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vi课程总结范文(精选20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vi课程总结范文(精选20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vi课程总结范文,本文共2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vi课程总结范文

篇1:课程总结

一、提升师德修养

师生关系的新注解,对话与理解、爱与平等。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老

”问题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压迫走

向平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

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程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些次学习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公平地对待他们,尊重

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开启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教师的爱心成为孩子学习、生活成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在不断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每名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学环境自然的

形成民主、合谐、平等、愉乐的教学氛围,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的主阵地。

二、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中,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习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

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三、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篇2:课程总结

忙碌了一个学期的老师们想必都在好好享受着假期,无论是选择休闲娱乐,还是继续充电,或者是为下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准备。作为老师,我是幸运的!假期我有了一个这样的外出学习的机会。那么在这里我想说谢谢小教部给我们林区教师提供一个这样的学习机会,希望这项活动能永保青春,让每位林区的教师都能受益。下面我就我个人学习谈一点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

此次学习我聆听了十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分别从师德修养、教育叙事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法、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导论、数学课题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南、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思考、信息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这十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

一、提升师德修养

师生关系的新注解,对话与理解、爱与平等。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老”问题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压迫走向平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程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创新是事物发的动力和源泉,只有不断创新,一个国家才能不断走向前进,一个人才能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没有创新意识,最后的结果必然导致自身价值的实现将被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洪流所淹没,我们不能总是站在先人创造的历史山峰上沾沾自喜。在知识爆炸,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要能够根据新形式新任务的需要,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与时俱进,克报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观念和行为,努力发掘解决问题的好方式、好方法。当然创新也不是盲目和随意的,创新也需要以牢固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长期的工作实践作为前提和保障,以此为基础进而寻求更为高效、合理、多样的方法来改进我们的工作,提高工作成效,才能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些次学习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公平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开启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教师的爱心成为孩子学习、生活成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在不断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每名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学环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谐、平等、愉乐的教学氛围,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的主阵地。

二、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中,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习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

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刚走出大学校门,我就很荣幸地成为合肥格力公司中的一员,怀着自己美好的希望和从零开始的心态,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征程。

三、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篇3:课程总结

“心态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高中时代语文老师就经常用这句话教导我们,直到上大学我才对这句话稍有所悟,今天的立体构成作业更让我深深的进一步体会,既只要我们用好的心态去应对就一定做出好的成绩,给以作业高度的重视是最关重要的。

上星期五去烨盛设计公司见习时我就已经有了深深的体会,其实灯具的制造过程和设计与我们的立体构成是直接挂钩的,从我现在的认识水平上认为立体构成就是设计和制造,有一点的区别就是设计和制造都是我们个人自己完成和我们制作出来的东西并没有考虑到功能方面。从效果方面,我们如何去作出好的立体构成效果(也即灯具的造型效果),与产品设计相比,我们的立体构成考虑的只是视觉上的一种审美,并不需要考虑功能因素,如果是灯具还必须考虑灯的效果、使用方面,根据灯的效果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从这方面而言,我们的工作量就少了很多,做起来也容易了,所以我相信立体构成是直接为我们以后的设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下面就说说我做立体构成作业时的一些感想。

立体构成第一节课,由于受到平面构成作业的影响,本人是比较重视这次作业的,当时在老师评讲平面构成作业时,我就有深深的体会,此时此刻感到很惭愧,自己的作业跟别人的相比真的有很大的差距,听到各位同学和老师(主要是受同学们的影响)的评讲后,心里更是愧疚,觉得自己并不是没有这个实力去做好,而是自己并没有认真去对待,并没对作业给以高度的重视,此时就对心态决定一切就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今天看来,在作业评讲上也很明显的看出来,平时做作业比较认真的同学做出来的作业都是很好的,还可以反面从作业的效果就能看出同学做作业的认真程度,从这就可以反映同学们做作业的心态,有了这些心态后我们还应如何去做立体构成作业呢?我本人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学好的问题,必须给以高度关注,本人觉得无论做什么都必须有一套方法、理论的指导,有了这些可靠性的理论做指导,实践时不但能高效率、省时省力、还能作出好的成绩。在评讲课上,老师都说了在做实际作业时先在草图上构思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个人觉得也是的,这些必须加以吸收。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不做草图构思的做法,实际上本人就是这样的,在这我就说说这些做法的感想吧,首先凭着你的想像在头脑里树起一个好的造型,接着就一边实践一边想,有了这个过程,有时在做了一半的时候突然之间就会有一些好的想法,有些意想不到的灵感,就能作出更好的效果,这是很吃惊的,这些做法的优点就是打破草图构思的思维定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了草图构思你就会按照这个构思去做,有时甚至做出来的效果并没有你构思的效果那样好,有时实践出来的并不是你想要的效果甚至得不到你想要的效果,而一边思考一边实践的做法巧合弥补了这些,所以说它打破了构思这种做法的思维定势。但也不能否定草图构思的一些优点,它给实践带来的高效率的这些效果是远远要胜于后者的,本人觉得如果能结合这两种方法,做出来的作业的效果就更好的。有了这些方法的指导后,我还应如何接着下一步呢?下面接着介绍。

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很好的想象力,平时接触平面的东西比较多,现在真正要接触立体了,在这我们应该如何去发挥我们潜在的能力,如何去想象和思考?首先我们是不能凭空去想的,懂的做设计的人都会意识到这点:做设计不能凭空去想象,要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去思考。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生活、大自然等方面去获得一些灵感,只有这些工作都准备好了才能接着下一步。

本人曾说“我的灵感来自于想象”,这里所说的想象不是凭空去想,、而是有根据的、科学性的去想。有灵感了我们还必须考虑材料的效果,这一步是在考验我们的审美能力,体现我们的审美观,这与我们的见识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材料的选择、材料之间的搭配及一些色彩之间的选择、搭配都整体上影响了最终作业的效果,有很好的审美能力的人才能很好的在这些方面做出好的选择,在前面三个练习中,这些做法感觉跟我们做的平面构成有很多相同之处,几乎也是表现一种效果,不同的是立体构成的选材、范围更广一些,还有不同的就是在平面的基础上应用了立体。在做前三个作业时本人选择比较多的材料是吸管,第一个作业的材料是比较厚的白纸,通过这些纸张的折叠、切割等就可以作出不同的造型。本人做这个作业以切割为主,所以在这方面有些体会,即切割出来的必须时有规律性的,规律中求变化,切割出来的每块面积不能太大、尽量偏小些,除此之外要尽量充分利用10*10的纸张,既排列密度要大,这样做出来的效果才会显的更加饱满,规律中求变化不会让效果显的呆板。同理,通过不同的切割方法做出9张10*10的效果。在第二个作业我选择的材料是吸管,在这个作业里我考虑到了色彩之间的搭配,这点很重要,因为吸管有几种不同的原色,选择适合的色彩来搭配对作业效果影响很大,除此之外吸管的切割,排列也是很讲究的,在这如何去搭配色彩、切割、排序就不一一说了。总而言之,这些都是做立体构成作业必须给以注意的,以后做产品设计时也是很重要的,要给以重视。在做第二个作业时俺无意在底面贴了一层双面胶,双面胶和吸管的结合让作业的效果更加突出,虽然这是我的无意之作,但我相信这无意中存在着某些必然性,X射线也不是在无意之中发现的吗?从这点上也证明了实践重要性,有很多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才能体会到。第三个作业里选择了九种不同材料做九张10*10的效果,这些制作的方法都是一些切割、排序、选择的问题了,可以说这个作业是前两个练习的结合。

