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冰心诗练习题(集锦3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冰心诗练习题(集锦3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冰心诗练习题,本文共3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冰心诗练习题

篇1:冰心诗练习题

冰心诗四首练习题

【课文赏析】

母爱是心灵的港湾

——《母亲》赏析

这是一首歌颂母爱博大、无私的抒情短章。

母亲是女儿的避风港、遮雨伞。诗人对母亲充满了由衷的感激之情,把母亲看做是可靠的心灵的避难所,视“母爱”为神圣而至高无上的爱!诗人触景生情,由自然界的风雨联想到人生的风雨,用鸟儿对巢的依恋之情衬托儿女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诗人由“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引出“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的联想与类比,写出了儿女的心灵受到了打击,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体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

全诗不仅歌唱了母女之间诚挚的亲情,而且把这种质朴的情感升华为抵挡人生风雨的精神庇护所,表达了诗人对博大母爱的赞美之情及对女性生命价值的肯定。

小小纸船寄深思

——《纸船》赏析

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在茫茫大海上,她写下了这首思念母亲的诗。

诗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船写起,写自己不肯妄弃一张纸,叠成纸船抛到海里,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接着写纸船的去向,诗人“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为此,“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纸船流到何处,诗人在这里却没有明说,造成了悬念。最后,诗人采用“卒章显志”的方法,翻出新意: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让母亲“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因为这纸船是女儿含着泪叠的,它承载着女儿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哀伤情怀!这一结尾,把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纸船展开情思,托物寓情:用纸船向人们展现了游子漂泊无依的形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也向人们昭示了作者思念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感情的抒发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成功背后是付出

——《成功的花》赏析

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成功的花》告诉我们,不要只看到并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而要了解在这成功后面所蕴涵的艰苦努力,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精神,从它的成功中汲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更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生的成长发展亦如此。这是一首哲理小诗,作者借用比喻进行说理,给人以鲜明印象。

这首短诗明白如话。首句四字单独成行,位置显赫且意味深长。第二句用花的“明艳”来比喻人们事业的成功和取得的荣耀。紧接着用“然而”一转,由“花”及“芽儿”,以“现时”与“当初”对比,将“奋斗”“牺牲”与“成功”关联,道出“成功的`花”是泪与血滋润的结晶,是奋斗和牺牲孕育的蓓蕾,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这样精妙的比喻和具体意象的运用,形象鲜明突出,使人领悟到“奋斗”和“牺牲”的伟大。

美好青春,美丽人生

——《嫩绿的芽儿》赏析

诗贵形象。这首诗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芽儿“嫩绿”,显示了芽儿的活力与朝气。芽儿需要成长发展,青年人也一样需要学习与提高,发展自己,使自己成才。“淡白”说明了花儿的朴素、纯洁、不追求华丽的外表。植物用花儿来装点这个世界,不孤芳自赏,这就形象地告诉人们,人在发展了自己的基础上,也应当为社会做贡献。更进一层,果儿“深红”,象征着果儿的成熟、丰硕和甜蜜。经历了芽儿、花儿的积累、成长,成就了深红的果实,这时就要奉献给世界了;同样,青年人也应该懂得奉献自己,甚至要有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人生才显得更完美、更充实。

【研究练习】

1.《母亲》一诗“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中,“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纸船》中的纸船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

3.比较下面的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4.诗是语言的钻石,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成功的花》抓住花的色泽特征,用“”这个词形象地体现了花的成功。《嫩绿的芽儿》,作者抓住芽、花、果的特征,用、、三个词形象地进行了描绘。

5.模仿下面这首哲理小诗,捕捉你生活中的小动物或植物,抓住其特征,以三言两语写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美好青春,美丽人生》

1.“躲”字,写自己躲避内心的风雨(极度痛苦、烦恼、骚动,甚至绝望等),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无限依赖、之情。

2.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3.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4.明艳嫩绿淡白深红

