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关于育儿心得: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精选3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育儿心得: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精选3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育儿心得: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本文共3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育儿心得: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篇1:育儿心得: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育儿心得: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孩子的呱呱坠地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和幸福感。看着儿子健健康康地躺在我的身边,细小的手指在胸前摆弄,黑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和周围的一切,我感谢上苍的恩赐。

初为人母,我感受着孩子成长中的惊喜,也面临着种种困惑。阅读育儿书籍成了我解惑的主要途径。虽育儿心得各家难分伯仲,但我听到了同一个心声:幼儿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要!

我们民间有句老话:“一岁看小,三岁看老。七岁定终生。”当我接触到一些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和道德问题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时,让我更加信服这一句古语所蕴含的育人道理,深切地感受到对婴幼儿进行优秀的及时的早教是多么的迫在眉睫!

结合我儿子的成长和对身边幼儿和青少年及其家长的观察,我想在这里谈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淡化孩子的依赖性

如果我们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做自己孩子的保姆,而且还能任

任怨,那么,我们就应该就教会孩子从小就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经常听到已经上小学的孩子类似这样的求助:“爸爸,我的数学作业本忘在家了,你帮我拿来吧!”“妈妈,今天要穿校服的,你快给我拿来!”……父母风风火火地赶到学校,有的碍于自己工作忙,匆匆放下东西走了,有的则大声斥骂孩子:“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总是丢三落四!”这能怪孩子吗?还不是家长自己惯出来的。

在婴幼儿期,孩子的需求,我们很容易就能满足他们,孩子的困难,我们也能轻而易举地帮他们解决。但是,不要在这不经意的一次一次善意的帮助中削弱了孩子的独立性,增长了孩子的依赖性。我们家政昌以前找不着东西也总爱问我。起先的时候,我是帮着他一起找,虽然我也跟他讲道理,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放好,还给他几个储物箱,让他存放东西。但这方法并不奏效,下次丢了东西,他还是要硬拉着我替他找。后来一次,他要做机器人,却找不着固体胶,和往常一样,他来找我要。这次,我铁了心,告诉他:“妈妈在忙,不能帮你找了,你自己找吧!”儿子并不死心,缠着我不放。我又说:“你要做机器人的话,自己去找去,妈妈不会帮你找的,找不到的话,就不做好了!”儿子见我态度坚决,就自己乖乖地去找了。后来我听到他兴奋地自言自语:“啊!我想起来了,固体胶在楼上,妈妈,我去拿啦!”做机器人,留下一大堆纸屑,我对儿子说:“政昌,玩好后收拾掉,把垃圾放进这袋子里!”说完,我递给他一个袋子,就走开了。“哦!”儿子专心地做着机器人,头也不抬。起先我也怀疑,他会不会照我的话去做,虽然我若无其事地做着自己的事,我还是在暗暗观察他。事实是,不要小看了孩子,他会信守诺言,而且会做得很好!前提是,你得相信孩子,而不是干预孩子,当时如果我一再催促,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经过这两件事后,凡是儿子自己能做的事,我就让他自己做。目前,他(虚5岁)生活基本自理,玩具玩好后能自觉收好,游乐场地脏了自觉收拾干净,还会帮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生来就有一种想做事的欲望,我们切不可过度替孩子操办,等增长了孩子的依赖性,再来责怪我们的孩子!

二、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戒骄戒奢

如果我们不能保证孩子一辈子锦衣玉食,生活富裕,那么,我们应该教会他们从小就节约用钱,对孩子的要求更不能有求必应。我经常听到有父母这样责备孩子:“你这孩子,净乱花钱!”或是“钱倒不会挣,花起来倒蛮阔手,我们钱怎么挣来的!”如果从孩子小的时候对他们提出来的要求就一直有求必应,这又能怪谁呢?

现在家家户户生活都富裕了,而孩子们最初的愿望也只不过是买点新奇的玩具,好吃的点心,再或是漂亮的衣服,这些,我们都可以很容易地满足他们,甚至觉得是天经地义。可是,当我们在毫不犹豫地买单时,孩子们内心的节俭意识又从何谈起呢?

我们政昌的玩具不多(跟其他同龄孩子相比),有好些还是同事好友送的。政昌唯一多的`是书。受我的影响,孩子爱看书(其实是听书),即便如此,每次去书店,虽然我让他自己挑书,告诉他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书,但是我每次都规定,他只能买走一本最喜爱的书。去超市也一样,每次只能带走一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实在舍不得的东西,我们告诉他,爸爸妈妈得再攒钱,下次来买。这样做,不仅让孩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欲望,还让他明白了,爸爸妈妈不是很有钱,钱多得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孩子小的时候,对他们的要求有求必应,等他们长大了,那时的要求让我们为难时,再来责备孩子不懂事,不懂得吃苦耐劳,不懂得节俭,那么试问,我们曾给过他们节俭、吃苦的机会吗?