后面三个作业的前两个分别为线材和块材,这些主要考验的是我们的想象力和手工能力,即用这些材料去做一些空间造型,这些造型的效果与选材、色彩也是分不开,同时还必须选择一些比较有新意的造型(这是评分的一个关键点),而且要好看,需要综合性去考虑,之外还要注意手工的问题,这主要工具上的问题,所以要选择好的工具,一把锋利的刀很关键,因为经常要用它了做切割,做工不能太粗糙,越精细越好(评分关键点),在这我要强调的是做这些作业必须要有耐心、毅力。最后一个作业就是综合性的了,作业者可以随意选材、想象,尽量发挥你的潜能,总体上来说,我去烨盛见习的一些体会是与立体构成直接挂钩的,即造型可以是简单点,但要选择适当几种材料,材料种类太多了会显得繁杂,装饰性更为重要,因为这必须要符合人的审美、精神上的需要。总的来说,无论多么简单的造型,加上一些装饰性的材料后效果显都很好,毕竟这是立体构成,但在做产品设计时加上一些装饰性的东西也能让产品的档次更进一层,也即为外观上的创新。这个作业必须结合适当的材料种类、适当的色彩,这样最终效果才会更加丰富、饱和。

最后强调下一些技术性上的东西,也就是在做构成作业时选择黏合剂的问题,也就是502胶水和双面胶选用的问题,不同的粘合胶用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如果用错地方这个造型就会不稳固,一段时间后就会散下,所以选用黏合剂时要慎重考虑。

这次作业本人花了不少时间,由于本人是第一次接触,想的不是很全面,再说时间上的限制,有些作业的效果不是很好,虽然有些作业的效果得到了老师称赞。总的来说收获还是挺大的,本人注重的是学习做这些作业的方法、理论知识和审美的提高,不是很重视同学们做出来的效果,本人更偏重产品造型的立体构成作业,因为这直接与我们的专业挂钩,所以我做的立体构成都便向实用的产品造型。最后一节课是点评课,虽然这门课程很短,只有两个星期,但学到的却不少,希望以后有机会多多接触。

篇4:课程总结

文物绘图与摄影课程,是我院面向文化遗产开发与管理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自20xx年起,于本科生大三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讲授,平均每周三课时,采用单周两课时、双周四课时的方式上课,共讲授17周,总计51课时。自此课程开设始,即由我本人进行讲授,截至20xx年7月,已经讲授过两轮。在此过程中,我有了一些感受和想法,尤其是关于实践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现将这两年讲授文物绘图与摄影课程的情况,略作总结,以为深入探讨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设置与考察提供资料。

课程内容与目标设置

绘图与摄影,都是重要的资料记录手段。在考古工作中,无论是在田野发掘阶段,还是在室内整理阶段,都离不开这两项技能的支持。从考古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正是详尽记录手段(尤其是绘图和摄影)的采用,才使得这门学科本身摆脱古物学的局限,而得以投入到建设文化历史编年、复原人类生活方式等重要任务中来。在考古学教学中,绘图与摄影技能的训练,尤其是绘图技能的训练,也是为相互差别明显的中外考古学所共同重视的。据我个人的了解,国外的考古专业甚至要求学生进行素描的专业训练,以较好的完成考古绘图工作。而在国内,几乎所有的考古、文博专业都开设了绘图(与摄影)的课程1,或虽未开设专业课程而在实习等环节进行此项技能的专业训练。在《考古工作手册》中,考古绘图与摄影,各占据着一整章的份额,充分体现了它们的重要地位2。

我院文化遗产开发与管理方向,为使学生在从事实践工作时能够初步胜任,也开设了这样一门课程。与其他院校所采用的——通过开设文物绘图课程进行绘图技能专项训练,以摄影基础通识课程进行摄影技能训练——课程设置方式不同,我院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将文物绘图与文物摄影两项技能的培养拼合在一起,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与实践中,同时教授学生这两项重要技能。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即为使其通过学习,同时掌握文物绘图、文物摄影的基本技能。

教学方式与实践环节的设置

虽然在课程体系中,文物绘图与摄影这一课程有着51课时的教学量,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课时并不是都被用来进行课堂讲授的。作为实践技能,绘图与摄影都需要有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具体操作,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的实现具备可能性。我个人在这两年中的教学实践,大致是遵循着,基本理论讲授——学生实践——教师点评与再讲授——学生再实践,这样一个过程而进行的。在进行有关于正投影制图原理、各类器物画法、试图判读、相机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课堂教学的同时,尽量使得学生实践环节占据相当的时间份额。

具体的实践环节设置了,绘图实践3次,摄影实践4次。在绘图实践中,临摹正投影图一次,绘制实际器物的正投影图两次。在摄影实践中,则由相机体验摄影一次,特定诸元摄影一次,闪光摄影一次,数码摄影一次所构成。绘图实践为随堂进行,学生在教室内进行绘图实践,教师通过观察与巡视进行逐个指导。通过对学生上交作业的总结,教师再对其共通的缺点与不足进行点评。摄影实践则有所不同。在具体操作上,由学生按照个人意愿分为4至6人一组,由教师借给相机,每组学生每次各拍照一卷135胶片,实践结束后上交照片,由老师进行总结、点评。在此摄影实践过程中,教师并不进行类似于绘图实践的逐个指导。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证学生在摄影实践阶段应用所学知识,我指定学生使用的,是全手动胶片单反相机(海鸥DF20xx型),避免学生使用数码相机与自动相机的自动档进行摄影。从器材方面达到一定的强制性,是他们不得不去手动调节相机诸元,从而使实践内容和效果得到保证。

为保障加强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成绩考核采用累计平时作业成绩代替期末作业的形式进行。明确说明少一次作业,即缺若干成绩,以此督促学生完成实践,并上交作业。

教学成效与学生反馈

通过对学生实践作业的检查,我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是有一定成效的。其中以对学生绘图技能的训练最为成功。学生绘图实践作业的情况,大体是这样的:第一次绘图实践的作业最好,而第二次绘图实践作业则最差,而第三次绘图实践作业虽都能够较第二次进步,但仍与第一次的作业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对照实物制图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而精通这项技能的难度还是有的。然而总体上看,从最初对正投影制图的全无了解,通过讲授与实践,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其基本原理,绘制出正确的正投影图。而且能够独立完成绘图中,器物投影面与剖面的正确选择。(附:学生绘图作业若干)

摄影实践的教学成果则稍差。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及时上交其实践作业,但从作业的质量来看,与绘图实践的作业,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经过数次的时间,很多学生都能说出快门、光圈等相机设置要素,但对其运用,仍然达不到充分掌握的程度。从上交的作业来看,很多照片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曝光过量与不足的情况。甚至有的学生经过数次实践后,其上交的作业还存在着对焦不准的低级错误。更有甚者,也有的学生,以实践作业完成较差为由,将存在失误与缺点的相片留下,并不上交,而在下一次实践之后,一次性上交两份作业。还有的学生,并未遵照教师的指导,使用指定的手动相机完成实践,而以自动相机拍照后,当作其实践作业上交,试图蒙混过关。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呈现出类似的情况。在绘图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完成绘图作业的热情较高。在教师的逐个指导过程中,能够与教师发生互动,探讨其绘图作业的不足与改进方法,对教师提出的正确意见,都能虚心接受,并据之修改自己的'作业。对教师的严格要求都能够理解。20xx级学生中,甚至有数名同学,由于其初期实践作业稍差,竟又自己进行了一次绘图实践,在规定的三次实践之后,共上交了4份绘图作业。与此相反,学生对摄影实践积极性则略低,部分学生对摄影实践存在着应付的心理。有部分学生由于对摄影技术感兴趣,从而导致其实践作业完成情况较好。20xx级即有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感觉学到了很多摄影知识,并在分散实习期间凭此项初步技能,得到了实习单位人员的好评。也有部分学生则表现较差,不但对课程的认知不高,还出现出现了质疑教师的情况。20xx级、20xx级都曾有学生问过我, “现在都在使用数码相机,我们现在还学习手动胶片相机的操作有什么意义”,学习积极性的底下,可见一斑。从比率来看,感觉摄影实践环节设置较好的,约占20%,感觉其较不好的不到10%,而其余占70%强的学生则处于两者之间。这样的情况可能与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关系密切,而与实践环节的设置无关。

