着“人民功臣”四个大字……
激动地看完张健全带来的材料,聂海波深感震撼:“没想到我们来凤还隐藏着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大英雄!”
(二)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年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况异常惨烈,“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
对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95岁的张富清仍历历在目。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张富清又是突击连的突击班成员。27日夜,他和两名战友匍匐前进,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城墙,与围上来的敌人激战。
“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
“打死七八个敌人后,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把我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弹,炸毁了碉堡……”
那一夜,张富清接连炸毁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数箱弹药。战斗中,他幸存下来,两个战友却从此杳无音讯……
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张富清获得军甲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48年3月参军,8月入党,在壶梯山、东马村、临皋、永丰城等战斗中都冲锋在前——这位陕西汉中小伙子历尽了九死一生。
(三)
陕西、新疆、北京、南昌、武汉……
几经辗转,1955年初,已是连职军官的张富清面临退役转业的人生转折。听说湖北西部恩施条件艰苦,急缺干部,他二话不说:“我可以去!”
听说来凤县在恩施ZUI偏远、ZUI困难,没有丝毫犹豫,他又一口答应:“那我就去来凤。”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从武汉动身,一路向西,再向西。恩施是湖北西部边陲,来凤更是边陲的边陲,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张富清来了。
“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带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张富清来了。
此后几十年,“人民功臣”张富清勤劳的身影,先后出现在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双脚却很少再迈出来凤。母亲去世,他也没能见上ZUI后一面……
工作挑ZUI苦ZUI难的干,从不争名争利。张富清把余生献给了来凤,献给了这片曾经毫无关联的大山。
浴血奋战,战功卓著……自从到了来凤,过去的一切,都被张富清刻意尘封起来。
60多年,无论顺境逆境,张富清从不提自己的战斗功绩。证书和军功章被他藏在一个随身几十年的皮箱里,连儿女也不知情。
(四)
瞒得再紧,瞒不过ZUI亲的人。
妻子孙玉兰ZUI清楚丈夫身上有多少伤。右身腋下,战争中被燃烧弹灼烧,黑乎乎一大片;头顶的伤疤至今依稀可见……
孙玉兰和张富清是同乡。战争期间及之后的几年,村里人都以为张富清已经不在人世了。1954年,张富清回了趟家乡,大家才知道,他还活着。
共青团员、妇女主任孙玉兰,和长自己11岁的张富清一见钟情。不久后,被爱情召唤的孙玉兰,追随张富清到了来凤。
这一来,就是一辈子。
上世纪60年代,为给国家减轻负担,担任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的铁饭碗“下岗”。他的理由很简单:“国家困难,我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占群众、公家的好处……要精简人员,首先从我自己脑壳开刀……”
同挚爱的人在一起,多苦都是甜。
夫妻俩生养了四个孩子。大女儿患病,至今未婚,常年在家靠母亲看护;小女儿是卫生院普通职员;两个儿子凭自己的本事上学、工作,从基层教师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县里的干部。
几个子女,没有一个在张富清曾经任职的单位上班。
如今,ZUI小的儿子也快到退休年龄。形容自己眼中的父亲,张健全用了一个词:“平凡”。
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像一块砖头,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乐观、朴实、真诚……在大家的印象中,他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差别。
(五)
张富清是“战斗英雄”的消息,在来凤迅速传开了。
不少人感到震惊。“只知道他当过兵,没想到他是那么大的英雄。”
有人感到不解。“别人没他那么大的功劳,还整天问组织要这要那。他老婆没有工作,大女儿又残疾,也没见他提什么要求。”
有人感到惋惜。“那么大的战功,如果当初留在武汉,早就成了高级干部。”
更多的人深受教育和感动。
去年,张富清做眼部手术。术前,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行长李甘霖特意叮嘱,张老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选好一些的晶体。但张富清听说同病房的农民病友用的是的,也选了的。
“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衣服的袖口都烂了,还在穿;儿子给他买的新衣服,他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箱子里。
张富清的心里,几乎没有他自己。
“以前,只不过觉得他大我们一些,工作在我们前头;现在他从我面前过,我都要在心里默默向他致敬!”72岁的来凤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昌恩说。
(六)
在张富清简陋的家中,珍藏着一个打满了补丁的搪瓷缸。
一面是熠熠生辉的天安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一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孙玉兰说,这是丈夫ZUI心爱的物件。
从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
上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仍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过去,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两口的家还是老样子。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这个家整洁而充满生气。阳台上整齐地养着一排绿植,像是一队整装待发的战士。
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我们面前的张富清,仿佛不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近几年,他仍然坚持自己下楼买菜,有时还下厨给老伴炒几个菜。透过窗户,常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1985年离休后,张富清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他特别爱看《半月谈》。
卧室的写字台上,一本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被他翻阅得封皮泛白。
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做着标记——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这不正是共产党员张富清一生的写照吗?