三、教会孩子宽容的与体谅

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让全世界的人都时时处处做到体谅我们孩子

的心,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那么,我们爱教会他们从小就会宽容与体谅别人,多考虑别人的感受。生活中,做父母的经常有这样的不满:“你这孩子,这么大了还家务一点都不粘手的!”或是:“家里的事不要拨一拨,动一动,长大了也不见得懂事的,一点也不体谅我们的!”糟糕的是,有的父母压根就不能责备孩子,不然屋子都是“战争”的火药味,弄得个个心情郁闷。如果从小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切以孩子的感受为中心,那么,当孩子大了,再要去改变他们什么,几乎是很困难了。

我们政昌很爱在睡前听故事,只要我愿意读,他就会一直听下去,听到睡着为止。但是,为了防止儿子夜间着凉,儿子从小睡在他奶奶那儿,所以每天晚上,她都要等着儿子来睡觉。夏天还好,可是一到冬天,可苦坏了儿子的奶奶。有时都九点多了,儿子还不肯过去,硬缠着我讲故事。起先,我对儿子说早睡早起个子才能长高,但是这样的劝说效果并不好。想想这孩子怎么能只惦记着自己的故事呢,这样下去可不好。于是,我给儿子规定好时间,到八点半就得上床睡觉,理由是:“妈妈明天还要上班,奶奶在那里等得困死了,我们都睡觉吧。”起初的时候儿子有点不情愿,但是有好几次,由于我工作累的缘故,晚上讲故事的时候打瞌睡说得乱七八糟,还有抱儿子过去睡觉时他看到奶奶等得睡着了,后来,一到点我让儿子过去睡觉,他也没意见了。而且,他很热心帮我们做一些事,比如剥豆子、烧饭(由他的奶奶陪着)扫地、拖地、抹桌子等。每当孩子帮我做事情的时候,我都会夸赞他一番,并在他的“记功簿”上记下来,给他画上小红花。所以,对于一些简单的家务,政昌总是乐此不疲。良好的行为需要不断强化,这样才能形成习惯。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不培养他们宽容与体谅的心,他们就会一直以自我为中心,还觉得别人对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我们还怎么指望体谅别人呢?不懂得宽容和体谅别人的人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的!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会为他奠定最初的思想与性情,长大后就会在其内心留下相应的影响,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素质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最初的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还是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我们的一生。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个“计”应当从娃娃抓起,不要相信“大树自然直”一样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会懂事”!

篇2: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荣辱观学习心得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荣辱观学习心得

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际上是提出了个人如何处理好与国家、人民、社会等方面关系的准则。很久以来,我们都提出要注意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荣辱观的提出,可以使原有的教育更加深化和具体,更有时代性。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行为如何,预示着国家的前途,因而不能等闲视之。青少年涉世未深,心灵比较单纯,识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信息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复杂,如果不很好注意,将来就会成为社会问题。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十分注重培养经国济世之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是要从修身做起的,而修身则要从儿童时代抓起。我国古代的儿童教育,人格教育是第一位的,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然后才是知识教育。古代童蒙教育的成功,表现之一,是有许多优秀的教材,《礼记》中的《曲礼》、《少仪》、《内则》,《大戴礼记》中的《保傅》和《曾子事父母》,以及《颜氏家训》、《三字经》、《千字文》、《童蒙须知》、《弟子规》等,都是名扬四海的童学教材。其中,朱熹对童蒙教育倾注的心血尤多,建树也最大。他认为,南宋之所以朝纲不振,是因为朝廷缺乏栋梁之才;而朝廷之所以缺乏栋梁之才,是因为童蒙时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从国家的前途考虑,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童蒙教育。而童蒙教育的核心,是“培其根”、“固其本”,使之“正”,树立正直的品性。儿童思想单纯,身上坏习气比较少,只要引导得法,好的品行不仅与日俱增,而且根植于心田,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果全社会都同步进行,那么社会风气的转变,就指日可待了。朱熹“童蒙养正”的理念非常正确,得到许多学者的响应。

童蒙教育能否“养正”,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是否培养了孩子的廉耻之心。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辱”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针对全国人民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具体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体,应该有各自的侧重点。我认为,对于青少年尤其是如此,切忌大而化之,当做口号,贴在墙上了事。青少年荣辱观的教育,要解决他们人格培养的基本问题:懂得明辨是非,懂得什么是人格和国格。这里面既有涉及国家荣誉、国民利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也有涉及个人修身、道德品质的具体问题。后一类问题,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最为现实,最容易见效,尤其要精心设计。要通过荣辱教育,在学生的心理机能中培育抵制恶言、恶行、恶事的能力,耻于做不善、不正、不诚、不敬之事,一心向善。使青少年从小懂得怎样爱惜自己的名誉,努力为家庭和祖国增光,这样就可以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孩子身上。

篇3:论文: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论文: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含的内容很多,预习习惯是众多习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既重课内更重课外。只有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课堂才能算是真正富有实效的课堂。但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知”到“行”,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根据所学学段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所要培养能力的特点,在课前预习中和学生一起制定了课前预习的“四项要求”,即:

1、读:即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学生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2、查: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我就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查阅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那段历史,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中朝人民经过战争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所建立的伟大友谊。

3、赏:不少课文的“预习”中有这样的要求:“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简单写一写。”因此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课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思维能力。

4、问: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当然,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当是简易实用的、爱用的;还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减轻学习负担;更应当顺应小学生爱动的天性,让小学生的眼动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在“动”中求知,在“动”中求新……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其创新意识,收到预习实效。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