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乐教育随笔(共4篇)精选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帮帮乐教育随笔(共4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帮帮乐教育随笔,本文共4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帮帮乐教育随笔
帮帮乐教育随笔
老师,帮我打开水彩笔帽。老师,我穿不上衣服。需要老师帮助的孩子每天都有,幼儿园的孩子小,自理能力差,总有些孩子不能完成某些任务需要帮助。记得一次晨间活动中,俊飞跑来说他穿不上护士服。孩子入园时间老师特别忙,晨午检、组织幼儿区域活动,我告诉俊飞忙完手中的活就去帮他,让孩子等一等。忙完手中的事情后想起俊飞需要帮助,我赶紧走进小医院,俊飞正穿着护士服给病人输液呢,俊飞高兴的告诉我是加诺帮助他穿上的。
这件事情给我了启示,为什么不让孩子间互相帮助呢,这样就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还锻炼了孩子的能力。
午休结束,孩子们整理床铺,云霄跑来让我去帮他叠被子,我告诉他我正忙让他去找别人,童语帮助云霄还教给他怎样叠,几天的帮助云霄能自己叠被子了,虽然被子叠的'不好看,但我相信通过云霄的努力他会做得更好。来寻求帮助的孩子,我会告诉他,我很忙并鼓励他找小朋友的帮助。户外涂鸦区,尚乾不会调色,主动寻求妙玉帮助,教育活动时,光泽课本翻不到老师讲的那一页,君涵帮助了他。一次欣妍的鞋带开了系不上,找到了于谦,于谦说老师不是教了吗,欣妍说我没学会,于谦告诉欣妍,系蝴蝶结需要练习,欣妍点点头并表示回家用爸爸的鞋练习系鞋带。听到孩子的交流我心里特别高兴。孩子们互相帮助着,并快乐着成长着。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应体验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及意义,教师及时引导幼儿互相帮助,鼓励幼儿可以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也可以主动帮助别人,并体验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篇2:踩水乐教育随笔
踩水乐教育随笔
下雨天,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我和孩子们一起聊天:“你们喜欢下雨天吗?”
没想到,许多孩子都表示不喜欢。我问为什么,大家嚷开了:“下雨天,真讨厌,把衣服淋湿了。”“下雨天才不好呢,不可以玩滑滑梯了。”有个说喜欢下雨天的孩子,也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为什么喜欢。
望着孩子们撅起的小嘴,我的思绪开始飘飞。我想起我的小时候,下雨天。总喜欢穿上漂亮的.小雨鞋,撑着小伞在水塘里踩水,那种快乐至今难以忘却。是什么让孩子对雨失去了兴趣?我们能否为孩子们找回雨天的快乐?我提议:“孩子们,我们一起去踩水玩!”孩子们先是欢呼,转而又担心起来:“不行呀,老师,鞋子会湿的。”
“我有秘密武器!”灵机一动,我找来保鲜袋,让每个孩子套在脚上,再用绳子打上一个蝴蝶结:“现在,我们不怕踩湿鞋子了!”孩子们跟着我,像一个个勇敢的士兵,出发了。
找到操场上一个有水坑的地方,我率先跑过去,在水坑里“啪啪啪”地踩水,溅起一片片水花。孩子们犹豫着,终于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冲上来,学着我的样子,“啪啪啪”地踩起水花。哈哈,全班孩子都冲进雨里,加入到踩水的行列,孩子们肆无忌惮地笑着、跳着、喊着……
毕淑敏说:“我相信在每一个成人的内心深处,都潜伏着一个爱做游戏的天真孩童。”在这一刻,作为成人的我,忘记了一切,兴奋地和孩子们一起,在雨地里,洒下一片欢笑。
我相信,孩子们会记得这一天,这一刻。下雨天,同样充满着游戏的乐趣,同样能享受童年的快乐。呵护童心,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儿童.在最童真的年纪,做童真的事情,享童真的快乐!
