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女红经典散文(锦集4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女红经典散文(锦集4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女红经典散文,本文共4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女红经典散文

篇1:女红经典散文

女红经典散文

极小的时候,我便对自己鞋子上的花很感兴趣,常常脱下了拿在手里欣赏不止。鞋面上不是一般的花,而是母亲一针一线绣上去的。密密的针脚,整齐的排列着,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丝线的巧妙搭配,组成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花儿。

绣花之前是有花样可依的,花样是事先别人用薄薄的纸剪好的。把它仔细的用浆糊粘在做好的鞋面上,而后把粘在鞋面上的白纸用丝线密密的,均匀的铺满。

因为喜欢,小时候学着母亲的样子偷偷的试过一次,小小的绣花针根本就不听我的指挥,最后以失败告终。

五年级时,看到邻家婶婶在织毛衣。看光洁圆润的竹针在她指尖飞舞,软软的毛线在手中绕来绕去, 我疯了一般的喜欢上织毛线。婶婶找了两根竹针,拿了她剩下的毛线头给我。我也学着她的样子有模有样的织着。

奶奶看到我专心致志的样子说:“这么大的姑娘了,也该学学针线活了!”为什么女孩子就要学这些!在家里,我和弟弟的地位一直是相对平等的。在爸爸面前,我的待遇偶尔会优越过弟弟。当时对奶奶的这句话非常抵触,我把公开学习编织转移到了地下,为自己成功的织成了一只手套。

在一次读到过关于针线活的解释,原来是叫做女红。红却是读做(gong)的!凡妇女以手工制作出的传统技艺,像是纺织、编织、缝纫、刺绣、拼布、贴布绣、剪花、浆染等等,就称为“女红”。看到这些文字后我便对奶奶当年说过的话才有所释怀。

当年的热衷只是因为好奇,经年后的今天,对于女红的喜欢则是为了爱!

之于这份内的活计,我不甚精通。但自从做了母亲之后,这便成了一份责任。一次,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款毛线帽子,这是一个非常亮丽的帽子。天气冷了,如果女儿带上这顶帽子,肯定会臭美到冒泡。仔细看了下编织方法,似乎不太复杂。

万事俱备,随时开工。放下了一天的工作,端端正正的坐在电脑前,跟着视频里的教程开始了我的美丽事业。看着简单做起来难,毛线的粗细,竹针型号的大小跟教程里的有些出入。几圈编织下了,似乎有些不太合适,只有拆掉再来。

就这样拆拆织织几个回合,最初的热情被失败击打的荡然无存。最后丢线弃针,落荒而逃。邻家娟子看到我的狼狈相,“姐呀,谁编织衣物的时候不拆个三五次啊!不失败怎么积累工作经验呢!”在她的一番劝说下,我又拿起了针线。

娟子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子,只要看到喜欢的.毛衣款式,她是必须要学会的,她家女儿从头到脚被她打扮的光彩照人。原来,这经验十足的师傅是拆出来了啊!在名师的指导下,我的帽子初具规模。

礼拜天,坐在午后的阳光里,温暖的阳光穿梭与针指间的微隙里,簌簌作响。绕指的毛线伴着满怀的柔情舒倘,漫长。毛线特有的气息,弥漫着整个空间。阳光下,是一幅温情脉脉的女红图。就在这样,一丝,一缕;一挑,一捻中有多少绵绵挚爱!随着毛线的缠绕被编织其中,千针万线凝聚了情与爱的结晶。

每每如此,便会想起当年我年轻的母亲,坐在灯下,用那容不得半点马虎的一针一线,为我绣出鲜艳美丽的花儿。母亲在为我绣花的时候,我还背不出那首《游子吟》。只是在那数不尽的密密针脚中,又逢进去了多少对爱女的柔情!我想,凡是擅长女红的女子,必定是胸怀大爱的女子。如若不爱,怎能会安然端坐在红尘之中,用心中绵长的爱去展现一份绝世的美丽!

