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化诗入文 范文(集锦3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化诗入文 范文(集锦3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诗入文 范文,本文共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诗香文韵当窗入随笔

诗香文韵当窗入随笔

从小时候的“摇头晃脑”,到如今,时常沉浸于淡淡书香中,吟唱一句诗,陶醉于袅袅茶香中,诵读一段经典;从小时候的“装腔作势”到如今,时常思绪连篇,震耳发聩。不知不觉中,古诗文已经陪我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她推开了我心灵的一扇窗。

读古诗文,我赞叹祖国的锦绣山河。郦道元游三峡,见“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真乃巍峨逶迤,峭拔雄险,一派君临天下之气势;皓月当空,刘禹锡览八百里洞庭,微风徐来,水波不兴,“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山水相映互衬,妩媚动人,恰似一件艺术珍品;姚鼐登顶泰山,适逢风雪初霁,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五岳之首安详,肃穆却不失温柔,好一幅泰岳晚晴图。还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放眼望去,“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天门雄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抚卷常思,祖国江山如此多娇,无论是铁马秋风塞上还是杏花春雨江南,我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读古诗文,我钦佩古人的伟大情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厌倦官场,热爱田园的真情,超凡脱俗,向往自然的情怀,对生活的那份恬淡缓缓流淌于心间。李诗仙自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时光易逝,人生短促,仿佛一夜之间,百代过客,满腔实现自我理想的情怀连同遭受怀才不遇的`激愤跃然纸上;云游天下,巧遇汪伦,“但得酒中趣”,正欲登上小船,忽见汪伦携乡亲父老踏歌为自己饯行,马上铺纸研墨,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真挚的友谊情怀;迷蒙的烟雨中,王昌龄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江面,好友即将返回洛阳,想起自己将是孤身一人,就像孤零零的楚山,空对浩瀚东逝的江水,“平明送客”时不禁临别潸然,叮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思乡情怀让人落泪;孟郊一生颠沛流离,含泪看着“慈母手中线”织缝着“游子身上衣”,直抒胸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博大无私的母爱情怀感人至深;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并亲凿“爱莲池”,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怀流芳百世;“和戎诏下十五年”,陆放翁眼见“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不禁长问“笛里谁知壮士心”,无奈“沙头空照征人骨”,空有凌云报国情怀,倾音无路,可谓苍茫悲凉。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民族情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革命情怀。抚卷常思,文人饱蘸笔墨将情怀凝固于诗中,那是一份淡泊,一份执着,一份真挚,一份感恩,一份忧思,那是一种留存千古的典范。

读古诗文,我更敬仰先哲的人文精髓。“无为而无不为”,提倡一切应该顺其自然,尊重自然,这是一种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伟大智慧。只可惜如今,多少昔日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之乡蜕变成穷山恶水,不毛之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中华民族对和平生活永恒向往的表达,如“礼之用和为贵”得以实现,则社会和谐,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则天下太平矣,这不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吗?“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年代,抛头颅,洒热血,承担起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千年屹立不倒的根源。抚卷常思,这些汩汩流淌的人文精神就是民族之魂,民族之根系,民族之血脉,虽经风霜洗礼而历久弥新,深深地浸染和濡染着我们,漂洗我们的志趣,提升我们的精神旨归。

读古诗文,就像品鉴陈年老酒,虽尘封多年,却不改其香醇,收获的是一份深情;读古诗文,就像玩味一枚珠宝,虽光阴荏苒,却不改其本色,收获的是一份光彩;读古诗文,就像欣赏一剪寒梅,虽雪打风吹,却不改其傲骨,收获的是一份品性;读古诗文,就像对话一位大家,虽身处遥远,却不改其精神,收获的是一份启迪。古诗文推开了我心灵的一扇窗。

篇2: 化诗成文《黄鹤楼》

那仙人早已休憩完毕,驾鹤而去。而他那短暂的歇息,却引起一片凡间的天翻地覆,他西行而去,衣襟翻飞。黄鹤振翅飞行,短时一扇,凡间确是五六十年。

黄鹤飞去,再也不归。碧空仅剩悠悠闲云,飘飘而过,云过无痕。

晴日里的原野一马平川,隔江相望的汉阳城的每一棵树都清晰可见。城内居民忙碌却又幸福,因为他们在此安居乐业,立家享福。汉阳城内没有一个漂泊的游子,昨晚的月亮明亮而圆。予城内居民而言,可以举家赏月共团圆,予游子而言,则是无尽的想念。“在我的家乡,那里有欢乐幸福,有团圆之美”。小小的一片鹦鹉洲,上面芳草萋萋,十分幽寂。那一座小岛,于长江中格外突兀。

暮色渐渐泛起,光影落寞幽空,逐渐黯淡下来。我身处异地,家乡究竟于何方?此地甚为荒凉,鸟归虫寂,流水声也不如白天的浩荡,反而是缓缓流淌,此刻我仍伫立于黄鹤楼上,点亮烛台,星星点点的光辉却也只能照亮眼前之路。每踏一步,楼梯应声且此起彼伏。下了楼,明月澄澈,江面上泛起薄雾,人怎能不跟着忧愁呢?诉说无用,仅因流水作答,可轻快的它们也捎不走我的思念。

篇3: 冬入空灵化禅意散文

冬入空灵化禅意散文

僻静的村落,蓝蓝的天,悠闲的云,萧瑟的枝丫,柔和的太阳,勾勒出一幅冬韵图画……不经意间,这一切令我陶醉,使我释然,心融万物化禅诗。走进原野,放眼远眺,荒芜延绵,繁华落寂,偶有鸟语,聆听禅音。

九月的秋我已经走进了你的世界,满山绿意我不曾看到,是因为我的心门没有打开,就像我不知道人生的路,我还能在这陌生的小镇――阿党,在这些日子里,我在无奈间回忆,我在无奈间徘徊。说实在的,我有点累了,心灵的疲惫使我对人生有点迷茫,在案前展卷静谧的小楷,偶尔的`临池是我心灵的回归和参悟,八指头陀、金刚经、大字阴符经或学习或临写,滑落了我凄凉的梦落入尘埃,一种美,看淡而忘忧。记得前些日子去大香山寺看枫叶,未见枫叶却见其绿,有人说待到半月后才能看到枫叶。我不以为然,只能在想象中见枫叶。香山寺的主持隆道法师,书法似禅,惜无缘。

光阴似箭,不觉融入冬,心灵随季节而变,冬的空灵随感而生,万物归一融入心,化作一种精神,有界为无界,僻静见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