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的老玉米散文(精选3篇)精选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耐人寻味的老玉米散文(精选3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耐人寻味的老玉米散文,本文共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 耐人寻味的老玉米散文
家乡的土地一年可收获小麦和玉米各一季。每年收完秋,马上就进入秋播,一般在寒露前后播种小麦,来年芒种季节收获;麦子刚刚入囤,地里的玉米已经悄悄冒出了嫩黄尖尖的叶子,在召唤着秋收了。
这天,我在房顶剥玉米皮,无意间,把一个老玉米掉到了地上。我家的小猫咪发现了,抱着老玉米啃了起来。这家伙放着好吃的馒头不吃,却啃起了老玉米。看着小猫咪啃老玉米的'样子,我不由穿越回到了我的美好童年时代。
我出生的时候,正处于生活还很困难的70年代中期,那时候细粮白面是稀罕物,粗粮玉米面是家家户户的主食。
现在,每到吃午饭的时候,如果家里备有大葱,我要吃上一段的。这习惯,就是那个时段留下来的。每天,娘和奶奶忙着去地里挣工分。我从“育红班”放学,坐在家门口的石墩子上,等着娘和奶奶收工回来;这时候,邻居老奶奶总是要掰给我一块儿窝头,然后再给我一段大葱。我吃着窝头就大葱,窝头口感细腻,大葱开胃,吃起来津津有味。
秋收临近的时候,香甜的玉米让人们不再安静。为了填饱肚子,总是有人趁着夜深人静,夹着包裹走进玉米地里掰玉米,也总是有人被大队的“看青人”(守护员)给逮着。我曾记得,邻居二秃子叔家孩子多,队里分的粮食少,不够吃的。二秃子叔是个实在人,他偷掰玉米时,不知为啥那么点儿背,总是让人逮着。他让人逮着了,总是要背着编成串的老玉米,由生产队长押着敲着锣游街。为了几个老玉米,二秃子叔没少游街。可是,有这几个老玉米一家人就能填饱肚子。唉,一家老小咋也要活下去啊。
现在,村子里有电磨磨面,有石碾子的少之又少了。石碾子磨出来的面,要比电磨磨的面好吃。那时候,玉米在碾子上磨成细面,做成窝头、铁锅饼子,这就是农家人值得满足的美味了。吃饭时,只要不是阴雨天,家家户户都相聚在胡同里,有说有笑地吃饭。二秃子叔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端着大海碗,然后用其它的三个手指头夹着一个窝头,窝头眼里放着几根老萝卜丝。右手拿着筷子,当他咬一口窝头的时候,就用右手传导着端一下碗;时而又用右手拿筷子夹一根儿萝卜丝,拨拉一下碗里的红薯块,送进嘴里。然后,呼呼地喝上几口玉米面山药(红薯)粥,嘎吱嘎吱嚼着老萝卜丝,香甜得很。其实,我的父老乡亲啊,哪个不是吃在嘴里,香甜在心里呢!
还清晰地记得娘做窝头和贴饼子。娘把玉米面用开水烫三分之一,然后加面和凉水和好,要和得不软不硬;锅里添水烧热,和好的面端上灶台,抓一块面,在手里团一团儿,放在手上托住,大拇指捏入面团儿,然后两手配合:一手拿面团儿,一手赶紧握着面团儿往外旋转一圈儿,三下两下,圆锥中空的窝头就上满了屉。贴饼子更好做,用手团了一块面,做成中间厚边儿上薄的长圆饼,“啪”往烧热的锅边上一摔,“滋啦”一声就沾住了。窝头或是饼子装满了锅,盖上高高的竹篾盖子。爹拉起风箱,“鼓当当、鼓当当”……一阵雾气蒸腾过后,诱人的玉米香气散出来,飘得撩人心肠。娘算计着功夫,觉得时间差不多了,熄火,稍停上十几分钟,揭开了锅盖,黄亮亮的窝头呈现在了眼前,贴在锅边的饼子也熟了。饼子是半烤半蒸的,一面焦黄,一面绵软,味道比窝头还香呢。一家人围着小桌子或蹲或坐,捧着窝头和大饼子,就着老萝卜咸菜,嚼着大葱,享受劳动所得与天伦之乐。
现在,吃的是不愁了,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的香甜了呢?