篇2:怀恋女红的散文

怀恋女红的散文

说起“女红”这两个字,总让人想起过去妈妈坐在灯下,手拿针线纳鞋底的情景。感谢今天的都市生活,让我们衣食无忧、最大程度地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而现代化的代价,就是现在的女人,越来越多的手工活都不会做了,绣花、织毛衣、裁剪、缝纫……甚至钉扣子.

对民间工艺总有着浓厚迷恋,每每在商场里,碰到旗袍、手编毛衣、中式服装,总要多看几眼,品味一下。还喜欢面对红红的中国结,想象那些古典仕女,如何独坐绣房,心怀梦想,用针儿线儿织补自己的人生。宋人曹缊《绣鸳鸯诗》曰:“柴扉花屿接江湖,头白成双得自如。春晚有时描一对,日长销尽绣功夫。”是呀,窗外草长莺飞,窗内绣女描红,真所谓深闺女红添春色,那红颜素手,穿针引线,抚红弄翠,岂是一个美字了得!总是觉着过去每一件绣品都有一个女红的故事,每一件绣品上都有一段丰富而美好的情感经历。在茫茫人海中,过去的她们是那么微不足道,而走近她们,了解她们的世界,就会觉得每个人,都是很认真地活着,每个人存在,都是自有她们的价值。曾见过一件很精美的丝制绣衣,它是一位老人的,精湛的技艺,针线细密均匀,全不象手工制作,增一针嫌多,少一针不足。手轻轻触摸,那是丝般的顺滑,用赏心悦目一词再恰当不过了。我惊叹老人女红功夫的同时,也为女红流走的岁月而惋惜.

在信息时代与电子时代交汇的今天,如果偶然提到女红,年长者一定恍如隔世,而年幼者则不知所云。作为女人的必修课,作为女人一生的看家本领,也作为衡量女人贤能与否的重要标准,女红在那个久远的年代曾经身价百倍,然而进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它却仅剩下一抹淡淡的影子,不受注意地存在于少数人的记忆里.

喜欢坐在房间里,喜欢做女红时的那份安详与宁静,喜欢那鲜艳的绣线在手中来回拉动,那是很纯很正的颜色,色彩的饱满也很容易带来心理的满足,在针线的穿梭中,享受那份美丽与平和。我希望生活线条清晰,多姿多采。也许有人认为女红已经落伍了,女生们都在要求独立,要求女权,其实女红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方式。做手工时,总会磨炼着内心的优美、平和,它更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内在的修养,就象欧州人爱弹钢琴一样,不全是政治因素造成的,中国人感情不外露,含蓄,男子用诗文,女子识字不多,只有托物寄情,也不失为一种美好、意味深长的表达方式。那色彩,那花样,都是渗到骨子里的,那是我们无法不爱也无法忘却的东西。

“女红”这做女人的当家功夫,今天在市上回潮,作为一种艺术的创作、一种生活的消遣。对于这些年轻女孩来说,“第三空间”、“第五媒体”这些词汇早已不算什么。现代女子的一双玉手,除了敲电脑、理生活之外,开始寻求女性化功能释放,编织正是最佳选择。随着近两年服装服饰界盛行波希米亚风的`影响,手工编织的威力开始发散,女孩子在各种花色、线质、艺术的编织中享受到手工的原始快乐。当年沉浸在“女红”制作中的女孩们怎么也没想到,女红,作为艺术品被装框挂在了现代人的豪宅墙上。过去女子的功课变成了今天女性的娱乐,女红,从枯燥的繁碌中解脱出来,女红,让你记起自己还有一双灵巧的手,“女红”,让女人回归古朴的一份情结并未改变。