篇5:课程总结

本期沙龙尝试性地借鉴了头脑风暴的形式,激励集体智慧,以创新快速的方式突破个人的思维瓶颈,寻求问题解决之道,设计的沙龙子议题为1、培训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理解、感悟与困惑2、课程选择的讨论3、作业难点交流。4、快速学习的讨论。

除06期7位学员参加本期沙龙外,刘海纳老师和易炜老师也莅临指导,可谓“智囊后援”,同时来自上海来伊份公司的俞老师和沈老师也列席了沙龙,精彩的分享也让沙龙增色不少,轻松畅谈的形式以及集思广益的所获让每位参加者兴致倍增,原定21:00结束的沙龙,直到21:20分才在意犹未尽中音落最后一句总结呈辞。有关沙龙讨论内容分享如下:

一、议题讨论涉及

1、选课题最需考虑市场需要及讲师胜任力

2、关于培训细分――细分的必要性,细分后的市场

3、易老师分享考试面试环节的流程及技巧(三个模块①资质介绍与问答②5分钟案例分析(建议分理论,对题意理解,案例分析三方面回答,且建议多谈些内容,这样可以缩短被提问时间,规避被动)③课件分享15分钟(可能考官会仅要求对最精彩部分进行展示)

4、如何进行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找对短板,制定以解决问题或标准为目标)

5、讲师应避免以ppt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结构化管理,方法详见海纳课程开发设计工具)

6、逻辑思维的方法在课程开发中的重要性及运用

二、对头脑风暴式沙龙基本程序的建议

作为合拓06期学员首次在沙龙中尝试的头脑风暴这样一个讨论形式,在此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主题未细分、偏题、时间失控、准备不充分、未充分调动、制定的规则执行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最后的沙龙总结中,被大家所提及并共识,现进一步细化头脑风暴沙龙基本程序,期待增加下一次同形式沙龙有效性。

1、确定议题并对议题进行细分

2、前期准备:每位成员必须作好预习,带上问

3、明确分工:设定一名主持人,2名记录员。主持人在头脑风暴畅谈会开始时重申讨论的议题和纪律,在会议进程中启发引导,掌握进程。设立指定轮转发言和自由讨论环节,确保能充分听到每位参与者的意见。

4、纪律:要针对目标主题发言,不偏离,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不私下议论,

5、时间把控:会议时间应按设计议程的基本框架由主持人掌握

以上记录与各位未参加学员分享,如对其中议题的讨论成果感兴趣,或对其它问题的建议,请联系我们进一步沟通。

篇6:课程总结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语文组多层面多角度地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使新课程真正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贯彻。为推动新课程的开展,我组以“整体推进”的模式开设出高质量的公开课,准确地把握了语文新课程在推进过程中的方向,以开设的公开课为标志,我组经历了两个阶段:从“突破课堂教学形式入手”实践新课程和从“文本内容的深层剖析探究入手”实践新课程。

1 .从“突破课堂教学形式入手”,推动新课程开展。

根据课型特点,从诗歌、古文、活动课三种课型出发,从形式上予以突破。

( 1 )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大自然感悟秋天并拍摄剪辑。

在《秋天》一课的设计上,老师带领同学走入大自然,学生拍摄寻访秋天的全过程并进行剪辑,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对课文的鉴赏领略和学生实践活动的互动式行进成为这节课的教学双线,这是课堂教学方式探索上的一次成功。

( 2 )教学形式多样,凸显“感悟体验”。

在学生实践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感悟。“闻一闻秋天的气息”“听一听秋天的声音”“说一说秋天的故事”“摸一摸秋天的果实”各种教学手段交错使用。

( 3 )营造氛围,平等对话。

在《论语》这一课的设计上,注重气氛的营造和学生对话的开展。在古筝声中,在错落有致的自由散读声中,浓浓的古韵在课堂中弥漫开来。在充分把握课文基础上,根据自己经验谈谈感悟,故事、漫画、小品、诗词、格言,学生们娓娓道来,课堂成了人生哲理交流的平台。

( 4 )走向生活,展示个性

《说说我自己》让同学们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生会竞选”“模拟学校招聘教师,校长点评招聘会”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在同学们的自我展示和同学评价中认识自我,加强沟通,课堂成了展示个性,认识自我的舞台。

从“文本内容的深层剖析探究入手”,深化新课程实施。

在形式探索的基础上,进入一个更为深入的阶段:从挖掘文本内涵入手,深化新课程内涵。

( 1 )追求内容的丰富、视野的拓展。

在设计《女娲造人》一课时,我们设想:一个经过改编的神话故事,内容本身没有挖掘的价值,但以此为本,引领学生走进神话的大门,里面的世界将何等宽广!在老师一步步引领下,学生们对文本和文本外的探索愈来愈深入,学生们脑海中留下了一串串问题:《女娲造人》古今版本多变,每一改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十多个民族的创世神话中造人用的都是一种原料“土”,东西方神话中的女性有何不同等等。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研究的舞台。

( 2 )追求思想情感的深度。

在设计《信客》一课时,从三个层面切入:( 1 )信息、信用、信念。( 2 )文本对比( 3 )将人物置身于时代。这样,文本与延展交融、人物与时代纵横,使课堂教学厚实化、文学化。

在课堂设计上,层层推进:( 1 )抓住要点,梳理文本( 2 )于看似平淡处设疑。

( 3 )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 4 )比较阅读,使文本向纵深挺进:比较臧克家《三代人》、史铁生《命若琴弦》,探讨 “ 两代人 ” 职业命运的代代相承图。( 5 )提供时代背景,在时代的坐标上探讨人物命运。一节课的教学容量密集,学生的收获颇丰。

二.支教交流,在碰撞中领悟教学真谛。

( 1 )主动出击,接受专家指教。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展开教学研讨。孔晓玲、李明、劳新华、郑怡、王旭东、李昕霞、饶美 红等 老师分别在各级各类的交流活动中开课,参与人数面广,涉及各个年龄层面,效果好,反响强。其中郑怡的《珍珠鸟》代表上城区参加了杭州市教科所组织的“新课程展示”活动。李明的《安塞腰鼓》王旭东的《信客》参加宁波杭州四校“课堂新韵”活动。王旭东的《信客》参加由杭州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郑怡的《散步》参加由上城区教研室主办的杭州市“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孔晓玲的《女娲造人》参加区“陶研会”组织的研讨活动。

( 2 )提供机会,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密切关注各种层次的观摩交流活动。在全国、省市区十多次各类各级观摩活动中,分批选派各个层面的教师观摩学习,开拓视野。教师的参与面广、积极性强,有效地推进了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省里的新课程展示课,对转变我组教师的新课程理念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提供契机,促成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是语文组的生力军。他们专业素质好,工作热情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教研组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尽快促成专业成长,是教研组工作的一个重心。

( 1 )集体备课,在交流中促成专业成长。

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根据工作重心的不同,或专题式研讨,或集体备课,大家在活动中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无论是来自教学师傅的指点,还是来自备课组同仁对教学探讨,都成为他们成长的养料。