篇2:关于老玉米的散文欣赏
老玉米
童年的记忆中,喷香的老玉米是天下无双的美味,一半因为饥饿,一半因为它的清香,如今,每每嚼着那粘粘的玉米粒,那些记忆的碎片夹杂着一种异样的情素便会涌在心间。
那是一个秋日的傍晚,我与伙伴们约好放学后帮家里剜菜喂猪,说是剜菜,在我们看来那简直就是一种出游般的玩乐。此时暑气已渐渐退去,天也变得高远起来,尤其是到了放学之后,秋气爽人,野外真是一个好去处。我们一行四人来到早已勘察好的那条大沟里,这里因土地潮润,阳光充足,各种野菜肆意般疯长着。南北走向的沟沿之上,东西两侧全是玉米地,由于雨水均匀,地主人除草、追肥、打药又跟得上,郁郁葱葱的玉米长势喜人。一个个玉米棒子像是挂在母亲肩头调皮的娃娃,一穗穗棕色的玉米须,预示着现在的玉米棒子应该可以煮着吃了吧,我不由得咽了一口口水。
走下沟底,我们停止了一路上叽叽喳喳的吵闹,瞬间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开始低头忙活着。野菜很多,我们四人很快找好了自己的一个小地盘,铲起菜落,整条沟里就剩下铲、割草的唰唰声了,我偶尔直身看看西边的太阳,唯恐它走得太急,太阳怜惜的目光也正地望向我们,于是再次蹲下身,手中刀割草的劲不觉又加紧了些。一会儿功夫,大家的篓子都满了,我把菜摁了再摁,家里猪圈里的大肥猪可能吃了,基本上一天就得一大筐啊。剜猪草是我们份内的事,半点不敢马虎的。当我们把自己的篓子整饬好,拎到沟沿之上,剜猪草的任务就算完成了!现在,太阳落山尚早,大家争分夺秒得来的时间就可以尽情地玩了。
我们顺着沟底往上去,便来到一堆高土下,这些挖水渠时堆在沟沿上的土,是沙质的,且细腻。高高的土堆延伸至沟底,便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大陡坡,是天然的滑梯,我们已玩过无数次了。我们四个先走上那个陡坡的最顶上,小芳胆子大,每次都走在前面,然后再一个接一个地按顺序往下滑。那种从高处飞翔而下的悸动刺激感,深深的套绕了我们,就是如此走上去,再滑下来,贪玩的我们却不厌其烦。那些欢快的尖叫声,在尘土飞扬中升起又落下,记录着我们童年最有趣的玩乐。及至去年在草原玩滑草时,滑翔中胸中升降的震颤体验再次激活了我的回忆,瞬间想起了童年时的这个大陡坡,原来它已浸润到了自己的生命里,如今还是这般的熠熠生辉。
太阳落山了,暮霭升起,意犹未尽的我们拍拍身上的泥土,瞅着彼此沾满泥土的笑脸,依依不舍地背起各自的草篓朝村里走去。路两旁是愈显苍翠的玉米地,远远望去,红砖青瓦的房舍,袅袅升起的缕缕炊烟,盘绕在村子的上空,与高远的天空静然相处,如画一般。突然,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我中午吃的是稀得能照出人影的地瓜饭,加上刚才又疯玩了一通,身上不知何时冒出了虚汗,脚步也拖沓起来了。
没人说话,我们慢慢地前行,背上的草篓似有千斤重,我的腿变得绵软无力。这时,走在前面的小芳回身说到:“我们掰几个老玉米吧?”顿时,馋虫再次从心底里钻了出来。要知道在那个没有零食的童年里,喷香的刚出锅的老玉米,算是我们最奢侈的零食了。没有犹豫,大家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无声地回应着。路西侧就是一片长势喜人的玉米地,几近成熟的玉米棒子侧歪在玉米杆上,正挑衅地瞅着我们。前后看了看,见没人,放下篓子,我们几个就迅速地溜进了玉米地,我手忙脚乱地只掰了4个棒子,包产到户后,这些可都是私人家的。然后将篓子里菜掏出一些来,再将玉米棒子藏在篓底下,再重新把菜装上,掩好,我便背起草篓就走,这次脚下似乎也生了些力气。一路上,只有小芳还叽里呱啦地说着话,我们三人都表情凝重,我走得贼急,恨不能飞起来。我想赶在父亲下班之前进家门,这是我第一次偷东西,心虚得很。
到家后,父亲果然还没有回来,我稍稍松了口气。母亲正在做饭,从味道上就能闻出又是煮地瓜干。我赶紧从篓子底摸出老玉米,红着脸低声说了它们的来历,母亲皱了皱眉头,张了张口却没有说话,瞅着瘦骨嶙峋的我,轻轻叹了口气,然后默默地接过了玉米。
正在这时,父亲推着自行车进了门,他一下子看见了母亲手中的玉米,大声问:“谁掰的玉米?”我赶紧低下头,脸火辣辣的,想溜走。但父亲堵在门口,看着我,心痛地说:“这时候掰太可惜了,减产很多,再说人家种庄稼多不容易。”父亲的声不高,却句句砸在我的心上,我想走开又不敢。“是你干的吧?”父亲盯着我,面无表情,“马上给人家送回去”。