(七)
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党员的信仰——
“我一直按我入党宣誓的去做……满脑子都是要消灭敌人,要完成任务……所以也就不怕死了。”
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
讲起这些,这位95岁的老人声音颤抖,泪水溢满了眼眶。
英雄事迹传出后,有媒体闻讯而来。张富清拒绝接受采访。记者越来越多,没有办法,张健全只好骗父亲:“这是组织的要求!”张富清这才答应——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
张富清ZUI欣慰的,是一家四代有六个党员。
考虑再三,让子女拿着立功证书去登记,出发点也是对党忠诚——
“党和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是一件大好事。如果我不如实向党报告,那就是对党不老实……”
(八)
时光回溯到年3月17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近一个月后,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挂牌。
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军人是ZUI可爱的人”“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随着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有序开展,许多英雄事迹,陆续被发掘出来。
九旬老兵张富清,不想给党、给国家、给军队添任何麻烦。不久前,在给曾经战斗部队的一封答谢信中,他情真意切地写道:
“希望你们坚决听党的话,坚决听从习近平主席指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
(九)
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张富清当年战斗的英雄部队。年轻的官兵,正紧紧围绕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强军目标,学习老前辈张富清英雄事迹,立志做新时代革命军人。
3月2日,部队派员专程到来凤,探望老战士张富清。
是夜,平素内敛沉默的张健全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眼含热泪,他写下深情的记录——
部队来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澜
面对军装上的军徽
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
缓缓举起右手
庄严地行上军礼
……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甲子跃迁尘与土,半生深藏功与名。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看似寥寥数语的评价实则却是春秋笔法、字字珠玑。爱国主义在任何国家都是备受推崇的“人间正道”,由此不禁想起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讲中ZUI为后世称道的那句“爱国之问”:“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为你的国家做了什么”。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启动之际,总书记亲自做出重要批示,彰显出“不能让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铮铮承诺,张富清同志的典型事迹无疑是ZUI为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干惊天动地事,需要涵养“慎独”的自律。“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慎独”是刻在骨子里的自律,自律的程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没有孔夫子韦编三绝、管宁藜床半穿的坐得住“冷板凳”、经得起“冷眼色”韧劲,是难以有所建树的;做学问如此,做事情更如是。张富清同志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与“死神”博弈、同时间“赛跑”,于贫困山区的崎岖小路上与人民“同甘苦”、和群众“共患难”,这一切都离不开虔诚向党、忠诚为民的政治自觉和高度自律。在西方历史虚无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思潮甚嚣尘上,荼毒国民的社会“大熔炉”中,张富清同志俨然是“洁身自好”的“一股清流”,其数十年如一日的“钉钉子”精神“冲刷”着喧嚣浮躁的不良积垢、涤荡着奢靡声色的滋生温床。
做隐姓埋名人,必须锤炼“慎众”的自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慎众”是挂在脸面的自觉,自觉的力度擘画人生的深度。习近平总书记自身就有一种根植于心的“英雄情结”,“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而遗忘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对于真正的民族脊梁、时代楷模而言,“荣极一时”的功与名也许正是“过眼云烟”的尘与土,和耄耋之年仍宵衣旰食的袁隆平老先生一样,张富清同志转业之后没有向政府“摆资历”、“论勋章”而是悄无声息地主动请缨,扎根一线山区,这一去就是壮年热血变成暮年青丝,“发如雪”的催人泪下故事直至现在才曝光在“聚光灯”下戳中国人“泪点”,人生一世,有几个六十年可以重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潮头,大浪淘沙、风起云涌,前尘往事历历在目、音容笑貌言犹在耳,张富清同志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又一位“建国”。
观看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观看老英雄张富清的先进事迹报道自己深受体会,他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老英豪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据守初心、不改本性,业绩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当地,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素朴实、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阔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典范。要活跃宏扬贡献精神,凝集起众志成城斗争新时代的强壮力气。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四个碉堡,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老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了英雄的含义。
英雄无言,致敬老英雄!我们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把小我融入大我、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真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张富清老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争做新时代先锋。
篇16:榜样4老兵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却一脉相承,凝聚在榜样背后的“初心”力量,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张富清身上正是验证了这个伟大的初心和使命。
初心和使命是“择一事、忠一主”的坚定信仰。革命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富清,退役后又主动选择到偏远的贫困山区工作,60 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在工作岗位上不改军人本色、奉献一生。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干好工作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守岗位。 “人民功臣”张富清勤劳的身影,先后出现在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做一行爱一行,活到老干到老,最为可贵是坚守。张富清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坚守启示党员干部,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只要干一业、爱一业,他的人生看似平凡,实则不凡。
初心和使命是是“不畏牺牲、勇于献身”的魄力和勇气。面对“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的永丰之战,张富清没有退缩,迎着异常惨烈战况,组成突击组,率先翻越永丰城墙,和敌人展开激战……战斗留给张富清的,除了光荣,还有伤痕。张富清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入党时就宣誓要永远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坚决打到哪里”。作为党员,他不怕牺牲、不怕危险,冒着什么该危险迎难而上,正是因为爱党爱国的初心和使命,让他有了伟大贡献!
