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昨天的我们美文摘抄(整理11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昨天的我们美文摘抄(整理11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昨天的我们美文摘抄,本文共11篇,方便大家学习。

昨天的我们美文摘抄

篇1:昨天,今天,明天美文摘抄

昨天,今天,明天美文摘抄

人生到底有多少天?有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从生到死有多少天就是多少天,活一天少一天;二是人的一生只有三天,即离逝的昨天、美好的今天和胜利的明天。无疑,此种答案具有积极、向上、进步的意义。

昨天的日子再长也代表过去,不必因昨天的辉煌而自矜,更不必为昨天的挫折而颓丧,只有认真地总结昨天的.成功和失败,并以此做为新的起点,才能跨入美好的今天。

今天的日子虽短,但却是昨天和明天的交接点,要想把握住今天,就应该忘记昨天,更不应该把事情推到明天,而是从零开始,脚踏实地地工作、学习,以优异成绩,去迎接光辉灿烂的明天。

明天的日子还有多长?是坦途还是坎坷?是机遇还是挑战?深不可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人生的进程中,成就只属于那些不畏艰险、勤奋好学、锲而不舍、勇往直前地勇攀科学高峰的人们。

让我们善待离逝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迎接、拥抱胜利的明天吧!

篇2:那些年的我们如在昨天美文

那些年的我们如在昨天美文

望着满天的繁星,眼前又浮现起你的笑容。“一颗,两颗,三颗……。”。总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颗星星,看!流星划过天际,漂亮而华丽的身姿承载了多少人的梦啊!—题记

三年前的最后一个拥抱是你送我离别的礼物,眼泪划过你依依不舍的脸庞,我淡淡的一笑竟成为三年后心里的一道伤疤,我以为很快就能再见,可是已分别就是三年。现在,我常常想你,想和你一起去河边看鱼,一起去田边采花,一起去看夜中的流星一起在柏油路上骑自行车,一起去田野里放风筝,一起再去看看桑树上那紫红的桑子。我多想道歉,原谅我三年前轻描淡写的离开,原谅我没有挥手的道别,花样年华的青春我多想和你一起度过啊

那条柏油路留下了多少我们一起上学的脚印,留下了多少自行车碾过的'痕迹,我多想再看看母校里那两颗大松树,和那一排排的长夜青和银杏树啊!我多想那次我并没有离开,而是和你在一起啊!小时候的童真我多想再感受一下啊!耳边总是回想起“童年”的歌词,我真觉的好像在写我们的经历。

你总是很机灵,我不开心时就逗我笑。有多少次,时间写下了这一时刻。回想起那些年,眼泪就会不知不觉涌出眼眶,划过脸庞。泪珠像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美!我知道,你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也许,时间可能在三年间不知不觉为我们的心灵间筑起了一层无形的墙壁,无话不谈的好友也许再度相会时无话可谈,我真不知该如何挽回,挽回这段若隐若现的友谊。我真心希望再相见又是一个拥抱。

还记得那片树林吗?夏天很热,我们总会在那里乘凉,带上我们采的野果和凉席,找一片安逸的地方,躺在凉席上,吃着野果,望着繁星,说着说不近的话题,数着数不尽的繁星。看流星划过天际,承载着你我的梦消失在省蓝的夜空中!—后记

篇3:我们缺什么美文摘抄

我们缺什么美文摘抄

我从《华尔街日报》读到这样一则故事。

美国内布拉斯州的阿瑟小镇,地处偏僻,人口稀少。人们大都倾向于繁华的都市,连续有人迁徙而出。这里的学校、医院、商店纷纷倒闭,最终导致食品杂货的供应都成了问题,这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43岁的马歇尔女士,结束了内布拉斯州大学工商管理课程,她想挽救阿瑟小镇的零售业,同时给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方便,深思熟虑之后,开了一家超市。沃尔夫登超市别出心裁之处在于:它为附近顾客每人准备好一只信封,信封上面写好了顾客的名字。