( 2 )开展活动,在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

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热情,以“整体推出”的形式展示教学风采。在集体备课磨课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锤炼。《秋天》《安塞腰鼓》《论语》《说说我自己》《珍珠鸟》等一系列的公开课获得广泛的好评。

( 3 )提供舞台,在获得成就感中获取动力。

组织“全国教师基本功大赛”,“浙江省多媒体案例评比”,“上城区作文案例评比”、“区中小幼教学论文评比”“省市中语会青语会论文评比”等等一系列活动,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展示教学个性教学特长的通道,使其在获得成就感中获取动力。

辛勤耕耘,成果颇丰。

( 1 )课题论文

暑假期间组织 全组的 老师撰写论文,提升将教学实践转化为论文的能力,加强交流,进一步提升本组的教学教研能力; 王旭东 老师、孔晓玲 老师、饶美红 老师承担区《自主学习》的课题;多位老师承担学校的省市级课题,初二备课组实施《皇城根文化研究》课题。

( 2 )教师成果。

王展青 老师的作文案例《互动的课堂心灵的交汇》获得区一等奖, 王旭东 老师《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个性化思维能力的策略思考》、孔晓玲 老师《新课改下文言文课堂阅读教学探究》、李昕霞 老师《学生发展为本作文评价模式的探索》、林丽丹《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探究与策略》在区中小幼论文评比中以较好的成绩入围。另外有多位老师编选的新课程资料在各级各类出版社出版,文章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其中《建兰中学语文试卷》一书获得畅销。

( 3 )学生成果。

积极开辟渠道,展示学生文学才华。各年级的学生利用春假秋假的时间尝试学生自己出版作品集、写自传、结合课文出专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潜能。有许多学生的作品发表、得奖、出版。

( 4 )课外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实施“大语文”的教学理念。教师们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带领学生们“探寻皇城根文化”,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课外知识竞赛”,“话剧表演”等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5 )媒体报道

《文汇报》《每日商报》以较大篇幅报道了我组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报道;《钱江晚报》《青年时报》报道了我组开展“探寻皇城根文化”“杭州电视台”播出我校“语文课改”情况。

( 6 )承办大型活动。

积极承办上城区“市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从《优化学习方式,提升语文素养》一书的编印到橱窗展版的布置, 从开课 老师的集体备课磨课到一系列组织准备工作,教研组的同仁们齐心协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篇7:课程总结

感谢李嘉诚基金会为我们义工提供这次“宁养服务交流课程”培训机会,转眼间培训班的课程已经结束,经过4天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下面是我这次学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这次我们4天的培训安排的时间合理、内容充实。尽管大家来自不同地区,每家宁养院的现有条件都不同,受训的我们却能充分体会到香港的先进治疗理念和系统的护理方法,充实和武装了自己,有信心在回来之后为自己所在的宁养院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为义工,我的收获体现在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义工及社会力量的团队合作,以及对自己原有理念的改变。

一、沟通技巧

第三天的沟通技巧培训中,洪彩英老师用简单的例子教导我们:你讲的不等于他听的。对此我有很深的体会,老师说影响我们沟通的障碍除了语言不同外,价值观、情绪、身体语言等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尤其对末期病人来说,情绪易变化,易产生多要求以及对交流缺乏兴趣是他们特有的情况,我们要理解并用合适的方法与之沟通。

对待病人,我们应该说话慢些,内容要简单达意。无论对方情绪怎样,我们首先要沉得住气。当他们愿意倾诉时我们要多听少说,鼓励对方多讲话以抒发情绪。倾听是沟通的主要技巧。用心体会,同理。在沟通的过程中,切忌心急,要让时间慢慢发挥功能。洪老师们的讲解让我了解到,即使只是简单的坐在患者身边静静的陪着他,次数多了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有个故事说服务一个不愿交谈的患者时,一位护士长每天用5分钟,静静地坐在他身旁陪他,仅过了几天那位患者就愿意主动与她交流了。

有些病人不愿谈起生死问题,这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小寓言故事将给他们听。以故事表达我们对死亡的理解,不触及病人敏感的情绪。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不少的哲理小故事,其中《小虫虫&蜻蜓的故事》让我记忆深刻:一群小虫子生活在一个小池塘中,它们的世界只有这么大,可他们都很向往池塘外的世界。它们约定好如果有谁出去了,一定要告诉朋友们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时间流逝,小虫子慢慢长大,变成不同的形态。它们有的被池塘外的鸟儿啄走了,有的一生没有机会看到外边的景色。有一只小虫子是蜻蜓,蜻蜓出去后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美妙。它当然还记得儿时的约定,还怀念和朋友们一起嬉闹的日子,于是它不断试着回到水下的世界,可它发现它再也回不去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蜻蜓点水。

患者一般都知道蜻蜓点水是为了产卵,但相信这个故事一样会给他们很多体悟。

二、团队合作

香港社会比之内地发达许多,拥有424家社会服务机构,雇佣的员工超过4万人。在姑息治疗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善宁会为患者提供了五全的服务(全程,全人,全家,全队,全社区)。这不仅需要医院与慈善机构,社工与义工的紧密结合,更需要社会各个方向力量的合作。

五全照顾中需要社区与医院统一资料,在本地我们无法实施。但我们的收获是可以与其他团队合作,

也就是联络慈善团体和义工们,一起普及相关的健康教育。我们长春宁养院现在与长春工业大学社工系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癌症患者五大支持网络。

三、宁养理念

我在香港最大的收获便是宁养理念的改变。我知道这种改变在本地或是处于同一水平的其他地区是很

难获得的。

1、真诚

何孝恩老师说:我们的特质是真诚,同理心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其中我认为真诚虽然说起来很简单,却是宁养服务中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服务过程中,真诚能让我们和患者更好的沟通,降低不必要的防备心和抵触情绪。

2、最后宝贵的时间,由我陪伴

肖贞建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为成为一名姑息治疗工作者而荣幸,因为我们正在用自己少量的时间陪伴患者度过他们生命中最后的宝贵时间。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比之其他种类的志愿者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让我们从患者身上得到了很多生命的体悟。

3最后感觉正面就好,

做义工的这些日子,有时我会感觉其实我们义工能做的真的很少,面对患者,我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评

价标准。老师的话点醒了我,事实上一些人心愿未了就先走了,这对身为陪伴者的我们可能是一种打击,但也不要太过失落,最终感觉正面,就是很好的结果了,不用追求其他。

心理舒缓工作坊的工作已经开始了一年多,每次参加患者家属心理舒缓的团体工作受益匪浅。参加这样的工作坊,与其说是为患者家属进行压力舒缓的心理辅导,倒不如说是为患者家属提供了一个压力排解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患者家属可以把闷在心里的压力找到一个释放的出口,可以互相交流患者的病情,可以找到与自己遭遇相似的朋友们,也就是帮助他们在家人、朋友之外又建立起了一套支持系统。虽然团体小组中每一位患者家属面对的具体困难是不相同的,但却都是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而无论是年老的家属还是年轻的家属,经过在工作坊一个半小时的沟通,都会带着不同的收获离开,这就是工作组存在的最大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下一步已经把心理舒缓工作坊面向患者,希望可以切实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的舒缓,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过得安宁,尊重生命的意义。

以上是我们参加“宁养服务社工人员及资深义工交流课程”的学习总结。总之,通过培训,我们触动很大,感受颇深。从老师的言谈教诲中我们能感受到我们应该成为的什么样的义工,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利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更好的服务患者,和同伴及社工们组织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为所服务的癌症晚期患者感到舒适做出更多努力。同时,本次培训使我对人生的态度也有了转变:珍视生命,活在当下。