5.示例:井底的蛙,你跃出井口时,天地便广阔了。

冰心小故事

冰心自幼聪慧好学,特别喜欢听故事。当时担任她家塾师的舅舅杨子敬常对她说:“你好好做功课吧,等你做完了功课,晚上我给你讲故事。”舅舅给她讲的第一部书是《三国演义》。那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为了每天晚上都能听“三国”的故事,她学习更认真了,功课总是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不能给她讲“三国”,这可把小冰心急坏了。不得已,她只好拿起舅舅的《三国演义》来看。这时她才7岁。最初,她大半看不懂,就囫囵吞枣,硬着头皮看下去,不懂的地方,就连猜带蒙。这样,她慢慢地理解了书的一些内容。她越看越入迷,看完《三国演义》,又找来《水浒传》《聊斋志异》……母亲见她手不释卷,怕她这样用功会伤了脑子,便竭力劝她出去玩,她不肯。母亲只好把书给藏起来,可那些书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又被冰心给找出来。冰心不但把读过的书都用心记住,还时常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假日时父亲带她到军舰上去玩,她给水兵们讲“三国”的故事。水兵们听完故事,纷纷称赞不已。

顺水推舟

出处:元·关汉《窦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释义: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乘着方便说话办事。

点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令我们十分尴尬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够巧妙回答,肯定会很失面子,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借助对方的语境“顺水推舟”,那么我们就能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同时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独有的语言魅力。

典例:有一位年轻媳妇,她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婆婆还有一个女儿,一天年轻的媳妇见小姑子穿了一件新的裤子,猜想这裤子肯定是婆婆给买的,于是故意高声对小姑子说:“嗨,从哪里买来的裤子?真漂亮!”婆婆在一旁答话:“从对门商场买的,刚到的货。我先买一件,让你们穿上试试,要看中了,下午再买一件。你们俩一人一件。”

分析:这位婆婆很机智,她知道自己的女儿不好回答,而儿媳妇又话里有话,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儿媳妇肯定会生气,闹大了还会影响婆媳之间的感情。所以,婆婆先肯定了买裤子的事实,没有正面回答她的话,而是很巧妙地说在商店买的。重要的是下面的话,婆婆顺着媳妇的话茬,说让她们试试,并没有说是给女儿买的,这件只是一个样品。如果相中了,就再买一件。这样媳妇就心满意足了,而婆婆的话却充满了艺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讲究说话的艺术,适时地采用“顺水推舟”的方法,顺应对方的话茬,自然而然顺接着说下去,借助情势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语意,从而突出语意表达,让其向着有利于自己的目标发展,最后使对方心悦诚服。

比较阅读:现代诗二首之“母亲”

翟俊玉

啊,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啊,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礼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选自《舒婷的诗》)

母亲

饶阶巴桑

我吸吮着母亲的奶头,

还不曾想过捏泥娃娃和捉迷藏,

还不曾想过天空和陆地,

可是心里却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世间再也没有什么

比母亲的胸脯还宽广!”

我从遥远遥远的边疆,

渡过了长江和黄河,

虽然我还没有走到长白山,

但是我在心底轻声地说:

“世间再也没有什么

比祖国的胸脯更宽广!”

(选自《—中国诗歌年选》)

【阅读训练】

1.《啊,母亲》的第一节中“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个“梦”具体指什么?梦中的情景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啊,母亲》中“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怀念母亲,却又不愿过多地回忆,这是为什么?

3.《母亲》这首诗的题目中的“母亲”有什么含义?

4.《母亲》两节诗复唱“世间再也没有什么/比母亲的胸脯还宽广”,有什么作用?

5.这两首诗在题材和主题上有什么异同点?

6.这两首诗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朗读这两首诗,语速、语调应该如何处理?

【答案】

1.拟人。“梦”指的是“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紧紧拉住你的衣襟”,表现了诗人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以及无比的依恋。2.比喻(借喻)。诗人这样说是想珍藏记忆,把感情深深埋蕴在心底,历久弥新。3.“母亲”既指生母,也喻指祖国,歌颂祖国给予诗人新的生命和新的世界。4.增强抒情力度,完成了爱母亲更爱祖国的情感升华。5.同:题材上都是写母亲,主题都是歌颂母爱和亲情。异:题材上,《母亲》还写了祖国;主题上,《啊,母亲》一诗还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母亲》还抒发了对祖国热爱与赞美之情。6.《啊,母亲》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怀念,朗读时语速慢,语调应深沉。《母亲》的感情基调是激动豪迈,朗读时语速稍快,语调应活泼。

篇2:冰心诗

冰心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参加过抗击日侵略军的战争,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那么她创作的诗,大家学习了哪些?