沃尔夫登超市不用营业员和管理员,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因而所售商品价格低廉。当人们买走商品时,只要看看标签上的价格,把相应的钱放入印有自己姓名的那个信封。渐渐地,顾客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顾客纷纷涌入,并非完全冲着低廉的价格。更主要的是,他们在购物时,意外地收获了一份信赖,感受到朴素的体贴与关怀。

……

做生意的表弟,正在寻找商机。我把这个故事说给表弟听,希望他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表弟低着头,陷入了沉思。

几天后,表弟来了。他按图索骥地谈了自己的计划,准备就在我所在的小区,开一个类似沃尔夫登超市。我对此感到疑惑,总觉得我们这里缺少点什么。

“我们缺什么?”表弟突然焕发了激情,直着嗓门滔滔不绝,你看,你这里一个废气的大车库我把它租下来,场地不缺,资金我也不缺,管理经验我也不缺,货源也不缺,我们到底缺什么啊?

我疑虑未消,问他,如果顾客拿走东西不往信封里塞钱,或者少塞了钱怎么办?

表弟双眼射出智慧的火花,我在放信封的上方天花板隐蔽地装上3个摄像头,我在货架周围大大小小的角落都隐蔽地装上摄像头。就是一只苍蝇飞过,我也能辨出雌雄,谁敢跟我玩猫腻?

他在为自己的精明深感得意。我从他的表情中终于找到了我们缺少什么。我们缺的正是——彼此间的信赖。

篇4: 我们都是孩子美文摘抄

我们都是孩子美文摘抄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都拥有一颗童心,只是这颗童心被浮华与喧闹占据了,但当某一个特定的场合或者特定事物的出现,又会将它从内心深处唤醒,占据人们片刻的灵魂。

平常日子里,我们生活的太琐碎,太复杂,为了名利、为了金钱、为了地位,我们情愿不顾一切,有一种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气魄。那一刻我们的心灵是成熟的,不过这种成熟,只不过是拥有太多功利意义的成熟,没有丝毫人性的气息与光芒。

我们注定只是上帝眼中的孩子,不可能真正的长大,当大人们和孩子玩儿的不亦可乎之时,谁敢说那一刻的大人不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呢。当大人们和孩子一起玩儿玩具,露出开心笑容的时候,有谁敢说此时的大人不是个喜欢玩具的小孩呢。当大人们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时,会不间断的被片中的`情节所吸引,不时会露出惊吓、恐惧的表情,也会绽放出幸福灿烂的微笑,那一秒,有谁敢否认大人不是个喜欢看动画片的小孩子呢。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能说明是什么,至多是一时的表现。可这真的是一时的表现吗?

那为什么当你走在街头,听到儿时的歌曲,你会跟着哼唱。那为什么当街头摆着卖小人书的时候,你会低下身子,专心的翻看,嘴角偶尔露出一丝笑容。那为什么当看到自己小时候照片时,你会久久凝望,不肯放手呢。因为我们是孩子,总是长不大,需要童心的呵护与照顾。

我想,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不管我们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不论生活过的是否幸福,我们都不该忘记,我们是一个在不断寻找未来的孩子,是一个需要时时回到过去的孩子!

篇5:世界与我们美文摘抄

人,总是生活在人群之中。

我们顶着同一片天空,踩着同一方土地,沐浴着同一缕阳光,迎来同一袭风雨。无论是果腹的粮食,还是精神的果实,一粒粒、一枚枚,无不混合着我们彼此的汗水。

篇6:世界与我们美文摘抄

我们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离群索居,即便是被困在孤岛上的鲁滨逊,其生存的动力,也不仅仅源于求生的本能,更有回归人群的强烈渴望。因此,遇到困境时便伸出手来彼此拉一把,这应当是人群中最不该缺失的画面。

9月,在武汉某菜市场,一位年近九旬的老者不慎跌倒在地,当时,围观者不下百人,却无一人上前扶助。老人磕断了鼻梁,鼻血堵塞了呼吸道,最后不幸窒息身亡。

同样是在武汉,一个驾驶电动车的男子,在马路上扶起一位摔倒的老太太,哪料,老太太反咬是电动车撞倒了她。幸而当时有目击证人,他们证实了电动车车主的清白。

这并非个案,南京的“彭宇案”,天津的“许云鹤案”等,皆是因为扶助倒地的老人,最后反而遭到被助老人的诬陷。

一时间,质疑之声鼎沸于网络,怨愤之火无情地炙烤着社会的良知。雷锋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者的身上还有“道德的血液”吗?人对于人来说真的`是如狼似虎吗?