篇8:课程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前,教师不论将教学环节设计得多么完美,在教学过程中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也就是说悬疑和不确定性成为现代课堂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根据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形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教育机智、合理地组织课堂,把握好源于生活的“意外”,让课堂成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接受生活教育的重要阵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精彩,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授了三年级学段的《换个角度想一想》一课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源于生活的“意外”,使我获得了一些启示。

在新课开始阶段,一位正在不停地使劲地咬塑料垫板的女同学进入了我的视线,看到此情形我走到女孩面前严肃地说:“都上课五分钟了,你还这样,真不知道难看,把垫板拿过来”。然后,我把垫板狠狠地扔到了讲桌上。这时的她用一种让人无法理解的眼神使劲地看了我一下。这时侯有的同学把埋怨的目光投向她。我没再理她,整顿好纪律后继续上课。

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学会宽容、欣赏他人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于是我首先呈现了两个事例:

1、小华因为正在看电视,没有答应与两个同学一起顽皮筋,而引发冲突的事;

2、小刚想帮助母亲下岗、父亲病休在家的李勇而遭到拒绝的事。然后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双方交换角色、相互体验得出应该怎样多角度地、特别是从对方的角度体察他人的心情、感受,尊重他人的选择与人格。最后得出看人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效果不同,我们必须多考虑他人的想法与感受,我们的生活就会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才会处处充满阳光的结论。正当同学们兴致高昂地做着分析时,忽然,我想到新课开始时发生的事例,何不借此让大家做一个评析,达到即教育她改掉这些既不讲卫生、又对课堂造成不良影响的毛病,又能了解她的真实想法,达到互相沟通,相互理解的目的呢?于是我看看刚才的那个女孩,说:“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分析得出从别人情感和想法的角度去看人、看事,就会有意外的发现,那么你们对咱们班刚上课时发生的那件事情怎么看?”(指的是学生咬垫板,我发脾气的事)

有的同学说:老师是为她好,让她改正不好的习惯,努力学习。有的学生说:希望她以后遵守纪律,别再影响同学们上课……

此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安老师,您别说了,自从她妈妈死了以后,她就形成了这个毛病,她妈妈还是让人家害死的,所以她非常地伤心,您就别说她了。”

听到这位同学的话,我非常震惊。突然间我感觉好像时空在我身边停住了脚步,眼前飞速的闪现新课开始时她咬塑料垫板的情景。而此时我已听到她让人难受的哭泣声,原来她咬塑料垫板,是源于她难过的生活经历──一个十岁孩子不应该承担的生活阅历,她是在用这种不为人知的形式发泄她内心的愤恨。而我作为一名教师从开始就没有觉察到,是我错怪了她,以为她在故意捣乱。如果开始时,就能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她的生活,我就不会用生硬的口气批评她,并强行地抢下塑料垫板。此时,我感觉到我已经伤害了她,我的嗓子好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因为毕竟她才十岁就要承受如此大的打击和磨难呀。我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十分愧疚。

不过,我转念一想,生活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无法改变现状,我们只能改变对待生活的态度,我现在必须帮助她鼓起生活的勇气,来面对过去、现在、将来。于是我用亲切的语气说:“孩子,你愿意把你的情况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吗?”(此时的她已泣不成声)另外一个与她关系非常要好的学生说出了事情的大致原委。原来该生的父亲与第三者把她的母亲用极其狠毒的手段害死了。自从她知道了妈妈死亡的原因后,常常做噩梦,并时时有反常的行为举动。了解到这些,我走到这个“受伤”的孩子面前,俯下身子并用手抚摩着她的头说:“孩子对不起,如果说刚才我伤害到你,请原谅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从要求你的角度希望你遵守课堂纪律,和同学们一起把我们的这堂课上好,因为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尽的职责,我并没有了解到你有难言的地方。如果你愿意,我们交个朋友,以后有什么事情我愿意和你一起分担好吗?”听到我这些真诚的话语,她趴着头微微地抬了起来,点了点头,哭泣的声音也小了许多,而此时课堂气氛异常,大家都被这源于生活的“意外”震惊了,有的惊讶、有的疑惑、有的愤慨。我接着说:“孩子们,通过刚才的事例,不难看出我们看问题、想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分析,去领悟,才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今天老师没有全面地了解这位同学的情况,错怪了她。”我走到她面前,诚恳地说:“但是,老师代表全班的同学谢谢你,因为是你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换个角度想一想”的真正含义。如果你愿意,我们(包括所有的同学)都将成为你忠实的朋友。如果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我们是能帮你解决的。”

接着我提议:我们能不能帮她?

同学们各个激情高昂,纷纷帮她想办法、出主意,她使劲地点了点头。最后我说:我也会记住今天大家给我的帮助,在此,我谢谢大家。我向着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教室里响起了掌声。我如释重负,好像浑身轻松了许多,就像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使命。这时,我与泪眼朦胧的她目光碰撞在一起,我看到此时的她脸上写满了信任、理解与感动。可以看出是我们的真情感染了她,她慢慢地抬起了头,直起了身子……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绪体验;新课程应成为“体验课程”,教师和学生应是实实在在的体验者、感受者、领悟者、思考者;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真正地认识到新课程的教学特别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困惑,诉说自己生活中的苦、辣、酸、甜,从而让学生获得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觉。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来诠释学生的生活内容,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出现在孩子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内容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常有发生。对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的很难承受,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学生的生活为本源,善于捕捉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利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巧妙地解决学生生活中的“意外”,让课堂成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接受生活教育的重要阵地。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应当焕发出无穷的生命的活力。正如钟启泉教授说的那样:“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我坚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与学生真诚相待,我们的课堂定会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也会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

篇9:课程总结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在研讨热潮中,一项对于我国普通音乐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已经启动,音乐课程改革教学经验总结。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这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这场讨论中得以获得科学共识的重要前提:那么,中小学音乐课程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

首先应该从课程内容谈起,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观念,即是课程内容强调系统和规范,不成熟的内容是不能进入课程的。我们的课程强调的是打好学科的基础,强调学科基础中的原理部分。因此,我们是教所有人按同一种方法做同一种事情。老师讲,学生去操作,强调的是记忆、模仿,重现书本知识的间接经验,强调学生听讲与接受。几十年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记忆、接受、模仿的学习方式,教学宁可要若干个知识的结论,也不愿意要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一种“唯书、唯上”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影响了人的一生。这是目前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西方课程关注做人的基础、生活的基础。西方课程强调理解和创造,强调实践活动,强调直接经验,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强调合作学习;西方人也有原理,但他们强调的是从生活中理解原理.强调学科中应用的部分。他们学原理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原理,寻找原理。他们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获得知识。也许时间不够,也许最后没有形成共识,但过程的教育价值比结论的教育价值更为重要。二十世纪初教育追求的第一价值是知识拥有的多少;二十世纪中叶随着苏联卫星的上天导致国际教育和科学的变化,国际教育的改革运动引起人们的思考;二战后随着计算机的产生,知识的更新极为迅速,在学校时间内获得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因此,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应该有一种开放的姿态,使得课程内容随着时间的发展,能及时予以调整,强调应用和生活,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思考。

对于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我们要从重视学生学习的心理研究开始:正如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如果没有精心建立一个真正的儿童心理或心理社会学,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方法,新方法的存在无疑必须从建立这样一门学科之日算起,工作总结《音乐课程改革教学经验总结》。”纵观本世纪重大的教育改革,无一不是建立在研究儿童心理基础上的。而音乐学科中音乐学习的心理研究可以说在我国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土地。这种滞后直接影响了目前音乐教学的深层次改革,即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和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有碍于二十一世纪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前景。