我愣在了那里,羞愧的泪水开始无声地滴落。时间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最终母亲帮我解了围:“你这人真是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天天吃地瓜干,喝稀饭,哪能行?再说,玉米已经掰下来了,你这不是难为孩子吗?”父亲瞪了母亲一眼,气鼓鼓地进了房间。确切地说,那晚玉米的味道很难忘,但绝对不是唇齿留香。
父亲是一名粮所的工人,从小吃了很多苦,他对土地和粮食的热爱是由衷的。三十年后的今天,当我看电视剧《天下粮人》时又一次想到父亲,也才真正理解父亲的心。没有多少文化且言语木讷的父亲,有一颗宽广的胸怀,足以装下整个世界。
成年后,当老玉米上市时,父亲会在早市上给我买回热乎乎的老玉米,还总忘不了说:“你不是最愿意吃这个吗?”这时,我的心里便涌满了感动的潮水。多年前那个秋日的傍晚,疯玩后的饥饿感,老玉米带给自己的诱惑,以及父亲严肃的面孔,就在老玉米馨香的味道中,徐徐浮出记忆的水面,它时时提醒自己,应该感恩生活赐予的一切。
现在又是老玉米上市的季节,我依然爱吃老玉米,可是,那个给我买玉米的人却再也见不到了……
篇3:耐人寻味的穆棱河广场散文
耐人寻味的穆棱河广场散文
我去过深圳“世界之窗”和“民俗文化村”的景点。可虽然它们是那样令人陶然。然而,我总觉得没有我们家乡鸡西的穆棱河广场,是那样的妩媚佼佼憨态可掬,给人以原生态的展现。
你看,原本我们家乡的广场,就是那样的景色怡人。那一矗矗让人难忘的雕塑,那些千姿百态的造型,是那样的风光旖旎。那些点缀在公园角落里的花草树木,是那样的蓊郁芊绵。那小拱桥下的自然水域是那样的'清澈,且水肥草莽一派原始的景象。因此,每每到了春夏秋之交,这里的游人如织。一些老夫老妪;一对对恋人,以及众多的老中青男女,无时不在那里赏景观花,是那样的心旷神怡。特别是在那蜿蜒葳蕤的林荫下的小道上,在候鸟们叽叽喳喳的欢迎陪伴下,每天都有徜徉的游人,每天都有徘徊的情侣。每当夕阳西下,来广场锻炼的人群攒动。且舞姿翩翩,各个粲然的笑脸上皆热情洋溢地写着:感恩党的恩典。
然而尽管如此,为了人们营造更好的环境,市领导又在毗邻建设起一座穆棱河广场。于是当我身临其境一睹全貌时,着实让我惊叹不已!特别是那座横跨穆棱河两岸的大桥,是那样的宏伟壮观英姿勃发。我想,这座桥,是催人奋进的桥,体现党的温暖的幸福桥。此时当我站在桥上远眺:可谓穆棱河广场尽收眼底。每当我置身广场的一坛坛花丛中时,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缤纷的花朵,开得是那样的百花争妍,芃菶娇艳,魅力得游人迟迟地不肯散去。
当我漫步在一侧平坦笔直的长廊上,那一侧扶栏的下方,镶嵌着一幕幕,一桩桩历史故事的述说。那石墙雕刻的画面上,委实是引人入胜,且让人浮想联翩。仿佛把游人带到了所发生故事的那个年代。
当我迂回到了展览馆,那里更是别有洞天。那一件件,一篇篇讲不完道不尽的故事,以及扣人心弦的历史画卷,让人如幻似梦。除此,每每我站在那宽敞洁净,令人无比惬意的停车场上,一览众山小的看到:那老到安稳的穆棱河,仿佛它在沉思着鸡西更大的发展。仿佛在说:朋友,来吧!这里是体现党的关怀的好场所,这里为人们提供的景色和芳菲,就是党为人民做出的贡献。
是的,只有党的惠民政策好,广大的人民才能在恍若仙境般的公园里分享着欣然,尽情饱览着璀璨芬芳的即景。
每每当夜幕降临,我置身在穆棱河岸上,鸟瞰那犹如一面瀑布般喷薄而出的喷泉,这喷泉在一处处色彩斑斓,交相辉映,扑朔迷离,若隐若现的灯光掩映下,袅绕在天空,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当人们远远望去,宛若一簇簇乳白色朵朵闪烁的礼花,绽放在河水中央煞是绮丽壮观,它忽而碎银四溅,忽而群星点点,忽而天女撒花。哦,耐人寻味的穆棱河广场哟,这是人们健康的摇篮,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黑龙江省鸡东县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