篇3:教育随笔:好书乐,亲子共阅读
教育随笔:好书乐分享,亲子共阅读
近日,我参加了金桥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和家长们一起观摩了冯老师的一个大班绘本阅读活动《买梦》,然后冯老师与家长进行了互动交流,进一步和家长阐述了孩子阅读的重要性,并非常注重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与支持。
的确,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孩子阅读可以发展其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3—8岁是一个人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尽管他们还不完全识字,但是各种图文并茂的书,能够让孩子与书对话。孩子阅读可以是读书也可以是听故事、看戏,甚至观察人的表情行为,孩子在图画书中阅读的不仅有童话故事,而且有儿歌、童谣,这样可使孩子接触到语文的多元风貌。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与温暖陪伴,培养孩子早期阅读能力,是给孩子最好的人生发展的'精神食粮。
冯老师每天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鼓励孩子每天阅读;并增添部分经典绘本,带领孩子进行早期阅读的集体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安静读书、一页一页翻着看、爱护图书、每天阅读等;在交流中积极发动家长,把孩子家里的好书带到幼儿园来与同伴分享;图书要丰富,争取人手一本,并在丰富班级图书的同时,实现班级间的图书漂流,扩大阅读面;通过“小手拉大手”家庭阅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
家长们听了后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现场还进行了亲子阅读情况的调查,调查表明这个班内的家长自孩子读小班时就开始重视亲子阅读,三年来,亲子阅读给了家长不小的惊喜:他们发现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孩子的眼界也开阔了,通过阅读还懂得了许多的道理。 “亲子阅读”,不仅仅只是读书,它还是一种沟通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使孩子的心灵得到了更多的关爱,让孩子享受了到读书的乐趣。 因此对于亲子阅读活动,家长们都非常赞同和支持!
是啊,阅读为大家点亮了一盏智慧明灯,让我们和孩子携手一起共同成长、共同丰富自己,让这盏智慧明灯照亮孩子们的心田和他们前进的道路,指引他们健康的成长!
篇4:教育随笔写作:孩子的苦与乐
关于一个孩子的苦与乐,做父母的经常会掉进坑里。而且这是一个大坑,里面人头攒动,曾经,我也在坑中自怨自艾过,但现在我终于爬出来了,希望我的心得能帮更多的父母爬出这个坑。
曾经的我跟很多父母一样,对孩子一直怀有保护过度的欲望,毕竟是人生第一次——第一次有了这么个肉呼呼的小宝贝,第一次被这么强烈的需求着,第一次被如此执着地依赖着,任谁都会产生一种“我甘愿把命都搭给ta”的冲动。
曾经的我,做了妈妈以后,第一次感觉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可怕的事情,任何事情的可怕程度都不会超过母子分离,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威胁到我的,恐怕就是,让我的孩子与我分开。只有这个。
当孩子面对挑战时,甚至当孩子生病时,我都会想,孩子好可怜,为什么他要承受这么多压力和痛苦?父母并没有征求他同意,就带他到来到这个世界上受苦,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苦与痛等着他。父母真的要逼着他一定要面对挑战,一定要承受压力吗?
百般呵护都觉得还不够,万般宠爱都觉得还不足以回应,孩子对我的依赖和信任。
对于孩子的期许,我只有一个: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活着。孩子如果觉得学习痛苦,我绝对不让他学习;如果觉得走路难受,我必须抱着他;人人都认为一上小学就会套上小夹板,我偏不给他套上夹板,我偏要让他继续痛快地玩耍,谁来跟他较劲,我就跟谁急。相对于孩子的快乐,什么都不重要。
曾经的我确确实实是这样想的。
现在看来,这不就是典型的溺爱吗?
再没有更典型的了。
但是一个朋友的话让我开始思考:你觉得你所希望的那个状态中,孩子真的快乐吗?你觉得只让孩子玩,孩子就会真的如你所愿那样快乐吗?