课程内容只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部分,是根据教学目的来组织的,呈现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是供教师和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于教学内容。因此,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对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改善学习方式。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还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和实践过程,构成教学方式的思路为,不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参考建立当代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基础上的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如目前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创设和开发的教学形式有:发现式、情境学习式、范例式、问题解决式、资科研习式、课堂讨论式、合作学习式、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式、辩论式、分层自学指导式、角色扮演式、群体调查研究式、掌握学习式等等。其中分层自主学习式是利用编制“人机交互”型的多媒体课件,由学生自己操纵计算机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课件的设计、大量资料的“引入”、“帮助”等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形式。学生喜欢的是活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例如:1.配合教学以各种形式欣赏听音乐,2.配合教学搜集音乐资料;3.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4.希望不是老师一人讲,学生也参与教学;5.教师参与活动,如角色扮演等;6.研究音乐材料,进行间题研究式学习等等。音乐课程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进音乐,领悟音乐和人生。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用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冲击陈旧的教学方法,加快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是我们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说过一句话:“只有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愿此言作为共勉。

当然,当前这次大面积而迅速的课程改革实验对我们来讲还有些不太适应,课改的某些理论还不十分成熟(如,课程标准正在征求意见进行修订),对于教学中某些问题还显得模糊和茫然,在一些操作层面尚存在着和理论相脱节的现象,甚至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

1.课堂是越“活”越好吗?

2.表扬是越多越好吗?(程式化和庸俗化的现象)

3.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要赋予它新的内涵。如必要的识谱教学的必要性和唱歌方法的习惯性培养等等)

4.学科综合的某些问题(顾彼失此的现象)

5.音乐课的音乐含量的问题(音乐课应以声响为载体,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

6.如何看待主导与主体的问题

7.音乐教师自身对音乐的情感有多少的问题(只有在教学中授课者以自己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和表现才能与学生一起享受音乐的快乐和美的真谛。)

面向21世纪,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涉及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认真领会和贯彻音乐课程的新理念,不断探索、总结音乐课改实验的规律和经验,经过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篇10:课程总结

为深入贯彻市教育局关于《关于进一步落实家长课程实验学校开课工作的通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家校形成合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学期我校第二次家长课程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与积极参与下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这次课程共分三个步骤进行。

首先由校长进行了重要讲话,向家长们详细介绍了我校开学以来的几项重要活动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使家长进一步了解了我校并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和教学质量充满了信心。

随后播放了著名专家金琰的教育讲座《点亮心灯,引航家长》,就如何建立亲情、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进行了深入、生动地讲述,从理论上为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进行了指导。家长在听完讲座后,感慨颇深,认为学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和方法技巧,受益匪浅。

最后由班主任为家长上课。各班主任为了开好这次课,都认真准备,精心备课,设计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并辅之以幻灯片的放映,积极调动家长的学习兴趣。各班主任与家长们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精湛的理论指导、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配以直观形象的幻灯片放映,把每一位家长都深深吸引了,而班主任们精彩投入的授课更是博得了家长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最后班主任又向家长们反馈了学生的在校情况并对怎样提高学习成绩进行详细分析。

这次家长课程的成功举办,营造了和谐的家校共育气氛,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实现家校合作,更好的培养教育学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篇11:课程总结

一个月的时间非常快就过去了,这一个月我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进步,获得了多少知识,但起码是了解了项目开发的部分过程。虽说上过数据库相关的课程,但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相关的设计工作细节。这次课程设计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发现这其中需要的很多知识我们没有接触过,上网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我们以前所学到的仅仅是皮毛,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掌握的东西我们根本不知道。同时也发现有很多已经学过的东西我们没有理解到位,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不能很好的用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自己不断的大量的实践,通过不断的自学,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学到不少很实用的东西。

这次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我们组负责的企业信息文档管理系统的设计。这课题是自拟的。我们组实行的分工合作。我主要是负责数据库功能模块设计这部分。

从各种文档的阅读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库总体设计、代码编写与调试,我们都准备了好长时间。组内分工合作的整个过程,我亲身体验了一回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分工合作的好处。很多东西书上写的很清楚,貌似看着也很简单,思路非常清晰。但真正需要自己想办法去设计一个系统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难度。经常做到后面突然就发现自己一开始的设计有问题,然后又回去翻工,在各种反复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我想有这样的问题不止我一个,事后想想是一开始着手做的时候下手过于轻快,或者说是根本不了解自己要做的这个系统是给谁用的。因为没有事先做过仔细的用户调查,不知道整个业务的流程,也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功能就忙着开发,这是作为设计开发人员需要特别警惕避免的,不然会给后来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可能会需要全盘推倒重来。所以以后的课程设计要特别注意这一块的设计。经过组内讨论,我们确定的课题是企业信息文档管理系统。说实话,我对这个系统不是很了解。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相关文献的阅读,我对该系统有了大体的了解。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我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和用户的需要,分析现有情况及问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不断地对程序及各模块进行修改、编译、调试、运行,其间遇到很多问题,经过组内讨论。最终把它解决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数据库的设计更加熟练了。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SQL语言,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删除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导入表和删除表、更改表,学会了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很多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的,它涉及到的各种实体、属性、数据流程、数据处理等等。很多时候感觉后面的设计根本无法继续,感觉像是被前面做的各种图限制了。在做关系模型转换的时候碰到有些实体即可以认为是实体又可以作为属性,为了避免冗余,尽量按照属性处理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觉得不管做什么,始终都要相信自己。不要畏惧,不要怕遇到困难,什么都要去尝试,有些你开始认为很难的事在你尝试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原来它并没有你你想象的那么难。如果没有自信,没有目标,没有信心就很难把事情做好,当其他人都在迷茫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坚信目标。从学习这个专业,到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实践,这次实践可以给我们敲一个警钟,我们面临毕业,面临择业,需要这些实践经验,在困难面前要勇于尝试,这是这次课程设计给我的最大感想!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的完成,使我对自己所学知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不足,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存在诸多的不完善。本系统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系统十分简单,实现功能也不够完善,安全性问题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完善自我,同学的帮助、指导老师的用心辅导和学校的精心安排使这个课题能够顺利进行。但是,由于时间仓促以及本人水平有限,本系统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也难免存在错漏,恳请老师谅解。

篇12:课程总结

(1)注重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学科思想。题目不偏不怪,熟“面孔”多,学生入题容易。

(2)能力立意,突出选拔功能。方式多样,考查常见重点、热点知识。

(3)突出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多方位考查。

(4)实验设计、实验评价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

以上特点给我的启示是:在复习中必须加强常规方程式的整合能力及复合性物质间的综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的培养;重视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和程序的教学;重视实验原理的分析和设计。

可以说在这次会议中,四位老师都对如何复习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合理安排复习顺序和内容。在第一轮复习中可进行有效的整合,老师一定要合作、交流和研究,要做到全面,系统。课内复习要和学生的自主复习相结合,速度和质量应并重。

2、重视主干知识的训练,一定要回归教材,抓“三基”。

3、注意新增考试内容的复习,把握深、难尺度。

4、实验复习既要注意基本实验的复习,又要重视推陈出新,多在实验创新方面下功夫

5、情境设置题在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句话说的好“不变的知识点,变化的是情境”。

6、习题训练要练的恰到好处,要精讲、精练、勤辅导。

7、选考模块的复习要慎重,不能把宝押在一个模块上。

8、针对试卷结构的变化,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9、加强答题方法指导,让学生做到:会的,写上去都是对的。必要时教师应做好板演和样题解答示范,切实抓好学生答题规范。

一天半紧张的研讨学习虽然结束了,但会中老师们的剖析给我们应对20xx年的高考提供了较明确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借鉴他们的可行性建议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际。

篇13:课程总结

这次培训,收获和感想良多。教书的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如果不寻找机会总结和提升,就会陷入“日复一日”的困顿。但完全脱产培训,又脱不开身,于是我选择了这种网络培训。一转眼,40天的培训即将进入尾声,在这里谈谈我的收获和感想。

一、我做了什么?