正当人们就“该不该搀扶倒地的老人”这样一个话题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位网友的叹息,狠狠地刺痛了我的心:为什么13亿中国人都扶不起一个跌倒的老人呢?

面对他人的困境,不该袖手旁观,不该冷漠与冷血。凛冽的寒风,可以刺激他人之肌骨,也同样可以冻僵我们的手脚。这世界发生的任何事情,其实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美国人史蒂夫·古迪亚在一篇文章中讲过这样一件事。

多年前,在萨拉热窝的战争中,一名记者在街头采访时,见一个男子抱着一个被流弹击中的女孩在求助。记者见状,帮着男子拦车向医院赶去。

在车子上,男子万分焦急,不断地催促司机,说:“求求你,请务必开快一点,趁我的孩子还有呼吸,赶快救救她。”

到了医院,不幸的孩子却永远地睡去了。

男子悲痛欲绝,对记者说:“如果孩子的父亲知道自己的孩子没了,一定会非常伤心的。”

记者愕然,问:“她不是你的孩子?”

男子说:“对,不是我的孩子。”

停了几秒钟之后,男子反问:“难道她不是我们的孩子吗?”

记者一愣,禁不住潸然泪下,说:“对,她是我们的孩子。”

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特蕾莎修女说:“我们不能忘记自己与他人是相互融合的。”是啊,我们组成了这个世界,从此,它便与我们息息相关。

篇7:我们的真正含义美文摘抄

我们的真正含义美文摘抄

一位著名的风琴演奏家到乡村会场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会场提供的风琴不能直接连接音响设备,需要专人手持话筒进行扩音,一个男孩负责这项工作。

演出进行得十分成功,每一首曲子结束时,观众都由衷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男孩非常开心。

趁着观众鼓掌的空隙,他对演奏家低声耳语道:“我们配合得相当好,对吧?”

“你所说的‘我们’是什么意思?”音乐家忿然质问道。

几分钟后,当音乐家演奏到一首曲子最精彩的.段落时,音响突然变得哑无声息。

无论音乐家怎么努力演奏,都无济于事。

男孩调皮地咧着嘴对音乐家笑着说道:“现在,你明白我所说的‘我们’的真正含义了吧?”

篇8:我们有时不如蜜蜂和树叶美文摘抄

我们有时不如蜜蜂和树叶美文摘抄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结草衔环,以德报恩。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人要心存感恩之情。但是,这样的古训有时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

蜜蜂从花丛中采完蜜,还知道嗡嗡地唱着道谢;树叶被清风吹得凉爽,还知道飒飒地响着道谢。但是,我们有时还不如蜜蜂和树叶。

美国曾经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村子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准备吃饭,母亲端上来的却是一盆稻草,全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你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感谢的话,或者称赞一下饭菜好吃,这和吃稻草有什么区别?”连世上最不求回报的母亲都渴望听到一点感谢或其他的话,而我们中的一些人就和故事里那些家人一样,遗忘、淡漠、麻木,乃至忘恩负义。

我想起两年前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湖南洞庭湖畔有两姐妹曾经落水,被一个好心人救起,那人没有留下姓名便走了。两姐妹和她们的父母觉得生命是人家救上来的,却连一声谢谢的话都没有说,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个恩人。他们找了整整,其间两姐妹的父亲去世了,她们和母亲接着千方百计地寻找。水滴石穿,心诚则灵,她们终于找到了这位恩人。当两姐妹跪拜在地上向恩人道谢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禁不住落下了眼泪。