是啊,作为老师,眼睛看到的不快乐太多了,再明白不过了。孩子不是宠物,永远圈养在家里,他必然要成长,要走入人群,走入社会。
在一个群体中,如果他无论哪方面都显得弱,性格脾气总跟大家格格不入,你就是给他再多玩耍时间,买再先进好玩的玩具,他会觉得快乐吗?不,他只会失落,只会痛苦。
因为他在群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随着思考的深入,我的头脑也豁然开朗了。
我不再追求着给孩子更高级的玩具,更多开怀的玩闹,更多自由挥洒的时间,这些可以有,但不能过度。
孩子需要学习。学习各种常识,学习各种与人相处的本领,学习各种基本技能……这些学习能让他以后的生活,更轻松,更愉快。这些学习给他成就感、满足感,塑造他的品格,让他体会到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绝对不是玩具和玩闹能给他的。而这种快乐是更高品质的。
对于孩子来说,苦和乐到底是什么?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没错,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苦是相对于乐而言的。
到底什么才是孩子心中真正的苦?我觉得应该是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苦,那才是真正的苦。就像曾经我的那个学生小伟,他的心有多苦,只能用他的眼泪来衡量。上课听不懂,玩东西;作业写不来,交不上;考试永远倒数第一;跟同学交往总是以拳头和眼泪画句号……总是被批评,被嘲笑。没有人喜欢他,没有人需要他,甚至他自己也不喜欢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女孩看到别人总是笑眯眯的很热情,看到他却一下子板住了脸,想离他远点,觉得他是个危险人物,是个差生……那份苦才是真的苦,最无可奈何的苦,最有苦说不出的苦。
到底什么才是孩子心中真正的乐?相对于那份由内而发的苦而言,真正的乐是感受到被信赖,被需要,被爱和喜欢。同学和老师都很欣赏自己,自己也觉得自己不错,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尝试的勇气,能够踮起脚尖够到目标。当努力得到了回报,周围的掌声在给自己喝彩,那份快乐是无以言表的。
想想我们自己,谁会抱怨父母,不跟自己商量好就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几乎没有人。我们一想到自己的生命,只会感恩,感谢父母让我们来到多彩的世界,让我们享受那么多的温暖和爱,享受那么多神奇的瞬间。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经历过很多与假恶丑斗争的痛苦与折磨,但是更经历着真善美的震撼与浸染,更体会着这个丰富博大的世界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欣喜。
当成功一次次叩响我们的心门,当成就感在我们的灵魂中涂满美丽的底色,我们感恩这个神奇的世界,感谢自己,感谢曾经执着的自己,为今天的自己创造出这些奇迹。
所以,不要从成人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的苦与乐,觉得孩子苦,孩子累。
做个好妈妈,关键看是不是会引导孩子把所谓的“苦”当成乐趣。
人的本性是好逸恶劳的,贪恋无所事事,贪玩。
尤其是孩子,在未经受过心智开发的教育时,更是如此。他们喜欢吃美食,喜欢玩有趣的玩具,例如pad里的游戏之类,喜欢蹦蹦跳跳、无忧无虑,这是孩子的天性。
但是要让孩子更好地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定位自己,培养自己,肯定要与天性中的懒惰做斗争。
例如,我在培养孩子读书习惯时,先跟他交流读书对他的好处,让他真正体验到那种好处。然后再跟孩子约定好读书的时间。当他不自觉时,要提醒他,督促他,甚至批评他;当他能自觉读书时,要不遗余力地夸奖他,奖励他,肯定他。积分,然后满足他的愿望等方法都可以用。让他渐渐对自己有要求,有培养目标。
在班级管理中也是如此。老师对学生爱的方式,不是护着学生不出事儿,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培养自己。
《写字本》那么多字需要写,难不难?孩子闷头练字,苦不苦?
可是为什么总有学生主动练字,提前上交《写字本》?
因为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快乐。看着写得满满的漂亮字,那份成就感,被老师赞美和同学赞叹时,那份荣誉感。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多多观察,细致入微,老师能发现学生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优点。比如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发言,每次都高高举手,如果没有叫到他,他小脸就耷拉下来,不高兴了。这时候如果再批评他不应该不高兴,那估计孩子就更不高兴了。
我就有意识地先表扬他能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老师的问题总是做出第一个反应。他很高兴。
但我话锋一转,马上就指出他的问题——手放下声音有点儿大,表露出的情绪有点儿多。
有前面的高兴奠定基础,他不会对老师这个提醒反感。
接下来就有意培养他这方面的抗挫折能力——有意无意故意不请他发言,并注意他的反应,只要他稍微进步了,马上表扬他。有一次,他可能脑中并没有想非要发言,所以手无意识地轻放下去,表扬马上到位,他自己都吃了一惊。在接下来的课堂中,他甚至都能做出“我想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这样的大气行为。
所以,怎么以“苦”为乐?父母的引导特别重要。
父母要特别会观察,细致细心,发现孩子的进步和变化,抓住点点滴滴的事实,去表扬与赞美。不说“你真棒”之类假大空的话,只针对具体行为和具体现象赞美。让孩子一步步感受“学习是快乐的”,“读书是有意思的”。
公众号:读书巴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