我坚持每天都阅读《教育技术手册》,力图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如遇到不明之处,还常常上网查阅其它补充资料;我认真思考每一个案例,除了必修之外的我都认真阅读和思考;我学会了通过平台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我还学会了制作思维导图、网页制作、开博客、制作研究性学习方案、评价量表等等。一路走来我的收获不少。

二、收获和感想

1、系统的学习了新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者目标分析、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等。一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一面以系统的理论来对照自己的实际,发现了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在进行学习目标的描述时,有时未能从三维目标来全面的描述获描述时用词不够规范;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常常流于感觉,未能用科学的方法例如问卷调查法等来深入了解学习者从而更好的选择教学策略。信息化资源的准备基本囊括了所有途径和方法,很值得日后运用。

总之,这次学习帮助我解答了很多教学上的疑问和困惑,有了理论的指导,今后工作的思路会更开阔。

2、提升了教育技术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会了运用思维导图来呈现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思维导图之后,我觉得在语文方面大有作为,如采用思维导图总览全文、采用观点导图来解决问题、采用拓展导图迁移知识等,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方面大有可为。

学习了主题网页的制作,启发我可以将做好的网页放在学校的网站上,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评价量规的作用将可以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及时和科学的评价学生,促进其个性发展,以评促学。

3. 网络学习的方式坚定了我终身学习的观念。

这次网络学习的全新体验,使我认识到,网络的支持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方便,即便没有时间脱产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系统的学习,在导师的启发下,同学的讨论间也可以解决很多疑问。

四、建议

1. 学习结束后依然可以登陆这个平台,关注其他学生的发展。

2. 提供更多的教学视频作为范例和案例

3. 讨论的问题设计引导一线教师应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帮助教师自我反思。

篇14:课程总结

为进一步规范我乡各小学办学行为,提升学校课程实施水平,迎接省、市对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验收,乡教育办公室组织小学支部、教研室、督导室有关人员,于20xx年11月13、14日,对全乡8处小学进行了课程实施水平专题督察评估。本次督察严格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意见,围绕课程理念、课程开设、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学校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通过本次督察,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办学行为正逐步趋于规范,课程实施水平正逐步得到提升,但也存在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使各学校正视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方向,特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1、课程理念学习更有实效

各单位都制订了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制度,且有具体要求和落实措施;各学校教师都建立了业务学习笔记,内容比较丰富,有学习体会,有剪贴,并且有学校检查的记录,一滕小学、栲山小学设立了教师读书笔记鼓励教师读书,槐树小学有业务学习记录,一滕小学将教师学习资料汇编成册;从档案资料上看,中心小学、一滕小学、石坞小学和柱子小学都有教师理论测试卷和教师成绩,中心小学、下庄小学和槐树小学定期组织“新课程理念学习交流会”。各单位在宣传栏、教室内张贴了“实施实施教育规范40条”和“党的教育方针”,中心小学、一滕、槐树、柱子、下庄等学校还通过校会、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向师生和社会宣传新课程理念,中心小学还创办了校刊《思想的空间》,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交流思想的平台;各单位都注意了将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上级文件整理归档,中心和一滕小学还制订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柱子、石坞、中心、一滕四个单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能够紧紧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教育理念;各学校办学理念都能够较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大部分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以及工作总结都能够较好的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

2、课程开设日趋规范

各学校都能严格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置课程。开齐了国家课程科目,没有随意增减课时数的现象,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学生课程表安全一致;地方课程的开设严格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各学校教师均有课时备课且符合要求;部分学校都制定了学校课程开发总体规划,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并开发了一定数量的校本课程,内容有特色,符合学校与学生实际,中心小学开发了《安全你我他》《我们都是一家人》《走近中国戏曲》三套校本教材,柱子小学开发了《安全你我他》《我们都是一家人》《饮食与健康》《根雕艺术的研究》《吉祥剪纸》五套校本教材,栲山小学开发了《栲山采风》系列校本教材,且都能够按照教材备课、上课。

3、课程资源建设逐步合理

各学校都能按照课程方案要求配齐、配足各门课程专兼职教师,且学历均能达标;大部分学校都能建立教师任用制度,中心小学、柱子小学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细则,能够按要求装档;各学校都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如:图书室、实验器材室、体育器械室等功能室,有相应的使用制度、措施及相关记录;大部分学校都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家庭资源、校外资源开发计划,有具体的落实措施(或活动方案)及相关的活动记录、总结材料,柱子小学校外资源开发计划得当,资料详实而全面。

4、课程实施水平有了显着提高

各学校在教导处下分别成立了学科教研组,组织日常教研活动,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教研制度,中心小学、柱子小学、石坞小学、下庄小学制定了教师听评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师培训制度、专题研究制度、经验交流制度、同步研讨制度等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比较系统和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保证了日常教研的有效、有序进行;各学校学科教研组都能制定学期教研计划,且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各学校都能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有比较详实的教研记录及相关活动材料,有一定的教研成果,下庄小学、一滕小学、柱子小学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既有基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课例研讨、备课研讨、课堂观察、教师培训,还有基于学生的演讲比赛、读书交流、听说读写比赛等活动,柱子小学、中心小学分学科教研组制订了学期教研活动安排表,使教研活动的组织有条不紊;各学校任课教师都能按课时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且作业正确率较高,大部分学校都设立了作业批改记录;常规教育活动有效开展,中心小学、栲山小学、柱子小学、槐树小学、一滕小学等学校充分利用班会、校会与升国旗等常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主题教育丰富多彩,各学校都能利用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老人节等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柱子小学还利用“九一八”“世界臭氧日”,王南阳小学利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等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大部分学校都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下庄小学开展了“快乐数学”“快乐阅读”等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一滕小学、中心小学、石坞小学等学校分别开展了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各学校学生在校时间、睡眠时间、节假日安排等均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大部分学校的学生作业量符合要求,即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五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一小时,中心小学、柱子小学和一滕小学分别针对作业的布置及批改制定了比较详细、务实的规定,要求各任课教师一周至少布置两次侧重探究性和实践性的作业,班主任要协调各任课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的总量;教辅资料的选用,各学校严格执行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没有发现集体强行购买教辅资料的现象;各学校均按要求安排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柱子小学、中心小学和一滕小学分别制定了阳光体育活动制度、活动计划以及检察评价的相关措施,提高了各项活动的实效性。

篇15:课程总结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单片机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 在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单片机的开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起此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三极管pnp管脚不懂怎么放置,不懂分得二极管的正负极,对单片机汇编语言掌握得不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梁强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梁强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篇16:课程总结

一、学习VB程序设计的方法

(1)持续良好的学习心态

1、要有自信,自强,用心主动学习。

2、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好程序设计的信心

(2)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并适当做些笔记,课后要认真复习消化所学资料,完成作业。

2、VB程序设计的入门学习并不难,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因为程序设计思想就在这时构成的,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也在这个阶段养成。

(3)学习程序设计要注重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

VB程序设计本身并不复杂,翻开一本程序设计学习的书籍,看到的无非就是变量,函数,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概念。但要真正能进行程序设计,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所以,在程序入门阶段还是就应重视概念的学习。

(4)自我动手编写程序

程序设计入门阶段要经常自我动手抄写或编写一些小程序,亲自动手进行程序设计是创造性思维应用的体现,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好方法。所以必须要多动手编写程序,并且要从小程序开发开始,逐渐提高写程序的潜力。