不论传统还是时尚,“女红”的确有点暗香浮动的意思,它已经超越了纯“女红”的范畴,意义更加广泛。对于现代女人,它可以是一种纯消遣的娱乐活动,也可以是一种带着浓郁文化氛围的个人兴趣。它既可愉悦身心,又可修身养性。更重要的是“女红”做为一种“才艺”,它能培养女人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而哪个女人不希望在自己事业有成的同时,也修炼得兰心蕙质、清雅聪慧。即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各种茶道、花道、布艺、编织的学习场所也都比比皆是,如今,街头上到处有卖成品枕套、鞋子和毛衣,款式新价格也适中,手作坊女红,在匆忙的岁月脚步中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烙印了上辈人的勤俭持家的好品德,放飞了这辈女孩子的青春情怀和梦想,它像我们小时候丢失的心爱的礼物,刻意忘记,却在不经意时时想起。

哪个女人不喜欢精致和美丽?手帕上绣的一朵凹凸有致,呼之欲出的花,总能打动女人的心,“女红”是女人精神上另一种妩媚,是女人的天性。也许正因“女红”不再是女人的负担,人们变得更能感受和享受女红特有的魅力。

没有去寻根,为何要叫女红。只是觉得那名字有些诗意,有些浪漫。不由得就喜欢了,而且喜欢做女红。虽然做的并不好。其实,懂不懂“女红”并不重要,只是,作为中国女子,要有些“女红”情结的。

篇3:我的女红情结散文

我的女红情结散文

“女红”早时指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针线活,它是华夏民族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妇女聪明才智的结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一梭声尽重一梭,玉腕不停罗袖卷。”(王建《织锦曲》);“慵线懒针,几曾作女红。”(《桃花扇》)……古往今来,关于“女红”的诗句不少。《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勇睛雯病补雀金裘”也可谓“女红”的一个经典故事,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晴雯凭着一双夺天工的巧手,临危不辱使命,终化干戈为玉帛。

每当拿起针线,我常常会想起母亲,她无论是缝纫、绣花、编织、钩花,样样都做得非常精细。儿时的回忆总是和母亲的针线相连着的,从早到晚,总看见母亲在飞针走线。耳濡目染,我和姐姐也学会了基本的“女红”,特别喜欢裁剪衣服、钩编衣服,尽管没有母亲和姐姐做的精致,但也时时会欣赏自己的拙作,为一件件成品形成而欣喜!

成家以后,有了女儿,无论工作、家务多忙,我都习惯自己做衣服、钩编毛衣,只要一拿起针线,一种温馨总在心里涌动。总喜欢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人羡慕,惹人喜爱。而今条件好了,衣食无忧,只要愿意花钱,什么纺织品在商场都能买到。女儿也长大了,不再需要穿我做的、织的衣服了,钩针、毛线什么的就很少派上用场了,缝纫机也被冷落在一旁,成了“烫手的山芋”,卖也不值几文钱,只能留做珍贵回忆了。

现代化的代价,就是把女性最大程度地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连手工活都生疏或不会做了。如今,提起“女红”,年长者恍如隔世,而年幼者则不知所云。曾在那个久远的年代身价百倍的“女红”,进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却仅剩一抹淡影,不受注意地存在于少数人的记忆里。“女红”这个字眼,正由现实向古董演变。

在轻松的同时,我隐约觉得还是缺少点什么,是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亲情怀念?还是对“珠珠泪似针纫处,寸寸肠如结线时”的缠绵渴望?不得而知。忽然觉得自己放弃了“女红”,实在是荒废了一种悠然的心情,失去了一份沉静的心态。多年的“女红”情结始终缠绕着我,难以忘却!

其实,若能在细雨霏霏的夜晚,放一段轻柔的纯音乐,一个人静静的坐着,任手指间绕山绕水,一种软软的、柔柔的亲切而温馨的气息瞬间便由指间传到心里。穿针引线,钩花绣朵,任乐声袅袅地飘忽在房间的每个角落,喃喃低语,慵线懒针,不需要想什么,只要看着手中的针线,安静地听,细心地做,让那心脉间的悠悠秋千随着针线的飞舞,跟着音乐的指引渐渐地扬起,这也是一种最美的享受,很是惬意。特别是当你织出的一针一线、钩出的一花一朵得到别人的赏识和索要,给别人带去一份美丽时,那种成就感也足以让你幸福和满足了!