我也很难忘记几年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在北京崇文门地铁站等候地铁,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男孩从站台的`另一边跑了过来。因为是冬天,羽绒服把小男孩撑得圆鼓鼓的,他走路都很困难,整个人像个小皮球一样骨碌地滚了过来。他向我打听到雍和宫坐地铁哪边近。

我帮他指明了方向,他便高兴地跑了回去,我看见那边有他的妈妈在等着他。空旷的站台上没有几个人。等了半天,地铁也没有来,我等不及,准备从地铁站上去打车。我已经快走到楼梯最上面的出口了,忽然听见刚才那个小男孩在后面“叔叔,叔叔”地叫我。

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就站在那里等,看着他一级级地顺着楼梯爬上来,一脑门子热汗珠儿地跑到我的面前。我问他:“有事吗?”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刚才忘了跟您说谢谢了。妈妈问我说谢谢了没有,我说忘了。妈妈就让我追上来告诉您。”小男孩不好意思地摸摸头。

是他们教我永远不要忘记,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了说一声谢谢。

篇9:为什么我们要宽容美文摘抄

为什么我们要宽容美文摘抄

还是孩童时,有如此多的晚上,我无助地看着父亲谩骂和殴打母亲,似乎仍能闻到那刺鼻的酒味,看到母亲那惊恐的脸。尤其看到人们以不可理喻的`方式,相互指责和伤害时,一种莫名的忧伤和痛苦油然而生。

我不希望类似的场面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尤其是儿童。如仍沉浸在回忆中,像父亲殴打母亲一样,我也会以同样方式伤害父亲,尽管我只是一个儿童。从母亲脸上,我看到如此挚爱的亲人,当受到无礼蹂躏时,竟表现得如此宽容。

当回忆这故事时,我意识到,宽容和忍耐竟如此难以做到。理智而言,父亲也有难言的痛苦,他也应得到宽容,因上帝已经宽容了整个人类,但实际却难以做到。经历的灾难和伤害,只能留存在我们脑海中,即使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能勾起我们新的伤痛。

你受到伤害和痛苦吗?是新还是旧,或是难言的忧伤?首先要清楚,给你造成的是错误、不公还是冤枉?你的愤怒也是人之常情,但报复行为却难以得到满足,后果也常难以预料。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掌,脸上的伤痛和耻辱并不能减轻,心中受到的伤害却会雪上加霜,痛上加痛!报复只能带来短暂的快意,但内疚和痛苦会伴随一生。让伤痛康复的最佳方式只能是宽容。只有宽容,才能锁住内心的伤痛,才能让心灵宁静,以崭新视角看待世界,从而获得自由的人生。

缺少宽容,我们就只能被痛苦的锁链紧紧拴住,就只能禁锢在个人得失的圈子不能自拔。只有心怀宽容,才能掌握保持人生快乐的钥匙,让心灵自由飞翔,从而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篇10:与我们的伤痛美文摘抄

与我们有关的伤痛美文摘抄

车行到小区门口。前面一位刚放学的小女孩,不知在张望些什么。从安全考虑,我轻摁了一下喇叭。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感到十分意外。

小女孩有瞬间的惊悸,然后回过头,恶狠狠地瞪着这边。她的眼神吓着了一位握方向盘的成年人,我摇下车窗,想在车子经过时安抚一下。不料,在经过的一刹那,我清晰地听到她骂了一声。很脏的一句话,脏得让我当时无法逃避,此刻无法转述。我很震惊,一个不过三四年级的小女孩,怎么能骂出这么脏的话呢?