(5)阅读,借签别人设计的好程序

多看别人设计好的程序代码,包括教材上的例题程序。在读懂别人程序后,要想他为什么这么设计能不能将程序修改完成更多的功能则能够学到别人优秀的东西,帮忙自我提高自身水平。

(6)VB程序设计学习的重点

1、程序设计课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不是听会的,也不是看会的,而是练会的。

2、仅有自我动手,编写一些程序,才会有成就感,进而对课程产生兴趣,学起来才比较从容。等你在编写超多程序之后,我想过二级肯定没问题,可是能不能做到真知灼见,运用自如我就不敢说了。

3、动手潜力的培养是这门课和以往课程最大的不一样之处。重点放在思路,算法,编程构思和程序实现上。语句只是表达工具,要求堂上用心思考,尽量当堂学懂,并做到灵活应用。

上机调试程序应注意的几点:

1、上机前应认真把实验题在用纸上做一做(包括窗体界面设计,事件代码的编写等)

2、每次上机后应总结,把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记录下来,请教教师或同学。

3、平时应多抽课余时间多上机调试程序。注意系统的提示信息,遇到问题多问几次为什么。

(7)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1、程序构思要有说明;

2、学会如何调试程序;

3、对运行结果要做正确与否的分析。

二、复习过程简单的说就是细看书,勤做题,最终练上机

细看书,就是在考试前的一个月内,以看书为主,越细越好(如果你时间紧的话可只重点看些考点涉及的东西),把书上的知识点(最好看几份历年试题,让自我明白考什么。)看懂看透,暂时不明白的或者不理解的先用笔记本记下。这样你的笔记本就有每章你不懂的知识点和题目了,之后能够问同学,问教师……如此反复,半个月下来你的笔试水平考试就应没问题了;下半个月的时间能够一边练习题目,一边练习上机。切不可前一段时间做题,后一段时间上机,那样的话会有很多忘记的知识点。

篇17:课程总结

作为我们xx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本科专业中最终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光子学器件与工艺》能够说是对我们之前所学的全部知识资料进行了总结,更重要的是,经过这门课程,我们从单纯的理论上的学习一步步地过渡到了产业以及在现实中的应用。毕竟,我们即将毕业,也行有的同学会选择继续深造,很多的同学需要面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而这门课程的开设,正是为这样的一种转变而开设的。并且,张教师丰富的授课资料以及生动的授课方式,更进一步实现了这种过渡。能够说,这门课程就是学校中的虚拟工作实践。

一、课堂演讲讨论及参观学习总结

1.演讲报告学习体会

记得有一节课程张教师安排一位去参加某光学展览的同学上台,让他讲述自我参观的经历及收获。虽然我没有亲自去看过那个展览,可是听到同学细致的讲解以及自我的亲身体会,我也学到了很多。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充满兴趣,很多同学还就展览中出现的某项新技术新发明不断追问,十分受教育。更难得的是张教师在同学讲完后为我们解答了很多我们不明白的原理以及新出现的概念,把同学们带的更远。这种资源共享的学习模式我很喜欢,虽然其中有很多问题我自我不明白,可是却不会觉得枯燥,并且有意识的去思考和研究自我感兴趣的方向,授课效果十分明显。

2.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在那节参观学习的课程中,我第一次听在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我们讲解各种我已知和未知的各种技术和原理。现实的讲,他们的讲课水平以及理论深度虽然比不上在校的教师教授,可是,他们一切的出发点都是效益,这点在我看来十分重要。学校学习只是更偏重研究性和前沿性,可是如果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就不能够投入生产。另外,我也看到,别看原理和实际操作相隔不远,可是要使两者连通起来,需要十分巧妙的一个桥梁,这也是在学校学习中很少了解的。可惜的是没能进厂参观,可是整个过程还是十分受教育的。

二、对本课程的一点提议和期望

1.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互动性教学

步入大四,同学们其实情绪波动较大,心里想的事情多了,感觉职责和压力都来了。这个时候不适宜使用大一大二的教育模式。个人认为张教师能够更多的发问,给同学们更多的讨论时间,增加课堂教育的互动性,对学生的主观思考本事以及交往本事也是锻炼。

2.增加更多的参观学习机会

参观学习虽然仅有一次,可是给同学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给我们一个能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工作环境的机会。这样的锻炼机会十分难得,我也常听到同学们对这样的`参观十分有兴趣,十分愿意参加。

篇18:课程总结

新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透过学习,我意识到新课程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课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一样就在于新课程更注重学生个人的潜力,潜力,特长。要想有效的实施新课程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注重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构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潜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实际运用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潜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潜力。

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口语、听力得不到提高。此刻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能够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教师的调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一样需求。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一样理解和认识。

创造性运用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并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此刻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潜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潜力的提高有必须帮忙。新课程改革注重潜力,也更注重基础。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以学生为中心,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篇19:课程总结

透过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网上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了许多新的收获,同时也有了许多感受。培训学习期间和同行以及专家互动交流多些,发起话题和上传资源多些,对建立个人工作室和资源建立有很大帮忙,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学反思,用新课程理念及要求自我评价过去的教学活动实践.目的是提高自我以后的教学实践潜力,使自我的教学活动贴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标准,使自我的教学更高效。下头我根据自我的学习谈一点学习心得和对未来教学的一些理解:.

一、重视教学反思、做好反思实践

反思是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结合自我的教学实践、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及案例,找出自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后果。在教学中要不断反思:透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构成自我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透过反思,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直面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构成自我对教育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二、以名师为榜样、大胆探索实践

透过参加各类培训也好,自我进行教学研究也好,以名师名家为榜样,这当然也包括我身边好多优秀的教师。他们有的课上得精彩,有的班级带得漂亮。他们都会成为我追随的目标,我会以他们为榜样。把自我用心悟的教学原理透过最朴实、简单的教育教学手段来进行实践。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爱的教育。

三、加强职责意识,学会主动学习

时代在不断的提高、发展,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精神,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放在首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透过这次的学习,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提高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学习、去实践。

篇20: 课程总结

眨眼一个学期过了,在这一学期中学到了很多关于计算机的知识及应用,收获颇丰,虽然之前对于这些都有接触和了解,但透过学习才明白自己了解的还是太少了,只有透过学习才能明白自己的不足,而透过这一学期计算机的学习正好弥补了自己的不足。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掌握的不是很好,但以后我会透过不断地练习去慢慢掌握。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透过结合自己本身有了几点体会:

1初学者对计算机都是比较薄弱的,对一些应用操作理解起来很困难要从整体上较好理解很把握应用软件,不是仅仅靠买几本专业书就能明白的,我们平时不仅仅要多做练习,记笔记,还要实际应用。

2要多了解相关知识,读思考,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使学习、生活、工作的资源消耗大为降低。我们是新一代的人用的都是高科技,也随着此刻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需要掌握必须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帮忙我们工作,生活。但是有时也要动我们的脑子,要个人亲身去体会,去实践,把各项命令的位置,功能,用法记熟,做熟。

3提高我们整体的知识,打好基础。在学习这一部分资料时授课老师深入浅出,让我们自己用心动手操作,结合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操作潜力,使每个学员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其次,学习了常用的办公软件,主要有word,excel,powerpoint等,以及常用的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技巧,同时也学习了一些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相信这次学习,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电脑时能够得心应手.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老师不仅仅采用操作演示的办法,而且还为我们带给实践操作的机会。

同时在学习中我们不仅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同学们坐在一齐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忙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透过这次学习我真正体会到了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是很快的,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理解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来充实我们的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务必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才能在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也渴望能够多学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我相信在更多的学习机会中,我们懂的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