我想,说不定等以后退休清闲下来后,我还会重操“女红”旧业,编织自己的心情,找回那份安逸和踏实,找回那份纯净的情怀,以了我的“女红”情结。既给自己的日子填注开心剂,还能节约开支,何乐而不为啦?!

篇4:即将失传的女红散文

即将失传的女红散文

古代的大家闺秀,对道德礼仪,琴棋书画,刺绣女红是样样精通。如今的大家闺秀,对刺绣女红恐怕是已经日渐生疏。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她们已经不需要去学习那些老旧、过时的东西了。反倒是寻常百姓家的女儿,对女红还略知一二。

女红,能让一个女子变得娴静,变得温柔。不管是多么浮躁顽劣的女子,只要端坐一隅,做起女红,她就有了“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在那一针一线的穿梭中,无不彰显着女性的优雅和妩媚。在我看来,做女红的女子和弹琴画画、读书写字的女子一样惹人怜爱,让人疼惜。

女红,俗话叫做“针线活”在我妈妈她们那一辈人中,每个人都有一个针线筐。针线筐里的针头线脑、顶针剪刀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也有这样的针线筐,有时衣服脱线了,懒得拿去外面请人补,就自己缝上,方便省事。针线活,我也会做一些,比如打毛衣,钩拖鞋,绣鞋垫,都会一点儿,手艺却不精湛。

妈妈她们那一辈人,最擅长的就是做布鞋和绣花。

小时候,最爱穿妈妈做的布鞋了,软软的,透气舒适。做布鞋首先要“备壳”,就是用浆糊把布一层一层地粘连在一起,晒干定性以后就成“布壳子”了。备壳子也是有讲究的,浆糊不能太稀,稀了没有粘性,还不能有疙瘩,有了疙瘩,在下针的时候,会卡住,扎不动。做鞋还需要鞋样,只有比着鞋样,才能裁剪出一双双大小各异的鞋来。鞋帮裁剪好以后,贴上里布和面布,里布一般用旧布,面布用新布,大多是黑色的,结实美观。然后就用斜布条圆边,一般鞋口处用黑布,耐脏;鞋边用白布,为了和鞋底颜色一致。鞋帮做好以后,就是上鞋了,上鞋就是用粗一点的线把鞋帮和鞋底连接起来。(以前的鞋底都是手工纳制的布底,后来就用泡沫底代替了。)上鞋是关键,手艺好的人上的鞋四四方方,平平整整。初学者上的鞋多半都是皱皱巴巴,歪歪扭扭的。我也曾给自己做过一双鞋,只是穿在脚上像小船,直晃,走路时鞋后跟老往下掉,没穿多久,它就光荣“牺牲”了,由此可见,鞋的寿命和做鞋人的手艺有很大关系。

妈妈是用一种叫做“蓬经纱”线来绣花的,因为丝线比较贵,一般的人都用这种线。绣花的时候,先在白布上画上一些简单的图案,比如花呀、鸟呀、蝴蝶之类的,再用一根铁环把白布绷着,就可以开始绣了。绣花也有讲究,手法力度要均匀,不能时紧时松,线条轮廓要流畅,该方时要方,该圆时要圆,该长时要长,该短时要短。有时看妈妈绣得起劲,我也忍不住绣几针,可就是没有妈妈绣得好看,看来姜还是老的辣,绣功也是常年累月修炼出来的。