我以前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如果用“震惊”来形容可能危言耸听了点,但这么脏的一句话,至少让我几个星期不能释怀。具体原因不可知晓,可以肯定的是,这孩子的心里有些痛,由痛而引发了一种恨。

一个月后,又见到了这个女孩,还是在小区的门口。这次她坐在她妈妈电瓶车的后面。她的声音很大,反复问:“妈妈,我们家为什么不买汽车啊?别的同学家都有车。”烈日下,她的母亲只顾锁着眉头向前骑车,始终没有回答她的疑问。

无意中,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前段时间,一场暴雨,一位亲戚让我帮他接回小孩。放学时,某小学门前的广场上,车声鼎沸,喇叭声震耳欲聋。一眼望去,雨雾之中处处是小车,挤满了整个广场,都是来接孩子的。也有家长骑着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他们让孩子穿着雨披坐在身后,穿行于停在广场的汽车中间。

坐在汽车里的.孩子们,则安逸地透过车窗玻璃,望着窗外,望着被风雨打湿的同伴们。

国外的富翁,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公共码头。而中国的富裕阶层,甚至仅仅是普通的有车一族,他们的想法和国外的富翁正好相反,希望自己的车轮在艳羡的目光中翻滚。

由此,我想起了那位小女孩的心灵之痛。

这些年,我注意到社会上一些人的心头有某种不便说出的痛。有些痛,源于社会的一种病;有些痛,源于社会成员彼此间的疏离与隔膜。就说关于车这样的小事,如果有车的家长们尽可能把车停到离校门口远一点的地方。如果开车的人尽可能不冒失地摁喇叭,“有车没车”可能就不至于在孩子的心灵上划一道伤痕。

有些痛,从根源上讲,不是我们造成的。但,与我们有关。因为无意间的冒犯与入侵,往往闯入了他人的生活。

篇11:我们聊会天美文摘抄

我们聊会天美文摘抄

林小权对儿子说,我们聊会天。儿子头抬得老高,骨碌着眼睛问,聊天是什么。林小权说,聊天就是随便说说话。

林小权的身体出了点小问题,在某个时刻,他的头会疼起来。头疼起来的时候,心慌的什么也干不成。这种疼倒不是怎么的忍受不了,一会也就过去了,说给人听倒显得有多娇气。但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头疼的确是影响了他的生活。

刚过三十的林小权生活得有点忧心忡忡。这忧心首先来源于父亲。父亲退休没过几年,记忆就急剧消退。有一天,当他回到家面对父亲时,父亲说,小权怎么还没回来。林小权当时就哭出声来。

对于父亲的失忆。林小权认为他们是有责任的。父亲退休不久摔倒过一次。子女都在外面忙碌地工作,父亲一个人无人照料。有人提议将父亲送到城外的敬老院去,那里有专人照顾。父亲是坚决不同意,一方面与儿孙们远了,一方面他不习惯那种地方,听起来身体就很不舒服。但父亲还是被送去了那里。

两个月后,林小权去了趟敬老院。当他走进大门的时候,差点没认出父亲。父亲此时坐在轮椅上,面向门口,目光呆滞,明显地瘦了好几圈。院子阴凉处停靠着一排排轮椅,坐着一个个老人。轮椅上的老人大都在看他,有的还和蔼地笑着。他赶紧将父亲推向屋里。和父亲同屋的老人,不停地说着父亲在这里的情况。说他来后很少和这里的人说话,也不愿意走路,现在脚肿的只有坐轮椅了。来看他的人拿的礼品也找不着吃。和他住一个屋,有点冷寂得心慌。

父亲一直静静地坐着,看同屋的人出去了,对一会就要离开的林小权说,给我买些蚊香放那,让工作人员晚上给我点上。

林小权回来后,就约其他人,说父亲不能呆在那里,这样下去,父亲不疯也活不了多少日子。

在父亲未从敬老院出来的那些天里,林小权应该是和父亲一样每天都受着煎熬。父亲坐在轮椅上的景象时刻出现在他的.眼前。敬老院门脑上的那句“老年人的今天,中青年的明天”更是提醒着他。讲究惯了的父亲在大庭广众的院子里,坐在人工做成的马桶椅上心里一定很别扭。

周围的人说,其他人到敬老院去的时候,身体不方便,住一段时间都好起来了,而父亲是好好的一个人,进去后却一日不如一日。为了让父亲尽早从敬老院里出来,大家没少争吵。

林小权的头又一次疼起来,记忆力也越来越差。儿子看见了害怕就跑开了,妻子低声说,该不会是遗传吧,他狠狠地瞪了妻子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