初心和使命是“默默无闻,深藏功名”的无私奉献。张富清转业后经历了 5 个工作单位,但张富清靠着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过硬的实干作风,永远跟党走。在三胡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找最穷、最困难的家庭,和他们一起栽红薯、种苞谷,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这种默默无闻,毫不张扬作秀的贡献精神值得当下的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当下有很多干部为了政绩,总喜欢做些豆腐渣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这无疑是劳民伤财,浪费国家资源。而且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媒体大肆宣扬,邀功表政绩,实质性的为民服务奉献的事情却抛之脑后,毫不顾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无疑是要学习张富清这样的革命英雄,我们虽然不身在战争年代,无须上战场搏命。但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需要像张富清一般,从从始至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党的光辉领导下,真抓实干、勇往直前、奋勇争先、迎难而上,以最大的能力奉献给党和人民!
篇17:《榜样4》学习张富清先进事迹感悟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的一名战士,经历过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九死一生,屡建奇功,转业后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把“功劳”尘封于“箱底”,连儿女都不知情。直到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其事迹被发现。
学习张富清无畏牺牲精神。张富清参加过数次激烈战斗,有的战况惨烈到“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每次战斗他都能冲锋在前,多次负伤不下火线,先后荣获两次“战斗英雄”、一次“人民功臣”等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多次。张富清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入党时就宣誓要永远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坚决打到哪里。”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就要有张富清这种敢冲敢上、能冲能上,冲锋陷阵的战斗精神,面对困难与挑战、面对坎坷与荆棘,敢碰“硬钉子”,敢啃“硬骨头”,敢于说“行”、干则能“赢”。
学习张富清默默无闻工作精神。1955年,已是正连职军官的张富清,在其所在部队面临调整,需要去地方支援经济建设时,战功赫赫的张富清原本可以选择回老家陕西,但当听到“在湖北,恩施地区最艰苦,最缺乏人去建设”时,当即决定要到艰苦、困难的地方为党工作。这样在恩施最艰苦地方来凤,一待就是六十多年,把余生献给了来凤。党员干部当学习张富清面对“危难”主动“请缨”,主动“下到”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学习其扎根基层、奉献山区,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一心为公、一心为党、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学习张富清无私奉献精神。张富清不但自己“下得去”,而且在国家困难之际让家属“下得来”。上世纪60年代,为给国家减轻负担,担任地区领导职务的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的铁饭碗“下岗”,精简人员首先“向自己开刀”;张富清做白内障手术,面对医生给他推荐的7000多元到两万多元的晶体,他选择了跟普通病友一样只有3000多元的晶体。张富清说:“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了,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党员干部当学习张富清这种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一心为公、克己奉公的牺牲奉献精神;学习他克勤克俭、艰苦朴素,一心报国、为国分忧的家国情怀,不忘初心、保持本色,不问前程、但行好事。
篇18:《榜样4》学习张富清先进事迹感悟
近日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很多人问:为什么要当突击队员?张富清淡淡一笑:“我入党时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
张富清老人的事迹为什么感人?因为他在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战争胜利后到艰苦地区工作,本色不改,奉献一生,始终不忘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71年漫长的岁月里,不论是籍籍无名还是战功赫赫,不论是奋勇杀敌还是任职基层,他始终殚思竭虑,一心为民,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从不为自己谋私利,这种71年初心不变、本色不改的坚守,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转业安置,工作安排,张富清这样的老党员为什么依然能够“哪里有危险往哪里冲,哪里艰苦往哪里去”?因为他们始终牢记入党时的誓言,时刻以共产党人、革命军人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的精神坐标始终非常明确,那就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
坚守初心、不改本色需要经得起岁月的检验,受得住平凡岗位的寂寞和艰辛,依靠理想信念作支撑,不是嘴上说出来的,要在实践中干出来,在事情上磨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