妈妈还说,在她们年轻时,看一个人女红手艺好不好,看看她家人衣服上的'补丁就知道。针线手艺好的人,补的补丁平平整整,方方正正,手艺不好的人,补的补丁皱皱巴巴,歪歪扭扭的。因为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缺吃少穿的年代,人们只能依靠布票、粮票维持生活。孩子没有衣服穿,就用大人的半新衣服改,大人的一件衣服往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所以在那个年代穿补丁衣服是很常见的。时至今日,每每看到路边自家或邻居家清理出来的老旧过时的衣服,妈妈总是不无感慨地说:“这么好的衣服,丢掉多可惜呀,想当年想穿都穿不上。”也只有她们那一辈经历过饥荒和苦难的人,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我奶奶她们那一辈,除了做鞋和绣花以外,她们还有更多的绝活,比如纺纱、织布染布、缝制衣服、剪窗花等。奶奶去世得早,我没见过她的手艺。倒是在我儿子一岁多的时候,我三姐托她婆婆给小家伙手工缝制了一件棉背心。那背心缝得平平整整的,和机器做的没啥两样,只是细看针脚才看得出那么一点儿差别。就连纽扣都是手工做的盘扣,那盘扣绞得像朵花儿似的,好看极了。小家伙穿上她老人家用心缝制的棉背心,就像古代有钱人家的阔少爷,可爱极了。十年过去了,那件背心还在,只是缝制背心的老人家已经作古,要不然我还真想像她老人家学习,毕竟现在会做那种复古衣服的人已经不多了。

女红,从古至今都是年轻女子送给心仪之人的定情信物。在过去,就有女子給情郎送丝巾手帕、香囊等物。妈妈她们那一辈人,年轻的时候会给心上人做衣服、鞋子。我们年轻时,就给喜欢的人织毛衣、绣鞋垫。现在的年轻人,都会做一些十字绣,绣一些平安符和小饰物送给男友。

针线活是慢工细活,一件手工作品用千针万线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一件手工制品的完成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身上正穿着一件精致的毛背心,或者脚下垫着一双漂亮的鞋垫,那么请你珍惜这件手工作品,也珍惜它的主人。因为那一针一线都寄托着她的一份感情,连着她的一颗心。

记得小时候,经常会在农闲时,看到一堆堆做针线活的女子,人群中有年纪稍大一点儿的婆婆妈妈,还有年轻的小媳妇和未婚的少女。大家聚在一起,今天去你家,明天去我家,坐在宽敞的院坝里,阳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也照在每个人的心里。这时候的女子是安静的,是幸福的。她们忘记了日常琐事里的烦恼,忘记了农作时的艰辛和疲惫。那一刻,她们静静地享受着属于她们的时光。在闲话家常里,在针飞线舞中,不知不觉就过了一天。那时,做针线活的女子,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是时光不停地在向前,生活越来越方便,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什么都有得卖,手工作品逐渐被机器产品替代。如今的农闲时节,再难看到做针线活的女子,取而代之的是噼里啪啦的麻将声。

曾经在新闻里看到,说是民间的蜡染技术和剪窗花艺术,已经申遗成功,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实我个人认为,民间还有许多像女红这样的手工艺术,都该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因为再过几十年,这些手艺就会被失传,那么好的东西,失传了真的很可惜。

值得庆幸的是,这几年风靡一时的十字绣,红遍了大街小巷,也算是对女红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吧。那些绣工精美的十字绣,经过装裱,挂在房间里也是一件艺术品。赶着这股潮流,我也买了一幅一米多长、八十厘米宽的的山水画十字绣。在心血来潮的时候,绣了一个太阳,几年了,它还在柜子里睡大觉。也不是不喜欢做,实在是没时间,忙碌的我就像一个陀螺,不停地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周旋,最近又迷上了写作,好不容易有点时间又想泡在网上充充电。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把那幅图绣完,也许是三五年,也许是十年八年,都说不准,关键得有时间。

有时感觉挺对不住我的女红,因为它现在只能成为我生活里的一种替补。比如说,停电的时候,手边又没书看,或者放年假的时候,时间比较充足,或者是在网上泡得太久、太腻的时候,就可以把女红拿出来大显身手。

感谢女红,让喜欢它的人在百无聊赖的时候,能够拥有一份充实的幸福。