冰心《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

篇3:冰心诗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冰心《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嫩绿的芽儿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大事记/冰心

1900年,10月5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府城隆普营。原名谢婉莹。祖父谢銮恩(子修)在福州城内道南祠授徒为业。父亲谢葆璋(镜如

)时任清政府“海圻”巡洋舰副舰长。母亲杨福慈,出身书香门第,能诗善文。

1901年,随家移居上海。5岁随家迁居山东烟台。7岁,开始在家塾里附学。8岁开始偷偷地写小说。

1912年,报考福州女子师范预科,虽然未上过小学,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录取了。

1913年,父亲到北京就任中华民国海军部学司司长。初秋,她同母亲和三个弟弟由舅舅护送到北京,住东城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十四号。

1914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后改为女十二中)。

1915年,参加了贝满女中学生的爱国活动。

1918年夏,毕业于贝满女子中学。秋,进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的文书,并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开展罢课、罢市等宣传活动。

8月25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女学生谢婉莹投稿的《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9月18日——22日,北京《晨报》连载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10月7日——12日《晨报》连载第二个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后被改编为三幕话剧公演。

1920年,发表了她最早的诗作:《影响》、《天籁》、《秋》,署名婉莹。

1921年,由许地山、瞿世英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年,诗集《繁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5月,短篇小说、散文集《超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诗集《春水》由新潮社出版。夏,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同时获金钥匙荣誉奖。

7月,开始为《晨报副镌》儿童世界专栏撰写《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通讯。29日开始刊登。通讯延续到1926年9月,共计29篇。8月,赴美国留学。

1926年,5月,通讯集《寄小读者》,由北新书局出版。6月,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研究院,得硕士学位。离美回国。9月,回母校燕京大学任教。

1929年,6月15日与吴文藻结婚。

1930年,任教北平女子文理学院。

1931年,生长子宗生(吴平)。诗《我劝你》、《惊爱如同一阵风》先后刊于《北斗》创刊号和第二期。

1932年,33岁,北新书局出版《冰心全集》(分《冰心小说集》、《冰心诗集》、《冰心散文集》三卷),她为全集写了自序。

转年,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5年,生长女宗远(吴冰)。北新书局出版短篇小说集《冬儿姑娘》。

1936年,10月1日,同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二十一人,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1937年,生次女宗黎(吴青)。

1938年,暑期离开北平,9月到达昆明市。

1941年,迁居重庆郊区歌乐山。开始以“男士”为笔名,在《星期评论》上发表《关于女人》,共九篇。3月15日,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三届理事。

1943年,开明书店出版《冰心著作集》(小说集、散文集、诗集三卷)。

1945年2月22日,全国文化界进步人士在《新华日报》(重庆版)上发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冰心在“进言”上签了名。

1946年,到日本东京。1951年,全家回到中国。

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她为选集写了《自序》。

195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译作《印度童话集》。四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吉檀迦利》。

1957年,《中国少年报》发表短篇小说《小桔灯》。

1958年3月11日,开始撰写《再寄小读者》,到1960年,共写21篇,先后在《人民日报》、《儿童时代》上发表。

1960年,出席第三次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66年,受到抄家、批斗等迫害。不久,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保护,解除了她的一些困境。

1973年,参加中日友好协会访日代表团访问日本。

1978年,开始撰写《三寄小读者》通讯,刊于《儿童时代》,至1980年2月,共发表通讯10篇。

1979年,被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

1982年,《灯光》《为〈东方少年〉创刊而写》,刊《光明日报》。

1982年《空巢》获全国短篇小说奖。

1985年,发表《关于男人》系列。

1987年11月14日与1988年6月30日,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我请求》、《我感谢》,呼吁提高教师地位。

1986年,为宋庆龄基金会捐款1万元。此后几年,又数次向福建家乡、安徽灾区和“希望工程”捐款。

1995年,被黎巴嫩授予国家级勋章。

1999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